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评艺海听涛《从<缥缃对类>后记看……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3 1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评艺海听涛《从<缥缃对类>后记看古代对联法则“两个一致”是正格》
  
  拜读艺海听涛先生的大作《从<缥缃对类>后记看古代对联法则“两个一致”是正格》〔见附件〕之后,给人的印象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我这么说是有事实作根据的。
  
  因为艺海听涛先生根本没有通读《缥缃对类》的全书,仅仅根据《缥缃对类》里的一篇附文《习对发蒙格式》,就匆匆忙忙地给《缥缃对类》所归纳的虚、实、死、活四大字类下结论:
  
  1、活字“现在看就是动词”;
  2、死字“现在看就是形容词”;
  3、“将字分为虚实死活,实际就是指词性。按虚实死活相对,就是指词性一致。”
  4、“死活变化后互对是可以的,但要符合文理,是高级阶段的事。这里的“文理”,就是行文法则,就是句法结构,现代就是语法学的内容。”
  
  艺海听涛先生所下的结论,符合《缥缃对类》全书所归纳的事实吗?否!
  
  第一,“活字”不完全等同于现代的所有动词,仅仅是动词的一部分,具体说,仅仅对应词义有明显“动态”的动词,而那些“静态”的动词,如助动词〔能、愿、欲、可……〕、判断动词〔是〕、表存在有无的动词〔在、有、无……〕都是死字。这在《缥缃对类》里有大量实例。
  
  第二、形容词仅仅是死字里的一小部分,除名词、动态动词之外的所有其它词类〔静态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通通是死字。这在《缥缃对类》里也有大量实例。
  
  对此,孙良明《中国古代语法学探究》中关于蒙学的章节就有所介绍:
  
  实字·死(名词):天、风、兔、窗、巷
  半实字·死(抽象名词):威、情、文、意、理
  虚字·活(动词):来、吹、飞、洗、开
  虚字·死(形容词):高、大、细、厚、妙
  虚字·死(数词):一、三、九、千、万
  虚字·死(人词):我、汝、谁、何、奚
  虚字·死(助动词):宜、可、须、敢、肯〔按:助动词是静态动词,划入了死字〕
  虚字·死(副词):才、将、曾、既、弗
  虚字·死(介词):於、于、因、由
  虚字·死·助辞:乎、也、哉、兮、邪
  半虚字·死(方位词):东、西、左、右、上
  半虚字·死(单位词):丈、颗、层、叠、缕
  半虚字·死(气候词):暖、寒、凉、冻、炎  
  这可以说是吴勉学《对类考注》中字(词)类划分的情况
  
  
  第三,古代的“字”不单纯对应现代语法学里的“词”,还包括“语素”。词和语素在对类理论里是等价的,这在现代语法学里是不允许的。
  
  第四、古代的“文理”有可能等同于现代语法学里的“句法结构”吗?正如艺海听涛先生自己所引用的解释:“文理”“犹条理”、“文章条理”。
  
  请问,哪一本语法书籍哪一本词典把“文章的条理”解释为“句法结构”了?通篇句法通顺而“条理不清”的文章还少吗?艺海听涛先生自己的这篇论文不就是其中之一吗?我国古代根本没有系统的句法结构的研究,《习对发蒙格式》里一句“文理大谬”有可能指“句法不通”吗?
  
  第五、现代语法学里的词性归类〔即词类〕的分类标准的共识是以语法功能为主,兼顾意义和形态标志。而《缥缃对类》里的字类定义,是纯粹语义的分类,有哪一句话牵涉到了“语法功能”和“形态标志”?词性一致能等同于字类一致吗?
  
  
  艺海听涛先生本文的不足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它说明了:研究任何理论体系,必须对整个体系作全面研究,这是基础,仅凭一则序言或后记就匆匆下结论,很难不是瞎子摸象。
  
  〔又按:《习对发蒙格式》是《缥缃对类》一书卷首的一则附文,艺海听涛先生却说它是《缥缃对类》的“后记”,加上艺海听涛先生的结论如此离谱,这一切很难不使人怀疑:艺海听涛先生究竟读过《缥缃对类》没有?〕
  
  
  
