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134|回复: 18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偶与对仗的区别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18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偶与对仗的区别:

对偶:是一种修辞方法,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文学作品使用对偶的现象出现较早,几乎是随着文字的产生就有。也许这和使用结构近似的语言能加强语气有关。
下面举一些唐代之前的例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吾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涉江》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东汉·蔡琰《悲愤诗》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东汉·辛延年《羽林郎》

秋时自零落,春日复芬芳。东汉·宋子侯《董娇娆》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南朝之前)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魏·刘桢《赠从弟》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曹植·《七哀》

白雪停阴冈,丹葩曜阳林。左思·《招隐》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
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
-----晋·刘琨《扶风歌》

出丽华之金屋,下飞燕之兰宫。钗朵多而讶重,髦髦高而畏风。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影来池里,花落衫中。
-----南朝 梁·庾信《春赋》

    对偶到初唐时在诗文中应用已经相当广泛而熟练。如初唐上官仪的诗几乎全部诗句都使用对偶:

奉和过旧宅应制 初唐·上官仪
石关清晚夏,璇舆御早秋。神麾飏珠雨,仙吹响飞流。
沛水祥云泛,宛郊瑞气浮。大风迎汉筑,丛烟入舜球。
翠梧临凤邸,滋兰带鹤舟。偃伯歌玄化,扈跸颂王游。
遗簪谬昭奖,珥笔荷恩休。

   而对仗则是在认识到声调的作用时才出现的,最早使用对仗的应该在隋朝,是和切韵的建立、永明体诗发展到律诗的进程同步的。且看一首诗: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
----隋·明余庆《从军行》

   这首诗除了结句平仄未“沾”之外,其余完全符合五律的平仄要求。其中第二第三联不仅句意对偶,而且声律对仗。到初唐时期上官仪和元兢提出了四声的二元化,到宋之问沈佺期杜审言时,要求颔联颈联既对偶又对仗的律诗格律就已经完全成熟了。

可见对偶与对仗的区别在于:

1,出现的时间不同;

2,对仗比对偶多出了声律也成对的要求;

3,使用的范围不同,对仗限于诗联,对偶使用范围更广泛。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2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仗与对偶的区别:
1、对偶句是两句,对仗句可以多句;
2、对偶可以重字,对仗不允许重字;
3、对偶不计平仄,对仗讲究平仄。
4、对仗可以自对,对偶因句数所限,无法自对。

      不可否认的是:对仗句由对 ...
三羊 发表于 2012-4-19 10:01

你所列的四条除了第三条对仗增加了平仄因素是一区别,其余三条对仗和对偶没有区别。
对偶,各种文体皆存在。
对仗,来源于律诗的术语,声律相对是其主要特点,与声律相比,词(句)文义对偶这一因素仅占次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3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对仗”?
对仗,汉典解释:[律诗、骈文等] 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
其中[骈文] 应该指“律赋”。“虚实”应该是指“词性”。

“对仗”是“对联”的主要特点,但“对仗”不等于“对联”。对联除了对仗的要求,还有其他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4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您所说,您如何解释下面的说法或定义呢?

【1】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解释
对偶:【名】修辞方式,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
对仗:【动】(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 ...
三羊 发表于 2012-4-19 17:38

二句是对偶句,三句和三句以上是排比。
有声律(平仄相对)要求的是对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5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的对仗
  近体诗的对仗,和骈体文的对仗一样,句法结构相同的语句相为对仗。

六朝的骈体文就有对仗(见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为何“对仗”来源于律诗呢?
三羊 发表于 2012-4-19 17:41

请注意:这里王力是指“律赋”。只有对偶无声律要求的骈文对偶叫“骈偶”,只有唐代才出现“律赋”。你再仔细研读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6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句”,我们决然不能叫“对仗”,或“对仗句”。
---------是吗?????
“两句”:一联的“上句”(上联,或出句),与”下句“(对句,或下联)是对仗句。我们说“功盖三分国”与“名成八阵图”这两句是对仗句,怎么不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7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名词对偶”与“动词对仗”的重要区别。因此,二者不能混用。”

--------------什么“名词对偶”“动词对仗”?真是莫名其妙!你的概念十分混乱,劝你先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8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仗是特殊的对偶句。
用名 发表于 2012-4-19 23:12

正确!
现在我们讨论的,正是找出“对仗”比“对偶”特殊在什么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9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偶就是对仗,只是叫法不同。对偶或对仗,在律诗中讲音律,在骈文中可不讲平仄,只讲相对(不避重字)。《辞源》:“[对仗]:诗赋等的对偶,也叫对仗”。
金筑子 发表于 2012-4-20 01:49

在词义或句意方面,对仗就是对偶。对偶句的平仄相对,叫对仗句,或叫“符合声律的对偶句”也可以,只是罗嗦了些。
另外:《辞源》:“[对仗]:诗赋等的对偶,也叫对仗”。----是完全正确的,注意这里的前提条件:“诗赋中的”,这里的“诗”,应是格律诗,这里的“赋”,应是俳赋或律赋。因为不讲声韵的赋中的对偶句不叫对仗句,该种赋句叫骈偶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偶句字数也可以不相等。
比如: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用名 发表于 2012-4-20 05:50

