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联话清联十大家之二。郑板桥 [打印本页]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12-3-22 09:17
标题: 联话清联十大家之二。郑板桥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卒于乾隆三十年(1765),终年七十三岁。他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称为“三绝”。郑板桥的对联作品清新自然,诗意作联,情趣作联,给人“无一不新”的艺术享受。


一。用字新奇

    郑板桥之联,在于立意新,下笔新,用字新,常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主要得益他的诗文功力和绘画功力,常由诗入联或画入联。而且联中不带僻字,如寻常字面,经名家之手便成妙品。

赠李方膺

束云归砚匣;
裁梦入花心。


此联为赠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联,主要是赞其出神入画的绘画艺术。上联手可摘云,仿佛可以拾束白云放归砚盒。下联写梦,移情写景,将梦境裁入花心,似自我陶醉。束字和裁字用得颇妙,将虚景化成实景,由此可见李之作画手段高超。

杂题

洗砚鱼吞墨;
烹茶鹤避烟。


此联两个居士生活情节出自钱慧安的《烹茶洗砚图》,无疑是山居隐士生活的描写。上联溪边洗砚,游鱼吞墨,仿佛要沾一点文学气息,富有情趣,吞字刻画灵动。下联烹茶,似是扫来竹叶烹茶叶,鹤子避之。整联雅逸,只不过现实社会的压力却使人过不得这种生活 可想想现实社会的人又何其耐得了空山幽谷的寂寞。

   
自题春联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此联拟人比喻生动,灵采飞扬。上联与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处的春风是把梳子,柳是美人。下联与老杜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着本质的赞扬。只不过老杜的诗句比较正经,老郑的则有十分欣喜的流露。整联放得开,收得拢,把春风夜雨两种寻常事物用诗意化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得生机十足。放字,梳字,瞒字,润字,都恰到好处,体现了力学的美感。

    在郑板桥的联作中诸如杂题联:“竹疏烟补密;梅瘦雪添肥”,如自题联"漫扫白云看鸟迹;自锄明月种梅花",如题兴化城隍庙联“百尺高梧,称得起一轮明月;数椽矮屋,锁不住五夜书声”等等,都在用字章法上颇有讲究,联眼扣得住。

二。联中有画


     郑板桥联画皆精,所以在他的对联作品中,有许多联中有画的精美之作。如题扬州勺园联:“移花得蝶;买石饶云。”八字已然生机盎然,风姿绰约,也给人们带来美好的遐想。如题江苏苏州留园联:“ 蝶欲试花犹护粉;莺初学啭尚羞簧。”此联可谓观察入微,绘声绘色,寓情于景,极尽渲染,得见天趣,似动态写生画。如自题一联:“花落家僮未扫;鸟啼山客犹眠。”此则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联,极为优雅的山居环境。再细品以下几则作品。


题扬州瘦西湖月观

月来满地水;
云起一天山。

此联寥寥十字,对月和云作了形象生动的描绘。明月高悬,月光如水,月色与湖光融合在一起,柔和、纯净。云涌天空,如群山起伏,连绵重叠,与地上的小金山比美,更给瘦西湖增添了神奇迷离的色彩。只有对自然景色观察仔细,才能描摹得如此逼真传神。读此联如读一首诗,如观一幅画,诗情画意,油然而生。


题镇江焦山自然庵

汲来江水煮新茗;
买尽青山当画屏。


读此联,首先感受到的是磅礴的想象力,郑板桥爱茶爱画,此联恰借用了自然景色来表达其文学品味。以江水煮茗,何其豪也,以青山当屏,何其健也。其情、其兴,悠然而生,挥笔成联,雅趣天成。 由此可看出当行本色,画意作联的手段。此一联与其创作的另一联“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作为茶道联被广为传颂。

题镇江焦山自然庵

山光扑面经新雨;
江水回头为晚潮。


此联中的山指江苏镇江的焦山,江指长江。上联描写了焦山雨后清新怡人的景象,令人浮想联翩。下联描写了江水倒流,晚潮而至的情景。“回头”的拟人写法很形象,且与“扑面”巧妙相对。此联让人身临其境,从视觉听觉表达,是为动态画。


