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高山耕棘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联体检诊所》正式回复孙则鸣的诬蔑(2)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81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22:23 | 只看该作者
都缺了一个动词,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名词活用为动词,谓语是动词属性的,不要迷信于某一个专家的语法,要博采众长用最严谨最能体现语言的本质规律的。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1-11-23 19:28

--------------------
先生很喜欢讨论语法,很好。不过我劝先生买套《现代语法》书看看。
很多教学语法的东西你不熟习。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82
发表于 2011-11-23 23: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1-11-23 23:48 编辑

教学语法我知道,但我从来就没有完全接受过,任何一家的语法体系我也没有完全接受过,而且每一家语法都有改进的余地,如果有一定的能力,自己就可以去发展完善的。在古今对联的应用中,我心中已经形成的概念更合拍,且不是我胡思乱想,都是不同专家的内容。我从来就不爱死搬硬套,比如这次你从网络词典查来的下笔千言主谓结构。我就可以毫不犹豫地说那肯定是错误的,因为根本就不存在主语。我一向都是从本质去理解。教学语法本来就存在很多争议,特别是8几年修改的时候某些内容更是遭到了很多语文老师的强烈反对。学语法如果只会引经据典而没有真正在思维中理解透,那是肯定学不好的。语法属于一种讲究逻辑的理性知识,要理解了才会活学活用。

比如有这样的题目:一吨水能浮起十吨的物体吗?按照物理书上说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那部分水的重量。你要这么死搬硬套就肯定会说 不行。事实上很多网友也说是不行,并抬出教科书上浮力的定义来。说什么你才1吨水,怎么能排开10吨水啊。因为那个定义仅仅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而不是说的浮力的本质规律,那就是物体在水中上下压力差的积分结果,而那个压力差经过计算就等于物体侵入水的那部分体积对应的水的重量,实际上就是物体侵入水的体积对应的水的重量就等于浮力,那所谓“排开水的重量”是不需要真的排开多少水的,只需要侵入足够体积就行了,也就是一层薄薄的水包裹住物体就成,理论上浮起100吨都是没问题的。这就是理解与生搬硬套的差别。当日我学物理是从来不从概念死记硬背的,都是用自己可以想得通的方式按照逻辑和本质规律去理解的,开始学习某个知识点的时候,会花费很多精力去思索,一旦理解透彻了,各种变化心中了然,很多题目一看完通过变化类比建立模型简化过程,答案很快就有了,不需要像别人那么去折腾。一个现象是物理成绩好的学生语法学得更好。
用利牙冷血 扫光残次
循物竞天择 留下优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8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07:56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语法我知道,但我从来就没有完全接受过,任何一家的语法体系我也没有完全接受过,而且每一家语法都有改进的余地,如果有一定的能力,自己就可以去发展完善的。在古今对联的应用中,我心中已经形成的概念更合拍,且不是我胡思乱想,都是不同专家的内容。我从来就不爱死搬硬套,比如这次你从网络词典查来的下笔千言主谓结构。我就可以毫不犹豫地说那肯定是错误的,因为根本就不存在主语。我一向都是从本质去理解。教学语法本来就存在很多争议,特别是8几年修改的时候某些内容更是遭到了很多语文老师的强烈反对。学语法如果只会引经据典而没有真正在思维中理解透,那是肯定学不好的。语法属于一种讲究逻辑的理性知识,要理解了才会活学活用。

----------------------
明白了。谢谢。
提醒一下。副词活用为动词。谓语一定是动词,“千言”是动词,这些恐怕不会被别人接受。

交流分几类。一、在公有认识中交流。二、讨论公有认识的合理不合理。
先生趋向后者不趋问前者。我是支持前者。自然拍节合不上,意见可能会相左,这没有关系。本身就是玩玩。

你我之间的交流还是有益的,对于其它人也有益的。

在中国文科中,用语法知识最多的是“对联”这个小儿科。从我参与这五、六年,不是进步了,而是退步了,主要标致是孙则鸣两篇文章被推荐。成为中国对联语法的黑暗期。

当然孙氏理论也受到大家的批评,这种批评是小部人的明智和进步。但更多人是麻木的。因为批评的分量不够和人们的免疫力不够,至使成为毒瘤。使人痛心。

至于个人学不学习《现代汉语》那是个人的事。没有什么可以批评的,但不能提倡。
至于教学语法错误云云,受到反对云云。这句话本身就是错误的。教学语法仅汇集全国老、中、青专家的意见,给出一个统一的“讲法”。这个讲法与各专家的语法系统(不包括一知半解自以为是的观点)的讲法不同是正常的。仍然可以讨论,当然那是语法界的事,对于我们个人来说理解了就知足。不过我觉得现在的《现代汉语》汇集了百家之长而且更通俗易学。正因如此我这个后学者才能比较全面的发现孙氐理论的错误。

