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二期一年级B组二讲作业提交处 [打印本页]

作者: 一袭衣香染月    时间: 2011-7-13 16: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梦儿@    时间: 2011-7-14 10:37
B6 梦儿 提交作业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一)1、上景下情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用了兴的手法   猿啸哀  哀是作者的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一)1、情景交融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2、没有用兴手法 首联发端,强颜为笑,点出复杂矛盾情心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李商隐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一)1、情景交融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2、起句没有有用兴的手法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黄庭坚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一)1、情景交融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2、起句有用兴的手法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笑  愁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杜甫  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一)1、上景下情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2、没用兴的手法  是用了赋吧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二、上景下情的章法,写起句要注意什么?
  1。要注意起句不要写的太满 要给承句留有余地
2 起句的前后分句可以是互补 递进 平行 相连的关系
3:起句选取的景物要为转句的情服务,不要选取跟你表达的主题或感情无关的景物。
4:选取的景物一定要符合自然的逻辑。
5:如果是以景语开头,那么就要选用符合心情格调的景来写。
6:起句一定要扣题。
7:七律和记叙文有一个相同处,那就是时间、地点一般放在起句来交待。
三、七律一首,自命题,上景下情式,要求起句用兴的手法。
   咏松
身似盘龙傲向天,叶如玉手托云烟。
风霜雨雪若等闲,寒涧悬崖也蹁跹。
送月清辉洗翠容,迎霞朝雾沐鲜妍。
不希杨柳逶迤客,只羡劲松挺立仙。
下平一先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d彩| 六合投d注| 网络赚钱去SO娱d乐d城:顶级信用d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作者: 梦雪    时间: 2011-7-14 17:08
本帖最后由 梦雪 于 2011-7-19 15:11 编辑

B4  梦雪作业
一、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一、.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
[上景下情、上情下景、情景交融】
二、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
1、此诗上景下情
2、诗没用兴的手法,是用赋的手法。前六句写蓟门之险,而题目“望”字包之。作者由望而感,表达自己渴望跃马疆场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二、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一、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
[上景下情、上情下景、情景交融】
二、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
1、此诗情景交融。
二、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
2、用了兴的手法,诗属咏怀古迹,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凤去台空江自流”的“自”字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是独自、孤独的意思。慨叹时间的流逝,六朝繁华一去不返,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是的“长安不见”暗点诗题中的“登”字,触景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三、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
[上景下情、上情下景、情景交融】
二、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
1、情景交融
2、诗用兴的手法。将黄鹤神话与眼前景物结合,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 显得十分飘逸自然。
四、行经华阴
崔颢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一、.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
[上景下情、上情下景、情景交融】
二、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
1、诗中上景下情
2、赋的手法。这首诗是写行旅华阴时所见的景物,抒发吊古感今的情感。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即景生感,诗人笔下华服境内山峰突起,大道平整、意境跌宕,气象万千,面对此景,用尾联反诘,借向旁人劝喻,说凡争名夺利的人,就不能安心学长生之术。
五、赠阙下裴舍人
钱起
二月黄鹂飞上林, 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 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 霄汉常悬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 羞将白发对华簪。
一、.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
[上景下情、上情下景、情景交融】
二、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
1、诗中上景下情的章法。
2、用赋起的手法。前四句宫禁之景,暗中奉承裴舍人的地位。随后诗人笔头一转,后四句就写自已十年来仍穷途落魄。“阳和”句是说,虽有和暖的太阳,毕竟无法使自己的穷途落魄之恨消散。

二、上景下情的章法,写起句要注意什么?
注意1:一般,起句的景物写的不可太满,要留些余地给承句。
注意2:起句的前后分句可以是互补关系,可以是递进关系,可以是平行关系,可以是相连关系。
注意3:起句选取的景物要为转句的情服务,不要选取跟你表达的主题或感情无关的景物。
注意4:选取的景物一定要符合自然的逻辑。
注意5:如果是以景语开头,那么就要选用符合心情格调的景来写。
注意6:起句一定要扣题。
注意7:七律和记叙文有一个相同处,那就是时间、地点一般放在起句来交待。古诗中很少有把时间、地点放在后面介绍的,除非是刻意的需要。

三、七律一首,自命题,上景下情式,要求起句用兴的手法
七律  赏梅  
谁耐寒霜迎腊笑,红梅作使报窗前。
轻盈扶醉含娇态,绰约神清疑绛仙。
香漫入帘添雅韵,闲吟绮阁题新笺。
芳邻逸品甘为友,癖爱名花情暗牵。
作者: 快乐每一天    时间: 2011-7-14 21:05
本帖最后由 快乐每一天 于 2011-7-14 21:08 编辑

B12-乐乐作业

一、列出五首自己读过的古人的七律,
1.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
[上景下情、上情下景、情景交融】
2.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简单回答有或没有的,二讲作业全部算未完成】


(一)、《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上景下情。起句和承句是景,转句入情合句实比2、运用兴的手法。起句兴起,风,天,猿,渚,沙,鸟表现作者悲哀惆怅的心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情景交融2、运用赋的手法,忽然来的消息和激动的心情。


(三)、《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唐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1、上情下景

2、没有运用兴的写法。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问君的心情,赋起。前分句描写君的心情,嗟,叹的意思,别,分别的心情。谪居,官场受挫。我叹息与二位作别,不知有何意想? 请下马,我们把盏谈谈贬谪的地方。
(四)、《积雨辋川庄作》

           唐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上景下情

2、兴起的手法。久雨空气湿润,烟火上升缓慢。烧好饭菜,送给村东耕耘的人。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

() 、《蜀相》

           唐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情景交融

2、没有用兴的手法。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赋的写法


二、上景下情的章法,写起句要注意什么?

