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13|回复: 7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异类相对,词性相同”,如同木匠干了瓦工活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10 2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讨论] “异类相对,词性相同”,如同木匠干了瓦工活


“异类相对,词性相同”,如同木匠干了瓦工活
流水长亭,春风静宇。
幽兰一室,修竹万山。


==================

“流水”与“春风”,都是名词性的偏正词组。
流水的“流”是动词类;春风的“春”是名词类。
两者属于“词类不同,词性相同”的对仗。

“幽兰”与“修竹”,都是名词性的偏正词组。
幽兰的“幽”是形容词类,修竹的“修”是形容词类。
两者属于“词类相同,词性相同”的对仗。

词类,是词汇的静态称谓;
词性,是词汇的动态说法。

词类相同的对仗,是工对的保障。词类相同,必定词性相同。
词性相同的对仗,是宽对的底线。词性相同,未必词类相同。

王力用“词性相同”理论,争取了古人的“异类相对”的合法地位。
如果说,“流”与“春”的对仗,是有名有姓“有类名”的对仗。那么,下面对联中的“读书”,则是属于无家无舍“无类名”了。用王力的“词性相同”理论,也可解释。即,

1、“读书声”与“天下事”,都是名词性的偏正词组。
2、“词组读书”和“词类天下”,其词性都是属于形容词性。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在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2
 楼主| 发表于 2010-8-10 22:31 | 只看该作者
1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
老老实实,【形容词】
2
它掌握了八百个英语单词。
【八百个,数量词】
3
这里是鲁迅的故居。
【鲁迅,名词】
4
我们的朋友遍及全世界。
【我们,代词】
5
讨论的问题很重要。
【讨论,动词】
6
兰兰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
【聪明活泼,联合词组】
7
搞阴谋诡计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搞阴谋诡计,动宾词组】
8
他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
【失散多年,述补词组】
9
杂文是鲁迅同敌人进行斗争的主要武器。
【鲁迅同敌人进行斗争,主谓词组】
10
那是解放以前的事了。
【解放以前,方位结构】
11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为什么人,介宾词组】
凡是作定语的词或词组,都是形容词词性。
依照你孙逐明如影相随说法,难道他们都是形容词词类?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⑷彩| 六合投⑷注| 网络赚钱去SO娱⑷乐⑷城:顶级信用⑷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3
 楼主| 发表于 2010-8-10 22:38 | 只看该作者
流云潇雪回复三羊第1帖

  流云潇雪 2010-08-04 23:20

  三羊先生之论词类、词性恐怕持论不严。北师大周一民先生主编《现代汉语》中说道:“词类划分从理论上讲是以语言中的全部词为对象的。具体判别某个词属于哪个词类叫做给词归类或确定词性。”上海师大齐沪扬先生主编《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说得更明确:“词类是词的分类的结果,是以全部词作为对象的;而词性则是归类的结果,是以个别词作为对象的。词的分类和词的归类标准都是一样的,都是词的语法功能……例如我们把一个具体的词(例如‘桌子’),根据它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语法特征归入到某个词类(‘名词’)中去。因此,我们可以说‘**词’具有‘**词性’……”由此观之,词性和词类本身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判定桌子是名词有两层含义:一是桌子归入名词类,二是桌子具有名词词性。二者的完成是同一时刻的,只不过角度不同而已。

  三羊先生说:
  “依句辩品(类),离句无品(类)”,是不妥当的!
  “依句辩品(性),离句无品(性)”,是很有道理的!

  换言之,一个词在不确定词性的情况下竟然有所属词类,或者一个已经有了词类归属的词竟然不能确定词性,这只怕难以成立。

  一个没有兼类的词,一旦词性确定,词类也就随之而定;词类归属确定,也就具备了这种词性。即使是兼类词,也是一样,只不过表述上稍微修改一下。胡裕树先生主编《现代汉语》中明确指出:“所谓兼类……指的是某个词在某一场合具备甲类词的特点而不具备乙类词的特点;在另一场合具备乙类词的特点而不具备甲类词的特点。”“品种丰富”中的“丰富”体现的形容词的功能,确定是形容词;“丰富生活”中的“丰富”体现动词的功能,因而是动词。同样是词性、词类同时确定,不存在一个确定另一个仍要待定的道理。
  
  临屏码字,用语随性,不周之处,万望海涵。

  ========================

  流云潇雪回复三羊第2帖

  流云潇雪 2010-08-05 22:22

  想不到一个如此简单基础的语法问题竟然引发了这么大的争论。在此,潇雪斗胆再用几句话来总结一下词类和词性的关系,以资尚未清楚的联友借鉴。

  一个词具有什么样的词性,那么就可以归为那种词类;一个词归为什么类,那么就具有那种词性。“桌子”词性是名词,同时也是说桌子是名词类的;“桌子”是名词类的,同时就是说“桌子”词性是名词。