三。与竹结缘
       古代诗人多爱竹,如苏轼,如郑板桥。老郑有诗曰:“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所以在老郑的联作中亦有不俗的写竹佳作。


题扬州小玲珑山馆

咬定几句有用书,不忘饮食;
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此联写出了新意和生活情趣,上联并非一味的书呆子,而是活读活学,用咬定二字可见其潜在教育家的特质。下联写出爱竹人的风度,把新生的竹子,比作自己的儿孙,一定是爱竹到了极致的境界。试问世间,有谁能比得过老郑的这一片赤子情怀?整联可见郑板桥的雅痴。同时上联也说明了郑板桥很是注重养身之道,才得以长寿。另题北京白云观华室联:“咬定一两句,终身得力;栽成六七竿,四壁皆清。”此联或是前联的改写版本,但不失为一幅好的作品,从联中可得一片清竹之气,很好的读书住所环境。这是一竿新竹。

自题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这是流传甚广的一幅格言作品,此联抓住了物性的特点,从而延伸写出了人物的个性,上联一如老郑自己,虽然是著名大画家,并提出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心中之竹的绘画三阶段说,但仍不失谦虚。下联也是作者自身的写照,低调处世,不流俗合污。整联用作者自己的一联更好解读:“格超梅以上;品在竹之间。”这是一竿青竹。


自题


贫不卖书留自读;
老犹栽竹与人看。


此联可见郑板桥晚年的生活心态,郑板桥晚年厌恶官场的黑暗,罢官回乡隐逸生活。上联虽为爱书,其实可隐约见其坚定的政治立场,所以才有其“当官不为民作主,情愿回家卖红薯”的流传故事。下联写竹,其实是写人,写老郑自己,表明心迹绝不向世俗低头。这是一竿老竹。




     苏轼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而郑板桥正是这一高意的贯彻者,在郑板桥的联作中,题竹之作或和竹子有关的句子作品总共十五幅,占了其总联集的近六分之一。如“种竹似培佳子弟”,如“其人如碧梧翠竹”,如“扫来竹叶烹茶叶”,如“竹疏烟补密”,如“连家新竹圃,何须多构湖山”等等。


四。富有情趣

    郑板桥首先是个画家,所以他的对联作品中也有不少诗情画意之作,此则前面已有细说,品读老郑的对联作品,发觉不少都是自题,从而从侧面反映了他的丰富幽默生活情趣。正是如此的快乐人生观,才造就了他对联作品无一不新的境界,令人好生向往。

自题

拈来旧稿花前改;
种得新蔬雨后肥。


此联是其诗作《有年》中一联。这副对联描写板桥读书、种菜的安闲生活和闲适的情趣。旧稿花前改,既有诗情画意,又是思考、表达的享受于中可见。其改稿习惯或可见其撰写对联的创作态度,每撰成一副对联,要反复推敲,古人有云文不厌改即是此道理。

自题厨房

青菜萝卜糙米饭;
瓦壶天水菊花茶。


此联虽为题写厨房,却是作者自身廉洁的写照,想老郑也是七品县令,在官场中早有清官十万雪花银的流俗。而老郑却每天只是青菜萝卜五谷杂粮,饭后配以天生的无根之水,泡泡菊花茶。一种淡定,一种自廉,体现在老郑的身上。再想象现在社会官场的公款吃喝,颇多感慨。但有失有得,从此联很好地地看出了老郑的养生之道,没有大鱼大肉,就避免了高含量的蛋白以及热量摄入,所以在古人中才能长寿。


自题

种竹似培佳子弟;
拥书如拜小诸侯。


此联可看出郑板桥是个儒雅之士,周敦颐有爱莲说,老郑则有爱竹说,上联把竹当做子弟或当做儿孙来看待,可见一般。下联则是爱书之道了,拥书如拜小诸侯,可见其读书风趣,可见其主人翁的读书精神,这与“拥书如坐小朝廷”是大不一样的哦。另从此联也可以看出老郑很喜欢身体力行地种一些竹子,可见其懂得享受山居生活。
     
      
      在郑板桥的联作中,如述贫一联:“人贫双月少;衣破半風多”,自嘲一联:“顿餐不离盏;书画伴终身”,如杂题“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如题四川青城山天师洞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如题赠"烹茶活火还温水;洗砚余波好灌花",如自题“醉题蕉叶成诗稿;闲折花枝当酒筹”等等,无一不透露着这位诗书画三绝的雅士风范和生活情趣。



