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63|回复: 7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大家 把中学 学的古文的原文 发这里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3321 小时
主题
1142

1万

帖子

19

精华

1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12336
经验
2804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32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8-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31 2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大家 把中学 学的古文的原文 发这里.
如果有译文 就更好了.


每篇一楼
在线时间
1398 小时
主题
57

1416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2227
经验
523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4-13
2
发表于 2013-1-31 20:41 | 只看该作者
原文: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
宋国有个有钱的人,一天下雨院墙毁坏了。他的儿子说:“不修筑,必定要被偷盗。”他的邻居的老人也这样说。傍晚果然大大地丢失了他的财物,那个富人一家非常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的老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98 小时
主题
57

1416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2227
经验
523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4-13
3
发表于 2013-1-31 20:57 | 只看该作者
原文: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译文:
靠近边塞旁边的人(里面),有个精通术数的人,(他的)马无故丢失并进入胡地,人们都(来)慰问他,他的父亲说:”这事为什么就不会变成福呢?“经过几个月,他的马带领胡地好马回来。人们都来祝贺他,他的父亲说:”这事为什么就不能成为灾祸呢?“家中多好马,他的儿子喜好骑马,堕落而且折断了他儿子的大腿。人们都来慰问他,他的父亲说:”这事为什么就不能成为福呢?“经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壮年的男子拉开弓弦(去)打仗。靠近边塞的人,死的(达)十分之九。这样惟独因瘸腿的缘故,父子都保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07 小时
主题
10

852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41935
经验
3522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100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3
4
发表于 2013-2-1 10: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绿腰~ 于 2013-2-1 10:22 编辑

                                           木兰诗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注释】
  1. 唧唧(jī jī):纺织机的声音
  2. 当户(dāng hù):对着门。
  3.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4. 惟:只。
  5. 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
  6. 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7. 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8.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9.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10. 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11.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12.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13. 辞:离开,辞行。
  14. 溅溅(jiān jiān):水流激射的声音。
  15. 旦:早晨。
  16. 但闻:只听见
  17.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8. 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19. 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20.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
  21.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22. 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23. 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24. 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25. 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26. 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27.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28. 不用:不愿意做。
  29.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30.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31. 郭:外城。
  32. 扶:扶持。 将:助词,不译。
  33. 姊(zǐ):姐姐。
  34 理:梳理。
  35. 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36. 霍霍(huò huò):模拟磨刀的声音。
  37. 著(zhuó):通假字 通“着”,穿。
  38. 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39. 帖(tiē)花黄:帖”通假字 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40.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爬搔。迷离,眯着眼。
  41.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42. “火”:通“伙”。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
  43. 行:读háng。
  44. 傍(bàng)地走:贴着地面并排跑。
  注:《木兰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已成为语文出版社语文版七年级上第24课.八年级下第8课、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第10课及湖北教育出版社鄂教版七年级上第28课。
  A.字音:机杼〔zhù〕 鞍鞯〔ān jiān〕 辔〔pèi〕头鸣溅溅〔jiān〕 金柝〔tuò〕 阿姊〔zǐ〕 霍霍〔huò〕 可汗〔kè hán〕 贴:军帖〔tiě〕;贴〔tiē〕黄花;字帖〔tiè〕
  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古今异义:
  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⑤户:古义为门,木兰当户织;今义人家、门第。
  ⑥迷离:古义为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⑦十二:古义为虚数多,今义数词,十二。
  一词多义:
  市:a.集市,e.g.:东市买骏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愿:a愿意,e.g.:愿为市鞍马;b希望,e.g.:愿驰千里足。
  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成语:扑朔迷离
  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现指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历经数年,有的战死,有的活下来凯旋。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着窗户对着镜子整理头发和贴上装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07 小时
主题
10

852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41935
经验
3522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100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3
5
发表于 2013-2-1 10:23 | 只看该作者

                                                                       黔之驴(1)

