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22|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诗钟的文章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4-1 2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b>关于诗钟的文章

</b>关于诗钟的内容

      有部分联友对诗钟还不了解。虽然诗钟与对联是有差别的。但对联却与诗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且在作业和科举考试中屡屡碰到。现在,把有关诗钟的内容转来,贴在这里,供大家学习参考。


诗钟与对联

●王鹤龄

对联是即景即事以简短对偶句写出所感所思的一种文体。采用对偶句是为了以活泼的联想,或从对立统一的角度,生动而深刻地表达主旨。传情达意是目的,写对偶句是手段。诗钟是以提高这个手段为目的的写作。诗钟是以寓教于乐的方法,对提高对偶修辞技巧,进行高难度大运动量的训练。各种规格体式的诗钟作品都能包括在对联的大范围之内。诗钟的佳作也是对联的佳作。

  

对联在清代中叶有很大发展,诗钟随后兴起。对联的声律对仗,使用有节奏的马蹄韵,句内平仄相间,上下句间平仄相对。七言律诗的声律与此一致。诗钟从句式到词性和平仄的对仗,完全按七言律诗对偶句(颔联、颈联)的规范。因为嵌字体诗钟,原本就是塾学中老师出嵌字题,让学生练写七言对偶句的方法(早期也练写五言句)。后来福建诗社用来练笔竞作,称为折枝。流传到各地,成为社会上的文字游戏,因为在聚作评比中所用的限时方法,而被称为诗钟。

  

嵌字体诗钟题目,如限嵌“窗、夜”二字于上下句第一字位置,福建标为《窗·夜》一唱。林则徐所作为:

窗虚权借月栖榻

夜静猛闻风打门



“窗”“夜”是不好用来直接相对的,组成“窗虚”“夜静”两个写环境的词,就可以据以成联了。根据题字组成的词在诗钟写作中称为“眼字”。现在这一对眼字都是陈述式结构的合成词,上下句的谓语都是连动式,于是成为一联工对。所练的技巧不仅可以用于作诗作联,对于写骈文、散文也都十分有益。对联和诗钟都有集前人诗句的写法。前人的七言律句拿过来就能用,说明从格律上来说,它们本来就是一家。

  

七言律句的对联有一些联格,都与诗钟的钟格一致。用两个字平列嵌于上下句第一字到第七字,分别称为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雁足,多半是借用前人讨论声病时所用的名目当作联格、钟格的雅称。福建人分别称为“一唱”……“七唱”,比较明快,现在已被各地采用。这七种格在诗钟写作中最常用,被称为“正格”。另外还有把两个字错开嵌在上下联中和嵌更多字的,随字数和嵌用的位置不同,而有蝉联、魁斗、鼎峙、鸿爪、碎联等格名,常作的不超过十种,没有必要多罗列。这些在诗钟中为别格。

  

对联和诗钟的格名虽然一致,但是作品不能胡乱归队。按钟聚出的题目写出的是诗钟作品。自己出题自作的,包括为了更明确地切题而嵌字的,都是对联。林则徐有“自题”一联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有的书上说这是诗钟《以·之》七唱。那是误传。如果自己写了对联,然后加题目说是诗钟,那是不应该的。因为诗钟是限题(有时还限时)写作,难度较大,这样做有夸大自己写作水平之嫌。

  

诗钟和对联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仗的宽严。对联、诗句和诗钟当然都以能写出恰好表现内容的工对为好。一般地说,对联的格律要求较为宽松。以上海半淞园的楹联为例:

剪取吴淞半江水

聊寄江南一枝春



上联用杜甫诗句,下联用陆凯的诗意对成。恰好写出“半淞”的韵味,在音律上以及实词、虚词相对上就都不苛求了。此联的上下句中,“取”与“寄”、“淞”与“南”、“江”与“枝”都不是一平一仄的互对。在律诗中不但不能用于对偶联,连首联、尾联中都不能容许。在前人的钟聚中如果以这样的作品交卷,会罚以暂停写作,去当誊录或扫地。对联重在传情达意,格律是属于形式方面的东西,要服从内容。写诗也是重在抒发诗思,既然选择了律诗的体式,就要遵用律诗的格律。

  

诗钟是在文字游戏中竞赛写作的,要经得起评比。作品是按题目规定的嵌字或分咏的要求,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学美感的积累,自由发挥依律写成。诗钟特别要求对仗工整,并且是在增设了难度的条件下写作。因为这是练笔活动,平时训练从严,临场才能游刃有余。真到写联写诗的时候,应首重意蕴,不专求工整。

  

分咏体是诗钟的另一大类,以上下联分别咏出毫不相干的两个事物,格律与嵌字体相同。如张之洞所作《申报-凉棚》分咏:阴阳舒卷长绳里,欧亚纵横乱纸中。这种异想天开的出题方法来自酒令。这是中国文学中一种奇特体式。但是它也不是无源之水。前人诗句的对偶联中,也有把不相干的事物以丰富的联想巧妙捏合成一联的佳句。在对联中也有相似的作品。如同治年间广东的何淡如,为当地放焰火鞭炮的亭子所写的趣联:

四面花果然好样

一肚草格外大声



如果用于《焰火亭·牛皮大王》分咏,就是切题的佳作。有人说分咏体诗钟就是无情对,其实二者旨趣不同。分咏体和无情对都是从夸大对偶修辞的技巧和汉语汉文的某些特点,寻找乐趣。对偶的上下句之间照例要有关连,而关连又不能太紧,如果形成近乎同义的词和句相对,就犯了“合掌”的忌讳。无情对是把这一规矩推向另一极端,写出两句句式一致,字词逐一相对,句意却毫不相干的对联,让人感到可笑。分咏体是按题目写作,在两句中分别咏出不相干的事物,却要求不但字面要逐一相对,还要求从某一点上把两件事物关连起来。分咏体的佳作很多,读起来有无情对趣味的很少。分咏体的着眼点是显示对偶的方法无所不能,如苏轼所说“世间事无为无对,第入思之不至也”。无情对的作法,主要是把做为合成词词素的单音词拆出来,用其本义或歧义与另一联中同性、同类的词相对,使两句虽成对仗却貌合神离,显出滑稽的效果。无情对读起来不象分咏体作品,因为它整联没有意义,上下两句也不切什么题目。二者都是在欣赏我们语言文字的修辞技巧的优势,深入玩味,自我陶醉,而侧重点不同,旨趣有异。

  

写诗钟,不论分咏体或嵌字体都有活跃文思的效果。但是在对仗上过于求工整,也能使人在写作中偏重于适应格律,以至在文义的发挥方面,受拘束,放不开。对于现代的写格律诗和作对联的人来说,我们自幼所受的语文教育,缺少对偶这一课,用诗钟补这一课却是个好方法。


(摘自<燕山钟韵>)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2
 楼主| 发表于 2005-4-1 22:33 | 只看该作者
用词组构成的对句
王鹤龄  


--------------------------------------------------------------------------------



我们阅读诗文的时候可以看出前代文人已经了解词组的特点,并用来写对偶句。

如骆宾王讨武则天的檄文中有句:

一一之土未乾

三尺之孤何托

  

前四个字就是做为词组相对,分别喻指先君和幼君,不必考虑“土”、“孤”二字是否宜于相对。这已经是把四个字视同一体,当做句子的一个成分。

又如杜甫的《登高》诗有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前四个字是以偏正式的词组相对,合写登高一望的秋景,很有气势,人们不会去追究“木”与“江”是否是同类名词。这是对仗稍为宽松的诗联。在律诗中这种诗联居多,是主流。

律诗中也有逐字相对的对句。如杜甫的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晴蜓款款飞



逐词逐字相对。律诗中用这样的句对较少。过多使用会被讥为纤巧风格卑弱。在诗钟里则是多写这种句子,并且还增加了一些写对仗的规矩。在诗钟写作中也有着重追求诗趣的一派,所写对仗比较宽松,沿袭着律诗的传统。这一派也不浅薄。必须熟悉传统文学的修辞技巧,深知句法、词法特点,才写出精美宽对。多写这种作品有利于诗钟的推广。

高潜子 《草·怜》二唱 见《潇鸣诗钟社作品选甲集》

潦草光阴销软碧

可怜心事诉残红

  

前四字以偏正词组相对,写出百无聊赖的惆怅心情,有如词中的警句。作品的对偶意味已经很浓,作者和读者都不会再去追究“光阴”和“心事”属于名词的什么小类。

王福扬 《花·信·风》碎锦格 见《燕山钟韵》第十五期

草长莺飞花有信

风轻云淡月无痕

  

此作如写生意盎然的景物、闲适恬淡的心情。“草长莺飞”和“风轻云淡”都是从前人名句中摘出的并列词组。在词组内都已经形成了自对,因而在互对的时候,平时不宜相对的“草长”(动词)与“风轻”、“莺飞”与“云淡”能放在相对的位置令人浑然不觉。关键是“草长”、“莺飞”等四个合成词同为陈述式结构,“长”陈述“草”的状况,“轻”陈述“云”的形状,虽然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形容词,所组成的却同属陈述式合成词。如果四个合成词中有一个是另一结构,例如把“云淡”换成“淡云”,则会失对。“花有信”承接前面草长、莺飞的两个景象,又说出了一种景象,可以说是三字词组。整个句子不是主谓宾句式,而是四字词组和三字词组前后承接的句式。



对于词组在对偶句中的作用,在福州前辈诗人陈海瀛的《希微室折枝诗话》中有一段重要见解:

“‘一诗言事能招祸,十载离家仅换贫’。范梦樵句也。梦樵尝语予云:‘托社吟集,仅作来宾,以此联获胜,被邀入社。当时尚自谓一诗对十载未甚工整,何以能胜?’余曰:‘此乃四字为对’。天遗曾以‘天上巢痕’对‘山人诗句’;平治以‘长年天气’对‘江上人家’对‘秋来天气’,皆四字为对。又,杨湘衍之‘一领绿蓑沧海世,几株秋柳晚年居’(《海·年》六唱)以‘一领绿蓑’对‘几株秋柳’亦此例也。”



词组由词合成的,以四字、三字为多。有些语法书上把词组称为“短语”。以上所举的“四字为对”都是词组。从“一诗言事能招祸,十载离家仅换贫”来看,好像依托苏轼和苏秦事写出。上联中“能招祸”的不是“言事”而是“一诗言事”。“仅换贫”所接应的不是“离家”而是“十载离家”。以前文人从句读的角度,把不宜拆开的四字称为“四字截”。“四字为对”之称则是把四字视为一体,当做一个句子成份。这在语法认识上是一个飞跃。欧西语法是用词来组句,汉语是以词和词组二者组句。汉语的词没有形态变化,干净利落,比较自由地按词序组句。古代单音词多,一字一音一义,后来双音词增多;在诗文中适宜两音一个停顿,两个双音词适合组成一个词组,三音词最适用于七言诗的三字尾。词组可以比较灵活地拆合,适于写成有节律的诗句和对句。正因为有这样的优势,苏轼才敢说“世间事无不可对”;后来才发展出诗钟游戏。郭绍虞议论到:汉语的词组是产生骈语的根苗,指出了词组是对偶的基础。福建诗人提出“四字为对”重视词组的作用,可以说得风气之先。我们应该根据这一启示,走上写精美宽对的道路,千万不要以为这是“法度未备”时的粗疏之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3
 楼主| 发表于 2005-4-1 22:39 | 只看该作者
诗钟刍议三则  


--------------------------------------------------------------------------------
诗钟的创作,从立意到文词,形成了多方面的要求。忽略了其中某一方面,作品就会出现不足。

  

第一、对偶两句的意义和词义不要离得太近,尤其要避免同义词相对。以

吟至酣时形每放

歌于欢处态如狂



为例,“形”与“态”、“狂”与“放”都离得很近,两句的意义也接近。再以

诗词精妙多豪放

歌曲清新每激昂



为例,“多”与“每”都表示次数不少;“豪放”与“激昂”都反映精神状态向上。象这样离得越近,对偶的内容就越少,而内容应是以多为胜的。所以,《文心雕龙》提出“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历代诗话》“韵语阳秋”卷一中说:“律诗中间对联,两句意甚远,而中实潜贯者,最为高作。”



第二、分咏和合咏作品,一定要紧紧围绕所咏对象,绘形传神;如需以“绿叶”衬“红花”,则要主次分明,避免主次并列、主次易位。以

朝闻鸟语海边赤(咏日出)



为例,因为“鸟语”与“海边赤”没有主从、因果关系,所以二者处于并列地位。再以

且看江花红胜火(咏日出)



为例,重点是咏了江花而不是日出。再以

伴篱望月带锄归(咏菊)



为例,所咏对象显然是人而不是菊了。这种现象可称之为偏离重心,其原因虽与安排对仗有关,但需努力避免之。

  

第三、分咏和合咏作品,更要避免犯题面。现在,直接犯题面的现象很少见了,但是,以代名、别名、代称犯题而的还有。如以金乌咏日、以黄花咏菊、以阳咏日的不少。解决这个问题,除多看、多体验、多积累以外,查阅古人近人的诗作也很必要。



坐看旰谷浮金晕(苏轼咏日出)



水中天际一时红(韩仆咏日出)



三径芳根自不群(陈德武咏菊)



宁可抱香枝上老(朱淑真咏菊)



都能给我们以启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4
 楼主| 发表于 2005-4-1 22:41 | 只看该作者
首 求 合 律
肖晓阳  