语法是为规范,学不学是个人的事,规范是社会这个大家庭的事。不学习不等于不接受规范。
不学者不等于不能作文,不学者不能为师,一个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是一定要学好才行的。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8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08:21 | 只看该作者
对联界对对联合格标准争论不休,其实不是王力规则有什么错,更谈不上误导。一些人总觉得还隐藏了更深更好的规则。这种思路是不对的。
从争论的具体内容看,争论的问题属对仗的讲究。
所谓对仗的讲究:工对、邻对、宽对、词性不甚合的句子、牺牲了对仗的句子、半对半不对的句子等。
工对、邻对、宽对不必讲究了已是共识,宽也是工了。牺牲了对仗的句子、半对半不对的句子是不是对联,主张者与反对者就引出很多话题,不正常的指向了王力先生。
其实一句话就了结了:我主张牺牲了对仗的句子、半对半不对的句子是对联,而且有可能成为最好最工的对联。偏偏一些主张者又不肯表白,老在规则上做文章。
看白了这点后,我对讨论的兴趣淡化了。

最严重的问题必需提出:总不能把病句引入对联吧!我反对,坚决反对。
病句不涉及音律、不涉及对仗、不涉及修辞,只涉及语法。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85
发表于 2011-11-24 08:44 | 只看该作者
81# 漠野孤狼
“比如有这样的题目:一吨水能浮起十吨的物体吗?按照物理书上说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那部分水的重量。你要这么死搬硬套就肯定会说 不行。事实上很多网友也说是不行,并抬出教科书上浮力的定义来。说什么你才1吨水,怎么能排开10吨水啊。因为那个定义仅仅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而不是说的浮力的本质规律,那就是物体在水中上下压力差的积分结果,而那个压力差经过计算就等于物体侵入水的那部分体积对应的水的重量,实际上就是物体侵入水的体积对应的水的重量就等于浮力,那所谓“排开水的重量”是不需要真的排开多少水的,只需要侵入足够体积就行了,也就是一层薄薄的水包裹住物体就成,理论上浮起100吨都是没问题的。”
-----没明白什么意思。
“一层薄薄的水包裹住物体就成”物体就浮起来了?雨中的物体都会浮起来?根据什么“理论”?:lo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86
发表于 2011-11-24 09: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1-11-24 10:17 编辑
提醒一下。副词活用为动词。谓语一定是动词,“千言”是动词,这些恐怕不会被别人接受。
副词活用为动词,怎么就不能被人接受了?你可以找到当日的中学语文辅助教材,特别是文言文部分的解析,有些是说得很详细的,谓语必定有动词功能,如果你要生硬地按当今教学语法的什么动词形容词名词可以作谓词得说法,那就肯定不会了解语法的本质规律,名词形容词作谓语,无一例外都省略掉了一个动词,如果逻辑思维能力够好,在脑子里都可以想得通,那个动词也必须要,名词不具备相关的功能,比如:今天星期四 那个星期四就具有判断的陈述功能,而名词本身是不具备判断功能的,这点借鉴英语语法是最好理解的。所有其它词类活用为动词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省略了动词,都可以合理地加一个动词进去。事实上古今对联都是这么作的,现在说什么作谓语的形容词可以对动词,不就是这么回事?对仗必须要对称,对称必须要同类,作谓语的形容词对动词为什么能对?因为它们确实是同类,为什么同类?因为他们都有动词的特性而绝对不是那个作谓语的动词有形容词特性。名词作谓语亦然,道理明明白白,何必死搬硬套教学语法呢?

