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52|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對聯是國粹嗎?【作者:香港 陈锡波】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10 01: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對聯是國粹嗎 ?
                             

陳錫波


對聯界的朋友喜歡說,對聯只是中國有、國沒有,是我們的文化遺產,是國粹。

對聯是國粹嗎 ? 首先必須明白對聯和國粹這兩個基本概念,就是說,必須首先知道什麼是對聯、什麼是國粹。

聯,是詩的基本單位;對聯,就是對仗的聯,原是唐代律詩中要求對偶的聯。唐代詩人在南齊沈約首倡的四聲基礎上,將四聲兩元化分為平仄,既繼承了聲律和諧跌宕之優美,又避免了過分繁瑣之羈絆;同時確定詩中對仗的應用,避免上下句用字的重複,比其他詩文的對偶句更加嚴謹。元稹<<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係銘>>中說,(佺期)(之問)之流,研練精切,穩順聲勢,謂之為律詩。律詩集平仄聲律之美妙與駢偶文體之華采,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講究平仄與對偶,是唐詩有別於先唐詩歌的特色。這個特色,集中地表現在頷聯和頸聯,這兩聯既要協律,又要對仗。馬蕭蕭先生1987年在<<名聯鑒賞詞典>>的序中說,這時詩詞中的對偶句已經被稱為對聯了。順理成章,對聯,以頷聯和頸聯平仄和對偶的要求為標準,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從唐詩中脫胎而出。對聯,既然自成一家就不只是詩的一部份,而是獨立的文學作品,每句字數也有所變化,不限於五言和七言。

國粹又是什麼東西 ? 任何國家,任何民族,都有其獨特的、別的國家或民族沒有的物質或非物質的事物,但是,並不是凡是自己所有、別人所無的東西,就可以稱為國粹。粹者,精華也。國粹,乃國之精華。

那麼,對聯是不是國之精華 ? 是,對聯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精華。精華表現在哪裡 ? 在其平仄和對偶。平仄和對偶,表現了漢語聲調優美的音樂感,顯示了中國哲學思想的基本精神,具有獨特的與別不同的形式和文化內涵。

平仄,講究的是聲調。漢語是富有聲調變化音樂感的語言。古漢語有八聲,分別是陰陽聲的平上去入。平上去入的聲調各有其樂音的特點: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力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唐人將這四聲分為兩類,平聲平道、發音時沒有受到發音器官阻礙,稱為平;上去入發音時受到發音器官的阻礙,稱為仄,即是不平。唐詩按平平、仄仄雙音一節,以本句相間、對句相反的形式構成一定的格律,令詩句抑揚頓挫、節奏分明而朗朗上口、可吟可誦。對聯從唐詩脫胎而來,當然也遵循律詩的這個規範。

沒有聲調,不僅讀起來平淡無味,有時根本就難明其意,例如這樣的句子,ba ba ba ba jiao ba le ba,沒有聲調的變化,簡直莫名其妙,可是,只要依照正確的聲調,意思一下子豁然明朗,這是說,“爸爸把芭蕉拔了吧”。聲調,除了增加語言的音樂感之外,更大大地擴大了語文的詞彙,一音多聲,一聲多字,這樣,漢語就更加顯得多姿多彩,騰娜跌。但是,在具體的詩句和對聯中,每一漢字卻是一字一音一義,單音獨韻。對聯之講究平仄,靈活地運用聲調的變化和漢字一音一義的特點,充分地展現了聲調變化的藝術,這種特點是外國語文無法做到的。

對偶,是對聯最基本的要求和特徵。對偶,一般認為,像排比、類疊、層遞、頂針、錯綜、鑲嵌、回文等一樣,是中國文學的一種修辭方法。其實,對偶這種形式絕不僅僅只是一種修辭方法,其中蘊含着中國哲學思想的精髓以及這種思想的思維方式。