--------------------------------------------------------------------------------



大凡词宗评取诗钟,首求合律(平仄、对仗、结构)、再查文理、三省嵌字(眼字是否嵌牢。分咏格则省其是否切题)、四取佳构。合律乃是基本要求。

以"首求合律"的基本要求看第12期《燕山钟韵》作品选登,仍存在不少问题,试择几首分析并作修改如下。

《敦煌·织女》分咏中的

石窟藏珍称国宝

天仙缔盟会牛郎



其中"盟"为平声,不合律,且"缔盟"(联合词)不仅与"藏珍"(动宾词)不相对,用词也不当。"珍"与"宝"有重复之嫌。拟改作

石窟藏丰骄国宝

银河隔远怅天仙



上联改"珍"为"丰"后,比原来多了一个形容藏宝量的层次,扩大了诗的内涵。"骄"也比"称"更富赞誉色彩。又如

牛郎七夕鹊桥会

壁画千秋石窟存



"鹊"字为仄声,也不合律。"牛郎"对"壁画"不够工稳。不妨改为

待郎七夕银河渺

雕佛千秋石窟辉

  

《未·堪》五唱中的

贪官处事堪谋利

志士为民未敛财



其中"为民"若解作"为了人民",则"为"属仄声;若解作"做为平民",则"为"属平声,此作当属于前者,所以"民"字犯孤平之忌。此作的另一错误是:从字面上看,上联分明是赞成贪官谋利,即"堪"字非但未嵌牢,还起到反作用。拟改作

明世廉官堪掌印

仁风志士未贪财



又如

牡丹怒放堪称美

茉莉盛开未显妍



"开"字也犯孤平之忌。"怒放"对"盛开"又犯合掌,且此二词在句中作用不大,徒占位置,不如改为

牡丹叶衬堪称美

茉莉香传未斗妍



富有寓意。

《落·流》蝉联格中的

报晓鸡声催月落

流年花事应春开



其中的"月"字粘下,"春"字粘上,即"催月落"属一二结构,"应春开"属二一结构,可见上下联结构不一。另外,上联的描述是违理的。拟改作

历古月仍随序落

流年花自应时开



以"划上下"法判结构简明有效。但结构的本质是前后字词间的内在联系,或称"照应关系",不可不察。如上例原句中"落"的是"月","开"的却不是"春",而是花。

《海·诗》六唱中的

雾敛霞光烘海日

花摇月影动诗情



下联委婉典雅,属四三结构。其中花、月、影的相互关系是:月照花而成影,风吹花而影动。而上联则是二五结构(因为"雾敛霞光"文理不通),且雾、霞、光之间不具有上述的关系。如改为

霞焕日光烘海宇



则与下联结构一致。再如

喜有晨风堪破浪

更无夜雨未归人(《未·堪》五唱)



"晨风"粘上,"夜雨"粘下("无"的对象非"夜雨",而是未归之人。)而"晨"与"堪破浪"无必然联系,改"晨"为"好"更合于言"堪破浪"。拟改作

帆借好风堪破浪

骑逢美景未归山"。

  

以上仅就平仄、对仗、结构的基本要求试作雕璞,旨在发蒙,现借郑名彦先生句作结:"论文竟许兵相见,惜墨何辞斧自抡"。(《文·墨》二唱)。



(摘自&lt;燕山钟韵&g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5
 楼主| 发表于 2005-4-1 22:42 | 只看该作者
分咏诗钟的常见写法
王鹤龄  


--------------------------------------------------------------------------------
分咏诗钟的写作多姿多采。常见的作品,粗略划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写法,现举例简介。


  

一、直述法

《凉棚·申报》分咏 作者张之洞。见于易顺鼎《诗钟说梦》(1913年版)

阴阳舒卷长绳里

欧亚纵横乱纸中

这是用白描笔法抓住题目中事物的特征写成的。旧时凉棚是遮盖在院中按天气阴晴用长绳舒卷顶一的。《申报》是中国第一份报导世界新闻的现代报纸。作者抓住二者的特点,用上“阴阳”、“欧亚”这样的大字眼,写成工整的对仗,以游戏姿态在毫不相干的两个事物中找到联系,有“对”,有“联”成为佳作。所用的是传统文学中“夸张”的修辞技巧。

《西湖·菊》分咏 作者吴味雪。见于杨文继《七竹折枝摭谈》(1994年版)

大梦山前流水碧

重阳节后落英黄

用白描笔法抓住题中事物的地域、节令特征写成。大梦山是福州西湖旁的山,此作像是即景即时写出的诗联,对仗工整而自然。

  

二、推述法

《除夕·新嫁娘》分咏 作者他他拉·志润。见于《榆社诗钟》(1890年版)

一岁光阴今夜尽

十分春意昨宵知

此作也是用白描笔法写成。由于题目中要求写的事物稍微抽象,因而按事理推述。“一岁光阴”和“十分春意”都是偏正结构的词组,是精美的宽对。

《风筝·井》分咏 作者秦云。见于《百衲琴》诗钟集(1886年成书)

吹嘘便得三霄路

坐守徒窥一角天

按情理推述出题中事物,并另含寓意。上联是白描写法,“吹嘘”和“三霄”都语意双关;下联化用了“坐井观天”的成语。“吹虚”对“坐守”,“三霄”对“一角”都是宽对,却鲜明地写出人们的行为不同,命运迥异,是精美的宽对。

  

三、用比喻切题法

《船·胎衣》分咏 原作者纪慧庵作于鹊华行馆钟聚(1864年)经赵国华修改而成。笔者见于吴恭亨《对联话》(1921年版)

帆如秋叶来天上

人似春蚕卧茧中

此作用上两种比喻。先是“借喻”,以“帆”代船,以“人”代胎儿。然后全句用明喻。“帆”和“人”是此比喻句的主体,“如”和“似”是“喻词”。“秋叶”和“春蚕”是用来比喻“帆” 和“人”的,是比喻的“喻体”在比喻修辞中起主要作用。“来天上”和“卧茧中”是进一步修饰、说明“喻体”的。现在有的修辞学学者称之为“喻释”。在诗钟的写作中,“喻释”很重要。此作把比喻句的这些成分逐一对应下来显得很和顺。作品的灵气所在是以“秋叶”对“春蚕”。以“秋叶”比喻船,把上联写得很生动,意境高远。以“春蚕”喻人,把本来很难写的“胎衣”很文雅地表现出来。诗钟作品用比喻,多半是为了便于切题咏作。

  

四、化用典故、名句法

在诗文写作中用典应该说是一种比喻修辞的方法。在分咏体写作中使用知名的典故、名句、成语、熟语主要是为了便于切题咏作。使用名句、成语、熟语有时是起修辞作用,更多的情况是借用其中字词以便靠近题目写作。

《项羽·二乔》分咏 作者陈莪,见于《燕山钟韵》第二期(1999年)

铜雀台中芳迹渺

乌江岸畔霸图空

化用两个人们熟悉的典故写成。“乌江”是两个字的专有名词,加上一个“岸”字用来对“铜雀台”,是一个变通写法,读起来很顺适,我看可以接受这样的宽对。“芳迹”与“ 霸图”相对,做到虚实相当。关键在于选用“迹”、“图”二字。福建钟友最擅长这种功夫。

《香港·老虎》分咏 作者吴寿松。录自1997年北京诗钟咏作

赤日重光干诺道

威风尽扫景阳岗

用武松打虎的典故写出下联,切合题目达到不可移易的程度。“赤日重光”与“威风尽扫”自然成对,有如天成。“干诺道”是香港的一条知名街道名称。

《无酒·石崇》分咏,作者张伯驹。见于《春游社琐谈》(1998年版)

纵使有花兼有月

只能谋富不谋身

集李商隐和吕岩的诗句,上联的切题,引而不发,让读者自己认同。下联完全切合石崇的身世。集句是凑合前人的诗句,往往是两联之间关联不够。此作上下联句式一致,相对的词和字,结构和词性相同,两句的句意也都有表示某种不完美的感觉,也算有相近之处。

《帆·杜牧》分咏 作者易顺鼎。见于《吴社诗钟》(1886年成书)

三千殿脚春风锦

廿四桥头夜月箫

上联写锦帆,用隋火易帝开运河用妙龄少女为行船拉纟牵的典故(史称殿脚女)。下联化用杜牧咏扬州的名作《寄韩绰》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成的。此作切题很勉强,重在“殿脚”、“桥头”等逐字相对,借以拉近两句关系,以此种游戏笔墨取乐。以前诗钟写作中有这样的一派,仅举此为例。

《云·雨》分咏 作者吴爝光。见于《燕山钟韵》第十九期(2003年)

无心出岫成苍狗

有意随风润绿苗

咏作《云·雨》,很多作者化用陶渊明的“云出岫而无心”和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但此作写得最洗练。以“出岫”与“随风”相对,加上前后的衬托,不但咏出主题并且如表心志。

《台灯·猪》分咏 作者冯再兴。见于《诗钟报》第四期(1995年)

插葱自古强装象

伏案如今胜聚萤

此作是引歇后语和典故写成的。“猪鼻子插葱——装象”是讽剌好装模作势的人。下联用了古人囊萤读书的故事。

以此作为例,可以看到在诗钟写作中用典有两种情况。一种与一般诗文的用典相同,所起的是比喻修辞的作用。如以囊萤夜读比喻在台灯下伏案读书。另一种是为了便于切题咏作,引“猪鼻子插葱”的歇后语,只是为了切合题目中的“猪”字。这是一种独特的用典方法,常见于诗钟和谜语的写作。



(摘自&lt;燕山钟韵&g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6
 楼主| 发表于 2005-4-1 22:42 | 只看该作者
诗钟孤平句应拗救  


--------------------------------------------------------------------------------



诗钟诗句确似由律诗中截出,与律诗句相同。律诗每句都有格律,孤平句就是失去平仄两两相间的交替律。交替律是使诗句中声调有升降,节奏有起伏,否则有碍歌唱。律诗是严格遵守格律,诗钟句既同律诗句,自应按此格律。因为孤平句除尾字平声外,整句只有第四字一个平声(第一字不论),失去平仄两两相间,拗救后才有二个平声。如孤平句是:(仄)仄仄平仄仄平,(括号内是可平可仄,以下同)拗救后:(仄)仄仄平平仄平。律诗这样拗救就可以了,而诗钟为了上下句对仗相称,在上句第五字平声字还要改为仄声字,即原来:(平)平(仄)仄平平仄,改为:(平)平(平)仄仄平仄。



王力先生所著《诗词格律》中特别指出:"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律诗时,注意避孤平。在词曲中用到同类句子,也注意免孤平。"他还指出:"在唐人的律诗中,绝对没有孤平的句子。"这样看来,诗钟当然更应免孤平。有了孤平,就为拗句,应该补救,拗救后就不是孤平。



也有人说:孤平无大碍。所言无大碍,而总是有些碍吧!诗钟总该避开这种不是大碍之碍吧!或认为这是太繁琐的约束,应该嬗变。但嬗变是革除不合时、不合理的约束。如以前诗钟曾规定在对仗中男名不得对女名等,这种不合时、不合理的规定进行改掉,顺理成章。而优美的格律,是不可任意改掉,以免降低诗的质量。



我们《燕山钟韵》是注意避免孤平问题。如杨文继先生在第四期《诗钟必须对仗工整,切实从严》一文,回崇孝先生在第六期《诗钟孤平拗救小议》一文,都提到应避免孤平和对孤平进行拗救。但是我们《燕山钟韵》每期习作题中,却都有一些孤平句没有拗救,虽为数不多,是否还有些人认为孤平无碍。其实孤平句经拗救后会更美,孤平句只调整一个字就可避免孤平,实在难以调整便进行拗救,也只须在本句调整另一个字。为使两句相称,在对句中也调整一个字就可以。我们从每期习作题中看到,有对孤平进行拗救之诗句,都救得十分好。如第十二期中的一联:

前途无限未来日

再会有缘堪可期



有缘的"有"应平声,因联意而不能换用他字,而是把第五字本应仄声的字用"堪"字平声,同时上联第五字本应平声的字用"未"字仄声。使"堪"字既救本句孤平,也补救对句第五字仄声字,两句对仗相称。再如

千年藏画莫高窟

七夕盼郎乌鹊桥



盼郎的"盼"字应平声,因联意不能改,把第五字本应仄声的字用"乌"字平声,同时上联第五字本应平声的字用"莫"字仄声,"乌"字既救本句孤平,也补救对句第五字仄声字,两句对仗相称。第十期、十一期也都有这样例子,可见拗救是可以很灵活运用的,使诗句既美,声又顺。




(摘自&lt;燕山钟韵&g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7
 楼主| 发表于 2005-4-1 22:43 | 只看该作者
分咏更要注重神似
吴思本  


--------------------------------------------------------------------------------


分咏诗钟,是要求用七言诗来表述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并遵循对仗法则,组成一对诗联。很显然,作分咏诗钟,要比写一般的律联更为困难。如何去写分咏诗钟?有人主张分咏诗钟的每一联,扣题时必须做到不能移作他用。也就是说,每联就像灯谜似的,只能猜得一个答案。但这种做法往往是失之于过份泥实,导致句意浅露,缺乏神采。由于分咏诗钟的每一联必须要去表达事物,从而很容易只对事物作客观的表象描述,落入形似的窠臼,所以分咏诗钟更有必要注重神似。这也涉及如何看待形神之辨,如何认识作家主体意识等重要文艺理论问题,因此,回顾一下历来的有关论述,以及前人的分咏诗钟作品,将会有助于这些问题的澄清。



