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十二期一年级E组升级考试试题(评阅老师:无极老师、紫影邀月老师) [打印本页]
作者: 揽云追鹤 时间: 2012-9-29 21:30
标题: 十二期一年级E组升级考试试题(评阅老师:无极老师、紫影邀月老师)
本帖最后由 揽云追鹤 于 2012-9-29 21:45 编辑
一、总结五讲讲义的中心内容。(70分,平均每讲14分)
考试要求:
1、 每讲独立总结一个纲目,(如第一讲有三个内容,分别书以:一、二、三)。
2.、不可大段复制讲义内容,建议大家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3.、完全按照讲义内容进行总结,否则视为无效试题,评阅有权扣分或者不打分。
二、对联(30分)
1、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
2、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
请同学们于10月10日(周三)晚12点前提交。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请评阅老师于10月13日(周六)中午12点前评阅。各位老师辛苦了!
作者: 绿柳 时间: 2012-9-30 19:02
本帖最后由 绿柳 于 2012-10-1 12:25 编辑
一、总结五讲讲义的中心内容。(70分,平均每讲14分)
考试要求:
1、 每讲独立总结一个纲目,(如第一讲有三个内容,分别书以:一、二、三)。
2.、不可大段复制讲义内容,建议大家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3.、完全按照讲义内容进行总结,否则视为无效试题,评阅有权扣分或者不打分。
二、对联(30分)
1、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
2、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
E16绿柳答题
第一讲
一,诗心;
诗心就是对古典诗歌的痴迷和敬畏之情。
二,律诗的基础知识;
律诗格律;粘,对,替,对仗,平仄,押韵,起承转合,还有韵律,声律,和音律。
三,平水韵
平水韵共有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知道了四声平仄就易懂,平仄交替诗词读起来才有美感。
一,第二讲
什么是起。
律诗的第一句的第二个字决定是平起还是仄起
二,什么是收
收是以律诗的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字来论,最后的字为平既是平收,为仄既仄收。
三,入韵和不入韵;
首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即入韵,是仄即不入韵。
按照起句第二字的平仄和最后一字的平仄,将律诗华分为;仄起平收,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仄收四种格式。
第三讲
一,七律常用的两种格式
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二,孤平,拗救
如果句式中除去韵字只有一个平是即是孤平。在律诗中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拗句,拗了必需救叫拗救。
三,三仄尾和三平尾
在七律的句子中出现,仄仄平平仄仄仄就是三仄尾,平平仄仄平平就是三平尾。在律诗中要避免
第四讲
一,韵的概念
压韵以平水韵为主 二,对偶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是指一联诗中出句与对句,句法结构一致而处于同一位置的词语词性相当,
三,七律音节的划分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第五讲
一,什么是起承转合?
即;开始,承接,转折,结尾。
二,什么是赋,比,兴?
赋是直言其事,比是比喻,兴即用情。
对联;
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对句;一堤柳絮做棉衣
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对句;他乡秋水系兰舟
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对句;情到浓时表寸心
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对句;酒至酣时洗旧愁
作者: 静心无忧 时间: 2012-10-5 20:09
本帖最后由 静心无忧 于 2012-10-8 14:07 编辑
E06-静心无忧交十二期基础班一试题
一、总结五讲讲义的中心内容。(70分,平均每讲14分)
第一讲
一: 律诗的基础知识,
1.何为律诗:就是格律,是区别于古风等类的诗。
A.何为格律:格——格式,包括:平仄、 粘 、对、 替、 字数 、对仗、 押韵、 起承转合。
B.律——韵律、声律、音律
C.什么是“粘(nián)、对、替”
粘:就是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的2 4 6位置字的平仄,分别与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完全一样。这就是“粘”。
反之为失粘。
对:就是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第八句的2 4 6字位置的平仄与第一句、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相同位置字的相反。这就是“对”。反之为失对.
替:就是一个句中的平仄相交替.2 4 6字位置是平仄平,如果写成:平平仄或仄仄平,是失替.
二、《平水韵》
1.学习唐诗宋词,我们就要了解唐宋时代的语言习惯 在汉语音韵学上,把汉语的发展阶段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上古音系统, 中古音系统 ,近代音系统。
从南北朝到宋末在文学历史上称为中古时期 那段时期的语言发音,我们就叫做“中古音”。
2.在诗词写作中,依照中古音系的声韵标准,前人总结归纳了很多韵书,我们学习律诗的标准韵书就是---------《平水韵》
《平水韵》也叫《诗韵》 共有一百零六个韵,
平声30韵,上平下平没有分别。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十七韵。
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阴平(一声)和阳平(二声)。
入声是一个短促的调子,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现在只有南方一些地区的方言中还保存着入声调。由于入声调特点是 发音短促,因此在一首诗里面入声字不可多,不然读起来影响诗词朗诵的美感。
《平水韵》中上平下平都是平,上声、去声、入声都属于仄。平仄交替诗词读起来才有美感。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
第二讲
一、什么是起?
说平起或是仄起 是以律诗的首句第二字的平仄来讲的,而不是第一个字。
二、什么是收?
收 :是以首句最后一个字来论的.
第一句最后一个字决定收,第一句最后一个字为平声,就是平收.第一句最后一个字为仄声,就是仄收.。
三、什么是入韵、不入韵?
1.首句 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就入韵。
2.首句 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就不入韵。
解释一下不入韵:因为尾字是仄音,而我们学的律诗主要是以近体诗为范本,按照近体诗的格律来讲的,而近体诗押的是平韵,所以称为不入韵式。
按照起句第二字和最后一个字的平仄,我们将律诗划分为:
仄起平收式 ,仄起仄收式 ,平起平收式, 平起仄收式 四种。
A.(首句压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括号的平仄表示 可平可仄
B. (首句不压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C.(首句压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D.(首句不压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以上四种句式仅首句改变,其它句式不变,.仄起平收,仄起仄收,仅首句改变;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仅首句改变.以上四种格式 ,是按照第一个分句的第二字来论是什么起,按照第一分句最后一字来论是什么收.。
A、平起仄收式 也叫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B、仄起平收式 也叫仄起首句入韵式
C、仄起仄收式 也叫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D、平起平收式 也叫平起首句入韵式
第三讲
一.七律常用的两种格式
七律常用的是首句入韵有仄起的,有平起的,但是都要入韵。
1.平起平收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起平收首句入韵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七律常用的格式是两种:
1、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2、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二、孤平
什么是孤平呢?
在七言律诗中,如果句式中除去首字和韵字,只有一个平时,就是孤平。如:仄仄平平仄仄平
成为仄仄仄平仄仄平.
七言的首字一律可以平仄不论,第二字一律不可以平仄不论。
1.先说一下什么叫拗救?
在律诗中,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拗句”,凡是不合平仄格式的字叫“拗字”,拗了就必须救,我们把其称为“拗救”。
a.如七言,“平仄仄平仄仄平”,一句中包含了三个平声字,但它还是个孤平句。因此,必须要在第5字位再用一个平声字,才算完成孤平自救。也叫本句自救。
b.对句相救。就是用对句的字来救出句的字。如:出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字拗时,为“平平仄仄平仄仄”。就在 对句中第五字用一个平声来救。即为“仄仄平平平仄平”。这种是大拗必须要救。
孤平是律诗的大忌之一。
三、七律的三仄尾和三平尾
什么是三尾仄(三尾平)?
在七律的句子中,如果出现了“仄仄平平仄仄仄”,或者”平平仄仄平平平“的句子,我们就叫它 三仄尾 (三平尾)。
三仄尾和三平尾 都是律诗之大忌。要避免出现的!
第四讲
一、关于“韵”的一些概念
写格律诗就要压韵,我们要求是统一压《平水韵》。
为什么要求统一,这是因为:你押一个韵,他押一个韵,就不知道以什么韵为基准了。律诗的押韵,无论是律句还是绝句,都必须压平水韵。也就是《平水韵》中的上平和下平部分。律诗押韵只能押平声。
二、关于对偶
对偶也叫对仗,是一种修辞格。是指一联诗中的 出句与对句 句法结构一致,而处于同一位置的 词语词性相当。如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数词对数词等等。
1:对偶只是全诗的一部分,跟对联不同。对联以及成联,是要整体写一件事情。律诗中的对偶通常在第二联和第三联,但也有例外。
2:对偶须注意以下几点:我们最好不要物对物,人对人时间对时间,空间对空间,这样没有变化 就不会生动。要从不同角度来描写。我们在写诗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时间来对时间,角度没有变化,也就是,原地不动。
三、关于七律音节的划分如下:
1、2字为一拍;3、4字为一拍;5、6、7字各为一拍。
第五讲
一.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就是开始 承:就是承接 转:就是转折、深入 合:就是总结
在七律的诗里承转句,承句和转句都是必须对偶的.而起句和合句可以对偶也可以不对偶。起句如果对偶也叫首联。合句如果对偶也叫尾联
所以我们一般用起句、承句、转句、合句来称呼律诗的四句,这四句也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1、起承转合的作用
起:引领的作用(引领,是引领主题。)
承:扩展的作用(扩展,是扩展主题。)
转:转变的作用(转变,是紧扣主题。)
合:总结的作用(总结,是在引领的基础上,结合扩展、转变,做一个总结。)
2、起承转合的特点
格律诗中起承转合的特点是:整体性、连贯性、独立性。
a.整体性
我们说一首诗美,一首词美,那必然是整体的美。一首诗的起承转合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不能隔离分裂。
b.连贯性
起承转合的连贯性是说,起承转合四步是连续的,渐进的,是紧密不可分割的,更不能颠倒。
起和承之间,承和转之间,转和合之间,都要衔接紧密,不可断裂。
c. 独立性
起承转合独立性是说,每一步都有它的作用和功能,不可互相代替,起就是起,承就是承,转就是转,合就是合,换句话说,就是各个步骤都是不可替代的。
承句不能代替起句,转句不能代替承句,合句不能代替转句,要各自独立。
如果第一二句不对偶就叫起句,不能成其为联。
二. 什么叫赋、比、兴?
赋:就是直言其事,如同我们所说的大白话。
比:就是比喻,这个无需解释。
兴:简单的说,就是触景生情。
赋”和“比”都是诗歌中不只是律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把起句这个兴的手法的运用又称为“起兴”或“兴起”,意思是一样的。
那么兴起的作用就是渲染和烘托,简单的说就是创造意境。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同时“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的作用。因为兴是把两个实际上没有关系的物或者事通过联想,想象的手段联系在一起,所以就显得虚灵微妙。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韵道。
二、对联(30分)
1、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
2、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
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何方秋色醉红枫(静心无忧)
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曲罢云中荡客心(静心无忧)
作者: 彩霞飞满天 时间: 2012-10-6 22:12
本帖最后由 彩霞飞满天 于 2012-10-9 20:26 编辑
小渔村十二期一年级五讲结束 E组长 彩霞满天 考试答卷
考试题:
一、总结五讲讲义的中心内容。(70分,平均每讲14分)
考试要求:
1、 每讲独立总结一个纲目,(如第一讲有三个内容,分别书以:一、二、三)。
2.、不可大段复制讲义内容,建议大家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3.、完全按照讲义内容进行总结,否则视为无效试题,评阅有权扣分或者不打分。
二、对联(30分)
1、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
2、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
答卷:
一、总结五讲讲义的中心内容。
答:第1讲有两个中心内容:
一、律诗的基础知识:
1、了解诗的格律及格式中所包含的内容,即:平仄、粘、对、替和字数、对仗、押韵、起承转合。 A、平仄: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B、粘:是指律诗中第三、五、七句中,第2、4、6位置上字的平仄,分别与第二、四、六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完全一样。反之为失粘。
C、对:就是律诗中第二、四、六、八句中,第2 、4、 6字位置的平仄与第一、三、五、七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相反。反之为失对。
D、替:就是一个句子中的平仄要相互交替。
2、律,所包含的韵律、声律、音律等。
二、了解平水韵的由来及《平水韵》表。
《平水韵》也叫《诗韵》。共有一百零六个韵,平声30韵,上平下平没有分别。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第2讲有三个中心内容:
一、句子的起和收。
1、起:起,要看首句的第二个字,第2个字是平即是平起,是仄即是仄起。
2、收:收,是以首句的最后一个字来决定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即平收,是仄即仄收。
二、句子的入韵和不入韵。
1、入韵:首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句子即入韵。
2、不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则不入韵。
入韵必须押平韵。
三、律诗的四种格式:
按照首句第二个字和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可划分为:
A:平起平收,也叫平起首句入韵式;
B:平起仄收,也叫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C:仄起平收,也叫仄起首句入韵式;
D:仄起仄收,也叫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第3讲有三个中心内容:
一、七律的两种常用格式:
A: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B: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七律常用的是首句平收,也就是说,首句入韵有仄起的,有平起的,但是都要入韵。
二、孤平和拗救。
A:孤平:一个句式中,除了首字和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就是孤平。孤平首先是针对:“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而言的。孤平是写诗大忌,一定要注意。
B: 拗救:律诗中,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拗句”;不合平仄格式的字叫“拗字”;拗了就必须救,我们称为“拗救”。
七言的首字一律可以平仄不论,所以任何情况下首字都不能承担拗救的功能;但第二个字一律不可以平仄不论。
三、七律的三平尾和三仄尾:在七律的句子中,尾部如果出现连续的三个平就叫三平尾,出现连续三个仄,就叫三仄尾。三平尾和三仄尾也是写诗大忌,一定要避免出现。
第4讲的中心内容有三个:
一、关于“韵”的概念:我们写格律诗都要求押韵的,我们统一要求是押《平水韵》。
二、关于“对偶”:对偶即对仗,是指在一联诗中出句与对句的句法、结构相一致,并且处在同一位置的词语词性相当。
三、七律音阶的划分:一个七言句子中,1、2字为一拍;3、4字为一拍;5、6、7字则各自为一拍。
第五讲的中心内容有2个:
一、什么是起承转合:律诗的基本骨架就是起承转合。起,就是开始,起引领的作用;承,就是承接,起扩展的作用;转,是转折和深入,起转变的作用;合,是总结,起总结全诗的作用。
起承转合的特点是:整体性、连惯性、独立性。
我们一般用起句、承句、转句、合句来称呼律诗的四句。这四句出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二、什么叫赋、比、兴:赋:就是直言其事;比:就是比喻;兴:简单说就是触生情。
二、对联(30分)
1、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1、堤边柳线钓渔歌
2、梁间乳燕剪和风
2、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1、画在空白贮玄机
2、情到浓时亦寡语
作者: 寂无梦 时间: 2012-10-7 10:38
本帖最后由 寂无梦 于 2012-10-7 12:14 编辑
E08寂無梦考试作业
试题一、总结讲义内容
答:
第一讲
1.粘:就是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的2 4 6位置字的平仄,分别与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完全一样。这就是“粘”
2.对:就是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第八句的2 4 6字位置的平仄与第一句、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相同位置字的相反。这就是“对”。反之为失对
3.替:就是一个句中的平仄相交替
第二讲
1.起:律诗第一句的第二个字决定起,第二个字是平,就是平起;第二个字是仄,就是仄起。
2.收 是以首句 最后一个字来论的第一句最后一个字为仄声,就是仄收;为平声就是平收。
3.入韵、不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就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就不入韵
第三讲
一、七律常用的两种格式
(一)平起平收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仄起平收首句入韵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二、孤平:如果句式中除去韵字,只有一个平时,就是孤平。
三、七律的三仄尾和三平尾
如果出现了“仄仄平平仄仄仄”或者”平平仄仄平平平“的句子,我们就叫它 三仄尾 三平尾。三仄尾 和 三平尾 都是律诗之大忌
第四讲
押韵:律诗的押韵,无论是律句还是绝句,都必须压平水韵,也就是《平水韵》中的上平和下平部分
对偶:也叫对仗,是一种修辞格。是指一联诗中的 出句与对句 句法结构一致,而且处于同一位置的 词语词性相当
三、七律音节的划分如下:
1、2字为一拍, 3、4字为一拍, 5、6、7字各为一拍
第五讲
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就是开始承:就是承接 转:就是转折、深入 合:就是总结
赋:就是直言其事,如同我们所说的大白话
比:就是比喻
兴:简单的说,就是触景生情
试题二对联
1、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
答 对句:村头游客恋桃花
2、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
答 对句:品在困时愈显高
作者: 淡月无痕 时间: 2012-10-7 18:10
一讲、
一,律诗的基础知识;
律诗格律;粘,对,替,对仗,平仄,押韵,起承转合,还有韵律,声律,和音律。
二、平水韵
平水韵共有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三.什么是“粘(nián)、对、替”
粘:就是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的2 4 6位置字的平仄,分别与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完全一样。这就是“粘”。
反之为失粘。
对:就是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第八句的2 4 6字位置的平仄与第一句、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相同位置字的相反。这就是“对”。反之为失对.
