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孙逐明老先生《字类系统的词义学诠释》【内中含操行评语】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1 2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字类系统的词义学诠释
湖南益阳孙则鸣

  对仗修辞要的是一种对称的形式美。实现对称形式美的途径很多,古人主要是通过字类的字义相对实现对称美。
  本文将借鉴现代词义学知识,对字类系统作出现代化的诠释。
  
  二、词义学的几个概念
  
  我们首先介绍词义学里的几个概念。
  〔一〕词义的类型
  从意义来源角度考察,词义可分为结构意义和指称意义两部分,从意义的地位角度考察,词义又可分为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两类。
  1、结构意义,又叫做语法意义,它是词在语言系统结构中的相互关系。典型的虚词只有结构意义,有的也会有一定的色彩意义,却没有下面的指称意义。
  2、指称意义,又叫做词汇意义或者概念意义,它是指词与客观事物的对应关系。如“哥哥、姐姐”指称两种亲属关系。〔注1〕
  具有指称意义的词可以分表物词和表征词两类。
  ①表物词能独立指称客观事物,名词和代词属于此类。
  ②表征词只表达客观事物的动态或静态的特征,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副词就属此类。表征词必须附着于名词,共同精细地指称客观事物,如“白花”与“红花”等等。〔注2〕
  3、理性意义:理性意义是词义中不受主观因素影响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4、色彩意义:它是人的主观倾向附加在概念意义上面的认识。包括感情色彩、风格色彩、形象色彩、联想色彩和文化色彩五种类型。
  色彩意义主要附着于具备指称意义的实词上面。只有结构意义的虚词则很微弱,如古文语助词有文体风格色彩,拟声词和语气助词也有轻微的感情色彩。
  〔二〕从词义的相互关系考察,主要有三种关系:同义关系〔包括等义关系和近义关系〕;反义关系;类义关系和上下义关系。由此可形成同义词、反义词、类义词和上下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大家比较熟悉,这里重点介绍类义词和上下义词。
  1、“类义词”是表示一系列同位概念的词。如“金、银、铜、铁、锡”是一组类义词,它们是同属于“金属”的下位概念。
  2、“上下义词”指具有上下级类属关系的词。上面的“金属”包含“金、银、铜”等等,前者为上位义词,后者为下位义词。
  上下义关系和类义关系是一体两面,前者是纵向的描写,后者是横向的描写。
  上下义关系往往可以形成很多层次,例如生物界的门、纲、目、科、属、种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余可类推。
  自然科学里的上下义关系很严密,不能跨越几个层次,必须是紧紧相连的上下层次。如“生物”和“哺乳动物”就不能称之为上下位关系,“生物”下位义词是“动物、植物、微生物”;“动物”的下位义词才是“哺乳动物”。
  类义关系往往具有交叉性,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这是词的多义性造成的,例如“教授”既可与“副教授、讲师、助教”形成“职称”类义关系,也可以与“研究员、高工”等构成“高知”类义关系。  
  3、同义、反义与类义的相互关系。
  同义和反义是类义的两个极端,二者同中有异,异中见同,共同隶属于类义。以“热、暖、冷”为例,“热”和“暖”温差不大为同义,“热、暖”和“冷”温差很大为反义;“热、暖、冷”又都是从属于“温度”的类义关系。这虽然是个极端例子,但三者关系可见一斑。
  类义关系不仅仅局限于同义和反义两种,其外延更宽。例如:同属于“树”的“松树、柳树、枣树”,同属于“运动”的“骑马、射箭、划船”,它们即不是同义,也不是反义,是处于同义与反义中间的类义关系,所占的比例最大。〔注3〕  
  