有人說,一有中國文化,就有對偶。從<<詩經>><<楚辭>><<漢賦>>,都有大量的對偶句,諸子百家的經、史、子、集中也比比皆是,例如,<<詩經 >>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楚辭 >>的“旌蔽日兮敵如雲;矢交墜兮士爭先”,<<道德經>>的“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論語>>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禮記>>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韓非子>>的“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時而至”,<<荀子>>的“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史記>>的“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晏子>>的“任人之長不強其短;任人之工不強其拙”,……等等,等等,不計其數。

為什麼對偶會被這麼廣泛地應用 ? 言之無文,行之不遠。對偶句的形式,看起來整齊,讀起來上口,聽起來悅耳,記起來容易,利於表達,便於流傳,能夠行之久遠。在現在流行的成語中,就有許多是對偶的結構,好像門當戶對、萬紫千紅、碧海藍天、山高水長、花紅柳綠、文過飾非、禮賢下士……真是不勝枚舉。

那麼,對偶這種形式是怎樣形成的呢 ? 有人說,首先是大自然的萬物,大如天地日月,小如螞蟻苔花,其生成都無不對稱、相對相依,正如劉勰在<<文心雕龍>><麗辭篇>中所說,“造物賦形,支體必雙;神理為用,事不孤立”,因此,“心生文辭,運裁百慮,高下相須,自然成對。” 其次是漢字一字一音一義、單音獨韻的特點,字與字之間的意義容易對稱、對比、對立,如虛與實、優與劣、真與假、悲與喜……等等。

不錯,大自然的客觀存在和漢字形音義的特點,是形成對偶的重要原因,但還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中國哲學中相反相成、對立統一的思想,對偶是這種思想的思維方法和表現手法。試看群經之首的<<易經>>,它的八卦,就是乾坤、水火、風雷、山澤四對對立相依的事物。後人繪製的陰陽鲤魚圖,也是由黑白相依互為消長變化而成,而且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這是中國哲學的思想核心。任何事物都有互為參照的相對性和相反相成的兩面性,所以,我們的古人不說長度,說長短;不說深度,說深淺;不說高度,說高低;不說厚度,說厚薄;不說濃度,說濃淡;……<<易經>>的<<繫辭傳>>一開始就講“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像,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每一句都對偶,既自對,又相對,兩個方面一起講。這是中國的文化,是中國的哲學,是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中醫治病的八綱,以陰陽、虛實、表裏、寒熱而斷;藥性以寒、涼、溫、熱而分,都是一一相對。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事萬物,相生相克,一分為二、合二而一。一副對聯,兩行詩句,對稱、對應、對等、對照、對比、對立,字有限而意無窮。一個整體,形式相對,內容相關,這是對聯應用對偶的藝術效果。對聯的表現手法,恰恰就是易學的核心思想。

太極兩儀生四象;一聯數語勝千言。

對聯之講究平仄與對偶,既是要求,也是特徵,更重要的是藝術價值,在於她表現了漢語聲調變化的音樂美和中國哲學思想相反相成、對立統一的核心精神。這種文學樣式是世界其他國家沒有的,也是做不到的。在本國的文學藝術之林中,她雖然脫胎於唐詩,但已然獨立成形、自成一體;雖然與唐詩、宋詞血脈相連,但字數比詩詞少,比詩詞更凝煉、更精緻,通常以其短小精悍見稱。她集中了詩詞的精彩,也集中了詩詞的難度,是詩中之詩、詞中之詞,其獨特之處是其它文學樣式無可替代的。所以說,對聯作為中華民族千餘年傳統的文化遺產,是我們彌足珍貴的國粹。


原載 2010615日 香港<<大公報>>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2
发表于 2011-12-10 08:25 | 只看该作者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3
发表于 2011-12-10 11:16 | 只看该作者
【繁简转换】
对联是国粹吗 ?
                             陈锡波

