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欲进不能!欲退不能!!骑虎难下的孙逐明!!!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30 17: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欲进不能!欲退不能!!骑虎难下的孙逐明!!!
  六、虚实死活的互变
  虚实死活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变的,正如《习对发蒙格式》所说:的“若夫以实字作虚字使,以死字作活字用,是作家有此活法,初学者未易语此。”
  虚实死活的互变无非是三种情况:第一、非实字变成实字;第二、非活字变成活字;第三、非死字变成死字。具体说:
  1、虚字“对象化”、“名物化”时就变成实字。如:“人皆爱美”里的虚死字“美”是“爱”的对象,“小儿好动”里的虚活字“动”是“好”的对象,它们“名物化”了,就转化为实字了。
  2、非活字动态化了,就变成活字。如“晓镜但愁云鬓改”里的“镜”不实指镜子,而是“照镜”之意,实字变成了活字。又如“春风又绿江南岸”里的“绿”是“吹绿”的意思,死字变成活字。
  3、非死字具备“静态意义的非名物字”特征时,就变成死字。如“镜花水月”里的实字“水”表示“花”的存在状态,变成了虚死字。又如“流水不腐”里的活字“流”并非直接描绘“流动”,而是说明水的存在状态,活字变成死字。
  这些互变,是由于不同性质的字类相互组合、相互影响而导致了词义的变化。它与王力先生所说的凡作某语的一律看作某词的说法相类似。我们可以仿此而得出虚实死活互变的规律:1、非实字作主语或宾语时,变成实字;2、非活字作谓语时,变成活字;3、非死字作定语时,变成死字。
  古人缺乏明晰的现代语法学的句法知识,不可能有“主谓宾定状补”之类的句法概念,但从古代对偶句的句法结构全部都或相同、或大体相似、或貌似相似〔实则似是而非〕来看,古人肯定有粗疏的句法结构的感性认识,对于不同句型导致虚实死活的互变肯定也有所认识。只是未曾形成明晰的法则罢了,不然“习对发蒙格式”不会发出“是作家有此活法,初学者未易语此”的感叹。
  王力先生的“凡某成分即为某词性”的说法,对于语法学来是不能被接受的,因为它会导致“词无定性”,这对于指导组词造句的语法学是不能接受的,所以黎锦熙的这种词类分析法被语法界否定了。
  倒是“凡某成分即为某虚实死活”是合理的,它符合类义理论:
  1、主语和宾语就有“名物化”的功能,主语和宾语一律看成实字就符合类义理论;
  2、定语有非名物化的功能,所以实字一旦作定语,就变成了死字,如“金佛”可以对“红花”,“金”已经不表金子这种物质,而只表“佛像”的性质了。这也符合类义理论。
  3、定语有静态化的功能,例如“水流”里的“流”是动态意义的,是活字,而“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里的“流”不直接叙述“水”的动态,已经静态化了,变成了死字。这也符合类义理论。
  4、谓语有动态化的功能。谓语带宾语时,动态化最明显,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带了宾语,是使动用法,“使江南岸变绿了”。谓语不带宾语,同样有动态化的功能。例如“落日五湖春”,“春”有“变成了春天”的意思,实字变成了活字;又如“八月十五月儿园”里的“园”有“变园”的意思,这是死字变成了活字。余可类推。当然有些谓语的动态化功能不太明显,如“十年宦比梅花冷”的“冷”字;仔细考察,此句是在“比较”宦海与梅花的冷暖,依稀有动态化性质的。
  虚实死活的互变,我们可以换用更简洁的法则:凡同作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时,其虚实死活视为相同。
  这段论述是否合理,敬请时兄和其他朋友指教。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ㄧ彩| 六合投ㄧ注| 网络赚钱去SO娱ㄧ乐ㄧ城:顶级信用ㄧ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2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7:37 | 只看该作者
孙逐明 于 2012-7-30 17:37 编辑
《古代宽对法则新铨》〔征求意见稿〕
  说明书:
  按:近年来我仔细研究了《缥缃对类》和《对类》二书,发现古人的对偶法则远比我们的想象要简单得无以复加。
  简而言之,只要“实对实、活对活、死对死”就能形成宽对。其中的死字囊括了名词动词之外的所有词类,还加上了静态意义的动词。
  在上下联节奏相同,且句法结构大致相似、或貌似相似却似是而非的前提下,所有死字都可以任意互对。如果这一现象能够得到证实的话,对类理论就太简单了。
  本文的重点就是研究死字的互对可能性。我的希望是,既要有详尽的实例给出可靠的证明,又要力求简洁,以便于大家容易接受。现在把初稿先发出来,敬请请同道们提出修改意见,不胜感激。
  本文是未定稿,只作征求意见之用。若有转载者,以日后的定稿为准。
  正文
  当前联律界的古典对类理论研究〔包括本人以前的研究〕,大都是对现代人研究成果的再研究。这种“炒现饭”式的研究方法大都隔靴搔痒,与古人属对的真实面目比对,很难没有偏差与误解,甚至大相径庭。
  最近反复通读了古典对类理论经典著作《缥缃对类》和《对类》之后,发觉古人宽对法则简单得无以复加,是现代人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本文将对古典对类理论重新作出诠释,力求尽量恢复古人属对的本来真实面目。是否达到的目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虚实死活的定义
  〔一〕实字、虚字、死字和活字的定义
  古代的字类系统,是字义的类义系统。简而言之,类义指能够以此归类的意义。例如,“颜色字”的是把所有能够表示“颜色”的字归为一类,“颜色”就是“颜色字的“类义”。根据相同类义而归为一类的字称之为“类义字”。
  类义的范畴有大小之分。如“生物类”可以下分“动物类”和“植物类”两个亚类,上位的生物类的范畴大于下位的亚类。
 