  二、字类就是类义关系的归类
  
  中央电大《现代汉语讲义》是这样解解类义的:“类义指的是某类相似之处的事物、性状、动作等的意义。例如:‘红’、‘蓝’、‘黄’、‘白’、‘黑’等都有表示颜色的意义。‘父亲’、‘母亲’、‘叔叔’、‘伯伯’、‘妹妹’、‘哥哥’等,都有表示称谓的意义。”〔注4〕显然,前者就是典型的“颜色字”字类,后者是双音节式的“人伦门”字类。
  以上论述,我们只要把“词”改成“字”就基本上适应于字类;字类就是类义系统。
  此外,有的语法教材则称“类义词”为“对义词”〔注5〕。显然,“对义”就有意义对称的含义,上位义就是它们的“类似点”。
  类义字因相互类似而形成了对称美感,同门类相对是对仗最主要手段就不难理解了。
  修辞学的类义字与自然科学里的类义词有一些差别,除了“词”改成了“字”之外,还表现在分类法度的放宽。字类归类的目的更单纯狭窄,只要能在感知上造成大致对称的印象即可,故分类更灵活,界限比较模糊。
  首先,对仗修辞中上下义关系的认定,不局限于最直接的类属关系。比如,“鸟、兽、虫、鱼”可以看成是从属于“动物”的类义字,可两者之间隔了好几层类属关系。
  其次,层次不同而能给人以对称印象的字也被归为一类,例如“叫”包含了“吼、嘶、啼、啸”,它们是上下位关系,在对仗里却被归为一类;又如字类“鸟兽虫鱼”、“花果草木”在生物学里也不是同一层次的类义关系。
  再次,字类的类义关系与词性没有必然联系。词性相同者固然容易形成类义关系,而词性不同者同样也可以。当“类似点”十分鲜明时,连虚实死活都可以超越。举几个典型例子:
  ①回日楼台非甲仗,去时冠剑是丁年。〔温庭筠《苏武庙》〕。
  副词“非”表否定判断,动词“是”表肯定判断,二者均有“判断”义,为类义字。按:“非”为语助字,“是”为虚活字。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动词“无”和副词“不”都有“否定”义,名词“边”和动词“尽”都有“边际”义,为类义字。按:“无”“尽”为虚活字,“不”为语助字,“边”为实字。  
  ③问西湖何日移来,秀水青峰,宜浓宜淡;登高阁方才悟得,天边云际,无我无人。〔《题秀峰湖湖心亭》〕
  名词性词组“何日”与副词“方才”都表“时间”,故可对。
  ④独角兽,比目鱼;眇眼蛇,四脚猫;无毛鼠,千足虫。
  形容词“独”有“一”义,动词“比”〔《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有二义,动词“眇”〔独眼〕有“一”义,动词“无”有“零”义,它们与数词“四”“千”,均有“数目”义,故可对。它们的虚实死活也不尽相同。
  这些字尽管词性和虚实死活不同,由于是类义字,不但可对,而且是工对,。
  这虽然是三个极端的例子,其原则却是可以类推到所有字类的。
  更通俗地说,只要共有某种相同义项的字就是类义字。单凭字义和简单逻辑常识就可以轻松地区分归纳类义字。
  古代对偶句出现非常早,甚至有可能在文字出现之前就有了。  
  我国最早的二言诗《弹歌》里就有对偶句:“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诗经对偶句更多,单句对如“鳶飛戾天,魚躍于淵”〔《文王之什》〕。双句对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鹿鳴之什》〕。
  这些诗歌应当是文盲写作的民歌,他们哪有什么理论观念?可见对偶的原始法度是及其简易的。
  原始法度无它,类义是也。
  如果只求字字工对,那就无需任何语法知识或虚实死活之类的理论,因字求类即可,这是很容易做到的。但字字工对只能是理想境界,实际创作需要有更宽松的法则,这就是古代虚实死活理论的由来。
  
  三、字类的虚实死活概说
  
  工对的“类似点”,往往是特征鲜明的、具象的、层次较低的下位义。提高“类似点”的层次,使上位义更抽象化而具备更大的增强概括性,就形成了以有无虚实死活为纲的多层次的类义系统。字类系统的上下义关系以及类义关系如图所示:
  
 
  
  图1
  
  按:
  1、有指称意义的字称为有义字,只有结构意义而无指称意义的字称为无义字。
  2、部分字类身兼双职,这是由它们本身字义的双重性导致的,后面我们会作详细的讨论。  
  现代人完全用语法学的词类来解释字类,从理论上讲是错误的;从实践角度来看并不太离谱。为什么会这样?下面我们将讨论字类和词类的区别和联系。  