交流分几类。一、在公有认识中交流。二、讨论公有认识的合理不合理。

以前的教学语法和后来的教学语法是不一样的,是经过修改了的,那是因为后来王力的影响力太大,他的徒子徒孙势力最广,在后来的修订中,主要以他的为主了,然而有些东西并非他的最客观,有些名气小的专家的成果就被靠边站了。我的观点绝大多数都是符合教学语法的,只是有些地方我不认可或者觉得不够 客观而已。谓语一般看作是动词,你自己就曾经贴出来过,不是我一个人胡说的吧。对仗要求词性一致,为啥“形容词”就能对动词了?凭什么?你说形容词能对动词,那好,“栽花”能对“绿叶”???为什么作谓语的形容词就能对动词?也就是说作谓语的形容词为什么和动词属于同一类呢?因为那个所谓的“形容词”作了谓语,它已经属于动词了!人是活的,为什么就要被书禁锢死呢?何况并非所有的书都是那么说的,当日也是有很大争议的。书上说的并非都是全对的,比如你搜索来的:下笔千言是主谓结构,莫非你也信???古代书上说的很多东西在当今看来就非常低级非常搞笑,莫非我们也要死信书?
先生趋向后者不趋问前者。我是支持前者。自然拍节合不上,意见可能会相左,这没有关系。本身就是玩玩

  谓语一般是动词,不光中国有专家说,就是放在世界语言界,最严谨的几种语法,谓语都是动词。
  我们采用的时候,就需要灵活运用,而不能死搬硬套,了解其本质规律。你要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说作谓语的形容词也可以,一样可以带宾语,你要把所有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说成是“作谓语的名词”不是一个样?作了谓语本身就具有动词功能了,实际在古今的对联中,作谓语的任何词都可以对动词了。动词作主语或者宾语的时候,可以对名词,古今皆有,按当今教学语法,说动词有作主语宾语的功能,那纯粹就有点扯蛋,按照王力语法,主语宾语就可以看做是名词,为啥当今的教学语法又不那么说呢,你说信谁好呢?再看看英语,动名词人家直接就以形态区分开来了。加个尾巴ING 。这两个例子表明,王力有些不如别人客观的东西,被加进了教学语法,而他更客观的观点,却被抛弃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说明了后来的专家不如早期的专家。事实上看古今对联的对仗,其语法体系的运用反而更符合英语语法的某些特征。
  有些偏正名词整体活用为动词古今皆有,因为动词只能加在偏正名词之前而不能加在修饰体与中心词之间。

   很明显的是,我都能用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能在各个地方作逻辑严谨的推理和应用,而先生只能引经据典而不能说出客观的理由,不能作出严谨的推理,引用了明显错误的东西也看不出来更加不敢否定。我从来就没有买过一本语法书,也没有专门看过语法书,我只是运用了20多年前课堂上留在脑海的语法知识记忆,这说明了什么呢?
用利牙冷血 扫光残次
循物竞天择 留下优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87
发表于 2011-11-24 09:13 | 只看该作者
81# 漠野孤狼
“比如有这样的题目:一吨水能浮起十吨的物体吗?按照物理书上说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那部分水的重量。你要这么死搬硬套就肯定会说 不行。事实上很多网友也说是不行,并抬出教科书上浮力的定义来。说什么你才1吨水,怎么能排开10吨水啊。因为那个定义仅仅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而不是说的浮力的本质规律,那就是物体在水中上下压力差的积分结果,而那个压力差经过计算就等于物体侵入水的那部分体积对应的水的重量,实际上就是物体侵入水的体积对应的水的重量就等于浮力,那所谓“排开水的重量”是不需要真的排开多少水的,只需要侵入足够体积就行了,也就是一层薄薄的水包裹住物体就成,理论上浮起100吨都是没问题的。”
-----没明白什么意思。
“一层薄薄的水包裹住物体就成”物体就浮起来了?雨中的物体都会浮起来?根据什么“理论”?

  青松老师,很简单,根据液压理论。
如果你用一个圆柱形的容器,再放进一个尺寸稍微小 一点的密度小于1克每立方厘米的圆柱形物体。就可以,这个其实你在家里就可以做到很 简单的,用茶缸,找一块蜡融化塑造成直径和体积比茶缸稍微小一点的东西。再放进茶缸,蜡肯定会被浮起来,重量也肯定比茶缸里的水重。
包裹是有条件的,并非仅仅只是沾在表面,而是需要放在容器中。好理解的可以给你建立这么一个模型:你用一个圆柱形容器装一些水,再放进一个直径稍微小一点密度比水小一点的圆柱体。圆柱体肯定不会沉下去,重量肯定比里面的水要大很多。
  这个青松老师如有疑问,可以向学校的物理老师解决。
用利牙冷血 扫光残次
循物竞天择 留下优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8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1:06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语法我知道,但我从来就没有完全接受过,任何一家的语法体系我也没有完全接受过,而且每一家语法都有改进的余地,如果有一定的能力,自己就可以去发展完善的。在古今对联的应用中,我心中已经形成的概念更合拍。
---------------
赞尝。
缺点是很难推广。
道理很简单:大家学的是《中学教学语法系统(试用)》的讲法。
对联要进校,教师、学生有必要有时间去学习其它讲话的时间和必要吗?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8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1:11 | 只看该作者
都缺了一个动词,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名词活用为动词,谓语是动词属性的,不要迷信于某一个专家的语法,要博采众长用最严谨最能体现语言的本质规律的。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1-11-23 19:28

