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漠野孤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语楼(粗言俗语,高士慎入)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41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11: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0-3-6 11:51 编辑

归来吧,雷锋!中国需要你  (作者:中华网论坛--民觉先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今天,是毛主席为雷锋题词的纪念日,我估计各大主流媒体不会有与此有关的声音了。勿以言轻而不敢呐喊,勿以卑微而不敢忧国。我以屁民的身份发出自己的呼吁。

今年春晚,冯巩等人的相声《不能让他走》,让我很感慨。很明显,小品中的“他”,是指雷锋精神。经过三十年的实践,普通民众也从切身体验中感悟到,确实不能让雷锋精神离开中国。

雷锋精神,就是富于爱心、互帮互助的精神,就是团结一致、共赴国难的精神,就是无私奉献、强我中华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传统的、优秀的、高尚的道德结晶,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平时期,万民一心,同舟共济,强国富民;战争时期,遇难心聚,众志成城,共御外侮。这才使得泱泱大国,绵延不绝。如果没有雷锋精神,就会出现你争我夺,尔虞我诈的局面。雷锋精神不仅关系到社会的走向,也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决不可漠而视之。

我小时候,曾亲眼看到过修桥补路的老人,也亲身体验了助人为乐的自豪。那个时候,确实是一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生活环境。改开之后,有人高叫“雷锋精神过时了”,随即取消了雷锋的户口,成了“三月来了四月走”的过客,但毕竟还有一个名份。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连这个可怜的名份也没有了,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神话般的“传说”。我猜想这其中的原因,是雷锋吃了毛主席的亏。精英们是一心想淡化毛主席的,而雷锋又与毛主席是无法分割的,所以精英们自然就不愿意再提及雷锋了。再者,精英们也害怕庇民们互帮互助形成合力,因为这会威胁到他们的根本利益。雷锋在中国混不下去了,却走进了美国的西点军校。我不知道雷锋在美国有没有绿卡,但可以说明,雷锋精神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她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南京出了个徐老太,狠狠打击了一下雷锋;女孩被强奸,上百人围观,却无人相救;轻生者跳楼,围观者以言词和拍照相戏;上海还出了个“钩鱼执法”案。如此的悲情故事,不胜牧举。然而“人为为己,天诛地灭”却坐上了正堂。社会风气每况愈下,民众在风雨飘摇中艰难谋生。严峻的事实,教育了民众。千百万民众在痛苦中发出了深情的呼唤:归来吧,雷锋!中国需要你!冯巩等人的相声是有生活来源的,但又偏离了生活。有网友指责这个小品不真实,我也这样认为。但我还是要劝一句:朋友,知足吧!如果将小品演得很真实,这个小品肯定被毙掉了。实际生活中的徐老太必定会死去,舞台相声中的老大爷终究要醒来。其实雷锋精神无论如何也是走不掉的,因为她不在精英的嘴上,而是在百姓的心里。谁想强行将雷锋精神丢掉,谁就必定有一个悲惨的结局。无论是谁,都不能小瞧百姓的力量!当今,雷锋精神只是遇到了暂时的挫折,决不会永远消失。

相声中,施救者向被救者磕头求饶,揭示了中国的道德已沦落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实在是一个触目惊心的大问题。艺术家提出问题,政治家解决问题。现在艺术家已经将严重的社会问题摆在了舞台上,下一步就看政治家们如何解决问题了。如果能将严重的社会问题顺利解决,那自然会得到万民崇拜;如果以“太平盛世”“莺歌燕舞”来遮掩,继续混饭吃,那些自命不凡的人,无疑将沦为地地道道的政客。

二〇一〇年三月五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42
发表于 2010-3-6 15:53 | 只看该作者
今年是“联律通则”推广年。需要理论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43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20:26 | 只看该作者
谢L翠拨青松老师 顶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主题
233

1359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0427
经验
16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44
发表于 2010-12-11 11:13 | 只看该作者
别说古人不懂语法,古人没有书面的语法概念,并不代表古人没有语法观念

同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主题
233

1359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0427
经验
16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45
发表于 2010-12-11 11:23 | 只看该作者
对仗也一个样,句子结构相同的部分,你当做是一个整体呀!你捆绑打包就当做是某一个词 呀!

同感。语法分析要有大局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主题
233

1359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0427
经验
16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46
发表于 2010-12-11 12:10 | 只看该作者
对联不需要每个字都相对,但是对仗分析不能漏掉一个字。