替:就是一个句中的平仄相交替.2 4 6字位置是平仄平,如果写成:平平仄或仄仄平,是失替.
二讲
什么是起。
律诗的第一句的第二个字决定是平起还是仄起。起:律诗第一句的第二个字决定起,第二个字是平,就是平起;第二个字是仄,就是仄起。
收 是以首句 最后一个字来论的第一句最后一个字为仄声,就是仄收;为平声就是平收。
二,什么是收
收是以律诗的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字来论,最后的字为平既是平收,为仄既仄收。
三,入韵和不入韵;
首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即入韵,是仄即不入韵。
按照起句第二字的平仄和最后一字的平仄,将律诗华分为;仄起平收,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仄收四种格式。
第三讲
一,七律常用的两种格式
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二,孤平,拗救
如果句式中除去韵字只有一个平是即是孤平。在律诗中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拗句,拗了必需救叫拗救。
什么是孤平呢?
在七言律诗中,如果句式中除去首字和韵字,只有一个平时,就是孤平。如:仄仄平平仄仄平
成为仄仄仄平仄仄平.
七言的首字一律可以平仄不论,第二字一律不可以平仄不论。
1.先说一下什么叫拗救?
在律诗中,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拗句”,凡是不合平仄格式的字叫“拗字”,拗了就必须救,我们把其称为“拗救”。
a.如七言,“平仄仄平仄仄平”,一句中包含了三个平声字,但它还是个孤平句。因此,必须要在第5字位再用一个平声字,才算完成孤平自救。也叫本句自救。
b.对句相救。就是用对句的字来救出句的字。如:出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字拗时,为“平平仄仄平仄仄”。就在 对句中第五字用一个平声来救。即为“仄仄平平平仄平”。这种是大拗必须要救。
孤平是律诗的大忌之一。
三,三仄尾和三平尾
在七律的句子中出现,仄仄平平仄仄仄就是三仄尾,平平仄仄平平就是三平尾。在律诗中要避免
第四讲
一,韵的概念
压韵以平水韵为主
二,对偶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是指一联诗中出句与对句,句法结构一致而处于同一位置的词语词性相当。如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数词对数词等等。
1:对偶只是全诗的一部分,跟对联不同。对联以及成联,是要整体写一件事情。律诗中的对偶通常在第二联和第三联,但也有例外。
2:对偶须注意以下几点:我们最好不要物对物,人对人时间对时间,空间对空间,这样没有变化 就不会生动。要从不同角度来描写。我们在写诗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时间来对时间,角度没有变化,也就是,原地不动。
三、关于七律音节的划分如下:
1、2字为一拍;3、4字为一拍;5、6、7字各为一拍。
第五讲
一.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就是开始 承:就是承接 转:就是转折、深入 合:就是总结
在七律的诗里承转句,承句和转句都是必须对偶的.而起句和合句可以对偶也可以不对偶。起句如果对偶也叫首联。合句如果对偶也叫尾联
所以我们一般用起句、承句、转句、合句来称呼律诗的四句,这四句也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1、起承转合的作用
起:引领的作用(引领,是引领主题。)
承:扩展的作用(扩展,是扩展主题。)
转:转变的作用(转变,是紧扣主题。)
合:总结的作用(总结,是在引领的基础上,结合扩展、转变,做一个总结。)
2、起承转合的特点
格律诗中起承转合的特点是:整体性、连贯性、独立性。
a.整体性
我们说一首诗美,一首词美,那必然是整体的美。一首诗的起承转合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不能隔离分裂。
b.连贯性
起承转合的连贯性是说,起承转合四步是连续的,渐进的,是紧密不可分割的,更不能颠倒。
起和承之间,承和转之间,转和合之间,都要衔接紧密,不可断裂。
c. 独立性
起承转合独立性是说,每一步都有它的作用和功能,不可互相代替,起就是起,承就是承,转就是转,合就是合,换句话说,就是各个步骤都是不可替代的。
承句不能代替起句,转句不能代替承句,合句不能代替转句,要各自独立。
如果第一二句不对偶就叫起句,不能成其为联。
二. 什么叫赋、比、兴?
赋:就是直言其事,如同我们所说的大白话。
比:就是比喻,这个无需解释。
兴:简单的说,就是触景生情。
赋”和“比”都是诗歌中不只是律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把起句这个兴的手法的运用又称为“起兴”或“兴起”,意思是一样的。
那么兴起的作用就是渲染和烘托,简单的说就是创造意境。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同时“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的作用。因为兴是把两个实际上没有关系的物或者事通过联想,想象的手段联系在一起,所以就显得虚灵微妙。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韵道。
二、对联:
1、是处春光沽杏酒==此时山色醉桃颜
2、诗于淡处存真意==言至浓时有性情
作者: 荷风清韵 时间: 2012-10-8 15:31
E01-荷风清韵十二期基础班一试题
一、总结五讲讲义的中心内容。(70分,平均每讲14分)
第一讲
一、 律诗的基础知识
主要分为三个内容
1、何为律诗:
就是格律,是区别于古风等类的诗。
2、何为格律:
格——格式,包括:平仄、 粘 、对、 替、 字数 、对仗、 押韵、 起承转合。
律——韵律、声律、音律
a什么是平仄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
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平仄具体以一首诗来区分: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b、什么是“粘(nián)、对、替”
粘:
就是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的2 4 6位置字的平仄,分别与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完全一样。这就是“粘”。反之为失粘。
对:
就是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第八句的2 4 6字位置的平仄与第一句、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相同位置字的相反。这就是“对”。反之为失对。
替:
就是一个句中的平仄相交替.
二、《平水韵》
在诗词写作中,依照中古音系的声韵标准,我们学习律诗的标准韵书就是《平水韵》,也叫《诗韵》.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个韵:
平声30韵,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阴平(一声)和阳平(二声),上平下平没有分别。
上声29韵,上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三声,也有一部分是现在的四声.
去声30韵,去声就是现代的四声.
入声17韵,入声调特点是 发音短促,在一首诗里面,不可多用。
《平水韵》中上平下平都是平,上声、去声、入声都属于仄。
第二讲
一、什么是起:
起:是以律诗中首句第二个字的平仄来论的,第二个字是平就是平起,第二个字是仄就是仄起,而不是第一个字。
二、什么是收:
收:是以律诗中首句最后一个字来论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就是平收,最后一个字是仄就是仄收。
三、什么是入韵、不入韵
(一)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就入韵。
(二)不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就不入韵。
不入韵具体指:尾字是仄音,而我们学的律诗主要是以近体诗为范本,按照近体诗的格律来讲的,而近体诗押的是平韵,所以称为不入韵式。
按照起句第二字和最后一个字的平仄,我们将律诗划分为:
仄起平收式 ,仄起仄收式 ,平起平收式, 平起仄收式 四种。
以上四种格式 ,是按照第一个分句的第二字来论是什么起,
按照第一分句最后一字来论是什么收。
四种格式仅首句改变,其它句式不变。
具体如下:
1.(首句压韵):
(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 (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2. (首句不压韵):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式)
3.(首句压韵):
(平)平(仄)仄 仄 平 平,(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4.(首句不压韵):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齐仄收首句不入韵式)
注: 括号的平仄表示 可平可仄
第三讲
一、 七律常用的两种格式
(一)平起平收首句入韵
如: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仄起平收首句入韵
如: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二、孤平
(一)什么是孤平呢?
在七言律诗中,如果句式中除去首字和韵字,只有一个平时,就是孤平。
如:仄仄平平仄仄平
成为仄仄仄平仄仄平.
七言的首字一律可以平仄不论,第二字一律不可以平仄不论。
孤平是律诗的大忌,一定要牢记。
(二)什么叫拗救?
在律诗中,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拗句”,
凡是不合平仄格式的字叫“拗字”,拗了就必须救,我们把其称为“拗救”。
七言首字的平仄任何时候都不承担救拗的功能。
1:孤平拗救
以这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果第3字一定要用仄声字,那么就要把 第5个字改为平声字。
就成了“(仄)仄仄平平仄平” 或“平仄仄平平仄平”。这样就没问题了。这样的处理方法叫做“孤平拗救”
2:孤平自救
以这句,“平仄仄平仄仄平”,一句中包含了三个平声字,但它还是个孤平句。因此,必须要在第5字位再用一个平声字,才算完成孤平自救。也叫本句自救。
3:对句相救
就是用对句的字来救出句的字。如:出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字拗时,为“平平仄仄平仄仄”。就在 对句中第五字用一个平声来救。即为“仄仄平平平仄平”。这种是大拗必须要救。
(三)七律的三仄尾和三平尾
在七律的句子中,如果出现了“仄仄平平仄仄仄”,或者”平平仄仄平平平“的句子,我们就叫它 三仄尾 (三平尾)。
三仄尾和三平尾 都是律诗之大忌。要避免出现的!
第四讲
一“韵”的一些概念
大家都知道写格律诗就要压韵,我们要求是统一压《平水韵》。
为什么要求统一呢?这是因为:
你押一个韵,他押一个韵,就不知道以什么韵为基准了。是律诗就必须押韵,无论是律句还是绝句,都必须压平水韵。也就是《平水韵》中的上平和下平部分。律诗押韵只能押平声。
二、对偶
对偶也叫对仗,是一种修辞格。是指一联诗中的 出句与对句 句法结构一致,而处于同一位置的 词语词性相当。如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数词对数词等等 。
1:对偶只是全诗的一部分,跟对联不同。对联以及成联,是要整体写一件事情。律诗中的对偶通常在第二联和第三联,但也有例外。
2:对偶须注意以下几点:我们最好不要物对物,人对人时间对时间,空间对空间,这样没有变化 就不会生动。要从不同角度来描写。我们在写诗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时间来对时间,角度没有变化,也就是,原地不动。
三、七律音节的划分
1、2字为一拍;3、4字为一拍;5、6、7字各为一拍。
第五讲
一.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就是开始 承:就是承接 转:就是转折、深入 合:就是总结
在七律的诗里承转句,承句和转句都是必须对偶的.而起句和合句可以对偶也可以不对偶。起句如果对偶也叫首联。合句如果对偶也叫尾联
所以我们一般用起句、承句、转句、合句来称呼律诗的四句,这四句也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1、起承转合的作用
起:引领的作用(引领,是引领主题。)
承:扩展的作用(扩展,是扩展主题。)
转:转变的作用(转变,是紧扣主题。)
合:总结的作用(总结,是在引领的基础上,结合扩展、转变,做一个总结。)
2、起承转合的特点
格律诗中起承转合的特点是:整体性、连贯性、独立性。
(1)整体性
我们说一首诗美,一首词美,那必然是整体的美。一首诗的起承转合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不能隔离分裂。
(2)连贯性
起承转合的连贯性是说:起承转合四步是连续的,渐进的,是紧密不可分割的,更不能颠倒:起和承之间 , 承和转之间 , 转和合之间, 都要衔接紧密,不可断裂。
(3)独立性
起承转合独立性是说:每一步都有它的作用和功能,不可互相代替。
二、什么叫赋、比、兴
赋:就是直言其事,如同我们所说的大白话。
比:就是比喻。
兴:简单的说,就是触景生情。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兴”就是渲染和烘托,简单的说就是创造意境。
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
同时“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的作用。
二、对联(30分)
1、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
2、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
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何来笛韵赋清诗
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遍缇杨柳笑东风
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情至深时无假言
作者: 紫影邀月 时间: 2012-10-8 20:54
本帖最后由 紫影邀月 于 2012-10-8 20:57 编辑
绿柳 发表于 2012-9-30 19:02
一、总结五讲讲义的中心内容。(70分,平均每讲14分)
考试要求:
1、 每讲独立总结一个纲目,(如第一讲有三 ...