  黔无驴,有好事者(2)船载以入(3)。至则(4)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5)大物也,以为神(6)。蔽林间窥之(7)。稍出近之(8),慭慭然(9),莫相知(10)。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11),远遁(12),以为且噬己也(13),甚恐。然往来视之(14),觉无异能者(15)。益习(16)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17)。稍近(18)益(19)狎(20),荡倚冲冒(21),驴不胜(22)怒,蹄(23)之。虎因(24)喜,计之(25)曰:“技止此耳(26)!”因跳踉(27)大阚(28),断其喉,尽其肉,乃(29)去(30)。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1,选自《柳河东集》。黔(qián),即唐代黔中道,辖境相当于今湖南沅水澧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重庆黔江流域和贵州东北一部分。后来称贵州省为黔。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的主导者,与韩愈并称“韩柳,世称柳河东。
  2,好(hào)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3,船载以入:用船装运(驴)进黔。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
  4,则:却。
  5,庞然,巨大的样子。
  6,以为神:以为,以(之)为。以,把。为,作为。神,神奇的东西。把它当做神
  7,蔽林间窥之: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蔽,隐蔽,躲藏。窥,偷看。
  8,稍出近之:渐渐的接近它。稍:渐渐。
  9,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10,莫相知: 不了解对方(是什么东西)。莫,不。相,这里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即一方(虎)对另一方(驴),不是双方互相的样子。
  11,大骇:非常害怕。
  12,远遁:逃到远处。 遁:逃走。
  13,以为且噬己也。 且:将要。 噬:咬。
  14,然往来视之。 然:然而,但是。 往来:来来往往。 视;观察。
  15, 觉无异能:觉得(驴)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16,习:同“悉”熟悉。益:渐渐。 益习其声:逐渐习惯了驴的叫声。
  17,终不敢搏:始终不敢扑击它。 搏:击,扑
  18,近:(1)稍出近之。近: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近。
  (2)稍近,益狎。稍:渐渐。近:走进,靠近。
  19,益:更加。
  20,狎(xiá ):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21,荡倚冲冒:碰撞靠近冲击冒犯。荡,碰撞。倚,靠近。冲,冲击,冲撞。冒, 冒犯
  22,驴不胜怒。 不胜:不堪,禁不住。胜,能够承担或承受
  23,蹄:名词作动词,用蹄子踢。
  24,于是,就
  25,计之:盘算这件事。 之:指驴子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
  26,技止此耳:技:本领,技能 。止:只,仅。 此:如此 。 耳:罢了 
  27,跳踉(liáng):跳跃。
  28,阚(hǎn):同“吼”,怒吼。
  29,乃:才。
  30,去:离开。
  通假字:
  1.技止此耳 “止”通“只”,只,不过。
  2.益习其声 “习”同“悉”,熟悉。
  古今异义:
  1.稍出近之 稍,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2.因跳踉大阚 因,古义:于是 今义:因为
  3.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去,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
  一词多义:
  1、以为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把……当作)
  B.以为且噬己也(认为).
  2、然
  A.慭慭然,莫相知。/庞然大物 (。……的样子)
  B.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然而,但).
  3、之
  A.黔之驴(的,结构助词)
  B. 虎见之(它,代词,代驴)
  C.蹄之(它,代词,代老虎)
  D.虎因喜,计之曰(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
  4、益
  A.益习其声(渐渐)
  B.益狭(更加)
翻译
  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用处,便把它放置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大吃一惊,便逃得远远的;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非常害怕。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老虎)渐渐地听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始终不敢向驴子搏击。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更加随便地戏弄它,碰撞、倚靠、冲撞、冒犯。驴忍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心中盘算此事想着:“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方才离开哎呀!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宏亮好像有能耐,假使不使出它的技能,老虎虽然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 驴子) 。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07 小时
主题
10

852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41935
经验
3522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100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3
6
发表于 2013-2-1 10: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绿腰~ 于 2013-2-1 10:27 编辑