同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4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17:31 | 只看该作者
新华网:继美俄之后歼20首飞充分证明中国实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四代歼20正式亮相。
      有网友曾说,歼20首飞,代表着中华民族飞起来了。有人可能认为,一架战斗机,能够抬到这么高的水平吗?事实上,随着战斗机的技术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发展到了第四代(或者说第五代)已经成为考较一个大国国家综合国力,包括意志力、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一个标杆。在欧洲国家止步于台风、阵风这些三代半战斗机的时候,中国作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外第三个研制第四代战机的国家,充分证明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一直以来,中国在世界上的面孔是不断变化的。有的人眼中是历史的中国,有的是文化的中国。甚至在一些外国孩子看来,憨态可掬的熊猫都是中国的代表。在经济高速成长近30年后,尽管中国宣称自己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一个象征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的中国”也成为中国的外在符号之一。
      然而从西方国家一直坚持对中国高技术禁运来看,他们在瞅着中国在GDP上超越一个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之后,仍然坚信对中国的科技优势。有“科技”的美国,有“科技”的德国,有“科技”的日本,但是在他们的眼中还没有“科技”的中国。
      这种心理优势是有历史原因的。因为在240年前,当工业革命的号角在欧洲吹响的时候,中国还是一个信奉程朱理学、“言不合朱子,率鸣鼓而攻之”的封建国家。在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的眼里,科技知识视为“形而下”,发明创造称为“奇技淫巧”。1792年,作战有功的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福康安,面对英国特使马戛尔尼检阅英国卫队新式武器操练的邀请,傲慢地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作,谅来没有什么稀奇。终于,傲慢的“天朝上国”在船坚炮利、贸易立国的西方国家面前,输得一败涂地。
      在空前的失败面前,中华民族的表现无愧于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从清末洋务运动开始,中国人就开始努力寻找各种“救国图强之道”。每一次的失败,并不仅仅是一篇我们看到的文字历史,而都意味着巨大的牺牲和倒退。纵观世界近现代史,像中国这样制度变化频繁、思想冲突之剧烈的国家十分罕见。洋务运动33年、戊戌变法3个月、辛亥革命仅一年革命果实就被袁世凯窃取、北洋军阀在中国走马灯般的你来我往,最后得到的却是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在一次次的失败面前,中国人不惜以最深刻的反思来检讨自己曾经辉煌的制度和文化。“五四”运动带来的不仅是“德先生”“赛先生”在中国的崇高地位,而且激发了全体中国人的爱国救国热情。而“五四”运动最具历史影响力的结果,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人民的选择?这个问题曾经无数遍出现在课本上。从本质上来看,这一选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2003年所著的《世界经济五千年史》,曾经测算过中国从1820年开始到1950年的130年中,除了1870年到1913年40年是GDP正增长以外,其余90年全是负增长。而同期西方主要国家(英美日)均为正增长。负增长将近一个世纪,这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日本负增长也不过2多年的光景。在这种经济条件下,是不可能创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而旧中国动荡的政治环境和多次受外国侵略,就更加雪上加霜。
      新中国成立后,《世界经济五千年史》统计,在1950年到1973年,中国经济GDP年均增长率猛增到5.02%,仅次于同期的日本,而从1973年到1998年,这个数字变成了6.84%,位居世界第一。而从2000年再到2008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字来计算,GDP年均增长率则高达9.7%。同时,新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又能够使中国在经济稍有起色时候就在原子弹、火箭等少数高技术领域形成突破。而在中国GDP基本和日本持平的今天,会取得歼20这样的突破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网络上有个“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网”,其实从中就可以看出中国在重大乃至超大工程技术上的各种成果。从核电站到智能电网,从大飞机到高速铁路,从载人航天到嫦娥探月,国外某些媒体已经注意到了中国在超大型科技工程项目上迅速崛起的态势。当然,歼20这个高潮来得太快了。
      科技对于社会发展的助动力,有目共睹。其实从类似美国阿波罗工程这样的国家级高精尖大规模科技项目的实施,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对未来发展的战略性规划。《世界军事》杂志主编陈虎在访谈中提到过,过去的几百年,大国崛起的基础都脱离不了科学技术突破性、革命性的变革。随着时间的流逝,如果在科技上固步自封反而沉迷于人权、民主等政治口号的游戏,就只能陷入停滞甚至倒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发达国家未必永远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未必永远是发展中国家。
      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仲伟1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家形象宣传片的人物篇已经制作完成,有望本月内在美国播放。当然,歼20不可能出现在这个宣传片里。而从国内来看,歼20的首飞是对中国普通老百姓最广泛的一次航空科普教育。中国人对航空的热爱和关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升温。1909年9月21日,冯如驾驶飞机在美国奥克兰附近一个圆形山丘旁进行了第一次试飞,这是一个远离居民点的地方,在场的除记者外,就是他的三个助手,更没有中国人的欢呼。而在一个世纪之后,歼20的滑行吸引了数千网友现场围观,甚至还有四五岁的娃娃。而在战机首飞归来平安着陆的那一刻,机场外面响起了庆祝的鞭炮声。
      但愿那些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先烈们,能听到这鞭炮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4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17: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1-1-16 17:43 编辑

不要说这不是联理,如果不深入生活,写出的句子小圈子里觉得再妙,给老百姓看就会显得酸味过浓;如果不关心国内国际的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生活,对我们身处的客观世界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写出错误的观点和奇谈怪论,哪里谈得上好联?对身处的社会环境无知无识,哪里称得上是什么知识分子?更别奢谈什么雅士高人了。生活就是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82 小时
主题
145

1307

帖子

7

精华

2915

积分

联都元老

论坛游民

Rank: 10Rank: 10

UID
199
经验
29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8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6-23
49
发表于 2011-1-16 18:31 | 只看该作者
新华网:继美俄之后歼20首飞充分证明中国实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四代歼20正式亮相。
      有网友曾说,歼20首飞,代表着中华民族飞 ...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1-1-16 17:31


先生的帖子拜读了,南山觉得象这种大家都知道的东西是不是不一定要照搬新华社转帖,何况政治性强,与论坛宗旨大不符。谈谈自己的感受更好一些。前面联理的东西非常感谢。浅见!
南金东箭一精英 山峙渊渟表率明
主敬存诚严己本 人中骐骥必遥行 ——潇湘游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中有真意 何处是他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5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18: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1-1-16 20:40 编辑

南山主人说得有理,但是这里有些人总是喜欢说我们国家和我们这个国家的领导人这里不是那里不是,国家政策需要大众的参与和批评修正,但不能过头恶意攻击和自毁长城,这里有很多有用的数据和很多我认为需要表达的观点且不敏感,平和而坦然,这些观点和认识其实我都知道,但比我自己说得更好,所以我转了这个贴。政治性强不一定与主旨不符,“文章合为时者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就看是否过于敏感,如果不是过于敏感,又没有违反坛规的话,我想转了放在这里,有些有心人看了也许还有点用。主要军事科技的动态和走势,以及一些基本的认识和术语我都知道一些,但是我在这里说那些也没啥意义,谈政治军事影响,在这样的论坛里估计多数人不大了解,他们也不会有太多的兴趣,我想要表达的是:其实这么多年以来,我们的国家发展得很好,我们的领导人在各自的历史时期都做得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51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20: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1-1-17 01:06 编辑