五。格言联璧
    观郑板桥的自题联,仿佛走进格言联璧大观,许多自题都是自律格言,读书格言,处世格言,警示格言,作文格言,养生格言。在未读老郑联作总集时候,我们已经知道老郑"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等几幅流传至今的格言作品,也正是如此的格言魅力,体现了其联作无一不新的风格。

   
自题

才短自知能事少;
礼疏常觉慢人多。


此上联可见郑板桥的自谦,郑的诗书画三绝,已经是扬州八怪之首,仍谦虚自己才短。下联读来却仿佛是郑板桥的为官之道,不巴结不阿谀,不走官场的那一套,所以才自省自廉自揶揄,由此可见其官风刚正。这在其题潍县衙门联:“ 黑漆衙门八字开;有钱没理莫进来。”可解读当时官场的黑暗,


自题
 

书从疑处翻成悟;
文到穷时自有神。


此联可见读书之认真,从怀疑到领悟,方见学问的长进,下联如“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解读。
   
自题

多读古书开眼界;
少管闲事养精神。


此联极是读书之道,颇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写照,可为中庸。郑板桥有一至理名言:“难得糊涂”又或可解读三分。

自题

除却诗书无可好;
独有山水不能怜。


此联可见爱书人的风度,以书为癖好,纵然“两间东倒西歪屋”时候仍是诗书好,纵然“乌纱掷去不为官”时仍是诗书好,而且其乐在“官到闲时更读书”。郑板桥又是终身读书、终身学习的榜样。另一联自题“身无半亩,心通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也说明其爱读诗书精神,正是“书有未曾经我读”。

自题

过眼寸阴求日益;
关心百姓祝年丰。


上联是古人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珍惜光阴,这是老郑对自己的勉励。下联表达了板桥对老百姓生活的关心,希望年年都是丰收年,老百姓能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正如“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在郑板桥的联作中自题类格言作品占总作品的三分之一,体现了其人格魅力。其它格言联如“茶亦醉人何必酒;花还耐寒况于松”,如“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如“性溶海月波常静;身露金凤树不凋”,如“富于笔墨穷于命;老在须眉志在心”等等,都可久味。


六。擅长技巧
    郑板桥的对联作品常不拘一格,不落窠臼,所以在技巧上也有声有色。如“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就是拟人咏物之佳作,如“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也是拟人化对联之佳作。另自题“风吹柳絮为狂客;雪逼梅花做冷人”亦是如此。在老郑的联作中,还有些被潜移默化为民间对联故事的的技巧作品。

嘲某势力僧

坐,请坐,请上坐;
茶,泡茶,泡好茶。


此联可见叠字之功效,仿佛主客之间的争锋对话。


某教书先生告某东家不付酬金,郑板桥以联试其才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此联见数字词运用和方位词运用的技巧。
 


赠邻居打铁工人

两间东倒西歪屋;
一个千锤百炼人。


此联见成语运用的巧妙,切人切事情。
 


咏集市贸易

南商行、北商行、南北商行通南北;
东集市、西集市,东西集市卖东西。

这副对联嵌东、西、南、北四字,形象地表达了商行、集市的贸易功能。用现代商业的观点看,商行、集市其实就是物品的集散和流通。本对联巧妙利用南北、东西的双关意,表现出板桥技巧的特色。


斥武英殿和尚联

利欲除刀,凡尘半点不染;(秃)
金炉剥火,锁住意马心猿。(驴)


赏析:这副拆字联为骂一黑心和尚而写,,拆拼为“秃驴”,可见拆字手段。


郑板桥的撰写对联技巧还体现在对仗上,如题浙江余姚严子陵钓台“先生何许人,羲皇以上;醉翁不在酒,山水之间。”联中以山水对羲皇,体现高古。如题潍坊复园静俭斋联:“雨过风恬,满目养花天气;渊涵珠润,十年闭户功夫。”联中以闭目功夫对养花天气,也是巧切。如题苏州网师园撷秀楼联:“ 曾三颜四;禹寸陶分。”此联除对仗巧,典故也极巧,移动不得。