一、离形得似、中与神会




苏东坡有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明王绂解释道:“东坡此诗,盖言学者不当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也,然必神游象外,方能意到圜中。……古人所云不求形似者,不似之似也。”(《书画传习录》)。金王若虚也说:“论妙在形似之外,而非遗其形似;不窘与题,而要不失其题,如是而已耳。”(《滤南诗话》)。以上论述是说:不要满足于表面的“形”的描写,而要着重在深处的“神”的刻画。形,是表面的;而神,才是本质的。神似并不排斥形似,它是形似的提高,以形貌检验虽不能一一吻合,但因传达了物象的神,所以更近似于物象,即“不似之似”,也就是司空图所说的“离形得似”和刘禹锡所言的“中与神会”。

  


注重神似就是要在创作时,不执著于描写物象外形,不粘滞于题目所定范围;比喻多于形容,用典多于白描,联想多于直觉,等等。例如

《假山·纱窗》:

螺鬟小筑云千叠,

蝉翼轻描月半棱。(夔仲,《啸园诗钟》);



《扇·龙》:

入手浑疑招月到,

点睛端恐挟云飞。(乐泰,《惠园诗钟》)。



是以云比假山、月喻团扇,来烘托出神采。



《松子·茶》:

空山落处龙鳞瘦,

活水煎时海眼肥。(易顺鼎,《吴社诗钟》);



《电·姐妹》:

金蛇夜掣光千里,

铜雀春深锁二乔。(作舟,《啸园诗钟》)。



此处分别用“龙鳞”和“金蛇”来比喻“松子”和“电”,以对各自下联的“海眼”(注:即泉眼)与“铜雀”,足见匠心。




《酒肆·梳头》:

春雨欲迷行路客,

秋山淡抹美人妆。(竹孙,《啸园诗钟》)。



此上联由题目“酒肆”联想到“春雨”中的“行路客”,下联则化用郭熙句:“秋山明净而如妆”(《山水训》),并据以成对;“欲迷”及“淡抹”两词用得妙,使全联有清空之气。再如:

《鸭·夕阳》:

暖透春江初浴绿,

影衔秋树半留红。(善仆,《惠园诗钟》);



《门·唐明皇》:

九天瑞气开金锁,

七夕盟心想玉环。(悦涟,《惠园诗钟》);



《木兰·闰》:

驼足归来一千里,

蟾光圆到十三回。(小鲁,《湘烟阁诗钟》)。



以上数联几乎全用工对,更显其构思之巧。



二、心之精微、发而为文



刘禹锡曰:“心之精微、发而为文;文之神妙,吟而为诗。”(《刘宾客集》)。这就是说要突出作家的主体意识。袁枚在“性灵说”中强调“着我”,他说:“有人无我,是傀儡也。”“作诗不可以无我,无我,则剿袭敷衍之弊大。”(《随园诗话》),即是要求表现诗人独特的个性和风格。作家总是力求将客观事物的“神”与自己主观的“神”互相契合交融,也就是上文所说的神似,它远超于对事物形貌的简单模仿。


例如,丘逢甲的分咏作品:

《吐酒·海》:

块垒消除同唾玉,

沧桑感慨又扬尘。(《斐亭诗畸》)。



1895年清政府割台,丘逢甲与台湾人士上书清廷,要求废约,不成,丘逢甲遂与原台湾巡抚唐景崧起兵抗日,后兵败被迫离台内渡。此处丘逢甲笔下的“海”,已不是纯粹自然意义上的“海”,他是用“东海扬尘”来描述台海变幻的政治风云。类似的还有唐景崧的分咏作品:

《带·鸦片灰》:

隔水岂无求救意,

禁烟还有复燃时;(《斐亭诗畸》)



《云·熨斗》:

变局尽多翻手态,

拂衣犹有热升心。(《斐亭诗畸》)



也都是对当时台海形势巨变和个人心态、情怀的深刻表露。由于他们的分咏诗钟作品都突出了自己的主体意识,因此有很强的感染力。 再如,《鹊华行馆诗钟》中的分咏诗钟:

《龙·落叶》:

万里江湖供变化,

一秋风雨入苍茫。(赵国华);



《九疑山·尺》:

高低峰影排云认,

多少人才待玉量。(王荫昌);



《寒竹·夕阳》:

风雪飘摇孤节在,

乱山高下大荒空。(宫昱)。



鹊华行馆是同治年间山东济南的一处招待所。以上作品表达了当时作为候选官员的赵国华(后官至山东巡按)等人的一些心情、期望、乃至襟怀,决非一般咏物的泛泛之作。这也表明,只有突出作家个性的艺术,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





(摘自&lt;燕山钟韵&g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8
 楼主| 发表于 2005-4-1 22:51 | 只看该作者
转贴:闲话诗钟(张西厢) 钟 话 一、钟义 昔人敲钟,规律极严,拈题时,缀钱于缕,焚香寸许,承以铜盘,香焚缕断,钱落盘鸣,以为构思之限,故名「诗钟」,即刻烛击钵之遗意也。钟虽小品,惊天地,泣鬼神,征夫怨妇之思,怀乡忧国之感,均可流露于寥寥十四字中,变化无穷,奥妙莫测,固属雕虫小技,亦洋洋乎大观,或谓此中兴味,胜诗十倍,经验之语也。 二、钟意 诗钟固重对仗,尤重立意,无意义之诗钟,谓之「哑钟」,敲之不响,唱之无味。盖以白粉墙对黑漆板之类,决难引人入胜,粤派之弱点,即在于此。故正宗之诗钟,须有诗之声调风格,置之于诗中,则为名诗,置之于钟中,则为名钟。或谓诗钟,须有起承转合之势,未免言之过甚,盖诗钟为七律诗之一联,古人名联,或对描事物,或直舒怀抱,绝少于一联中,备有起承或转合之势也。 三、钟派 清初闽人,已有此制,名日「改诗」,即改律句绝句之七言诗而为两句也,此种改诗,或有称之为单羊角对百衲琴,雕玉双钩者,要皆不如诗钟名称之普遍。诗钟向有闽派、粤派之分,两派之争至今未息,闽派重空灵尚意义,粤派重典实尚对仗,平心而论,两派各有所长,能化粤派之典实,而兼闽派之空灵,斯为上乘,忆粤人蔡乃煌为钟坛宿将,且以敲钟得官,然每阅及粤派钟卷,即投之于簏中。故粤、闽两派之分,亦非限于人地也。近人林熊祥先生,对于诗钟之意见主张宽大其门径,使成为一种较绝句更为锤炼之诗,而侪于一般诗歌之列,善于此道者,多抱同感,若能别树一帜,使此铁钟而成为原子钟,不可谓非艺术界之一大改进也。 四、钟社 独起敲钟,兴味索然,故欲敲钟,必先集社,钟社之设,并无若何组织,亦无任何作用,不过文人墨士,藉以发舒怀抱,联络感情而已。近数年来,台、港两地,钟社之多,竟达四十余处,可谓盛矣。岂欲敲醒国魂欤,激扬民气欤,余拭目以俟之。 五、钟眼 钟眼须稳,务求不能移易,例如联与连,不得相混,用连则可,用联则不可,与榻,不得相借,用东则可,用东榻则不可。钟眼,更以有来历为佳,例如「千雪」一唱「千眼西方般若佛;雪肤南内太真妃。」千眼出自佛典千眼千手观世音,雪肤出自长恨歌「雪肤花貌参差是」。钟眼如不相称,则对仗更须求其工稳,上例「千」与「雪」绝不相称,而以「眼」、「肤」承对,可称能手。 六、钟题 普通拈题,常用抽字及翻书等法,以昭公允,分咏事物者,于书中翻出两事物,嵌字格则于书中任翻数字,作为钟题,绝少由每人自出题目也。分咏、合咏不可犯题面字,例如分咏「元宵」、「蝶」。则钟句须避用「元宵蝶」三字。分咏合咏事物,并忌以代替字明点题意,例如「象、扇」分咏。若用大兽、交趾兽、挥羽、羽毛、一羽、裁纨等字,不啻将题字明明点出,决难得到佳句,且易失去题意。例如「争钦挥羽运奇谋」、「指挥一羽定三分」明明是咏卧龙而非咏扇也。钟题可任意加以某种限制,以增兴趣,如合咏「竹」限用一「毛」字,则钟联中,须有「毛」字。反之,亦可禁用「虚节风月竿箨君妃栽」十字,则钟联中须避用此十字也。此外,尚有更严格之限制者,即钟题虚字而限实用,例如「而了」二唱,则须实用「吉了」、「以而」;「若于」二唱,则须实用「兰若」、「杜于」;「若然」二唱,则须实用「巨然」、「贺若」等等,方为合格,文人墨客,兴到之余,好用其极也。分咏、合咏,以切正本题不能移咏别人别物者为原则,严格言之,咏狗者不能移到犬,咏冠者不能移到帽。 七、钟典 古人名句,多用常语而不用典,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语虽浅近,意则深长,诗钟亦何独不然,不得已而用典,既忌过僻,而点题亦极严格,咏「履」不能引用「鞋」典,咏「眼」不能引用「目」典,以原典有履字眼字者为合格,如「象、扇」分咏,引用焚身典,多有以牙代齿者,殊为不妥,盖原典是齿而非牙也。钟贵典丽堂皇,引用僻典固不宜,即稗官野史之章回小说,亦须避用为宜。 八、钟句 诗钟常因限于题字及题字之位置,而造句煞费苦心。总之,以字字不落空,字字不能移易为佳制。例如「两空」六唱「不住猿声啼两岸;但闻人语响空山。」字字出自唐诗,字字不能移易,可称闽派中之佳制。基此理由,若能分集古人诗句,或古人诗意,且对仗工整,而切合题意者,较之自造,尤胜一筹。造句之技术,尤贵奇峰突出,例如「红豆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若易以「鹦鹉啄残红豆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则较平实无奇矣,当年杜老,亦何曾不推敲及此乎。钟句避用叠字,盖仅仅十四字之小品,一字千金,不宜浪费半字,若以钟眼而叠字,则更不可,如「元旦」四唱,倘用元元、旦旦之叠字,则为三唱乎,抑为四唱乎。分咏事物之造句,常因两事物之相距过远,而难于落笔者,于此时须先觅对字,再就对字而构思,例如分咏「汉光武、燕」。先觅赤帻、紫襟等之对字,分咏「牧童、蛇」先觅骑牛、吞象等之对字,则自易落笔矣,惟追求对像,须下工夫,务使有鸳鸯交颈、鸾凤和鸣之妙,不可有彩凤随鸦、鲜花插粪之嫌。 九、钟对 诗钟固重立意,并重对仗,有半字之差者,即非上乘。以虚对虚、实对实、地名对地名、姓名对姓名、颜色对颜色、朝代对朝代为工整。若字面亦能相对,如放翁对茂叔,司马对卧龙更佳。诗钟虽为诗之一联,然切忌流水对法,而对仗亦不宜假借,例如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在诗则为名句,在钟则嫌其以「翼」对「通」。以「春蚕」对「蜡炬」,不能合格。惟如前例,以「人语」对「猿声」,两字连用,借对一字者,则无不可。而双用常语,如「天地」对「古今」,「春秋」对「江汉」,则更无不可。 诗钟常有以字面相对而假借者,例如「重九」五唱,「昂藏愿拜重瞳象;谄媚宁容九尾狐。」「象」与「狐」,字面相对而实不对,虽极巧妙,亦以少用为上。盖「九尾狐」为一固定名词,而「重瞳象」则否,难免对仗不称之嫌。此外,以一物对两物者,谓之「三脚钟」,例如「风云」对「秋月」,「雨露」对「春烟」,风云、雨露,各为二物,而秋月、春烟,各为一物,在律诗中尚嫌不称,何况诗钟。 出比、对比,须凑合天然,铢两悉称,若一比堂皇,一比纤巧,一比如天,一比如井,彼此失衡,谓之「跛脚钟」,作者最易犯此通病,故往往一比自然,一比则生硬,一比如香象渡河,一比则如黠鼠偷油,一比吓煞夫人,一比则跪在下。初抱「句不惊人死不休」之奢望,卒之反有「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叹,若能先从平易处着笔,则可减少此种困难也。出比用典,则对比亦须用典,而典故时代,不宜相距过远,如以三代典故属对三代典故固佳,即属对秦汉典故亦可,若两时代相距过远,或引用典故之内容,彼此失衡,均为小疵。盖以吴道子之钟馗与潘雅声之美人,并悬于书室中,终觉不称也。 十、钟律 诗律要细,钟亦何独不然,古人律诗,求其最合诗钟之条件者,惟少陵耳。如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波飘菇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诸联,若置之于钟中,称之为「钟圣」,谁曰不宜。而「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一联之浑雄庄晒,尤可作为首选之标准也。 十一、钟声 香港钟声多,而台湾更多,真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感,顾名思义,诗钟之声调,须和谐而响亮,始足发人深省,因之平仄不可失调,第一字可不论,第三第五字则必论,出比第三字可不论,对比第三平字则必论,例如「珠帘暮卷西山雨;画栋朝飞南浦云。」、「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在诗固称名句,在钟则嫌数字拗韵,而「南」字失调也。至若对比第三字,应平而用仄,在古人七律诗中,尚不多见,况于钟乎。 十二、钟评 评选诗钟,为一难事,见仁见智,各有不同,惟古人名句,传诵至今,犹众囗同声,盖文艺自有其客观之优点,绝非成见或感情所能左右也。尝读唐司空图所列《诗品》二十四种,见地极高,可作诗钟评选之标准,即雄浑第一、冲淡第二、沉着第三、高古第四、纤秾第五、典雅第六、洗炼第七、劲健第八、绮丽第九、自然第十、含蓄第十一、豪放第十二、精神第十三、缜密第十四、疏野第十五、清奇第十六、委曲第十七、实境第十八、悲慨第十九、形容第二十、超诣第二十一、飘逸第二十二、旷达第二十三、流动第二十四。捐除成见。破除情面。执此尺以量之。可无遗恨矣。 十三、结论 上述数端,不过举其大概,就诗言诗,固近于苛,就钟言钟,则未为过严,盖诗钟为另一体制,自有其独特风格也。 诗钟旧物也,余之闲话,亦废话也。然「细嚼梅花读汉书」别觉一番滋味,明知其废,话之何妨。 钟 格 概说 诗钟格式,可分:合咏格、分咏格、笼纱格、嵌字格四类。而嵌字格又分: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雁足、魁斗、蝉联、辘轳、比翼、汤网、云泥、鼎峙、晦明、碎锦、双钩、四皓、五姐、六逸、七贤、八龙、九老等格,分述于左。 一、合咏格 即将题意表现于钟联中,以不犯题字为原则。亦有例外者,并得随意加以某种限制,例如。 花落知多少:合咏,不犯题字 绣坏料添红一片:锦茵应减绿三分(纯鸥)(纯为艹字头,以下同) 凄凉墙外飘难数;狼藉阶前扫几回(天翼) 冒雨登高台敲诗钟:合咏,可犯题字 登台不避单衣湿;限格惟求两句工(水心) 砚:合咏,禁用「纸笔墨池石水花磨端歙」十字 一夜案头梅欲入;十年窗下铁为穿(毅成) 李白:合咏,限用「毛」字 天姥梦游腰脚健;夜郎流放鬓毛苍(纯鸥) 二、分咏格 即分咏事物也,以不犯题字为合格,例如 岳飞、虎:分咏 画尔不成翻类犬;字之曰举并称鹏(君左) 笔、邮票:分咏 万国花封元首相;五云草判黑头公(逸尘) 三、笼纱格 即将题字暗藏于钟联中,隐约如见,呼之欲出,例如 左易:笼纱格 牙因知味承恩幸;思未能言擅赋才(纯鸥) 四、凤顶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一字,所谓「一唱」也,例如 人鸟:一唱 人凭赤血羸犹健;鸟到青云倦亦飞(蔼士) 人世难逢如意事;鸟儿常作不平声(鸿宗) 五、燕颔格 即将两题字分崁于每句之第二字,所谓二唱也,例如 醉吟:二唱 臣醉酒能倾一石;客吟诗已载三车(逸尘) 薄醉论人多妙语;狂吟惊世少知音(毅成) 六、鸢肩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三字。所谓三唱也。例如 红豆:三唱 灯光豆灺劳人草;楼影红飞思妇花(元英) 榆塞红旗傅大捷;芜亭豆粥话中兴(逸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1 22:51:1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9
 楼主| 发表于 2005-4-1 22:52 | 只看该作者
七、蜂腰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四字。所谓四唱也,例如
元旦:四唱
千军待旦传刁斗;万国朝元拜冕旒(镜微)
象着干元参易理;鸡鸣戒旦播诗箴(鼎文)
请君待旦戈为枕;看我抡元笔有花(似庵)
兰闺待旦烧红烛;棘院抡元走紫毫(潘哲)
梅欧双旦开芳阁;昌棨三元殿策科(逸尘)
士有恺元才并世;女如施旦貌倾城(南史)
天将昧旦邻犹笛;节正中元客自杯(蘅圃)
关心戒旦迟鸡唱;得意抡元疾马啼(剑篁)
脱颖夺元辉虎榜;枕戈待旦渡鲲溟(樾荪)
灯影上元惭老眼;钟声平旦励清心(沅辰)
名遂抡元征救蚁;心坚戒旦警闻鸡(元冲)
三榜同元朝凤阙;一戈侍旦取龙城(思宁)