-----------------------------------
动词作谓语、形容词作谓语是常识。
名词作谓语也是常识。先生的语法知识落后了。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9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1:18 | 只看该作者
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一般用于说明天气、日期、籍贯等简短句子。例如:
今天||星期三。
他||湖南益阳人。
明天||晴天。
她||青白脸色。
前面||一片汪洋。
这本词典||学校图书馆的。
这两篇文章||一个内容。
一斤白菜||三元钱。
凡例中的名词或名词短语未话用为动词。
-----------------
在这些简单的句子里,既没有省略什么?也不存在活用,你怎么理解都行,如果当教材,教师与学生都不会接受。
建议你放弃你的讲法。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91
发表于 2011-11-24 11: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1-11-24 12:32 编辑

饭否?饭也。

你要说没省略还不是说得通也能明白其意思。问题是实际就是省略了动词吃,这不在上面您罗列的范围之内吧?上面很多只不过省略了判断动词“是”。如果有一定的语感能力,很明显你就能感觉今天星期三的星期三就是表陈述和判断,这是动词的属性和功能。一斤白菜三元钱,那个三元钱也很明显就是值三元钱。一斤白菜和三元钱有什么联系?不就是值呗?何必死抱着那什么“教学语法”?对仗要求同类,现在观点就是同词性,为什么作了谓语的名词能对动词呢?为什么作了谓语的形容词能对动词呢?为什么不从本质上去理解,而非要机械地背书被书禁锢死理性的思维呢?你敢说名词能对动词形容词能对动词吗?为什么它们作了谓语就可以和动词属于一类了呢?理性的知识最需要的是从本质上去理解,而不是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很多概念只在一定的范围内合理,说的不是其本质规律,用来解释语言现象够了,用来解析对仗得必须按最本质的规律来。


在这些简单的句子里,既没有省略什么?也不存在活用,你怎么理解都行,如果当教材,教师与学生都不会接受。

  不要说得这么武断。只不过现在一些人被现代教学语法这么教了,就不敢越雷池一步而已,而研究语法的人并非都是这么认为的。至少当日教我的老师就不是这么教的,是把各种观点都摆出来,并摆道理说哪种最有理,引导我们作更深入的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条条框框。很明显,就分析对仗来说,你说谁更有理?更好用?更符合些?您说您熟悉教学语法,您看哪个教学语法敢把“下笔”说成是一个双音节动词的?那明显就是一个动宾词组嘛,对教学语法的理解,您肯定还是赶不上我的。教学语法我知道,而且了解得更深入,并非全盘接受才表示理解得更深,只有真正理解了,才会提出更合理的质疑甚至改进意见。所以说今天星期三,不就是“今天是星期三”?一斤白菜三元钱,不就是“一斤白菜卖三块钱”,“一斤白菜值三块钱”?活人莫非要被死书禁锢住了?何况就是书本上的东西也有很多意见相左的呢,死信哪一家好呢?当今的国家标准规范也有不客观甚至是错误的呢。
用利牙冷血 扫光残次
循物竞天择 留下优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92
发表于 2011-11-24 12: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1-11-24 12:20 编辑

当今那所谓的联律通则,也被一些人达成了所谓的“共识”,也印刷成了书,莫非我们就得死守?为何折腾出来之后还修改过呢?那修改之后不就又打了之前死守的耳光?就是现在你也敢全信?那也印刷成了书呢,也是所谓的“权威”达成的所谓的“共识”,你敢全信?至少我就不全信,我也看见了很多的人不那么信。
用利牙冷血 扫光残次
循物竞天择 留下优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93
发表于 2011-11-24 12:18 | 只看该作者
  青松老师,很简单,根据液压理论。
如果你用一个圆柱形的容器,再放进一个尺寸稍微小 一点的密度小于1克每立方厘米的圆柱形物体。就可以,这个其实你在家里就可以做到很 简单的,用茶缸,找一块蜡融化塑造成直径 ...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1-11-24 09:13

