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三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对偶”来解释界定“对仗”,是辩证法与逻辑学的错误!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6389 小时
主题
301

5794

帖子

9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进士

二甲进士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1363
经验
10559 点
威望
2 点
在线时间
6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2-6
21
发表于 2012-4-10 10:19 | 只看该作者
对仗句与对偶句的根本区别

【1】用“对偶句”来解释界“对仗句”;
【2】或者用“对偶”来解释界说“对仗”;

【3】或者用“对称”来解释界说“对联”。

...
三羊 发表于 2012-4-9 10:32


三羊兄,这里貌似也有笔误;P
空有閒才無用地
難成大器不關天
從今而後,將一本正經地說荒唐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389 小时
主题
301

5794

帖子

9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进士

二甲进士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1363
经验
10559 点
威望
2 点
在线时间
6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2-6
22
发表于 2012-4-10 11:17 | 只看该作者
又:三羊兄,上次说过的古人用仄声入韵的“近体诗”绝句,我反而偶然见过那么1、2首,是完全合律的。现在不知保存到哪里了,找到时发给您看~~
空有閒才無用地
難成大器不關天
從今而後,將一本正經地說荒唐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55 小时
主题
438

1660

帖子

2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5364
经验
499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5
23
发表于 2012-4-10 17:37 | 只看该作者
转自天涯问答:关于对仗和对偶的区别是什么?
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所谓“相象”,是说它们相同之处较多而不同之点较少,所以区别起来就较为困难,甚至连一些工具书对这两个概念都解释得含糊其辞,不甚了了。如《辞海》“对仗”条下注释曰:“指诗文词句的对偶。”陕西教育出版社的《古文自学辞典》则解释“对偶”为“修辞方法一种,……诗歌中叫‘对仗’。”如此以“对偶”注“对仗”,用“对仗”释“对偶”的辗转解说,造成了概念的混淆,其结果是使人误以为“对偶”与“对仗”是一回事,是一个概念的两种称谓。
那么,究竟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这是诗词创作所不允许的。
了解了对偶与对仗的特点,就能一般地区别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了。例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两个句子各方面都符合对偶的要求,但由于其平仄不相对,音律欠和谐,并在同一结构位置重复使用了“天下”、“之”、“而”等这样的词语,所以不合对仗的要求。再请看下面这个例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白乐天》)
这组联句是原诗中的颈联,无论哪个方面都完全合乎对仗原则,而且对得极为工稳,是最为典型的对仗联句。
对偶与对仗其所以有这样一些不同,主要是因为它们是运用于不同文体的。由于不同的文体对各自表达的要求不同,所以对表达形式的要求也就不同。作为修辞方法的对偶,常常被广泛用于各种文体,其中古代散文和古体诗歌运用尤其频繁。它整饬了语言,增强了语势,而且两个偶句互为补充、相互映衬,使语言颇具形式美和表现力。对仗则是格律诗词独具的一种特殊创作技法。兴起于隋唐的格律诗,严格要求律诗中的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这一方法同时也为词曲创作所采用;后来又被用于对联撰写。由于律诗词曲的创作本身对语言运用有很高的艺术要求,讲究炼字炼句,而对仗正好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极大提高诗歌的表达技巧和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对仗的这些特殊功能显然是对偶力不能及的。可以说“对仗”是格律诗词创作和欣赏的重要标准之一,自然也就成了非诗词莫属的专用术语。正因如此,所以格律诗词中的对仗虽同时也符合对偶的标准要求,但鉴于“对仗”本身的特点,并且为了有别于一般文体中的对偶,故而我们通常不以“对偶”称之,而特称之曰“对仗”。 添加评论
  语文中的对偶
  一种修辞手法,其主要方式有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 c.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例如: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厌相对、不重复用字。如例句曲。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不很严格,如例句c。
  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所谓“相象”,是说它们相同之处较多而不同之点较少,所以区别起来就较为困难,甚至连一些工具书对这两个概念都解释得含糊其辞,不甚了了。如《辞海》“对仗”条下注释曰:“指诗文词句的对偶。”陕西教育出版社的《古文自学辞典》则解释“对偶”为“修辞方法一种,……诗歌中叫‘对仗’。”如此以“对偶”注“对仗”,用“对仗”释“对偶”的辗转解说,造成了概念的混淆,其结果是使人误以为“对偶”与“对仗”是一回事,是一个概念的两种称谓。那么,究竟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1、对仗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开工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对仗  对仗
  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
  对仗多用于骈体文.
  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词语对仗的要求是:词义必须同属一类,如以山川对山川,以草木对草木等;词性必须基本相同,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平仄必须相对,即以平对仄或以仄对平;结构必须对称,即以单纯词对单纯词,以合成词对合成词;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对。
  句式的对仗,主要是句子的结构相同,如以主谓短语对主谓短语,以动宾短语对动宾短语等。
  对仗可使诗词在形式上和意义上显得整齐匀称,给人以美感,是汉语所特有的艺术手段。
  对偶又是甚么呢?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例如“抗美援朝”,“抗美”与“援朝”形成对偶。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例如“抗美援朝”是句中自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两句相对。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仍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例:“抗”、“援”、“保”、“卫”都是动词相对,“美”、“朝”、“家”、“国”都是名词相对。实际上,名词对可以细分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工对”。这里“美”与“朝”都是专名,而且都是简称,所以是工对;“家”与“国”都是人的集体,所以也是工对。“保家卫国”对“抗美援朝”也算工对,因为句中自对工整了,两句相对就不要求同样工整了。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是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汉语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对偶既然是修辞手段,那么,散文与诗都用得着它。例如《易经》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乾文言》) ,《诗经》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这些对仗都是适应修辞的需要的。但是,律诗中的对仗还有它的规则,而不是像《诗经》那样随便的。这个规则是:
  (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2]。
  因此,像上面所举《易经》和《诗经》 的例子还不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上面所举毛主席《长征》诗中的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才是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的。
  对联(对子)是从律诗演化出来的,所以也要适合上述的两个标准。例如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所举的一副对子: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里上联(出句)的字和下联(对句)的字不相重复,而它们的平仄则是相对立的:
  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3]。
  就修辞方面说,这副对子也是对得很工整的。“墙上”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山间”也是名词带方位词。“根底”是名词带方位词[4],所对的“腹中”也是名词带方位词。“头”对“嘴”,“脚”对“皮”,都是名词对名词。“重”对“尖”,“轻”对“厚”,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头重”对“脚轻”,“嘴尖”对“皮厚”,都是句中自对。这样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更显得特别工整了。
  [2]至少是同一位置上不能重复。例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句第二字和对句第二字都是“我”字,那就是同一位置上的重复。
  [3]字外有圆圈的,表示可平可仄。
  [4]“根底”原作“根柢”,是平行结构。写作“根底”仍是平行结构。我们说是名词带方位词,是因为这里确是利用了“底”也可以作方位词这一事实来构成对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24
发表于 2012-4-10 18: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2-4-10 18:08 编辑
对偶又是甚么呢?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例如“抗美援朝”,“抗美”与“援朝”形成对偶。对偶可以句中自对,。。。。。