  “虚、实、死、活”是古人判别宽对的范畴最大的四种类义字。下面先介绍虚实死活的定义。
  “习对发蒙格式”云:“有形体者为实,字之无形体者为虚;似有而无者为半虚,似无而有者为半实。”
  古人根据形状之有无区分虚实并不严谨,应重新定义:
  实字是指称人和事物的字,可称为“名物字”;虚字是不指称名物,只表示状态的字,可称之为“状态字”。
  显而易见,实字的类义是“名物”,而虚字的类义是“状态”。
  虚字继续下分为“活字”和“死字”两类。“习对发蒙格式”云:“活谓其使然而然者”、“死谓其自然而然者”。
  所谓“使然而然”,指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变化之意,活字的类义是“动态意义”;所谓“自然而然”则是原本如此、没有发生变化的意思,死字的类义是“静态意义”。因此,活字可重新定义为“动态字”,死字定义为“静态字”。
  虚实死活的“类义”及其相互关系如图所示:
    ↗实字            〔名物字〕
  字  
    ↘  ↗活字〔动态字〕
     虚字            〔状态字〕
       ↘死字〔静态字〕
  常态虚实死活的区分只考察“类义”,不考究语法功能和形态标志,这是与现代语法学词类最大不同之处〔后者分类以语法功能为主,兼顾意义和形态标志。〕
  按:“死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死字”指所有静态意义的字,包括“实死字”〔简称“实字”〕和“虚死字”〔简称“死字”。狭义的“死字”只指“虚死字”。本文的“死字”只指狭义的“虚死字”。
  〔二〕关于半实字和半虚字
  古代的实字和虚字还有半实和半虚之论。
  半实和半虚是因古人定义不严谨〔指根据“有形无形”区分虚实〕而不得已增添的概念。而宽对法度是只论虚实死活,不论半虚半实的;因此,在讨论宽对法则时,半实字和半虚字必须归并进实字和和死字里面去。
  半实字指抽象的名物字〔如:声、色、光、影〕,它们自然应并入实字。
  半虚字主要有四类:①方位字〔东、南、西、北……〕;②颜色字〔赤、橙、黄、绿……〕;③单位字〔丈、颗、层、叠、缕……〕;④气候字〔寒、热、温、凉、阴、晴、暑、冻……〕。
  颜色字、单位字和气候字是明显的静态非名物字,自然应当并入死字;唯方位字实际上是边界比较模糊的区域名称,在《对类》的属对例子里更多地与名物字配对,故应当并入实字。
  以下的宽对法则的讨论只论虚实死活,不再论半实和半虚。
  二、古代虚实死活系与现代语法学词类的对应关系
  常态虚实死活的分类只看词义,无需参考语法功能,本来十分简易。如果引入现代语法学的词类知识,特别是过于强调“词性一致”的重要性的时候,反而容易造成干扰,这就是佛学常说的“所知障”。
  古代属对理论里,死字〔静态字〕里词性可以不一致的现象相当普遍,已经远远超过了大家的想象——这一点,正是本文要论述的重点。
  请注意,容易对属对理论造成干扰的主要是“词类”知识〔特别是“词性一致”法则被过分强调的时候〕,并不包括“句法知识”。粗疏的“句法知识”对于属对理论很重要,尤其是对于虚实死活的互变尤有参考价值,对此后面有详论。
  由于“词性一致论”已经深入了现代人的人心,为了证明所有“静态字”可以互对,消除“词性一致论”造成的误导,就不得不把虚实死活字类与现代语法学词类作一比对。
  实字大致对应名词和名词性的语素;活字大致对应动态意义的动词及相应的语素;而死字则囊括了静态意义的动词以及名词动词之外的所有词类〔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以及相应的语素。实例详见后文。
  这里特别请大家注意死字与动词的关系。死字是静态意义的字,有许多动词是没有动态意义的,理应属于死字。主要有如下几种:
  ①助动词〔能愿动〕:宜、可、须、敢、肯……
  ②判断动词“是”;
  ③表相似的动词,如:似、像、若……;
  ④其它无明显动态意义的动词,如:有、无、交、连、横、立、断……。
  ①②③无动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④要略加解释:“山有林”里的“有”,没有动态意义是很明显的;而“山不断”里的“断”,是指山与山之间有缺口,也没有动态意义;只有在“壮士断腕”之类的句子里,“断”才有动态意义。余可类推。
  这些静态意义的动词统统是死字,实例详见后文。
  三、古代宽对法度
  古代宽对法度是“实对实、虚对虚、死对死、活对活”,再加上“死字不可对以活字,活字不可对以死字”的限制,实际上是三条法则:实对实、活对活、死对死。
  古人只有虚实不能互对和死活不能互对的论述,从来没死字内部不能互对的说法;如果古人创作实际的确如此的话,王力先生的对仗法度就存在严重的漏洞;因为根据王力理论,与死字相对应的静态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都是不能随便互对的,它们只有充当相同的句法成分时才可以相对。
  我们仔细考察了《缥缃对类》和《对类》里的大量实例,在上下联节奏相同,且句法结构大致相似或貌似相似〔实则似是而非〕的前提下,无论是否充当了相同的句子成分,所有死字均可相对。下面就是我们的考察报告。
  四、《对类》的体例简介
  先简要介绍《对类》系列著作的编撰体例。
  《缥缃对类》和《对类》的分类原则是,把可以形成工对的字类归为一门,共计二十二门,每门大都下分一字类、二字类、三字类和四字类。然后再根据虚实死活继续细分亚类。
  一字类一般下分实字、虚活字和虚死字〔按:如前所述,半实字和半虚字归并进相应的实字和虚字〕三个亚类。亚类之下还可能根据词义范畴的大小,续分更小的亚亚类,这些亚亚类自对当然最工,亚亚类之间是可以互对的,且仍然是工对。
  例如“地理门”一字类就有四个亚亚类:山水第一〔实字〕、州县第二〔实字〕、深浅第三〔虚死字〕、流峙第四〔虚活字〕。山水类自对或州县类自对当然最工,山水类和州县类互对仍然是工对。
  又如“声色门”一字类共有五个亚亚类:
  声律第一〔半实字〕:声、音、腔、调、律、吕……
  青白第二〔半虚死〕:青、苍、兰、白、皓、素……
  清浊第三〔虚死字〕:清、纯、徐、高、浊、淡……
  浓淡第四〔虚死字〕:浓、深、新、淡、浅、软……
  妆抹第五〔虚活字〕:装、施、涂、抹、傅、饰……
  虚死字有三个亚类〔青白、清浊、浓淡〕,这三个亚类是可以互对形成工对的。余可类推。
  二字类是给每一个字的虚实死活分别加注。最常见两字类的虚实死活组合形式有“双实字”、“上活下实”、“上实下活”、“上虚死下实”、“上实下虚死”……
  三字类和四字类可类推,只是原著不曾加注虚实死活而已。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_彩| 六合投_注| 网络赚钱去SO娱_乐_城:顶级信用_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3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7: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2-8-16 04:01 编辑