哈哈,这是有条件的!所以说你说“也就是一层薄薄的水包裹住物体就成,”这样叙述是不严谨的。因为凃一薄层水也可以算“包裹住”,另外该物体也没有被完全包裹住:lo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94
发表于 2011-11-24 12:25 | 只看该作者
哈哈,这是有条件的!所以说你说“也就是一层薄薄的水包裹住物体就成,”这样叙述是不严谨的。

  
  这个您说得没错,确实是表述不够严谨。:lol

  我那样的说法只能在特定的场合对特定的人来说,对于不熟悉的人,必须完全交代清楚。
用利牙冷血 扫光残次
循物竞天择 留下优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9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5:22 | 只看该作者
先生说了很多道理,我也不否定。我劝先生忍痛割爱。

关于“下笔”是词还是词组,我是不去争。
“读书”是一个词组,是某语法学家的凡例,而《现汉》以词收入。
我困惑过。
后知其原因是教法语法接受了一种:在难以断定的情况下,最好以两个音节为“定词基准”。三个音节“定短语基准。”(容易断定例外,如解放军、运动会是词)(参见《汉语语法三百问》)。
我总觉得问题越简单化越好。

我们常说专用名词。其实有的是专用词组。这又出现了专用名称的说法。严格地说如今火热征联的“客天下”是词组,当称专用词组或专用名称,不可叫专用名词。这种太专业化了,不争不理也罢!

先生做学问,如果希望推广,当适应接受者的知识基础。所以劝你忍痛、割爱。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96
发表于 2011-11-24 15: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1-11-24 15:43 编辑

关于状语是否后置,可以这么判断:把它放到谓语之前看通不通且是否对动词具有修饰作用。

下笔千言  如果千言是状语,那就可以提到动词下之前变成:千言下笔  这里千言修饰下显然不行,句子都不通了。如果您要强说千言凝聚在笔端,那这种情况千言就不是状语而是主语了,不过主语没有这么放在后面的搞法。即使偶然搞通了也与原来的句子不一样了。
  比如,前置状语:(在)2011年,我国发射了神八飞船  在2011年就是时间状语,在字可省略可不省略
  状语归位到被修饰的动词之前:我国在2011年发射了神八飞船 。这个在字就不能省了,省了就很别扭不通顺了。
                   (在)甘肃酒泉,我国成功发射了神八飞船  在甘肃酒泉就是地点状语
状语归位到被修饰的动词之前:我国(于2011年)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八飞船。不管开始摆在哪里,时间状语地点状语以及其它状语都可以放置在谓语之前
        状语后置  暑鼠凉梁   实际上是:暑鼠凉(于)梁 省略了于字。常规顺序就是暑鼠于梁凉 白话文翻译过来就是:夏天的某个老鼠在梁上乘凉。梁是名词用作状语且后置。

  定语也可以归位到被修饰的主语或者宾语之前,变成中规中矩的常规格式。定语也有后置式,把古汉语翻译过来的时候定语要提到被修饰的中心词之前来。
  如果不能归位,那就肯定不属于某种句子成分。
有些并列的动词或者其它的什么词,可以调换顺序,或者调换顺序之后也说得通,但有可能句子结构就和原来的不太一样了,表意也会有所差别。但不能就以此来判定属于什么语,还要看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以及逻辑关系。
用利牙冷血 扫光残次
循物竞天择 留下优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97
发表于 2011-11-24 15: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1-11-24 16:16 编辑
先生说了很多道理,我也不否定。我劝先生忍痛割爱。

关于“下笔”是词还是词组,我是不去争。
“读书”是一个词组,是某语法学家的凡例,而《现汉》以词收入。
我困惑过。
后知其原因是教法语法接受了一种:在难以断定的情况下,最好以两个音节为“定词基准”。三个音节“定短语基准。”(容易断定例外,如解放军、运动会是词)(参见《汉语语法三百问》)。


我总觉得问题越简单化越好。

我们常说专用名词。其实有的是专用词组。这又出现了专用名称的说法。严格地说如今火热征联的“客天下”是词组,当称专用词组或专用名称,不可叫专用名词。这种太专业化了,不争不理也罢!