  词性,是一个组合关系的体现,是一个词在一个句子、短语中的组合能力、充当成分的能力;词类,是一个聚合关系的集合,是语言中大致具有相同性质、功能的词在纵向上的一个归类。具有大致相同能力(这里的能力,指的是前面我所说的那些能力)的词构成的集合我们称之为词类;词类这个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具有大致相同的能力,我们给这种能力起一个名字,叫做词性。

  至于兼类,也是一样的。汉语中经常有一个词具有好几种相互关联、相去不远的意义,这几种意义通常分别体现了该词的不同功能。因而这个词就具有了好几种词性,而这个词也就分属几种不同词类。

  兼类和活用不一样,活用是临时的、随意的,兼类是频繁的、固定的,从活用到兼类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兼类和同音现象也不同。同音词是词的形式相同,但意义差别巨大,没有联系或者很难找到其联系。例如,“白色”的“白”和“白吃白喝”的“白”,虽然写作同样的形式,但是它们是两个不同的词,并非兼类。“代表人民”和“人民代表”的“代表”,意义基本没有差别,因而是兼类。

  我想这个解释应该已经比较详尽了,应该不会再引起大家的误解了。

  另,看过田先生的文章,包括后面师先生的驳论之后,潇雪感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不清楚律的意义和价值。这个问题超出了主贴的讨论范围,就不多说了。待潇雪琢磨透了,另开新帖吧。

  =============================

  流云潇雪回复三羊第3帖

  流云潇雪 2010-08-08 15:14

  三羊先生的理解恐怕有很大偏差。

  流,是动词词类的词;春,是名词词类的词。
  在“流水长亭,春风静宇”句子中,“流”和“春”都是形容词词性!
  但是,“流”和“春”不是形容词词类!

  照三羊先生如此说,那么“我的书”里面,“我”充当定语,也是形容词性?“摇晃着的树”里面,“摇晃”充当定语,难道也是形容词性?倘若这么判断,只怕不仅潇雪不敢苟同,整个汉语语言学界都要反对的。

  例二: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在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名词词类的“天下”,是形容词词性,不是形容词词类!
  “读书”是词组,更谈不上词类。但是,读书的词性依然可以是形容词词性!

  这种说法更令人惊异!且不论词性和词类竟然可以互不买帐,而且词组竟然都能具有词性。词组当然有性质,我们可以说名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但是从来没听过词组竟然可以判断词性,可以划归词类。想来三羊先生此说多少有些随心了。
  
  固然,语法规则、语法体系是人为确定的,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三羊先生可以不赞同我们现有词性、词类的定义而提出自己的一套体系。但是那样我们就失去了讨论的前提了,这就好比一个中国人和一个英国人争论“水”这个东西到底应该叫做“水”还是“water”一样。

  ===============

  流云潇雪回复三羊第4帖

  流云潇雪 2010-08-08 16:39

  原帖由 三羊 于 2010-8-8 15:59:00 发表

  名词词类的词,“依句”可以显现形容词词性,但是显现形容词词性的词,不一定要或者一定能够归属于形容词词类里。

  如果这么说,三羊先生将“词性”等同为“功能”了。也许在您的体系中您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如果照我们公认的原则来看,显然有误。
  
  名词可以有修饰名词性结构的功能,也即充当定语的功能。这是名词本身具有的性质,当然也是形容词的一个显著特性——但是,却不是独有特征。充当定语的名词,三羊先生认为是具有“形容词词性”,换做我们的体系,等于是说具有修饰功能。二者本是一回事,名实之争而已。因此,潇雪斗胆请三羊先生不必再就这个问题纠缠下去,否则就真成了究竟该把水叫做“水”还是“water”了。
  
  =======================

  流云潇雪回复三羊第5帖

  流云潇雪 2010-08-08 19:15

  原帖由 三羊 于 2010-8-8 18:38:00 发表

  流水长亭,春风静宇。
  幽兰一室,修竹万山。
  我们可以说,“流、春”词性相同。
  我们能说,“流、春”词类相同吗?

  
  潇雪的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三羊先生仍要固执己见,坚称“‘流、春’词性相同”,如是,潇雪最后分析一次:
  
  “流水”,意指流动的水,定心结构名词性短语。流,不及物动词,可以作为修饰性成分出现在定语位置。
  
  “春风”,也就是春天的风,定心结构名词性短语。春,时间名词,具有修饰功能可以充当定语。
  
  “流”“春”在这两个短语(视之为短语,完全是因为原文是古代汉语,我们遵从一字一词的看法,因而认定这里是短语。现代汉语中应该倾向于认定为词)中功能类似,成分相同,但是我们不能因之而认为二者词性一致。如果这样,我们将永远没有办法判定一个词的词性。永远无法判定,就等于不存在;一个不存在的东西,何必如此争论。如果认为词性有存在的价值,就应该可以准确判定;要准确判定,就要认同我们的观点。因此无论如何,三羊先生总归是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偏差的。
  