  五、死字的互对
  《对类》“通用门”收集了死字为主的常用字类,它们在其它二十一个门类里都能够通用,故名“通用门”,所以它最能体现死字的基本特征。
  一字类下分七个亚亚类:高远第一、无有第二、来去第三、如似第四、乎也第五、初乍第六和宜称第七。除了“来去第三”是活字外,其余六个亚亚类都是虚死字。现分析这些死字所对应的语法学词类。
  虚死字的“高远第一”里有:①形容词:高、崇、遥、远、大、厚……〕;②静态动词:垂〔原注:下垂〕、胜〔原注:克也〕、断〔原注:不连〕、逼〔原注:逼迫〕、达〔原注:通也〕。
  虚死字“无有第二”里有:①静态动词:有、无、伸、缩、消、亏、得;②形容词:难、易、真、假、多、少、乏。
  虚死字“如似第四”里有:①静态动词:如、似、若、像、比、拟、类、肖、匹;②形容词:同、殊、异;③副词:俱、几〔原注:近也〕、庶、犹、皆、凡。
  虚死字“乎也第五”有:①助词:乎、欤、也、尔、耳、矣、已;②连词:之、但、而;③介词:於、于;④副词:乃、只、亦、则;⑤代词:其、是、彼、厥、或。
  虚死字“初乍第六”里有:①最多的是副词:初、才、将、曾、徒、频、俄、还、乍、始、全;②少数形容词:新、全;③静态动词:欲。
  虚死字的“宜称第七”有:①助动词:宜、当、应、须、能、可、待、要、肯;②副词:岂、却、匪、况、休、姑、宁、盍、颇;③连词:故、虽;④代词:何、恶、那、胡、安;⑤介词:于、为。
  如前所述,同门里虚实死活相同的小类是可以互对的〔如地理门里的实字和声色门里的虚死字〕,本门的虚死字也应如此,因此:静态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连词、助词、介词是可以互对的。
  如果说上述资料是单个字,而单个字的词性有可能兼类,那么下面的两字类里对单个字的虚实死活标注,就不存在兼类的可能了,它们最能体现死字的可对性。
  通用门两字类有三十个亚亚类,每一个亚类里都中充斥着大量词性不同且句法成分也不同的死字互对的实例。限于篇幅,只能略举几个有代表意义的亚亚类: 
  通用门“浑如恰似第十七”〔双虚死〕:
  真如、多同、罕同、酷类、多如……状中结构,第一字为形容词;
  应如、应殊、可比、应拟、可拟……合成谓语,第一字为助动词;
  正如、不如、未如、莫若、正似……状中结构,第一字为副词;
  “浑无仅有第十八”:
  可有、可无……合成谓语,第一字和第二字都是静态动词;
  都无、非无、又有、更有……状中结构,第一字为副词,第二字为静态动词;
  诚多、甚多、不少、最少……状中结构,第一字为副词,第二字为形容词;
  多有、少有、真有、良有……状中结构,第一字为形容词,第二字为静态动词;
  虽无、虽多……第一字是连词,第二字是动词或形容词;
  何有、焉有、哪有……状中结构,第一字为代词、第二字为静态动词。
  通用门“休夸浪说第十九”〔上虚死下虚活〕:
  应夸、宜称、可言、要说……合成谓语,第一字是静态动词,第二字是动态动词;
  休夸,休言、不语、未羡……状中结构,第一字是副词,第二字是动态动词;
  谁论、誰嫌、孰谓、誰道……主谓结构,第一字是代词,第二字是动态动词。
  便宜雅称第二十
  便宜、还宜、正是、果是……状中结构,第一字是副词,第二字是静态动词;
  好是,状中结构,第一字为形容词,第二字为静态动词
  何妨、何缘、谁肯、安能……主谓结构,第一字是代词,第二字是静态动词;
  最好、正好、不好、还好……状中结构,第一字为副词,第二字是形容词;
  切莫、又还,不惟、岂唯、决非……两字均为副词,无语法关系;
  恐非,第一字是静态动词,第二字是副词,无语法关系
  虽是,第一字是连词,第二字是静态动词
  正因、必因、都因,只因……第一字是副词,第二字是介词;
  多为,第一字是形容词,第二字是介词
  想因,应自、第一字是静态动词,第二字是介词;
  是皆,第一字是代词,第二字是副词,无语法关系
  多因,第一字是形容词,第二字是介词;
  不因,岂缘、不缘,正,第一字是副词,第二字是介词
  何由,第一字是代词,第二字是
  为缘,第一字是连词〔抑或之意〕,第二字是介词
  因何,凭何,介宾结构,第一字是介词,第二字是代词
  又何,第一字是副词,第二字是代词,无语法关系;
  何太,第一字是代词,第二字是副词,无语法关系;
  想是、应是、应宜、应堪……合成谓语,两字均为静态动词;
  上述实例可证,在句法成分不同的情况下,静态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代词、介词照样可以互对。
  类似的例子在通用门还有很多,散见于其它门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
  死字里唯有数量词和叹词没有举例了。叹词一般只独立成句,极少充当句子成分,因此可以忽略不计。
  数目字其实也应当纳入“通用门”〔在各个门类里大都兼收使用了数目字的两字类或三字类〕,因其应用广泛,在工对中作用最大,所以另立了一门。
  数量词一般都是连用的,加之古代量词极不发达,所以我们把数量词一并讨论。
  “数目门”一字类有两个亚亚类:
  “千万第一”〔虚死字〕有:①数词:千、万、三、一、百、亿;②  形容词:单、孤、多、群、重、众。可见数词与形容词是可互对的。
  “分寸第二”〔虚死字〕,为量词:分、毫、寻、常、寸、尺、丈、咫、。
  由此可知,数词、形容词和量词是可以互对的。如“单枪”可对“匹马”“匹马”可以对“四牛”。
  我们只要寻找数量词和其它死字的可对性。
  数目门“无双第一第五”〔双虚死〕:无双、成双、为三、成千、能群、过多、许多、极多、不多、不群、不孤、非一、若干、若干、第一、得一、有一、不二、次五、第五、足万、满百、凡百、唯一、非一
  先看第一字:“无、为、成、得、有”是静态动词,“不”“非”是副词、“第、凡”是助词。再看第二字:“三、一、二、百”是数词,“双、裙、多、孤”是形容词。
  它们的语法结构也不尽相同,“无双、成双、有一”是动宾结构,“第一”是附加式〔“第”是词头,附加在数词“一”的前面〕,“不二、不群、非一”是状中结构。
  由此可证,数量词可以与形容词、副词、动态动词和助词相对,且语法成分不一定需要相同。
  《对类》一书里数量词与其它词性可对性实例不多〔大都散见于各个门类里,以后找到了再添加近来〕。但在近体诗里就有大量实例,可参见附件二《量词与其它死字的可对性实例》。
  如果说上面的实例还只是短语,那么《对类》“巧对门”里的59个对联范例〔见附附件一“《缥缃对类》中不同词类的死字互对成联范例”〕和附件二10个成联范例就更有说服力,这些例子,都是死字在句法成分不同的前提下互对的,它们充分证明了,在上下联句子结构大致相似〔或似是而非亦可〕的前提下,所有死字是可以任意相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4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7: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2-8-16 04:00 编辑