绿柳同学你好,这次考卷由我来评阅,有不当之处请见谅。
E16绿柳答题
第一讲
一,诗心;
诗心就是对古典诗歌的痴迷和敬畏之情。
二,律诗的基础知识;
律诗格律;粘,对,替,对仗,平仄,押韵,起承转合,还有韵律,声律,和音律。
如果能解析一下更完美了,在此鼓励,不扣分。
三,平水韵
平水韵共有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知道了四声平仄就易懂,平仄交替诗词读起来才有美感。
第一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一,第二讲
什么是起。
律诗的第一句的第二个字决定是平起还是仄起
二,什么是收
收是以律诗的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字来论,最后的字为平既是平收,为仄既仄收。
三,入韵和不入韵;
首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即入韵,是仄即不入韵。
按照起句第二字的平仄和最后一字的平仄,将律诗华分为;仄起平收,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仄收四种格式。
第二讲讲义回答正确 +14分
第三讲
一,七律常用的两种格式
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二,孤平,拗救
如果句式中除去韵字只有一个平是即是孤平。在律诗中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拗句,拗了必需救叫拗救。
三,三仄尾和三平尾
在七律的句子中出现,仄仄平平仄仄仄就是三仄尾,平平仄仄平平就是三平尾。在律诗中要避免
第三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第四讲
一,韵的概念
压韵以平水韵为主
二,对偶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是指一联诗中出句与对句,句法结构一致而处于同一位置的词语词性相当,
三,七律音节的划分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七律音节的划分如下:
1、2字为一拍;3、4字为一拍;5、6、7字各为一拍
此题定义没有具体回答,小扣1分。
第五讲
一,什么是起承转合?
即;开始,承接,转折,结尾。
二,什么是赋,比,兴?
赋是直言其事,比是比喻,兴即用情。
第五讲讲义回答正确 +14分
对联;
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对句;一堤柳絮做棉衣
对句中柳絮为春景,而棉衣对杏酒 词性不对
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对句;他乡秋水系兰舟
平仄,词性无误 春对秋 景隔 小扣2分
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对句;情到浓时表寸心
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对句;酒至酣时洗旧愁
第二题共得28分
绿柳同学,考卷答题简单明了,可见基础知识扎实,对联也非常棒,我们班因有你而骄傲。紫影邀月向你学习了。此次考试得分97分。
作者: 紫影邀月 时间: 2012-10-8 21:26
静心无忧 发表于 2012-10-5 20:09
E06-静心无忧交十二期基础班一试题
一、总结五讲讲义的中心内容。(70分,平均每讲14分)
E06-静心无忧交十二期基础班一试题
静心无忧同学你好,这次考卷由我来评阅,有不当之处请见谅。
一、总结五讲讲义的中心内容。(70分,平均每讲14分)
第一讲
一: 律诗的基础知识,
1.何为律诗:就是格律,是区别于古风等类的诗。
A.何为格律:格——格式,包括:平仄、 粘 、对、 替、 字数 、对仗、 押韵、 起承转合。
B.律——韵律、声律、音律
C.什么是“粘(nián)、对、替”
粘:就是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的2 4 6位置字的平仄,分别与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完全一样。这就是“粘”。
反之为失粘。
对:就是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第八句的2 4 6字位置的平仄与第一句、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相同位置字的相反。这就是“对”。反之为失对.
替:就是一个句中的平仄相交替.2 4 6字位置是平仄平,如果写成:平平仄或仄仄平,是失替.
二、《平水韵》
1.学习唐诗宋词,我们就要了解唐宋时代的语言习惯 在汉语音韵学上,把汉语的发展阶段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上古音系统, 中古音系统 ,近代音系统。
从南北朝到宋末在文学历史上称为中古时期 那段时期的语言发音,我们就叫做“中古音”。
2.在诗词写作中,依照中古音系的声韵标准,前人总结归纳了很多韵书,我们学习律诗的标准韵书就是---------《平水韵》
《平水韵》也叫《诗韵》 共有一百零六个韵,
平声30韵,上平下平没有分别。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十七韵。
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阴平(一声)和阳平(二声)。
入声是一个短促的调子,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现在只有南方一些地区的方言中还保存着入声调。由于入声调特点是 发音短促,因此在一首诗里面入声字不可多,不然读起来影响诗词朗诵的美感。
《平水韵》中上平下平都是平,上声、去声、入声都属于仄。平仄交替诗词读起来才有美感。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
平水韵简单回答即可
第一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第二讲
一、什么是起?
说平起或是仄起 是以律诗的首句第二字的平仄来讲的,而不是第一个字。
二、什么是收?
收 :是以首句最后一个字来论的.
第一句最后一个字决定收,第一句最后一个字为平声,就是平收.第一句最后一个字为仄声,就是仄收.。
三、什么是入韵、不入韵?
1.首句 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就入韵。
2.首句 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就不入韵。
解释一下不入韵:因为尾字是仄音,而我们学的律诗主要是以近体诗为范本,按照近体诗的格律来讲的,而近体诗押的是平韵,所以称为不入韵式。
按照起句第二字和最后一个字的平仄,我们将律诗划分为:
仄起平收式 ,仄起仄收式 ,平起平收式, 平起仄收式 四种。
A.(首句压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括号的平仄表示 可平可仄
B. (首句不压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C.(首句压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D.(首句不压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以上四种句式仅首句改变,其它句式不变,.仄起平收,仄起仄收,仅首句改变;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仅首句改变.以上四种格式 ,是按照第一个分句的第二字来论是什么起,按照第一分句最后一字来论是什么收.。
A、平起仄收式 也叫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B、仄起平收式 也叫仄起首句入韵式
C、仄起仄收式 也叫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D、平起平收式 也叫平起首句入韵式
第二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第三讲
一.七律常用的两种格式
七律常用的是首句入韵有仄起的,有平起的,但是都要入韵。
1.平起平收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起平收首句入韵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七律常用的格式是两种:
1、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2、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二、孤平
什么是孤平呢?
在七言律诗中,如果句式中除去首字和韵字,只有一个平时,就是孤平。如:仄仄平平仄仄平
成为仄仄仄平仄仄平.
七言的首字一律可以平仄不论,第二字一律不可以平仄不论。
1.先说一下什么叫拗救?
在律诗中,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拗句”,凡是不合平仄格式的字叫“拗字”,拗了就必须救,我们把其称为“拗救”。
a.如七言,“平仄仄平仄仄平”,一句中包含了三个平声字,但它还是个孤平句。因此,必须要在第5字位再用一个平声字,才算完成孤平自救。也叫本句自救。
b.对句相救。就是用对句的字来救出句的字。如:出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字拗时,为“平平仄仄平仄仄”。就在 对句中第五字用一个平声来救。即为“仄仄平平平仄平”。这种是大拗必须要救。
孤平是律诗的大忌之一。
三、七律的三仄尾和三平尾
什么是三尾仄(三尾平)?
在七律的句子中,如果出现了“仄仄平平仄仄仄”,或者”平平仄仄平平平“的句子,我们就叫它 三仄尾 (三平尾)。
三仄尾和三平尾 都是律诗之大忌。要避免出现的!
第三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第四讲
一、关于“韵”的一些概念
写格律诗就要压韵,我们要求是统一压《平水韵》。
为什么要求统一,这是因为:你押一个韵,他押一个韵,就不知道以什么韵为基准了。律诗的押韵,无论是律句还是绝句,都必须压平水韵。也就是《平水韵》中的上平和下平部分。律诗押韵只能押平声。
二、关于对偶
对偶也叫对仗,是一种修辞格。是指一联诗中的 出句与对句 句法结构一致,而处于同一位置的 词语词性相当。如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数词对数词等等。
1:对偶只是全诗的一部分,跟对联不同。对联以及成联,是要整体写一件事情。律诗中的对偶通常在第二联和第三联,但也有例外。
2:对偶须注意以下几点:我们最好不要物对物,人对人时间对时间,空间对空间,这样没有变化 就不会生动。要从不同角度来描写。我们在写诗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时间来对时间,角度没有变化,也就是,原地不动。
三、关于七律音节的划分如下:
1、2字为一拍;3、4字为一拍;5、6、7字各为一拍。
第四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第五讲
一.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就是开始 承:就是承接 转:就是转折、深入 合:就是总结
在七律的诗里承转句,承句和转句都是必须对偶的.而起句和合句可以对偶也可以不对偶。起句如果对偶也叫首联。合句如果对偶也叫尾联
所以我们一般用起句、承句、转句、合句来称呼律诗的四句,这四句也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1、起承转合的作用
起:引领的作用(引领,是引领主题。)
承:扩展的作用(扩展,是扩展主题。)
转:转变的作用(转变,是紧扣主题。)
合:总结的作用(总结,是在引领的基础上,结合扩展、转变,做一个总结。)
2、起承转合的特点
格律诗中起承转合的特点是:整体性、连贯性、独立性。
a.整体性
我们说一首诗美,一首词美,那必然是整体的美。一首诗的起承转合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不能隔离分裂。
b.连贯性
起承转合的连贯性是说,起承转合四步是连续的,渐进的,是紧密不可分割的,更不能颠倒。
起和承之间,承和转之间,转和合之间,都要衔接紧密,不可断裂。
c. 独立性
起承转合独立性是说,每一步都有它的作用和功能,不可互相代替,起就是起,承就是承,转就是转,合就是合,换句话说,就是各个步骤都是不可替代的。
承句不能代替起句,转句不能代替承句,合句不能代替转句,要各自独立。
如果第一二句不对偶就叫起句,不能成其为联。
二. 什么叫赋、比、兴?
