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81|回复: 5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近体诗在形式上的进步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424 小时
主题
63

217

帖子

3

精华

346

积分

联都会员

UID
10679
经验
34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2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8 08: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体诗在形式上的进步
近体诗的形式产生于初唐,从五言到七言,最初的格律只是“平仄粘对律”,而这“平仄粘对”还不是唐人的发明,只是唐人从六朝永明体中的一种发现,从而定名为近体诗。他们认识到永明体中有一种声律构成的体裁读起来更有韵味,那就是讲平仄粘对的这种五言诗。例如沈约的《登北固楼》:
六代旧山川,兴亡几百年。
繁华今寂寞,朝市昔喧阗。
夜月琉璃水,春风柳色天。
伤时为怀古,垂泪国门前。
近体诗形成之初,它的格律只是:字数五、七言,句数四、八句,每句二四(六)字平仄交替,上下句二四(六)字平仄相对,双单句二四(六)平仄相粘(即相同),句尾字单句必仄(首句入韵为平)、双句必平并押韵。
所以,初唐时期的近体诗是不避“孤平”、“三仄尾”的。特殊句型“平平仄平仄”也可是“仄平仄平仄”。
律诗是从基本格律逐步走向完美的。中唐以后,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孤平”、“三仄尾”、“仄平仄平仄”在声律上的缺陷,于是尽可能地规避了。当然,也有人坚持停留在基本格律阶段,那也是可以的,你不能说那就不是律诗。
从初唐到清代的一千余年间,近体诗都没有什么系统的理论。明代的近体诗声律口绝“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不避“孤平”、“三仄尾”、“三平尾”的。“孤平”、“三仄尾”、“三平尾”,在古人的诗里的确也找得到。只是到了清代,才有人对“孤平”、“三仄尾”、“三平尾”进行批评,指出它在声律上的缺点。
更重要的,是指出了关于“四声”在句尾的交替使用(平声还区分阴平阳平),词句的交错搭配,使之读来灵活多变,不滞板、不单调。特别是中两联不得“摞眼”,即动词不得在一个点上。这在杜甫时代,王昌龄在《诗中密旨》中就已指出,他称为“长撷腰病”,曰:“长撷腰病,每一句上下两字之腰,无解镫相间。”空海的《文镜秘府论之二十八病》,对此作了进一步解释:“长撷腰病者,每句第三字撷上下两字之腰,故曰撷腰。若无解镫相间,则是长撷腰病也。如上官仪诗曰:‘曙色随行漏,早吹入繁笳。旗文萦桂叶,骑影拂桃华。碧潭写春照,青山笼雪花。’上句‘随’、次句‘入’、次句‘萦’、次句‘拂’、次句‘写’、次句‘笼’,皆单字,撷其于腰中,无有解镫者,故曰长撷腰也。”特别是七言律诗,最容易犯呆滞病(包括“摞眼病”和“同位病”)。就拿杜甫这样的大家来说,也未能幸免。用他的七律作对比,这前两首和后三首读起来就是两样感觉:
咏古迹之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平),生长明妃尚有村(阴)。
一去紫台朔漠(入),独留青冢黄昏(阴)。
画图省识春风面(去),环佩空归夜月魂(阳)。
千载琵琶胡语(上),分明怨恨曲中论(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洛阳
以上两首可看出用词的活泼交错,读来反覆变化。
八首中就有三首犯病,其五最重,二、三、四联完全句式合掌;其六次之,中两联全部词语合掌;其七再次之,中两联“摞眼”,读来呆滞。其五、其六因同犯“同位病”,这实在是杜甫《秋兴八首》中的最大失误!
(例诗中下有横线者为名词[单字名词不标],加框者为动词,其他如形容词、副词等的交错未标,读者自己可找其位置。)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Δ彩| 六合投Δ注| 网络赚钱去SO娱Δ乐Δ城:顶级信用Δ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在线时间
558 小时
主题
27