   当日上学的时候老师从来没有说过对偶句可以“句中自对”,对偶都是需要两个句子的,一个句子偶不了。这样的说法估计是当今所谓的方家干的好事。真是奇了怪了,对联明明是挂在两边的,当今的方家却动不动就搞上下不对的句内“自对”和那种根本就不对仗的“领字”,好像这么搞才显得自己水平高一样。偶句偶句,要两个句子,光是一个“抗美援朝”哪里偶得了。
用利牙冷血 扫光残次
循物竞天择 留下优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201 小时
主题
914

4615

帖子

3

精华

6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10415
经验
1052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20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0
25
发表于 2012-4-10 18:13 | 只看该作者
题目不如命名为:《“对偶”与“对仗”的近似与差异》

“解释”“界说”有重复之嫌。
雅玩清谈隐含事业;闲吟漫识无赖平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26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20:50 | 只看该作者
恩,这个说得清楚,而且一看就明白,
拜读了
赵紫烟 发表于 2012-4-10 09:27


在下三羊谢谢您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27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20:53 | 只看该作者
三羊兄,这里貌似也有笔误;P
kent 发表于 2012-4-10 10:19


K老兄咩咯咯有何笔误?请您明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28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20:54 | 只看该作者
又:三羊兄,上次说过的古人用仄声入韵的“近体诗”绝句,我反而偶然见过那么1、2首,是完全合律的。现在不知保存到哪里了,找到时发给您看~~
kent 发表于 2012-4-10 11:17