那我就简要以通俗的语句说说这次反击的手法和意义吧,前面事件的铺陈就不说了,扯起来太多。

  中国文化是内蕴和讲究礼节,后发制人。美国文化带有干脆直接,整个西方都崇尚众林法则。
   高速发展的中国,动摇了美帝包括西方的经济霸权,美帝的金融霸权也摇摇欲坠。在亚洲,韩国和日本前段时间与中国规划东亚经济一体化,日本表现出了强烈的的脱美入亚倾向,别看日本现在紧抱美爹大腿,但在骨子里,日本是极度渴望挣脱美帝套在脖子上的绞索,毕竟蘑菇云深刻的记忆是不会一时就消散得了的,被占领被阉割被控制随时被宰割的滋味,不是心比天高的大和名族心里真正愿意的,如果亚洲甚至东亚统一货币出现,中日韩庞大的经济总量和强大的吸附力会像黑洞一样紧紧地吸入整个亚洲,强大亚洲集团将出现于这个世界,这并非不可能,美元会慢慢失去金融霸权,失去金融霸权的美国,别说独霸,能强大到何种程度,都很有一定的疑问了,这让美国感到了极大的不安和惊恐,美国出手了,天安舰事件和钓鱼岛风波应时而生。即使没有这些事件,也肯定会有其他事件的出现。
    这两次事件的结果,美帝需要达到的战略目的达到了,成功地分化了中日韩,让中日中韩矛盾激化而敌意十足,把日韩又拉回了自己的身边,如此还不足,美帝又在南海,在南亚,继续围堵中国,可是,今日中国,已不再是当日的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世界准超级大国的实力,并非昔日吴下阿蒙。当美帝做得太过份的时候,谈判和利益交换暂时失去了存在的条件,来而不往非礼也,你做得了初一,就别怪我做十五,中国开始了战略大反击,为了生存和自保,招招凶狠,直捣美帝核心利益,首先把手伸到了中东,插手阿以会谈,力保伊朗。美帝不是老是叫嚣核武器扩散的事吗?中国直接提出那也关注关注以色列吧,猛踩了一下美帝的尾巴,利用土耳其和以色列闹矛盾美鬼偏袒以色列导致土耳其不满的契机,和土耳其这个中东地区大国同时也是北约国家搭手,联合空军军演,为今后的长远战略开始布局了。具体利益也许多数人看了还是不大明白,简单一句话,中东是世界的油库,是世界上所有豪强争斗的场所。美国利用金融工具和霸权,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刻,对欧元下毒手了,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不停地点爆希腊危机,爱尔兰危机,意大利、西班牙危机,欧元摇摇欲坠,这个时候,中国为自己的国家利益考虑,果断地出手救护欧洲和欧元,欧洲在这个极度虚弱的时刻,惊喜地迎来了中国财爷,高傲的高卢鸡不再高傲,傲慢的德意志不再清高,他们均以前所未有的罕见超规格,接待了中国领导人,为了各自的利益,中欧再次走近,共同反击美国的金融霸权,导致在最近一次G20峰会上,美国成了孤家寡人,同时,中国加速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向世界流通货币沉稳而坚实地迈进。中国完胜。在南亚,在中亚以至欧洲,中国开始了高铁攻势,规划高铁贯通南亚,穿过中亚直至欧洲,连接中国在中东的棋子--伊朗,在巴基斯坦(中国最可靠的盟友)密切合作和布局,挤压和要挟阿富汗美军。中国规划以强大的高铁连接和带动能力,把南亚和中亚纳入自己的经济体系,甚至直达欧洲,把周边这些国家和自己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加大和加速流通,也让之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中国也分享他们带给自己的红利,共同发展和繁荣,形成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不但破解美国的战略围堵,同时扩大自己的战略势力范围。这些,都是长远上的战略,今后将带给我国长远的巨大利益。别说谁谁谁不喜欢中国,谁谁谁对中国有敌意,在草原上,当你是一只绵羊的时候,周围就会充满贪婪而凶残的目光;当你是一头雄狮的时候,周围便会充满温顺而敬畏的眼神。
     美国利用最后的霸权---军事霸权向中国示威的时候,中国的实弹演习没能让美利坚清醒,东风21D大杀器他们也知道中国不能轻易出手,因为,一下子弄死5-6000美鬼那很容易引发核战。美国过分的紧逼,不断遭致了中国猛烈而凶狠的反击,同时,军事欺压点燃了中国国民的满腔怒火,近代中国的惨痛记忆在中国人的心里再现,军事欺压导致了国人强烈要求政府开战,而未开战的结果导致了国民对政府的强烈不满和责骂,可是,这个时候,老虎和狮子是不能打架的,怎么办,,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曝光歼20.
   歼20的曝光,这次所谓的“首飞”绝对不是首飞,而是用上了中国国产新发动机并做了完善改进后的试飞,歼20的出现不懂军事的人也许不知道它巨大而深远的军事影响力,它开始直接撬动了美帝的军事霸权,其它的不多说了,至少对于航母来说,航母上的超级虫子(F18E\F超级大黄蜂)肯定不是对手。航母十有八九会被炸沉,别说还没成军,试飞时候就暴露那不是中国人行事的风格,想想歼10吧,曝光的时候都有几个中队已经服役N年了,这次为形势所逼虽然早露了一点,但也肯定是已经有了眉目的事了。而且,歼20的横空出世,对美国军火商是沉重的打击,花费了巨量经费还没完成研制任务的F35,还没出世就已经落后了,F22虽然先进,但那是美帝的镇国之宝,是国家的核心机密,是领先于其它国家军事科技的压箱手段,暂时是不能随便卖的。这样一来,低一个档次的F35就悲剧了,今后在售卖的时候,他们无法狮子大开口边恐吓说中国威胁边敲诈别国了,其销量也要大受影响了。而美国的军火工业是占了国民经济相当大的比重的,美国总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军火商的利益代言人,这一招黑虎掏心,震惊了世界,军事上的威逼,终于逼出了东方雄狮的真颜和不怒自威,掀开了江时代忍辱负重之后痛下决心全力支持军事科技现代化奋发图强的成果,点燃了国民高度的热情,同时不再对政府怨恨和不满了,更多的是惊喜和自豪,激发了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产生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一招多效!!!最近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加速了这一进程的到来,很多东西已经超乎我们的预想,带给军迷们巨大的惊喜。有些东西,我知道,但我无可奉告,并非装B。其它一系列的高科技打击武器与信息侦查和支援项目也全面开花,激光武器、空天飞机、中段反导与北斗就是典型的例子,超级计算机、多轴联动高精密数控机床以及新材料的突破和应用,也加速了这些武器的研发进程,这不是随便哪个国家玩得起玩得转的。
     2011年1月11日,中国歼20曝光,从这天开始,中国向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是这个星球上的强国,一只脚已经迈入了超强的行列,具体不细说,记住一点,现代化战斗机的研发能力,直接体现这个国家的尖端工业水平和整体工业能力,是 一个国家整体工业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它是比导弹更复杂更尖端最难以制造的武器,也是这个星球上工业制造上的皇冠。而且,涡轮风扇发动机稍加修改,就成为了军舰最现代化的动力--舰艇燃气轮机。空军的心脏病没了,海军的心脏病也治好了,强大的龙之远洋舰队,在不远的将来很快会游弋在世界的海洋,保护我国的商贸航线和海上利益。

  两强相遇对峙的时候,妥协,就成了一种最好的必然选择,这不,盖茨来了,胡锦涛要访美了,带着两国的共同期待,希拉里也在积极地造势营造良好气氛了。新一轮谈判,在实力的支撑下,开始了。没实力的,已经在强者的胃中消化了,其实目前最难受的是倭人,夹在三强之中,极度苦闷。中国也应该感谢有美国这样一个最强大的对手,为我们树立起了急起直追的标杆和时时不可松懈的警醒和动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感谢自己最强大的对手和敌人吧,它让我们充满了斗志和活力,与高手过招和磨练,在吃尽苦头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
  为此,向那些为我们的国家作出了杰出贡献的科技精英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82 小时
主题
145

1307

帖子

7

精华

2915

积分

联都元老

论坛游民

Rank: 10Rank: 10

UID
199
经验
29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8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6-23
52
发表于 2011-1-19 20:19 | 只看该作者
J-20就一个字:太爽!

试飞当天我就在联都呼吁大家关心一下。那天我一个人在房间,调整座位靠背,拉开架式,吸了一口气,大声地笑了一顿!