  四、字类和词类的主要区别
  
  表面上看,词类和字类完全相同,却有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属于不同的学科
  词类是语法的分类。语法学是研究组词成句的法则的,它把把组字成句功能相同的词归为一类,这就是词类;词类是纯粹的语法功能系统。
  字类是修辞学的分类。对仗目标是实现形式上的对称美,而字义相类是形成对称美的主要途径,所以它把有类义关系的字归为一类,而不考虑其语法功能是否相同,这就是字类;字类是纯粹的字义类义系统。
  以词类里的动词与字类里的活字的定义为例: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心理活动或发展变化的词;能带宾语,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主要充当句子的谓语〔注解*〕。
  去除后半截语法功能法度,把“词”改为“字”,就变成了“活字”的定义:
  △活字,是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心理活动或发展变化的字。
  请大家注意,词类的区分也要利用类义关系作辅佐,首先归纳出类义系统,然后用语法功能甄别筛选,把语法功能不一致的部分排除出去。例如“喜欢、高兴、厌恶、厌倦”都是表“心理活动”的类义词,“喜欢、厌恶”可带宾语是动词,而“高兴、厌倦”不能带宾语,就被排除出去〔被归入形容词〕。而在字类里,“喜欢、高兴、厌恶、厌倦”都属于活字两字截,都可以对仗的。这虽然是一个特例,其原则却适应于所有词类和字类。  
  因此,词类披着类义系统的外壳,实际上已经蜕变为纯粹的语法功能系统了。要想把词类还原为字类,首先就得排除语法功能的干扰,把筛选出去的那一部分重新归位。
  2、属于不同级别的语言单位
  词不是最小的语言单元,还有下级单元词素,词不包括词素。
  字是最小的语言单元,它大致对应单音词和单音词素,外加上个别多音字截〔主要是联绵字、音译字〕。
  在字类里,意义相类的单音词和单音词素是等价的对称语言单元。例如“黄鹤楼,碧云天”,“黄”对“碧”,“鹤”对“云”,“楼”对“天”,前者是词素,后者是词,在字类理论里它们都是等价的可以对称的“字”。
  由此可知,字类的外延远比词类要大,如图所示:
  
 
图2
  
  正因为词类是字类的一部分,所以词类相同者必定可对,可对的不一定全是词类;必须把被词类排斥的部分补充进来,才能恢复字类的全貌。补充的原则很简单,只要字义相类,无论词性是否相同,一概可对。
  字类和词类还有其它细微区别,这里就不谈了,可参见拙文《浅论对仗对称的基本单元》〔注6〕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f彩| 六合投f注| 网络赚钱去SO娱f乐f城:顶级信用f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20:56 | 只看该作者
  五、字类和词类的具体对应关系
  