                                                                         口技(作者: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床上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桶中声,一齐奏发,众妙毕备。满堂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
  既而夫上床寝,妇又呼大儿溺,毕,都上床寝。小儿亦渐欲睡。夫茀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原文翻译
  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深的小巷中有狗叫声,接着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摇着丈夫说起夫妻之间的事。丈夫说着梦话,开头不怎么答应她,妇女把他摇个不停,于是两人的说话声逐渐间隔混杂,床又从中发出“戛戛”的响声。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叫妻子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奶头哭,妇女又哼着唱着哄他。丈夫起来小便,妇女也抱着孩子起来小便。床上另一个大孩子醒了,大声唠叨个没完。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含着奶头的哭声,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床发出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小便解入瓶中的声音,解入桶中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绝妙的效果都有了。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着眼睛,微微笑着,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
  过了一会儿,丈夫打呼噜声响起来了,妇女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停下。隐隐听到有老鼠活动的声音,盆子、器皿歪倒了,妇女在梦中发出了咳嗽声。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松弛下来,逐渐端正了坐姿。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围幕一看里面,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少(shǎo )顷 犬吠(fèi ) 呓(yì ) 语 夫叱(chì)大儿声 觉(jué)
   夫齁(hōu)声起中间(jiàn) 曳(yè)屋许许(hǔ)声 几(jī)欲先走
  注释:
  京:国都,京城。
  善:擅长,善于。
  会:适逢,正赶上。
  宴:举行宴会。
  厅事:大厅,客厅。
  施:设置,安放。
  屏障:指屏风、围帐一类用来隔断视线的东西。
  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而已:罢了。
  团坐:围绕而坐。
  少顷:一会儿。
  下:拍。
  哗:喧哗。
  但闻:只听见。但:只。闻:听见。 
  然:...的样子。
  满坐寂然:全场静悄悄的。坐,通“座”座位。
  犬吠:狗叫(声)
  遥:远远地。
  惊觉欠伸:惊醒后打哈欠,伸懒腰。欠伸:打哈欠,伸懒腰。
  呓语:说梦话。
  既而:不久,紧接着。
  啼:大声哭。
  抚:抚摸,安慰。
  乳:喂奶。
  呜: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
  当是时:在这时候。
  叱:大声呵斥。
  一时:同时
  齐发:一齐出现。
  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毕:全、都。备:具备。
  伸颈:伸长脖子。
  侧目:斜眼旁视,伸颈、侧目都是形容听得入神。
  默叹:默默地赞叹。
  以为:认为。
  妙绝:奇妙极了。
  未几:不多久。
  齁(hōu):打鼾,打呼噜。
  微闻:隐约地听到。
  作作索索:拟声词,老鼠活动的声音。
  盆器:指盆一类的盛物的器皿。
  倾侧:倾斜翻倒。
  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松弛。
  稍稍:时间副词,据《词源》释为“随即”,这里是渐渐。
  正坐:端正坐的姿势。
  俄而:一会儿。
  中间(jiàn):其中夹杂着。
  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倒塌。力拉:拟声词。
  火爆声:烈火燃烧物品爆裂的声音。
  齐作:一齐出现。
  曳屋许许(hǔhǔ)声:(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曳:拉。许许:拟声词。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不具备的。形容声音之杂。
  虽:即使。
  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名:说出。
  于:在。
  是:这。
  变色:面色改变。
  离席:离开座位。
  奋袖出臂:扬起袖子,露出手臂。
  出:露出。
  股:大腿。
  战战:打哆嗦,打战。
  几:几乎。
  先走:抢先逃跑。
  群响毕绝:各种声音全都没有了。
  撤屏:撤去屏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07 小时
主题
10

852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41935
经验
3522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100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3
7
发表于 2013-2-1 10:25 | 只看该作者
                                                      地震(作者: 蒲松龄)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①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②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③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④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有邑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己夺儿状。良久,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此与地震时男女两忘者,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⑤可笑!

【注释】
①客:客居。②俄而:不久。③趋:快走。④逾:超过。⑤一何:多么。

译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发生了大地震。我当时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烛下对饮,忽然听见有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传来,向西北方向传去,众人十分惊异,不知道怎么回事。不久桌子摇晃,酒杯倾倒,房梁柱子发出断裂声。大家相互看着,脸色大变。过了好久,才明白过来是地震了,纷纷狂奔出门。只见外面高楼平房倒而复起,墙倒屋塌之声和小儿啼哭、妇人哀号之声交织一起,像开了锅的沸水一样喧闹。人们头晕目眩,站立不稳,仆坐在地上,随着地面的颠簸而翻滚。河水泼起一丈多高,鸡鸣狗叫之声遍布全城。大概过了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下来。再看大街上,男男女女光着身子聚在一起,说不出话来,都忘了自己没穿衣服。后来听说某个地方的井被震得倾斜,不能打水;某家的楼台由西到北整个变了个方向;栖霞山裂开了;沂水陷了个大洞,有好几亩大。这真是非同寻常的奇灾异变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950 小时
主题
285