   对联界的朋友喜欢说,对联只是中国有、别国没有,是我们的文化遗产,是国粹。
   对联是国粹吗 ? 首先必须明白对联和国粹这两个基本概念,就是说,必须首先知道什麽是对联、什麽是国粹。
   联,是诗的基本单位;对联,就是对仗的联,原是唐代律诗中要求对偶的联。唐代诗人在南齐沉约首倡的四声基础上,将四声两元化分为平仄,既继承了声律和谐跌宕之优美,又避免了过分繁琐之羁绊;同时确定诗中对仗的应用,避免上下句用字的重複,比其他诗文的对偶句更加严谨。元稹在<<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係铭>>中说,“沉(佺期)宋(之问)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 律诗集平仄声律之美妙与骈偶文体之华采,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讲究平仄与对偶,是唐诗有别于先唐诗歌的特色。这个特色,集中地表现在颔联和颈联,这两联既要协律,又要对仗。马萧萧先生1987年在<<名联鉴赏词典>>的序中说,“这时诗词中的对偶句已经被称为‘对联’了。” 顺理成章,对联,以颔联和颈联平仄和对偶的要求为标准,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从唐诗中脱胎而出。对联,既然自成一家,就不只是诗的一部份,而是独立的文学作品,每句字数也有所变化,不限于五言和七言。
   国粹又是什麽东西 ? 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别的国家或民族没有的物质或非物质的事物,但是,并不是凡是自己所有、别人所无的东西,就可以称为国粹。粹者,精华也。国粹,乃国之精华。

   那麽,对联是不是国之精华 ? 是,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精华表现在哪裡 ? 在其平仄和对偶。平仄和对偶,表现了汉语声调优美的音乐感,显示了中国哲学思想的基本精神,具有独特的与别不同的形式和文化内涵。

   平仄,讲究的是声调。汉语是富有声调变化音乐感的语言。古汉语有八声,分别是阴阳声的平上去入。平上去入的声调各有其乐音的特点: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勐力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唐人将这四声分为两类,平声平道、发音时没有受到发音器官阻碍,称为平;上去入发音时受到发音器官的阻碍,称为仄,即是不平。唐诗按平平、仄仄双音一节,以本句相间、对句相反的形式构成一定的格律,令诗句抑扬顿挫、节奏分明而朗朗上口、可吟可诵。对联从唐诗脱胎而来,当然也遵循律诗的这个规范。

   没有声调,不仅读起来平澹无味,有时根本就难明其意,例如这样的句子,ba ba ba ba jiao ba le ba,没有声调的变化,简直莫名其妙,可是,只要依照正确的声调,意思一下子豁然明朗,这是说,“爸爸把芭蕉拔了吧”。声调,除了增加语言的音乐感之外,更大大地扩大了语文的词彙,一音多声,一声多字,这样,汉语就更加显得多姿多彩,腾娜跌宕。但是,在具体的诗句和对联中,每一汉字却是一字一音一义,单音独韵。对联之讲究平仄,灵活地运用声调的变化和汉字一音一义的特点,充分地展现了声调变化的艺术,这种特点是外国语文无法做到的。

   对偶,是对联最基本的要求和特徵。对偶,一般认为,像排比、类叠、层递、顶针、错综、镶嵌、回文等一样,是中国文学的一种修辞方法。其实,对偶这种形式绝不仅仅只是一种修辞方法,其中蕴含着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以及这种思想的思维方式。

   有人说,一有中国文化,就有对偶。从<<诗经>>、<<楚辞>>到<<汉赋>>,都有大量的对偶句,诸子百家的经、史、子、集中也比比皆是,例如,<<诗经 >>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楚辞 >>的“旌蔽日兮敌如云;矢交坠兮士争先”,<<道德经>>的“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论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礼记>>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韩非子>>的“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荀子>>的“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史记>>的“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晏子>>的“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等等,等等,不计其数。

   为什麽对偶会被这麽广泛地应用 ?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对偶句的形式,看起来整齐,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记起来容易,利于表达,便于流传,能够行之久远。在现在流行的成语中,就有许多是对偶的结构,好像门当户对、万紫千红、碧海蓝天、山高水长、花红柳绿、文过饰非、礼贤下士……真是不胜枚举。

   那麽,对偶这种形式是怎样形成的呢 ? 有人说,首先是大自然的万物,大如天地日月,小如蚂蚁苔花,其生成都无不对称、相对相依,正如刘勰在<<文心凋龙>><丽辞篇>中所说,“造物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因此,“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 其次是汉字一字一音一义、单音独韵的特点,字与字之间的意义容易对称、对比、对立,如虚与实、优与劣、真与假、悲与喜……等等。