第一:要注意起句不要写的太满 要给承句留有余地
第二:起句的前后分句可以是互补、递进、平行、相连的关系
第三:起句选取的景物要为转句的情服务,不要选取跟你表达的主题或感情无关的景物。
第四:选取的景物一定要符合自然的逻辑。
第五:如果是以景语开头,那么就要选用符合心情格调的景来写。
第六:起句一定要扣题。
第七:七律和记叙文有一个相同处,那就是时间、地点一般放在起句来交待。  古诗中很少有把时间、地点放在后面介绍的,除非是刻意的需要。
三、七律一首,自命题,上景下情式,要求起句用兴的手法
《七律·谒包公墓》
庐州包水潋波光,肃肃陵园向晚阳。
正气长留松柏翠,摩碑塑记孝廉刚。
未持端砚标天地,铡亮陈州警庙堂。
谒敬贤公皆赞叹,为官清正振朝纲。
作者: 云楚    时间: 2011-7-16 12:06
B-15 云楚

一、列出五首自己读过的古人的七律,
1.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
2.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此诗情景交融。
2、用了兴的手法,诗中先言六朝古都金陵凤凰台的 荒凉,以引起所言之愁。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此诗为上景下情
2、没有用兴的手法,而是用赋,起句叙述诸葛祠堂的景象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1、此诗为上景下情
2、没有用兴的手法,起句写新春的一片景象与塞外的对比

春雨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1、此诗为情景交融
2、用了兴的手法,借助幽凉冷落的门厅引出后面的感伤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1、此诗为上景下情
2、用了兴的手法,先写登楼所见的万千变换,以引 起对世事的感概。

二、上景下情的章法,写起句要注意什么?
1、起句不可写得太满,需要为承句留下余地;
2、前后分句关系可为互补、递进、平行、相连;
3、所选景物需要为情服务,不可跟主题无关;
4、景物需要符合自然逻辑;
5、如以景语开头,需选用符合心情的景物;
6、起句要扣题;
7、时间、地点一般放在起句交待。

三、七律一首,自命题,上景下情式,要求起句用 兴的手法。

七律 平行线
南飞孔雀北飞雁,东涌江河西坠天。
冷月从来寒夜出,艳阳岂伴苦情眠。
徒劳总历相逢路,怎奈皆当寂寞迁。
心是平行分两线,纵然身聚又谁怜。
作者: 七仙姑    时间: 2011-7-16 13:23
B组组长七仙姑二讲作业

一、列出五首自己读过的古人的七律,1.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
[上景下情、上情下景、情景交融。

《蜀相》
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属于上景下情的章法。

《苏武庙》
作者: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这首诗属于上景下情的章法。
《利州南渡》
作者: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这首诗属于上景下情的章法。

《登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属于上景下情的章法。

《行经华阴》
作者:崔颢
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这首诗属于上景下情的章法。

2.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简单回答有或没有的,二讲作业全部算未完成】

《蜀相》
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的起句是: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这应该是运用了兴的手法。因为起句有景入手,写景诗为了后面的抒情做铺垫的。
《苏武庙》
作者: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这首诗的起句是;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应该也运用了兴的手法。起句直接入题,追述苏武见到汉使的情景,而如今只有古祠高树茫然相
对,属于写景。
《利州南渡》
作者: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这首诗的起句是: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这也是写景的句子,为后面的抒情做了铺垫,应该属于兴的手法。
《登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的起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起句也是点题的,是景物描写,属于兴起。
<行经华阴》
作者:崔颢
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这首诗的起句是;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是写景的句子,属于兴起,

二、上景下情的章法,写起句要注意什么?
上景下情的章法就是起句和承句为上章,上章写景,转句和合句为下章,下章抒情。
上景下情的章法,写起句要注意以下几点:1:一般,起句的景物写的不可太满,要留些余地给承句。2:起句的前后分句可以是互补关系,可以是递
进关系,可以是平行关系,可以是相连关系。3:起句选取的景物要为转句的情服务,不要选取跟你表达的主题或感情无关的景物。4、选取的景物一定
要符合自然的逻辑。5、如果是以景语开头,那么就要选用符合心情格调的景来写。6:起句一定要扣题。7:七律和记叙文有一个相同处,那就是时间
、地点一般放在起句来交待。

三、七律一首,自命题,上景下情式,要求起句用兴的手法。【自认没基础的同学可以不写】
请朋友们在7月18日20:00前提交,请笔度春秋老师评
阅B组,评阅在7月23日24:00前完成。
作者: 联林探秘    时间: 2011-7-16 22:04
本帖最后由 联林探秘 于 2011-7-16 22:06 编辑

B2-联林探秘二讲作业


一、列出五首自己读过的古人的七律,
1.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
[上景下情、上情下景、情景交融】
2.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简单回答有或没有的,二讲作业全部算未完成】


(1)《秋兴八首》(其三)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1、上景下情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2、起句用了兴的手法。山郭、江楼,极写自己的无聊。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2)《冬至》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1、上景下情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2、没有用兴的手法。起句破题。
                                                       点名冬至时自己的穷愁潦倒。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3) 《阁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1、情景交融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2、起句用了兴的手法。冬天的夜晚引起作者的种种思绪。岁暮、短景、霜雪令人感到孤寂。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几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4)《曲江二首》(其二)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1、上情下景
                                      2、起句没有用兴的手法。作者表面是感叹春光易逝,实际是觉得人事无常。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5)《望岳》杜甫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如儿孙。          1、上景下情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2、起句没有用兴的手法。远望华山高峻,诸峰俯视如儿孙。用赋吧。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二、上景下情的章法,写起句要注意什么?
答:
1、一般起句的景物写的不可太满,要留些余地给承句。
2、起句的前后分句可以是互补   递进   平行   相连的关系。
3、起句选取的景物要为转句的情服务,不要选取跟所表达的主题或感情无关的景物。
4、选取的景物一定要符合自然的逻辑。
5、如果是以景语开头,那么就要选用符合心情格调的景来写。
6、起句一定要扣题。一定要点名标题。
7、七律和记叙文有一个相同处,那就是时间、地点一般放在起句来交待。古诗中很少有把时间、地点放在后面介绍的。除非是刻意的需要。