八、鹤膝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五字。所谓五唱也。例如
重、九:五唱
要为卷土重来计;谁赞勤王九合功(似庵)
战血寒凝重铠紫;游尘暖扬九衢红(霭麓)
金门恩赐重裀坐;玉殿威宣九服来(莘农)
剪虎豫悬重五节;灼龟离照九三爻(镜微)
昆阳雷雨重兴汉;霸国衣冠九会齐(逸尘)
拔山莫解重围厄;问水终亏九合功(寿泉)
沙鸥天地重溟阔;铁马风霜九塞多(渔叔)
政虐人皆重足立;道孤吾欲九夷居(武公)
来王曾乞重文译;窃国宁容九鼎移(遵鲁)
感君大德重生后;表我精忠九死余(世雄)
万里归来重聚首;一朝别去九回肠(绍文)
此日三生重会面;当年一别九回肠(仲文)
旌旗日月重光色;斧钺江山九伐声(元英)
层峦云敛重霄净;平野风高九塞寒(子丹)
微官自笑重台拙;大盗虚疑九鼎轻(道瞻)
隔世有缘重晤面;深情无语九回肠(黄衫)
御街巧遇重圆镜;仙灶初成九转丹(石军)
秦皇梦断重关月;汉使魂归九塞烟(史剑)

九、凫胫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六字。所谓六唱也。例如
意、飞:六唱
斜阳六伐鸦飞乱;明月孤山鹤意痴(逸尘)
自有灵源滋意蕊;久无香泽沐飞蓬(剑篁)
文帝早知苏意勇;孝宗能表岳飞忠(镜微)
龙城烽急思飞将;凤阁春深困意娘(霭麓)
何如关羽张飞猛;正要渐离宋意歌(似庵)
揽辔悬崖回意马;弯弓大漠射飞狐(鹿笙)
词赋岂因杨意显;功名要与岳飞争(渔叔)
残春一段莺飞悄;短梦三更蝶意酣(武公)
细草雨余随意绿;残花风定尚飞红(寿泉)
马有骄蹄矜意气;人无健翮试飞翔(禹勤)
花底春浓莺意懒;枝头风定蝶飞闲(元英)
净域缘悭驰意马;乡关信杳怨飞鸿(道瞻)
杨柳春闺人意懒;蒹葭秋水雁飞遥(仲文)
偾事每因争意气;立功原不计飞腾(绍文)
应知弱水难飞渡;常为空山着意看(子丹)
欲问酬君情意日;须知是我奋飞时(君武)
静室慎思防意马;远天流盼送飞鸿(黄衫)
瑶瑟玉萧无意绪;祥麟威凤看飞滕(遵鲁)
搦管才高驰意匠;寓书情切遣飞奴(元冲)
废院草生随意绿;闲庭花落乱飞红(继永)
天外孤鸿传意远;风前六鹢退飞迟(惠叔)
佛国何时无意树;春城到处有飞花(思宁)
三秋绝塞孤飞雁;二月春风得意花(石军)

十、雁足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七字。所谓七唱也。例如
鹤梅:七唱
隐现云端千岁鹤;横斜竹外一枝梅(蔼士)
城郭已非空化鹤;湖山虽好莫寻梅(水心)

十一、魁斗格 即将两题字任意分嵌于第一字及第十四字。例如
黄花:魁斗格
花门积雪千山白;大漠飞沙一月黄(世雄)
花竹相攲迷紫翠;稻梁不济误青黄(禹勤)
黄酥日影初移树;红拥波光早映花(武公)
黄头飞将传神木;白首孤忠惜不死(逸尘)
黄泥炉畔人呼酒;白垩墙边犬吠花(绍文)
花下共君浮大白;泉边待我瀹团黄(似庵)
黄鹂对坐鸣烟柳;白鹭群飞逐浪花(镜微)
黄绢新描诗里画;彩毫曾吐梦中花(仲文)
花雾一窗诗梦绿;桐云满盏酒痕黄(霭麓)
黄封樵经秋雕叶;缸逐渔舟水落花(继永)
黄垆梦远愁闻笛;青琐官闲喜看花(君武)
黄夸篱菊经霜蕊;红吐山茶带雨花(子丹)
黄眉旧日工描黛;白发当年忆看花(惠叔)
黄耳无端传远信;白头有意惜名花(博悟)
黄台瓜摘宁余蔓;赤岸枫回绝胜花(莘农)
黄腊新笺摹晋帖;红泥小瓮供唐花(渔叔)
花容犹想腮双晕;菜色谁怜面半黄(侠卢)
黄鹂巧啭临波柳;紫燕争衔堕地花(冰如)
黄炉客过思行酒;紫陌人归喜看花(鹿笙)
黄阁朝回初视草;红楼妆罢更簪花(寿泉)
黄昏古渡催桃弃;红雨春江卖杏花(君啬)
黄阁频纡清庙策;青楼犹唱后庭花(鸿宗)
黄叶经霜犹恋树;碧桃含露欲开花(黄衫)
黄末匀时攀弱柳;红将艳处折新花(赐湖)
春联:魁斗格
春融凤尾金蕉展;雷坼龙鳞玉笋联(遵鲁)
春色正宜花掩映;秋心常被酒牵联(武公)
联毂碾残千里雪;归途吟过万山春(似庵)
春水绿波江赋句;秋山红树杜诗联(蘅圃)
春社鸡豚扶杖集;早朝鹓鹭序班联(剑篁)
春深湘水鱼书断;雪满天山雁字联(玉松)
春江就隐鸥盟践;晓升随参鹭序联(元冲)
联袂庭前迎素月;衔杯花下醉芳春(经邦)
联师戡乱千秋业;复国腾欢四海春(静山)
联袂当年怀旧雨;衔杯此日祝新春(梦蕉)
联吟酣每亡残夜;索醉狂犹趁好春(沅辰)
联臂歌场欢彻晓;凝神绣阁悄怀春(南史)

十二、蝉联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第七字及第八宇。例如
蝉唱:蝉联格
花落后庭商女唱;蝉鸣西陆楚囚吟(毅成)
阮熊:蝉联格
清谈误晋哀诸阮;熊梦兴周美一姜(君左)

十三、辘轳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第一字及第九字。或第三字及第九字,以此类推。例如
莲露:辘轳格
乍垂莲瓣移香步;微露瓠犀发妙香(水心)
莲生微步凌波去;柳露新眉带月看(淑珍)

十四、比翼格 即将两题字任意对嵌于钟联中。等于一唱至七唱。例如
散书:比翼格
杜房并驾中书省;金宋相持大散关(天翼)
援琴东市嵇中散;曳履南宫郑尚书(水心)
青桐绝响嵇中省;红杏佳名宋尚书(纯鸥)

十五、汤网格 即将三个题字。任意分嵌于两句之首末。而成网开一面之局。例如
天安、云:汤网格
天末楼台横北固;云中城阙望西安(水心)

十六、云泥格 即将题字分嵌于两句中。但不得相对。例如
云泥:云泥格
青云直上鹏程路;华屋偏多燕垒泥(蔼士)
重九:云泥格
十年有约归重耳;九合称雄败易牙(凤坡)

十七、晦明格 即一句明点题字?一句暗写题字。例如
红豆:晦明格
双肿如豆讥文士;一口含樱画美人(遵鲁)
云霞出海扶桑晓;风露横江扁豆秋(似庵)
红藕湾深双桨可;黄茅店小一灯如(剑篁)
豆蔻稍头春一握;石榴裙下月双钩(镜微)
但愿红颜终不老;须知此物最相思(赐湖)
元郡观裹桃千树;无咎村前豆十区(霭麓)

十八、鼎峙格 即将三个题字分嵌于第一字第七字第十一字。或分嵌于第四字第八字第十四字。而成鼎峙之格。例如
天中节:鼎峙格
穷阴杀节霜铺地;中夜清寒月满天(天翼)

十九、碎锦格 亦称鸿爪格。即将题字。分崁于钟联中。不得相连。例如
张陈:碎锦格
满几陈编三寸烛;半肩行李一张琴(蔼士)
中安台:碎锦格
中兴定可安盘石;大隐宁容入钓台(纯鸥)
黄叶满秋山:碎锦格
满园黑叶禺山夏;上市黄花歇浦秋(均默)
满槎秋水黄姑渡;落叶空山白帝城(鸿宗)

二十、双钩格 即将四个题字。对嵌于钟联中。例如
南北高丽:双钩格
丽水逆流环陇北;高邮名县着淮南(凤坡)
北忆长安三月丽;南登衡岳九秩高(毅成)

二十一、四皓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不得相连。例如
海角钟声
海城画角严兵卫;山阁诗钟集友声。声传戍角嘶边马;寒动梵钟起海鸥。

二十二、五杂俎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不得相连。例如
清泉石上流
溪边瘦石多清籁;岩上飞泉少浊流。上巳流觞传曲水;清明涧石涌新泉。

二十三、六逸格 碎锦格之一种。惟题字可以相连。例如
杏花春雨江南:得连二字。
雨后寻春桃叶渡;江南沽酒杏花村。

二十四、七贤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可以相连。例如
发无可白方为老:得连二字。
无眠可到东方白;有发都为老境苍。

二十五、八龙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可以相连。例如
月明华屋画桥碧阴:得连三字。
小桥画舫摇明月;华屋芳林度碧阴。

二十六、九老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可以相连。例如
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得连四字。
水流孤塞千声雁;村绕寒林万点鸦。