七。养生经典
     郑板桥的长寿使得后人不得不关注他的养生之道,从他的爱茶之诗:“兄起扫黄叶,弟起烹秋茶。明星犹在树,烂烂天东霞。杯用宣德瓷,壶用宜兴砂。器物非金玉,品洁自生华。”可见一般。同时在他的对联作品里,有关茶道的联也不少。如“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如“墨竹一枝宣德纸;香茗半瓯成化窑。”如“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如“秋江欲画毫先冷;梅水才烹腹便清。”如“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能斗茶”等等。从喝茶的习性可见其爱养生之道,但是从郑板桥的一副经典作品,我们更能探源老郑的真正长寿秘诀。

六十自寿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此联是郑板桥联集中的唯一一幅真正意义上的长篇对联制作,也是晚年对联艺术的压轴之作。此联虽系述怀言志,却写得生动活泼,其中有养生之道,经验之谈,显示了郑板桥的个人风格。上联从物质去说,只要有余便知足。下联从精神去说,只要无欲就所适。联中提示了几个养生口诀,一为知足常乐,二为心情豁达,三为无欲无求,四为老有所为,五为生活规律,六为顺其自然。此联从情趣理趣谐趣墨趣闲趣多方面阐述了作者的一生养生之道。联语言清新自然,颇有散文化口语化的特点。读此联仿佛如见一个高雅的老者在谈生活的愉悦画面。另古人做寿一般都为祝贺者撰写寿联,而我们的老郑却自己写了这么长的一幅自寿作品,也可见其文人风雅的一面,也可见其楹联艺术的自信。联语的口感读来无一处停滞,是为神品。

        从以上的对联,我们不难看出郑板桥的对联还有这样的特点:“联集基本都是短联,以四言和七言居多,真正体现了对联精悍短小的艺术魅力。联集中就一幅长联六十自寿作品也是经典。这在清联时代巅峰期的同代楹联家中是独一无二的。联集中以自题联居多,且创作质量高,体现了其创作对联的主观能动性,自是一家语言。联集中题竹题茶和格言联都非常清新自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点,所以流传甚广。联集中题风景类对联以切以雅以画以新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正是如此体现了其作联无一不新的艺术风格。另联集中亦有口语化对联,从而为现代的白话对联创作提供了摹本和题材。”都说郑板桥的一生可以用“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来概括,我觉得应在其中加上一字,"四绝诗书联画;一生归去来游。”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12-3-22 12:24
此为闲暇之余,读些清联大家的楹联随笔。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2-3-22 16:12
挂高欣赏
作者: 三月流云    时间: 2012-3-22 16:23
三少老师读了多少书啊?还写了随笔!葱白,严重葱白!
作者: 扫地僧    时间: 2012-3-22 16:26
如果我有皇权,一定赏三少一顶大学士;如果我有钱,一定帮三少弄个三少全书,广为流传。
可惜我啥都没有,只能拍拍手~~~
作者: 洞庭青草    时间: 2012-3-22 17:10

作者: 光脚丫    时间: 2012-3-22 18:01
精彩!学习了
作者: 铜臭书香    时间: 2012-3-22 19:21
月来满池水;应为月来满地水。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12-3-22 19:46
挂高欣赏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2-3-22 16:12


谢谢青松支持,问好。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12-3-22 19:48
三少老师读了多少书啊?还写了随笔!葱白,严重葱白!
三月流云 发表于 2012-3-22 16:23


问好,只是偶尔看些书。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12-3-22 19:50
如果我有皇权,一定赏三少一顶大学士;如果我有钱,一定帮三少弄个三少全书,广为流传。
可惜我啥都没有,只能拍拍手~~~
扫地僧 发表于 2012-3-22 16:26


问好扫地僧,还记得你为学堂作了格言搜集和许多 ,谢谢鼓励。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12-3-22 19:51

洞庭青草 发表于 2012-3-22 17:10


问好,晚上愉快。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12-3-22 19:52
精彩!学习了
光脚丫 发表于 2012-3-22 18:01


问好,谢谢鼓励。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12-3-22 19:53
月来满池水;应为月来满地水。