   不错,大自然的客观存在和汉字形音义的特点,是形成对偶的重要原因,但还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中国哲学中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思想,对偶是这种思想的思维方法和表现手法。试看群经之首的<<易经>>,它的八卦,就是乾坤、水火、风雷、山泽四对对立相依的事物。后人绘製的阴阳鲤鱼图,也是由黑白相依互为消长变化而成,而且黑中有白,白中有黑。这是中国哲学的思想核心。任何事物都有互为参照的相对性和相反相成的两面性,所以,我们的古人不说长度,说长短;不说深度,说深浅;不说高度,说高低;不说厚度,说厚薄;不说浓度,说浓澹;……<<易经>>的<<繫辞传>>一开始就讲“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像,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每一句都对偶,既自对,又相对,两个方面一起讲。这是中国的文化,是中国的哲学,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医治病的八纲,以阴阳、虚实、表里、寒热而断;药性以寒、凉、温、热而分,都是一一相对。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事万物,相生相克,一分为二、合二而一。一副对联,两行诗句,对称、对应、对等、对照、对比、对立,字有限而意无穷。一个整体,形式相对,内容相关,这是对联应用对偶的艺术效果。对联的表现手法,恰恰就是易学的核心思想。

   太极两仪生四象;一联数语胜千言。

   对联之讲究平仄与对偶,既是要求,也是特徵,更重要的是艺术价值,在于她表现了汉语声调变化的音乐美和中国哲学思想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核心精神。这种文学样式是世界其他国家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在本国的文学艺术之林中,她虽然脱胎于唐诗,但已然独立成形、自成一体;虽然与唐诗、宋词血脉相连,但字数比诗词少,比诗词更凝炼、更精緻,通常以其短小精悍见称。她集中了诗词的精彩,也集中了诗词的难度,是诗中之诗、词中之词,其独特之处是其它文学样式无可替代的。所以说,对联作为中华民族千馀年传统的文化遗产,是我们弥足珍贵的国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2 小时
主题
0

196

帖子

0

精华

1843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35968
经验
13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9-25
4
发表于 2011-12-10 22:20 | 只看该作者
“聯,是詩的基本單位”
这观点不对,遑论其他!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孓彩| 六合投孓注| 网络赚钱去SO娱孓乐孓城:顶级信用孓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975 小时
主题
542

1万

帖子

2

精华

18万

积分

联都顾问

千骏家爸

Rank: 9

UID
27101
经验
385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97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3-19
5
发表于 2011-12-10 22:33 | 只看该作者
能转成简体字就好了,繁体看得眼花,不习惯!
叹如许才华,教遐迩联友诗朋,皆加青眼;
问几人能够,任变幻桑田沧海,不改朱颜。【塞上长城 雅赠嵌名联】

朱君版块眼前开,朋往多为逸少才。
够味留言三两句,友情接唱戏连台。【双桥居士 雅赠藏头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6
发表于 2011-12-10 22:42 | 只看该作者
“聯,是詩的基本單位”
这观点不对,遑论其他!
柳韵泉滋 发表于 2011-12-10 22:20

联,应该是律诗的基本单位。律诗由4联(或以上)组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2 小时
主题
0

196

帖子

0

精华

1843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35968
经验
13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9-25
7
发表于 2011-12-10 22:54 | 只看该作者
联,应该是律诗的基本单位。律诗由4联(或以上)组成。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1-12-10 22:42
联是独立文体,不是诗的附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44 小时
主题
128

7293

帖子

0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元老

联痴

Rank: 10Rank: 10

UID
1971
经验
324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4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4-26
8
发表于 2011-12-10 23:00 | 只看该作者
問:對聯是國粹嗎 ?
答:這還是問題嗎 ?