先生做学问,如果希望推广,当适应接受者的知识基础。所以劝你忍痛、割爱。

  您劝不了我的,除非您能以理说服我。我倒是劝您不要读死书不要死读书而要把书读活。

后知其原因是教法语法接受了一种:在难以断定的情况下,最好以两个音节为“定词基准”。三个音节“定短语基准。”(容易断定例外,如解放军、运动会是词 )(参见《汉语语法三百问》)。


     读书这么简单的动宾词组都“难以断定”我想在这样的专家前加一个狗屁是毫不冤枉的。恰如当今强烈反对用语法来判定对仗的狗屁方家。词组居然以字数的多少来判定,不晓得这是什么时候蹦出来的一些糊涂虫,媳妇熬成婆蹲在位置上办不好事。你说“关心”这样的是一种约定俗称的固定搭配的词而不是词组,这才是正确的,如果你说读书不是一个动宾词组,“专家”傻我不傻。莫非“花开”也是一个词?就不能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了?那种牵强附会的野鸡理论你咋就捧着当圣典了?花开,我坏,你行  单独放置的时候,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连短语都不是!按字数来定什么词组和词那是一些理解能力差劲的狗屁专家的瞎胡闹。

  如果某个人姓牛,名得草  那意思说“牛得草”这个人名就不是专有名词而是主谓短语或者句子了咯?是不是专有名词不能看字面,而看是不是特指某个或某一类人或者物等等什么的。

我爱你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莫非是什么短语了?。字数的长短与词或者词组以及句子有什么关系?那乌鲁木齐是什么玩意?是词组?布宜若斯艾丽斯是句子?伟大的正确的光荣的中国共产党 前面的定语 莫非就变成复句了?这样的野鸡理论我劝你直接一把火烧了。理论要用严密的逻辑和理性思维。不能这么牵强附会不动脑子地胡整。

  什么难以判断,说穿了就是那些所谓的专家在这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理解能力不行而已。

     我说了,在社科领域,后来的一些所谓专家比原来的专家是差了一大截的。
  胡先生怎么好的不找尽把这些不讲道理牵强附会经不起推敲和反驳的玩意当活宝了?
  “读”是一个动词,“书”是一个名词,读书就是 一个最简单最典型的动宾词组居然就难以判断是词还是词组了,要靠字数去判断了。那看来“我读书”  是词还是词组还是句子就更加难以判断了。这样的书这样的专家会是一些什么玩意儿!
用利牙冷血 扫光残次
循物竞天择 留下优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98
发表于 2011-11-24 16:17 | 只看该作者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1、下笔【动词】。2、出门【动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99
发表于 2011-11-24 16: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1-11-24 17:17 编辑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1、下笔【动词】。2、出门【动词】


动宾词组本来就是一个动作,确实有动词的特征,但是在分析对仗的时候就需要更精微了,应用的环境不同,要求不一样。那吃饭穿衣也都是动词而不能称为动宾词组了?下笔是一个动宾词组是完全可以的,下笔就是落笔的意思。在对联中,你就不能随便仅仅只用一个动词相对。
  你放在主谓句子的谓语中,就当做是一个动词,理解成一个动词可以,但是单独的像吃饭穿衣,最好还是当做一个词组。

出门是一个动词是没错的,从门里出来,门可以作后置状语。也可以说是离开家门,离开屋子,说成是动宾也可以(出字有离开的意思)。

  不过还有一点,在动宾词组中,动词是主要的特征,这就是为什么在主谓宾句子中,为什么可以把宾语划归谓语中,宽泛地说,动宾词组是动词,说得过去,但不能否认那是一个动宾词组。是不是动宾词组,是很容易判断而不是难以判断的,在需要精微的时候,是不能否认的。特别是在对仗的判断中,就要精细的判断,而不能死死地引用这个。很多概念和定义都是有条件限制和适用范围的。
  读书还得要读活书,不能把书读死。
用利牙冷血 扫光残次
循物竞天择 留下优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100
发表于 2011-11-24 16: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1-11-24 16:48 编辑

网络词典还解释:下笔千言是主谓词组呢?谁解释看看?

如果下笔是动词,那下笔千言是不是就很容易理解成动宾词组了(写千言 写很多字)?那主谓词组是怎么得来的?

  尽信书,不若无书,特别是在社科领域。
用利牙冷血 扫光残次
循物竞天择 留下优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16 02:56 , Processed in 0.1108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