六、虚实死活的互变
  虚实死活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变的,正如《习对发蒙格式》所说:的“若夫以实字作虚字使,以死字作活字用,是作家有此活法,初学者未易语此。”
  虚实死活的互变无非是三种情况:第一、非实字变成实字;第二、非活字变成活字;第三、非死字变成死字。具体说:
  1、虚字“对象化”、“名物化”时就变成实字。如:“人皆爱美”里的虚死字“美”是“爱”的对象,“小儿好动”里的虚活字“动”是“好”的对象,它们“名物化”了,就转化为实字了。
  2、非活字动态化了,就变成活字。如“晓镜但愁云鬓改”里的“镜”不实指镜子,而是“照镜”之意,实字变成了活字。又如“春风又绿江南岸”里的“绿”是“吹绿”的意思,死字变成活字。
  3、非死字具备“静态意义的非名物字”特征时,就变成死字。如“镜花水月”里的实字“水”表示“花”的存在状态,变成了虚死字。又如“流水不腐”里的活字“流”并非直接描绘“流动”,而是说明水的存在状态,活字变成死字。
  这些互变,是由于不同性质的字类相互组合、相互影响而导致词义的虚实死活发生变化。它与王力先生所说的凡作某语的一律看作某词的说法相类似。我们可以仿此而得出虚实死活互变的规律:1、非实字作主语或宾语时,变成实字;2、非活字作谓语时,变成活字;3、非死字作定语时,变成死字。
  古人缺乏明晰的现代语法学的句法知识,不可能有“主谓宾定状补”之类的句法概念,但从古代对偶句的句法结构全部都或相同、或大体相似、或貌似相似〔实则似是而非〕来看,古人肯定有粗疏的句法结构的感性认识,对于不同句型导致虚实死活的互变肯定也有所认识。只是未曾形成明晰的法则罢了,不然“习对发蒙格式”不会发出“是作家有此活法,初学者未易语此”的感叹。
  王力先生的“凡某成分即为某词性”的说法,对于语法学来是不能被接受的,因为它会导致“词无定性”,这对于指导组词造句的语法学是不能接受的,所以黎锦熙的这种词类分析法被语法界否定了。
  倒是“凡某成分即为某虚实死活”是合理的,它符合类义理论:
  1、主语和宾语就有“名物化”的功能,主语和宾语一律看成实字就符合类义理论;
  2、定语有非名物化的功能,所以实字一旦作定语,就变成了死字,如“金佛”可以对“红花”,“金”已经不表金子这种物质,而只表“佛像”的性质了。这也符合类义理论。
  3、定语有静态化的功能,例如“水流”里的“流”是动态意义的,是活字,而“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里的“流”不直接叙述“水”的动态,已经静态化了,变成了死字。这也符合类义理论。
  4、谓语有动态化的功能。谓语带宾语时,动态化最明显,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带了宾语,是使动用法,“使江南岸变绿了”。谓语不带宾语,同样有动态化的功能。例如“落日五湖春”,“春”有“变成了春天”的意思,实字变成了活字;又如“八月十五月儿园”里的“园”有“变园”的意思,这是死字变成了活字。余可类推。当然有些谓语的动态化功能不太明显,如“十年宦比梅花冷”的“冷”字;仔细考察,此句是在“比较”宦海与梅花的冷暖,依稀有动态化的功能的。
  虚实死活的互变,我们可以换用更简洁的法则:凡同作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时,其虚实死活视为相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7: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2-7-30 17:48 编辑

