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7|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B7红菱鱼56法笔记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415 小时
主题
9

167

帖子

0

精华

394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8569
经验
63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2-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7 2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法练习:第1法: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如唐贾岛《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这句话可以视作冯先生所归纳提炼的七言绝句具体作法的总纲。
七绝 情殇
纵马千山别故乡,沉浮宦海鬓升霜。
沈园思悟回头路,却望千山枫叶黄。

七绝 忆家乡
少小离家苦读忙,一心展翅别家乡。
栖身闹市多不适,却梦家乡野草芳。
七绝  蝶缘
幽径蝴蝶花间乱,弃书深嗅卧亭畔。
忽觉轻痒忙起身,却是蝴蝶把梦唤
屠户:很有进步啊,继续努力,记得你第一手习作  憋了半天的事不?现在一口气能写三首,其实多读,多练  替补 总会有的。
老师,俺是好几口气才编出来的。{:5_131:}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ゥ彩| 六合投ゥ注| 网络赚钱去SO娱ゥ乐ゥ城:顶级信用ゥ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在线时间
3891 小时
主题
368

6196

帖子

12

精华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38466
经验
2010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89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2-9
2
发表于 2012-5-7 21:37 | 只看该作者
第三首写的是蝴蝶啊,怎么是暖阳呢?感觉文题不符,个见。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Y彩| 六合投Y注| 网络赚钱去SO娱Y乐Y城:顶级信用Y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朋友全由一个缘字开始,朋友全凭一个信字延续,朋友全靠一个心字长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15 小时
主题
9

167

帖子

0

精华

394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8569
经验
63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2-14
3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21:47 | 只看该作者
第三首写的是蝴蝶啊,怎么是暖阳呢?感觉问题不符,个见。
心朋友 发表于 2012-5-7 21:37
也是哈,谢谢心朋友老师,我再想一想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15 小时
主题
9

167

帖子

0

精华

394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8569
经验
63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2-14
4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18: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红菱鱼 于 2012-5-24 15:33 编辑

法二练习:第2法: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如宋王安石《游钟山》“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闲。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明僧德祥《爱闲》:“一生心事只求闲,求得闲来鬓已斑。更欲破除闲耳目,要听流水要看山”;清江湜《舟中二绝》(其一):“浮生已是一孤舟,更被孤舟载出游。却羡舟人挾妻子,家于舟上去无愁”。    

《七绝 问天》
难见青天雾锁莲,独悲贫富两重天。
何时得遂平生愿,扫尽天下饥与寒。
屠户:少了图画感,诗无图画感,就是废话!
老师,辛苦了。 俺不愧是垃圾诗加工厂吧!{:5_110:}

再来一首垃圾诗:

《七绝 魂系青山》

亲近青山喜欲狂,青山如黛释芳香。
鱼儿戏水清流笑,频与青山留影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41 小时
主题
2

157

帖子

0

精华

622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8516
经验
62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4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2-11
5
发表于 2012-5-8 19:24 | 只看该作者
法二练习:
问天
难见青天雾锁莲,
独悲贫富两重天。
何时得遂平生愿,
扫尽天下饥与寒
豪气冲天啊,佩服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15 小时
主题
9

167

帖子

0

精华

394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8569
经验
63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2-14
6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20: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红菱鱼 于 2012-7-21 14:56 编辑

第3法: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如宋李遘《绝句》:“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掩映,碧山还被暮云遮”;明姚汝循《回雁峰》:“回雁峰头望帝京,寒云黯黯不胜情。贾生已道长沙远,今过长沙又几程”。欧阳永叔词云: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青山外”,亦此句法。

《七绝 任舟行》
常向青山观画屏,
逍遥独坐喜莺鸣。
长临静水观禅意,
风月无关云水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15 小时
主题
9

167

帖子

0

精华

394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8569
经验
63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2-14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21 14:44 | 只看该作者
第4法:与前一法同,故三四两句必有复字。特前一法为尤整齐耳。如唐李益《度破讷沙》:“眼见风来沙旋转,经年不省草生时。莫言塞外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明黄荣《牡牛图》:“江草青青江水流,卧吹孤笛弄清秋。放牛莫放南山下,昨日南山虎食牛”。

  七绝 无题

江水苍苍偕客愁,每思知己倍伤秋。

萧萧孤曲停南雁,南雁何时惆怅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15 小时
主题
9

167

帖子

0

精华

394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8569
经验
63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2-14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21 14:46 | 只看该作者
第5法: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故首二句多有“去岁”、“去年”等字,而三句多有“今年”、“今日”等字,而首二句与末二句又必有相复之字,以见呼应。如宋杨万里《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静坐》:“去岁中秋正病余,爱他明月强支吾。今年老矣差无病,后夜中秋有月无”;宋李遘《送春呈袁祖州》:“去年春尽在宜春,醉送东风泪满巾。今日春归倍惆怅,相逢不是去年人”。