《闲话诗钟》序

序一
数年前居港,君左兄嘱余主课诗钟,题为「剑、红」三唱,得二千余卷,余独喜其中署名「红玉」之「花迎剑佩星初落;风掣红旗冻不翻。」集句自然,欣赏不置,爰拔为冠军,但不知红玉为何许人也。翌日毅成兄来,始知乃连中冠军之张君西厢也。君幼好吟咏,素负诗名,兹所编《闲话诗钟》,尤多独到之处,际此台阳吟风极盛之际,诗坛吟友,其必各手一编以为快欤。 癸巳端午节前 陈其采序
序二
回忆民国十八年秋,江苏举行第一届县长考试,余忝列典试,张君西厢为当年考取县长之一,初握县篆时,寄余诗,有「先人苦种儿孙德;弱岁惭为父母官」之句,盖君时年方二七,为县长中之最年轻者,余喜其诗,极合诗人敦厚之旨,故犹咀嚼不忘,今观其《闲话诗钟》一编,造诣极高,非深明此中三昧者,决不能道,诗与钟,同其义而不同其体。诗之书,汗牛充栋,钟则苦无专着,是册之付刊,余知其必为吟坛之一大助也欤。 癸巳端牛节 楼桐孙序
序三
张子西厢,以所着《闲话诗钟》属序,揭卷读之,则源流派别,格调律例,语详而择精,知非寝馈斯道之专且久者不能为也。昔人谓文章之事,至词而极工,至词而极变,吾亦谓骈俪之语,至诗钟而极工,至诗钟而极变。然其朴不伤野,乐不伤淫,谐不伤虐,清不伤薄,淡不伤枯,豪不伤粗,巧不伤诞,则与诗词之道,无有乎弗同也。西厢曾以此驰声海角,及来台阳又屡惊其座人,有上述之长而无其失,得之于独,话之于闲,(谐)之于同调,吾知是书之出,其必有以发人深省矣。然吾闻西厢年少应试辄售,有文名,宰句容沐阳宿迁,有政声,今皆不以置怀,独勤勤焉惟诗钟是究,且必钩玄于一字一音之协调与乖戾,雕肝镂肾不能自休,岂有所驱迫而为之欤,抑在莒无憀,欲借此宏声,敲醒尘梦,以应中兴之鼓吹耶。果尔,则吾虽寸莛自愧,亦愿执鞭以从。 癸巳端午节前十日 衡山谭元征拜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10
 楼主| 发表于 2005-4-1 22:29 | 只看该作者
继承谐隐的传统,写幽默戏谑的文思
——诗钟艺术特色之三
王鹤龄  


--------------------------------------------------------------------------------
一、从大小言、大小对、大小对令说起



这三个"大小"一脉相承,可以从中约略看出文字游戏的渊源。战国时期楚襄王、宋玉等人戏作"大言赋""小言赋"。他们描述的大物,有大到居天地之间连翻个身都有困难的;小物,有小到九族会餐连一个虱子的大腿都吃不完的。宋人陈岩的《庚溪诗话》谈到"以小物与大物对",有一个例子是苏轼的"闻道骑鲸游汗漫,亦尝扪虱话悲辛",说是"则律切而语益奇矣!"其他诗话上也谈过此例,称之为"大小对"。光绪4年出版的《酒令丛钞》,辑有一种酒令就以"大小对令"命名。做法是众人先出题,每题写一纸阄,用两个阄为题咏出七言对句。这样的对句,自然是分咏体。有实例三联。如《皇帝老子·船》:

南内月明谁侍寝

西湖波暖好还家

  

作品特征与分咏体诗钟同。陈偕灿(少香)道光7年前后在苏州参加过行这种令的酒会。他写过一篇生动的文字记录这次酒会的情况。他的门生福州的李家瑞所编的《停云阁诗话》收入此文。文中所记的酒令,多被《闽杂记》(咸丰8年)收录,称为福州诗社流传的"分曹偶句"。这一系列作品的共同点是以游戏的姿态,炫耀文字表达能力,谐谑取乐。诗钟显然是继承这个传统。


  

二、中国文学中十分重要的谐隐传统

  

在中国的文论中,首先概括出谐、隐概念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书中论述谐词、隐言之类,专辟有《谐隐篇》。说谐是"浅辞会俗皆悦笑也";隐是"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也"。中国从宋朝以后道学盛行,只讲文以载道,很少有人推崇谐隐,一般人对这方面的议论已相当生疏。其实,古今有才气、有见识的文人一直写作有谐隐意味的文字,连《世说新语》里所谓"语妙天下"的那些语言,以至禅僧谈禅的睿智机锋,也往往是借谐隐的技巧来表达的。朱光潜教授写在抗战时期的著名的《诗论》一书,讨论中国诗的特色,一上来就用大量的篇幅讨论谐隐。他赞同胡适说的话:"陶潜与杜甫都是有诙谐风趣的人,诉穷说苦,都不肯抛弃这一点风趣。"朱教授指出:"丝毫没有谐趣的人大概不会作诗,也不能欣赏诗歌。诗和谐,都是生气的富裕"。他认为:"隐语为描写诗的雏形","后来咏物诗词也大半根据隐语的原则。诗中的比喻(诗论家所谓比、兴),以及言此而意在彼的寄托,也都含有隐语的意味。"这些议论,对于我们了解诗钟的艺术特色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三、诗钟可以说是专擅谐隐的文体

  

诗钟是趣味性文字,当然要突出谐的趣味。嵌不相干的字,咏不相干的事物,并且不许明用事物的名字,写作当然要用"隐"的各种技巧。这就注定了它与中国文学谐隐传统的密切关系。请看以下几例:

《新嫁娘·脉》分咏 纪慧庵同治2年作于鹊华行馆钟聚

三日羹汤亲手作

几时肺腑对人言

  

出句用唐代王建《新嫁娘词》:"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原诗就是用谜语一样的笔法,描绘出新嫁娘。又以新嫁娘自喻,以小姑喻奖掖自己的前辈,以翁姑喻尊长,如《文心雕龙》所说"谲譬以指事",很有诙谐趣味。诗钟的出句以此诗为"言典",比喻出新嫁娘,还带来原诗的韵味。对句是描绘出"脉"的特点,又拟人化与出句相对,把新嫁娘这一人物引来,喻指她处于人地生疏境况的心态,充分运用了谐隐的技巧,寥寥十四字写出有风情的诗联。

《海狗肾·木偶》分咏 《闽杂记》所记道光、咸丰年间福州诗社作品

纵使生儿亦豚犬

是谁作俑到公卿

  

诗钟时常采用滑稽文字常用的玩弄"歧义"的技巧,此作中"作俑"一词用其两义。在对句中,以"俑"的本义指木偶,切合题目;又用"始作俑者"的歧义指带头服春药的人,落在以豚犬与公卿相对。高水平的讽刺都带有谐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是对这种作品的赞扬。

诗钟也常采用滑稽文字中"双关"的写法。如民国初年的《知止庐诗钟汇存》集中《走马灯·夜壶》分咏:

总为趋炎娴控纵

却因溺爱惯提携

  

"趋炎""溺爱"皆语义双关,一方面用于切题,一方面用于嘲讽。

诗钟作品有一独特现象,是拉开上下句的文义关联,以得出谐趣。在律诗里已经见到这种苗头。上文提到的"闻道骑鲸游汗漫,亦尝扪虱话悲辛"。"骑鲸"和"扪虱"两种活动差距很大,在这一联中是说成朋友之间谈话,有时漫无边际,有时细说衷曲。很多趣作是用巧结连环的办法,在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事物之间找到连结点。翻阅清朝最后一任台湾 巡抚唐景崧所编的诗钟集《诗畸》,在分咏部分就能看到诸如《砚·猪头》《牡丹·当铺》《妒妇·剃头》《诗钟·破鞋》《老和尚·女袜》等等离奇可笑的题目。其写作的技巧,可见唐景崧所写的《眉·偷鸡》一例:

手无缚力难为贼

尖有愁痕易动人

  

是用"手无缚鸡之力"成语中的"手"与"眉尖"同为人体词相对,以此为连结点,在铺展中又使用"有""无"、"难""易"等同类的以及邻类的词相对,令人感到所咏的两种事物似有关联。诗钟是把传统文学中偶尔一见的写法,推广了,体式化了。

诗钟里有"笼纱格",谜趣特别明显。如陈庆佑(公甫)《黄·曲》笼纱格: 见于《寒山社诗钟选》丙集

瘦馀花已同清照

弹罢弦应服善才

  

从李清照、白居易的诗变化写出, 让人一看就知道隐去的正是题中的"黄"、"曲"二字。笼纱格的规范,各地有所不同。此作用的是从名诗中隐字的方法。《诗畸》中所录台湾爱国诗人邱逢甲作品《蓝·斗》笼纱格,用的则是从历史事件中(变化典故)表述题中规定之字的方法:

著姓玉夸明大将

小名禅愧蜀降王

  

作品像谜面,题目像谜底,都公布出来,让人欣赏构思的巧妙,扣题的准确。有的谜语辞典把诗钟的此类体式列为谜格。

在中国文学的各种文体中,都能看到谐隐的传统。现在人们熟知的集中表现谐的传统的是笑话、喜剧等等,集中表现隐的传统的是谜语等等。诗钟可以说是专擅谐隐两传统的文体。

  

诗钟以其各种独特的体式,突出地表现我国文学艺术传统中的几种特色。以上连续写出的三篇文章只是举其大要。诗钟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如果单纯地把它看做一种游戏,是一个肤浅的看法。如果认为它只是一种写字面严对的文体,也有"一叶障目"的缺陷。我特别关心这一点,因为其中有很多文化修养较高的作者,如能放开眼界参加诗钟革新,将会大有利于诗钟的前进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11
 楼主| 发表于 2005-4-1 22:32 | 只看该作者
嵌字诗钟与整体思维
吴思本  


--------------------------------------------------------------------------------



嵌字诗钟既来源于律诗的对偶诗联,又不同于律联。不同处就在于作者们必须围绕这两个嵌字来构思和组织诗句,而这两个嵌字都是现拈或事先给定的,其事类乃至词性往往相距较远。若单纯只从每个嵌字本身来写诗钟,则上下联间的句意就会出现很大的断裂,势必使读者无法产生联想,因而也难以获得一个较完整和深刻的印象和感受。但是,正如唐代皎然所言:"诗语二句相须,如鸟有翅"(《诗式》);浑然一体,血脉相连,历来是我国诗学的一个重要审美原则。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整体思维特征,它完全不同于当代西方的分析思潮。所以,在写作嵌字诗钟时,防止和避免上下联间的句意断裂是很有必要的。以下讨论都取例于《雪鸿初集》。



一、句意断裂的出现

太行父子移山憨

巫峡君臣说梦奇(《山·梦》六唱)



嵌字为"山"和"梦",比类较远,此上下联的前四个字,分别用了两个工对,属人物名及地名,还用了两个典故。但此处工对的实施并未能避免由嵌字所引起的上下联句意间的断裂,因为愚公父子的移"山"和襄王、宋玉的说"梦",毕意是两码事,两者没有直接联系,也难以使读者产生更多的联想和回味。类似的例子还有:

牢骚屈子编天问

游戏扬雄解客嘲(《天·客》六唱);



解佩几疑仙女幻

击当合让五人豪(《仙·五》五唱);



元霜捣药蓝桥暮

白露横江赤壁秋(《药·江》四唱)。

  

二、联句浑成的获得

铜琶铁板江东曲

流水高山海上琴(《东·上》六唱),



此处用了句中自对,但就上下联而言,是属宽对;还用了两个故事,主人翁分别是东坡和伯牙。由于两句都是在描述音乐,从而使上下联浑然天成,不即不离。再如:

悬岩觅路凌空上

窄港连舟取次行(《空·次》六唱),



是围绕行旅来构思上下联。



最难风雨怀人夜

无奈关山见月时(《人·月》六唱)



虽然"风雨"与"关山"是属邻对,但上联之"夜",正是下联的"见月时",是用时间来作沟通。



世多钱虏铜遗臭

我有梅花雪孕香(《铜·雪》五唱),



此联除"香"和"臭"以外,几乎全为宽对,但上下联在辞意上有强烈对比,反而产生良好效果。

应该说,《雪鸿初集》中的大多数(80%以上)嵌字诗钟都注意了上下句间的文思关联,做到互相呼应、映衬和补充,从而防止了由嵌字本身可能引起的上下联间的句意断裂。其主要技巧是,让上下联写同一主题(如:写景、怀人、言志和行旅……),或同一时空,乃至反衬等等。

  

三、反对、旁对之妙用

《文心雕龙》曰:"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反对者,理殊趣合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刘熙载也说:"绝句体每首只有四句,容量很少,难以尽情抒写,这就需要有一种'妙用',要取径深曲,盖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艺概》),以上论述亦适用于诗钟。在《雪鸿初集》中,反对的例子如:上下联一往一返:

移篷拟向明湖泛

策杖曾从日观归(《明·日》五唱);



一晴一雨:

明月楼台秋似水

落花庭院雨如烟(《秋·雨》五唱);



一有一无;

疑无路入危峰隔

别有天开曲径通(《路·天》三唱);



一水一陆,或一高一下:

霜凌老树头皆秃

月上横塘水更明(《头·水》五唱),等等。



旁对的例子如:上下联一见一闻:

菊残篱下金无色

竹折阶前雪有声(《金·雪》五唱);



夹岸泉声穿石出

隔江云影挟山来(《石·山》六唱);



一天一地:

潮生远岸平无际

云互寒天影不流(《平·影》五唱);



一人一我:

我亦爱莲尘不染

人能如菊淡何妨(《尘·淡》五唱),等等。

  

以上这些反对和旁对的例子,都是通过语境和视角的转换和对比,来取得上下联浑然一体、珠圆玉润的效果,而达到活泼隽永、含蓄天成的境界。

  

四、工对、宽对的权衡

据对《雪鸿初集》六卷的初步统计,在全卷197联中,全用工对的有69联,占35%,仅为三分之一强。"诗人之所以不处处都用工对,自有其修辞上的理由。近体诗受平仄的拘束已经不小,如果在对仗上也处处求工,那么,思想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再者,求工太过,就往往弄到同义相对"(王力:《汉语诗律学》),反而容易造成合掌。因此,对仗工整并不意味处处必须工对,只要"境与意会"(东坡语),即使是邻对或宽对,也能使诗联臻于上乘,《雪鸿初集》中的一些例子就是明证。