七、特殊“死字”的启示【1】
  
  《对类》通用门“无穷有限第二十七”为双虚死字,里面有一些“死字”竟然是名词,很有启发意义:
  
  无穷、无边、无垠、无涯、无余、无多、无期、难穷、非穷、宁穷、有穷、有垠、有涯、有余、不穷、岂多、宁穷、有穷、有限、有极、有尽、有数、不尽、不断、不足、不已、不绝、无限、无畔、无外、难极……
  
  先看上字:“无、有”是静态动词,“不、非”是副词,“难”是形容词,它们都是死字而可对。再看下字:“断、尽、绝、极”是静态动词为死字,而“边、极、垠、涯”是名词虚实字,“无穷、无尽、难极”的第二字也是动词名物化为实字,何以它们都被视为“虚死字”而与动态动词相对呢?
  
  请注意:它们的句法成分是不同的:“无边、无垠、无际、无涯、无穷、有穷”是动宾结构,“不断、不尽、不绝、难极”是状中结构,因此它们不能用“凡同作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时,其虚实死活视为相同”来解释。
  
  这种似乎不合理的现象,在成联里面是有范例的。杜甫《登高》有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声律启蒙》里有联:“山不断,水无涯。”特别是后者,《声律启蒙》是当成合格的范例的。
  
  对此,唯有类义理论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因为动词“断、尽、绝、极、穷”和名词“边、极、垠、涯”都含有“边际尽头”之意,它们是类义词,故可对。
    
  由此可见,虚实死活的基本理论是“类义理论”,只要有相同的“类义”即可成对,连虚实死活都是可以超越的。


七、“字组”的现代化称呼【2】  
  
  古代没有现代“词”的概念,字类理论里的“字”指音形义三位一体的语言单位。古人把单音节的字和多音节的字组都合称“字”,这种称谓不严谨,会带来诸多不便。我们可以采用“字”“词”术语并用的方式,单音节字仍然称之为“字”,包括实字、虚字、死字和活字,字组改称“词”,包括名物词、非名物词、动态词和静态词。这里的“词”泛指“词语”,包含了现代的词和词组在内。
  
  这种双称谓方式可以更方便地分析字组之间的对仗规律。试举一例:
  
  屡向曲池陪逸少,几回戎幕接玄晖。〔清江《月夜有怀黄端公兼简朱孙二判官》〕
  
  “屡向”对“几回”,静态词对静态词;
  “曲池”对“戎幕”,名物词对名物词;
  “陪”对“接”,活字对活字。
  
  这种新称谓对于多音节的单纯词的分析尤为方便,如“糊涂”“方便”之类就直称“静态词”,“骆驼”“乌拉尔”就直称“名物词”。
  
  余可类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8:42 | 只看该作者
  附件一:《缥缃对类》中不同词类的死字互对成联范例
   
  下面是《缥缃对类》和《对类》里不同词性且句法成分不同的死字互对的范例。这些死字里囊括了静态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
  《缥缃对类》和《对类》的完整的对联实例并不多,但已经充分证明了,即使句法成分不同,叹词和量词之外的所有死字都可互对。量词与其它词性相对尙无实例,这是此书成联太少的缘故,可参看附件二唐诗里面的实例。唯叹词无实例,因叹词一般独立成句,极少充当句子成分的缘故。