  由于词类是字类的一部分,只要对于二者的内涵和外延的差异有清醒的认识,我们还是可以利用词类和字类的大致对应关系,更迅速地掌握字类。
  大家参看图2,可有于下大致对应关系:语助字——虚词,名称字——名词,指代字——代词,活字——动词,性状字——形容词+副词+拟声词,数目字——数词,方位字——方位名词。
  词类只要把被语法功能筛出去的那一部分补充回来,也就变成了字类。
  现将一些要点作一简略的介绍。
  〔一〕最宽对称法度
  词类大类是两分法,字类是三分法。词类根据语法功能的区别为实词和虚词。字类根据可对性分为实字、虚字和语助字。
  由此可见,目的不同,分类原则自然各异。
  宽对的最宽松法则为:虚对虚,实对实,语助对语助。
  〔二〕次宽对称法度
  实字下含名称字和指代字,它们无条件可以相对。
  虚字下分活字和死字,死对死,活对活,可以使得对称更加和谐。故:
  宽对的次宽法则为:语助对语助,实对实,活对活,死对死。
  〔三〕两栖字类
  语助字意义抽象空灵。实字内部只要是意义比较抽象空灵者〔抽象指代字,判断字,副字,介字,方位字〕大都还可以与语助字相对,属于两栖字类。详细分析见后。
  〔四〕字类继续细分的原则
  类别的继续细分,字类和词类有很大的差异:
  词类要精细辨别组词成句的功能,无论是实词和虚词,分类都很精细严谨,一丝不苟,所以词类的种类是很固定的,而且彼此界限比较明晰。
  字类只考虑对称,对称美的欣赏主要诉诸形象思维,具象语言的作用举足轻重,抽象语言只能作为辅佐,故越抽象的字类分类越粗,越具象的字类分类越细。
  1、语助字。
  语助字过于抽象,且色彩意义十分微弱,所有语助字通通可以互对,毫无忌讳〔实例可参见附录一〕,故不再细分亚类。古文的语助字数量非常有限,只要能识别它们是语助字即可,完全没有必要精细辨析词性。图1字类的细分只是帮助大家理解而已。
  2、实字
  实字含名称字和指代字。最具象、色彩意义丰富最的莫过于名称字,故其细分的亚类最多。如何迅速掌握它的亚类,后面再讨论。
  指代字有两小类,一是具象的敬称谦称代名字,如“君、臣、妾、奴”等,在语法学里属于名词;二是抽象指代字,如“余、汝、此”等,这才是代词。名词和代词都是实字,反正可以对仗,所以我们也无需细辨其词性。
  3、活字
  虚字中的活字具象程度不如死字,故活字一般不再细分亚类。
  请注意,介宾结构可对动宾结构,介词和动词都属于活字。介词多为动词虚化而来,往往难以区分,例如:  
  △一勺励清心,酌水谁含出〔动〕世想?半生盟素志,听泉我爱在*山声。〔铁良《题万古长青台》〕
  △孙郎使天下三分,当*魏德初萌,江表岂曾忘袭许。南国是吾家旧物,怨〔动〕灵修浩荡,武关无故入盟秦〔章太炎《挽孙中山》〕
  上面标“*”号的字,一般人很难识别它们是动词还是介词〔按,实际上是介词〕。对仗只考虑能否对称,只要后面带有宾语者,一律以活字论之,岂不省事?
  3、死字
  死字包括性状字、数目字和附着在其它字词后面的方位字。性状字大致对应形容词、副词和拟声词,它们都是表客观事物的静态特征的字词,它们无原则地可以互对相对。
  ①副词的意义是表时间、范围、程度等静态特征,主要充当状语,它们多为形容词虚化而来,其意义和语法功能与形容词十分相似,二者往往难以区分。如:  
  △正气薄云霄,虎踞龙盘,高冢近〔形〕依明社稷;大名垂宇宙,今来古往,灵旗长*护汉河山。〔《挽孙中山》〕
  △园地久*荒芜,纵然嘉木成荫,争似我孤怀落落;诗文多*失散,若有良朋问稿,只道他妙手空空。〔翁照《自挽》〕
  上面标“?”号的字,一般人很难识别它们是形容词还是副词〔按,实际上是副词〕。根据它们都是表性质状态的字,一律以性状字论之,避开了词类辨析的老大难,岂不皆大欢喜?
  ②颜色字是性状字的一支,因其具象特征鲜明,在工对里作用十分重要,故另立一类。颜色字主要是形容词,还有部分能表颜色特征的名词也在内,如“黛*眉”对“红颜”,“金*柱”对“青瓦”。
  ③拟声词可以作状语、定语和谓语,只是一般不独立成句而已,其表征意义和功能与形容词差别不太大,相互无原则地相对。拟声词也和形容词一样,可以与动词相对,因为它们都属于虚字。如:
  △泉水在山清,听天籁淙淙〔拟〕,到此且停双不借;烟岚随地好,问尘寰扰扰〔动〕,几人来作小游仙。——《春淙亭》
  △问道入冬蚂蚱还能蹦跶〔动〕几下,记着落网豺狼难免咔嚓〔拟〕一刀。
  对于拟声字,我们一律以性状字视之即可。  
  ④数目字
  汉语的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有一些作状语的数词已经虚化,被语法学家视为副词,可形式与数词作状语一模一样,一般人很难辨别。例如:
  △黄鹤一*去〔动〕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浮云一*别〔动〕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三*顾〔动〕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江湖忠悃三*迁〔动〕客;岭海人文百世师。〔张之洞《三贤祠》〕