赋:就是直言其事,如同我们所说的大白话。
比:就是比喻,这个无需解释。
兴:简单的说,就是触景生情。
赋”和“比”都是诗歌中不只是律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把起句这个兴的手法的运用又称为“起兴”或“兴起”,意思是一样的。
那么兴起的作用就是渲染和烘托,简单的说就是创造意境。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同时“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的作用。因为兴是把两个实际上没有关系的物或者事通过联想,想象的手段联系在一起,所以就显得虚灵微妙。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韵道。
要求简答 回答正确+14分
二、对联(30分)
1、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
2、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
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何方秋色醉红枫(静心无忧)
景隔 春对秋 扣2分
2、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曲罢云中荡客心(静心无忧)
淡形容词 云名词 扣1分
静心无忧同学基础知识扎实,是个认真的同学。对联知识需要再加强。这次考卷得分 97分
作者: 静心无忧 时间: 2012-10-9 10:39
紫影邀月 发表于 2012-10-8 21:26
E06-静心无忧交十二期基础班一试题
静心无忧同学你好,这次考卷由我来评阅,有不当之处请见谅。
:handshake谢谢 老师辛苦了
作者: 绿柳 时间: 2012-10-9 11:58
紫影邀月 发表于 2012-10-8 20:54
绿柳同学你好,这次考卷由我来评阅,有不当之处请见谅。
E16绿柳答题
谢谢老师的点评,老师辛苦。
作者: 花开入相惜 时间: 2012-10-9 14:14
本帖最后由 花开入相惜 于 2012-10-12 08:55 编辑
E-02冷月无声的试题
第一讲内容
1,律诗的基础知识,即平仄,粘,对,替等。
平仄是现代汉语的不同声调应用于诗词格律中的名称,平就是平声,指某个字的读音的声调不升不降
仄就是仄声即不平就是仄。
2,粘是指律诗中第三,五,七句中第2,4,6位置上字的平仄分别与第二,四。六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完全
一样,反之为失粘。
3,对就是律诗中第二,四,六,八句中,第2,4,6字位置的平仄与第一,三,五,七句中相同位置字的平
仄相反,反之为失对。
4,替就是一个句子中的平仄要相互交替,尤其是第,2,4,6位置的字一定要平仄相交替,否则为失替
第二讲内容
1什么是起,就是律诗中第一句的第二个字决定是起,第二个字是平就是平起,第二个字是仄就是仄起。
2什么是收,就是以首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就是仄收,平声就是平收。
3入韵和不入韵是指首句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就是人韵,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就是不入韵。
第三讲内容
1,七律常用的两种格式,平起平收首句人韵式和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1.平起平收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起平收首句入韵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2孤平,如果句式中除去韵字只有一个平时,就是孤平。还有如何拗救。
3三仄尾和三平尾就是句子中出现仄仄平平仄仄仄就是三仄尾,平平仄仄平平平就是三尾平
第四讲内容,
1韵的概念,律诗的押韵都必须压平水韵。
2对偶也叫对仗是一种修辞格,是指一联诗中出句与对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而且处于同一位置上的词性相当,
3七律音节的划分,1,2字为一拍,3,4字为一拍,5,6,7字各为一拍、
第五讲内容
1什么是起承转合,起就是开始,承就是承接,转就是转折深入,合就是总结。在七律诗中承句
和转句必须对偶,而起句和合句可对偶也可以不对偶,所以我们一般用起句,承句,转句和合句来称呼律诗的四句,这四句也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起承转合的作用,起是引领的作用,就是引领主题,承是扩展的作用就是扩展主题,转是转变的作用
就是转变时紧扣主题,合适总结的作用就是在引领的基础上结合扩展转变做个总结。
3起承转合的特点,整体性,连贯性,独立性。
4赋,比,兴,
赋就是直言其事,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触景生情。
二对联,1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谁家紫燕绕亭楼
他年秋水系兰舟
2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笔走毫端显精神
竹弯瘦腰吐虚心
作者: 绿手指 时间: 2012-10-9 21:09
本帖最后由 绿手指 于 2012-10-9 21:17 编辑
E15-黄玫瑰交考试作业
考试题:
一、总结五讲讲义的中心内容。(70分,平均每讲14分)
考试要求:
1、 每讲独立总结一个纲目,(如第一讲有三个内容,分别书以:一、二、三)。
2.、不可大段复制讲义内容,建议大家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3.、完全按照讲义内容进行总结,否则视为无效试题,评阅有权扣分或者不打分。
二、对联(30分)
1、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
2、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
答卷:
一、总结五讲讲义的中心内容。
第一讲:
一、律诗的基础知识:
1、了解诗的格律及格式中所包含的内容,即:平仄、粘、对、替和字数、对仗、押韵、起承转合。
(1)、平仄: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2)、粘:是指律诗中第三、五、七句中,第2、4、6位置上字的平仄,分别与第二、四、六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完全一样。反之为失粘。
(3)、对:就是律诗中第二、四、六、八句中,第2 、4、 6字位置的平仄与第一、三、五、七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相反。反之为失对。
(4)、替:就是一个句子中的平仄要相互交替。
2、律,所包含的韵律、声律、音律等。
二、了解平水韵的由来及《平水韵》表。
《平水韵》也叫《诗韵》。共有一百零六个韵,平声30韵,上平下平没有分别。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第二讲:
一、句子的起和收。
1、起:首句的第二个字是平即是平起,是仄即是仄起。
2、收:首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即平收,是仄即仄收。
二、句子的入韵和不入韵。
1、入韵:首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就是入韵。
2、不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不入韵。
入韵必须押平韵。
三、律诗的四种格式:
按照首句第二个字和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可划分为四种格式:
1、平起平收,也叫平起首句入韵式;
2、平起仄收,也叫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3、仄起平收,也叫仄起首句入韵式;
4、仄起仄收,也叫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第三讲:
一、七律的两种常用格式:
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七律常用的是首句平收,也就是说,首句入韵有仄起的,有平起的,但是都要入韵。
二、孤平和拗救。
1、孤平:一个句式中,除了首字和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就是孤平。孤平首先是针对:“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而言的。孤平是写诗大忌,一定要注意。
1、 拗救:律诗中,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拗句”;不合平仄格式的字叫“拗字”;拗了就必须救,我们称为“拗救”。
七言的首字一律可以平仄不论,所以任何情况下首字都不能承担拗救的功能;但第二个字一律不可以平仄不论。
三、三平尾和三仄尾:在七律的句子中,末尾如果出现连续的三个平就叫三平尾,出现连续三个仄,就叫三仄尾。三平尾和三仄尾也是写诗大忌,一定要避免出现。
第四讲:
一、关于“韵”的概念:我们写格律诗都要求押韵的,我们统一要求是押《平水韵》。
二、关于“对偶”:对偶即对仗,是指在一联诗中出句与对句的句法、结构相一致,并且处在同一位置的词语词性相当。
三、七律音阶的划分:一个七言句子中,1、2字为一拍;3、4字为一拍;5、6、7字则各自为一拍。
第五讲:
一、起承转合:起,就是开始,起引领的作用;承,就是承接,起扩展的作用;转,是转折和深入,起转变的作用;合,是总结,起总结全诗的作用。
起承转合的特点是:整体性、连惯性、独立性。
我们一般用起句、承句、转句、合句来称呼律诗的四句。这四句出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但是如果1、2句,7、8句不对仗就不能称首联和尾联。
二、什么叫赋、比、兴:赋:就是直言其事;比:就是比喻;兴:简单说就是触景生情。
二、对联(30分)
1、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
对句:漫天飞雪掩黄沙
2、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
对句:情到浓时了无痕
作者: 紫影邀月 时间: 2012-10-9 21:55
彩霞飞满天 发表于 2012-10-6 22:12
小渔村十二期一年级五讲结束 E组长 彩霞满天 考试答卷
考试题:
一、总结五讲讲义的中心内容。(70分,平均 ...
彩霞满天同学好,考卷由我来批阅,有不当之处请谅解
小渔村十二期一年级五讲结束 E组长 彩霞满天 考试答卷
答卷:
一、总结五讲讲义的中心内容。
答:第1讲有两个中心内容:
一、律诗的基础知识:
1、了解诗的格律及格式中所包含的内容,即:平仄、粘、对、替和字数、对仗、押韵、起承转合。
A、平仄: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B、粘:是指律诗中第三、五、七句中,第2、4、6位置上字的平仄,分别与第二、四、六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完全一样。反之为失粘。
C、对:就是律诗中第二、四、六、八句中,第2 、4、 6字位置的平仄与第一、三、五、七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相反。反之为失对。
D、替:就是一个句子中的平仄要相互交替。
2、律,所包含的韵律、声律、音律等。
二、了解平水韵的由来及《平水韵》表。
《平水韵》也叫《诗韵》。共有一百零六个韵,平声30韵,上平下平没有分别。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第一讲讲义如把什么是律诗答出就更完美了。正确+14分
第2讲有三个中心内容:
一、句子的起和收。
1、起:起,要看首句的第二个字,第2个字是平即是平起,是仄即是仄起。
2、收:收,是以首句的最后一个字来决定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即平收,是仄即仄收。
二、句子的入韵和不入韵。
1、入韵:首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句子即入韵。
2、不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则不入韵。
入韵必须押平韵。
三、律诗的四种格式:
按照首句第二个字和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可划分为:
A:平起平收,也叫平起首句入韵式;
B:平起仄收,也叫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C:仄起平收,也叫仄起首句入韵式;
D:仄起仄收,也叫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第二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第3讲有三个中心内容:
一、七律的两种常用格式:
A: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B: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七律常用的是首句平收,也就是说,首句入韵有仄起的,有平起的,但是都要入韵。
二、孤平和拗救。
A:孤平:一个句式中,除了首字和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就是孤平。孤平首先是针对:“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而言的。孤平是写诗大忌,一定要注意。
B: 拗救:律诗中,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拗句”;不合平仄格式的字叫“拗字”;拗了就必须救,我们称为“拗救”。
七言的首字一律可以平仄不论,所以任何情况下首字都不能承担拗救的功能;但第二个字一律不可以平仄不论。
三、七律的三平尾和三仄尾:在七律的句子中,尾部如果出现连续的三个平就叫三平尾,出现连续三个仄,就叫三仄尾。三平尾和三仄尾也是写诗大忌,一定要避免出现。
第三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第4讲的中心内容有三个:
一、关于“韵”的概念:我们写格律诗都要求押韵的,我们统一要求是押《平水韵》。
二、关于“对偶”:对偶即对仗,是指在一联诗中出句与对句的句法、结构相一致,并且处在同一位置的词语词性相当。
三、七律音阶的划分:一个七言句子中,1、2字为一拍;3、4字为一拍;5、6、7字则各自为一拍。
第四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第五讲的中心内容有2个:
一、什么是起承转合:律诗的基本骨架就是起承转合。起,就是开始,起引领的作用;承,就是承接,起扩展的作用;转,是转折和深入,起转变的作用;合,是总结,起总结全诗的作用。
起承转合的特点是:整体性、连惯性、独立性。
我们一般用起句、承句、转句、合句来称呼律诗的四句。这四句出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二、什么叫赋、比、兴:赋:就是直言其事;比:就是比喻;兴:简单说就是触生情。
第五讲讲义正确+14分
二、对联(30分)
1、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1、堤边柳线钓渔歌
2、梁间乳燕剪和风
1联平仄无误,词性正确 意境很好+15分
2、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1、画在空白贮玄机
2、情到浓时亦寡语
2联第一个对句中 白 仄 玄 平 小扣1分
第二个对的不错 +14分
彩霞满天同学考卷答题准确,认真,可见知识扎实。对联也不错。此次答卷得分 99分。为你鼓掌,向你学习!!
作者: 紫影邀月 时间: 2012-10-9 22:39
寂无梦 发表于 2012-10-7 10:38
E08寂無梦考试作业
试题一、总结讲义内容
答:
寂無梦同学你好,这次考卷由我来评阅,有不当之处请见谅。
E08寂無梦考试作业
试题一、总结讲义内容
答:
第一讲
1.粘:就是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的2 4 6位置字的平仄,分别与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完全一样。这就是“粘”
2.对:就是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第八句的2 4 6字位置的平仄与第一句、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相同位置字的相反。这就是“对”。反之为失对
3.替:就是一个句中的平仄相交替
第一讲讲义内容还有绿律诗的概念,什么是平水韵。小扣1分 +13分
第二讲
1.起:律诗第一句的第二个字决定起,第二个字是平,就是平起;第二个字是仄,就是仄起。
2.收 是以首句 最后一个字来论的第一句最后一个字为仄声,就是仄收;为平声就是平收。
3.入韵、不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就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就不入韵
第二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第三讲
一、七律常用的两种格式
(一)平起平收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仄起平收首句入韵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二、孤平:如果句式中除去韵字,只有一个平时,就是孤平。
三、七律的三仄尾和三平尾
如果出现了“仄仄平平仄仄仄”或者”平平仄仄平平平“的句子,我们就叫它 三仄尾 三平尾。三仄尾 和 三平尾 都是律诗之大忌
第三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第四讲
押韵:律诗的押韵,无论是律句还是绝句,都必须压平水韵,也就是《平水韵》中的上平和下平部分
对偶:也叫对仗,是一种修辞格。是指一联诗中的 出句与对句 句法结构一致,而且处于同一位置的 词语词性相当
三、七律音节的划分如下:
1、2字为一拍, 3、4字为一拍, 5、6、7字各为一拍
第四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第五讲
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就是开始承:就是承接 转:就是转折、深入 合:就是总结
赋:就是直言其事,如同我们所说的大白话
比:就是比喻
兴:简单的说,就是触景生情
第五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试题二对联
1、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
答 对句:村头游客恋桃花
平仄无误 词性相当 意境稍差 +15分
2、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
答 对句:品在困时愈显高
平仄无误 困多意字 再考虑 存动词 愈副词 真意偏正词组 显高动宾词组
扣2分
寂無梦同学答卷清晰,知识扎实。对联知识还要加强。试卷得分 97分。
作者: 彩霞飞满天 时间: 2012-10-10 01:25
紫影邀月 发表于 2012-10-9 21:55
彩霞满天同学好,考卷由我来批阅,有不当之处请谅解
小渔村十二期一年级五讲结束 E组长 彩霞满天 考试答 ...
