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四章:楹联的功用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4-27 1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color=#0000ff size=6><B>第四章:楹联的作用
</B></FONT>
<P><FONT size=3><B><FONT color=#0033ff>第一节    装饰环境----------------------------</FONT></B></FONT></P>
<P><FONT size=3><B><FONT color=#0909f7>第二节    启迪世人----------------------------</FONT></B></FONT></P>
<P><FONT size=3><B><FONT color=#0000ff>第三节    传递感情----------------------------</FONT></B></FONT></P>
<P><FONT size=3><B><FONT color=#0000ff>第四节    祈祥祝福----------------------------</FONT></B></FONT></P>
<P><FONT size=3><B><FONT color=#0000ff>第五节    陶冶情操----------------------------</FONT></B></FONT></P>
<P><FONT size=3><B><FONT color=#0000ff></FONT></B><B><FONT color=#0000ff>第六节    鞭挞邪恶----------------------------
</P></FONT></B></FONT>
<P><B><FONT color=#0000ff size=3>第七节    广告宣传----------------------------
</FONT></B></P>
<P><B><FONT color=#0000ff size=3>第八节    征答交际----------------------------
</FONT></B></P>
<P><FONT size=3><B><FONT color=#0033ff>第九节    凭吊缅怀<FONT color=#0000ff>----------------------------</FONT></FONT></B></FONT></P>
<P><FONT size=3><B><FONT color=#0033ff>第十节    劝戒勉励<FONT color=#0000ff>----------------------------</FONT></FONT></B></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6 11:15:12编辑过]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2
 楼主| 发表于 2005-4-30 08:58 | 只看该作者
<P><B><FONT color=#0000ff>                                    第四章:楹联的功用</FONT></B> </P>
<P>   对联是一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雅俗共赏的一种文学体裁。自从对联面世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钟爱。对联现已涉及到各行各业,在我国及海外华人区的社会活动中,越来越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这充分说明楹联有着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实用性,它有着比诗歌更广泛的实用价值。就对联的功用而言,主要有十个方面:装饰环境、启迪世人、传递感情、祈祥祝福、陶冶情操、鞭挞邪恶、广告宣传、征答交际、凭吊缅怀、劝戒勉励。

    <FONT color=#0033ff size=4><B>第一节    装饰环境
</B></FONT>
   装饰环境是楹联的自身特征,是对联的一大功用,是先人对对联的最初理解。这在于对联本身包藏着一种对称之美,正应和了中国人的审美观点。不管是过去的桃符,还是现在有纸联,虽有不同内容,但它首先通过装饰这一过程达到目的。贴对联的目的是给人看,所以它必须以美的形象出现于不同场合,就起到了装饰的作用。对联,作为一种艺术品类,其作用又是多方面的,它只用廖廖数语,就把此地此时的有关历史、人物、景致、典故传说概括出来,与风景、古迹交相辉映达到珠联璧合之美。如镇江甘露寺联:

    峰巅片石留三国;
    槛外长江咽六朝。

    上联中的峰巅片石指刘备当年在甘露寺相亲时所遗留下来的那块试剑石。当时孙权、周瑜想设美人计,索回荆州,却陪了夫人又折兵。下联化王勃的《滕王阁序》诗句“槛外长江空自流”,借景以怀沧桑之叹。</P>
<P>    自宋之后,楹联逐渐出现在园林景观之处,这不但给园林艺术增添了无穷的色彩,也为中国名胜、风景联的兴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明代起,题联之风大盛,墨客游人在游山玩水,访胜寻古之际,触景生情,题诗题联,留于后世。

    名胜风景联在中国楹坛中占据主导地位,它不仅数量最多,而且内容丰富。名胜风景联多集历史、地理、宗教、景观、文字、书法、篆刻于一炉,给人以美的享受。联语作为一种建筑装饰和文学艺术品类,其作用也是多方面的,既可阅古今,壮观瞻,激诗情,又可生妙趣,添游兴,长知识,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好形式,使人在不知不觉之中,开阔了艺术视野。有时一副好联,竟使游人流连忘返,增添游兴,难以忘怀。