  △三*过〔动〕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禹王庙联》〕
  △灵丸捣就千年药,镔屑锤成百*炼〔动〕身。〔张居正《玄兔》〕
  上面标有“*”的字都是状语,有些是数词,有些是副词。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所有依稀有数目含义的字,无论它们是动词还是形容词,均属于数目字;数词虚化为副词后,难道其数目含义不比动词形容词更明显吗?为什么不能与数词对称呢?
  因此,遇到字面上是数目字者,一律以数目字视之,完全无需细辨词性。
  ⑤量词
  古代量词不发达,数词大都可以直接修饰名词和动词,前者如“一人,二马”,后者如“三顾、百炼”。
  后来古文常常借用其它词性临时充当量词,如“一弯〔形容词〕新月”、“一抹〔动词〕晚霞”、“一缕〔名词〕清风”。
  在对称分析里,追究它们是不是临时量词已属多余,一律以“量字”视之即可。
  4、两栖字类
  有一些字类,因其本身的意义和功能特点,可以两栖于有义无义、虚字实字之间。副词和介词是两栖字类,前面已作分析。其余的还有方位字、指代字和判断字。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些两栖字类:意义空灵的虚字〔包括活字和性状字〕均可与语助字相对。就更容易掌握而不必深究它们的词性。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特殊两栖字类:双字对。
  ①指代字
  指代字本属实字,但因它意义抽象空灵,与语助字相似;有些指代字本来就兼类语助字,如“之”即可作代词〔寤寐求之〕又可作连词〔人之初〕,唐宋时期,作代词用的“之”就被干脆视为语助字;因此所有的指代字亦可与语助字相对。如:
  △江山〔名〕留胜迹,我辈〔代〕复登临。〔孟浩然《与诸子登岘首》〕
  △便司献替,遽以毛鸷为能,公等休矣〔助〕,岂有鸠人羊叔子;直到弥留,犹祝中兴不远,天乎鉴此〔代〕,可怜忧国贾长沙。(严复《挽高啸桐》)
  范孟博立朝有声,尔母曰有子若兹,我〔代〕瞑目矣;张江陵夺情未忍,天下惜斯人不出,如〔介〕苍生何。(张佩伦《挽黄体芳之母?)
  独坐黄昏谁〔代〕是伴;怎教红粉不〔副〕成灰。(赵熙《成都清婉室》)
  ②方位字
  方位字附着在其它词类的后面表示方位,意义空灵,所以它两栖于名称字和死字之中,甚至可以与语助字相对。例如:
  △足迹遍天下〔方〕,知心唯古人〔名〕。〔覃振《自题》〕
  △南〔方〕面百城,拥书万卷,小〔性状〕春十月,有美一人。〔刘大白《贺龚宝铨续娶》〕
  △以教人者〔语助〕教己;在劳力上〔方〕劳心。〔陶行知《晓庄师范学校》〕
  ③判断字
  判断句里联系判断主体和判断客体的词,有的语法书称为系词,有的称之为判断动词。古文中能起“系词”作用的,有的是动词,如“为、若、谓、曰、如、似、系”,又有由代词转化成系词的“是”,有的是副词,如“非、乃、即,唯”,所以有的语法书把它们视为语助字。我们一律以判断字视之即可,用不着细究词性。
  ④虚实对
  绝大部分字类是类义字,唯有一种字类,可虚可实,词性不定,前人称之为虚实对,又称双字对,它主要倚仗结构形成对称美,包括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联绵字和叠字,。虚实对有的全实,如“人民、天地、蜻蜓、天天”有的全虚,如“美丽、登临、磅礴、慢慢、看看”。它们的结构与语法结构关系不大,主要是因字义的相互关系组合而成。请注意三点:
  其一、有人把虚实对看成自对,当然也不无道理。但是,同义连用字和叠字若看成自对,会形成对仗最忌讳的“合掌”,在这里却是字类自身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所以它们与一般自对是有区别的,还是把它们看成独立的字类为妥,可以避免论述中的尴尬。
  其二、虚实对无论词性是否相同,俱可相对。例如:
  △仕隐追*随*〔动〕,颓景相怜如一日;师生骨*肉*〔名〕,名山可许附千秋。〔吴鼒《挽吴谷人联》
  △正*邪*〔形〕自古同冰*炭*〔名〕,毁*誉*〔动〕于今判伪*真*〔形〕。〔岳飞墓联〕
  △四面荒芜权向此间来坐*坐*〔动〕,一肩行李果缘何处去匆*匆*〔形〕。〔江苏南京雨花台联
  △皓月凝辉,竹影婆*娑*〔形〕留画意;明湖摇翠,桨声欸*乃*〔拟〕壮诗情。〔湖北武昌东湖可竹轩联〕  
  其三、数目字连用相当于同义连用字,故常与其它双字对互对。杜甫最擅长此道。如:
  △峡内淹*留*〔动〕客,溪边四*五*家。〔《溪上》〕
  △锦里烟*尘*〔名〕外,江村八*九*家。〔《为农》〕
  △近接西*南*〔方〕境,长怀十*九*泉。〔《秦州杂诗》〕
  △酒债寻*常*〔形〕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曲江》〕
  〔按:“寻常”有人用借对解释,两种解释都不算错。〕
  