  听与不听全在先生,潇雪言尽于此。
 -----------------------------------------
流云潇雪回复三羊第6帖

以下是引用流云潇雪在2010-8-9 11:43:09的发言:

凡是作定语的词或词组,都是形容词词性。

这话整个汉语言学界怕是无人敢说,唯三羊先生有此胆魄!先生若是听得进潇雪一句劝,且再将潇雪在中楹上所发关于词性、词类问题的帖子看一看,也就不至于说出这种话来了。先生的前提已经是错误的——或者至少在公认的现代汉语语法体系看来是错误的。无论怎么推论,其结果就算对了,也是蒙对的——更何况实在错得离谱。
又,先生说“如影随形”,大概是指词性、词类“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吧?这并非孙老师一家之言,无论吕叔湘、朱德熙、王力等前辈先贤或是胡裕树、张斌、黄伯荣、廖序东等当代学者,哪怕是汉语言文学本科生都持此观点。潇雪已经说过,先生可以自己提出一套体系,但却不能拿自己的体系轻易否定另外一个体系中的观点,那是没有意义的。
罢了,看来潇雪总归是白费了许多口舌。中楹上我已不再愿与先生讨论这个问题,这里也是如此。希望先生能够及时醒悟,莫再沉迷谬误之中。潇雪之言,实出肺腑,切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4
发表于 2010-8-11 00:06 | 只看该作者
听与不听全在先生,潇雪言尽于此。
。。。。
潇雪之言,实出肺腑,切切。


三羊先生肯定不会听你的,因为三羊是真的懂了,而你暂时还只会生搬概念,语法不像历史考证,需要的是理解和在合理的轨道下灵活地运用而不是对概念一字不差地搬弄。
  
  直接说定语是形容词,严格按概念来说是不那么准确,但是就语法来说,定语具有形容词属性,和形容词有着相同或者相试的语法功能,就对仗上来说,把定语就看做是一个语法意义上的形容词是完全行得通的,名词或者动词或者词组等修饰一个名词组成偏正词组,和一个形容词修饰的名词组成的偏正词组,肯定是那个修饰名词的名词或者动词或者词组具有形容词属性,而绝对不是这个修饰名词的形容词具有名词或者动词或者词组的属性。同理,作谓语的形容词能够和作谓语的动词相对,肯定是这个形容词具有动词属性,而绝对不是这个作谓语的动词具有形容词属性,,对仗是要求词性相对的,你绝对不能张口说形容词可以对动词,动词可以对形容词,副词可以对动词等等,因为只要你这么一说,别人立即就可以举出反例让你哑口无言,实际上以前的教学语法是没有形容词可以直接不变词性作谓语的概念的,名词和形容词作谓语,其本质都是这个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了谓语动词,不管带不带宾语都一个样,很简单的一点,为什么有宾语的形容词作谓语就活用为了动词,而不带宾语的形容词就是直接做谓语?而称呼为“动作形容词”呢?明显就不那么顺畅嘛。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在王力建立的语法体系里,有几种词可以直接作谓语,称之为谓词,其他一些语法家特别是对句子成分有更深研究的人包括以前老一辈教育部的专家,是不那么认可的,后来因为王力的名气大,影响力大,徒子徒孙们更得势,在老一辈专家退休之后,基本就是王力独尊了,这是国人的奴性使然。实际上在句子成分和词性的认识上,其他专家的观点是更细致的。虽然在现有的语法概念里,说偏正名词里修饰名词的词组是形容词是不符合概念的,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另外定义广义形容词的概念,把定语整体打包就当做是一个形容词,也是行得通,不会产生矛盾的。当然,作定语的还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数量词,数量词不是形容词,不过就对仗上来说,也没有影响,因为偏正名词可以对偏正名词,都是名词属性。
如果你觉得我名气小,行事乖张而认为我肯定不行,很简单,你尽管找行家来,分析对仗,在我倒下之前,肯定会尸横遍野。虽然我对那些具体的条条款款不是都记得清清楚楚,很多细微的东西也不是那么清楚,实际上以前高中和一些大学老师都比较惊讶我的语法理解能力和应用水平,理性的东西很多都是相通的,比如,在函数k=f(x+y2+x/y) 中, x+y2+x/y 你肯定不能说它只有一个变量,但在处理的时候你可以设定Z=x+y2+x/y。函数k=f(x+y2+x/y)就转化为k=f(z)了,在处理或者计算的过程中就得到了简化,更不容易出错,理论,应该是删繁就简而不是越高越复杂的,高度概括而利于行。
   世界上的道理,在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不理解的人,常常会嘲笑懂了的人。就像以前在某些论坛很多人疯狂嘲笑海盗和野狼一样,实际如何呢?现在很多人的尴尬和很多人的醒悟,越来越多的名家甚至直接引用海盗野狼的观点,以及我始终在对仗实例分析中的明显优势,就说明了一切,我说我自己这些,没其它意思,主要有两点:一,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这是不以什么会长站长名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二,基础知识需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子曰诗云般地生硬搬弄。
   再站高一点回过头来看,我仅仅只是在初中学了一点语法,就搞得这些所谓的名家人仰马翻,你说那些更在行的会如何?只是那些人懒得理那帮人而已。有些人对仗争不赢了,就洋洋得意他们对联写得好,以为懂语法的都不行,站在中华民族的范围内,他们顶多也就算几个土鳖而已,很多知识全面的人写出来的东西是比他们强得多的,那什么协会什么的玩意,他们也是不那么瞧得起的,不参与他们也懒得理他们,不信么?你看各地很多地方人家写的对联与这些方家们一比较,高下立判,人家的有血有肉,语句简练流畅,内涵丰富,而我们那些方家的酸腐味特浓,摆演很多而没什么内容,读完没太多感觉甚至读都不愿意读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61 小时
主题
29