  按:加注者全都是死字;其中的动词全部是静态动词。

  例1
  将焉〔副〕穷,〔“焉穷”为状中结构〕
  庸有〔动〕待。〔“有待”为动宾结构〕
  例2
  月如〔动〕有约,〔“如”是谓语,“有约”是宾语〕
  云本〔副〕无心。〔“本”是状语,“无”是谓语〕
  例3
  心不〔副〕在焉,〔“不”是状语〕
  色斯〔助〕举矣。〔“斯”是助词,不作成分〕
  例4
  擘栗莫〔副〕留膜,〔“莫留”是状状中结构〕
  切葱须〔动〕去须。〔“须去”是合成谓语〕
  例5
  舞干戈于〔介〕两阶,〔“于两阶”是介中结构〕
  织玉帛者〔代〕万国。〔“织玉帛者”是名词性者字结构〕
  例6
  蚊雷轰不〔副〕雨,〔“不”是状语〕
  萤火寂无〔动〕烟。〔“无”是谓语〕
  例7
  君子不〔副〕素餐,〔“不”是状语〕
  痴儿了〔动〕公事。〔“了”是谓语〕
  例8
  如〔动〕此而已矣,〔“如此”是动宾结构〕
  其〔助〕斯之谓欤。〔“其”是语气助词,不作成分〕
  例9
  唐虞于斯为〔动〕盛,〔“为”是谓语〕
  管晏如彼其〔助〕悲。〔“其”不作成分〕
  例10
  一〔数〕介不〔副〕以取人,〔“不以”是状中结构〕
  片〔量〕言可〔动〕以折狱。〔“可以”是合成谓语〕
  例11
  天长地久有时尽〔动〕,〔“尽”是谓语〕
  月白风清如夜何〔代〕。〔“何”
  例12
  水共长天同〔动〕一〔数〕色,〔“同”是谓语,“一色”为定中结构〕
  雪兼皓月两〔数〕交〔动〕晖。〔“两”是状语,“交晖”为动宾结构〕
  例13
  无〔动〕山秀似巫山秀,〔“无山”为动宾结构〕
  何〔代〕水清如河水清。〔“何水”为定中结构〕
  例14
  鹦鹉能〔动〕言争〔动〕似凤,〔“能言”“争似”是合成谓语〕
  蜘蛛虽〔连〕巧不〔副〕如蚕。〔“虽”不作成分,“不”是状语〕
  例15
  舟中之人皆为〔动〕敌国,〔“为”是谓语〕
  门下之士孰非〔副〕良田。〔“非”是状语〕
  例16
  菁菁者莪在〔动〕彼〔代〕中沚,〔“在”为谓语,彼为定语〕
  翙翙其羽亦〔副〕傅〔动〕于天。〔“亦”为状语,“傅”为谓语〕
  例17
  秋天摇夏扇寒暑不〔副〕时,〔“不”为状语
  腊月起春雷阴阳失〔动〕序。〔按:此处“失”是“不符合”之意,静态动词作谓语〕
  例18
  宰予昼寝于〔介〕予与何〔代〕诛,〔“于予”为介宾结构,“何”为定语〕
  子贡方人夫〔助〕我则不〔副〕暇。〔助词不作成分,“不”为状语〕
  例19
  吕先生品箫须〔动〕添一口,〔“须添”合成谓语〕
  谢状元射策何〔代〕吝片言。〔“何吝”状中结构〕
  例20
  伊尹非〔副〕义而弗视千驷,〔“非”为状语〕
  王良为〔动〕范而不获一禽。〔“为”是谓语〕
  例21
  操数尺管亦〔副〕不〔副〕矢甲科,〔“亦”、“不”状语〕
  挽二石弓何〔代〕如〔动〕识丁字。〔“何如”是动宾短语“如何”的倒装〕
  例22
  以夫子之道反〔副〕害夫子,〔“反”,状语〕
  唯圣人之心能〔动〕知圣人。〔“能知”,合成谓语〕
  例23“
  月如弓星作弹难〔形〕打飞禽〔“难”,状语〕
  雷震鼓电扬旗能〔动〕驱妖兽〔“能驱”,合成谓语〕
  例24
  日晒雪消檐滴无〔动〕云之雨,〔“无”谓语〕
  风吹尘起地生不〔副〕火之烟。〔“不”,状语,“火”活用为动词〕
  例25
  泰山喬狱世共〔副〕仰于孤高,〔“共”,状语〕
  长江大湖人孰〔代〕窥于涯涘。〔“孰”,主语〕
  例26
  生民以来未有〔动〕盛于孔子,〔“有”,谓语〕
  天下之士岂复〔副〕贤于周公。〔“复”,状语〕
  例27
  人言司马地位可〔动〕及十分〔“可及”,合成谓语〕
  我道包家天下只〔副〕有一个〔“只”,状语〕
  例28
  景公千驷名有〔动〕愧于夷齐〔“有”谓语〕
  颜子一瓢道则〔连〕同于禹稷〔“则”不作成分〕
  例29
  非道不陈敬王莫〔副〕如我也,〔“莫”,状语〕
  斯文未丧匡人其〔助〕如予何。〔“其”,不作成分〕
  例30
  欠〔动〕食饮泉白水如〔动〕何〔代〕得〔动〕饱,〔“如何”,动宾结构,“得饱”,合成谓语〕〕
  故〔形〕人做墨黑土终〔副〕是〔动〕难〔形〕为。〔“终是”,状中结构,“难为”,偏正结构〕
  例31
  蚳龟之为士未〔副〕可以〔动〕言欤,〔“未”,状语,“可以”,谓语〕
  仲弓之问仁请〔动〕事斯〔代〕语矣。〔“请”,谓语;“斯”,定语〕
  例32
  诵其诗读其书谓之〔代〕学矣,〔“谓之”,动宾结构〕
  张我弓挟我矢必也〔助〕射夫。〔“也”,不作成分〕 
  例33
  明月照霜霜照月霜月交〔动〕光,〔“交”,谓语〕
  碧天连水水连天水天一〔数〕色。〔“一”,定语〕
  〔按:交光,指光彩合在一起了,无动态意义,故为死字〕
  例34
  花发芳园似〔动〕倩流莺留客住,〔“似”,谓语〕
  菊残荒径不〔副〕知寒蝶为谁来。〔“不”,状语〕