铜臭书香 发表于 2012-3-22 19:21


问好书香 ,谢谢指正,已经修改过来。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12-3-22 19:56
相关文章 联话清联十大家之二 林则徐

http://www.china-liandu.com/view ... &extra=page%3D1
作者: 吴碧桃    时间: 2012-3-22 20:02
梅窠不是夜游神~!学习了!
作者: 吴碧桃    时间: 2012-3-22 20:02
梅窠不是夜游神~!学习了!
作者: 柳下笛韵    时间: 2012-3-22 20:26
学习!{:5_105:}
作者: 塞上长城    时间: 2012-3-22 21:37
专程来顶三少!
好联好评,受益匪浅~
作者: 羲皇里人    时间: 2012-3-22 22:42
这个帖子很好,大家共同学习。板桥对联,还是喜欢那副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意味深远,总能令人回味而共鸣~~
作者: 南岭白茅根    时间: 2012-3-23 07:41
奉为经典!
作者: 箩赋闲譐    时间: 2012-3-23 09:22
拜读。顶
作者: 红河谷    时间: 2012-3-23 11:10
好帖!ding!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12-3-23 12:23
梅窠不是夜游神~!学习了!
吴碧桃 发表于 2012-3-22 20:02


请喝茶。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12-3-23 12:24
学习!{:5_105:}
柳下笛韵 发表于 2012-3-22 20:26


问好,谢谢支持。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12-3-23 12:25
专程来顶三少!
好联好评,受益匪浅~
塞上长城 发表于 2012-3-22 21:37


问好长城,喝茶。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12-3-23 12:25
这个帖子很好,大家共同学习。板桥对联,还是喜欢那副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意味深远,总能令人回味而共鸣~~
羲皇里人 发表于 2012-3-22 22:42


问好里人,喝茶。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12-3-23 12:26
奉为经典!
南岭白茅根 发表于 2012-3-23 07:41


谢谢鼓励,问好。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12-3-23 12:26
拜读。顶
箩赋闲譐 发表于 2012-3-23 09:22


问好。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12-3-23 12:27
好帖!ding!
红河谷 发表于 2012-3-23 11:10

喝茶。
作者: 沪上居士    时间: 2012-3-23 16:00
谢谢三少!

自题

除却诗书无可好;
独有山水不能怜。

此联可见爱书人的风度,以书为癖好,纵然“两间东倒西歪屋”时候仍是诗书好,纵然“乌纱掷去不为官”时仍是诗书好,而且其乐在“官到闲时更读书”。郑板桥又是终身读书、终身学习的榜样。另一联自题“身无半亩,心通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也说明其爱读诗书精神,正是“书有未曾经我读”。
-------------------
这个下联怕有问题,好象是“独于(平声字才不失替)山水不能廉(如是怜,爱也,则意思相反)”。这一句是说他爱山水的。可能正是有疑问吧,三少未作评析。
作者: 愚者闲人    时间: 2012-3-23 23:17
移花得蝶
买石饶云
作者: 月鸣泉    时间: 2012-3-24 00:42
郑板桥自题
种竹似培佳子弟;
拥书如拜小诸侯。

我见到一付清人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联,仅有三字不同,是为抄袭抑或化用?
沈德潜自题
种树乐培佳子弟
拥书权拜小诸侯

我觉得沈联更有味些,大家如何看哦?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12-3-24 00:51
我也觉得后者更有味些~~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12-3-24 09:49
谢谢三少!

自题

除却诗书无可好;
独有山水不能怜。

此联可见爱书人的风度,以书为癖好,纵然“两间东倒西歪屋”时候仍是诗书好,纵然“乌纱掷去不为官”时仍是诗书好,而且其乐在“官到闲时更读书”。郑 ...
沪上居士 发表于 2012-3-23 16:00


此一联有两个版本,一是郑板桥的此幅,另一个是鄂文端

除却诗书何所癖
独于山水不能廉

由于他们都是清人,且年代相近,所以无法考证那副是前或后。个人觉得板桥此联重点还是在于爱书。而鄂文端的联则是诗书和山水兼爱。当然从平仄说,后者更好。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12-3-24 09:56
郑板桥自题
种竹似培佳子弟;
拥书如拜小诸侯。