橫批:不是對聯
得过且过;无为而为。——哈公QQ馈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9
发表于 2011-12-10 23:01 | 只看该作者
對聯,既然自成一家,就不只是詩的一部份,而是獨立的文學作品,每句字數也有所變化,不限於五言和七言。
-----楼主说的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8 小时
主题
119

1907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无情谷道仙

Rank: 6Rank: 6

UID
8911
经验
108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8-17
10
发表于 2011-12-11 08:25 | 只看该作者
聯,是詩的基本單位(引用者说:没错,是律诗和骈文。);對聯,就是對仗的聯,原是唐代律詩中要求對偶的聯。唐代詩人在南齊沈約首倡的四聲基礎上,將四聲兩元化分為平仄,既繼承了聲律和諧跌宕之優美,又避免了過分繁瑣之羈絆;同時確定詩中對仗的應用,避免上下句用字的重複,比其他詩文的對偶句更加嚴謹。元稹在<<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係銘>>中說,沈(佺期)宋(之問)之流,研練精切,穩順聲勢,謂之為律詩。” 律詩集平仄聲律之美妙與駢偶文體之華采,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講究平仄與對偶,是唐詩有別於先唐詩歌的特色。這個特色,集中地表現在頷聯和頸聯,這兩聯既要協律,又要對仗。馬蕭蕭先生1987年在<<名聯鑒賞詞典>>的序中說,“這時詩詞中的對偶句已經被稱為‘對聯’了。” 順理成章,對聯,以頷聯和頸聯平仄和對偶的要求為標準,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從唐詩中脫胎而出。對聯,既然自成一家,就不只是詩的一部份,而是獨立的文學作品,每句字數也有所變化,不限於五言和七言。(引用者说:结论是正确的)
彩笔常行无俗韵 青锋欲试有雄怀 ----龙脊山人老师赐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8 小时
主题
119

1907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无情谷道仙

Rank: 6Rank: 6

UID
8911
经验
108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8-17
11
发表于 2011-12-11 08:27 | 只看该作者
對偶,是對聯最基本的要求和特徵。對偶,一般認為,像排比、類疊、層遞、頂針、錯綜、鑲嵌、回文等一樣,是中國文學的一種修辭方法。其實,對偶這種形式絕不僅僅只是一種修辭方法,其中蘊含着中國哲學思想的精髓以及這種思想的思維方式。

------------------------------------------精彩!
彩笔常行无俗韵 青锋欲试有雄怀 ----龙脊山人老师赐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934 小时
主题
345

6352

帖子

10

精华

7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10975
经验
1312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893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10
12
发表于 2011-12-11 09:48 | 只看该作者
对联界的朋友喜欢说,对联只是中国有、别国没有,是我们的文化遗产,是国粹。

对联是国粹吗 ? 首先必须明白对联和国粹这两个基本概念,就是说,必须首先知道什麽是对联、什麽是国粹。

联,是诗的基本单位;对联,就是对仗的联,原是唐代律诗中要求对偶的联。唐代诗人在南齐沉约首倡的四声基础上,将四声两元化分为平仄,既继承了声律和谐跌宕之优美,又避免了过分繁琐之羁绊;同时确定诗中对仗的应用,避免上下句用字的重複,比其他诗文的对偶句更加严谨。元稹在<<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中说,“沉(佺期)宋(之问)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 律诗集平仄声律之美妙与骈偶文体之华采,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讲究平仄与对偶,是唐诗有别于先唐诗歌的特色。这个特色,集中地表现在颔联和颈联,这两联既要协律,又要对仗。马萧萧先生1987年在<<名联鉴赏词典>>的序中说,“这时诗词中的对偶句已经被称为‘对联’了。” 顺理成章,对联,以颔联和颈联平仄和对偶的要求为标准,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从唐诗中脱胎而出。对联,既然自成一家,就不只是诗的一部份,而是独立的文学作品,每句字数也有所变化,不限于五言和七言。

国粹又是什麽东西 ? 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别的国家或民族没有的物质或非物质的事物,但是,并不是凡是自己所有、别人所无的东西,就可以称为国粹。粹者,精华也。国粹,乃国之精华。