三、七律一首,自命题,上景下情式,要求起句用兴的手法。【自认没基础的同学可以不写】
作者: 落花雨    时间: 2011-7-17 16:07
B10-落花雨 二讲作业
一、列出五首自己读过的古人的七律,
1.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
[上景下情、上情下景、情景交融】
2.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简单回答有或没有的,二讲作业全部算未完成】
第一首: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1、章法:上景下情。
2、起句兴起。开门见山式的用景语交待地点、时间,以目极之处所见到的开阔辽远的景色点明主题“野望”,给承句留以继续扩展的空间,再由景入情。
第二首:
酬郭给事   王维
洞门高阁霭余辉, 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 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 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 将因卧病解朝衣。
1、章法:上景下情。
2、起句兴起。由眼中所见之景着笔,由远及近的描写春日黄昏景色,由此景铺排而生出作者想要抒发的感情。
第三首:
旅行  殷尧藩
烟树寒林半有无,野人行李更萧疏。
堠长堠短逢官马,山北山南闻鹧鸪。
万里关河成传舍,五更风雨忆呼卢。
寂寥一点寒灯在,酒熟邻家许夜沽。
1、章法:上景下情。
2、起句兴起。从旅途上作者眼中所见之景色着笔,用烟树寒林以及行人稀疏直接点出“旅行”这个主题,给读者一种凄凉荒芜的感觉,也为承句的扩展和转句的入情作好了铺陈。
第四首:
曲江二首(其一)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1、章法是:情景交融。
2、起句兴起。用“飞花一片”描写暮春之景,后分句直接入情,一个“愁”字抒发作者伤春惜春的感情。
第五首:
别舍弟宗一  李商隐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1、章法:上情下景。
2、起句不是兴起。兴,由此物言及彼物为兴,这里的起句是作者直接在感叹和抒发漂泊不定、凄凉落寞、悲伤愁苦的感情,用了赋的手法。
二、上景下情的章法,写起句要注意什么?
答:1、起句不可写得太满,需要为承句留下余地;
2、前后分句关系可为互补、递进、平行、相连;
3、所选景物需要为情服务,不可跟主题无关;
4、景物需要符合自然逻辑;
5、如以景语开头,需选用符合心情的景物;
6、起句要扣题;
7、时间、地点一般放在起句交待。
三、七律一首,自命题,上景下情式,要求起句用兴的手法。【自认没基础的同学可以不写】
作者: 落絮无声    时间: 2011-7-18 18:07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情景交融
2.起句用了兴的手法。“黄菊”“玄蝉”形象而准确的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1.先景后情
2.用了兴的手法。“昼已昏”点明了“夜归”,“喧”是作者内心的情感。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先景后情
2.首句起兴,点明了地点凤凰台,连用三个“凤”,音节流转明快。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先情后景
2.没有用兴,用的赋,铺陈直叙。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先景后情
2.用了兴的手法,“岁暮”“寒宵”,点明冬夜寒怆,渲染悲凉气氛。
二、上景下情的章法,写起句要注意什么?
答:1、起句不可写得太满,需要为承句留下余地;
2、前后分句关系可为互补、递进、平行、相连;
3、所选景物需要为情服务,不可跟主题无关;
4、景物需要符合自然逻辑;
5、如以景语开头,需选用符合心情的景物;
6、起句要扣题;
7、时间、地点一般放在起句交待
作者: 平川    时间: 2011-7-18 19:51
一、列出五首自己读过的古人的七律,
1.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
[上景下情、上情下景、情景交融】
2.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简单回答有或没有的,二讲作业全部算未完成】
二、上景下情的章法,写起句要注意什么?
三、七律一首,自命题,上景下情式,要求起句用兴的手法。【自认没基础的同学可以不写】

请朋友们在7月18日20:00前提交,请笔度春秋老师评阅B组,评阅在7月23日24:00前完成。
一、列出五首自己读过的古人的七律

七律·出塞作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1.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
答:上景下情
2.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简单回答有或没有的,二讲作业全部算未完成】
答: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是兴起,打猎引起的豪兴,借物起兴的手法。

入蜀秋夜宿江渚
陈子良
我行逢日暮,弭棹独维舟。
水雾一边起,风林两岸秋。
山阴黑断碛,月影素寒流。
故乡千里外,何以慰羁愁。
1.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
答:上景下情。
2、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简单回答有或没有的,二讲作业全部算未完成】
答:我行逢日暮,直白的入题描写,弭棹独维舟,也是一个直接切题的行为描述,没有借物引兴,因此不是兴起。
二、上景下情的章法,写起句要注意什么?
答:要真实的景物描述。

七律·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
1.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
答:上景下情
2.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简单回答有或没有的,二讲作业全部算未完成】
答:借渭水回萦塞外曲引起兴趣而提诗,因此是兴的手法

七律·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1.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
答:上景下情
2.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简单回答有或没有的,二讲作业全部算未完成】
答:从鸡鸣声说明称赞的对象起床很早,是兴的手法。

姜楚公画角鹰歌
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
观者贪愁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
此鹰写真在左绵,却嗟真骨遂虚传。
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
1.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
答:情景交融
2.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简单回答有或没有的,二讲作业全部算未完成】
答:杀气森森、幽逆,借气氛的描写,是兴的手法
作者: 绿如蓝    时间: 2011-7-18 19:59
本帖最后由 绿如蓝 于 2011-7-19 01:08 编辑

B11-绿如蓝作业:
一,选取五首律诗,指出起句是否运用兴的手法以及情景的格局.

出塞作
  
  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 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 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 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 汉家将赐霍嫖姚。
1.起句用兴,猎,烧,借绵延至关外的阔野中燃烧的熊熊烈火以及打猎之声势来渲染了局势之紧迫.
2.情景交融.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 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 海鸥何事更相疑?
1.起句用赋,白描出田家生活.
2.情景交融.
江楼月
  
  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 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 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 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 不解多情先寄诗。

1.起句用兴,由嘉陵江与曲江明月之同,而渲染人天各一方之伤别离.
2.情景交融.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1.起句用赋的手法,用钱塘湖两个重要的名胜简要交代了其地理位置所在,以及湖上早春的轮廓.
2.情景交融.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 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 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 牛山何必独沾衣?