我见到一付清人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联,仅有三字不同,是为抄袭抑或化用?
沈德潜自题
种树乐培佳子弟
拥书权拜小诸侯

我觉得沈联更有味些 ...
月鸣泉 发表于 2012-3-24 00:42



两联相近,却无法考证,也是因为年代相近。郑的联还是以竹书为题,似个人情趣。沈的联则有教育联意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12-3-24 09:57
移花得蝶
买石饶云
愚者闲人 发表于 2012-3-23 23:17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12-3-24 09:58
我也觉得后者更有味些~~
潇湘妃子 发表于 2012-3-24 00:51

作者: 柳絮    时间: 2012-3-24 18:35
三少好文.
隔靴搔痒句与下联不对,记得应为:
掻痒不着赞何益
入木三分骂亦精
作者: 竹溪居士    时间: 2012-3-25 08:44
学习新作。
作者: 风过梅园    时间: 2012-3-25 10:37
四绝诗书联画;一生归去来游

——这个总结最恰当了!联一般不入主流,不登大雅之堂,所以前人总结郑板桥没有联绩。
自从欣赏三少老师的联话以后,我对联徒增更多敬畏、钟爱!联不是玩出来的,是做出来的。——三少老师做学问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学习!
作者: 关东雪    时间: 2012-3-25 11:33
好文,拜读。
作者: 叹息    时间: 2012-3-25 16:32
认真学习中....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12-3-26 19:04
三少好文.
隔靴搔痒句与下联不对,记得应为:
掻痒不着赞何益
入木三分骂亦精
柳絮 发表于 2012-3-24 18:35


问好,估计这联是老郑自己的诗句中截取而得,对仗确实不佳,看网络版本多是原联。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12-3-26 19:05
学习新作。
竹溪居士 发表于 2012-3-25 08:44


周末愉快。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12-3-26 19:05
四绝诗书联画;一生归去来游

——这个总结最恰当了!联一般不入主流,不登大雅之堂,所以前人总结郑板桥没有联绩。
自从欣赏三少老师的联话以后,我对联徒增更多敬畏、钟爱!联不是玩出来的,是做出来的。——三 ...
风过梅园 发表于 2012-3-25 10:37


谢谢鼓励,问好。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12-3-26 19:06
四绝诗书联画;一生归去来游

——这个总结最恰当了!联一般不入主流,不登大雅之堂,所以前人总结郑板桥没有联绩。
自从欣赏三少老师的联话以后,我对联徒增更多敬畏、钟爱!联不是玩出来的,是做出来的。——三 ...
风过梅园 发表于 2012-3-25 10:37


谢谢鼓励,问好。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12-3-26 19:06
好文,拜读。
关东雪 发表于 2012-3-25 11:33


谢谢支持,问好。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12-3-26 19:07
认真学习中....
叹息 发表于 2012-3-25 16:32


周末愉快。
作者: 醉红妆    时间: 2012-3-27 10:24
学习。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2-3-27 12:09
三少好文.
隔靴搔痒句与下联不对,记得应为:
掻痒不着赞何益
入木三分骂亦精



  这个是合格的宽对。“不着”和“三分”都是补语,都是对前面动作的补充说明,补充说明产生的结果或者程度。数词不一定非要对数词,那是机械的搞法。当然,数字用数字对看起来更工整些,但对联并非只有工对。
作者: 江苏张修顺    时间: 2012-3-27 16:50
四绝诗书联画;一生归去来游。

改得好!
作者: 朱朋够友    时间: 2012-3-27 21:03
本帖最后由 朱朋够友 于 2012-3-27 21:12 编辑

问好三少,拜读美文!!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12-3-28 11:40
学习。
醉红妆 发表于 2012-3-27 10:24


谢谢鼓励。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12-3-28 11:40
四绝诗书联画;一生归去来游。

改得好!
江苏张修顺 发表于 2012-3-27 16:50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12-3-28 11:41
问好三少,拜读美文!!

朱朋够友 发表于 2012-3-27 21:03


问好朱朋,喝茶。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13-10-4 18:21
:victory:
作者: 佛前一朵清莲    时间: 2013-10-4 18:26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13-10-5 10:01
佛前一朵清莲 发表于 2013-10-4 18:26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