转一个2009年的新闻及网友评论吧。

美媒:美有意售华B-2隐形轰炸机技术抵债
http://news.QQ.com  2009年06月03日08:19   环球时报    我要评论(4114)

美媒:美有意向中国出售B-2隐形轰炸机来抵债


6月1日,美国三家网站突然抖出猛料,称美国政府有意向中国出售B-2隐形轰炸机的技术,条件是中国减免500亿美元的美国债务。报道称,美国国防部正在对此进行研究,而美国的盟友则十分担忧。对于这一消息,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中国军事专家几乎都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存在,因为 B-2隐形轰炸机技术是美国最尖端、最核心的军事技术,美国不可能用B-2隐形战斗机资料来交换500亿国债。中国人民大学的金灿荣教授认为,在中美关系发展友好的时候传出这样的消息,说明美国国内有一些人认为中美走得太近了,认为中美间的密切合作可能会影响美国的安全利益。因此,他们试图以一种夸张的声音引起美国国内对中国持怀疑态度的人的关注。
  中国军事专家戴旭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一消息完全不可信,B-2轰炸机是美国最尖端、最核心的技术,假如美国对华出售这方面技术,则意味着美国现有军售体系的完全破坏,必将引发一系列剧烈的连锁反应。戴旭介绍说,B-2隐形轰炸机是目前全球第一流战斗机,至少比其他战机大国的技术领先30年。B-2隐形轰炸机的航程是1.2万公里,载弹量极大,可以搭载核武器,主要用于全球性战略打击。B-2隐形轰炸机的存在是对全球核大国的一种战略威慑。
  戴旭认为,按照美国现在的军售政策,甚至都不会将低于B-2轰炸机技术的F-22战机卖给自己的盟国日本,卖给中国就更不可能了。另外,B-2轰炸机之下还有4到5个数量级的武器,即使美国要用技术抵偿中国的债务,只要放开这些低级别的武器军售就可以了。

不仅中国专家认为不可能,就连报道这一消息的Istockanalyst网站也持怀疑态度。文章写道:“有一点令人怀疑,500亿美元只是中国持有的1万亿美元资产中的一小部分。这一技术转移的经济效果接近于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另一方面,如果这一消息属实,这将令人十分担忧,表明美国总统不仅在地缘政治观念上令人质疑,在处理此类事情时又是多么糟糕”。

腾讯东莞市网友 腾讯网友 2009-06-03 09:29:54
抵消500亿???美金???我想国家只要拿出50亿美金作为开发研究人员的奖励,不久就会不同的轰炸机面市...
回复反对[73]已支持[1172]

腾讯威海市网友 腾讯网友 2009-06-03 11:44:33
    以前听过一个笑话,说是俄罗斯人卖飞机有个内部规定,就是卖印度人的话,可以让他们随便去试飞,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使用手册,但是卖个中国人的话只能告诉机器的优点,实物都不能给看。俄罗斯人的意思是印度工业基础薄弱,就算拆开了他们也没能力组装起来,中国就不同了,山寨水平太高,看一眼就能造出来个外观一模一样的,性能逊色点的东西出来。
    如果这笑话是真的,这飞机不用买,多看几眼咱真的不用买,造个山寨的就得了。
回复反对[5]已支持[493]

腾讯杭州市网友 腾讯网友 2009-06-03 10:25:46
    3000多亿人民币就买个这回来,感觉亏大了。美国佬都能研制出来我们华夏13亿人口都研制不出来,是不是美国人低估了我们龙的传人的智商啊


       北京市 腾讯网友 1
不要上当,1:他不可能毫无保留的把所有技术出让;2:这个架飞机技术过于先进,不适合现在的国情 3:这架飞机的技术不算稳定成熟;4:500亿美元,他以为钱是天上掉下来的啊。那可是人民买多少件衬衣的纳税钱;

    腾讯上海市网友 铭 2009-06-03 11:03:31
F16都不卖给你,还给你B2,想得美
    回复反对[3]已支持[184]

腾讯汕头市网友 腾讯网友 2009-06-03 10:40:24
    即便是美国转让了技术,估计中国在20-30年内也造不出来如此先进的战机,按照中国的技术发展来看,怎么着也得40-50年之后!
南金东箭一精英 山峙渊渟表率明
主敬存诚严己本 人中骐骥必遥行 ——潇湘游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中有真意 何处是他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主题
233