    如滕王阁有一联:

    依然极浦遥天,想见阁中帝子;
    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

使人读联之后引发思古之幽情,仿佛自己也化入历史的时空之中。

    再看山西省洪洞县庐济寺的大槐树下的一副对联,联曰:

    乔木迹犹存,汾水环流,此地迁莺离梓里;
    古槐名不朽,鹳窝宛在,于今化鹤返莲邦。

许多人都知道,洪洞县大槐树下,乃明朝初年移民戍边的的集散地。现今许多北方人的祖先从此地离乡远迁,此情此景怎不令其后裔们大发感慨,怀思古之幽情呢?

    清代钱泳在他的《覆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反过来讲,撰联如造园林,必使浓淡得法,古今辉映,最忌平铺,最忌臃肿,方称佳构。汤显祖所作的《牡丹亭》中“游园”、“拾画”诸折,不仅是戏剧文学,而且还是很好的园林文学,“朝日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为剧情增色不少。所说情能造景,亦能生景,原因故在于此。

       <FONT color=#0909f7 size=4><b> 第二节    启迪世人
</b></FONT>
    中国古代文化是凝合文学和哲学为一体的一门学问,它融入了中国古老的辩证理论,具有一定的说理性和教育性。对联正是体现这种性质的文学体裁之一,一副好的对联往往使人顿开茅塞,令人从中领略人生的哲理和真谛。许多名人志士都以联警世,教诲和鞭策同仁、同辈和亲朋好友,给人以鼓舞和勉励,传为美谈。请看下面这副对联:

        
    清人戴远山,为其好友到官赴任,写过一副意味深长的赠联:

    诗堪入画方为妙;
    官到能贫乃是清。

既是好友,就该推心置腹,作者赠此联的目的,在于对句的内容:“做官要清”。上联是以诗之妙喻官之理,是起兴之笔,重要的是对朋友的鼓励和期望。作者不但联句惊人,其坦荡之胸怀,更使后人敬慕。

    著名画家张大千写过一副联:

    人到万难须放胆;
    事当两可要平心。

联句寥寥十几字,却浓缩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它告诉人们什么时候要当机立断,放开胆略,什么时候要从容不迫,平心静气。作者将人生处事之诀,点化的十分具体,俨然是一副优美、精致的人生格言。

    钱沣有副格言联云:</P>
<P>           爱半文不值半文,莫谓世无知者;</P>
<P>           作一事须精一事,庶几心乃安然。</P>
<P>  上联意谓贪钱财者不值半文,别以为世上没有了解你这种品德的人。下联言做事要精益求精,做事在精通一事,不能马虎了事,这样心里才尽其用能安然。联语质朴,道理通晓。堪你箴言。</P>
<P>    明人任环有联云:</P>
<P>
        <FONT color=#0000ff size=4><b>第三节    传递感情
</b></FONT>
    对联不但具有诸多社会作用,它还是人们传递感情,增进友谊的最好媒介。综观楹坛,许多高手、名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题赠佳品,或互相勉励,或寄托情思,或抒发心志,或言明事理,或表示对对方的景仰、思慕之情。

    请看鲁迅为瞿秋白赠的一副联: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与瞿秋白的友谊是相当深厚的,瞿曾为鲁迅的杂文写过序,鲁迅在瞿牺牲后为瞿编了《乱弹》、《海上述林》以示纪念。从瞿为鲁迅写的杂文序中,我们不难看出,鲁迅称瞿为“一知己”,确实倾注了不少真情实感。

    清代李啸村为郑板桥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

    此联是在郑板桥罢官归田后写的。郑板桥罢官后,以画画、写字为生。上联夸说郑板桥有诗书画之绝,下联借用陶渊《归去来辞》字义,说明郑板桥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事权贵的反抗精神,可说是对郑板桥恰如其分的评价。

