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字类理论”是误导----评孙逐明的《字类系统的词义学诠释》
[打印本页]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2-6-9 03:54
标题:
“字类理论”是误导----评孙逐明的《字类系统的词义学诠释》
“
字类理论
”
是误导
----
评孙逐明的《字类系统的词义学诠释》
(一)
孙逐明的
“
字类理论
”
违背了现代语言的基本常识,是语言学研究的倒退。
古代类书,例如《缥湘对类》,是讲究“对类”,将古代的对类理论称为“字类理论”,是不恰当的,容易造成“字对”的误导,不能将古代传统的对类理论称为“传统字类理论”。因为:
《汉典》定义:
字: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
词: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
字类:根据基本的字体设计变化而成的各种不同的字体
,
如细体字、黑体字、粗黑体等。
词类:词的语法学分类。语言中的词都具有一定的功能,按照词的不同功能,可以区分出若干类。现代汉语的词一般分为: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
以上实词
)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
(
以上虚词
)
等十二类。
--------
这些最基本概念现在都被孙逐明颠覆了!
王力:
“
古人往往
字词不分。古代
的注释书和字书、韵书上所说的
“
字
”,
实际上指的就是词。但是
,
即使在文言文中
,
字和词还是有区别的
,
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
在不少情况下
,
字并不等同于词。。。。”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四
单音词
复音词
同义词)
造成古代
“
字
”“
词
”
概念不分的原因,
一是汉字特点是象形字,汇形音义于一身;
二是因为中国古代单音词比较多,有人统计过上古时代的文章中单音词占到
85%
;
三是中国古代语法学研究不系统不发达,没有专门的语法学著作,文人写作多数依靠说话习惯和因袭前人,于是造成了一些对类读物成了难得的文献的可怜局面。
-------
这些知识,近代语言学大师王力做了系统研究,写了著名的《古代汉语》等著作,其他语言学家如吕叔湘等也进行了系统科学的研究。包括对仗理论,王力等已经作出原则的叙述,本不是什么问题。王力明确说了句法和词性相同是正格,也可以
“
字面相对,句法结构实际上不一致
”
。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孙逐明为了否定王力先生的对仗理论,独树一帜地发明了一种
“
字类
”
理论,宣称要
“
排除语法功能的干扰
”
。
甚至说语法是对联理论的绊脚石,将对联这一文体的规则简单归于单纯的修辞学问题。
一方面大呼
“
对联是一种独立的文体
”
,要凸显这一文体在文学领域的地位,另一方面却要摈弃语法,请问世界上有离开语法的
“
文体
”
吗?
难道对联是不需要会说汉语、是简单的
“
拼字游戏
”
吗?
他公开的理由是:历史上有些对仗句或有些
“
名联
”
句法结构不同,或
“
词性不同
”
,被后来一些人
“
开除联籍
”
。且不说
“
开除联籍
”
是否言过其实,就说
“
两个一致
”
,是这么
“
十恶不赦
”
吗?
对仗的规律,无论是
“
字对
”
(如无情对)还是
“
字面相对
”
,都是追求句法结构和相应位置词性相同为准的,只是在深入分析句意的逻辑关系时,才会发现句法结构或主要部位的词性实际不一定致的情况。而且这种不一致的情况,即使在古代也是支流。这就是为什么王力说两个一致的情况是正格。
王力这种正格与变格的论述概念清楚、说法科学、富于操作性、易学易懂,便于在群众中推广。
而孙却将古代一本对对子的儿童启蒙读物《缥缃对类》奉为
“
古代对联理论的经典著作
”
,连篇累牍地发文批判王力理论,声称要完全抛弃语法功能,让对联理论
“
归位
”
到古代去。
揣摩否定语法分析的人的心态,也许是想增大对联理论的神秘性?还是想争取话语权和自由裁量权?
(二),孙逐明声言抛开语法学,却大量使用语法学术语阐述自己的
“
理论
”
。
孙逐明说:
“
因此,词类披着类义系统的外壳,实际上已经蜕变为纯粹的语法功能系统了。要想把词类还原为字类,首先就得排除语法功能的干扰,把筛选出去的那一部分重新归位。
”
-----
所以:孙先生要自己薅着头发想离开地球了!
“
词类
”
是
“
蜕变
”
出来的?要开除出地球了?怎么能脱离开语法学的
“
干扰
”
而
“
归位
”
呢?