1359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0427
经验
16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53
发表于 2011-1-20 14:26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原总统尼克松说过:中国历史上曾经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今后也一定会是。
众生何处不相逢?若谷虚怀最值宗。
谈吐沁心如此者,试询谁可与争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54
 楼主| 发表于 2011-2-22 21:29 | 只看该作者
从联律的宽与严说起
——关于构建对联格律体系的思考
作者:陈树德    资料来源:河东楹联网   
  凡格律文体,必然涉及“宽”与“严”的问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园,规矩过严,又是一种束缚,影响文体自身的发展和壮大。然而,纵观格律文体的发展历史,正是在宽→严→宽→严……的矛盾中,不断演变,最终才成就了丰富多彩的文体大家族。   诗歌的演变就是这样。早期的诗歌,除了押韵(顺口),并没有字数、句数、长短等限制。《诗经》、《离骚》、“古风”等都是这样。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共只有三句,七言、八言夹杂,有些不成体统,但作为诗歌,却传诵了2000多年。隋唐科举考试的兴起,促进了诗律的形成,“律诗”成为竞技考试的标准规则。“律诗”的出现,造就了一大批诗人,杜甫就是代表。李白虽然也写律诗,但不受律诗的约束,大胆创作自由诗。后来人们发现,李白的自由诗也很美,于是争相摹仿,有人干脆依样画葫芦,按李白自由诗的字数、句式、平仄拟写,最后终于演变成为“填词”。所以徐矩《事物原始》说:“词始于李太白,《菩萨蛮》等作,乃后世倚声填词之祖”。正是李白的自由诗,催生了“律诗”进入“词”的时代。   显然,古诗是“宽”,律诗是“严”,李白的自由诗又是“宽”,词谱再从“宽”演变为“严”。等到近代,自由诗又发展成为白话诗,诗律就变得越来越宽松了。   诗歌格律的演变历史,正好构建了诗歌的庞大群体,所以我们讨论诗的格律,不能只说“律诗”,因为大量的“非律诗”也是诗,刘邦的《大风歌》,就是代表。   对联的发展历史也是这样。对联由对偶句发展而来,但早期的对偶句很不规范,只是“两两相对”。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最早论述对仗的著作,提出“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刘勰列举的“言对”是司马相如《上林赋》句:“修容乎礼园;翶翔乎书圃”。“事对”的例子是宋玉《神女赋》句:“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谭嗣同《石菊影庐笔记》说:“考,梁刘孝绰,罢官不出,自题其门曰:‘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三妹令娴续曰:‘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谭嗣同称这是“联语之权舆”(联语之开始)。刘勰列举的“对句”和孝绰书写在门上的“联语”,这些写于1500年前的对联,应该就是对联的“古风”。   对联格律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最早只是“两两相对”,唐·刘知畿《史通·叙事篇》说:“编字不只,捶句皆双;修句取匀,奇偶相配”,后来逐渐形成“同门类相对”。明·屠隆的《缥缃对类大全》,算是中国最早的“对书”,正式提出“实对实,虚对虚”的概念。但古人划分字类比较简单,粗分实词、虚词、助词三类。实词、虚词又分半实、半虚两小类。虚词再分“死”、“活”两类。所谓“无形可见为虚,有迹可指为实;体本乎静为死,用发乎动为活;似有似无者,半实半虚”。这些原则性的概念,显然过于粗略,也很难把握,所以做对联的人只有查“对书”决定类别。《缥缃对类大全》共十九门,清代的《御定分类字锦》共六十四卷,这些就是“同门类相对”的依据。“实对实,虚对虚”和“同门类相对”,可以称为对联格律的“古代版”。   直到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问世,“汉语语法”开始进入中国历史舞台,上世纪五十年代,“汉语语法”正式成熟。由于语言大师王力先生的倡导,将名词、动词、形容词……主语、谓语、宾语……等概念引入对联,这才逐渐形成“词性一致”+“结构相应”的对联格律,这就是联律的“现代版”。   对联格律从“编字不只,捶句皆双;修句取匀,奇偶相配”的简单念,发展到“实对实,虚对虚”的“同门类相对”,就是一个从“宽”到“严”的演变过程。特别是“同门类相对”,规定天文只能对天文,地理只能对地理,宫室只能对宫室,花木只能对花木……跨门类相对就是“不工”,这显然是很严格的。和“现代版”的“词性一致”+“结构相应”相比较,既有“宽”也有“严”。用词性取代门类,就是“宽”,因为天文、地理、宫室、花木……等许多词语,可能一个“名词”就全都包括了,所以是很“宽”的。但“现代版”中的“结构相应”,在“古代版”中没有,这是新增加的规则,所以又是“严”。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55
 楼主| 发表于 2011-2-22 21:30 | 只看该作者
续上:
2006年颁布的《联律通则》(试行稿),将“现代版”联律规则条文化、具体化,所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总体上说,《联律通则》较以往的原则规定倾向于“严”。特别是第二条强调:“凡不符合联律基本要求的作品,就不应称其为楹联”。《联律通则》的这条规定,在试行过程中,显然已经激发出了“宽”与“严”的矛盾,“是对联”与“不是对联”之争开始显现报刊,例如某酒楼获奖的对联,岳阳楼悬挂的对联,某些社会场合出现的对联等,常被指责为“不是对联”。当然,这种争论,除了造成负面影响外,对普及楹联和宏扬楹联文化,并无好处。我们注意到,2008年中楹会再次颁布《联律通则》(修订稿)时,已将“凡不符合联律基本要求的作品,就不应称其为楹联”的条文删除,同时还专列第三章“从宽范围”,甚至规定“七八成能对即可视为成对”。从这些字里行间,我们体会到《联律通则》的起草人,在掂量对联格律“宽”与“严”的问题上,用心何等良苦!因为对联毕竟是大众文化啊!
  本人认为,解决对联格律“宽”与“严”的矛盾,关键是要区别对待,笼统的“对联”,即使“从宽”,甚至“宽”到“七八成能对”,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相反,这种“从宽”,反而会带来格律规则的混乱,这就像我们不能用“律诗”规则去要求自由诗一样,诗要区别对待,对联也应该区别对待。所以,我们不妨借鉴诗歌的格律体系,来规范对联的格律。   首先,诗歌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它既有格律严谨的“律诗”,也有不太严格的“古风”,还有十分随意的自由诗、打油诗等。对联其实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自古以来,既有格律严谨的“工对”,也有十分随意的“联语”。本人设想,将对联划分为三种体例:“律联”、“通联”、“散联”,格律标准也区别对待,该严的地方从严,该宽的地方从宽。类似竞技的征联,就可以指定某种体例,甚至指定字数和格式(类似“律诗”),既有标准,也便于评选。名胜古迹的对联,一般也应该采用严谨的“律联”。对于老百姓的生活用联,婚寿用联,节日用联,因为一般都是临时使用,不妨放宽尺度,采用“散联”。   所谓“律联”,类似“律诗”。“律诗”固定字数和平仄,有五言、七言、四句、八句,一共四种体例。