很好!谢谢!
在下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29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20:55 | 只看该作者
转自天涯问答:关于对仗和对偶的区别是什么?
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所谓“相象”,是说它们相同之处较多而不同之点较少,所以区别起来就较为困难,甚至连一些工具书对这两个概念都解释得含糊其辞,不 ...
柳絮 发表于 2012-4-10 17:37


总之,对偶不等于对仗。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7 小时
主题
10

1437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老卅)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8172
经验
130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29
30
发表于 2012-4-10 21:02 | 只看该作者
对仗是严格的对偶?
东吴户户贴红对;
西楚村村有碧桃。---洪都小子先生赐玉
笔友临门,吴刚桂酒香呈碧,
仙人入席,王母蟠桃绿绽红。---望海先生赐玉
碧桃在野,红桃在掌;
高论于堂,妙论于心。---江南怪侠先生赐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31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21:16 | 只看该作者
对仗是严格的对偶?
吴碧桃 发表于 2012-4-10 21:02


也不是!
虽然有相似点,那是两者的交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7 小时
主题
10

1437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老卅)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8172
经验
130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29
32
发表于 2012-4-10 21:36 | 只看该作者
王力先生在《龙虫并雕斋文集·语言与文字》里说:“对仗,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
东吴户户贴红对;
西楚村村有碧桃。---洪都小子先生赐玉
笔友临门,吴刚桂酒香呈碧,
仙人入席,王母蟠桃绿绽红。---望海先生赐玉
碧桃在野,红桃在掌;
高论于堂,妙论于心。---江南怪侠先生赐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33
发表于 2012-4-10 21: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2-4-10 21:56 编辑
王力先生在《龙虫并雕斋文集·语言与文字》里说:“对仗,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


确实如此,不管是对仗还是对偶,都是遵循这个总的指导原则。

   对仗王力也没把平仄扯进来,律诗任何一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并非鸡脖子联鸭脚杆联那地方才有平仄讲究,不管是律诗还是词牌,到处都有平仄讲究,根本就不是对仗的部分所独有的,而是它们独立的声律要求,与对仗不对仗没有关系,平仄是格律文学在声律方面的讲究,与对仗是并列的,相互之间根本就没有交集,平仄相对,是对应的对,根本就不是对仗的对,平与仄都不同还对仗什么,这些玩意都是当今那些人整出来的歪理。

古今的虚实有别,但 现代语法意义上的虚词,在古代的对联中是没有严格区分的,可以当做是一类而相对。
用利牙冷血 扫光残次
循物竞天择 留下优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34
发表于 2012-4-10 22: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2-4-10 23:43 编辑

。。。

对仗的一般规则,王力在《龙虫并雕斋文集·语言与文学》中,讲得简单而又明了:“对仗,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由此可见词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总的来说,词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是指那些能表示人或事物及其动作、变化、性状等概念的词,能独立地充当句子的成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则与实词相反,是指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而具有一定语法意义的词,如介词、连词、助词等就是。对仗,粗略地说应该就是这些同类词语的相对。

  应该说明一下,虚实的说法古今有些不同。在文言文中,由于单音词占绝大多数,故其所说的字,就兼具有现代汉语中的字和词两种意义。前人把字分成四大类,其中又有主次之分:主类即实字和虚字,次类是半实字和助字。另外,虚字又含有三小类,即“生”、“死”和半虚字。各类字的定义是:“无形可见者为虚,有迹可指者为实,体本乎静为死,用发乎动为生,似有似无者半虚半实。”用现代汉语去套:名词、代词属于实字、半实字,抽象名词、方位词属于半实字;动词属于活的虚字,形容词属于死的虚字,意义比较抽象的时间词属于半虚字;介词、叹词以及助词和代词则属于助字。分法虽异,实质则同,对于对仗来说,只要用进一步细分的词类相对,就不会有问题了。