谢谢邀月,辛苦了
作者: 江南小语 时间: 2012-10-10 13:40
本帖最后由 江南小语 于 2012-10-10 13:41 编辑
十二期E11—江南小语
一、 总结五讲讲义的中心内容。(70分,平均每讲14分)
考试要求:
1、 每讲独立总结一个纲目,(如第一讲有三个内容,分别书以:一、二、三)。
2.、不可大段复制讲义内容,建议大家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3.、完全按照讲义内容进行总结,否则视为无效试题,评阅有权扣分或者不打分。
二、对联(30分)
1、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
2、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
(一)、第一讲:
一、 什么是律诗:就是格律,区别于古风等类的诗。
二、什么是格律:
格——格式,包括:平仄、 粘 、对、 替、 字数 、对仗、 押韵、 起承转合。
律——韵律、声律、音律。
三、什么是粘、对、替:
粘:就是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的2 4 6位置字的平仄,分别与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完全一样。反之为失粘。
对:就是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第八句的2 4 6字位置的平仄与第一句、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相同位置字的相反。这就是“对”。反之为失对。
替:就是一个句中2、4、6位置的平仄相交替,本应该为平仄平,如果写成平平仄或者仄仄平就是失替。
第二讲:
一、 什么是起:起是以律诗首句第二个字的平仄来确定的,而并非第一个字。首句的第二个字是平就是平起,是仄就是仄起。
二、什么是收:收是以律诗首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来确定的。是平就是平收,且入韵,是仄就是仄收,且不入韵。
三、律诗的四种格式:
1)、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讲:
一、 七律常用的二种式:
1)、平起平收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起平收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二、
1)、什么是孤平:如果句式中除去韵字,只有一个平声字,即为孤平。
2)、什么是拗救:在律诗中,我们把平仄不按常格的句子称为拗句,把平仄不合格式的字称为拗字,拗了必须救,称为拗救。
3)、几种拗救方法:
a 、孤平拗救: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中,如果第三字一定要用仄声字,那么第五字就必须变成平声字,改写为仄仄仄平平仄平。如此就不算孤平了。
b 、本句自救:“平仄仄平仄仄平”,一句中包含了三个平声字,但它还是个孤平句。所以必须要在第5字位再用一个平声字,才不算孤平。
c 、对句想救:出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字拗时,为“平平仄仄平仄仄”。就在 对句中第五字用一个平声来救。即为“仄仄平平平仄平”。这种是大拗必须要救。
孤平是律诗的大忌之一,大拗必救,小拗可救可不救。
4)、什么是三平尾三仄尾:就是在七言律诗中的5、6、7字连续出现了平平平或仄仄仄这种现象的句子,我们称为三平尾或三仄尾。
第四讲:
一、 押韵:写律诗要救押韵,我们统一押《平水韵》,平水韵共106韵,其中平声韵为30个韵部。
二、1)、对偶:对偶也叫对仗,是一种修辞格。是指一联诗中的 出句与对句 句法结构一致,而处于同一位置的 词语词性相当。如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数词对数词等等。对偶与对仗不同,对偶只是诗的一部分,与对联是有区别的。对联以及成联要整体写出一件事情。律诗中的对偶通常是第二联和第三联,但也有例外,如,首联也可以用对偶,尾联也可以用对偶。
2)、对偶应注意:最好不要物对物,人对人时间对时间,空间对空间,这样没有变化 就不会生动。要从不同角度来描写。我们在写诗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时间来对时间,角度没有变化,也就是,原地不动。
三、律诗的音节划分:
1、2字为一拍;3、4字为一拍;5、6、7字各为一拍。如: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五讲:
一、 什么是起、承、转、合:起:就是开始 ; 承:就是承接; 转:就是转折、深入 ;合:就是总结。
律诗中的承句和转句都是必须对偶的而起句和合句可以对偶也可以不对偶起句如果对偶也叫首联,合句如果对偶也叫尾联。
二、1、起承转合的作用
起:引领的作用(引领,是引领主题。)
承:扩展的作用(扩展,是扩展主题。)
转:转变的作用(转变,是紧扣主题。)
三、起承专合的特点:格律诗中起承转合的特点是:整体性、连贯性、独立性。
a.整体性
我们说一首诗美,一首词美,那必然是整体的美。一首诗的起承转合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不能隔离分裂。
b.连贯性
起承转合的连贯性是说,起承转合四步是连续的,渐进的,是紧密不可分割的,更不能颠倒。
起和承之间,承和转之间,转和合之间,都要衔接紧密,不可断裂。
c. 独立性
起承转合独立性是说,每一步都有它的作用和功能,不可互相代替,起就是起,承就是承,转就是转,合就是合,换句话说,就是各个步骤都是不可替代的。
承句不能代替起句,转句不能代替承句,合句不能代替转句,要各自独立。
如果第一二句不对偶就叫起句,不能成其为联。
四、何为赋、比、兴:
赋:就是直言其事,如同我们所说的大白话。
比:就是比喻,这个无需解释。
兴:简单的说,就是触景生情。
赋”和“比”都是诗歌中不只是律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二)、对联:
1、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何方柳色慰诗心(江南小语)
2、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墨至浓时显挚情(江南小语)
作者: 飞草 时间: 2012-10-10 19:34
律诗
第一讲,粘、对、替
1,粘,即七律第3、5、7句的第2、4、6个字的平仄与第2、4、6、句的2、4、6字平仄一致,反之为失粘。
1,对,就是2、4、6、8句的2、4、6字的平仄与1、3、5、7句的2、4、6字的平仄相反,反之为失对。
3,替,就是一个句子中平仄交替,即每个句子2、4、6字平仄平,或仄平仄交替,如果平平仄或仄仄平,就是失替。
第二讲,起,收,入韵和不入韵
1,起,平起或仄起,是以律诗首句第二个字的平仄讲的,平音则平起,仄音则仄起。
2,收,是以律诗首句最后一字来论的,平韵则是平收,仄音则是仄收。
3,入韵,不入韵,
一,首句最后一字是平声就入韵
二,首句最后一字是仄声就是不入韵
律诗分为,仄起平收式,仄起仄收式,平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
第三讲,孤平,三平尾,三仄尾
孤平,一个句子中除了首尾两个字,若只有一个平音,就叫孤平,如(仄)仄平平(仄)仄平,若第三字改为仄,只有第四字是平,就叫孤平。句子叫拗句,拗句要救,叫拗救,拗救必须在第五字再用一个平声字,叫孤平自救。
三平尾,三仄尾,
句子中出现了仄仄平平仄仄仄,或平平仄仄平平平,就叫三仄尾或三平尾。
第四讲,对偶,音节
1,对偶,也叫对仗,指一联诗中出句与对句句法结构一致,处于同一位置的词语词性相当,
对偶句不可用时间对时间,相同事物不要出现,要有角度变化。
2,音节,七律音节划分
每一句1、2字为一拍,3、4字为一拍,5、6、7各为一拍。
第五讲,起,承,转,合。赋,比,兴
1,起,就是开始,起引领主题的作用
承,就是承接,起扩展主题的作用
转,就是转折、深入,转折作用,紧扣主题
合,就是总结,总结的作用
七律中,承句和转句必须对偶
起承转合,有整体性,连贯性和独立性,不可分割,不可代替。
2,赋,比,兴
赋,直言其事,即直接铺陈叙述,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就是打比方;
兴,就是触景生情,兴起的作用就是渲染和烘托,即创造意境。
是处春光沽杏酒——别时柳岸踏清歌
诗于淡处存真意——酒到浓时向太虚
作者: 紫影邀月 时间: 2012-10-10 21:51
本帖最后由 紫影邀月 于 2012-10-11 21:43 编辑
淡月无痕 发表于 2012-10-7 18:10
一讲、
一,律诗的基础知识;
律诗格律;粘,对,替,对仗,平仄,押韵,起承转合,还有韵律,声律,和音 ...
淡月无痕同学你好,这次考卷由我来评阅,有不当之处请谅解。
一讲、
一,律诗的基础知识;
律诗格律;粘,对,替,对仗,平仄,押韵,起承转合,还有韵律,声律,和音律。
二、平水韵
平水韵共有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三.什么是“粘(nián)、对、替”
粘:就是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的2 4 6位置字的平仄,分别与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完全一样。这就是“粘”。
反之为失粘。
对:就是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第八句的2 4 6字位置的平仄与第一句、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相同位置字的相反。这就是“对”。反之为失对.
替:就是一个句中的平仄相交替.2 4 6字位置是平仄平,如果写成:平平仄或仄仄平,是失替.
第一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二讲
什么是起。
律诗的第一句的第二个字决定是平起还是仄起。起:律诗第一句的第二个字决定起,第二个字是平,就是平起;第二个字是仄,就是仄起。
收 是以首句 最后一个字来论的第一句最后一个字为仄声,就是仄收;为平声就是平收。
二,什么是收
收是以律诗的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字来论,最后的字为平既是平收,为仄既仄收。
三,入韵和不入韵;
首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即入韵,是仄即不入韵。
按照起句第二字的平仄和最后一字的平仄,将律诗华分为;仄起平收,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仄收四种格式。
第二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第三讲
一,七律常用的两种格式
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二,孤平,拗救
如果句式中除去韵字只有一个平是即是孤平。在律诗中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拗句,拗了必需救叫拗救。
什么是孤平呢?
在七言律诗中,如果句式中除去首字和韵字,只有一个平时,就是孤平。如:仄仄平平仄仄平
成为仄仄仄平仄仄平.
七言的首字一律可以平仄不论,第二字一律不可以平仄不论。
1.先说一下什么叫拗救?
在律诗中,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拗句”,凡是不合平仄格式的字叫“拗字”,拗了就必须救,我们把其称为“拗救”。
a.如七言,“平仄仄平仄仄平”,一句中包含了三个平声字,但它还是个孤平句。因此,必须要在第5字位再用一个平声字,才算完成孤平自救。也叫本句自救。
b.对句相救。就是用对句的字来救出句的字。如:出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字拗时,为“平平仄仄平仄仄”。就在 对句中第五字用一个平声来救。即为“仄仄平平平仄平”。这种是大拗必须要救。
孤平是律诗的大忌之一。
三,三仄尾和三平尾
在七律的句子中出现,仄仄平平仄仄仄就是三仄尾,平平仄仄平平就是三平尾。在律诗中要避免
第三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第四讲
一,韵的概念
压韵以平水韵为主
二,对偶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是指一联诗中出句与对句,句法结构一致而处于同一位置的词语词性相当。如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数词对数词等等。
1:对偶只是全诗的一部分,跟对联不同。对联以及成联,是要整体写一件事情。律诗中的对偶通常在第二联和第三联,但也有例外。
2:对偶须注意以下几点:我们最好不要物对物,人对人时间对时间,空间对空间,这样没有变化 就不会生动。要从不同角度来描写。我们在写诗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时间来对时间,角度没有变化,也就是,原地不动。
三、关于七律音节的划分如下:
1、2字为一拍;3、4字为一拍;5、6、7字各为一拍。
第四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第五讲
一.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就是开始 承:就是承接 转:就是转折、深入 合:就是总结
在七律的诗里承转句,承句和转句都是必须对偶的.而起句和合句可以对偶也可以不对偶。起句如果对偶也叫首联。合句如果对偶也叫尾联
所以我们一般用起句、承句、转句、合句来称呼律诗的四句,这四句也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1、起承转合的作用
起:引领的作用(引领,是引领主题。)
承:扩展的作用(扩展,是扩展主题。)
转:转变的作用(转变,是紧扣主题。)
合:总结的作用(总结,是在引领的基础上,结合扩展、转变,做一个总结。)
2、起承转合的特点
格律诗中起承转合的特点是:整体性、连贯性、独立性。
a.整体性
我们说一首诗美,一首词美,那必然是整体的美。一首诗的起承转合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不能隔离分裂。
b.连贯性
起承转合的连贯性是说,起承转合四步是连续的,渐进的,是紧密不可分割的,更不能颠倒。
起和承之间,承和转之间,转和合之间,都要衔接紧密,不可断裂。
c. 独立性
起承转合独立性是说,每一步都有它的作用和功能,不可互相代替,起就是起,承就是承,转就是转,合就是合,换句话说,就是各个步骤都是不可替代的。
承句不能代替起句,转句不能代替承句,合句不能代替转句,要各自独立。
如果第一二句不对偶就叫起句,不能成其为联。
二. 什么叫赋、比、兴?
赋:就是直言其事,如同我们所说的大白话。
比:就是比喻,这个无需解释。
兴:简单的说,就是触景生情。
赋”和“比”都是诗歌中不只是律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把起句这个兴的手法的运用又称为“起兴”或“兴起”,意思是一样的。
那么兴起的作用就是渲染和烘托,简单的说就是创造意境。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同时“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的作用。因为兴是把两个实际上没有关系的物或者事通过联想,想象的手段联系在一起,所以就显得虚灵微妙。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韵道。
再简化一些更好第五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二、对联:
1、是处春光沽杏酒==此时山色醉桃颜
第一联平仄无误,词性相当,+15分
2、诗于淡处存真意==言至浓时有性情
第二联真意是偏正词组 性情是并列词组 小扣1分
淡月无痕同学基础知识扎实,答题认真,对联也很棒。此次考卷得分99分。紫影邀月给你鼓掌,向你学习!!
作者: 紫影邀月 时间: 2012-10-10 22:29
本帖最后由 紫影邀月 于 2012-10-11 21:44 编辑
荷风清韵 发表于 2012-10-8 15:31
E01-荷风清韵十二期基础班一试题
一、总结五讲讲义的中心内容。(70分,平均每讲14分)
荷风清韵同学你好,此次考卷由我来批阅,有不当之处请谅解。
E01-荷风清韵十二期基础班一试题
一、总结五讲讲义的中心内容。(70分,平均每讲14分)
第一讲
一、 律诗的基础知识
主要分为三个内容
1、何为律诗:
就是格律,是区别于古风等类的诗。
2、何为格律:
格——格式,包括:平仄、 粘 、对、 替、 字数 、对仗、 押韵、 起承转合。
律——韵律、声律、音律
a什么是平仄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
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平仄具体以一首诗来区分: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b、什么是“粘(nián)、对、替”
粘:
就是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的2 4 6位置字的平仄,分别与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完全一样。这就是“粘”。反之为失粘。
对:
就是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第八句的2 4 6字位置的平仄与第一句、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相同位置字的相反。这就是“对”。反之为失对。
替:
就是一个句中的平仄相交替.
二、《平水韵》
在诗词写作中,依照中古音系的声韵标准,我们学习律诗的标准韵书就是《平水韵》,也叫《诗韵》.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个韵:
平声30韵,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阴平(一声)和阳平(二声),上平下平没有分别。
上声29韵,上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三声,也有一部分是现在的四声.
去声30韵,去声就是现代的四声.
入声17韵,入声调特点是 发音短促,在一首诗里面,不可多用。
《平水韵》中上平下平都是平,上声、去声、入声都属于仄。
第一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第二讲
一、什么是起:
起:是以律诗中首句第二个字的平仄来论的,第二个字是平就是平起,第二个字是仄就是仄起,而不是第一个字。
二、什么是收:
收:是以律诗中首句最后一个字来论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就是平收,最后一个字是仄就是仄收。
三、什么是入韵、不入韵
(一)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就入韵。
(二)不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就不入韵。
不入韵具体指:尾字是仄音,而我们学的律诗主要是以近体诗为范本,按照近体诗的格律来讲的,而近体诗押的是平韵,所以称为不入韵式。
按照起句第二字和最后一个字的平仄,我们将律诗划分为:
仄起平收式 ,仄起仄收式 ,平起平收式, 平起仄收式 四种。
以上四种格式 ,是按照第一个分句的第二字来论是什么起,
按照第一分句最后一字来论是什么收。
四种格式仅首句改变,其它句式不变。
具体如下:
1.(首句压韵):
(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 (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2. (首句不压韵):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式)
3.(首句压韵):
(平)平(仄)仄 仄 平 平,(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4.(首句不压韵):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齐仄收首句不入韵式)
注: 括号的平仄表示 可平可仄
略简为好第二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第三讲
一、 七律常用的两种格式
(一)平起平收首句入韵
如: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仄起平收首句入韵
如: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二、孤平
(一)什么是孤平呢?
在七言律诗中,如果句式中除去首字和韵字,只有一个平时,就是孤平。
如:仄仄平平仄仄平
成为仄仄仄平仄仄平.