“律联”也可以固定字数和平仄,除了五言、七言外,再增加六言、四·六言、四·七言、五·七言等体例。根据本人对明清楹联的统计,这几种体例是最常用的,占80%以上。   “律联”:首先规定“三原则”:即上下联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在此基础上,列出常用格式七种:   四言格: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五言格: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或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六言格: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格: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或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四格: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四六格: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四七格: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于对联不受字数、句数、句式的限制,组合格式无穷无尽,从实用出发,类似“律诗”,从实际出发,有这几种体例也就够用了。   (二)“通联”:即符合《联律通则》的对联,出句的字数、句数不定,平仄只规定“半联内平仄交替,上下联平仄相对”。   (三)“散联”:只规定“词性一致”、“结构相应”即可,出句的字数、句数、句式、平仄完全放开,末字的“上仄下平”也可以不论。也就是说,这类对联,只重对仗,不论平仄,甚至对仗的词性、结构也可以适当放宽。例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等。   以上三类对联,“律联”和“通联”实际都是现代流行的对联格式,只有不讲平仄的“散联”没有人注意。本人在《中华联律建言》一文中,列举大量材料,证明“散联”的确存在。详细论述,请参阅《北京楹联》2006.2.本人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56
 楼主| 发表于 2011-2-22 21:31 | 只看该作者
续上:
为便于直观比较,特分别绘制诗歌和对联格律系统图附右。
  构建对联格律体系,首先要克服“独善其身”的封闭思想,只有承认对联是一个群体,对联才能从“个体户”变成一个“航母”或“团队”。   构建对联的格律体系就是构建“对联团队”。这个团队,“律联”最正规,好比仪仗队,一般用于名胜古迹,或永久性建筑物;“通联”比较适中,好比普通部队,适用面可以宽一些;“散联”最宽松,好比游击队,一般用于茶坊酒肆,民俗节庆等临时使用对联的地方。这样组建的“对联团队”,实现了多体例共存,既满足了“严”与“雅”的需要,又满足了“宽”与“俗”的渴求,是双赢甚至多赢的结果,何乐而不为。有了对联的多体例,对于当前的征联评奖,也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例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指定征集“七言格”、“四四格”、“四六格”、“四七格”……的某一格,相同格式的对联放在一起评选,尺度统一了,评比结果自然也就更合理了。   构建对联的格律体系,关系到对联的文学地位,也关系到为对联“平反”的努力。希望这个设想能引起联界的关注,特别希望引起中国楹联学会领导的重视,尽快将完善《中华联律》的工作纳入计划日程。   鉴于在联界对平仄的争论最大,将平仄上升为“声律”,更是现代联家的创造,所以需要重点论述。   在平仄的宽严上,我认为是今人大大“严”于古人,这里列举几位名家的例子。   梁章钜(1775-1849)的《楹联丛话》,是论述对联比较权威的著作,但书中找不到“声律”一词,“平仄”一词也只出现一次。相反,对不讲究平仄的对联,梁公却给予很高的评价,如录万廉山联:   仁仁义宜,以制其行;
  经经纬史,乃成斯文。
  这副对联,梁章钜的评价是:“见者皆以为写作俱工”。   又一位大家吴恭亨(1857-1937),是清代较晚期的楹联大师,在他的《对联话》中,“声律”一词同样找不到,虽然偶尔批评“平仄不谐”的作品。但对不讲究平仄的对联照样给以很高评价。   如拂云楼联:   中圣人之清,有如此水;
  取醉翁之意,以名吾亭。
  如励清楼联:   甘或如醴,淡或如水;
  无即学佛,有即学仙。
  吴恭亨对这两副对联评价是:“二联使典工整,不伤雕刻,非大手笔不能”。   吴恭亨自己撰联,也不讲究平仄。如题观瀑楼联:   地球倒转海上立;
  天汉下垂云横崩。
  上联五仄声,下联四平尾,根本不拘平仄。   再看吴恭亨题县署工科嵌字联:   工仍旧名,合农商为一部;
  科守成宪,沿周礼第六官。
  此联也多处平仄失对。   还有被林庆铨《楹联述录》评价为“强对”,其实也是不拘平仄的对联: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格致诚正,修齐治平。
  古代对联不拘平仄,我们还能找到“官方”的证据。康熙六十一年张廷玉主纂的《分类字锦》,全称是《御定分类字锦》,由康熙皇帝“钦定”。该书篇幅巨大(共64卷),内容丰富,不仅是“钦定”,而且收进《四库全书》,这应该是做对联的官方范本。但即使是“御定”的“对类”专用书,也只考虑“同门类相对”,而平仄并不讲究。例如《分类字锦》的对句范例中有“雌霓/雄风”、“万听/千闻”、“四分律/五条衣”、“皮存毛附/唇亡齿寒”……等等。   还有多句对联如:   螽坠于宋,告则必书;
  蝝生于冬,饥犹有幸。
  再如:   天道远,人道远,裨灶是亦多言;
  新鬼大,故鬼大,文仲何如其智。
  这些不讲究平仄的对联,甚至末字也非上仄下平,虽然看起来已经“不是对联”,但梁章钜却给予很高评价。梁章钜《巧对录》说:“我朝康熙中之御定《分类字锦》六十四卷,采掇成语,分类编成。剪裁皆得其菁华,配隶务全其铢两,无一字一句之不工,后有作者,弗可及矣”。请注意梁章钜评语中“无一字一句之不工”的表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57
 楼主| 发表于 2011-2-22 21:33 | 只看该作者
续上:
我们再列举一些名家对联:
  1、于右任联:   树德兰在畹;
  立节柏有心。
  于右任许多对联都不拘平仄,这副对联因嵌入本人名字,所以选用。对联的对仗、立意都没有问题,书法也极古朴,可惜“德”“节”、“在”“有”,同为仄声,平仄严重失对。   2、丰子恺联:   屡有良游,龚我春服;
  安得促膝,说彼平生。
  “龚”同“供”,全联对仗没有问题,平仄却严重失调:“有”上声,“得”入声;“我”、“彼”皆仄声。   3、章炳麟联:   落花游丝白日尽;
  鸣鸠乳燕青春深。
  此联“花·鸠”平仄失对,同时犯忌三平尾。   4、杨度联:   守道不封己;
  择交如从师。
  此联立意文词都称上乘,唯“封”“从”皆平,且下联“四平尾”,超过了禁忌的“三平尾”。   5、梁启超联:   细石平流,游鱼可数;
  小山芳树,珍禽时来。
  此联“鱼”“禽”同为平声,平仄失对。   6、童大年联:   长松卓立古之直;
  好风微起圣而清。
  此联立意独到,但“松”“风”、“立”“起”、“之”“而”等,平仄皆不合律。   7、沙孟海联:   小窗多明,使我久坐;
  白云如带,有鸟飞来。
  此联“窗”“云”、“我”“鸟”平仄皆失对。   8、“绝妙对联”举例: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这副对联,是余德泉教授编著《古代绝妙对联汇赏》的第一副作品,七个字就有六字平仄不合,如按平仄标准判断,也应判为“不是对联”。   9、于右任题山西运城关公庙联:   忠义二字,团结了中华儿女;
  春秋一部,代表了民族精神。