1.起句用赋,描写了作者与客人提壶登高的背景.
2.情景交融.
二.上景下情的章法,写起句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起句的景物写得不可太满,要留些余地给承句.
     2.起句的前后分句可以是互补关系,可以是递进关系,可以是平行关系,可以是相连关系.
     3.起句选取的景物要为转句的情服务,不要选取跟你表达的主题或感情无关的景物。
     4.选取的景物一定要符合自然的逻辑。
     5.如果是以景语开头,那么就要选用符合心情格调的景来写。
     6.起句一定要扣题.
     7.七律和记叙文有一个相同处,那就是时间、地点一般放在起句来交待。
作者: 曲弦    时间: 2011-7-18 20:31
先占个位置
作者: 清荷    时间: 2011-7-18 23:31
本帖最后由 清荷 于 2011-7-18 23:33 编辑

B 1 清荷
一、列出五首自己读过的古人的七律,

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
岑参
满寺枇杷冬著花,老僧相见具袈裟。
汉王城北雪初霁,韩信台西日欲斜。
门外不须催五马,林中且听演三车。
岂料巴川多胜事,为君书此报京华。

卜居
杜甫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行经华阴                 崔颢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1.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
[上景下情、上情下景、情景交融】
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 (情景交融)
卜居 (情景交融)
积雨辋川庄作(上景下情)
行经华阴(上景下情)
贫女(上情下景)

2.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简单回答有或没有的,二讲作业全部算未完成】

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 用了兴的手法
满寺枇杷冬著花,引出了时间

卜居 没有用兴的手法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是直接陈述

积雨辋川庄作 用了兴的手法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

行经华阴 没有兴的手法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是单纯的景物描写

贫女 没有用 兴的手法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是用贫女来比喻贫士

二、上景下情的章法,写起句要注意什么?
上景下情的章法,起句必须直入主题,禁忌拖泥带水。写的景物不能太多,为承句留一定的空间。起句的前后分句可以是互补关系,可以是递进关系,可以是平行关系,可以是相连关系。起句选取的景物要为转句的情服务,不要选取跟你表达的主题或感情无关的景物。选取的景物一定要符合自然的逻辑。如果是以景语开头,那么就要选用符合心情格调的景来写。起句一定要扣题。七律和记叙文有一个相同处,那就是时间、地点一般放在起句来交待。
作者: 一袭衣香染月    时间: 2011-7-19 19: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一袭衣香染月    时间: 2011-7-19 19: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一袭衣香染月    时间: 2011-7-19 19: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一袭衣香染月    时间: 2011-7-19 19: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筆度春秋    时间: 2011-7-22 14:16
本帖最后由 筆度春秋 于 2011-7-22 14:18 编辑