712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贵宾

联都2008年二甲进士

Rank: 4Rank: 4

UID
13659
经验
8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6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2-1
5
发表于 2010-8-12 14:33 | 只看该作者
孤狼兄好久不见。国粹上的钢棒是马甲吧?仁兄马甲好像不少,只怕是见过却不知道呢,呵呵。
既然兄台肯赏脸赐教,潇雪还是回复一下为好。
首先一点,兄台事实上已经承认了在我们现行的语法体系(您认为是王力先生的体系)中,三羊先生的理论是不大站得住脚的。所以潇雪也说过,在不同体系中当然有不同观点,用牛顿力学体系否定狭义相对论或者拿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黑格尔逻辑体系,都是没有意义的。连马克思自己都说,黑格尔的哲学体系非常严密,无法从其内部找到任何破绽——但是,其错误就在于根本观点是唯心论。马克思自己也知道这么说无异于强盗逻辑。所以,下面我想抛开现代汉语语法体系,咱们在人类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看是不是作谓语的词就是动词,定语就是形容词等等。
人类语言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知道印欧语系强调形式,强调语法的严密性。因此一般而言谓语就是动词,定语就是形容词,状语就是副词。但是绝非没有例外,英语里面就有名词充当定语的例子,而且是大量的例子(以下例子均有字典支持):“diamond necklace”“meeting room”“dinner party”“Beijing University”……英语单词有严格的形态变化,因此我们可以肯定上述结构中每一单词都是名词,而非形容词。
换另一种语言,日语中的形容词同样可以充当谓语(以下例子均有字典或教材支持):この花は赤いです。(这朵花是红色的。)この建物はりっぱです。(这栋建筑很雄伟。)利用形态我们也可以判断出这里充当谓语的是形容词。
说这些无非只是想说明一点,那就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结构与词性不一一对应的情况,并非汉语独创。从模糊理论的角度讲,我们把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渐变的过程叫做“连续统”。这个概念对语言同样适用。从一种典型的词性到另一种典型的词性之间就是一个连续统,在这个连续统中存在着一个临界点。越是靠近这个临界点,在语法功能的体现上就越模糊。譬如形容词和动词之间的连续统,性质形容词就比状态形容词更接近临界点,因此体现出一定的动作性;不及物动词比及物动词更接近临界点,因此体现出修饰性。这种模糊性是应该得到承认的,如果硬要具有动作意义的形容词判为动词,或者将具有修饰功能的不及物动词判为形容词,就是人为抹杀了这种模糊性。
兄台强调要理解基础知识而不是生搬硬套,潇雪绝对赞同。但是,潇雪自忖虽不敢妄称聪颖彻悟,总不至于愚钝。引用教材的观点是因为它说得清楚透彻,无须潇雪再另行组织。况且潇雪不过只引用了一两句,自己的阐释应该也不少了,楼上三羊先生的引用可以为证。对“子曰诗云般地生硬搬弄”这个评价,潇雪真要喊上一句冤枉了。不过要喊冤的恐怕不止我一人,仁兄说:“其他一些语法家特别是对句子成分有更深研究的人包括以前老一辈教育部的专家,是不那么认可的,后来因为王力的名气大,影响力大,徒子徒孙们更得势,在老一辈专家退休之后,基本就是王力独尊了,这是国人的奴性使然。”这,我几乎可以肯定兄台此言差矣。吕叔湘、胡裕树、朱德熙等先生基本上是王力先生的同辈,在词性、词类问题上已经达成共识(而且王力先生是被其他派别说服的,建国以前王力先生并非现在的观点)。再到现在的陆俭明、刑福义等诸位语言学家,不仅誉满国内,而且享有国际声誉,与许多国外汉学家开展广泛交流,甚至在国外任教。他们编订的教材还是采取潇雪所知的体系。试想王力先生竟能左右全世界汉语研究的方向么?如果真能,那也是确有实力,而非浪得虚名。
当然,不迷信权威是正确的,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也是可嘉的。只不过有些已经得到公认的观点——而且不是一个体系、一个国家而是整个研究界的公认,并且又十分符合我们所知的语言状况,那就没有多大的必要再提出新的说法了。除非能够找到新的证据,证明旧有的观点彻头彻尾错了,那么潇雪再不敢言不是。如果仍旧是在一些说法、一些具体分析上转来转去,潇雪觉得也就是名实之争,没有意义的。
又,三羊先生在国粹上所发的帖子里面引用了这么一句话:“对‘词类的共性和个性’有了明确的认识,我们就不至于见到动词或形容词作主宾语就认为它们转成名词了,因为在汉语里,‘作主宾语’可以说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共性,而非名词才具有的语法性质。”有此足矣。
http://www.zhgc.com/bbs/dispbbs. ... p;star=2&page=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6
 楼主| 发表于 2010-8-12 16:27 | 只看该作者
 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所谓词类的共性和个性,是说按一定的分类标准给词进行分类,同一类词内的各个具体的词之间,必定具有共同的性质,这就是“词类的共性”;不同类的词之间,必定具有互相区别的特性,这就是“词类的个性”。按此认识,我们将会进一步了解到:

  (一)同一个词类内部的各个具体的词,各自所具有的性质,也并不会完全相同。正因为这样,所以大类之下还可以继续分小类。譬如在语法研究中根据动词能否带宾语,将动词细分为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两小类;或者根据某种需要,把动词再分为一价动词、二价动词、三价动词三小类。(关于“一价动词、二价动词、三价动词”,见下文第五节)

  (二)类与类之间,即不同词类之间,虽然有互相区别的特性,但也不能认为彼此没有一点儿相同的性质。事实上,不同的词类也会有某些相同的语法性质。正因为这样,我们在研究中又常常根据研究的需要,会把某些个词类合并为更大的类。譬如在语法研究中根据某种需要,把动词、形容词、状态词合并为谓词;把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合并为虚词。

  对“词类的共性和个性”有了明确的认识,我们就不至于见到动词或形容词作主宾语就认为它们转成名词了,因为在汉语里,“作主宾语”可以说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共性,而非名词才具有的语法性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7
 楼主| 发表于 2010-8-12 18: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0-8-12 18:23 编辑

词的共性与个性。所谓“性”,就是“语法性质”。
共性,就是共同的语法性质;个性,就是个别的语法性质。

词类相同的词,词与词之间即有共性,也有个性;【因有个性,可分小类】
词类不同的词,词与词之间既有个性,也有共性。【不因共性,重新合类】

例如,“钢棒”与“明天”,都是名词词类的词。词的位置排列一样,但二者的语法性质不同。

钢棒到
明天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8
发表于 2010-8-12 18: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0-8-12 23:01 编辑

回流云萧雪先生:
    我没多少马甲,一个论坛主要就是一个马甲在用,也不掩饰我是谁,在帖子中,您一直都是温文尔雅,令人欣赏,在具体每个人研究总结出的体系中,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前些年的教学语法和现在的教学语法是不那么一致的,我个人认为以前的更好,这个不是我保守或者守旧或者先入为主什么的,为了说话的方便,在汉语中经常有一些省略,我们在具体说话中不需要面面俱到,啰嗦到细致无比。
其它的我不多说,我仅仅只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今天星期四  实际句子就是:今天是星期四 星期四相当于:是星期四,前一句:星期四是谓词 ,后一句,是星期四是谓词。星期四本来是一个名词或代词,在今天星期四中省略了判断动词“是”,星期四相当于"是星期四“,就不是简单的星期四这么简单了,它在这个具体的句子中,已经有判断动作了,实实在在的名词或者代词用作动词了。三圣诗书画里的“诗书画”也是名词用作判断动词。这栋建筑很雄伟,实际上也是省略了动词,这栋建筑显得很雄伟,虽然我们已经习惯了不需要动词,但是其事实上是存在的。很雄伟,相当于:“显得很雄伟”,这不是乱加,在所有的非动词作谓语的句子中,都是隐含了某一个动词的,它实际上是在逻辑上客观存在的,只是我们平时在省略中说习惯了很多人没太多感觉而已。当然,我知道在8-90年代教学语法修改之后就是形容词直接做谓语。当时修改教学语法的时候,是有很多人激烈地反对的,当时的修改,确实基本就是以王力的语法体系为主的,也加上了一些王力涉猎比较少而当时某得势“方家”的部分,这点我清楚。比如说:鬓先白,这个白实际上就是变白。明显的动词词性,你按现代的教学语法,就是形容词作谓语,查现在的字典,也是形容词,但正如孙逐明先生所说,形容词是没有时态的,这就有矛盾了。在我们只要求话说通的语法应用中,我们经常 那么习惯去说,花红了,而不必说花变红了,花已经变红了,完全可以省略动词而作为一种日常习惯用语,就把话说通来说,现在的教学语法其功能是足够的,不过严格按照逻辑来说,其是有矛盾和漏洞的。至于目前的语法专家,虽然在业界有一定的名望,但是就目前来说,没有谁很著名的,就那个样。中楹联协会高层亦是如此,看看最近有他们参与的征联都搞成了一个什么样子,明显的无德无才欠缺文学素养和底蕴,其它的不多争论了。