“对偶句字数也可以不相等”是对的,但所举例子不对,“婆姨”是2个字,“汉”是一个字,“米脂”对“绥德”是对的。
字数不等的对偶句,如主贴中的例句:吾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涉江》
----后句实际是省略了一个“吾”字,但仍然可以说这是两句对偶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对仗”?
对仗,汉典解释:[律诗、骈文等] 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

——如此看,对仗是比对偶要求多的对偶?
...
风过梅园 发表于 2012-4-20 07:00

是的。要求多的地方只有声律这一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1】
青山横郭,白水绕城,孤屿大江双塔院;
初日芙蓉,晚风杨柳,一楼千古两诗人。(王十朋题江心寺联)
【2】
明窗啜茗时,半日闲,三日忙,须勘破庭前竹影;
画船携酒处,衡山月,嶷山雨,冷思量城外钟 ...
三羊 发表于 2012-4-20 07:19

2、
出句:半日闲,
对句:三日忙。======是对偶句,不是对仗句。不是对联。
3、
出句:左抱青山寺,
对句:后负黄山人。==是对偶句,不是对仗句。不是对联。
4、
出句:斜雁行书,
出句:落叶铺陈。====是对偶句,不是对仗句。不是对联。

------为什么“不是对联”?不符合“六要素六禁忌”还是“联律通则”?
你是把“对仗”=“对联”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仗”决然不等于“对联”,“对仗句”才是“对联”!

对仗,是动词;对联,是名词。对仗句才是名词。
以上我们将对联(或叫对仗句)里抽出的三个例子,不是对仗句,当然不是对联!
三羊 发表于 2012-4-20 08:26

不是对仗句就不是对联???;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看看《文镜秘府论●西卷○文笔十病得失》,不要认为讲究平仄始于唐朝律诗,早于律诗的骈文,其平仄已经相当严密了。
三羊 发表于 2012-4-20 12:14

根据现有文献,平仄四声是沈约(隋)发现的,你这样说可有什么根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文献的记载,中国最早的韵书是三国时期李登编著的《声类》和晋代吕静编著的《韵集》。但这两书早已亡佚。唐代封演《闻见记》说,《声类》是“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魏书·江式传》说,《韵集》是“宫 ...
三羊 发表于 2012-4-20 12:57

只要有旁证,亡佚不等于不存在。但现在与古四声有关的只有沈约切韵,故谈其他韵书与我们讨论的问题关系不大。你说“不要认为讲究平仄始于唐朝律诗,早于律诗的骈文,其平仄已经相当严密了。”这话太含混。永明体对于句子本身的平仄是有讲究了,但没有规定句子相互之间的关系(即后来的“沾”“对”原则),所以你说“其平仄已经相当严密了”没有程度上的量化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永明体与近体诗的声调规则,是截然不同的两套声调规则。
三羊 发表于 2012-4-20 16:01

关于永明体和“四声八病”说

永明体是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诗风。又称新体诗。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发现并创立以平上去入制韵的四声说,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的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必须避免之说。永明体,即以讲究四声、避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为其主要特征。 其代表人物历来认为是谢朓、沈约和王融。从齐永明至梁陈100余年间,对新体诗进行过有益的尝试,从而为唐代格律诗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永明体的代表作家,历来认为是沈约、谢朓、王融三人。沈约的诗数量最多,而且他在理论上的阐述代表着永明体的主张,但实际创作成就不如谢朓。谢朓的五言诗,今存130多首。他的这些诗篇在声律上还表现得有些混乱,但也可看到已渐有了些眉目。 后成了梁朝开国皇帝的萧衍也写过一些清丽可读的诗歌,但不赞成四声八病之说。

沈约将四声的区辨同传统的诗赋音韵知识相结合,规定了一套五言诗创作时应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就是后人所记之八病四声八病用于永明体诗歌的创作中,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要求过分苛刻,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病。连沈约自己也难以达到要求,可见其难度之大了。永明体对声律的苛细要求,无疑会给诗歌创作带来一些弊病,前人已多有指出。

且看“八病”中的“平头”:

1.平头:五言诗的第一、二字不能与第六、七字(下句第一、二字)声调相同:

五言古诗:

=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南朝齐  谢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
《游东田》:
谢朓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馀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

登玄畅楼》诗:
南朝齐 沈约

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

中有陵风榭,回望川之阴。

岸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

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

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

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浔。

云生岭乍黑,日下溪半阴。

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

----黑体字则符合“平头”之“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更说明四声八病之说少有作品支持。其积极意义只在于开始声韵研究,为格律诗诞生创造了条件(四声)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偶是个修辞格,除了汉语其他语言也可以使用这个修辞方法,比如英语就也可以有对偶句,
Some men see things as they are and say why. I dream things that never were and say why not.
  有人看到实际上的事 ...
用名 发表于 2012-4-20 19:05

汉民族自古喜欢对称美。文字亦然。对偶也体现了这一点。所以坑/萝卜,不能构成对偶。若是“上午挖陷阱,下午种萝卜”就偶了:lo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字数不等的对偶句是很多的,
比如:
好人移民
坏人学雷锋

再如:
早上下雨
晚上出太阳
用名 发表于 2012-4-20 19:23

这些同“我吃面,他吃肯德基”一样是散句,没有什么讲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一定要写成“我吃牛肉面,他吃肯德基”才是对偶句的。
用名 发表于 2012-4-20 20:23

否。只有这样写才是对偶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7 01:07 , Processed in 0.10523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