        <FONT color=#0000ff size=4><b>第四节    祈祥祝福</b></FONT>

    祈祝吉祥,是对联这一文体的内核,比较多见。常在联中嵌入被贺人的名字及有关典故,使人倍觉亲切。</P>
<P>    1941年11月15日,郭沫若五十寿辰,各界人士纷纷祝贺。因“皖面事件”而被囚禁在重庆郊区红炉厂监狱中的叶挺写了一副贺联转送出来,后又心为:</P>
<P>                 寿比萧伯纳</P>
<P>                 功追高尔基</P>
<P>    联中嵌入“萧伯纳”、“高尔基”两个外国人名。萧伯纳是英国的著名作家。高尔基是原苏联的文毫。联中寄托了作者对郭老的祝愿,合乎他的身份,真是中肯含蓄,耐人寻味。</P>
<P>
    因此,我们在作联时,必须注意对联喜悦、吉祥的效果,要根据实际内容撰写有不同层次的充满吉祥气氛的对联,文体要得当,做到恰如其分,必要的艺术夸张是可以的,但不要无的放矢,要做到文题相符。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1 14:29:2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3
 楼主| 发表于 2005-4-30 08:59 | 只看该作者
<P>            <FONT color=#0000ff size=4><b>  第五节    陶冶情操
</b></FONT>
    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乃古今文人修身之法门。自从楹联出世,中国的文人们庆幸找到了一种简捷精练的文学形式,写出了大量修身、养性、咏物、言志、治学的对联佳作,书写挂于厅堂、书斋之中,长年敦品励学,陶冶情操。</P>
<P>劳过度   明末抗清英雄金声题书斋联:</P>
<P>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P>
<P>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定吞吴</P>
<P>    此联匠心独动,巧妙嵌“破釜沉舟”、“卧薪尝胆”两个成语典故,抒发自己抗清的决心和斗志。</P>
<P>        清代王士禛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淡为秋水闲中味;
    和似春风静后功。

从联语中,我们可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是何等地淡泊,水本无味,又言秋水,更增几分清凉之味;春风最柔,又言静后之风,可见作者立意之心性。

    林则徐有一副自题联这样写道:

    不要钱原非易事;
    太要好也是私心。

联语在于及做人之心境。上句说明,钱为养命之源,分文不取原非易事,但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切不可贪;下联说明做事不可强求尽善尽美,要顺其自然,不可为“名”而做无能为力之事。联中两处“要”字略为不美,但综观联之大义,此疵无碍矣。

</P>
<P>            <FONT color=#0000ff size=4><b> 第六节    鞭挞邪恶
</b></FONT>
    以联语鞭挞邪恶,痛击时弊,古今皆有之。此类联语多采用诙谐、嘲讽、戏谑的手法,或直来直去,或以物喻人,或以典喻今,或一语双关,或嵌字拆字,或谐音隐语。它成为鞭挞、批评落后,揭露、打击敌人,团结、教育人民的有力武器。联语尖锐泼辣,入木三分。如:</P>
<P>
    明月有情常照我;
    清风无事乱翻书。

    联句采用嵌字和双关手段,以物喻事。此联乍看只在写景,实则暗有所指。“清风”暗指清朝,“明月”隐喻明朝,作者无疑是一位明朝遗老,旧国不在,但钟情不死。对联饱含强烈的政治倾向,虽用意工妙,不免锋芒外露。

    明朝大文学家解缙性情不凡,语言泼辣,其写的嘲讽联也与众不同,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联语借物喻人,生动地讽刺了那些不学无术,肚内空空的人。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引用此联讽刺革命队伍中那些不实事求是,不讲科学,徒有虚名的人,可谓辛辣幽默,入木三分。

    刘师亮是一位撰联大师,他一生献身撰联事业,以讽刺联见长,每每以对句痛击国民政府,深受民众的欢迎。他写过这样一副痛切时弊的短联:

    民国万税;
    天下太贫。

此联以谐音手法,而化国民党口号。“税”谐音“岁”,“贫”谐音“平”,对国民政府吹嘘的“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给予了有力讽刺,使腐败、反动的国民政府体无完肤,收到了许多长篇大论难以达到的效果。