204

帖子

0

精华

4680

积分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31842
经验
99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3-8
2
发表于 2012-4-28 09:2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3
发表于 2012-4-28 17:59 | 只看该作者
近体诗在形式上的进步近体诗的形式产生于初唐,从五言到七言,最初的格律只是“平仄粘对律”,而这“平仄粘对”还不是唐人的发明,只是唐人从六朝永明体中的一种发现,从而定名为近体诗。他们认识到永明体中有一种声 ...
金筑子 发表于 2012-4-28 08:56

此文观点比较客观。欢迎发表这种有系统研究而又简练的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4
发表于 2012-4-28 22:14 | 只看该作者
此文观点比较客观全面。欢迎发表这种有系统研究而又简练的文章!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2-4-28 17:59


这个三羊不便于讨论,因为青松是错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5
发表于 2012-4-28 23:0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三羊不便于讨论,因为青松是错误的!
三羊 发表于 2012-4-28 22:14

连王力都是错误的,遑论青松?只有三羊是一贯正确的:因为三羊手里有“135246平仄法律”,可以随时判你“出律”!
比如:“‘前不见古人’是律句!”---前不见古人的高论~;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6
发表于 2012-4-29 07:15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pep.com.cn/rjwk/js/2012/201202/ms/201202/t20120228_1103981.htm

什么是“律句”?它到底有何用?

提问者:大庆市职业学院 李继鹏

我在《律句──语文教师绕不开的基本常识》一帖开头是这样说的:

律句,顾名思义,就是平仄有一定规律的句子。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春满乾坤福满园”的二四六字分别是“仄平仄”;“天门中断楚江开”“天增岁月人增寿”的二四六字分别是“平仄平”,“离离原上草”“上天言好事”的二四字分别是“平仄”,“走马观花”“锦上添花”的二四字分别是“仄平”……“二四(六)分明”(平仄相间),这样的句子就是律句。

对联中、诗句中、成语中等等,常常见到,想绕也绕不开呀!

先说对联中常用。“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园”,上联二四六字“平仄平”,下联二四六字“仄平仄”,对得很严。春节家家贴对联,都应该是这样“对”得严格的“联”。现在有些对联不讲平仄了,久而久之,对联可能不用律句,因而也就会失去节奏美。常此以往,下几代人还会不会写对联?这可能让人担心。

语文教师,应该知道对联是如何“对”的,想绕也绕不开呀!

再说格律诗句。格律诗(词),要求用律句。一个小学生,会背几十首诗词(曲),却不知格律诗词里边用的是律句,岂非咄咄怪事!一个语文教师要教几十首、几百首格律诗(词),却不知格律诗词里边用的是律句,岂非咄咄怪事!有句话说“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自觉地感受它”,不理解律句,如何感受律句的音乐美?

次说成语或短语。很多成语或短语,节奏明快,是因为它自身平仄相间。比如“走马观花”“锦上添花”二四字都是“仄平”,“守株待兔”“刻舟求剑”二四字都是“平仄”,当然有些更复杂,但具有节奏美。

上述“平仄规律”,指“二四六分明”,指合乎声律定式。凡是合乎声律定式的“句”都是“律句”。律句语音修辞严格,说起来更顺口,听起来更悦耳。学习律句是宏扬“国学”的重要内容。讲诗词联,不知律句,如同想写文章但不会造句;也讲不清“对仗”之中是如何平仄相对的。

论坛上有几人,开始时不承认有“律句”这个词,后来认为律句只适用于近体诗,不承认词(长短句)中也用律句,他们填词不用律句;有人认为标准对联也不用律句,有人有进步,认为诗词联中用律句,但他认为律句至少是两句;开始时不承认律句,认为律句只是近体诗独有的某些人,又提出“谈律句离不开诗词曲联”,认为律句没有独立性。认为“律句离不开诗词曲联”者就是对前者的否定。下面重点谈谈律句有无独立性:

假如律句没有独立性,那么律句离开诗词曲联就不是律句了。事实上,“天门中断楚江开”离开近体诗《望天门山》,它仍是律句,它的声律定式仍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她在丛中笑”离开《卜算子》词,仍是律句,声律定式仍是“仄仄平平仄”:“天增岁月人增寿”离开对联仍是律句,它的声律定式仍是“平平仄仄平平仄”。“枯藤老树昏鸦”离开《天净沙》仍是律句,它的声律定式仍是“平平仄仄平平”。它们都不因离开诗词曲联而改变声律定式,说明它们仍是律句。

一首绝句中有四句,句句都有能独立存在;一首七(五)律中有八句,每句都能独立存在,并无“至少两句”才能存在之说。

“走马观花”“羊毛出在羊身上”“七剑下江南”“美在龙江”……做“语”时合律,当“句”时仍然合律,这是不争的事实。同样,合律的成语、俗语、广告语、网名当“句”时,因其合乎声律定式,也是律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24 小时
主题
63

217

帖子

3

精华

346

积分

联都会员

UID
10679
经验
34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2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2-7
7
 楼主| 发表于 2012-4-29 07:36 | 只看该作者
欢迎三羊生提出批评。关于“律句”的解释,三羊先生说的虽然有道理,但我认为“律句”一词没有那么复杂,就是指律诗的句子,律句的反义是拗句,律句拗句都是限制在律诗的平仄声律概念中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8
发表于 2012-4-29 07:58 | 只看该作者
欢迎三羊生提出批评。关于“律句”的解释,三羊先生说的虽然有道理,但我认为“律句”一词没有那么复杂,就是指律诗的句子,律句的反义是拗句,律句拗句都是限制在律诗的平仄声律概念中的。
金筑子 发表于 2012-4-29 07:36


将“35交替”的三二节奏的句子,叫做“律句”。这是王力的说法。例如:
“到中流击水”、“再相逢何处”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9
发表于 2012-4-29 08:37 | 只看该作者
欢迎三羊生提出批评。关于“律句”的解释,三羊先生说的虽然有道理,但我认为“律句”一词没有那么复杂,就是指律诗的句子,律句的反义是拗句,律句拗句都是限制在律诗的平仄声律概念中的。
金筑子 发表于 2012-4-29 07:36


清朝王渔洋等人关于“拗句”的解释,其界限是模糊的。拗句之中,有的是出律的,有的是合律的。传说《文镜秘府论》是在清朝末年回国的,王渔洋看不到《文镜秘府论》,也就不知道平仄格律的来龙去脉。当然,也可以从唐诗里归纳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平仄格律的规律来。恰恰相反的是在知道前人的平仄律的情况之下,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的弄出了一个24可以不交替的“平平仄平仄”(董文焕的主张)排列组合格式来。这样就将出现了24字,可以交替,可以不交替的想想。现象本身,明显违反了逻辑矛盾同一律。他们从从根本上不知道所谓四个标准句式的来龙去脉,只是就事论事,唯心的教条的只讲“个性”,而不讲“共性”,这又严重违反对立统一规律。
句子平仄律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其一三五不论,是句子平仄律的“个性”,“二四六分明”,是句子平仄律的“共性”!善于找别人的毛病,好胜是文人的通病。
另外,五七古诗,本来就是平仄没有规律性,赵执信还要花费功夫去硬找规律,不是愚蠢之极,而是愚昧他人的需要。赵执信与其岳舅——当代诗坛盟主王渔洋,联手制造子虚乌有的“秘笈”,欺骗文人。其“孤平”、“拗救”理论,本身就是对大道至简的平仄律的蹂躏与践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24 小时
主题
63

217

帖子

3

精华

346

积分

联都会员

UID
10679
经验
34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2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2-7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4-29 08:43 | 只看该作者
将“35交替”的三二节奏的句子,叫做“律句”。这是王力的说法。例如:
“到中流击水”、“再相逢何处”等。
三羊 发表于 2012-4-29 07:58
将“35交替”的三二节奏的句子,叫做“律句”。这是王力的说法。例如:
“到中流击水”、“再相逢何处”等。???请引全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1
发表于 2012-4-29 08:54 | 只看该作者
将“35交替”的三二节奏的句子,叫做“律句”。这是王力的说法。例如:
“到中流击水”、“再相逢何处”等。???请引全文!
金筑子 发表于 2012-4-29 08:43