3797

帖子

3

精华

5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9660
经验
1415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5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22
8
发表于 2013-2-1 10:53 | 只看该作者
归园田居 陶潜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圣域琼楼,逸几瓣香花,云仙欲采遮羞貌;
松林雪蕊,开无涯瑞象,月镜高悬沐古风。
——高原老师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950 小时
主题
285

3797

帖子

3

精华

5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9660
经验
1415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5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22
9
发表于 2013-2-1 11:09 | 只看该作者
赤壁赋 苏轼
  前赤壁赋
  原文
  壬(rén)戌 (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shì)。”
  客喜而笑,洗盏(zhǎn)更酌 (zhuó)。肴(yáo)核既尽,杯盘狼籍(jí)。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友人乘船在赤壁下面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朗诵明月之诗,歌唱《窈窕》这首诗中的章节。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缓慢地在斗宿和牛宿之间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江面反射的月光与天际相连。我们任凭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多么广阔浩瀚呀,像是在天空中驾风遨游,不知船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然恍惚呀,我们好像独立长空,遗弃尘世,飞天成仙了。
  这时候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道:“桂树做的棹啊,木兰做的桨,(桨)划破月光下的轻波啊,(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他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与苏轼同游的吹洞箫的客人,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渊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轼容色突变,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友人说:“(曲调)为什么会这样(悲伤)?”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面对江面斟酒,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轻易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苏轼说:“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羡慕它们什么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景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共同享用。”
  友人听了之后,高兴地笑了。洗净杯子,重新斟酒。菜肴果品已吃完了,杯盘杂乱地放着。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天空已经亮了。

后赤壁赋
  原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向四周看看,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象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的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象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圣域琼楼,逸几瓣香花,云仙欲采遮羞貌;
松林雪蕊,开无涯瑞象,月镜高悬沐古风。
——高原老师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0 小时
主题
1

29

帖子

0

精华

1065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3709
经验
224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16
10
发表于 2013-2-1 11: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简而单 于 2013-2-1 11:43 编辑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fú)霪(yín)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míng),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jī),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 汀(tīng)兰,郁郁葱葱。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xié)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fú)!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古文翻译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所有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建筑规模,把唐代和当代名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最优美的景色,全集中在洞庭湖上。它衔接群山,吞纳长江流水,水势浩大,宽阔无边;早晨阳光灿烂,傍晚雾霭阴沉,气象千变万化。这些都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对他的)描述很详尽了。然而这里(洞庭湖)向北可通到巫峡,向南可直达潇湘,被贬谪流迁的人和(南来北往)的诗人,常常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情怀感受,能够没有差别吗?
        如果遇上那阴雨连绵的日子,数月不晴,阴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去了光辉,山岳潜藏的不见踪影。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这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一种离开京都、离开家乡,担心谗言、害怕诋毁,满目凄凉,感慨道极点而悲伤万分的心情。
至于到了春风和熙、阳光普照的日子,湖面波平浪静。上面下面天光水色辉映着,一片碧绿,无边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栖息,鳞光闪闪的鱼儿或浮或沉。湖岸上的芷草,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渔夫的歌声此唱彼和,这种乐趣哪有穷尽!这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一种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荣辱得失全都忘却,举起酒杯面对清风而喜气洋洋的感觉。
        可叹啊!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候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和上面两种人的心情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他们在朝廷做官就为黎民百姓担忧,在僻远的江湖就替君王担忧。(就)这样做官时也担忧,不做官时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哎,没有这种人,我和谁同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情感抒发 抒发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政治抱负与生活态度,与友人共勉的情怀。
文章概述  记事、写景、抒情融为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
注释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1)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希文,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西北的巴丘山下,楼高三层,下临洞庭湖,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年号
3)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古时朋友间多以字相称。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州的长官。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阳市。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及,到了。
5)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6)百废具兴:各种该办而未办的事全都兴办起来。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具,通“”,全,皆。兴,复兴。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增,扩大。旧制:原有的建筑规模。
8)唐贤今人:唐代和现代(宋)的名人。
9)属(zhǔ)予(shǔ)作文以记之:属,通“”,嘱托。作文,写文章。以,用来,连词。记,记述。
10)予观夫巴陵胜状:夫,语气助词,不译。胜状,胜景,好景色。一:全。
11)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没。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37 小时
主题
19

670

帖子

8

精华

3471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1801
经验
347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3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3-5
11
发表于 2013-2-1 14: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偏南风 于 2013-2-1 15:10 编辑