B组组长七仙姑二讲作业
一、列出五首自己读过的古人的七律,1.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
[上景下情、上情下景、情景交融。
《蜀相》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属于上景下情的章法。
《苏武庙》作者: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这首诗属于上景下情的章法。
《利州南渡》作者: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这首诗属于上景下情的章法。
确切地来说是起承转句为景语
《登黄鹤楼》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属于上景下情的章法。
情景交融嚎
《行经华阴》作者:崔颢
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这首诗属于上景下情的章法。
补充一下,本诗颈联为景,但此景为诗人自己想像中之景,更能体现作者心里之情。
2.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简单回答有或没有的,二讲作业全部算未完成】
《蜀相》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的起句是: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这应该是运用了兴的手法。因为起句有景入手,写景诗为了后面的抒情做铺垫的。
回答得太笼统
《苏武庙》作者: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这首诗的起句是: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应该也运用了兴的手法。起句直接入题,追述苏武见到汉使的情景,而如今只有古祠高树茫然相对,属于写景。
《利州南渡》作者: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这首诗的起句是: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这也是写景的句子,为后面的抒情做了铺垫,应该属于兴的手法。
《登黄鹤楼》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的起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起句也是点题的,是景物描写,属于兴起。
<行经华阴》作者:崔颢
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这首诗的起句是: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是写景的句子,属于兴起
起句赋起。这个嚎,如王国维大师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要说只要能为后面抒情作准备的就是兴,老纳也不能说你错,笼统可以这么说。但我们既然学了,就得从两面着手去了解,狭义上也该了解。染月师太既出了此题,我们就不能以那么广义的概念去应付着写作业好吧
二、上景下情的章法,写起句要注意什么?
上景下情的章法就是起句和承句为上章,上章写景,转句和合句为下章,下章抒情。
上景下情的章法,写起句要注意以下几点:1:一般,起句的景物写的不可太满,要留些余地给承句。2:起句的前后分句可以是互补关系,可以是递进关系,可以是平行关系,可以是相连关系。3:起句选取的景物要为转句的情服务,不要选取跟你表达的主题或感情无关的景物。4、选取的景物一定
要符合自然的逻辑。5、如果是以景语开头,那么就要选用符合心情格调的景来写。6:起句一定要扣题。7:七律和记叙文有一个相同处,那就是时间、地点一般放在起句来交待。
筆度拙评:两题中除以上所点到的以外,余可。=================================================
B2-联林探秘二讲作业
一、列出五首自己读过的古人的七律,1.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上景下情、上情下景、情景交融】2.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简单回答有或没有的,二讲作业全部算未完成】
(1)《秋兴八首》(其三)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1、上景下情
2、起句用了兴的手法。山郭、江楼,极写自己的无聊。
起句赋起嚎。(2)
《冬至》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1、上景下情
情景交融嚎,起句直接见情
2、没有用兴的手法。起句破题。点名冬至时自己的穷愁潦倒。
(3)《阁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几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情景交融
2、起句用了兴的手法。冬天的夜晚引起作者的种种思绪。岁暮、短景、霜雪令人感到孤寂。
(4)《曲江二首》(其二)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1、上情下景
2、起句没有用兴的手法。作者表面是感叹春光易逝,实际是觉得人事无常。
起句没有什么春光易逝,也没有人事无常啊,就点了官场失意,日日江头买醉。
(5)《望岳》杜甫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如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1、上景下情
2、起句没有用兴的手法。远望华山高峻,诸峰俯视如儿孙。用赋吧。
二、上景下情的章法,写起句要注意什么?
答:
1、一般起句的景物写的不可太满,要留些余地给承句。
2、起句的前后分句可以是互补   递进   平行   相连的关系。
3、起句选取的景物要为转句的情服务,不要选取跟所表达的主题或感情无关的景物。
4、选取的景物一定要符合自然的逻辑。
5、如果是以景语开头,那么就要选用符合心情格调的景来写。
6、起句一定要扣题。一定要点名标题。
7、七律和记叙文有一个相同处,那就是时间、地点一般放在起句来交待。古诗中很少有把时间、地点放在后面介绍的。除非是刻意的需要。
筆度拙评:两题中除以上所点到的以外,余可。
B10-落花雨 二讲作业
一、列出五首自己读过的古人的七律,1.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上景下情、上情下景、情景交融】2.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简单回答有或没有的,二讲作业全部算未完成】
第一首: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1、章法:上景下情。
情景交融嚎
2、起句兴起。开门见山式的用景语交待地点、时间,以目极之处所见到的开阔辽远的景色点明主题“野望”,给承句留以继续扩展的空间,再由景入情。
起句赋起
第二首:酬郭给事   王维
洞门高阁霭余辉, 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 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 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 将因卧病解朝衣。
1、章法:上景下情。
2、起句兴起。由眼中所见之景着笔,由远及近的描写春日黄昏景色,由此景铺排而生出作者想要抒发的感情。
第三首:旅行  殷尧藩
烟树寒林半有无,野人行李更萧疏。
堠长堠短逢官马,山北山南闻鹧鸪。
万里关河成传舍,五更风雨忆呼卢。
寂寥一点寒灯在,酒熟邻家许夜沽。
1、章法:上景下情。
2、起句兴起。从旅途上作者眼中所见之景色着笔,用烟树寒林以及行人稀疏直接点出“旅行”这个主题,给读者一种凄凉荒芜的感觉,也为承句的扩展和转句的入情作好了铺陈。
第四首:曲江二首(其一)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1、章法是:情景交融。
2、起句兴起。用“飞花一片”描写暮春之景,后分句直接入情,一个“愁”字抒发作者伤春惜春的感情。
第五首:别舍弟宗一  李商隐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1、章法:上情下景。
2、起句不是兴起。兴,由此物言及彼物为兴,这里的起句是作者直接在感叹和抒发漂泊不定、凄凉落寞、悲伤愁苦的感情,用了赋的手法。
二、上景下情的章法,写起句要注意什么?
答:1、起句不可写得太满,需要为承句留下余地;
2、前后分句关系可为互补、递进、平行、相连;
3、所选景物需要为情服务,不可跟主题无关;
4、景物需要符合自然逻辑;
5、如以景语开头,需选用符合心情的景物;
6、起句要扣题;
7、时间、地点一般放在起句交待。
筆度拙评:两题中除以上所点到的以外,余可。
=========================================
作者: 筆度春秋    时间: 2011-7-22 14:21
B11-绿如蓝作业:
一,选取五首律诗,指出起句是否运用兴的手法以及情景的格局.
出塞作 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 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 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 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 汉家将赐霍嫖姚。
1.起句用兴,猎,烧,借绵延至关外的阔野中燃烧的熊熊烈火以及打猎之声势来渲染了局势之紧迫.
2.情景交融.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 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 海鸥何事更相疑?
1.起句用赋,白描出田家生活.
2.情景交融.
上景下情嚎,由上章所见之景转句开始抒发作者自身之情。
江楼月 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 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 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 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 不解多情先寄诗。
1.起句用兴,由嘉陵江与曲江明月之同,而渲染人天各一方之伤别离.
2.情景交融.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1.起句用赋的手法,用钱塘湖两个重要的名胜简要交代了其地理位置所在,以及湖上早春的轮廓.
2.情景交融.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 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 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 牛山何必独沾衣?
1.起句用赋,描写了作者与客人提壶登高的背景.
2.情景交融.
二.上景下情的章法,写起句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起句的景物写得不可太满,要留些余地给承句.
2.起句的前后分句可以是互补关系,可以是递进关系,可以是平行关系,可以是相连关系.
3.起句选取的景物要为转句的情服务,不要选取跟你表达的主题或感情无关的景物。
4.选取的景物一定要符合自然的逻辑。
5.如果是以景语开头,那么就要选用符合心情格调的景来写。
6.起句一定要扣题.
7.七律和记叙文有一个相同处,那就是时间、地点一般放在起句来交待。
筆度拙评:两题中除以上所点到的以外,余可。==========================================
B 1 清荷
一、列出五首自己读过的古人的七律,
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 岑参
满寺枇杷冬著花,老僧相见具袈裟。
汉王城北雪初霁,韩信台西日欲斜。
门外不须催五马,林中且听演三车。
岂料巴川多胜事,为君书此报京华。
卜居 杜甫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行经华阴   崔颢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1.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上景下情、上情下景、情景交融】
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 (情景交融)
卜居 (情景交融)
积雨辋川庄作(上景下情)情景交融嚎
行经华阴(上景下情)
贫女(上情下景)情景交融
2.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简单回答有或没有的,二讲作业全部算未完成】
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 用了兴的手法
满寺枇杷冬著花,引出了时间 起句赋起
卜居 没有用兴的手法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是直接陈述
积雨辋川庄作 用了兴的手法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
起句赋起
行经华阴 没有兴的手法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是单纯的景物描写,贫女 没有用 兴的手法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是用贫女来比喻贫士
二、上景下情的章法,写起句要注意什么?
上景下情的章法,起句必须直入主题,禁忌拖泥带水。写的景物不能太多,为承句留一定的空间。起句的前后分句可以是互补关系,可以是递进关系,可以是平行关系,可以是相连关系。起句选取的景物要为转句的情服务,不要选取跟你表达的主题或感情无关的景物。选取的景物一定要符合自然的逻辑。如果是以景语开头,那么就要选用符合心情格调的景来写。起句一定要扣题。七律和记叙文有一个相同处,那就是时间、地点一般放在起句来交待。
筆度拙评:两题中除以上所点到的以外,余可。
作者: 筆度春秋    时间: 2011-7-22 14:23
本帖最后由 筆度春秋 于 2011-7-22 14:38 编辑