对于对联的对仗来说,我们不必搬弄那些概念,因为,只要合情合理,不产生逻辑上的本质错误和矛盾,概念是可以重新定义的,比如你可以把某些词统称为:实词 或者虚词。在实际的对仗运用中,你把作定语的部分就当做形容词处理是不会犯错的,而且作定语的部分,具有形容词属性,与形容词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语法功能,这样的说法,以前很多专家也都是赞同的。
  以前作主语或者宾语的动词,是称为:动词用作名词的,英语称之为动名词,虽然汉语没这个说法,我们平时借用称谓一下也无妨。举例:骂是不对的。骂作主语,实际上动作无所谓对与不对,它仅仅只是一个动作。不对的是某个人骂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或公德。这种行为“不对”,骂是指骂人的行为,名词属性。当然,你按现在的教学语法就是什么动词作主语。事实上还是一种便利简洁性省略:骂人的行为是不对的。我们在日常用语中,不必严格地精微到每一个角落面面俱到,适用和便利是具体应用的原则,但是在逻辑分析中,就不能随便舍弃而要还原其本来面目了。
对“词类的共性和个性”有了明确的认识,我们就不至于见到动词或形容词作主宾语就认为它们转成名词了,因为在汉语里,“作主宾语”可以说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共性,而非名词才具有的语法性质。

   这一条也是在8-90年代教学语法修改之后才成立的。
  就对仗上来说,只用对对仗有用的,其它无关的或者语法界的一些争论,不必浪费搞对联的精力,因为一些权威专家所确立的语法体系不大一样,在实际应用中,按照逻辑最严密的是最可靠的,够用的是最好的,钢棒不是扁担,但是钢棒可以用来挑东西,在挑东西的时候钢棒就可以当扁担用,具有扁担的功能,就可以看做是一根扁担。事实上在古今对联的对仗中,都是按照这种经得起推敲的逻辑进行的。对仗讲究同“词性”相对,作谓语的形容词和作谓语的动词相对,肯定是这个形容词具有动词词性而绝不是那个作谓语的动词具有形容词词性。不是吗?作谓语的形容词现在称为:B类形容词或者动作形容词。其实我们直接称之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是最能反映客观事实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9
 楼主| 发表于 2010-8-12 19: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0-8-12 23:29 编辑

对“词类的共性和个性”有了明确的认识,我们就不至于见到动词或形容词作主宾语就认为它们转成名词了,因为在汉语里,“作主宾语”可以说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共性,而非名词才具有的语法性质。

为了方便理解,三羊加上红字。

对“词类的共性和个性”有了明确的认识,我们就不至于见到动词词类的词或形容词词类的词作主宾语就认为它们转成名词词类了,因为在汉语里,“作主宾语”可以说是名词词类的词、动词词类的词、形容词词类的词的共性,而非名词词类的词才具有的语法性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61 小时
主题
29

712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贵宾

联都2008年二甲进士

Rank: 4Rank: 4

UID
13659
经验
8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6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2-1
10
发表于 2010-8-12 19:36 | 只看该作者
孤狼兄既然承认的确是体系的问题,那么咱们的争论基本上也就可以告一段落了。兄台说得好,“就对仗上来说,只用对对仗有用的,其它无关的或者语法界的一些争论,不必浪费搞对联的精力”,这一点潇雪也十分赞同。各自存疑,未尝不可殊途同归。
潇雪不敢说有多高境界,然而经常看到孤狼兄在帖子里言辞激烈,望仁兄听小弟一劝:肝火太旺,伤神伤身伤和气,百害无一利,何必?小弟此言绝无他意,只为大家能够携手并肩将对联这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唯君图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8-12 19:44 | 只看该作者
1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
老老实实,【形容词】

2
它掌握了八百个英语单词。
【八百个,数量词】

3
这里是鲁迅的故居。
【鲁迅,名词】

4
我们的朋友遍及全世界。
【我们,代词】

5
讨论的问题很重要。
【讨论,动词】

6
兰兰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
【聪明活泼,联合词组】

7
搞阴谋诡计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搞阴谋诡计,动宾词组】

8
他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
【失散多年,述补词组】

9
杂文是鲁迅同敌人进行斗争的主要武器。
【鲁迅同敌人进行斗争,主谓词组】

10
那是解放以前的事了。
【解放以前,方位结构】

11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为什么人,介宾词组】

凡是作定语的词或词组,都是形容词词性。
依照你孙逐明如影相随说法,难道他们都是形容词词类?三羊 发表于 2010-8-10 22:31


以上11个例句,我们可以说他们的语法词性相同,但是,确不能说他们的语法词类相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12
发表于 2010-8-12 22: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0-8-12 22:52 编辑
孤狼兄既然承认的确是体系的问题,那么咱们的争论基本上也就可以告一段落了。兄台说得好,“就对仗上来说,只用对对仗有用的,其它无关的或者语法界的一些争论,不必浪费搞对联的精力”,这一点潇雪也十分赞同。各自存疑,未尝不可殊途同归。
潇雪不敢说有多高境界,然而经常看到孤狼兄在帖子里言辞激烈,望仁兄听小弟一劝:肝火太旺,伤神伤身伤和气,百害无一利,何必?小弟此言绝无他意,只为大家能够携手并肩将对联这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唯君图之。