“
正因为词类是字类的一部分”,
-
-------
将
“
字
”
(记录语言的符号
)偷换概念为
“
字类
”
并将其定义域定义为无限大,将
“
词类
”
定义为其中的一个
“
子系统
”
,本身就是不符合逻辑的,脱离了语言学的定义域,因为你这
“
字类
”
是虚无缥缈的不存在的,决定了你的理论是
“
伪理论
”
。
所以词类相同者必定可对,可对的不一定全是词类;
-
-----
可对的不是语言学最小的单位词,还能是什么
?
必须把被词类排斥的部分补充进来,才能恢复字类的全貌。补充的原则很简单,只要字义相类,无论词性是否相同,一概可对。
”
-------
莫名其妙的说法!词类排斥了什么?“字义”和“词义”有什么区别?
“
几个典型例子:
①
回日楼台非甲仗,去时冠剑是丁年。〔温庭筠《苏武庙》〕。副词
“
非
”
表否定判断,动词
“
是
”
表肯定判断,二者均有
“
判断
”
义,为类义字。按:
“
非
”
为
语助字
,
“
是
”
为
虚活字
。
②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动词
“
无
”
和副词
“
不
”
都有
“
否定
”
义,名词
“
边
”
和动词
“
尽
”
都有
“
边际
”
义,为类义字。按:
“
无
”“
尽
”
为
虚活字
,
“
不
”
为
语助字
,
“
边
”
为实字。
③
问西湖何日移来,秀水青峰,宜浓宜淡;
登高阁方才悟得,天边云际,无我无人。〔《题秀峰湖湖心亭》〕
名词性词组
“
何日
”
与
副词
“
方才
”
都表
“
时间
”
,故可对。
④
独角兽,比目鱼;
眇眼蛇,四脚猫;
无毛鼠,千足虫。
形容词
“
独
”
有
“
一
”
义,
动词
“
比
”
〔《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有二义,
动词
“
眇
”
〔独眼〕有
“
一
”
义,
动词
“
无
”
有
“
零
”
义,它们与
数词
“
四
”“
千
”
,均有
“
数目
”
义,故可对。它们的虚实死活也不尽相同。
这些字尽管词性和虚实死活不同,由于是类义字,不但可对,而且是工对,。
------
混乱的解释!
是
/
非,无边
/
不尽,何日
/
方才,无
/
千
-----
竟然成了
“
词性和虚实死活不同
”
,必须用孙氏新理论才能解释的了!
“
有指称意义的字称为有义字,只有结构意义而无指称意义的字称为无义字。
”
△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心理活动或发展变化的词;能带宾语,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主要充当句子的谓语〔注解
*
〕。
去除后半截语法功能法度,把
“
词
”
改为
“
字
”
,就变成了
“
活字
”
的定义。
”
“
词类的区分也要利用类义关系作辅佐,首先归纳出类义系统,
然后用语法功能甄别筛选
,
把语法功能不一致的部分排除出去
。例如
“
喜欢、高兴、厌恶、厌倦
”
都是表
“
心理活动
”
的类义词,
“
喜欢、厌恶
”
可带宾语是动词,而
“
高兴、厌倦
”
不能带宾语,就被排除出去〔被归入形容词〕。
”
“
而在字类里,
“
喜欢、高兴、厌恶、厌倦
”
都属于活字两字截,都可以对仗的。这虽然是一个特例,其原则却适应于所有词类和字类。
”
这些字尽管词性和虚实死活不同,由于是类义字,不但可对,而且是工对。这虽然是三个极端的例子,其原则却是可以类推到所有字类的。
“
“
更通俗地说,只要共有某种相同义项的字就是类义字。单凭字义和
简单逻辑常识
就可以轻松地区分归纳类义字。
”
-----
请大家注意这句话里的
“
简单逻辑常识
”
这几个字,所谓归纳
“
类义字
”
就是根据
“
字义
”
和
“
简单逻辑关系
”
,请问
“
字义
”
和
“
词义
“
有什么不同?你所谓的
“
简单逻辑常识
”
是什么常识?难道不是语法学常识吗?