  
  六、字类小类的细分法则
  
  古人细分字类的小类主要集中在名称字上。《词林典腋》录字类三十七类,《诗腋》录三十六类,王力在此基础上归纳为十一大类二十八小类。它们有许多缺陷,主要有三点:  
  1、归类不全,挂一漏万  
  《词林典腋》和《诗腋》不过是示范性的例举,王力也摆脱不了例举性质;它们仅仅是给诗歌里一些常用字归了小类,不曾归类的多于牛毛,源源不断产生的新字汇更没有归属。
  
  名称字浩如烟海,想全部归类难度极大。唐代白居易所编《白孔六帖》已经多达一千三百八十七个门类,大都是名称字小类。古今属对中的实际小类肯定远远超过《白孔六帖》;须知,只要是没有归类的字词,大都为它们匹配了类义字,实际上已经构建出了多得无法估算的临时性字类,只是不曾命名罢了,前面的例举可见一斑。
  2、缺乏科学严谨归类的法度,不可类推,不便掌握
  王力指出:“以上所分各类,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例如‘霜’归天文,而‘冰’应归地理,这种区分不一定找得出科学的根据。”由此可见它们缺乏严谨的法度。
  3、更重要的是,同门类相对是工对的依据,然而很多不同门类相对同样很工,王力就有所觉察:“有时候,不同门却常常是并称的 :‘天’和‘地’,‘雪’和‘冰’,‘风’和‘浪’,等等,虽然分属两门,而它们相对却是最工。”〔注7〕对于这种现象仅仅例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理论上找出规律,以便类推。
  我们必须着重探讨规律和简易而严谨的法则,只有这样才能驾繁驭简,摆脱照本宣科的局面。
  
  〔一〕区分小类的法则
  
  区分小类的法则和注意事项,主要有如下几点:
  1、类义关系仍然是区分小类的基本原则。
  王力对自己整理的字类解释说:“这些种类的次序并不是随意排列的,同门类相对的为工对,相邻的门类相对谓之邻对,邻对是次工之对。”却没有说明为什么这样排列,也就没有上升为规律性的法度,仍然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小类是为工对服务的。王力正确地指出,范畴越小就越工整。这里的范畴就是指类意义的范畴。范畴的大小取决于上下义层次的高低。类意义越抽象,层次就越高,对仗也越宽松;类意义越具象,层次就越低,对仗也越工整。
  王力所归纳的名称字上下义关系和类义关系大致如图所示: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ㄍ彩| 六合投ㄍ注| 网络赚钱去SO娱ㄍ乐ㄍ城:顶级信用ㄍ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20:58 |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3
  
  从此图可以清楚地看出:①作为类似点的上位义越具象,层次就越低,对仗就越工整;②不同小类所共有的上位义距离近者为接近工对的邻对,距离远者为宽对。如鸟兽虫鱼与花果草木共有的上位义“生物”只隔一层,与天文共有的上位义“自然”就隔两层,故前者工而后者宽。鸟兽虫鱼与人事门相距更远,就更宽了。
  2、现有小类应当还以可继续细分。
  图3对人伦门作了示范性的细分。又如地理门可下分为陆地门和水域门;陆地门可下分城镇门、乡村门……白居易的《白孔六帖》一千多个门类,大致应当是按此思路细分的;大家虽然没有必要事先细分备用,其原理却是应当掌握的。
  小类的继续细分,其作用不可忽视,因为并非前人归成一类了就一定很工,如人伦门里的“父”对“兵”、“臣”对“农”、“妻”对“僧”就很难说是工对;真正很工的应当是“父子、君臣、夫妻、僧佛”等等。前者之所以不甚工,仍然是范畴不够小的缘故。
  3、既然“范畴越小越工整”,其它虚字也应当可以细分,且应当有加强工整的功能。
  〔1〕性态字至少可以归纳出三个亚类:内在性质门〔如:好、坏、冷、热、美、丑、硬、软、伟大、勇敢、聪明、平常……〕、外表状态门〔如:长、短、大、小、粗、细、方、圆、平坦、整齐……〕和颜色门。古人虽然没有明确这么分类,但实际上按此分类对仗的几率较高,而且会显得更工。例如:
  ①内在性质门
  △艳福晚年多,人成佳*偶;春光先日到,天结良*缘。——《贺熊希龄续娶》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绝义世间多*。——鄂比《赠曹雪芹联》
  ②外表状态门
  △小*楼容我静,大*地任人忙。——杨应琚《罗浮山酥醪观楼》
  △芳草密粘天,缥缈*楼台开画本;轻鸥闲傲我,苍茫*烟水足菰蒲。《题孤屿园居联》
  〔2〕活字至少可以细分三个亚类:动作变化门、心理活动门和判断门。例如:
  ①动作变化门
  △楼上*一层,看*塔院朝暾,湖天夜月;客来*两地,话*武林山水,沪渎莺花。——《品芳茶园汤寿潜》
  △丹心直向军前死*,白发新从战后生*。——纪昀《贺阿桂寿》
  ②心理活动门
  △世界已非唐虞,近接丛祠,生喜*有邻傍舜妇;英雄不及儿女,虚传疑冢,死怜*无地葬曹瞒。——吴恭亨《小乔墓》
  △万贯解腰缠,莫愁*买醉无资,虚度春秋抛好景;花丛添眼福,但愿*司香有主,都成眷属补情天。——《万花楼》
  ③判断门
  △今日方知心是〔动〕佛;前身安见我非〔副〕僧。——李叔同《自题》
  △使君乃〔副〕天下英雄,谊同骨肉;寿侯为〔动〕人中神圣,美并勋名。——方维甸《涿郡张飞祠》〕
  4、同义字和反义字是类义字的特款,其范畴必然很小。因合掌避忌的限制,除等义字不宜对仗之外,所有近义对和反义对一定是工对;特别是反义对,不但范畴小,而且能产生感情色彩的强烈对比,是极有特色的工对,故特受诗家青睐。
  名称字里反义现象比较少,活字、性状字、方位字里反义现象较多。可以认为反义对是活字、性状字、方位字〔特别是活字和颜色字之外的性状字〕形成工对的最主要形式。
  5、王力的字类归纳,决不是唯一方法。因字有多义,采用不同义项作为类似点,就可以归入不同的门类。例如:
  从自然景观的高低角度看,日月属于天文门;从它们在季节中的作用角度看,日月又归入时令门。
  又如天文的“霜、雪、霰”与地理的“冰”就可以归为“固态水类”;天文的“烽、火”与地理的“城、池、关、塞、”就可归为“战争防御体系类”,它们相对应当最工。
  余可类推。
  6、无论何种工对,必须以具有某种“类似点”为基础。
  王力曾经指出:“有些同门类的词,在文章里常常被用为对称者,如‘歌舞’,‘声色’,‘心迹’,‘老病’,等等,如果用为对仗,就被认为最工。…… 有些词,虽不同门,甚至于不同类,但因常被用为对称,如‘诗酒’,‘金玉’,‘人地’,‘人物’,‘兵马’,等等,如果用为对仗,也被认为最工。”
  这些词之所以被认为最工,其实不单纯是经常连用的缘故,它们必然同时还有其他角度的“类似点”:“歌舞”“声色”属于“娱乐类”,“诗酒”属于“文人雅事类”,“兵马”属于“战争物质类”,“金玉”属于“首饰类”,“老病”都是人体的不良状态,“人地”属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心迹”则是因为心事常常留下形迹,也有类似点……
  若无“类似点”为基础,现代的所有合成词里的名词性语素,如“虎符”、“草席”、“花瓶”、“马脚”、“海狸”、“门面”、“河身”等等相对,岂不全成了工对?
  