  附件:
  从《缥缃对类》后记看古代对联法则“两个一致”是正格——《缥缃对类》后记解读/艺海听涛文
  明代无名氏对联启蒙读物《缥缃对类》的后记中说:
  “习对发蒙格式”
  凡入小学,教之识字,(删去了四声部分。。。)又以虚实死活字教之。
  盖字之有形体者谓实,字之无形体者谓虚;似有而无者为半虚,似无而有者为半实。实者皆是死字,惟虚字则有死有活。死,谓其自然而然者,如高下洪纤之类是也。活,谓其使然而然者,如飞潜变化之类是也。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半虚半实者亦然。最是死字不可对以活字,活字不可对以死字。此而不审,则文理①谬矣。
  又有借用同音字,谓如澄清之清与青字近音,洪大之洪与红字近音,采色门借清洪字对黑白等字;又如增益之益与一字同音,参请之参与三字同音,复载之载与再字同音,数目门借益参载字对十百千万等字;又如爵禄之爵与雀字同音,公侯之侯与猴字同音,禽兽门借雀猴字对鸟兽虫鱼;谓之借对。例又有引用周易卦名,毛诗篇名,虽不苦拘虚实,然不若亲切②者为好。
  若夫以实字作虚字使,以死字作活字用,是作家③有此活法。初学者未易语此。今以虚实死活字分门析类,辑为对属,以便初学简阅云。”
  ①文理:
  1.礼仪。《荀子·礼论》:“文理繁,情用省,是礼之隆也。文理省,情用繁,是礼之杀也。”汉桓宽《盐铁论·论功》:“匈奴无城廓之守……上无义法,下无文理,君臣嫚易,上下无礼。”宋王禹偁《籍田赋》:“武功以成,文理以定。”
  2.犹条理。《礼记·中庸》:“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汉书·高帝纪下》:“南海尉它居南方,长治之,甚有文理。”王先谦补注引周寿昌曰:“文理,犹条理也。”
  3.文辞义理;文章条理。宋司马光《进通志表》:“文理迂疏,无足观采。”明谢谠《四喜记·双桂联芳》:“圣旨到来,宋祁文理精通,第一甲进士。”《红楼梦》第二三回:“单把那文理雅道些的,拣了几套进去。”鲁迅《伪自由书·不通两种》:“文理总未免有点希奇。”
  ②亲切:贴切。宋沉括《梦溪笔谈·文艺一》:“欧阳文忠常爱林逋诗‘草泥行郭索(借指蟹。螃蟹爬行貌。亦指蟹爬行时的声音),云木叫鉤輈(辀zhōu车辕钩辀象声词形容某些南方方言的语音。鷓鸪鸣声’)之句,文忠以谓语新而属对亲切。”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中》:“二君所论书法耳,然形容《十九首》,极为亲切。”清李渔《闲情偶寄·颐养·行乐》:“‘执柯伐柯,其则不远。’取而较之,更为亲切。”
  ③作家:行家,高手。
  教小学生,必是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由上可见:
  1,所有汉字,“字类”分为虚字、实字、半虚字、半实字,
  2,实字皆是死字。死:谓其自然而然者,如高下洪纤之类是也。
  现在看就是形容词。
  3,虚字有死有活。活:谓其使然而然者,如飞潜变化之类是也。
  现在看就是动词。
  对类原则:
  1,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半虚半实者亦然。最是死字不可对以活字,活字不可对以死字。此而不审,则文理①谬矣。
  2,可以借(音)对,但不提倡:“不苦拘虚实,然不若亲切②者为好。”
  3,虚实可以变化,但要到高级阶段:“若夫以实字作虚字使,以死字作活字用,是作家③有此活法。初学者未易语此。”
  --------
  很明显:
  一,将字分为虚实死活,实际就是指词性。按虚实死活相对,就是指词性一致、
  二,死活变化后互对是可以的,但要符合文理,是高级阶段的事。这里的“文理”,就是行文法则,就是句法结构,现代就是语法学的内容。只有句法结构相同的情况下,才好解析这种变化。
  可见对联“结构一致或符合文理”“词性一致”自古就是对联的基本法则,是正格。对仗这一修辞方法必须要在语法学的指导之下,与修辞学互相结合使用,方能达到对联的高级阶段。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2
 楼主| 发表于 2012-7-3 14:54 | 只看该作者
祝贺金筑子荣登版主。
把几则旧帖转来,作为对金版主的支持。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朩彩| 六合投朩注| 网络赚钱去SO娱朩乐朩城:顶级信用朩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2 04:49 , Processed in 0.08643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