落絮无声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情景交融
2.起句用了兴的手法。“黄菊”“玄蝉”形象而准确的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起句赋起嚎,兴的是转句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1.先景后情
2.用了兴的手法。“昼已昏”点明了“夜归”,“喧”是作者内心的情感。
首先,此诗不是题要求的七律嚎,此外起句是赋起,“喧”是人家抢渡之人的喧闹声。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先景后情
情景交融嚎
2.首句起兴,点明了地点凤凰台,连用三个“凤”,音节流转明快。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先情后景
情景交融
2.没有用兴,用的赋,铺陈直叙。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先景后情
情景交融
2.用了兴的手法,“岁暮”“寒宵”,点明冬夜寒怆,渲染悲凉气氛。
二、上景下情的章法,写起句要注意什么?
答:1、起句不可写得太满,需要为承句留下余地;
2、前后分句关系可为互补、递进、平行、相连;
3、所选景物需要为情服务,不可跟主题无关;
4、景物需要符合自然逻辑;
5、如以景语开头,需选用符合心情的景物;
6、起句要扣题;
7、时间、地点一般放在起句交待
筆度拙评:两题中除以上所点到的以外,余可。
=============================================
平川
一、列出五首自己读过的古人的七律,
1.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上景下情、上情下景、情景交融】2.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简单回答有或没有的,二讲作业全部算未完成】
二、上景下情的章法,写起句要注意什么?
三、七律一首,自命题,上景下情式,要求起句用兴的手法。【自认没基础的同学可以不写】
一、列出五首自己读过的古人的七律
七律•出塞作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1.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
答:上景下情
2.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简单回答有或没有的,二讲作业全部算未完成】
答: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是兴起,打猎引起的豪兴,借物起兴的手法。
入蜀秋夜宿江渚 陈子良
我行逢日暮,弭棹独维舟。
水雾一边起,风林两岸秋。
山阴黑断碛,月影素寒流。
故乡千里外,何以慰羁愁。
1.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
答:上景下情。
题目要求是七律嚎,找错诗类,此外此诗为情景交融
2、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简单回答有或没有的,二讲作业全部算未完成】
答:我行逢日暮,直白的入题描写,弭棹独维舟,也是一个直接切题的行为描述,没有借物引兴,因此不是兴起。
七律•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
1.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
答:上景下情
起承转都是景语嚎
2.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简单回答有或没有的,二讲作业全部算未完成】
答:借渭水回萦塞外曲引起兴趣而提诗,因此是兴的手法
起句赋起
七律•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1.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
答:上景下情
起承转都为景
2.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简单回答有或没有的,二讲作业全部算未完成】
答:从鸡鸣声说明称赞的对象起床很早,是兴的手法。
是显示了宫廷中庄严、肃穆的特点,给早朝制造气氛,不是说贾某起得早
姜楚公画角鹰歌
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
观者贪愁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
此鹰写真在左绵,却嗟真骨遂虚传。
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
1.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
答:情景交融
题要求是找七律嚎
2.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简单回答有或没有的,二讲作业全部算未完成】
答:杀气森森、幽逆,借气氛的描写,是兴的手法
二、上景下情的章法,写起句要注意什么?
答:要真实的景物描述。
这个在讲义中明明白白有的,连复制都懒得复制,唉。。。。。。。=========================================
作者: 筆度春秋    时间: 2011-7-22 14:26
本帖最后由 筆度春秋 于 2011-7-22 14:28 编辑

B12-乐乐作业
一、列出五首自己读过的古人的七律,1.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上景下情、上情下景、情景交融】2.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简单回答有或没有的,二讲作业全部算未完成】
(一)、《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上景下情。起句和承句是景,转句入情合句实比
“合句实比”是什么意思?合句没有“比”法啊
2、运用兴的手法。起句兴起,风,天,猿,渚,沙,鸟表现作者悲哀惆怅的心情
不是风,天,猿,渚,沙,鸟就表现作者悲哀惆怅的心情,而是风急,天高,猿哀。。。。。。才表现的,如若是微风清风,艳阳天就不会悲了是吧
(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情景交融2、运用赋的手法,忽然来的消息和激动的心情。
(三)、《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唐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1、上情下景
2、没有运用兴的写法。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问君的心情,赋起。前分句描写君的心情,嗟,叹的意思,别,分别的心情。谪居,官场受挫。我叹息与二位作别,不知有何意想? 请下马,我们把盏谈谈贬谪的地方。
(四)、《积雨辋川庄作》唐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上景下情
2、兴起的手法。久雨空气湿润,烟火上升缓慢。烧好饭菜,送给村东耕耘的人。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
起句是赋的,没有用兴嚎
(五) 、《蜀相》唐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情景交融
2、没有用兴的手法。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赋的写法
起句有兴嚎,“柏森森”这一处景的描写至少是作者悉心挑选的,而且从七言的音节来说,第五字开始就一字一分明,这样就尤把后三字显得突出,我们都知道老杜是个很严谨的人,可见实有用意。
二、上景下情的章法,写起句要注意什么?
第一:要注意起句不要写的太满 要给承句留有余地
第二:起句的前后分句可以是互补、递进、平行、相连的关系
第三:起句选取的景物要为转句的情服务,不要选取跟你表达的主题或感情无关的景物。
第四:选取的景物一定要符合自然的逻辑。
第五:如果是以景语开头,那么就要选用符合心情格调的景来写。
第六:起句一定要扣题。
第七:七律和记叙文有一个相同处,那就是时间、地点一般放在起句来交待。  古诗中很少有把时间、地点放在后面介绍的,除非是刻意的需要。
筆度拙评:两题中除以上所点到的以外,余可。
三、七律一首,自命题,上景下情式,要求起句用兴的手法
《七律•谒包公墓》
包水潋波光,肃肃陵园向晚阳。
气长留松柏翠,摩碑塑记孝廉刚。
未持端砚标天地,铡亮陈警庙堂。
谒敬贤公皆赞叹,为官清振朝纲。
筆度拙评:诗平仄无误,窄韵。
起句按题要求用了兴,只是这兴得不太成功,效果不是很好。主要在于遣词造句上,句子生硬难免会让作者的原意打折扣。
承句紧承起句的“陵园”,且“正气”承来“肃肃”。后分句尾三字很刻意,有凑韵字之嫌。
转句拓来承句,程度更进一层。
合句未能升华,于全诗来讲也是最弱一处。一则相对转句,气势上弱;二则内容上又回到了承句,“为官清正”=“正气”,不免显得啰嗦。“正振”双声。
全诗语言白描,句子生硬,起承转合的连贯性还是不错的。两“州”两“正”。建议乐乐施主平时多读唐诗,这会对自己遣词造句有些帮助,在写诗时也不会感觉词穷了。
==================================================
作者: 筆度春秋    时间: 2011-7-22 14:30
本帖最后由 筆度春秋 于 2011-7-22 14:31 编辑