七言的首字一律可以平仄不论,第二字一律不可以平仄不论。
孤平是律诗的大忌,一定要牢记。
(二)什么叫拗救?
在律诗中,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拗句”,
凡是不合平仄格式的字叫“拗字”,拗了就必须救,我们把其称为“拗救”。
七言首字的平仄任何时候都不承担救拗的功能。
1:孤平拗救
以这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果第3字一定要用仄声字,那么就要把 第5个字改为平声字。
就成了“(仄)仄仄平平仄平” 或“平仄仄平平仄平”。这样就没问题了。这样的处理方法叫做“孤平拗救”
2:孤平自救
以这句,“平仄仄平仄仄平”,一句中包含了三个平声字,但它还是个孤平句。因此,必须要在第5字位再用一个平声字,才算完成孤平自救。也叫本句自救。
3:对句相救
就是用对句的字来救出句的字。如:出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字拗时,为“平平仄仄平仄仄”。就在 对句中第五字用一个平声来救。即为“仄仄平平平仄平”。这种是大拗必须要救。
(三)七律的三仄尾和三平尾
在七律的句子中,如果出现了“仄仄平平仄仄仄”,或者”平平仄仄平平平“的句子,我们就叫它 三仄尾 (三平尾)。
三仄尾和三平尾 都是律诗之大忌。要避免出现的!
第三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第四讲
一“韵”的一些概念
大家都知道写格律诗就要压韵,我们要求是统一压《平水韵》。
为什么要求统一呢?这是因为:
你押一个韵,他押一个韵,就不知道以什么韵为基准了。是律诗就必须押韵,无论是律句还是绝句,都必须压平水韵。也就是《平水韵》中的上平和下平部分。律诗押韵只能押平声。
二、对偶
对偶也叫对仗,是一种修辞格。是指一联诗中的 出句与对句 句法结构一致,而处于同一位置的 词语词性相当。如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数词对数词等等 。
1:对偶只是全诗的一部分,跟对联不同。对联以及成联,是要整体写一件事情。律诗中的对偶通常在第二联和第三联,但也有例外。
2:对偶须注意以下几点:我们最好不要物对物,人对人时间对时间,空间对空间,这样没有变化 就不会生动。要从不同角度来描写。我们在写诗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时间来对时间,角度没有变化,也就是,原地不动。
三、七律音节的划分
1、2字为一拍;3、4字为一拍;5、6、7字各为一拍。
第四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第五讲
一.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就是开始 承:就是承接 转:就是转折、深入 合:就是总结
在七律的诗里承转句,承句和转句都是必须对偶的.而起句和合句可以对偶也可以不对偶。起句如果对偶也叫首联。合句如果对偶也叫尾联
所以我们一般用起句、承句、转句、合句来称呼律诗的四句,这四句也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1、起承转合的作用
起:引领的作用(引领,是引领主题。)
承:扩展的作用(扩展,是扩展主题。)
转:转变的作用(转变,是紧扣主题。)
合:总结的作用(总结,是在引领的基础上,结合扩展、转变,做一个总结。)
2、起承转合的特点
格律诗中起承转合的特点是:整体性、连贯性、独立性。
(1)整体性
我们说一首诗美,一首词美,那必然是整体的美。一首诗的起承转合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不能隔离分裂。
(2)连贯性
起承转合的连贯性是说:起承转合四步是连续的,渐进的,是紧密不可分割的,更不能颠倒:起和承之间 , 承和转之间 , 转和合之间, 都要衔接紧密,不可断裂。
(3)独立性
起承转合独立性是说:每一步都有它的作用和功能,不可互相代替。
二、什么叫赋、比、兴
赋:就是直言其事,如同我们所说的大白话。
比:就是比喻。
兴:简单的说,就是触景生情。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兴”就是渲染和烘托,简单的说就是创造意境。
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
同时“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的作用。
略简为好第五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二、对联(30分)
1、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
2、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
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何来笛韵赋清诗
杏酒对清诗 词性不工 小扣1分
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遍缇杨柳笑东风
缇是堤吧 ? 杏酒 东风 同上
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情至深时无假言
平仄无误 词性相符 意境很好 +15分
荷风清韵同学,可见基础知识扎实,回答全面细致,对联也不错。此次考卷得分99分。紫影邀月鼓掌,向你学习!!
作者: 荷风清韵 时间: 2012-10-11 11:25
谢谢老师点评,老师辛苦了!
作者: 漳龙 时间: 2012-10-11 14:51
E17-偷闲十二期基础班一试题
试卷第一部分:总结五讲讲义的中心内容。(70分,平均每讲14分)
第一讲
一、 律诗的基础知识
主要分为三个内容
1、何为律诗:
就是格律,是区别于古风等类的诗。
2、何为格律:
格——格式,包括:平仄、 粘 、对、 替、 字数 、对仗、 押韵、 起承转合。
律——韵律、声律、音律
a、什么是平仄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
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平仄具体以一首诗来区分: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b、什么是“粘、对、替”
粘:就是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的2 4 6位置字的平仄,分别与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完全一样。这就是“粘”。反之为失粘。
对:就是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第八句的2 4 6字位置的平仄与第一句、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相同位置字的相反。这就是“对”。反之为失对。
替:就是一个句中的平仄相交替.
二、《平水韵》
在诗词写作中,依照中古音系的声韵标准,我们学习律诗的标准韵书就是《平水韵》,也叫《诗韵》。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个韵:平声30韵,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阴平(一声)和阳平(二声),上平下平没有分别;上声29韵,上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三声,也有一部分是现在的四声;去声30韵,去声就是现代的四声;入声17韵,入声调特点是 发音短促,在一首诗里面,不可多用。《平水韵》中上平下平都是平,上声、去声、入声都属于仄。
第二讲
一、什么是起:
起:是以律诗中首句第二个字的平仄来论的,第二个字是平就是平起,第二个字是仄就是仄起,而不是第一个字。
二、什么是收:
收:是以律诗中首句最后一个字来论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就是平收,最后一个字是仄就是仄收。
三、什么是入韵、不入韵
1、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就入韵。
2、不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就不入韵。不入韵具体指:尾字是仄音,而我们学的律诗主要是以近体诗为范本,按照近体诗的格律来讲的,而近体诗押的是平韵,所以称为不入韵式。
按照起句第二字和最后一个字的平仄,我们将律诗划分为:仄起平收式 ,仄起仄收式 ,平起平收式, 平起仄收式等四种。
以上四种格式 ,是按照第一个分句的第二字来论是什么起,按照第一分句最后一字来论是什么收。
四种格式仅首句改变,其它句式不变。具体如下:
1.(首句压韵):
(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 (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2. (首句不压韵):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式)
3.(首句压韵):
(平)平(仄)仄 仄 平 平,(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4.(首句不压韵):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齐仄收首句不入韵式)
注: 括号的平仄表示 可平可仄
第三讲
一、 七律常用的两种格式
1、平起平收首句入韵 。如: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如: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二、孤平
1、什么是孤平呢?
在七言律诗中,如果句式中除去首字和韵字,只有一个平时,就是孤平。
如:仄仄平平仄仄平
成为仄仄仄平仄仄平.
七言的首字一律可以平仄不论,第二字一律不可以平仄不论。孤平是律诗的大忌,一定要牢记。
2、什么叫拗救?
在律诗中,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拗句”,
凡是不合平仄格式的字叫“拗字”,拗了就必须救,我们把其称为“拗救”。 七言首字的平仄任何时候都不承担救拗的功能。
a:孤平拗救。以 “(仄)仄平平(仄)仄平”为例。如果第3字一定要用仄声字,那么就要把 第5个字改为平声字。就成了“(仄)仄仄平平仄平” 或“平仄仄平平仄平”。这样就没问题了。这样的处理方法叫做“孤平拗救”
b:孤平自救。以 “平仄仄平仄仄平”为例,一句中包含了三个平声字,但它还是个孤平句。因此,必须要在第5字位再用一个平声字,才算完成孤平自救。也叫本句自救。
c:对句相救。就是用对句的字来救出句的字。如:出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字拗时,为“平平仄仄平仄仄”。就在 对句中第五字用一个平声来救。即为“仄仄平平平仄平”。这种是大拗必须要救。
3、七律的三仄尾和三平尾
在七律的句子中,如果出现了“仄仄平平仄仄仄”,或者”平平仄仄平平平“的句子,我们就叫它 三仄尾 (三平尾)。
三仄尾和三平尾 都是律诗之大忌。要避免出现的!
第四讲
一、“韵”的一些概念。大家都知道写格律诗就要压韵,我们要求是统一压《平水韵》。
为什么要求统一呢?这是因为:你押一个韵,他押一个韵,就不知道以什么韵为基准了。是律诗就必须押韵,无论是律句还是绝句,都必须压平水韵。也就是《平水韵》中的上平和下平部分。律诗押韵只能押平声。
二、对偶。对偶也叫对仗,是一种修辞格。是指一联诗中的 出句与对句 句法结构一致,而处于同一位置的 词语词性相当。如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数词对数词等等 。
1:对偶只是全诗的一部分,跟对联不同。对联以及成联,是要整体写一件事情。律诗中的对偶通常在第二联和第三联,但也有例外。
2:对偶须注意以下几点:我们最好不要物对物,人对人时间对时间,空间对空间,这样没有变化 就不会生动。要从不同角度来描写。我们在写诗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时间来对时间,角度没有变化,也就是,原地不动。
三、七律音节的划分。
1、2字为一拍;3、4字为一拍;5、6、7字各为一拍。
第五讲
一、什么是起承转合?起:就是开始 承:就是承接 转:就是转折、深入 合:就是总结
在七律的诗里承转句,承句和转句都是必须对偶的.而起句和合句可以对偶也可以不对偶。起句如果对偶也叫首联。合句如果对偶也叫尾联。所以我们一般用起句、承句、转句、合句来称呼律诗的四句,这四句也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1、起承转合的作用
起:引领的作用(引领,是引领主题。)
承:扩展的作用(扩展,是扩展主题。)
转:转变的作用(转变,是紧扣主题。)
合:总结的作用(总结,是在引领的基础上,结合扩展、转变,做一个总结。)
2、起承转合的特点
格律诗中起承转合的特点是:整体性、连贯性、独立性。
a、整体性
我们说一首诗美,一首词美,那必然是整体的美。一首诗的起承转合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不能隔离分裂。
b、连贯性
起承转合的连贯性是说:起承转合四步是连续的,渐进的,是紧密不可分割的,更不能颠倒:起和承之间 , 承和转之间 , 转和合之间, 都要衔接紧密,不可断裂。
c、独立性
起承转合独立性是说:每一步都有它的作用和功能,不可互相代替。
二、什么叫赋、比、兴
赋:就是直言其事,如同我们所说的大白话。“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比:就是比喻。
兴:简单的说,就是触景生情。“兴”就是渲染和烘托,简单的说就是创造意境。 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同时“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的作用。
试卷第二部分:对联(30分)
1、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此时柳树育青枝
2、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酒至浓时学友诗
作者: 漳龙 时间: 2012-10-11 14:59
试卷第二部分:对联(30分)
1、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此时柳树育青枝
2、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酒至浓时显霸心
作者: 紫影邀月 时间: 2012-10-11 21:40
花开入相惜 发表于 2012-10-9 14:14
E-02冷月无声的试题
第一讲内容
1,律诗的基础知识,即平仄,粘,对,替等。
冷月无声同学你好,这次考卷由我来评阅,不当之处请谅解。
E-02冷月无声的试题
第一讲内容
1,律诗的基础知识,即平仄,粘,对,替等。
平仄是现代汉语的不同声调应用于诗词格律中的名称,平就是平声,指某个字的读音的声调不升不降
仄就是仄声即不平就是仄。
2,粘是指律诗中第三,五,七句中第2,4,6位置上字的平仄分别与第二,四。六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完全
一样,反之为失粘。
3,对就是律诗中第二,四,六,八句中,第2,4,6字位置的平仄与第一,三,五,七句中相同位置字的平
仄相反,反之为失对。
4,替就是一个句子中的平仄要相互交替,尤其是第,2,4,6位置的字一定要平仄相交替,否则为失替
第一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第二讲内容
1什么是起,就是律诗中第一句的第二个字决定是起,第二个字是平就是平起,第二个字是仄就是仄起。
2什么是收,就是以首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就是仄收,平声就是平收。
3入韵和不入韵是指首句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就是人韵,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就是不入韵。
第二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第三讲内容
1,七律常用的两种格式,平起平收首句人韵式和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2孤平,如果句式中除去韵字只有一个平时,就是孤平。还有如何拗救。
3三仄尾和三平尾就是句子中出现仄仄平平仄仄仄就是三仄尾,平平仄仄平平平就是三尾平
第三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第四讲内容,
1韵的概念,律诗的押韵都必须压平水韵。
2对偶也叫对仗是一种修辞格,是指一联诗中出句与对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而且处于同一位置上的词性相当,
3七律音节的划分,1,2字为一拍,3,4字为一拍,5,6,7字各为一拍、
第四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第五讲内容
1什么是起承转合,起就是开始,承就是承接,转就是转折深入,合就是总结。在七律诗中承句
和转句必须对偶,而起句和合句可对偶也可以不对偶,所以我们一般用起句,承句,转句和合句来称呼律诗的四句,这四句也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起承转合的作用,起是引领的作用,就是引领主题,承是扩展的作用就是扩展主题,转是转变的作用
就是转变时紧扣主题,合适总结的作用就是在引领的基础上结合扩展转变做个总结。
3起承转合的特点,整体性,连贯性,独立性。
4赋,比,兴,
赋就是直言其事,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触景生情。
第五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二对联,1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谁家紫燕绕亭楼
第一联词性相符,平仄无误,正确+15分
2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笔走毫端显精神
第二联平仄无误,真意偏正词组 精神是并列词组 小扣1分
冷月无声同学的 基础知识很扎实,答卷简约明了,赞一个。对联也不错。 此次考卷得分 99分。紫影邀月向你学习!!