    当今时代,随着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腐化、没落的东西也随之滋生,社会上的不正之风随处可见,在许多报刊、书籍、文章、网站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讽刺腐败现象的联语,如黎时忠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世有叶公龙反假;
    今无伯乐马偏多。

联句上联借“叶公好龙”的寓言故事,反其道而行之,以道破“假做真时真亦假”的社会时弊;下联借伯乐识马的故事,对那些买官卖官、任人唯亲的现象给予了无情讽刺,联句用典得当,对仗工整,一语双关,绵里藏针,堪称讽刺联之佳品。</P>
<P>     清乾隆时贡生庞振坤撰的嘲讽汤似慈联:</P>
<P>     似者像也,像虎像豹像豺狼,不像州主;</P>
<P>     慈者爱也,爱金爱银爱钱财,不爱黎民。(横批:不成汤水)</P>
<P>    作者构思巧妙,上下联加横批嵌入“汤似慈”姓名。并以其名的同义字“像”、“爱”展开,收尾收得干净利落,与前形成反差对照,讽刺得入木三分。  

</P>
<P>           <FONT color=#0000ff size=4><b> 第七节    广告宣传
</b></FONT>
    利用对联进行广告宣传,招徕生意,是古已有之的事情,只不过未冠“广告”之名罢了,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各行各业的行业联了,因一副好的店联而生意大盛的事情在古籍中时可见之。江苏泗水洋河酒厂联是这样写的:

    酒味冲天,鸟闻成凤;
    酿糟抛海,鱼食化龙。

全联妙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极度形容佳酿之美,试想其味鸟可闻之成凤,其糟鱼可食之化龙,况其精华之酒乎?这种手法容易激起读者的兴致,诱惑力强,收到较好的广告宣传效果。</P>
<P>    天津天后宫古文化街的太白酒家联:</P>
<P>        刘伶借问谁家好;</P>
<P>        李白还言此处香;</P>
<P>    联中嵌“刘伶”、“李白”两个名人名。他们都是古代老子,又是出名的狂饮之人,用他们的名字来撰联,赶到极好的广告宣传作用。

    当今山东鱼台孔府宴酒的一副对联,通过电视媒体传遍神州大地,一段时间内可说是妇孺皆之,联曰:

    喝孔府宴酒;
    做天下文章。

联句声韵平稳,却很有感染力。想到当年孔夫子一定喝过此酒,要不怎么能写出《论语》那样的宏篇巨著呢。</P>
<P>    向社会征集商号或产品对联,是有识之士的影响最大,效果最佳的广告宣传形式上,常为有头脑的企业家所采用。
</P>
<P>
             <FONT color=#0000ff size=4><b> 第八节    征答交际
</b></FONT>
    对联在联谊中有重要作用。朋友之间的酬酢,自古有之。好友相聚,酒酣耳热之际,一问一答可增人兴致;寻胜探幽,心旷神怡之时,一出一对可添无限乐趣。朋友答对可见其情操,小儿应对可见其聪慧,知己答对可增进友情,陌生人答对可借此相识。联都的朋友们之间也经常互赠对联。如大蒙赠妃子(名丽荣)联:</P>
<P>          逢盛世风和日丽;</P>
<P>          有名师李艳桃荣。</P>
<P>      妃子在现实中是一名大学老师,又是联都网站的站长。嵌其真名,又涉其职业。赞其桃李满天下。又如:大蒙赠苏三老师(《联都》学堂老师,现实中也是教师)联:</P>
<P>             苏物春风,乾坤无二</P>
<P>             启人蒙昧,学部有三</P>
<P>
    应答巧对发展到现在,已从三五朋友间的应答发展到利用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广泛征集联句,使广大楹联爱好者的参与其间,并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对句。如1982年春节,由中央电视台文化生活组等单位举办的迎春征联活动,所征五个出句,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支持和响应,应征稿件达18万多件,尽管限了题,但征稿内容丰富多彩,风格多种多样,涌现出许多佳联。其中最出名的当属下联:

    碧野田间牛得草;
    金山林里马识途。

    出句与对句皆由当代文学艺术界知名人士的名字串组而成,几个人名自然成句,意义连贯,对仗工稳贴切,实乃联中上品。

    征联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喜庆场合。1997年香港回归前后,各报刊电视以香港回归为内容的征联大赛遍地开花,楹界高手辈出,妙联层出不穷。如获得“华录杯”喜迎香港回归楹联大奖赛一等奖的湖南省刘人寿的一联:

    大笔画龙,香港喜看《龙破壁》;
    高桐引凤,神州酣唱《凤还巢》。

    此联饱含激情,用笔精到,虚实相间,巧用比拟,抒发了炎黄子孙企盼回归,举国同庆,龙飞凤舞的热烈气氛。联句句尾还巧嵌两个戏剧剧目名称,如画龙点睛,令人读后欣喜无限,激情飞扬。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1 15:43:5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4
 楼主| 发表于 2005-5-1 16:22 | 只看该作者
<P>           <FONT color=#0033ff size=4><b> 第九节    凭吊缅怀</b></FONT></P><P><b><FONT size=4></FONT></b> </P><P><FONT color=#000000 size=3><b>   </b><FONT size=2> 有不少挽联是生者将死者的名字、有关年号、有关典故嵌入,表达对死者的敬意和怀念。例如:郭沫若挽鲁迅先生联:</FONT></FONT></P><P><FONT size=2>    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FONT></P><P><FONT size=2>    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FONT></P><P><FONT size=2>    1936年10月16日,鲁迅先生逝世。郭沫若撰了这副非格律联,以寄托哀思。挽联巧在人物上下对比,四次嵌入了“鲁迅”和圣人“孔子”的名字,词语重复,语意翻新。说明了鲁迅对中国文化的伟大影响,不是孔子,却胜过孔子。</FONT></P><P><FONT size=2>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全国人民无比悲痛。有一副挽联云:</FONT></P><P><FONT size=2>    青史千秋,不忍魂去;</FONT></P><P><FONT size=2>    春晖寸草,难报恩来。</FONT></P><P><FONT size=2>    此联凄惋动人,落笔不俗,联语嵌“恩来”二字,作为下联词尾,确是神来之笔。一是“恩”字既与“寸草春晖”配合得贴切,又能体现人民对周总理的感恩戴德;二是“来”安与上联尾的“去”成对,意如天成。这副对联堪称当时的佳作。</FONT></P><P><FONT size=2>    清人杨乃武有副自挽联:</FONT></P><P><FONT size=2>    举人变犯人,斯文扫地;</FONT></P><P><FONT size=2>    学台充刑台,乃武归天。</FONT></P><P><FONT size=2>    清末四大冤案,其一是“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此联就是杨乃武被冤判“斩立决”,自思绝无生望,在牢里中题的自挽联。此联巧用“乃武”二字,既以已名相嵌,又与上联“斯文”工对。联语倾诉了自己含冤入狱,不仅斯文扫地,而且生命归天的悲痛心情。</FONT></P><P><FONT size=3></FONT>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5
 楼主| 发表于 2005-5-1 16:55 | 只看该作者
<P>                 <FONT color=#0033ff size=4><b> 第十节    劝戒勉励</b></FONT></P><P>    不少对联,常常给人以激励和鼓舞的作用。例如:大蒙题自勉联:</P><P>           读好书能明大理;</P><P>           交良友可益终生。</P><P>    上联说明,读好书,能从中明白许许多多的为人做事和道理。下联指明,交好朋友,可以对自己的一生都有帮助。</P><P>    清人叶荣清,平日在书房中勤读书,常常是一卷在手,废寝忘食。他在书房门中题一联云:</P><P>    诗味河洲易沾九占;</P><P>   书传渭纳礼著三千。</P><P>   联中嵌入“诗书易礼”四字。还为“梯云阁”题一联云:</P><P>        梯级可谐欣捷步;</P><P>       云程有路快先登。</P><P>    首嵌“梯云”阁名,言读书如上“梯级”步步而高,要有前程“有路”可登的鸿鹄之志。此联充满哲理,激励有加。</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9-27 23:39 , Processed in 0.07234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