“
动词
“
无
”
和副词
“
不
”
都有
“
否定
”
义,名词
“
边
”
和动词
“
尽
”
都有
“
边际
”
义,为类义字。按:
“
无
”“
尽
”
为虚活字,
“
不
”
为语助字,
“
边
”
为实字。
”
“
非
”
为语助字,
“
是
”
为虚活字。
-----
以上可是
“
王力
”“
孙则鸣
”
理论的混用?如此混乱,还会用汉语吧?你只要想说话,怎么能脱离开语法知识?
(三),创造新词,制造混乱。
孙逐明不仅否认现代人对
“
字类
”
的科学解释,而且发明了很多新词和新概念。如:
“
字类
”
,
“
词类是字类的一部分
”
“
字截
”
,
“
多音字截
”
“
有义字
“”
无义字
“
“
工对的类似点
“
“
字是最小的语言单元
”
”
去除后半截语法功能法度
”“
“
以有无虚实死活为纲
”
,等等,
---------
目的无非是诱使读者陷入混乱理论的泥潭中不能自拔。
“
字类
”
新解有什么文献做根据?到底最小的语言单元是词还是字?什么叫
“
字截
”
?一句话里,怎样能去除其中的
“
语法功能法度
”
?都是些似是而非的伪理论而已!
且看:
“
现代人
完全用语法学的词类来解释字类,从理论上讲是错误的
”
;
-----
你不是现代人了?
“
2
、属于不同级别的语言单位 词不是最小的语言单元,还有下级单元词素,词不包括词素。
字是最小的语言单元,它大致对应单音词和单音词素,外加上个别多音字截〔主要是联绵字、音译字〕。
而在字类里,
“
喜欢、高兴、厌恶、厌倦
”
都属于活字两字截,都可以对仗的。虽然是一个特例,其原则却适应于所有词类和字类。
因此,词类披着类义系统的外壳,实际上已经蜕变为纯粹的语法功能系统了。要想把词类还原为字类,首先就得排除语法功能的干扰,把筛选出去的那一部分重新归位。
修辞学的类义字与
自然科学里的类义词
-------“
类义词
”
属于那门
“
自然科学
”
?
古代对偶句出现非常早,甚至有可能在文字出现之前就有了。
------
你怎么知道的?
“
高兴、厌倦
”
不能带宾语,
”
----“
小王高兴萧队长的那种明确的、对一切都有胜利信心的口气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八)
------
“
秦淮名妓叶素华厌倦风尘,嫁刘某为妾。
”
(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
-----上面这2个句子里
“
高兴
”“
厌倦
”
有宾语没有
?
(四)孙逐明的字类相对
“
新法度
”
实际就是取消对联的一切
“
法度
”
。
孙逐明说:
“
对仗修辞要的是一种对称的形式美。实现对称形式美的途径很多,古人主要是通过
字类的字义
相对实现对称美
”
“
在字类里,意义相类的单音词和单音词素是等价的对称语言单元。例如
“
黄鹤楼,碧云天
”
,
“
黄
”
对
“
碧
”
,
“
鹤
”
对
“
云
”
,
“
楼
”
对
“
天
”
,前者是词素,后者是词,在字类理论里它们都是等价的可以对称的
“
字
”
。 由此可知,字类的外延远比词类要大,
”
“
正因为词类是字类的一部分,所以词类相同者必定可对,可对的不一定全是词类;必须把被词类排斥的部分补充进来,才能恢复字类的全貌。补充的原则很简单,只要字义相类,无论词性是否相同,一概可对。
”
“
字类归类的目的更单纯狭窄,只要能在感知上造成大致对称的印象即可,故
分类更灵活
,
界限比较模糊
。
”
------
什么叫
“
可以对称的字
”
?汉字皆是方块字,什么字不对称?
------
什么叫
“
只要能在
感知
上造成大致对称的印象即可
”
?
------
你都
“
灵活
”“
模糊
”
到可以不讲语法了,还有什么字不可以成对的?
-----
对仗只要
“
形式
”
美,不用管内容?按不讲语法(句法)的
“
法度
”
,岂不是随便排列两行汉字,就是对联了?这不是否定对联的一切法度又是什么目的?
所以,要告诫诸位读者,千万别被绕进
“
字类
”
理论的泥潭里去出不来了。现在的伪理论太多了,小心大忽悠!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2-6-9 07:10
略有修改重发。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2-6-9 09:56
[quote]略有修改重发。
你修改重发,将三羊的跟帖也“修改”掉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