    兄弟算是有涵养的人,在批判我的时候先会说一些好听的话,谢谢了,只是,很多时候,很多人,并不是你认为的那样,你看看那些人骨子里的骄横和表现出来的狂傲,就知道我为什么要这么收拾他们了,也只有我这样的人才能多少改变点什么,至少,在论坛这个圈子里,需要我这样的恶棍去让他们警醒,我要是斯斯文文早就被他们的“八斗高才”压死了,而那些装模作样的没脑子的货色,会为权威师傅们起哄,既讨好了权威,也以为能显得自己也好高明,皮都被扒了的时候也能欢呼胜利,在社会上,不管是哪些圈子里的人,不管嘴巴里嚷得有多高雅,小市民是占绝大多数的,不说别的,看看每次比赛就知道了,争名夺利,斤斤计较,以师父好,以亲近好,唯“权威”是从。我并不反权威,我只反那些经不起推敲的东西,当然也可能会是我的错误,这就需要别人驳倒我而不是靠“权威”压倒我了,很多东西,并非就如表面表现的那样,正如很多人看见我就烦躁一样,也有很多人为我叫好,而且其地位层次并不低,各界文人都有,那些人早就看不惯对联界的乱象和丑陋甚至也感到愤怒,只是他们不愿意说而已。
  就拿这次抄袭事件来说,很多人就只看得见表面现象。很明显是有隐情的他们不具备相关的社会阅历和思考能力只单纯地以为就是一个简单的抄袭事件。我是很不文明,但是我的某些观点是得到了几个论坛包括社会上的大佬直接接受了的,只是有些不愿意承认是我说出来的而已,在我来之前,这几个论坛是没有这样的观点的,很多人的对联理论都是一股脑儿地从对联话楹联录什么的东西上搬来的,而且还夹杂了他们自己的有偏差的理解。那些书有极好的参考价值,但是也受作者个人见识所限,很多东西是比较片面甚至是不客观的,还有当代人的错误理解和认识,更加上有些权威的想当然,搞得现在的对联理论乌七八槽,整出来的“对联”奇丑无比还洋洋得意地显摆那些高明的“见识”。
  你如此认真恳切,所以我也连回了你几贴,坦诚相待,不管你是赞同抑或强烈反对,只要不语出讥讽,高高在上,狂妄自负,只要不固执地坚持用明显错误的观点贻害联界,我都不会“动肝火”的。其实以前我都是只详细地摆道理,得到的结果是“方家们”讥讽不断,以为又可以教导无知小儿显摆才气了,所以我干脆懒得客气了,直接锤击与反挖苦,在高调中让他们无法打败来让他们惊醒。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行为方式,有些人有些时候也并不需要所有的人都能理解,各行其道,各得其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8-13 20:27 | 只看该作者
1、北师大周一民先生主编《现代汉语》中说道:“词类划分从理论上讲是以语言中的全部词 为对象的。具体判别某个词属于哪个词类叫做给词归类或确定词性。”

2、上海师大齐沪扬先生主编《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说得更明确:“词类是词的分类的结果, 是以全部词作为对象的;而词性则是归类的结果,是以个别词作为对象的。词的分类和词 的归类标准都是一样的,都是词的语法功能……例如我们把一个具体的词(例如‘桌子’ ),根据它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语法特征归入到某个词类(‘名词’)中去。因此,我们可 以说‘**词’具有‘**词性’……。”

3、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词类和词性”里说:“分类是以全体词作对象的,得出来的结果是词类;归类是以个别词作对象的,得出来的结果是词性”。

4、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里也有类似的解释:“就许多词来说,哪些词属于哪—类,这是词类:就—个词来说,它属于哪—类,这是这个词的词性。”(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第二版,p.30)。

关于词类与词性的解释或说法,以4为最好!以1最差。
好与顺序号成反比;孬与顺序号成正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8-13 21:05 | 只看该作者
1、北师大周一民先生主编《现代汉语》中说道:“词类划分从理论上讲是以语言中的全部词 为对象的。具体判别某个词属于哪个词类叫做给词归类或确定词性。”

因为“同一个词类内部的各个具体的词,各自所具有的语法性质(或语法功能,或语法特点),也并不会完全相同”,所以,词类与词性不是一回事。

词类,属于逻辑范畴的;词性,属于语法范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15
发表于 2010-8-13 22: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0-8-13 23:22 编辑