你不读,老是臆断臆想!还要别人“引用全文”?王力的《诗词格律》里,有没有“四字律句”、“六字律句”的说法?
你不是咬牙切齿的骈文不讲平仄吗?你先说说,我给你的证据,《文镜秘府论 西卷》,你读懂了吗?到底讲不讲平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12
发表于 2012-4-29 09:04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pep.com.cn/rjwk/js/2012/201202/ms/201202/t20120228_1103981.htm

什么是“律句”?它到底有何用?

提问者:大庆市职业学院 李继鹏

我在《律句──语文教师绕不开的基本常识》一帖开头是这样 ...
三羊 发表于 2012-4-29 07:15

一篇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错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13
发表于 2012-4-29 09:05 | 只看该作者
将“35交替”的三二节奏的句子,叫做“律句”。这是王力的说法。例如:
“到中流击水”、“再相逢何处”等。
三羊 发表于 2012-4-29 07:58

三羊的结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14
发表于 2012-4-29 09:06 | 只看该作者
你不读,老是臆断臆想!还要别人“引用全文”?王力的《诗词格律》里,有没有“四字律句”、“六字律句”的说法?
你不是咬牙切齿的骈文不讲平仄吗?你先说说,我给你的证据,《文镜秘府论 西卷》,你读懂了吗? ...
三羊 发表于 2012-4-29 08:54

你知道“四字律句”,“六字律句”的说法出自哪里,用在何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15
发表于 2012-4-29 09:08 | 只看该作者
按三羊律:“看三羊笑话”是“律句”。;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24 小时
主题
63

217

帖子

3

精华

346

积分

联都会员

UID
10679
经验
34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2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2-7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4-29 09: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2-4-29 09:29 编辑
你不读,老是臆断臆想!还要别人“引用全文”?王力的《诗词格律》里,有没有“四字律句”、“六字律句”的说法?
你不是咬牙切齿的骈文不讲平仄吗?你先说说,我给你的证据,《文镜秘府论 西卷》,你读懂了吗? ...
三羊 发表于 2012-4-29 08:54
三羊先生恐怕要认真读一下王力!王力关于《词的平仄》说:词虽然是长短句,但基本上用的是律句。……三字句可以认为是七言律句的末三字,四字句可以认为是七言律句的前四字。六字句可以认为是七言律句的前六字。王力的话很明白:词的句子平仄用的是律诗的律句平仄。王力并非说三字、四字、六字句独立存在是“律句”。更没有说四、六骈文句是律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7
发表于 2012-4-29 09: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2-4-29 09:44 编辑
三羊先生恐怕要认真读一下王力!王力关于《词的平仄》说:词虽然是长短句,但基本上用的是律句。……三字句可以认为是七言律句的末三字,四字句可以认为是七言律句的前四字。六字句可以认为是七言律句的前六字。王力 ...
金筑子 发表于 2012-4-29 09:14


王力《诗词格律概要》北京出版社2002年版207页。

网上百度一下!一看便见分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8
发表于 2012-4-29 09:50 | 只看该作者
平仄律,一分为二:平仄交替律、平仄对仗律。交替律一分为二:“246交替”和“357交替”两种。
246交替法,适用范围:2+2,2+2+2,2+3,2+2+3
357交替法,适用范围:3+2,3+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19
发表于 2012-4-29 10:38 | 只看该作者
平仄律,一分为二:平仄交替律、平仄对仗律。交替律一分为二:“246交替”和“357交替”两种。
246交替法,适用范围:2+2,2+2+2,2+3,2+2+3
357交替法,适用范围:3+2,3+2+2,
三羊 发表于 2012-4-29 09:50

你说“前/不见/古人”是律句,又是根据什么交替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20
发表于 2012-4-29 11:02 | 只看该作者
你说“前/不见/古人”是律句,又是根据什么交替法?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2-4-29 10:38


18楼,明明白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2 06:17 , Processed in 0.11163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