  诗钟从形式上可以说是律诗中有对仗的一联,因此有关对仗的一些法则也完全依照律诗的规律行事且在有些方面,要比律诗更加严格。

。。。

  网上的一篇文章。 虚实死活就是词的分类,与修辞有什么关系?修辞是什么?搜索一下解释就明白了。一些嚷嚷虚实死活属于修辞并以此来排斥语法的人纯粹就是乱扯。语法淡出中学并非是不对或者没用,而是说太深奥了,超出了很多中学生的消化能力,要降低中学教学难度才淡化的,实际上语法并没在课堂绝迹,语文肯定是要教授语法知识的,只是降低了难度教得浅一点了而已,中学语文毕业考试也肯定是有语法内容的,同时期数学物理化学很多内容也因为要降低教学难度而简化甚至删除了,莫非理由就是因为无用或者错了?乱弹琴!
用利牙冷血 扫光残次
循物竞天择 留下优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35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22:07 | 只看该作者
王力先生在《龙虫并雕斋文集·语言与文字》里说:“对仗,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
吴碧桃 发表于 2012-4-10 21:36


对仗的对象就是文字“形音义”。文字的“义”就是现代语言学的术语“词义”。“词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语言学术语。指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包括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对仗的基础或者叫本质,也就是我们的对仗术语“词性相同、词性一致、词性对仗”,也就是“语法意义”的相同,因为对仗也是语言形式的一个种类。“词语(词组)”的语法意义相同,即可形成对仗。换句话说,就是句法成分相同即可对仗。不在乎词的“类别”是什么。所谓的“自对”,句法成分不同,何来“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呢?古人《习对发蒙格式》的“以实字作虚字使,以死字作活字用”,就是一个语法意义的问题,而不是词汇意义问题。当然,也如古人所说“不苦拘虚实,然不若亲切者为好”。
这就充分说明,“语法意义(词性)”是对仗的骨架,“词汇意义(词类)”是对仗的血肉。当然,还有“字形、字音”的帮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36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22:10 | 只看该作者
   当日上学的时候老师从来没有说过对偶句可以“句中自对”,对偶都是需要两个句子的,一个句子偶不了。这样的说法估计是当今所谓的方家干的好事。真是奇了怪了,对联明明是挂在两边的,当今的方家却动不动就搞上下不对的句内“自对”和那种根本就不对仗的“领字”,好像这么搞才显得自己水平高一样。偶句偶句,要两个句子,光是一个“抗美援朝”哪里偶得了。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2-4-10 18:00


如狼所说,真是这个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37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22:12 | 只看该作者
题目不如命名为:《“对偶”与“对仗”的近似与差异》

“解释”“界说”有重复之嫌。
芭莎 发表于 2012-4-10 18:13


很对!

在“解释”与“界说”之间,加上顿号可能好一些!
谢谢您的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7 小时
主题
10

1437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老卅)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8172
经验
130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29
38
发表于 2012-4-10 22:13 | 只看该作者
。。。

对仗的一般规则,王力在《龙虫并雕斋文集·语言与文学》中,讲得简单而又明了:“对仗,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由此可见词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总的 ...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2-4-10 22:00

受教!多谢漠先生~读"笠翁",觉得除他的"黄犬对青鸾"竟一时想不到更好,所以说他也害我~
东吴户户贴红对;
西楚村村有碧桃。---洪都小子先生赐玉
笔友临门,吴刚桂酒香呈碧,
仙人入席,王母蟠桃绿绽红。---望海先生赐玉
碧桃在野,红桃在掌;
高论于堂,妙论于心。---江南怪侠先生赐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39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22:19 | 只看该作者
   对仗王力也没把平仄扯进来,律诗任何一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并非鸡脖子联鸭脚杆联那地方才有平仄讲究,不管是律诗还是词牌,到处都有平仄讲究,根本就不是对仗的部分所独有的,而是它们独立的声律要求,与对仗不对仗没有关系,平仄是格律文学在声律方面的讲究,与对仗是并列的,相互之间根本就没有交集,平仄相对,是对应的对,根本就不是对仗的对,平与仄都不同还对仗什么,这些玩意都是当今那些人整出来的歪理。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2-4-10 21:55


对仗,或对联。是“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哲学的语言形式。“平仄”就是对立,它和“花、木”、“山、水”、“天、地”……等等等等,一样都是“对立的统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40
发表于 2012-4-10 22:22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碧桃老师说的是正话还是反话。:lol
不过我也可以回复一下:
   其实每本书都有其优点和不足的地方,那几本很牛皮的对联典籍有些人也指出来其很多方面也是有缺陷的,人家指出来的也很有道理。多读书知识越多,但书不能全信,要批判地选择性接受。
用利牙冷血 扫光残次
循物竞天择 留下优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8 11:05 , Processed in 0.12709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