那麽,对联是不是国之精华 ? 是,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精华表现在哪裡 ? 在其平仄和对偶。平仄和对偶,表现了汉语声调优美的音乐感,显示了中国哲学思想的基本精神,具有独特的与别不同的形式和文化内涵。

平仄,讲究的是声调。汉语是富有声调变化音乐感的语言。古汉语有八声,分别是阴阳声的平上去入。平上去入的声调各有其乐音的特点: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力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唐人将这四声分为两类,平声平道、发音时没有受到发音器官阻碍,称为平;上去入发音时受到发音器官的阻碍,称为仄,即是不平。唐诗按平平、仄仄双音一节,以本句相间、对句相反的形式构成一定的格律,令诗句抑扬顿挫、节奏分明而朗朗上口、可吟可诵。对联从唐诗脱胎而来,当然也遵循律诗的这个规范。

没有声调,不仅读起来平淡无味,有时根本就难明其意,例如这样的句子,ba ba ba ba jiao ba le ba,没有声调的变化,简直莫名其妙,可是,只要依照正确的声调,意思一下子豁然明朗,这是说,“爸爸把芭蕉拔了吧”。声调,除了增加语言的音乐感之外,更大大地扩大了语文的词彙,一音多声,一声多字,这样,汉语就更加显得多姿多彩,腾娜跌宕。但是,在具体的诗句和对联中,每一汉字却是一字一音一义,单音独韵。对联之讲究平仄,灵活地运用声调的变化和汉字一音一义的特点,充分地展现了声调变化的艺术,这种特点是外国语文无法做到的。

对偶,是对联最基本的要求和特徵。对偶,一般认为,像排比、类叠、层递、顶针、错综、镶嵌、回文等一样,是中国文学的一种修辞方法。其实,对偶这种形式绝不仅仅只是一种修辞方法,其中蕴含着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以及这种思想的思维方式。

有人说,一有中国文化,就有对偶。从<<诗经>>、<<楚辞>>到<<汉赋>>,都有大量的对偶句,诸子百家的经、史、子、集中也比比皆是,例如,<<诗经 >>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楚辞 >>的“旌蔽日兮敌如云;矢交坠兮士争先”,<<道德经>>的“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论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礼记>>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韩非子>>的“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荀子>>的“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史记>>的“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晏子>>的“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等等,等等,不计其数。

为什麽对偶会被这麽广泛地应用 ?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对偶句的形式,看起来整齐,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记起来容易,利于表达,便于流传,能够行之久远。在现在流行的成语中,就有许多是对偶的结构,好像门当户对、万紫千红、碧海蓝天、山高水长、花红柳绿、文过饰非、礼贤下士……真是不胜枚举。

那麽,对偶这种形式是怎样形成的呢 ? 有人说,首先是大自然的万物,大如天地日月,小如蚂蚁苔花,其生成都无不对称、相对相依,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篇>中所说,“造物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因此,“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 其次是汉字一字一音一义、单音独韵的特点,字与字之间的意义容易对称、对比、对立,如虚与实、优与劣、真与假、悲与喜……等等。

不错,大自然的客观存在和汉字形音义的特点,是形成对偶的重要原因,但还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中国哲学中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思想,对偶是这种思想的思维方法和表现手法。试看群经之首的<<易经>>,它的八卦,就是乾坤、水火、风雷、山泽四对对立相依的事物。后人绘製的阴阳鲤鱼图,也是由黑白相依互为消长变化而成,而且黑中有白,白中有黑。这是中国哲学的思想核心。任何事物都有互为参照的相对性和相反相成的两面性,所以,我们的古人不说长度,说长短;不说深度,说深浅;不说高度,说高低;不说厚度,说厚薄;不说浓度,说浓淡;……<<易经>>的<<繫辞传>>一开始就讲“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像,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每一句都对偶,既自对,又相对,两个方面一起讲。这是中国的文化,是中国的哲学,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医治病的八纲,以阴阳、虚实、表里、寒热而断;药性以寒、凉、温、热而分,都是一一相对。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事万物,相生相克,一分为二、合二而一。一副对联,两行诗句,对称、对应、对等、对照、对比、对立,字有限而意无穷。一个整体,形式相对,内容相关,这是对联应用对偶的艺术效果。对联的表现手法,恰恰就是易学的核心思想。