词的分类就是对所有的词按语法功能进行静态的分门别类,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这些类。具体某个词属于哪个类,单独的非句子中的词,按静态分类(常见的语法功能),句子中的词按其实际语法功能分类,每个词属于哪个类,比如做主语的猴子,其词性是名词,也可以说这个词属于名词类,按目前已确定的定义词类是就所有的词对其分类,词性是具体某个词属于某个类,就对仗来说,根本就不必管它是词性还是词类,混用不混用都没任何影响。真要区别,你只需要抓住部分用得着的部分按一个是静态的一个是动态的还适用得多,钻这些定义的牛角尖,毫无用处。
  词的分类也属于语法范畴。是按词的具体特征和语法功能来分类的,是语法的基本知识点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16
发表于 2010-8-13 22:39 | 只看该作者
第二、三节 词的分类 (上下)
1.词类划分的标准
词类指的是词在语言结构中表现出来的类别。语法上给词分类,目的是说明句法结构的规律,指明词的用法。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给词分类只能以词的语法功能为依据。
(词类划分的标准历来有三种说法:意义;意义和功能;功能
词的语法功能,主要指词的组合能力,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能充当什么句法成分,不能充当什么句法成分;二是能跟什么词组合,不能跟什么词组合,组合以后产生什么样的关系。
2.词类和词性 词类和词性是两个概念:词类指称的对象是集体,指词性相同的一类词;词性指称的对象是个体,指类别相同的一个一个的词。
3.现代汉语的词类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
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连接和附着,包括连词、介词、助词。
此外还有叹词和象声词,它们是比较特殊的词类,也归入虚词。

。。。。。搜索来的,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之二(词的分类)(1)
教师资格考试   

就对仗来说,我是不会管这些玩意的,毫无用处。混用不混用对对仗毫无影响。不管是词类还是词性,只要搞准了就不会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8-13 22:47 | 只看该作者
2、上海师大齐沪扬先生主编《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说得更明确:“词类是词的分类的结果, 是以全部词作为对象的;而词性则是归类的结果,是以个别词作为对象的。词的分类和词 的归类标准都是一样的,都是词的语法功能……例如我们把一个具体的词(例如‘桌子’ ),根据它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语法特征归入到某个词类(‘名词’)中去。因此,我们可 以说‘**词’具有‘**词性’……。”

“词类与词性”的关系,如同“歌唱家与唱歌者”的关系:

歌唱家必定是会唱歌!
会唱歌不定是歌唱家!

是形容词词类的词,必定有形容词词性!
有形容词词性的词,不定是形容词词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18
发表于 2010-8-13 22: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0-8-13 22:54 编辑

词的分类与词的词性,其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要搞清楚词在句子中的实际语法功能。 所以只要你承认在当代来说对仗是词性相对的话,就无法绕开语法基础知识。
     当然,那些很简单的,只要会说话,天生就具备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再观摩一些,一些简单的你就能搞明白,写点对仗简单的对联就行得通了,但是稍微复杂一点的就要犯迷糊了。懂了语法,绝大多数对仗一目了然,语法宽对也非常明显,几个简单的句子成分非常简单地摆在两边对称布置。懂语法的人其语感是要好得多的,懂语法的对联高手写出来的对联是并不比那些牛皮哄哄的方家们差的,相反由于知识面宽要强得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8-13 23: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0-8-13 23:13 编辑
词的分类与词的词性,其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要搞清楚词在句子中的实际语法功能。 所以只要你承认在当代来说对仗是词性相对的话,就无法绕开语法基础知识。
     
当然,那些很简单的,只要会说话,天生就具备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再观摩一些,一些简单你就能搞明白,写点对仗简单的对联就行得通了,但是稍微复杂一点的就要犯迷糊了。懂了语法,绝大多数对仗一目了然,语法宽对也非常明显,几个简单的句子成分非常简单地摆在两边对称布置。懂语法的人其语感是要好得多的,懂语法的对联高手写出来的对联是并不比那些牛皮哄哄的方家们差的,相反由于知识面宽要强得多。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0-8-13 22:48


“词与词”和“词组与词组”的对仗,
“词与词组”和“词组与词”的对仗,

都是“词性相同”的对仗,“词性不同”不能对仗!

词性相同,才能对仗!
词性不同,不能对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8-13 23:55 | 只看该作者
词类相同,能够对仗;词类不同,也能对仗!
词性相同,才能对仗;词性不同,不能对仗!
词类是否相同,与是否工对有关,与是否对仗无关!
词性是否相同,与是否工对无关,与是否对仗有关!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在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由11楼可见,“天下”,可以换成各类实词(除副词)和各类词组及结构(除的子结构),都可以形成对仗。这充分证明能否对仗与词类无关!
又因为,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所以“不但、而且”等虚词,不能更换“天下”二字。这又充分证明对仗是一个语法问题!!
更充分证明不是孙逐明所说的“对仗就是同义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16 09:48 , Processed in 0.12123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