就如明代朱承爵所言:"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存余堂诗话》)。作诗自以立意为先,特别是对于嵌字诗钟,更要注意创作时的整体思维,避免上下联间的句意断裂。




(摘自&lt;燕山钟韵&g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12
 楼主| 发表于 2005-4-1 22:33 | 只看该作者
继承比兴传统,推广“对喻”,写精美诗思
王鹤龄  


--------------------------------------------------------------------------------
在中国文学体式中,诗钟出题分咏不伦不类的事物好象很怪异,不登大雅之堂。其实在《诗经》的第一二句中就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睢兴于鸟,而君子美之,为其雌雄之不乖居也"(《淮南子》)。两句所说的事情本来素不相干,而作者认为有某些相似之处,于是用第一句含蓄地比喻第二句,这就是《诗经》里"兴"的写法。再看"陈风"中《衡门》中的两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

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这是两个比喻句,又用第一句比喻第二句,并且写成对偶句,与诗钟体式更为近似。鱼和女人素不相干。却成对偶。

  

引以上一段文字是想从一个新的角度观察诗钟。以前缺少讨论诗钟艺术特色的文论,一般诗钟爱好者多半以为诗钟着重写好对仗。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从比喻修辞的角度来看诗钟,就会发现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诗钟的特色。



"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各国都是如此。中国的比喻修辞更为发达。《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其中大多数作品是用比兴的写法开头的,可以看出我们是多么惯用比喻!从上述《衡门》一诗中我们已经看到比喻与对偶结合使用的情况。钱钟书教授研究比喻引出唐人皇甫是的扼要论断:"凡喻,必以非类""凡比,必于其伦"。这个道理很明显,只能用不同的东西互相比喻;两个东西能够互相比喻,还必须有某些相似之处。既有对立,又有统一。比喻和对偶都是用我们这个民族最熟悉的、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观察事物。在中国文学写作中,比喻与对偶相结合,实在是自然而然。

  

在中国的诗歌中,很多的比喻句都很自然地趋向于相对而言。例如苏轼的绝句《荔枝》:

海上仙人绛罗襦

红梢中单白玉肤

  

他不是有意写对偶句,但是很自然地用绛罗襦与白玉肤做比喻,并相对。这样的写法在前人诗歌中随处可见。到元代(或金代)有武伯英的《烛剪》诗(见于周亮工《书影》)。其中有一联:

啼残瘦玉兰心吐,

蹴落春红燕尾香。



周亮工说:"武之上句咏烛,下句咏剪,不必字字烛剪始为工也"。至此,分咏体已经呼之欲出。



此前,宋代人陈癸著有《文则》一书,把比喻分为十种。其中有一种"对喻",指两句相对的比喻。所举的两例都引自先秦典籍。对喻概念的提出好像不太引人注意。我认为它对于研究对偶修辞特别是研究诗钟,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衡门》和《烛剪》,都是对喻在诗中的范例。在律诗的颔联、颈联中也常有对喻,一般都是佳句,如人们熟知的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及至诗钟的写作,更把对喻发扬光大了!诗钟在题目中设立了难点,时常要用比喻或"据典成联"才能写成有意趣的作品。写分咏体的规矩是不许用题目中的字(不犯题面),可以说是限定作者必须用隐喻的写法。以下先举一例"明喻"句,然后举几例隐喻句。

《壁·头》六唱:

世路何如攀壁虎

人情欲问叩头虫 (见《雪鸿初集》,早期闽派作品)

  

讥讽官场中攀援、奉迎之风。用"攀壁虎"比喻"世路","世路"是这个比喻的本体,"攀壁虎"是喻体,二者都写到纸面上。这是明喻(下联也一样)。所用的"喻词"不是简单的如、似、是之类,是有商量口气的"何如""欲问",也是写得很考究的。

《大·寒》三唱

每于大处落吾笔

未肯寒时更此衣 梁乾甫作 (见《雪鸿初集》,早期闽派作品)

  

写读书人应有的器度和节操。"吾笔"喻所关注的事情;"此衣"喻操守,是隐喻。"大处"和"寒时"都是状语,形容喻体。"寒时"比喻遇有不利遭际时。所比喻的本体完全隐而未说,但能令人明显感知寓意,还表达了很执着的态度。此作是用"形象义"写出很复杂的"精神义",使用了水平很高的技巧。

《虎·瞽女》分咏

添来两翼威无敌

嫁得重瞳恨始平 周炼霞作 (见《艺林杂札》)

  

以老虎和瞽女所缺的东西设喻,是两个反喻,写成一副诗联。上联用的是言典--如虎添翼;下联用的是事典--项羽重瞳。都是凭空设想写出,很是匪夷所思。

《风·转》四唱

春水乍风何与汝

秋波一转怎当他 易顺鼎作 (见《香宋杂记》)

  

上联用李景问冯延巳的话写成;下联用了《西厢记》的名句。此联以对仗工整受到称赞。上下联之间在文义上没有可见的关联,但是有近似的诗趣,没有人说这是无情对。用典也是比喻。

《今·人》一唱,合咏妇人有身

今年梅子酸尤甚

入月桃花信不来 (出自《屏麓草堂诗话》早期闽派作品)

  

先从与怀孕有关的嗜酸和月信(月经)联想到"梅子"与"桃花",做为喻体据以铺写成联,上下联合起来咏妇人有身。在比喻中套上联想,这是曲喻。前人佳作中就有这种写法。如李商隐《天涯》诗:

莺啼如有泪,

为湿最高花。



李贺《天上谣》:

银浦流云学水声。



都是从比喻的喻体作进一步的联想。(见钱钟书《谈艺录》,周振甫《诗词例话》所议)

《开·放》一唱

开翳新曦初布曙

放苞老树不辜春 李可蕃作 见(《七竹折枝摭谈》当代折枝作品)

  

除了"初布""不辜"四个字以外,其余用词全是喻体,所喻的各个本体没有写出,但是我们能够看出,并且联贯起来,知道是说拨开云雾见青天,出现可喜局面,诗人感到如获新生,愿意不辜负时光,贡献残年。此作还用比喻描述的清丽意象,渲染了诗的意蕴。作品体气高妙。现代福州折枝写作偏重字面对仗,用隐喻已经少于早期闽派作品。当然,也有很擅长用各种比喻的,此其一例。

《草·佳》一唱

草堂西接江来处

佳句中含木落声 田谷士作 见《希微室折枝诗话》

  

陈海瀛在所著诗话的《折枝选句》一节选用此作。并议论:"此联在律诗亦为警句。近来折枝罕见此作。或谓草堂可对佳句否?余曰:草堂非对佳句,佳日,便无好诗;若欲工整,以草寇对佳人能成诗否耶?"



我体会,在"草堂"和"佳句"相对中,"草堂"是喻杜甫所居,"佳句"是喻杜甫所咏。这两个词分别喻杜甫的"行止",都是借喻杜甫。如果专攻字面对仗,"草堂"属于名词的"宫室类","佳句"属于名词的"文事类",好像不能相对;但是二者所喻的本体却十分一致,因而用为对仗就很和谐。田谷士此作,立下这两个眼字以后,再化用杜诗描写"草堂"和"佳句"写成诗联;有如上文提到的李贺作品,说完银河又谈起水声;李商隐作品,说到莺啼又联想高花。这样写便气韵生动。专求严对,就很容易写"草寇"对"佳人"那种"工整"。陈海瀛的这段话有超群拔俗的识见。我认为他意在纠正苛求字面相对,不理会对喻的倾向。



诗钟开创了写"对喻"的新局面。以前诗歌里的对喻,是随文思之所至自然写出的。诗钟是根据设计好的题目专心致志写对喻的,开拓了对喻的很多写法。诗钟也有些作品是既不用喻,又不用典,白描写出的。而那些既有深刻文思,又有活泼情趣的作品,往往是用对喻写出的。在议论诗钟和评选作品时,不宜只重字面对仗,忽视对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77

1583

帖子

0

精华

2215

积分

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4937
经验
22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5-14
13
发表于 2005-8-28 19:15 | 只看该作者
有意搞懂诗钟的朋友欢迎点击阅读...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5 小时
主题
433

6569

帖子

2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去去来来

Rank: 10Rank: 10

UID
264
经验
857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6
14
发表于 2005-11-7 17:39 | 只看该作者
辞赋馀韵话诗钟 李竹深 我国的韵文,其起源可上溯至远古。嗣后代而不衰,致有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之盛。清代中期,出现了新韵文——诗钟。它首先发祥于闽,继而走 向全国。然而,诗钟的出现犹如昙花,即开即谢。现时,不但民间鲜有知之者,且公开出版的《中国文学史》和《中国韵文史》也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唯有《辞源》用寥寥数语道及:“(诗钟)是一种文学游戏之作。其法:取意义绝不相同的两个词,或分咏、或嵌字。……相传拈题后缀钱于缕,系香寸许,承以铜盘,香焚缕断,钱落盘鸣,其声铿然,以为构思之限,故曰诗钟。”语焉不详,且“游戏”二字,颇存讥讽。虽说诗钟是以娱乐的形式面世,但它要求参与者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古文学的修养要有相当的水准和学识,非浅浮之徒可为之。 诗钟是一种独特的韵文,它高雅、文博,于瞬间充分展示联吟者才智的渊永和文思的敏捷。它应当在中国文学史和韵文史写上光彩的一页,让世人知道它的存在和发展。

诗钟的缘起和衰微 诗钟相传为福州人土所创,并随着他们的宦游,将诗钟作为一种全新文化推向社会,一时诗钟吟社林立于学者名流之间,蔚为壮观。然诗钟创自何人,始于何时,史料阙如。相传宋代苏氏父子曾以“冷香”为题咏作诗钟,内有苏小妹的“叫月杜鹃啼血冷,宿花蝴蝶梦魂香”句,事见载历代轶闻琐事的《坚瓠集》(清初文学家褚人获撰)。然史无苏小妹其人,故是说不足信。 述天文、地纪、人事、物理,兼记时事得失,特别论及元代故事颇为详核的《草木子》 (明代叶子奇著)一书载:元至正间,程雪楼为福建道廉访使,任满离闽时,民有献箭旗者以百数。内一联云:“闽中有雪方为贵,天下无楼如此高。”嵌公名字“雪楼”于第四唱。可见在元代,闽人己善为“诗钟”了。 诗钟正式见诸文字记载的有莫友堂的《屏麓草堂诗话》、李家瑞的《停云阁诗话》、黄理堂的《雪鸿初集》和施鸿保的《闽杂记》等书。 《屏麓草堂诗话》成书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记述作者的先师林雨田的一联碎锦格的诗钟“老鼠过街”。联云:“风摇老树啼鸦舅,雨过香街卖鼠姑”。可见在嘉庆间,闽塾己盛行诗钟。 《停云阁诗话》成书于咸丰五年(1855年),书中收录了林光天的诗钟,如分咏“卖汤丸·破伞”钟联:“重叠碗声喧夜市,零星雨点落春衫。”林光天是嘉庆十二年(1807年)副举人。 《雪鸿初集》成书于光绪七年(1881年),刊录林则徐在家乡里居时的诗钟吟作。嵌“窗夜”一唱云:“窗虚权借月栖榻,夜静猛闻风打门。”嵌“陈人”一唱云:“陈迹浑如牛转磨,人情几见雀衔环。”林则徐系嘉庆进土。 从上引三书的记载,可证诗钟之活动在嘉庆间已盛行于闽中了。诗钟,作为一种高雅的文化,辞赋的馀韵,已成为闽文化的骄傲。 至于施鸿保的《闽杂记》,记述了作者于道光廿五年来闽十数年间的所见所闻。咸丰六年(1856年)是书初成,次年又追忆补续,全书完成于咸丰八年(1858 年)。卷八专列“嵌字偶句”和“分曹偶句”二章,对闽之诗钟做了详尽的记述。最可贵还提及广东已先有诗钟,但语焉不详。 广东的诗钟,笔者曾在清代爱国诗人邱逢甲的《岭云海日楼诗抄》一书中读到一则可贵资料。诗人在“南园感事诗”的序中提及:“南园在文明门外,水木明瑟,为前明粤中前后五子赋诗高会地。……前后在事诸子,暇辄为诗钟之会。当其寸香甫烬,钟声铿然,斗捷夸多,争执牛耳。复创为表格,以积分法高下之。体制虽纤琐乎而与会者皆兴高采烈,以为此乐不减古人。”诗人还在感事诗三首下注曰:“预诗钟会者:方子顺太守、陈午星太守、姚怀观察、高啸桐太守先后俱逝,余亦多远宦四方,升沉异趣。” 邱逢甲的“南园感事涛”五首,作于1909年,去施鸿保《闽杂记》的成书年代已有半个世纪了,就中可见诗钟在粤之一斑。 总之,诗钟在清嘉庆、道光之际已开始盛行,并一直影响到民国初期。全国林立的诗钟社也多以闽人为主,特别是有闽人相聚的地方为甚。较大的吟社有“吟秋诗社”,道光年问为福州人士所创立。“荔香吟社”也是道光间由福州人士曾光澄等在北京发起成立的。光绪间,由福州人士陈宝琛、严复、张元奇等在北京组织联吟诗钟的“灯社”。由福州人士发起组织的诗钟社,在广州有“与社”、在上海有“江南吟社”、在南京有“滨社”、“法社”,在苏州有“折枝吟社”、“寒山社”,在常州有“鲸华社”,甚至在台湾也有唐景崧组织的诗钟社,闽省各地的诗钟吟社更是比比皆是。