  关羽是运城人,“关公庙”是全国最大的关帝庙,于佑任又是楹联大师,这是现在还悬挂在关帝庙大门的楹联。这副对联,无论立意、用词、对仗都属上乘,唯一不足的是平仄不合。   根据以上大量材料,证明只讲对偶,不论平仄的对联的确是“古已有之”,同时也是“客观存在”。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对联的平仄,过分依赖“律诗”,可是我们忽略了一点,因为对联比“律诗”灵活,其中句数、字数都不受限制,特别是“句式”不受限制,相对而言,对联的句式更接近“词”。例如“领字”在律诗中就没有,“一字句”在律诗中也没有,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除了详细论述“律诗”的对仗“声律”外,还特意开辟一章:“词的对仗及语法特点”(见《汉语诗律学》第651页),专门论述“词”的对仗规则。王力说:“律诗在原则上是以平对仄,以仄对平,词则不拘”。王力还说:“最重要的一点是不限定平仄相对。在律诗的对仗里,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第二第四及第六字是必须以平对仄,以仄对平。在词的对仗里则不然,非但普通的第二字第四字不必平仄相对,甚至对仗的句脚也可以俱仄或俱平”。引文中的重点号,“不限定平仄相对”和“句脚也可以俱仄或俱平”,都是王力原著中已有的,非笔者添加。   词中对偶句不论平仄的例子很多:   《醉太平》:情高意真;眉长鬓青。(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青玉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千秋岁》:齐歌云绕扇;赵舞风回带。(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满江红》:书底青瞳如月样;镜中黑鬓无霜处。(上下联末字同仄声)   《满江红》:风入户,香穿箔;花似旧,人非昨。(上下联四小句末字皆仄声)   还有含“领字”和“一字句”的例子:   《满庭芳》:“问横空皎月,匝地寒霙”。句中的“问”便是“领字”。   《声声慢》:“正烟横岭曲,月浸溪湾”。句中的“正”便是“领字”。   《高阳台》:“任船依断石,袖裹寒云”。句中的“任”便是“领字”。   《齐天乐》:“怕鹤怨山空,雁归书少”。句中的“怕”便是“领字”。   《十六字令》中的首句就是“一字句”。“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大量例子证明,词的句式更接近对联。词的对句不拘平仄,为什么我们要局限“律诗”,不可以借鉴词句的平仄规则呢?   对于“平仄”的争论,关键是要弄清楚平仄的本质,只停留在表层就没有意义。有关平仄本质的论述,详见《对联文化研究》本人文章:《解读平仄》。还有《河东楹联》的文章:《无为而治话声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58
 楼主| 发表于 2011-2-22 21:34 | 只看该作者
续上:
本人文章《解读平仄》发表后,曾引来言无曲先生批评,这里特作必要说明。
  第一、作为传统文化,本人只主张“放宽平仄”,不是取消平仄。我曾经说过,像我们这样70多岁的老人,从几岁启蒙开始就读“声律”,出言必论平仄,这已经是几十年形成的习惯,怎么舍得取消呢?这一点,请言无曲先生不要“曲”解。   第二、重复本人的观点,对平仄的讨论不要仅停留在“表层”,要记住平仄属于“口耳之学”,这是问题的本质。所谓“口耳之学”,就是人人都要说得出,说得准,而且还要让人听得懂。然而,古声是几千年前古人说话的声音,我相信今天没有一个人能读“古声”,包括言无曲先生在内,也包括在座的诸位先生。如果有谁敢说自己“会读古声”,就必须拿出古声的录音来证明,否则就是假。可惜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只有一百多年(1877年),所以我有理由相信,没有人能够证明自己读的就是“古声”。2008年10月,本人出席运城乔应甲学术研讨会,听到运城市楹联学会秘书长扆军宣先生称自己说的方言就是“平水韵”,但使我感到万分惊讶!(说明:扆先生的普通话说不标准,所以他的话带有玩笑成分)。因为联界普遍认同的“平水韵”的确产生在运城地区,历史上为金人所创,距离现在虽然不到一千年(约1115年),但也是十分珍贵的“活化石”,我建议申报“世界无形文化遗产”。然而,山西运城的方言是不是金代的“古声”?我想现在已无法得到科学的验证。再说,即使运城方言就是“古声”、就是“平水韵”,难道全国撰写对联的人都要来学习“运城方言”吗?果真是这样,岂不成了荒唐!说到底,古声的平仄只是一种“游戏规则”,既然是游戏规则,参加游戏的人就必须遵守,仅此而已。所以千万不要将“平仄”无限拔高,更不要将它神化,因为现在所谓古声的平仄,完全是查“韵书”查出来的。本人年岁稍长,使用古声70余年,凭经验确定某字的平仄,一般没有问题,所以不必查“韵书”,但年轻人就做不到。还是声韵学家罗常培说得透彻:“音韵学本来是口耳之学,要是耳朵不能辨别,嘴里不能摹仿……那么,无论在纸上讲得如何‘煞有介事’,也是根本不中用的”。试想,靠查韵书查出来的“平仄”,要求现代人读出“抑扬顿挫”,不是自欺欺人是什么?这就是平仄的“深层”道理,其它任何“重要性”都是“表层”的东西,难道这不是事实吗?所以王宪忠先生干脆说:“平仄是彻头彻尾的伪学,是封建腐败的溃疡”。(见王宪忠《对联学教程》第632页 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从“深层”分析,从本质分析,王宪忠先生的说法不无道理。   总之,对于格律文体,没有格律不行,但过分死抠也不行,不同场合,该严要严,该宽要宽。特别是对联作为大众文化,是应用十分广泛的文体,涉及千家万户,所以还是宽松一点为好。说到这里,使我想到成都武侯祠的对联:   善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省事,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势”就是客观规律,治政如此,治蜀如此,治联亦如此,这副对联,或许能为平仄的宽、严之争有所启示。总之,对联要想成为一个独立文体,要想在文学殿堂中占有一席之地,容量太小,圈子太狭,“孤家寡人”是不行的。   最后再说明一点,本人主张构建对联的格律体系,不是丁玉群先生所说的“节外生枝”,而是探本溯源,寻根树干,扩展对联的群体。对联的文学地位,也不是丁玉群先生所说的“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在文学殿堂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见《中国楹联报》2009.11.20第三版)。相反,对联不入文体,也不入文史,正是许多学者纷纷提出质疑的问题。古汉语专家程千帆教授早在二十五年前就在《江海学刊》上撰文,沉痛地指出:“对联本应该在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不知为什么,却被我们的文学史家们一致同意将它开除了”。程千帆教授认为,“这是文艺界应当平反的错案”。又一位国学大师梁启超,1924年12月3日,在北京《晨报》发表了一篇专谈对联的文章,题目叫《痛苦中的小玩意儿》。题目称对联是“小玩意儿”已经是贬低,文章还说,对联“原不过是附庸之附庸”。这九个字,一连包含三层贬义:“不过是”、“附庸”、“附庸之附庸”,将对联一贬再贬,无已复加!大师级的梁启超先生,为什么为对联下这样的定论?说明对联的文学地位并没有被确认。我们今天努力构建对联的格律体系,正是为对联“平反”在作努力,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喋喋不休”也在所不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59
 楼主| 发表于 2011-2-22 21: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1-2-22 21:51 编辑