  〔二〕更简捷的法度
  
  在理解上述法度之后,我们完全可以抛开固有的门类束缚,也不考虑什么语法结构和虚实死活,完全临时根据每个字〔或字截〕的意义,寻找有相同上位义项的字眼属对即可,其类似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定,例如:时间、地点、固体、液体、地名、否定、心理活动、文艺形式、网络、工业、军事……均可作为属对的依据。试举例说明:  
  问西湖何日移来,秀水青峰,宜浓宜淡;登高阁方才悟得,天边云际,无我无人。〔 题秀峰湖湖心亭〕
  此联其它属对都好分析,唯“何日”对“方才”,词性和虚实死活都对不上号,其实它们都表“时间”,故可属对。如此理解,将驾繁驭简,字类的辨析将变得十分简单。
  唯有不能字字工对的情况之下,我们才考虑虚实死活。后者是其它文章讨论的范畴了。
  此外,还有一种超越类义关系的更灵活的法度——字面对,它牵涉到对仗理论里的“象似性原则”,我将另文专论。
  
  
注解:
〔注1〕以上论述可参见彭泽闰、李褒嘉《语言理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268至269页。
〔注2〕“表物词”和“表征词”参考了华邵《语言经纬》〔商务印书馆2003年出版〕第325至337页的论述。原文谓前者具有“表物功能”,后者具有“表义功能”,为便于论述,本文换成了现在的表述方式。
〔注3、5〕以上论述可参见的曹炜《现代汉语词义学》〔学林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103至115页。和网上《现代汉语》教材http://www.yyxx.sdu.edu.cn/chinese/index.htm〔注4〕电大现代汉语讲义编写组编写的《现代汉语讲义》上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192页。
〔注6〕http://www.duilian.cn/bbs/dispbb ... ID=38242&page=1〔注7〕王力《汉语诗律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171页。

0.jpg (92.18 K, 下载次数:151)
【联理争鸣】字类系统的词义学诠释(2008-8-24 10:32:07 上传)


0.jpg (33.94 K, 下载次数:150)
【联理争鸣】字类系统的词义学诠释(2008-8-24 10:32:49 上传)