B6 梦儿 提交作业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上景下情
2,用了兴的手法   猿啸哀  哀是作者的心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1、情景交融
2、没有用兴手法 首联发端,强颜为笑,点出复杂矛盾情心
李商隐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1.情景交融
2、起句没有有用兴的手法,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
起句是比兴的嚎
黄庭坚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1、情景交融
2、起句有用兴的手法  笑  愁
杜甫  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1、上景下情
2、没用兴的手法  是用了赋吧
就是赋了,自信一点嘛
二、上景下情的章法,写起句要注意什么?
1。要注意起句不要写的太满 要给承句留有余地
2 起句的前后分句可以是互补 递进 平行 相连的关系
3:起句选取的景物要为转句的情服务,不要选取跟你表达的主题或感情无关的景物。
4:选取的景物一定要符合自然的逻辑。
5:如果是以景语开头,那么就要选用符合心情格调的景来写。
6:起句一定要扣题。
7:七律和记叙文有一个相同处,那就是时间、地点一般放在起句来交待。
筆度拙评:两题中除以上所点到的以外,余可。
三、七律一首,自命题,上景下情式,要求起句用兴的手法。
咏松 下平一先韵
身似盘龙傲向天,叶如玉手托云烟
风霜雨雪若,寒涧悬崖也跹。
送月清辉洗翠容,迎霞朝雾沐鲜妍。
不希杨柳逶客,只羡劲松挺立仙。
筆度拙评:诗有失粘,失替,失对,甚至连3,5句处落脚为仄音也弄错了。
起句未按作业要求兴起,而是用了比法。后分句相对前分句弱势了些,建议“玉手”可以再琢磨下。“身似”,“云烟”双声。
承句顺势拓展,但格律上的问题较多。先是对仗问题,“寒涧悬崖”对“风霜雨雪”,不妥。平仄上,“等”字处本该为平,导致自句中失替,和起句后分句“叶如玉手托云烟”也就失粘了。此外“闲”字处本该为仄。“蹁跹”叠韵,“蹁”韵字入诗,且“蹁”字处本该为仄。
转句前分句不太明了,“送月清辉”?还是“月送清辉”?从后分句来看,其实转句这种方法甚好,转得灵活新颖而又有拓于承句。奈何平仄还是很头疼啊,“送月清辉洗翠容”本该为仄仄平平平仄仄,“鲜妍”又一个叠韵,又一个韵字入诗。
合句是整首诗的败笔,一则是太弱,没有升华;二则与起承转句间的角度不一致。细细体会下,起承转其实都是站在松内,以松的角度写的诗,而合句却是突然跳到了松外,作为一个评论者的角度写,所以这之间的落差也就造成了读者的不适。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合句未能升华。此外,“迤”处本该为平的嚎,又导致失替失粘,而且与“立”也失对。
全诗抛开平仄的问题,单于写法上来讲,梦施主的起承转安排得都是比较不错的,合句是一大败笔。此外,梦施主格律上的问题真的也待补习,炼字,语句上的精练等这些可以先缓缓。老纳以为,还是先把框架做起来吧,至于框里面的细工可以慢慢雕磨嚎。
==============================================
作者: 筆度春秋    时间: 2011-7-22 14:32
本帖最后由 筆度春秋 于 2011-7-22 15:15 编辑

B-15 云楚
一、列出五首自己读过的古人的七律, 1.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2.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此诗情景交融。
2、用了兴的手法,诗中先言六朝古都金陵凤凰台的荒凉,以引起所言之愁。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此诗为上景下情
2、没有用兴的手法,而是用赋,起句叙述诸葛祠堂的景象
起句有兴嚎,“柏森森”这一处景的描写至少是作者悉心挑选的,而且从七言的音节来说,第五字开始就一字一分明,这样就尤把后三字显得突出,我们都知道老杜是个很严谨的人,可见实有用意。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1、此诗为上景下情
2、没有用兴的手法,起句写新春的一片景象与塞外的对比
春雨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1、此诗为情景交融
2、用了兴的手法,借助幽凉冷落的门厅引出后面的感伤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1、此诗为上景下情
情景交融嚎
2、用了兴的手法,先写登楼所见的万千变换,以引起对世事的感概。
起句赋起
二、上景下情的章法,写起句要注意什么?
1、起句不可写得太满,需要为承句留下余地;
2、前后分句关系可为互补、递进、平行、相连;
3、所选景物需要为情服务,不可跟主题无关;
4、景物需要符合自然逻辑;
5、如以景语开头,需选用符合心情的景物;
6、起句要扣题;
7、时间、地点一般放在起句交待。
筆度拙评:两题中除以上所点到的以外,余可。
三、七律一首,自命题,上景下情式,要求起句用兴的手法。
七律 平行线
南飞孔雀北飞雁,东涌江河西坠天。
冷月从来寒夜出,艳阳岂伴苦情眠。
徒劳总历相逢路,怎奈皆当寂寞迁。
心是平行分两线,纵然身聚又谁怜。
筆度拙评:诗平仄无误,窄韵。
起句兴起,以孔雀在南边飞,雁在北边飞;江往东流,日向西沉起兴。
承句顺势进一步兴。冷月由来皆为寒夜中现;而“眠”时往往是晚上,不可能有太阳相伴。且就算退一百步说,是白天“眠”,那也因为“苦情”而不会觉得是“艳阳”,谁都能够想得到,人心情不好时自然看一切都不会灿烂嚎。只是“冷”和“寒”太近,建议把“冷”这个形容词换下,像“幽”什么的都行。
转句笔锋一转,在一番兴后作者转入自己之情,直诉自己之情怀。就是后分句有些费解,大概是因为扣韵字才引起的问题吧。
合句前分句可谓是对转句的补充说明,奈何后分句不足。“谁怜”是建立在前分句而言,两颗心若两条平行线,这有谁怜呢?可是这么一来这“纵然身聚”就显得多余了。那么,我们再来看“纵然身聚又谁怜”,这个句子前四字和后三字的关联,关联性强不?貌似联不起来,假若,是“纵然身聚梦难圆”,或者“纵然身聚又何缘”?是不是会比较有关联和逻辑些?
全诗上章皆兴,下章抒情,唯合句后分句关联性不那么强,余皆不错,不失为一首好诗。尤其是上章兴得比较好,此诗总体来说不错!云楚施主继续努力,期待为大家带来更好的作品!