作者: 紫影邀月 时间: 2012-10-11 21:57
绿手指 发表于 2012-10-9 21:09
E15-黄玫瑰交考试作业
考试题:
一、总结五讲讲义的中心内容。(70分,平均每讲14分)
黄玫瑰同学你好,这次考卷由我来批阅,有不当之处请谅解E15-黄玫瑰交考试作业
考试题:
一、总结五讲讲义的中心内容。(70分,平均每讲14分)
考试要求:
1、 每讲独立总结一个纲目,(如第一讲有三个内容,分别书以:一、二、三)。
2.、不可大段复制讲义内容,建议大家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3.、完全按照讲义内容进行总结,否则视为无效试题,评阅有权扣分或者不打分。
二、对联(30分)
1、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
2、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
答卷:
一、总结五讲讲义的中心内容。
第一讲:
一、律诗的基础知识:
1、了解诗的格律及格式中所包含的内容,即:平仄、粘、对、替和字数、对仗、押韵、起承转合。
(1)、平仄: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2)、粘:是指律诗中第三、五、七句中,第2、4、6位置上字的平仄,分别与第二、四、六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完全一样。反之为失粘。
(3)、对:就是律诗中第二、四、六、八句中,第2 、4、 6字位置的平仄与第一、三、五、七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相反。反之为失对。
(4)、替:就是一个句子中的平仄要相互交替。
2、律,所包含的韵律、声律、音律等。
二、了解平水韵的由来及《平水韵》表。
《平水韵》也叫《诗韵》。共有一百零六个韵,平声30韵,上平下平没有分别。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第一讲讲义回答正确 +14分
第二讲:
一、句子的起和收。
1、起:首句的第二个字是平即是平起,是仄即是仄起。
2、收:首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即平收,是仄即仄收。
二、句子的入韵和不入韵。
1、入韵:首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就是入韵。
2、不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不入韵。
入韵必须押平韵。
三、律诗的四种格式:
按照首句第二个字和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可划分为四种格式:
1、平起平收,也叫平起首句入韵式;
2、平起仄收,也叫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3、仄起平收,也叫仄起首句入韵式;
4、仄起仄收,也叫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第二讲讲义回答正确 +14分
第三讲:
一、七律的两种常用格式:
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七律常用的是首句平收,也就是说,首句入韵有仄起的,有平起的,但是都要入韵。
二、孤平和拗救。
1、孤平:一个句式中,除了首字和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就是孤平。孤平首先是针对:“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而言的。孤平是写诗大忌,一定要注意。
1、 拗救:律诗中,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拗句”;不合平仄格式的字叫“拗字”;拗了就必须救,我们称为“拗救”。
七言的首字一律可以平仄不论,所以任何情况下首字都不能承担拗救的功能;但第二个字一律不可以平仄不论。
三、三平尾和三仄尾:在七律的句子中,末尾如果出现连续的三个平就叫三平尾,出现连续三个仄,就叫三仄尾。三平尾和三仄尾也是写诗大忌,一定要避免出现。
第三讲讲义回答正确 +14分
第四讲:
一、关于“韵”的概念:我们写格律诗都要求押韵的,我们统一要求是押《平水韵》。
二、关于“对偶”:对偶即对仗,是指在一联诗中出句与对句的句法、结构相一致,并且处在同一位置的词语词性相当。
三、七律音阶的划分:一个七言句子中,1、2字为一拍;3、4字为一拍;5、6、7字则各自为一拍。
第四讲讲义回答正确 +14分
第五讲:
一、起承转合:起,就是开始,起引领的作用;承,就是承接,起扩展的作用;转,是转折和深入,起转变的作用;合,是总结,起总结全诗的作用。
起承转合的特点是:整体性、连惯性、独立性。
我们一般用起句、承句、转句、合句来称呼律诗的四句。这四句出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但是如果1、2句,7、8句不对仗就不能称首联和尾联。
二、什么叫赋、比、兴:赋:就是直言其事;比:就是比喻;兴:简单说就是触景生情。
第五讲讲义回答正确 +14分
二、对联(30分)
1、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
对句:漫天飞雪掩黄沙
第一联平仄无误,春对冬 景隔 扣2分
2、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
对句:情到浓时了无痕
第二联无痕 平仄不对 真意对无痕词性不对 扣2分
黄玫瑰同学 基础知识很扎实,答题简单明了。对联还需努力。此次考卷得分 96分。
作者: 漳龙 时间: 2012-10-12 12:45
E17-偷闲十二期基础班一试题
试卷第一部分:总结五讲讲义的中心内容。(70分,平均每讲14分)
第一讲
一、 律诗的基础知识
主要分为三个内容
1、何为律诗:
就是格律,是区别于古风等类的诗。
2、何为格律:
格——格式,包括:平仄、 粘 、对、 替、 字数 、对仗、 押韵、 起承转合。
律——韵律、声律、音律
a、什么是平仄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
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平仄具体以一首诗来区分: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b、什么是“粘、对、替”
粘:就是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的2 4 6位置字的平仄,分别与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完全一样。这就是“粘”。反之为失粘。
对:就是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第八句的2 4 6字位置的平仄与第一句、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相同位置字的相反。这就是“对”。反之为失对。
替:就是一个句中的平仄相交替.
二、《平水韵》
在诗词写作中,依照中古音系的声韵标准,我们学习律诗的标准韵书就是《平水韵》,也叫《诗韵》。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个韵:平声30韵,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阴平(一声)和阳平(二声),上平下平没有分别;上声29韵,上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三声,也有一部分是现在的四声;去声30韵,去声就是现代的四声;入声17韵,入声调特点是 发音短促,在一首诗里面,不可多用。《平水韵》中上平下平都是平,上声、去声、入声都属于仄。
第二讲
一、什么是起:
起:是以律诗中首句第二个字的平仄来论的,第二个字是平就是平起,第二个字是仄就是仄起,而不是第一个字。
二、什么是收:
收:是以律诗中首句最后一个字来论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就是平收,最后一个字是仄就是仄收。
三、什么是入韵、不入韵
1、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就入韵。
2、不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就不入韵。不入韵具体指:尾字是仄音,而我们学的律诗主要是以近体诗为范本,按照近体诗的格律来讲的,而近体诗押的是平韵,所以称为不入韵式。
按照起句第二字和最后一个字的平仄,我们将律诗划分为:仄起平收式 ,仄起仄收式 ,平起平收式, 平起仄收式等四种。
以上四种格式 ,是按照第一个分句的第二字来论是什么起,按照第一分句最后一字来论是什么收。
四种格式仅首句改变,其它句式不变。具体如下:
1.(首句压韵):
(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 (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2. (首句不压韵):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式)
3.(首句压韵):
(平)平(仄)仄 仄 平 平,(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4.(首句不压韵):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齐仄收首句不入韵式)
注: 括号的平仄表示 可平可仄
第三讲
一、 七律常用的两种格式
1、平起平收首句入韵 。如: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如: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二、孤平
1、什么是孤平呢?
在七言律诗中,如果句式中除去首字和韵字,只有一个平时,就是孤平。
如:仄仄平平仄仄平
成为仄仄仄平仄仄平.
七言的首字一律可以平仄不论,第二字一律不可以平仄不论。孤平是律诗的大忌,一定要牢记。
2、什么叫拗救?
在律诗中,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拗句”,
凡是不合平仄格式的字叫“拗字”,拗了就必须救,我们把其称为“拗救”。 七言首字的平仄任何时候都不承担救拗的功能。
a:孤平拗救。以 “(仄)仄平平(仄)仄平”为例。如果第3字一定要用仄声字,那么就要把 第5个字改为平声字。就成了“(仄)仄仄平平仄平” 或“平仄仄平平仄平”。这样就没问题了。这样的处理方法叫做“孤平拗救”
b:孤平自救。以 “平仄仄平仄仄平”为例,一句中包含了三个平声字,但它还是个孤平句。因此,必须要在第5字位再用一个平声字,才算完成孤平自救。也叫本句自救。
c:对句相救。就是用对句的字来救出句的字。如:出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字拗时,为“平平仄仄平仄仄”。就在 对句中第五字用一个平声来救。即为“仄仄平平平仄平”。这种是大拗必须要救。
3、七律的三仄尾和三平尾
在七律的句子中,如果出现了“仄仄平平仄仄仄”,或者”平平仄仄平平平“的句子,我们就叫它 三仄尾 (三平尾)。
三仄尾和三平尾 都是律诗之大忌。要避免出现的!
第四讲
一、“韵”的一些概念。大家都知道写格律诗就要压韵,我们要求是统一压《平水韵》。
为什么要求统一呢?这是因为:你押一个韵,他押一个韵,就不知道以什么韵为基准了。是律诗就必须押韵,无论是律句还是绝句,都必须压平水韵。也就是《平水韵》中的上平和下平部分。律诗押韵只能押平声。
二、对偶。对偶也叫对仗,是一种修辞格。是指一联诗中的 出句与对句 句法结构一致,而处于同一位置的 词语词性相当。如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数词对数词等等 。
1:对偶只是全诗的一部分,跟对联不同。对联以及成联,是要整体写一件事情。律诗中的对偶通常在第二联和第三联,但也有例外。
2:对偶须注意以下几点:我们最好不要物对物,人对人时间对时间,空间对空间,这样没有变化 就不会生动。要从不同角度来描写。我们在写诗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时间来对时间,角度没有变化,也就是,原地不动。
三、七律音节的划分。
1、2字为一拍;3、4字为一拍;5、6、7字各为一拍。
第五讲
一、什么是起承转合?起:就是开始 承:就是承接 转:就是转折、深入 合:就是总结
在七律的诗里承转句,承句和转句都是必须对偶的.而起句和合句可以对偶也可以不对偶。起句如果对偶也叫首联。合句如果对偶也叫尾联。所以我们一般用起句、承句、转句、合句来称呼律诗的四句,这四句也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1、起承转合的作用
起:引领的作用(引领,是引领主题。)
承:扩展的作用(扩展,是扩展主题。)
转:转变的作用(转变,是紧扣主题。)
合:总结的作用(总结,是在引领的基础上,结合扩展、转变,做一个总结。)
2、起承转合的特点
格律诗中起承转合的特点是:整体性、连贯性、独立性。
a、整体性
我们说一首诗美,一首词美,那必然是整体的美。一首诗的起承转合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不能隔离分裂。
b、连贯性
起承转合的连贯性是说:起承转合四步是连续的,渐进的,是紧密不可分割的,更不能颠倒:起和承之间 , 承和转之间 , 转和合之间, 都要衔接紧密,不可断裂。
c、独立性
起承转合独立性是说:每一步都有它的作用和功能,不可互相代替。
二、什么叫赋、比、兴
赋:就是直言其事,如同我们所说的大白话。“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比:就是比喻。
兴:简单的说,就是触景生情。“兴”就是渲染和烘托,简单的说就是创造意境。 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同时“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的作用。
试卷第二部分:对联(30分)
1、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漫堤柳树上青枝
2、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酒至浓时写友诗
作者: 紫影邀月 时间: 2012-10-12 21:58
漳龙 发表于 2012-10-11 14:51
E17-偷闲十二期基础班一试题
试卷第一部分:总结五讲讲义的中心内容。(70分,平均每讲14分)
偷学同学你好,这次考卷由我来评阅,不当之处请谅解E17-偷闲十二期基础班一试题
试卷第一部分:总结五讲讲义的中心内容。(70分,平均每讲14分)
第一讲
一、 律诗的基础知识
主要分为三个内容
1、何为律诗:
就是格律,是区别于古风等类的诗。
2、何为格律:
格——格式,包括:平仄、 粘 、对、 替、 字数 、对仗、 押韵、 起承转合。
律——韵律、声律、音律
a、什么是平仄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
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平仄具体以一首诗来区分: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b、什么是“粘、对、替”
粘:就是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的2 4 6位置字的平仄,分别与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完全一样。这就是“粘”。反之为失粘。
对:就是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第八句的2 4 6字位置的平仄与第一句、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相同位置字的相反。这就是“对”。反之为失对。
替:就是一个句中的平仄相交替.
二、《平水韵》
在诗词写作中,依照中古音系的声韵标准,我们学习律诗的标准韵书就是《平水韵》,也叫《诗韵》。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个韵:平声30韵,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阴平(一声)和阳平(二声),上平下平没有分别;上声29韵,上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三声,也有一部分是现在的四声;去声30韵,去声就是现代的四声;入声17韵,入声调特点是 发音短促,在一首诗里面,不可多用。《平水韵》中上平下平都是平,上声、去声、入声都属于仄。
第一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第二讲
一、什么是起:
起:是以律诗中首句第二个字的平仄来论的,第二个字是平就是平起,第二个字是仄就是仄起,而不是第一个字。
二、什么是收:
收:是以律诗中首句最后一个字来论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就是平收,最后一个字是仄就是仄收。
三、什么是入韵、不入韵
1、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就入韵。
2、不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就不入韵。不入韵具体指:尾字是仄音,而我们学的律诗主要是以近体诗为范本,按照近体诗的格律来讲的,而近体诗押的是平韵,所以称为不入韵式。
按照起句第二字和最后一个字的平仄,我们将律诗划分为:仄起平收式 ,仄起仄收式 ,平起平收式, 平起仄收式等四种。
以上四种格式 ,是按照第一个分句的第二字来论是什么起,按照第一分句最后一字来论是什么收。
四种格式仅首句改变,其它句式不变。具体如下:
1.(首句压韵):
(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 (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 (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2. (首句不压韵):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式)
3.(首句压韵):
(平)平(仄)仄 仄 平 平,(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4.(首句不压韵):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 平 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 平 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齐仄收首句不入韵式)
注: 括号的平仄表示 可平可仄
第二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第三讲
一、 七律常用的两种格式
1、平起平收首句入韵 。如: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如: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二、孤平
1、什么是孤平呢?