0.jpg (109.32 K, 下载次数:147)
【联理争鸣】字类系统的词义学诠释〔初稿〕(2008-8-25 10:31:15 上传)


0.jpg (109.45 K, 下载次数:144)
【联理争鸣】字类系统的词义学诠释〔初稿〕(2008-8-29 17:32:19 上传)


0.jpg (33.94 K, 下载次数:150)
【联理争鸣】字类系统的词义学诠释〔修订一稿。续完〕(2008-9-7 8:02:59 上传)



孙逐明 最后编辑于 2009-11-11 10:48:20
本主题由 站务管理 陆天泓 于 2011-10-18 8:32:22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7:09 | 只看该作者
孙逐明老先生说:

    字类的类义关系与词性没有必然联系。词性相同者固然容易形成类义关系,而词性不同者同样也可以。当“类似点”十分鲜明时,连虚实死活都可以超越。举几个典型例子:

  ①
回日楼台非甲仗,
去时冠剑是丁年。〔温庭筠《苏武庙》〕。
  副词“非”表否定判断,动词“是”表肯定判断,二者均有“判断”义,为类义字。按:“非”为语助字,“是”为虚活字。
=======================================

三羊批语:
“是、非”都是“动、副”双栖词!

=======================================
  ②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动词“无”和副词“不”都有“否定”义,名词“边”和动词“尽”都有“边际”义,为类义字。按:“无”“尽”为虚活字,“不”为语助字,“边”为实字。
======================================

三羊批语:
“无边、不尽”,都是定语。定语体现形容词词性。没有必要死扣“单钓将”!这个问题,理同“读书声、天下事”。“读书”与“天下”,只有间接对仗(依句),不能直接(离句)对仗。更忌讳断章取义“单钓将”归纳推理出:“读、天”是动词对名词!

======================================
  ③
1、
问西湖何日移来,秀水青峰,宜浓宜淡;
登高阁方才悟得,天边云际,无我无人。〔《题秀峰湖湖心亭》〕
  名词性词组“何日”与副词“方才”都表“时间”,故可对。
2、
问西湖何日移来,秀水青峰,宜浓宜淡;
登高阁方才悟得,天边云际,无我无人。〔 题秀峰湖湖心亭〕
  此联其它属对都好分析,唯“何日”对“方才”,词性和虚实死活都对不上号,其实它们都表“时间”,故可属对。如此理解,将驾繁驭简,字类的辨析将变得十分简单。
=======================================

三羊批语:
“方才”也名词。什么“其实它们都表“时间”,故可属对”,以“何地”换“何日”,难道不能对仗吗?“何地”不表“时间”,你孙逐明老先生,能说不可对仗吗?!
问西湖何地移来,秀水青峰,宜浓宜淡;
登高阁方才悟得,天边云际,无我无人。(三羊改句)

=======================================

  ④
独角兽,
比目鱼;眇眼蛇,四脚猫;无毛鼠,千足虫。
  形容词“独”有“一”义,动词“比”〔《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有二义,动词“眇”〔独眼〕有“一”义,动词“无”有“零”义,它们与数词“四”“千”,均有“数目”义,故可对。它们的虚实死活也不尽相同。
===================

三羊批语:
“独、比”都是形容词词类。“眇、四、无、千”词类不同,依句形容词词性!

===================
  这些字尽管词性和虚实死活不同,由于是类义字,不但可对,而且是工对,。
  这虽然是三个极端的例子,其原则却是可以类推到所有字类的。
  更通俗地说,只要共有某种相同义项的字就是类义字。单凭字义和简单逻辑常识就可以轻松地区分归纳类义字。
===================

三羊总评:

纸上谈兵,歪理邪说一串串;
联中析句,云山雾罩错千千。

想当年,叶落提出“同中求异”,三羊提出异议,认为应该求大同存小异。“同中存异”是适当允许宽容,“异中求同”是前提之上工整。你的“同中求异”到底是什么,三羊现在才明白,就是在合格的对仗句子里,非得弄出个“同中求异”来,“同”中不见“异”,你是决不罢休。你分析零星对联是这样,你分析《唐诗三百首》,也是这样恶搞!三羊再次用名人名言提示语你。

许三多说:您这样,没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04:32 | 只看该作者
孙逐明老先生,你:
1、
你的列表中的“虚实对”是对法,而不是词的分类!
2、
你的列表中的“虚实对”里面的“①与②”,可不是“词汇意义”啊!如此分类,可不符合逻辑同一律啊!
3、
“虚字里面有死活,死字里面有虚实”,这是一个八路神仙也不能说清的事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16 04:19 , Processed in 0.09068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