诗钟社的创建和活动,使许多诗钟联吟得以结集刊布,广为流传。同治间,沈葆桢创船政于福州马尾,常集幕僚拈题分韵,限时鏖战,留下《船司雅集录》。光绪间,唐景崧、邱逢甲等人在台湾创诗钟吟社,亦有《诗畸》传世。南京也有陈燮嘉编撰的《围炉集》问世。我国第一位《茶花女》的中文译者、诗人林纾(字琴南),在家乡发起组织“冷红吟局”,集友征对诗钟。两湖总督张之洞常与幕友清流,以吟作诗钟比才斗捷为乐事。民国初年,在北京,以经营字画古董琉璃厂的儒商们,也常利用节庆,公开命题,征求诗钟。参与维新变法的梁启超曾在京师三贝子花园,宴集二百馀名清客,竞作诗钟。末代皇帝的帝师陈宝琛亦是吟唱诗钟的大笔手。闽南一带的诗钟结社亦甚多,举其大者,厦门有“剑社”、“补余吟社”、“石社”,漳州有“谈何容易社”、“武安吟社”,且有《谈何容易社征诗汇刊》和《武安吟社征诗初集》面世。 各地的诗钟吟集也为数不少,主要有北京“灯社” 的《灯社吟卷》三集和《兰吟》,成都的《仿建除体诗》,苏州的《百衲琴》、《洁园诗钟》等,可惜流传不广,知之不多。而有更多吟集,或散或失,已不可求。 诗钟在初创时期注重典实,取其博雅。清末已趋白描,取其才性。其后更有闽粤派之分,闽重学问,粤求学识,各有千秋。 但由于诗钟特殊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的难度,使诗钟的传播和普及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在盛极一时之后便逐渐衰落以至式微。值得庆幸的是在“万劫不复”的文革中,闽中的诗钟活动尚在暗中进行,特别是天津寇梦碧、陈机锋、张牧石三位先生,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一九七二年,濡毫为乐,创作了二千馀联的诗钟,结集为《七二诗钟》,北京张伯驹先生亦时有和吟。我有幸收藏了《七二钟声》手抄本的复印件。

诗钟之“律” 诗钟在形成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一定的规矩和准绳。犹如律诗一样,诗钟也有自身的“规格”,而且是极为严格的。 就“律“而言,概之有五个方面。 一.限七言,每联诗钟仅十四个字,不得增减。诗钟初创和活动的过程中,曾出现过非七言句的形式,但终未能成为正流。 二.上下联吟各写各主题,各有各的独立意境和概念。但又要求情事相类、文字完整,彼此配合,上下照应。 三.用典与白描可不拘,但不能一句用典;另一句白描。此病在诗钟上称为“独眼龙”。 四诗钟的对仗讲究属对匀整,浑然天成。忌同音相犯、同义异字、动静无别、虚实难称等毛病。 五.诗钟的平仄必须严格合律,不允许以拗句的形式出现。

诗钟之“格” 除上述的总则外,诗钟还因不同的命题方法,形成不同的格式。常见为“分咏格”和“嵌字格”两大类。各类又有正、别格之分,如律诗有正格、偏格或仄起、平起两式然。 一.诗钟的正格式 第一大类——分咏。一般细分为“分咏”、“笼纱”两格式。 (一)分咏格 用两个绝不相干或绝不相称的、可供具体刻划的吟咏的人、物、事作为诗钟的命题,要求上下句分别将其作为吟咏的对象。但只释其义,不能嵌入题字。切题要准确,对仗须工整。 1.“毛衣·归燕” 末央殿里惊新羽,王谢堂前觅旧巢。 2.“豪华客轮·红楼梦” 残书尚见情僧录,冰海己沉泰坦尼。 (一)笼纱格 属分咏格的一种特殊形式,以随意拈出的互不相关的两个字作为诗钟的命题。要求联吟者据史用典,吟作诗钟。与分咏最大的区别在于须用成语或熟语人咏,隐去题字。 笼纱格的取名来自两个典故,一为唐王播未显时,客居扬州惠昭寺木兰院,随僧斋食,为诸僧所不礼。贵后重游,见昔日题于寺壁的绝句已为寺僧用碧纱盖护,因慨叹题曰:“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一为宋魏野与寇准游陕府僧舍,各有留题。后复同游,见僧独用碧纱罩护寇诗,唯魏诗尘封。从行官妓即以袖袂拂尘,魏见,喜而徐曰:“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诗钟据此两典故为格名’,既示珍贵,又取若隐若现之意。唯此格创作难度较大,故流传不广,吟咏者不多。 1.“本·崔” 辟佛我思修作论,登楼人仰颢题诗。 上联指欧阳修作《本论》辟佛事,下联以李白登黄鹤楼读崔颢的题诗所发出的慨叹为典故,妙趣自然。 2.“重·四” 传说凤哺文王乳,史载象耕舜帝瞳。 吟联各采用“文王四乳”和“帝舜重瞳”的记载,上联隐“四”字,下联隐“重”字。 3.“春·天” 嫣红姹紫终归是,美景良辰可奈何。 上联隐“春”字,下联隐“天”字。用了人们熟知的诗句“万紫千红总是春”和“良辰美景奈何天”入吟。 其实“笼纱“之法在唐诗中已见端倪,唐代诗人唐彦谦有首《长陵》诗云: 长安高阙此安刘,袱葬垒垒尽列侯。 丰上旧居无故里,沛中原庙对荒丘。 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杯。 千载腐儒骑瘦马,渭城斜月重回头。 诗颈联上句用刘邦典。高祖病甚,医入见,高祖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见《史记·高祖本纪第八》)。下句用张释之事。有人盗高庙前玉环,上怒,欲族之,释之争曰:“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杯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分咏笼纱”一格又可称之“藏字”格。 第二大类——嵌字。 嵌字格要求以任意拈出的两个字,分别嵌入诗钟的上下句,以所嵌的位置称为“第几唱”。各唱又依动物的位体来命名,依次为“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雁足”诸格。如果拈出的两个字都是两平或两仄,就只能嵌在联吟的第一、三、五唱的位置上。 第一唱凤顶格。又称“冠顶、鹤顶、虎头”等。“秋绿”云: 秋水才添四五尺,绿阴相间两三家。 第二唱燕颔格。又称“凫颈”。“征渡”云: 南渡君臣恋半壁,北征父子捣龙城。 第三唱鸢肩格。又称“鸳肩”。“断江“云”: 可怜断雁无消息,不及江潮有去来。 第四唱蜂腰格。“田月”云: 薄宦无田何日返,故人如月几时圆。 第五唱鹤膝格。“皋马“云: 金玦心伤皋氏宅,玉环魂断马嵬坡。 第六唱凫胫格。“雪如”云: 湖上残山松雪老,江南春雨六如归。 第七唱雁足格。又称“鱼尾、坐脚”等。“落来”云: 山雨欲随岩翠落,天风直送海涛来。 在吟唱诗钟时,为了斗智、斗捷、斗博、斗巧,增加创作的难度,常同一命题限作一套从一唱到七唱的诗钟。这类诗钟通称为“连环唱”,又因顺序变化,如循梯下楼样而称为“下楼格”。“曲行”云: 行云入梦春犹在,曲水流觞事已非。 一曲离鸾霜月冷,两行斜雁碧天长。 玉树曲中徒寄梦,金钗行外已无春。 踏摇成曲传阿叔,歌舞当行识老胡。 秋水江湖行可念,梦云楼阁曲难通。 山林迢递难行遁,变易缤纷自曲全。 旧调忍弹金缕曲,新诗敢赋丽人行。 此类创作可一人独吟,也可数人联吟,如律诗之联句。如反用,即成“上楼格”了。 二.诗钟的别格式 (一)专咏格(又称“单吟格”) 限咏一个主题,禁犯题字。“傀儡”咏: 一线机关何太巧,百般面目总非真。 (二)专吟连环格(又称“单吟连环格”) 跟一命题作一联诗钟,禁犯题字。同时又限定嵌字的字数和唱位,或不限唱位。 1.“燕”咏,嵌“灯”,不限位: 华灯照舞昭阳殿,残碣留题海叟庵。 2.“思妇”咏,嵌“斜锁”,限第二唱: 横斜钗影松云髻,牢锁春心紧指环。 3.“辋川怀古”咏,嵌“黄白·木水”、分限第一唱和第三唱: 黄叶木梢传画诀,白云水际冷诗魂。 (三)晦明格(亦名“柳暗花明格”)。 此格与“专吟连环格”相近似,区别在于对拈出的两题字,一字以“笼纱格”法为之,另一字随意嵌入另一句的任何位置上。如“银甲”: 金银双阙仙人府,桃李三朝贡士科。 盖出句明嵌“银”字,对句笼罩“甲”字,一明一暗,故曰“晦明”。 (四)分咏连环格 与分咏格相同,上下句各吟各的主题,但又限定嵌字的唱位和字数,与单咏连环格相似。 1.“丹青·丑女”咏,嵌“山黛”,限第四唱: 画里云山妨小末,镜中眉黛胜无盐。 2.“教馆·考卷”咏,嵌“笔生花”,限用“鸿爪格”,不可连对: 笔墨生涯聊卒岁,文章花样且趋时。 融“分咏、嵌字”为一体的诗钟,一般又简称为“连环体”。创作难度较任何一种的诗钟都高,不易为之,故作品较少。唯“笼纱”一格无别体。 (五)比翼格 此格实为诗钟正格嵌字式的变通。原取任意两字,依所嵌位置称为“第几唱”,今不拘,只求在上下句中平行相对即可,如比翼双飞状,故名。如“花雨”: 听花每向藏书院,问雨常登暖玉楼。 (六)鹭拳格 取平仄二字,分嵌于上下句二、六的位置上。如“沙面”: 风沙侵鬓诗心老,乡社逢春酒面多。 又如:“知虎”: 听莺载酒春知晓,谢虎张灯夜欲冻。 (七)八叉格 取平仄二字,高下错嵌于上下句一、二或二、三或三、四等位置上,使所嵌宇不得平行使用。如“时市”: 劫后时光多暗淡,老来城市少经过。 偶经古市怀无限,一熟时文格便低。 又如“雄带”: 六朝金粉消雄气,万劫江山带怒容。 剧谈意气雄兼快,绮语神情媚带酸。 (八)魁斗格(又称“玉盒格”) 嵌两字,一字嵌在上句之首,一句嵌在下句之末。“儿光”云: 儿家门巷落花满,客子床前明月光。 (九)蝉连格(又称“连理格”) 嵌两字,一字嵌于上句之末,一字嵌于下句之首。“母曲”云: 画屏银烛围云母,曲几瓷盆供水仙。 (十)三四辘轳格 亦是两字的嵌字式,一字嵌于上句的第三位,一字嵌于下句的第四位。“端菜”云: 诏下端门恭巳日,礼成释菜祭丁时。 (十一)四五卷帘格 同是嵌两字,一字嵌于上句的第五位,一字嵌在下句的第四位。“袍到”云: 偶携吟履到琴峡,待脱征袍隐镜湖。 (十二)拗体 平仄互相拗救,如律句。“药溪”限第七唱; 幽人无事出寻药,小鸟一声飞过溪。 是联“无、出”和“一、飞”的平仄已不是原来要求的位置格式,互为拗救。此体实是诗钟吟作的宽容,不得已而为之。 (十三)太极格 如诗之回文,可反读之,不害联意。“续横”限第二唱: 断续钟声山半雨,纵横帆影月中湖。 (十四)流水格 同为嵌两字诗钟,但要求联语上下句意须相贯,似流水不断。“长薄”限第五唱: 乞多天上长生药,医尽人间薄命花。 (十五)鼎峙格 任意拈出三个字为题,分别嵌于上句的首尾、下句的中央或下句的首尾、上句的中央,如鼎足而立,故称。 1.“大司马”云: 大宛职贡来天马,少昊官司有祝龙。 2.“烟影楼”云: 听雨春楼花似海,影成秋殿水如烟。 (十六)鸿爪格 要求拈出的三字命题,分别嵌于上下句不限的位置上,但必须遵照诗钟“不连不对”的原则。所谓“不连”,就是命题中的任何两个字都不得连在一起使用,即使不按原来的次序也是不允许的,必须隔开使用。“不对”就是命题中的任何两个字,不可在上下句相对的位置上,即使是天然成对的词也不行。 1.“射灯虎”云: 虎观文章天射策,鳌江灯火夜张筵。 2.“天足会”云: 地辟蜀江今大足,天开吴会古纹身。 (十七)汤网格 格名取意“网开一面”。方法为将任意拈出的三字分嵌于上下句的首尾,留空其中一个位置,则成是格。如“春月水”: 水满深池波浸月,春来小院柳含烟。 又如“清寒好”: 白玉漫天红粉好,寒梅一树暗香清。 (十八)勾股格 以三字分嵌两句,题中两字作对,不限位。馀一字不连,随意可嵌。如“上官才”: 江淹才尽怀中锦,疏广官休鬓上丝。 (十九)双钩格 将随意拈出的四字命题,分别嵌入上下句的首尾。“亚三吕周”云: 亚栏柳軃莺调吕,三径花娇蝶梦周。 (二十)睡珠格 法取四字,两字相联分嵌于上下句,不拘位置,唯求字次平行相对即可。如“野菊·寒梅”: 野菊千丛经日久,寒梅一树得春先。 亦可眼字互调,眼字互调时,须化原来字词之本义为另样含意,使吟诵不觉痕迹。此格最难,与笼纱相仿近,常使吟钟者望而生畏焉。如“菊野·梅寒”: 问道无时山菊野,知君有信岭梅寒。 (二十一)五杂俎体 将任意拈出的五字命题,分别嵌入上下旬不限定的位置上,但应遵守“不连不对”的原则。“山冷微有雪”云: 快雪看山晴有约,微波荡月冷无声。 (二十二)竹节格 将随意拈出的六个字命题,分别嵌入上下句的二、四、六的位置上。但六个字中,须三字是平声字,三字是仄声字方可。“霓裳中序第一”云: 连裳列第唯中垢,登序骖霓总一途。 (二十三)碎锦格(又称“流水碎、碎流格、七碎格”) 将拈出的四字命题或四字以上的命题,分嵌于任意一句或上下句的任意位置上,不能相并。对嵌四字的碎锦格,历来还是有“不连不对”的严格规定。但观近代的一些联吟,还是不相并的例子多。显然“不连可对”在创作上较“不连不对”来得容易。 1.“张三李四”,不连不对: 四壁图书三尺剑,半肩行李一张琴。 2.“张三李四”,不相并: 四万黄金推李镜,三千秦铁剩张椎。 3.“老鼠过街”,上一下三,不连不对: 风摇老树啼鸦舅,雨过香街卖鼠姑。 4.“中秋月光”,上三下一,不连不对: 月照中天秋色冷,霜欺大地夜光寒。 5.“一二三四”,限上联,不相并: 一月二星三宿四,春风冬露夏霜秋。 6.“钱少三文”,限下联,不相并: 官路二堤多柳带,文园三径少苔钱。 7.“云气雨头过”,不连不对: 雨声过涧溪头涨,岚气浮云洞口迷。 8.“十二月十二”,不相并: 十里楼台十里月,二陵风雨二陵秋。 9.“圣城西山荷景”,不连不对: 荷叶西风圣诞近,林山暮景小城忙。 10.“鸡鱼肉锣鼓板”,不相连: 鸡市鼓声分社肉,板桥锣响卖溪鱼。 11.“雨过山头云气湿”,不连不对: 雨冷云岭山生气,人过泉头水湿裳。 12.“水流花谢两无情”,不相并: 花若有情长不谢,水应无意两分流。 13.“一二三四天地人和“,不相并: 四围人影三弓地,一阵和风二月天。 嵌八字的格式,就只能是限定在上下句的一三五七的位置上。 (二十四)删古体(又称“改诗“) 要求用前人的诗句为依据,或续、或对、或改。较之创作,意味索然。聊备一格志之。 1.续下格 用前人诗句为上联,作下联以对之。或为散句式、或为偶句式。 ①散句式 “今夜月明人尽望”,悲欢离合四般心。 ②偶句式 “渔妇晓妆波作镜”,牧童午睡草为毡。 2.对上格 用前人诗句为下联,创作上联以应之。或为散句式,或为偶句式。 ③散句式 萧郎去后无消息,“何用吹箫向碧空。” ④偶句式 才见疏星思弄弈,“更闻寒雨劝飞觞。” 3.改句式 ①改前人诗联上下句的前四字。 原句:“数着残棋江月晓,一声长啸海天秋。” 改为:短棹影分江月晓,远钏响彻海天秋。 ②留前人诗联上下句的任意六字,改其馀八字。 原句:“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改为:为问楼头杨柳色,可能夫婿共春回。 ③折腰格 留前人诗联上下句的第三、第四字,改其馀十字。 原句;“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 改为:临文最恨新涂饰,读史方知旧废兴。 杂体诗钟 在正、别格诗钟之外,尚有其他格式的诗钟曾经在诗钟活动中出现过,但由于各自的原因和历史条件,未能为后来者所接受,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现录之以为备忘。 (一)四言体 一九三四年由何尔赓、陈天尺、陈祖光等先生在福州倡为诗原之会,依诗钟联吟之例,变其体制。以“华社诗原”,作嵌字联,限四言,不连不对。 华灯社酒,治诗论原。 (二)五言体 始见于黄理堂《雪鸿初集》。以任意拈出的两字,分别嵌入上下句中,限唱位,一如七言诗钟,唯每句五言而已。 1.“山秋”限第一唱: 山色和云淡,秋声向晚多。 2.“石山”,限第五唱: 烟霞严氏石,风雨米家山。 近时,五言体诗钟在台湾尚流行,但在大陆早已废弃不用。 (三)八言体 仅见诸李家瑞《停云阁诗话》。分咏“放榜前一日·杨太真”云: 桂子秋风明朝得意,梨花春雨绝代承恩。 (四)骈体式 属分咏格的形式,唯字数不拘,类似楹联。见莫友堂《屏麓草堂诗话》。 1.“分咏“王安石·须”云: 定功罪于平生,吕诲弹章胜似欧阳荐牍; 数风流之佳话,谢家偶象何如张氏纱囊。 2.分咏“岳武穆·筋”云: 四字铭忠,排奸相如金之议; 一筹借展,破腐儒误汉之谋。 联吟用了两“之”字,属不规范之作。 (五)散文体 诗钟上下联不求对偶,但语意须相贯。又可分为“流水碎”和“押尾”两格式。 1.流水碎 依任意拈出的题字,分嵌于上下句中,不相并,追求清新自然。如“何在闻歌”云: 灞桥秋在人何处,不忍重闻折柳歌。 2.押尾格 拈出三字,限嵌于下句联尾,须相并,不得分开。“曲江春”云: 好景一年君记取,杏花燕子曲江春。 (六)虚字格 一联十四字纯用虚字,无一着实。“欢此”限第四唱: 不知过此伊胡底,无以为欢可奈何。 (七)集句式 集句式诗钟含有“分咏”和“嵌字”两种格式,除必须遵守两格的规矩外,还规定联吟者必须采用前人的诗句或词句作为诗钟的联语,且词句仍需七言,并且平仄须符合诗钟的特定要求。较创作而言,虽在对仗上的标准可略为宽松,但平仄格律仍需严格遵守。这就要求吟咏者的古诗词修养要相对丰富,运用自如。 1.集句分咏“二月·十二”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 碧栏干外绣帘垂。 (韩偓) 上联用宋词句,下联用唐诗句。杏花二月开,栏干系“十二栏干”的略语。对仗虽不很贴切,但也集得自然妙趣。 2.唐诗集句分咏“庸医·八字” 新鬼烦冤旧鬼哭, (杜甫) 他生未卜此生休。 (李商隐) 3.集句嵌字“女·花”,限第二唱: 神女生涯原是梦, (李商隐)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 (八)方言诗钟 由于诗钟是从福州起步,故闽人喜以方言为题,创作诗钟。 1.“缠脚(裹足)·乞食仔(童丐)” 丝萝系处莲双瓣,衣钵传来竹一枝。 2.“做普渡(荐幽道场)·和尚娶某(妻)” 三界斋坛喧鼓磬,两行花烛照袈裟。 总之,诗钟的格式繁多,亦常随时代的风气有所创新。文前提到的《七二钟声》,天津寇、陈、张三位先生就创立了几种格式的诗钟,现录之以飨同好。 (一)钟谜格 即以诗钟形式,依灯谜的创作手法吟作诗钟联语。此格类同于“分咏格”,唯不限定分咏的具体对象,只限吟咏的范围,如限定灯谜的谜目一样。诗钟联语就是谜面,分咏的具体对象则是谜底了。创作的灵活性较大。 1.分咏词牌名 明月二分魂有路,长堤十里柳无情。 上联吟词牌“梦扬州”,下联吟词牌“台城路”。 2.分咏书籍名 己遣乌衣为寄信,更教红叶与通情。 上联吟《燕子笺》,下联吟《韩诗外传》。 (二)居易格 将古人的名或字、或号分别嵌入上下联句。此格与“嵌字格”、“笼纱格”相类似,唯人名、字、号须相并,不得分开嵌入,且要求语含双关。 1.可对: 留病转教能去病,驻年翻自不延年。 上联嵌“去病”,隐“霍”字,下联嵌“延年”,隐“李”字。 2.不对: 满载一船山色去,只留万里水光浮。 上联嵌“船山”在四、五位置,隐“王”字,下联嵌“万里”于三、四位置,隐“杨”字。 诗钟因在不长的时期内展现旋归式微,故诗钟个别格式稍有混乱,当为正之。 1.笼纱与分咏。在诗钟活动中,常将笼纱作为分咏处理,这是不妥的。笼纱与分咏毕竟大不相同,万不可轻视。 2.鼎峙与鸿爪。两格均为三字嵌入式,唯所处位置有别,前人常将鸿爪作鼎峙,鼎峙为鸿爪,实有分辨的必要。 3.流水格之不明。有一类流水格,要求上下句意依题目顺序,不可倒置。如“落花无言”: 落魄不堪花事闹,刺心无过冷言侵。 这是“不连不对”的,也可“不连可对”的,如“山中春雪”: 山绕中条云不断,春归上苑雪初融。 诗钟的活动形式 诗钟活动主要分“聚吟聚唱”和“散吟聚唱”两种形式。 诗钟因结社活动,故“聚吟聚唱”的形式是主要的。社员定期相聚,以斗捷为乐,届时围坐长桌,公推三人为词宗和书记,取诗、文集一册,任意翻检,拈出命题。或分咏,或嵌字,限时制定。是时燃香一炷,以缕系铜钱数枚,挂于香上,下承铜盘,铿然作响时,即时收卷,然后由专人抄写,按联吟的优劣,评定状元、榜眼、探花、鸿胪的人选。 “散吟聚唱”的形式较为宽松自如。将事先拈出的命题,由每期的主持人分寄,限期收稿,然后汇集,由专人抄写不署名,再分发众人评定,选出元、眼、花、胪。 散吟聚唱的形式较为灵活,但已失却燃香落钱的情趣和比才斗捷的校技,一般又视日期的长短,有日唱、月唱、大唱之分。 日唱:每日上午定时(一般在九时)发出命题,下午定时(一般在三时)收卷,立即由专人评定,于当晚(约在六时)集会发唱。 月唱:每月一次,先定期出命题,限日收卷;评定后发唱。 大唱:每年一至二次,一般在重大节假日举行。先期定出命题,公开征吟,到期收卷,评定发唱。 诗钟创作,每一联语称为一卷,通常每人吟作三卷称一旗,也可倍之,谓之双旗。才思敏捷者可再倍之,谓之三旗、四旗等。