在七言律诗中,如果句式中除去首字和韵字,只有一个平时,就是孤平。
如:仄仄平平仄仄平
成为仄仄仄平仄仄平.
七言的首字一律可以平仄不论,第二字一律不可以平仄不论。孤平是律诗的大忌,一定要牢记。
2、什么叫拗救?
在律诗中,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拗句”,
凡是不合平仄格式的字叫“拗字”,拗了就必须救,我们把其称为“拗救”。 七言首字的平仄任何时候都不承担救拗的功能。
a:孤平拗救。以 “(仄)仄平平(仄)仄平”为例。如果第3字一定要用仄声字,那么就要把 第5个字改为平声字。就成了“(仄)仄仄平平仄平” 或“平仄仄平平仄平”。这样就没问题了。这样的处理方法叫做“孤平拗救”
b:孤平自救。以 “平仄仄平仄仄平”为例,一句中包含了三个平声字,但它还是个孤平句。因此,必须要在第5字位再用一个平声字,才算完成孤平自救。也叫本句自救。
c:对句相救。就是用对句的字来救出句的字。如:出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字拗时,为“平平仄仄平仄仄”。就在 对句中第五字用一个平声来救。即为“仄仄平平平仄平”。这种是大拗必须要救。
3、七律的三仄尾和三平尾
在七律的句子中,如果出现了“仄仄平平仄仄仄”,或者”平平仄仄平平平“的句子,我们就叫它 三仄尾 (三平尾)。
三仄尾和三平尾 都是律诗之大忌。要避免出现的!
第三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第四讲
一、“韵”的一些概念。大家都知道写格律诗就要压韵,我们要求是统一压《平水韵》。
为什么要求统一呢?这是因为:你押一个韵,他押一个韵,就不知道以什么韵为基准了。是律诗就必须押韵,无论是律句还是绝句,都必须压平水韵。也就是《平水韵》中的上平和下平部分。律诗押韵只能押平声。
二、对偶。对偶也叫对仗,是一种修辞格。是指一联诗中的 出句与对句 句法结构一致,而处于同一位置的 词语词性相当。如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数词对数词等等 。
1:对偶只是全诗的一部分,跟对联不同。对联以及成联,是要整体写一件事情。律诗中的对偶通常在第二联和第三联,但也有例外。
2:对偶须注意以下几点:我们最好不要物对物,人对人时间对时间,空间对空间,这样没有变化 就不会生动。要从不同角度来描写。我们在写诗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时间来对时间,角度没有变化,也就是,原地不动。
三、七律音节的划分。
1、2字为一拍;3、4字为一拍;5、6、7字各为一拍。
第四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第五讲
一、什么是起承转合?起:就是开始 承:就是承接 转:就是转折、深入 合:就是总结
在七律的诗里承转句,承句和转句都是必须对偶的.而起句和合句可以对偶也可以不对偶。起句如果对偶也叫首联。合句如果对偶也叫尾联。所以我们一般用起句、承句、转句、合句来称呼律诗的四句,这四句也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1、起承转合的作用
起:引领的作用(引领,是引领主题。)
承:扩展的作用(扩展,是扩展主题。)
转:转变的作用(转变,是紧扣主题。)
合:总结的作用(总结,是在引领的基础上,结合扩展、转变,做一个总结。)
2、起承转合的特点
格律诗中起承转合的特点是:整体性、连贯性、独立性。
a、整体性
我们说一首诗美,一首词美,那必然是整体的美。一首诗的起承转合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不能隔离分裂。
b、连贯性
起承转合的连贯性是说:起承转合四步是连续的,渐进的,是紧密不可分割的,更不能颠倒:起和承之间 , 承和转之间 , 转和合之间, 都要衔接紧密,不可断裂。
c、独立性
起承转合独立性是说:每一步都有它的作用和功能,不可互相代替。
二、什么叫赋、比、兴
赋:就是直言其事,如同我们所说的大白话。“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比:就是比喻。
兴:简单的说,就是触景生情。“兴”就是渲染和烘托,简单的说就是创造意境。 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同时“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的作用。
第五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试卷第二部分:对联(30分)
1、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此时柳树育青枝
第一联平仄无误,词性相符,+15分
2、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酒至浓时显霸心
第二联 显霸心 霸心何来?是什么心呢? 意境也不符 小扣1分
偷闲同学,可见基础知识扎实,答题细致明了。对联也不错。此次考卷得分99分。紫影邀月向你学习!!
作者: 紫影邀月 时间: 2012-10-12 22:59
江南小语 发表于 2012-10-10 13:40
十二期E11—江南小语
一、 总结五讲讲义的中心内容。(70分,平均每讲14分)
江南小语同学你好,这次考卷由我来评阅,有不当之处请见谅
十二期E11—江南小语
一、 总结五讲讲义的中心内容。(70分,平均每讲14分)
考试要求:
1、 每讲独立总结一个纲目,(如第一讲有三个内容,分别书以:一、二、三)。
2.、不可大段复制讲义内容,建议大家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3.、完全按照讲义内容进行总结,否则视为无效试题,评阅有权扣分或者不打分。
二、对联(30分)
1、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
2、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
(一)、第一讲:
一、 什么是律诗:就是格律,区别于古风等类的诗。
二、什么是格律:
格——格式,包括:平仄、 粘 、对、 替、 字数 、对仗、 押韵、 起承转合。
律——韵律、声律、音律。
三、什么是粘、对、替:
粘:就是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的2 4 6位置字的平仄,分别与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相同位置字的平仄完全一样。反之为失粘。
对:就是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第八句的2 4 6字位置的平仄与第一句、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相同位置字的相反。这就是“对”。反之为失对。
替:就是一个句中2、4、6位置的平仄相交替,本应该为平仄平,如果写成平平仄或者仄仄平就是失替。
第一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第二讲:
一、 什么是起:起是以律诗首句第二个字的平仄来确定的,而并非第一个字。首句的第二个字是平就是平起,是仄就是仄起。
二、什么是收:收是以律诗首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来确定的。是平就是平收,且入韵,是仄就是仄收,且不入韵。
三、律诗的四种格式:
1)、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讲少一个内容《句子的入韵和不入韵 》小扣1分
第三讲:回答正确+14分
一、 七律常用的二种式:
1)、平起平收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起平收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二、
1)、什么是孤平:如果句式中除去韵字,只有一个平声字,即为孤平。
2)、什么是拗救:在律诗中,我们把平仄不按常格的句子称为拗句,把平仄不合格式的字称为拗字,拗了必须救,称为拗救。
3)、几种拗救方法:
a 、孤平拗救: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中,如果第三字一定要用仄声字,那么第五字就必须变成平声字,改写为仄仄仄平平仄平。如此就不算孤平了。
b 、本句自救:“平仄仄平仄仄平”,一句中包含了三个平声字,但它还是个孤平句。所以必须要在第5字位再用一个平声字,才不算孤平。
c 、对句想救:出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字拗时,为“平平仄仄平仄仄”。就在 对句中第五字用一个平声来救。即为“仄仄平平平仄平”。这种是大拗必须要救。
孤平是律诗的大忌之一,大拗必救,小拗可救可不救。
4)、什么是三平尾三仄尾:就是在七言律诗中的5、6、7字连续出现了平平平或仄仄仄这种现象的句子,我们称为三平尾或三仄尾。
第三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第四讲:
一、 押韵:写律诗要救押韵,我们统一押《平水韵》,平水韵共106韵,其中平声韵为30个韵部。
二、1)、对偶:对偶也叫对仗,是一种修辞格。是指一联诗中的 出句与对句 句法结构一致,而处于同一位置的 词语词性相当。如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数词对数词等等。对偶与对仗不同,对偶只是诗的一部分,与对联是有区别的。对联以及成联要整体写出一件事情。律诗中的对偶通常是第二联和第三联,但也有例外,如,首联也可以用对偶,尾联也可以用对偶。
2)、对偶应注意:最好不要物对物,人对人时间对时间,空间对空间,这样没有变化 就不会生动。要从不同角度来描写。我们在写诗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时间来对时间,角度没有变化,也就是,原地不动。
三、律诗的音节划分:
1、2字为一拍;3、4字为一拍;5、6、7字各为一拍。如: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四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第五讲:
一、 什么是起、承、转、合:起:就是开始 ; 承:就是承接; 转:就是转折、深入 ;合:就是总结。
律诗中的承句和转句都是必须对偶的而起句和合句可以对偶也可以不对偶起句如果对偶也叫首联,合句如果对偶也叫尾联。
二、1、起承转合的作用
起:引领的作用(引领,是引领主题。)
承:扩展的作用(扩展,是扩展主题。)
转:转变的作用(转变,是紧扣主题。)
三、起承专合的特点:格律诗中起承转合的特点是:整体性、连贯性、独立性。
a.整体性
我们说一首诗美,一首词美,那必然是整体的美。一首诗的起承转合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不能隔离分裂。
b.连贯性
起承转合的连贯性是说,起承转合四步是连续的,渐进的,是紧密不可分割的,更不能颠倒。
起和承之间,承和转之间,转和合之间,都要衔接紧密,不可断裂。
c. 独立性
起承转合独立性是说,每一步都有它的作用和功能,不可互相代替,起就是起,承就是承,转就是转,合就是合,换句话说,就是各个步骤都是不可替代的。
承句不能代替起句,转句不能代替承句,合句不能代替转句,要各自独立。
如果第一二句不对偶就叫起句,不能成其为联。
四、何为赋、比、兴:
赋:就是直言其事,如同我们所说的大白话。
比:就是比喻,这个无需解释。
兴:简单的说,就是触景生情。
赋”和“比”都是诗歌中不只是律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第五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二)、对联:
1、出句:是处春光沽杏酒(灵馨儿)===何方柳色慰诗心(江南小语)
第一联平仄无误,词性相当,意境很好。+15分
2、出句:诗于淡处存真意(灵馨儿)===墨至浓时显挚情(江南小语)
第二联平仄无误,词性相当,意境很好。+15分
江南小语同学,基础知识扎实,对联非常好,是第一个得满分的。此次答卷得分100分。紫影邀月为你鼓掌,向你学习!!
作者: 江南小语 时间: 2012-10-13 13:05
紫影邀月 发表于 2012-10-12 22:59
江南小语同学你好,这次考卷由我来评阅,有不当之处请见谅
十二期E11—江南小语
谢谢紫月邀影老师,老师辛苦了
!
作者: 紫影邀月 时间: 2012-10-13 22:05
飞草 发表于 2012-10-10 19:34
律诗
第一讲,粘、对、替
1,粘,即七律第3、5、7句的第2、4、6个字的平仄与第2、4、 ...
飞草同学你好,这次考卷由我来评阅,有不当之处请谅解律诗
第一讲,粘、对、替
1,粘,即七律第3、5、7句的第2、4、6个字的平仄与第2、4、6、句的2、4、6字平仄一致,反之为失粘。
1,对,就是2、4、6、8句的2、4、6字的平仄与1、3、5、7句的2、4、6字的平仄相反,反之为失对。
3,替,就是一个句子中平仄交替,即每个句子2、4、6字平仄平,或仄平仄交替,如果平平仄或仄仄平,就是失替。
第一讲缺律诗的概念和平水韵 小扣1分
第二讲,起,收,入韵和不入韵
1,起,平起或仄起,是以律诗首句第二个字的平仄讲的,平音则平起,仄音则仄起。
2,收,是以律诗首句最后一字来论的,平韵则是平收,仄音则是仄收。
3,入韵,不入韵,
一,首句最后一字是平声就入韵
二,首句最后一字是仄声就是不入韵
律诗分为,仄起平收式,仄起仄收式,平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
第二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第三讲,孤平,三平尾,三仄尾
孤平,一个句子中除了首尾两个字,若只有一个平音,就叫孤平,如(仄)仄平平(仄)仄平,若第三字改为仄,只有第四字是平,就叫孤平。句子叫拗句,拗句要救,叫拗救,拗救必须在第五字再用一个平声字,叫孤平自救。
三平尾,三仄尾,
句子中出现了仄仄平平仄仄仄,或平平仄仄平平平,就叫三仄尾或三平尾。
第三讲缺七律常用的两种格式 小扣1分
第四讲,对偶,音节
1,对偶,也叫对仗,指一联诗中出句与对句句法结构一致,处于同一位置的词语词性相当,
对偶句不可用时间对时间,相同事物不要出现,要有角度变化。
2,音节,七律音节划分
每一句1、2字为一拍,3、4字为一拍,5、6、7各为一拍。
第四讲缺韵的概念 小扣1分
第五讲,起,承,转,合。赋,比,兴
1,起,就是开始,起引领主题的作用
承,就是承接,起扩展主题的作用
转,就是转折、深入,转折作用,紧扣主题
合,就是总结,总结的作用
七律中,承句和转句必须对偶
起承转合,有整体性,连贯性和独立性,不可分割,不可代替。
2,赋,比,兴
赋,直言其事,即直接铺陈叙述,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就是打比方;
兴,就是触景生情,兴起的作用就是渲染和烘托,即创造意境。
第五讲讲义回答正确=14分
是处春光沽杏酒——别时柳岸踏清歌
第一联平仄无误,词性相附,+15分
诗于淡处存真意——酒到浓时向太虚
第二联平仄无误,词性相附,但是 太虚是什么?意境不付 小扣1分
飞草同学 基础知识基本不错,再细一些 更好,对联也不错。此次考卷得分 96分。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