太极两仪生四象;一联数语胜千言。

对联之讲究平仄与对偶,既是要求,也是特徵,更重要的是艺术价值,在于她表现了汉语声调变化的音乐美和中国哲学思想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核心精神。这种文学样式是世界其他国家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在本国的文学艺术之林中,她虽然脱胎于唐诗,但已然独立成形、自成一体;虽然与唐诗、宋词血脉相连,但字数比诗词少,比诗词更凝炼、更精緻,通常以其短小精悍见称。她集中了诗词的精彩,也集中了诗词的难度,是诗中之诗、词中之词,其独特之处是其它文学样式无可替代的。所以说,对联作为中华民族千馀年传统的文化遗产,是我们弥足珍贵的国粹。


原载 2010年6月15日 香港<<大公报>>
关注微信公众号【联之天下】·(zhenglian-520)
获取最全的楹联诗词赛事信息,行间字里征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934 小时
主题
345

6352

帖子

10

精华

7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10975
经验
1312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893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10
13
发表于 2011-12-11 09:50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ip138.com/gb.htm

给大家推荐一个转换器,一键转化繁简字,很方便,这个可以有。。
关注微信公众号【联之天下】·(zhenglian-520)
获取最全的楹联诗词赛事信息,行间字里征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445 小时
主题
116

2425

帖子

10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罗浮客

Rank: 6Rank: 6

UID
27077
经验
436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44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3-17
14
发表于 2011-12-11 10:30 | 只看该作者
她集中了詩詞的精彩,也集中了詩詞的難度,是詩中之詩、詞中之詞,
萬裏孤清因雪魄,三分意氣介天真。
梅花阁http://www.china-liand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amp;amp;tid=258242&amp;amp;extra=page%3D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975 小时
主题
542

1万

帖子

2

精华

18万

积分

联都顾问

千骏家爸

Rank: 9

UID
27101
经验
385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97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3-19
15
发表于 2011-12-11 10:33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ip138.com/gb.htm

给大家推荐一个转换器,一键转化繁简字,很方便,这个可以有。。
7荤8素 发表于 2011-12-11 09:50

谢谢78哥费心,这样就太好了,重新再温读一遍,呵呵~~~
叹如许才华,教遐迩联友诗朋,皆加青眼;
问几人能够,任变幻桑田沧海,不改朱颜。【塞上长城 雅赠嵌名联】

朱君版块眼前开,朋往多为逸少才。
够味留言三两句,友情接唱戏连台。【双桥居士 雅赠藏头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04 小时
主题
25

774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395
经验
172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4-6
16
发表于 2011-12-11 10:40 | 只看该作者
该文对于对联的特点和性质作了精准的定位,值得一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123 小时
主题
221

7984

帖子

8

精华

9万

积分

联都顾问

副站长

Rank: 9

UID
4407
经验
18647 点
威望
2222 点
在线时间
41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4-6
17
发表于 2011-12-11 12:37 | 只看该作者
好文欣赏!
为有劳神之命,长怀斩鬼之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18 小时
主题
854

8507

帖子

10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26628
经验
163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7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2-16
18
发表于 2011-12-11 12:57 | 只看该作者
这位香港同胞的文章值得一读{:5_142:}
龙吟华夏五千载
虎啸联坛十万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55 小时
主题
6

237

帖子

1

精华

187

积分

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19804
经验
18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25
19
发表于 2011-12-11 13:18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ip138.com/gb.htm

给大家推荐一个转换器,一键转化繁简字,很方便,这个可以有。。
7荤8素 发表于 2011-12-11 09:50


刚才试了一下,非常好用,多谢78师的分享.
联解闲情,偶而研习,自能乐也书诚雅事,时得赏玩,或可醉矣!                               ----大蒙校长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207 小时
主题
3761

1万

帖子

0

精华

2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4526
经验
604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20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19
20
发表于 2011-12-12 10:04 | 只看该作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陈锡波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8 01:25 , Processed in 0.13069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