诗钟泾渭于律诗和楹联 诗钟的活动,虽说是以娱乐斗捷的形式面世,但它要求参与者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古典诗词的修养,要有相当的水准和学识。诗钟源于律诗,故有“改诗”、“折枝诗”之称,又因形同楹联,又有联吟之雅号。但与二者相比,诗钟的格律又严谨得近乎苛刻。这大概也是诗钟难于流播并逐渐式微的缘故。 它与律诗、楹联的主要区别在于: 1.字数铁定。正格的诗钟限于七言,一联十四字,不容增减。而律诗除七言外,尚有五言,甚至有六言律诗。楹联更是可长可短,短者二、三字,长者数千言。 2.平仄严谨。诗钟的平仄固定,是平是仄不容易位。而律诗允许“拗救”,楹联的伸缩性更大,可以通融。 3.吟咏限定。诗钟上下联句各咏各的主题,在文义上又要求完整划一。而律诗和楹联的创作就显得从容,不紧不迫。 4.对仗工整。诗钟对对偶的要求十分严格,其对仗之熨贴匀整,又是律诗和楹联难望其项背的。

对诗钟的反思 诗钟的格、律及方方面面的规矩、准绳,使诗钟活动仅能在一定的文化层次上展开。这样就给诗钟的普及带来了相当的难度,设置了层层的障碍。但唯其如此,也给诗钟的吟咏者凭添了无限的乐趣和情思。对于每次因斗捷较思而聚会的“钟聚”之举,每位诗钟的创作者都有极大的渴望和诱惑,令人欲罢不能。 诗钟曾有过它的辉煌时刻。它带着闽文化的固有特色,闯进博大精深的中国文苑里,是中国韵文的一朵奇葩,更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份。它不应该湮没无闻。它象闪电一样,在灿烂漫长的中国文化上划出了光彩的瞬间。我们就更有责任去认识它,介绍它,并加以发扬光大。 一九九四年三月稿 二00三年五月改定

【编者按】感谢此帖作者巴蛮和录入人尾生先生,需要指出的是,当今《燕山钟韵》活动影响遍及海内外,在出版会刊21期后休刊,今《燕山钟韵》社长吴寿松与吴空等人又共同组成我们的“鸿雪诗社”,我“鸿雪诗词网”和〈鸿雪诗刊〉继续刊登钟韵作品,欢迎广大爱好者支持。

余虽不敏,余虽不才,然余诚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2 23:12 | 只看该作者
内容比较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5

1538

帖子

0

精华

1716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245
经验
171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2-7
16
发表于 2006-10-24 20:15 | 只看该作者

真好,谢谢校长老师!

辛苦了~~

[em27][em27][em27]
让世界充满真情,让世界充满爱! 人无完人,我也一样。所以我希望能从各位网友那里,发现自己的不足,看到更多的美好,从而开阔视野,完善自我,丰富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7

1784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8095
经验
20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12
17
发表于 2006-11-8 16:55 | 只看该作者
再学几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18
发表于 2007-1-7 15:52 | 只看该作者

诗钟长鸣!!!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264

1479

帖子

1

精华

1744

积分

联都举人

对联资料搜集人

Rank: 4Rank: 4

UID
4946
经验
174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5-15
19
发表于 2007-1-7 19:23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
对句原则:能工则工,难工则宽,力求意境完美的工对。 对句技术:意境联:从后往前对。拆字联:先对多笔画的。巧联:从中央突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2 小时
主题
1

139

帖子

0

精华

1611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17811
经验
22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8-6
20
发表于 2009-5-10 00:10 | 只看该作者

校长辛苦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2 08:46 , Processed in 0.26450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