作者: 筆度春秋    时间: 2011-7-22 14:33
本帖最后由 筆度春秋 于 2011-7-22 14:57 编辑

B4  梦雪作业
一、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一、.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
[上景下情、上情下景、情景交融】
二、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
1、此诗上景下情
2、诗没用兴的手法,是用赋的手法。前六句写蓟门之险,而题目“望”字包之。作者由望而感,表达自己渴望跃马疆场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笳鼓喧喧”渲染一种深厚的战争气氛,所以兴起
二、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一、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
[上景下情、上情下景、情景交融】
二、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
1、此诗情景交融。
二、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
2、用了兴的手法,诗属咏怀古迹,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凤去台空江自流”的“自”字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是独自、孤独的意思。慨叹时间的流逝,六朝繁华一去不返,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是的“长安不见”暗点诗题中的“登”字,触景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三、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
[上景下情、上情下景、情景交融】
二、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
1、情景交融
2、诗用兴的手法。将黄鹤神话与眼前景物结合,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显得十分飘逸自然。
四、行经华阴 崔颢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一、.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
[上景下情、上情下景、情景交融】
二、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
1、诗中上景下情
2、赋的手法。这首诗是写行旅华阴时所见的景物,抒发吊古感今的情感。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即景生感,诗人笔下华服境内山峰突起,大道平整、意境跌宕,气象万千,面对此景,用尾联反诘,借向旁人劝喻,说凡争名夺利的人,就不能安心学长生之术。
五、赠阙下裴舍人 钱起
二月黄鹂飞上林, 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 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 霄汉常悬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 羞将白发对华簪。
一、.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章法
[上景下情、上情下景、情景交融】
二、分别说出它们的起句有无应用兴的手法
1、诗中上景下情的章法。
2、用赋起的手法。前四句宫禁之景,暗中奉承裴舍人的地位。随后诗人笔头一转,后四句就写自已十年来仍穷途落魄。“阳和”句是说,虽有和暖的太阳,毕竟无法使自己的穷途落魄之恨消散。
二、上景下情的章法,写起句要注意什么?
注意1:一般,起句的景物写的不可太满,要留些余地给承句。
注意2:起句的前后分句可以是互补关系,可以是递进关系,可以是平行关系,可以是相连关系。
注意3:起句选取的景物要为转句的情服务,不要选取跟你表达的主题或感情无关的景物。
注意4:选取的景物一定要符合自然的逻辑。
注意5:如果是以景语开头,那么就要选用符合心情格调的景来写。
注意6:起句一定要扣题。
注意7:七律和记叙文有一个相同处,那就是时间、地点一般放在起句来交待。古诗中很少有把时间、地点放在后面介绍的,除非是刻意的需要。
筆度拙评:两题中除以上所点到的以外,余可。
三、七律一首,自命题,上景下情式,要求起句用兴的手法
七律  赏梅  
谁耐寒霜迎腊笑,红梅作使报窗前。
轻盈扶醉含娇态,绰约神清疑绛仙。
香漫入帘添雅韵,闲吟绮阁题新笺
芳邻逸品甘为友,癖爱名花情暗牵。
筆度拙评:平仄有一处失误嚎,转句分后句三平尾了。韵字安排合理。
起句未按题目要求兴起,不过以梦雪施主这种设问而起的方法也不错。略微提个建议嚎,老纳以为不要直言“红梅”为好,打个比方,如果像“为春作使”等这样的,不露言语而又一目了然,是否会好些?
承句顺承起句窗前的梅,细写梅之状态。“神清”=“扶醉”对仗不是很工。
转句进一步刻画梅,只是后分句的问题比较多。一是与前分句没拉开距离,层次依然停留在前分句上;二是很明显看得出是为对前分句而对的,且“闲吟”=“香漫”还对仗不工;第三,后分句的表达上不行,语句上处理得不妥。因为前面都是站在梅的角度,所以读者就会很惯性地顺着你的文字下去,可发现“梅”不可能“吟”,也不可能去“题笺”时,读者才蓦然回首,原来梦雪施主早已狸猫换太子,换到人的角度了。所以这就是问题!至少这之间的转换过渡得不自然。那么此处,老纳再举个例子,若是将“闲吟”变成像“心闲”这样的词儿,是否会觉得顺些,自然些?而且这样一来,转的效果也能出来了,将前面的景语顺势而又自然地带入到了情语。
合句如果在原转句的基础上看,于感情上来讲不会很连贯,按老纳给你的方向去改,或许会好些。此外,合句未能升华。前分句相当之生硬,不免有凑字之嫌;后分句“名花”两字有待斟酌。
全诗来讲起承句相对好些,下章转句后分句开始浪费字词笔墨严重。而且由于转句未能处理好,导致其本该有的效果不能发挥到位,甚至对合句也产生了不少影响,当然合句本身自己也存在些问题嚎。这些梦雪施主注意起来。
相比上次作品,梦雪施主的进步很大,整首诗思路明确。鉴于老纳在评阅时也是匆匆,所以只能给施主指些方向怎么改,不能落实到具体字词,因此事后施主当自己再去好生琢磨下怎么改。相信梦雪施主会成为大诗人,期待施主的下一个飞跃!

作者: 筆度春秋    时间: 2011-7-22 14:49
评阅得比较匆忙,只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指些方向。还是一句老话:建议可以被采纳,也可以被无视,但重要的还在于有问题大家交流。因为我们是在相互学习,在学习上谁都是学生嚎。
作者: 梦儿@    时间: 2011-7-22 19:16
谢谢笔度老师 老师辛苦了{:5_172:}
作者: 云楚    时间: 2011-7-22 21:11
感谢辛勤评阅
作者: 梦雪    时间: 2011-7-23 12:26
谢谢老师百忙之中抽宝贵的时间来为我们评阅,评阅可谓字字珠玑,让梦雪又学到了不少知识,学生一定继续努力,再次谢谢老师哦!{:5_172:}
作者: 一袭衣香染月    时间: 2011-7-27 14: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一袭衣香染月    时间: 2011-7-27 14: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