七绝   无题

去年酬唱舞临屏,绽放珠玑思绪灵。

今日临屏心事远,去年知己不相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15 小时
主题
9

167

帖子

0

精华

394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8569
经验
63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2-14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21 14: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红菱鱼 于 2012-7-21 14:54 编辑

第6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故首二句多用“前年”、“昨日”等字,而第三句则用“今日”、“今朝”等字,惟不以复字作呼应,斯与前法差异耳。如宋皱浩《仁老寄墨梅》:“前年谪向新州去,岭上寒梅正作花。今日霜缣玩标格,宛然风外数枝斜”;宋朱熹《水口行舟》“昨日扁舟雨一簔,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七绝   无题

昨夜相携舞玉箫,月盈酒尽笑声娇。
今朝南浦君离去,庭院桃花一刻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15 小时
主题
9

167

帖子

0

精华

394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8569
经验
63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2-14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1 14:54 | 只看该作者
第7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但于第三句用“今日”、“如今”等字,而首句则不用“昔年”、“去岁”等字,然其实指往日之意,固隐含于其中也。如唐杜甫《解闷》:“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今日南湖采薇蕨,何人为觅郑瓜州”;明袁凯《扬州逢李十二衍》:“与子相逢俱少年,东吴城郭酒如川。如今白发知多少,风雨扬州共被眠”。

七绝  无题

情意相通正少年,隔窗相望晕红妍。
如今两地无从问,彻骨相思托月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15 小时
主题
9

167

帖子

0

精华

394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8569
经验
63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2-14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21 14:56 | 只看该作者
第8法:第三句用“只今”、“惟有”四字作起,与前法小异。如唐李白《苏台怀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明王廷相《芜城歌》:“莫向隋宫问六朝,璚枝玉蕊已烟消。只今惟有湖边柳,犹对春风学舞腰”。

七绝  无题

笑语欢歌入睡迟,赏花吟对画娇姿。
而今唯有堂前燕,犹记当年月影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15 小时
主题
9

167

帖子

0

精华

394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8569
经验
63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2-14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7-21 15:09 | 只看该作者
第9法:以“如相问”三字置第三句后,其所问者何事,不必说明,但观其第四句答词,则其问意自显矣。如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明杨慎《赠宋文百户石岗舍人》:“七十从戎鬓已斑,劳君相送出滇关。过家儿子如相问,为报衰翁二月还”。

七绝   无题

云滞孤峰投影长,尘封记忆漫成伤。
飞鸿落雨如相问,沧海巫山婉拒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15 小时
主题
9

167

帖子

0

精华

394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8569
经验
63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2-14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7-21 15:11 | 只看该作者
第10法: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也。如唐高适《塞上闻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明汪本《舟中有成》:“故乡南望渺无涯,水面云深日又斜。欲问浮生何所似,试来风处看杨花”。

七绝  看《变形记》有感

骄奢叛逆误年华,温顺贫穷早当家。
欲问天公何所以,城乡差距是伤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15 小时
主题
9

167

帖子

0

精华

394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8569
经验
63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2-14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7-21 15:12 | 只看该作者
第11法:第三句亦用 “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如唐杜牧《秋浦途中》:“潇潇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雨岸浦。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宋苏轼《又和景文韵》:“牡丹松桧一时栽,付与春风自在开。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七绝   官像

欺瞒上下怨声灾,大肚能吞万饷财。
试问人间从政客,几人不为利名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15 小时
主题
9

167

帖子

0

精华

394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8569
经验
63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2-14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09:55 | 只看该作者
第12法: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如唐白居易《魏王堤》:“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或并第四句亦承上句一气作问,如明陆容《题画》:“林屋重重枕野塘,水花千顷一归航。何年了却公家事,来趁山人几日凉”。

七绝   难见沧海

漏尽鸡啼晓露寒,身僵遥望意阑珊。
何时执手人间路,并驾齐驱趁少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15 小时
主题
9

167

帖子

0

精华

394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8569
经验
63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2-14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09:56 | 只看该作者
 第13法: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如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征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明钟顺《清夜闻笛》:“小楼人醉月初斜,归思迢迢隔海涯。短笛谁吹断肠曲,满庭香雪落梅花”。

七绝  殇

又是回春百草香,为君日日倚新装。
南归燕子栖何处,空弃新巢枉断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21 20:08 , Processed in 0.10069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