  例35
  树压墙头南北两林分〔动〕内外,〔“分”,谓语〕
  花飞庭院高低一片任〔副〕东西。〔“任”,状语〕
  例36
  雪逞风威白占田园能〔动〕几日,〔“能”,谓语〕
  云随雨势黑漫天地不〔副〕多时。〔“不”,状语〕
  例37
  日月交〔动〕晖兔走天涯乌出海,〔“交”,谓语〕
  溪山相〔副〕映鱼游树上岛沉波。〔“相”,状语〕
  例38
  圣人之道高如天不〔副〕可〔动〕及也〔助〕,〔“不”,状语;“可及”,合成谓语〕
  君子之交淡如水久〔形〕而〔连〕敬之〔代〕。〔“久”谓语,“而”不作成分,“之”,宾语〕
  例39
  山水得之〔代〕心醒能〔动〕述以文也,〔“之”,宾语,“能述”,合成谓语〕
  风月长如〔动〕此顾安〔副〕所得酒、乎。〔“如”,谓语;“安”,状语〕
  例40
  妈妈骑马马不〔副〕行妈妈骂马,〔“不”,状语〕
  舅舅养鸠鸠欲〔动〕死舅舅救鸠。〔“欲死”,合成谓语〕  
  例41
  圣人之道高如天不〔副〕可〔动〕及也,〔“不”,状语;“可及”,合成谓语〕
  君子之交淡如水久〔形〕而〔连〕敬之。。〔“久”谓语,“而”不作成分,“之”,宾语〕
  例42
  陶渊明菊径就〔动〕荒著千年气节,〔“就”,谓语〕
  诸葛亮草庐虽〔连〕小藏万卷诗书。〔“虽”,不作成分〕
  例43
  纸鹞腰间系线放得〔助〕去收得〔助〕来,〔助词不作成分〕
  木鱼口内含珠吞不〔副〕入吐不〔副〕出。〔“不”,状语〕
  例44
  点尔何〔代〕如赤尔何〔代〕如各〔代〕言其志,〔“何如”是动宾结构的倒装,“各”,主语〕
  回虽不〔副〕敏雍虽不〔副〕敏请〔动〕事于斯。〔“不”,状语;“请事”,合成谓语〕
  例45
  无父无君比之于禽兽为不〔副〕足,〔“不”,状语〕
  离兄离母况之于蚯蚓为有〔动〕余。〔“有”,谓语〕
  例46
  扬雄书谓圣经乃〔副〕众说之郛郭,〔“乃”,状语〕
  孟子序称论语为〔动〕六艺之喉襟。〔“为”,谓语〕
  例47
  作为〔动〕文章扬雄相如最〔副〕善〔形〕鸣者〔代〕,〔“作为”,谓语;“最”,状语。“善鸣者”,者字结构,“善”,谓语〕
  措诸〔代〕事业管仲晏子可〔动〕复〔副〕许乎〔助〕。〔“诸”,定语;“可许”,合成谓语;“复”,状语,助词不作成分〕
  例48
  利与善之间乃〔副〕舜跖之所分也,〔“乃”,状语〕
  仁且智之尽其〔助〕周孔之所同欤。〔“其”,不作成分〕
  例49
  澄潭之远映晴天上下两〔数〕重〔量〕星斗,〔“两重”,定语〕
  沧海之静涵明月高低相〔副〕对〔动〕河山。〔“相”,状语;“对”,谓语〕
  例50
  春光相〔副〕对秋光秋光不〔副〕比春光好,〔“相”、“不”,状语〕 
  旦气连〔动〕接夜气夜气何〔代〕如旦气清。〔“连”,谓语;“何如”动宾结构的倒装〕
  例51
  相如沽酒酒誰〔代〕沽其志姑〔副〕以寓酒,〔“誰”,主语;“姑”,状语〕
  巢父饮牛牛不〔副〕饮其道可〔动〕以化牛。〔“不”,状语;“可以”,合成谓语〕
  例52
  吕须之掷金钱无为他人之所〔助〕守,〔助词不作成分〕
  亚父之碎玉斗已知吾属之为〔动〕俘。〔“为”,谓语〕
  例53
  若乃忠信既〔副〕孚四海之内皆〔副〕兄弟,〔副词,状语〕
  其或修行无〔动〕力一室之中有〔动〕鬼神。〔动词,谓语〕
  例54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代〕与〔连〕尔有是夫,〔“我”,主语〕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副〕焉〔副〕用彼相矣。〔“将”,状语;“焉”,状语〕
  例55
  鲁齐已称唐郑谷为一字师及〔动〕时学也,〔“及”,谓语〕
  梁武帝命周兴嗣次千文韵不〔副〕日成之。〔“不”,状语〕
  例56
  鸡鸣犬吠相〔副〕闻达乎四境而齐有〔动〕其〔代〕地也,〔“相”,状语;“有”,谓语;“其”,定语〕
  兽蹄鸟迹之〔连〕道交于中国举舜而〔连〕敷〔动〕治焉。〔连词不作成分,“敷”,谓语〕
  例57
  天风塔六面七〔数〕层供养十方三宝,〔“七”,数词,定语〕
  地理图万邦一〔副〕统包含四海九州。〔“一”,副词,状语〕
  例58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大道公〔副〕行于天下,〔“公”,状语〕
  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斯文美〔形〕盛于中华。〔“美盛”,谓语〕
  例59
  月明星稀鹊南飞无〔动〕枝可〔动〕依方〔副〕信投林之不易,〔“无”,谓语;“可依”,合成谓语;“方”,状语〕
  夜静水寒鱼不饵满〔形〕船空〔形〕载应〔动〕知下钓之实难。〔“满”,定语;“空”,状语;“应知”,合成谓语〕