田作文老先生,陈树德老先生对对联的论述,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观点相对更客观。那些呜呼哀哉,之乎者也的腐儒根本就没法比,一天到晚鬼扯意啊,气啊,脉啊的那些人,其实很多都是天上一句,地上一句,牵强附会,没头没脑地瞎扯,神乎其神,典型的现代神棍。真遇见意境好,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好对联,那些人还不见得“意”得了。
  搞理论需要详实的考证,科学的归纳,更需要扎实的基本功、理性的头脑与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些引经据典,之乎者也,充满噱头言辞的理论文章,一般都是“纯文人”写的,能招来不太了解之人和马屁精们的吹捧和欢呼,但往往不是特别实用,偶尔会害人害己。
  是的,我也只选择性地转帖一些文章,那些“纯文人”写的那些充满跳跃性思维、牵强附会、逻辑上漏洞百出的东西,我越看越会露出鄙夷和冷笑,有时候看不下去,有时候倒也看得很开心,那是看稀奇看古怪之后的一种愉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60
 楼主| 发表于 2011-2-22 21:56 | 只看该作者
“马蹄韵”和“对联谱”
作者:陈树德    资料来源:国学网   
  中国楹联学会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的学术刊物《对联文化》,2008年4月号发表时习之先生的文章:《质疑“马蹄韵”》。文章用大量对联资料和翔实的统计数据证明,余德泉教授根据明清楹联归纳出的“马蹄韵”,“含有相当的水分”,许多对联仅仅因为“形式上相似”,就“冠冕堂皇”地冠以“马蹄韵”。更有甚者,在对明清楹联标注“马蹄韵”平仄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凡符合“马蹄韵”的就标出,凡不符合“马蹄韵”的就不标,将严肃的学术研究,按自己的需要,随意搓捏,这使我想起泰州北山开化禅寺大雄宝殿的一副对联:   双手把大地山河,搓圆捏扁,撕碎了,挥洒空中,浑无实象;
  一棒将混世魔王,打死救活,唤醒来,举头天外,尽作道场。
  本人以为,这种随意“捏扁搓圆”的作法,对待虚幻的禅宗可以,对待实实在在的学术研究则不可。   时习之先生为核实余德泉教授的“马蹄韵”规则,共计统计了6380副对联,数量之大,用功之深,令人敬佩!只是这种统计“论据”的方法,涉及千万条数据资料,一般人做不到,余教授本人也未必心服(余教授说自己统计了三万副对联)。因为所有统计的百分数,都是根据一副对联、一副对联“数”出来的,一个人可以这样“数”,换一个人又可以那样“数”,特别是长联,还有一个如何断句的问题,不同人就可能有不同的断句。所以余教授完全可以辩解说:“我的统计数据就是这样”!时习之先生也就无可奈何,第三者更无从核实。果真如此,是非曲直也就无法定论了。   针对“论据”方法的不足,本人这里从“论理”的角度,对余德泉教授的“马蹄韵”提出质疑,算是对时习之先生“论据”质疑的补充。   余德泉教授是具有创新精神的楹联专家,“马蹄韵”是其代表。本来,在格律文体中创建一种平仄格式,无可厚非,例如张克峰先生的“龙凤格”,常江先生的“平仄竿”等,都没有在联界引起争议。问题的产生是,余教授在创建“马蹄韵”时,将“声律”的地位无限拔高,以至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余教授提出“声律是对联的核心”,甚至说“联律从根本上说就是马蹄韵”。这些说法,第一、错误地将“声律”等同于“联律”;第二、错误地将“马蹄韵”等同于“声律”;第三、错误地将“马蹄韵”等同于“联律”。这三个错误,在逻辑上都是用小概念取代大概念。因为按“纲-目-科”的等级划分,“联律”是对联格律的总称,处于第一层次,“声律”则是“联律”的一部分,处于第二层次,而“马蹄韵”又是“声律”的一部分,处于第三层次。余教授将本属“科”层次的概念,“无限上纲”,造成“纲”、“目”颠倒,因而引来众多批评。2006年初,余教授终于发表《对联声律是客观存在的》文章(见《中国楹联》2006年第一期),正式将“联律从根本上说就是马蹄韵”,修正成“对联声律从根本上说就是马蹄韵”。“联”改“声”,一字之差,概念大变。同时余教授还郑重声明:对联声律“除了马蹄韵而外,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那种以为‘对联必须符合马蹄韵'的看法,是一种误解,也不符合我的观点”。   针对余教授的修正和声明,本人曾发表文章《修正就是进步》(见《中国楹联报》2006年5月5日第三版),肯定了余德泉教授的“大家风范”。然而仔细阅读余教授的《对联声律是客观存在的》文章,仍然发现概念和逻辑上存在混乱现象。   第一,既然说对联声律“除了马蹄韵而外,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就不应该再坚持“对联声律从根本上说就是马蹄韵”。既然说“合马蹄的长联和其以外的长联比较起来,在总体上始终是少数”,就不应该再说“马蹄韵规则的客观存在是不争的事实”。既然说“马蹄韵又不具有唯一性”,就不应该再强调“没有一种新的联律”,可以与“马蹄韵”相“抗衡”。根据一般理解,“根本上说”本身就具有唯一性,根本上唯一了,对联声律哪里“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呢?既然“马蹄韵”“始终是少数”,怎么又能成为唯一的“规则”呢?既然任何联律都不能和“马蹄韵”相“抗衡”,“马蹄韵”又变成“唯一”的了。这些颠三倒四的论述,正如余教授所言,真叫“有些人”、“不懂声律的人”,“一辈子也弄不清楚”!   余德泉教授在《对联声律是客观存在的》文章中还将“平仄”规则划分成所谓的“两个层面”,但余教授只说了“技巧层面”,另一个“层面”没有说。根据文章的叙述,“技巧层面”是余教授自己统计的“第三类”和“第四类”平仄规则(见本文下面的引用资料),还有非“马蹄韵”的其它平仄规则,也被列入“技巧层面”。在对联声律中引进“层面”一词,也是余教授的一个创造。只是“层面”该如何解释?“技巧层面”又如何定义?和“技巧层面”相对应的又该是什么“层面”?这些内容,余教授都讳莫如深,使“声律”又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余教授这篇讨论“声律”的文章,还十分奇怪地批评了2005年春节晚会在中央电视台亮相的对联,其中指名批评的是题为《湖南·湖北》的作品,但并没有指出这副对联“声律”上有什么瑕疵,只是凭空给它戴了三顶帽子:一、“本木倒置”;二、“内容和逻辑上考虑不周”;三、“传统的对联规则没有运用好”。这副对联的作者是中楹会常务理事、西安楹联学会名誉会长解维汉。对联全文如下:   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这副对联的题目是《湖南·湖北》,所以上联写湖南的“洞庭”和“岳阳”,下联写湖北的“赤壁”和“黄鹤”,分别是两省有代表性的名胜。上联说湖南的八百里洞庭湖,“凭”岳阳楼而更加壮阔,或者说湖南的八百里洞庭湖,“凭”岳阳楼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更加壮阔。泰山,不是因“一览众山小”而更加壮阔吗?这种自然景观因人文景观的存在更显辉煌,或人文景观因文化典藉的存在更增添灿烂,不仅是客观的艺术写照,同时更是传统的比兴手法,根本不存在“本木倒置”,也看不出“内容和逻辑上考虑不周”的地方。至于“传统的对联规则没有运用好”的说法,也不能成立,因为按照余教授的逻辑,“传统的对联规则”就是“马蹄韵”,而这副对联只有两句,脚句平仄本身就符合“马蹄韵”,难道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识自家人了?   作为学术讨论的文章,这样东打一榔头,西敲一棒子,又出现如此众多的逻辑混乱,实是罕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4-20 16:46 , Processed in 0.10974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