  附件二:《量词与其它死字的可对性实例》

  量词与其它死字性的词类相对,在近体诗里并不少见。下面是唐诗里面量词与其它死字互对而语法结构不同的实例。

  例1
  月明野店闻鸡早,花暗关城匹马迟。〔牟融《送罗约》〕
  按:“闻鸡”动宾结构,“匹马”,数量短语。
  例2
  一从悲画扇,几度泣前鱼。〔刘得仁《长信宫》〕
  按:一,副词,完全之意,从,动词,听任,作谓语,后面省略了宾语“他”。几度是“泣”的状语。
  例3
  一自旧山来砌畔,几番凡木与云齐。〔杜荀鹤《题瓦棺寺真上人院矮桧》〕
  按:一自,介词,“一自旧山”介宾结构;“几番”是“与云齐”的状语。
  例4
  南海几回渡,旧山临老归。〔贾岛《送安南惟鉴法师》〕
  按:“几回”状中结构,“临老”动宾结构。
  例5
  忆伴几回思片月,蜕翎多为系繁霜。〔张子明《孤雁》〕
  按:“几回”作“思”的状语。“为”介词,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多”副词,作“为之系繁霜”的状语。
  例6
  金罍何足贵,瑶席几回升。〔王季友〔《玉壶冰》〕
  按:何足贵,“哪里值得珍贵”之意,“何足”为状中结构,“足”是谓语;“几回”作“升”的状语。
  例7  
  闻雁几回修尺素,见霜先为制衣裳。〔侯氏《绣龟形诗》〕
  按:“几回”作“修”的状语,“为”介词,“为制衣裳”是“为之制衣裳”的省略,“先”,状语。
  例8
  屡向曲池陪逸少,几回戎幕接玄晖。〔清江《月夜有怀黄端公兼简朱孙二判官》〕
  按:“向曲池”,介宾结构,“屡”副词,作“向曲池陪”的状语;“几回”是“接”的状语。
======================
孙逐明 于 2012-7-30 17:37 编辑
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331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7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04:04 | 只看该作者
虚实死活四称谓,两种分法三个类

我们将“虚实死活”四种字,当做“男女老少”四种人,来看“两种三个类”。

【1】先分“男女(虚实)”后分“老少(死活)”法:
“男女老少”可以分为两种四个类:【男老+男少】+【女老+女少】。
“虚实死活”也可分为两种四个类:【虚死+虚活】+【实死+实活】。
“实者皆是死字”的说法,好比是“女人都是老人”。减除“实活(女少)”即是:

“男女老少”四种人,两种三个类:【男老+男少】+【女老】。
“虚实死活”四种字,两种三个类:【虚死+虚活】+【实死】。

【2】先分“老少(死活)”后分“男女(虚实)”法:
“男女老少”可以分为两种四个类:【老男+老女】+【少男+少女】。
“虚实死活”也可分为两种四个类:【死虚+死实】+【活虚+活实】。
同理【1】可得:

“男女老少”四种人,两种三个类:【老男+老女】+【少男】。
“虚实死活”四种字,两种三个类:【死虚+死实】+【活虚】。

由以上可知【1】和【2】两种可知,分法不同,实质一样。
虚死=死虚、虚活=活虚、实死=死实,叫法不同,实指无二!

这就是:虚实死活四称谓,两种分法三个类!

“虚实死活四称谓,两种分法三个类”,充分反映或体现了古代字类体系的交集现象:

虚字里面有死有活,实字里面有死无活;
死字里面有虚有实,活字里面有虚无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8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04:05 | 只看该作者
一、示意的疏漏问题:

虚实死活的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

 ↗实字            〔名物字〕

 ↘  ↗活字〔动态字〕
  虚字            〔状态字〕
    ↘死字〔静态字〕

“实死字、虚死字、虚活字”,是古人“虚实死活”字类体系的三个类别名称。但是从“相互关系图”中,没有反映出“实死字”。


二、关于分类的问题:

【1】先“虚实”后“死活”分类法:

 ↗实字→死字【实死字】(可以简称:实字)

 ↘  ↗死字【虚死字】(无法简称:虚或死)
  虚字
    ↘活字【虚活字】(可以简称:活字)

【2】先“死活”后“虚实”分类法:

            ↗虚字【死虚字】(无法简称:虚或死)
 ↗死字
字         ↘实字【死实字】(可以简称:实字)
 ↘
  活字→虚字【活虚字】(可以简称:活字)

【1】与【2】分法不同,实质一样。即:
【实死字】=【死实字】
【虚死字】=【死虚字】
【虚活字】=【活虚字】
古人的分类法,习惯【1】,不习惯【2】。理同工具书的排列,《新华字典》按【音序】,《辞海》依【笔画】。


三、关于“简称”问题

“实死字、虚死字、虚活字”,是古人“虚实死活”字类体系的三个类别名称。

“实死字”,可以简称“实字”或“实”。道理是“实者,皆是死字”,意思就是:实字里面,只有死字,没有活字。具体来说,就是有“实死字”,没有“实活字”。即是,“实死字”可以简称“实字”,不存在逻辑混乱。“虚活字”简称为“活字”,理由如上。

“虚死字”,既不能简称为“虚字”,也不能简称为“死字”。这是因为:“虚字”里面有“虚死”和“虚活”;“死字”里面有“实死”和“虚死”。任何简称都会产生逻辑混乱。

假如,将“虚死字”硬性简称为“死字”的话,《习对发蒙格式》“以实字作虚字使,以死字作活字用”说法里面的“虚字”,就无家可归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9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04:05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古代字类体系”与“现代词类体系”的对应情况
半实半虚归入虚实,古代字类体系只有“实死、虚死、虚活”三个字类。以“三羊啃小草”为句例,其中的“啃、小、草”三个字,分别属于字类体系的“虚活、虚死、实死”三种字类。这三种字类,可以分别对应词类体系的“动词、形词、名词”。这是双重限定分类法。假设,以“虚、实”一个标准分类,“啃、小”为虚字,“草”为实字;或以“死、活”分类,则“小、草”为死字,“啃”为活字。以上分析的,是“单字(词)”与“单字(词)”的对应关系。字类体系无法对应词类体系中的双音词!例如。词类体系中的“狗熊、马虎、牺牲、教学、读书、读音”等词,都可以归入相应的词类,字类体系不能归入相应(也没有)的字类里。
再假如,将“三羊啃小草”加字改为“三羊又啃小草”,其中的“又”字,也是属于字类体系“虚死”字类。“又”与“小”,都是“虚死”字类。但是,“又”作状语,属于“副词性”;“小”是定语,属于“形词性”。这是字类体系无法解释的一个巨大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2 13:18 , Processed in 6.25418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