文言文《小石潭记》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wàn),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注释:1、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著名文学家(还可以称之为哲学家或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选自《柳河东集》《永州八记》。

  2、小丘:在小石潭东面。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3、篁(huáng)竹:竹林

  4、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环,玉佩相碰击的响声,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鸣,使动用法,使。。。鸣。心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5、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尤其、格外。洌,清。(“洌”意为清澈)

  6、全石以为底:潭底是一整块石头。

  7、卷(quán)石底以出:石底部分翻卷出水面。以,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

  8、为坻(chí):为,成为。坻,水中高地
9、屿:小岛。  10、嵁(kān):不平的岩石。
  11、翠蔓:翠绿的藤蔓。
  12、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蒙,遮掩。络,缠绕。摇,摇动。缀,连结
  13、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表示大约的数量
  14、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悬空游动,没有什么凭借。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15、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下,向下。澈,穿过,透过。
  16、佁(yǐ)然:愣住的样子。
  17、俶(chù)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
  18、翕(xī)忽:轻快疾速的样子。
  19、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游蛇那样蜿蜒前行,忽隐忽现。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
  见。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20、其岸势犬牙差互:其,那。势,形状。犬牙差(cī)互,像狗牙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名词作状语,象狗的牙齿一样。
  21、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凄,使动用法,使。。。凄。寒,使动用法,使。。。寒。
  22、悄(qiǎo)怆(chuàng)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悄,寂静。怆,悲伤
  23、以:以为。
  24、清:凄清,冷清清。
  25、居,停留。
  26、去,离开。
  27、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28、龚古:作者的朋友。
  29、宗玄:作者的堂弟。
  30、隶而从者:跟着同去的人。
  31、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文言文《小石潭记》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了水中的高地、岛屿不平的岩石,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树枝被藤蔓所缠绕,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几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起嬉戏。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探知它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的竹林和树木环绕着,寂静空旷没有旁人。使我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954 小时
主题
457

5072

帖子

10

精华

8万

积分

联都贵宾

云山

Rank: 4Rank: 4

UID
35224
经验
1445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9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4
12
发表于 2013-2-1 14: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山雾里 于 2013-2-1 14:37 编辑

                                 卖柑者言   作者:刘基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⑴涉寒暑不⑵溃。出之⑶烨然,⑷玉质而金色。置于市,⑸贾十倍,人争⑹鬻之。
      予⑺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⑻若⑼败絮。予怪而问之曰:“⑽若所市于人者,将以⑾实⑿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⒀炫外以⒁惑⒂愚瞽也?甚矣哉,⒃为⒄欺也!”
      卖者笑曰:“吾⒅业是有年矣,吾⒆赖是以⒇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今(21)夫佩(22)虎符、坐(23)皋比者,(24)洸洸乎(25)干城之具也,果能授(26)孙、吴之略耶?(27) 峨大冠、(28) 拖长绅者,(29)昂昂乎庙堂之(30)器也,果能建(31)伊、皋之(32)业耶?盗(33)起而不知(34)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35)斁而不知理,(36)坐(37)糜(38)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39)醉醇醴而(40)饫肥鲜者,孰不(41)巍巍乎可畏,(42)赫赫乎可(43)象也?又何往而不(4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默无以应。退而思其言,(45)类(46)东方生(47)滑稽之流。岂其愤世(48)疾邪者耶?而(49)托于柑以讽耶?

注释:
(1)涉:经过,经历。
(2)溃:腐烂,腐败。
(3)烨(y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
(4)玉:像玉石一样。
(5)贾(jià):同“价”,价钱。
(6)鬻(yù):这里是买的意思。
(7)贸:买卖,这里是买的意思。
(8)若:像。
(9)败絮:破败的棉絮。
(10)若:你
(11)实:填满,装满。
(12)笾豆: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用的两种器具。笾,竹制的食器。豆,木制、陶制或铜制的食器。
(13)炫(xuàn):同“炫”,炫耀,夸耀
(14)惑:迷惑,欺骗。
(15)愚瞽:愚蠢的人和瞎子。瞽(gǔ),瞎子。
(16)为:做。
(17)欺:欺骗人的事。
(18)业:以···为职业。
(19)赖:依赖,依靠。
(20)食(sì):同“饲”,这里有供养、养活的意思。
(21)夫:那些。
(22)虎符:虎形的兵符,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23)皋(gāo)比(pí):虎皮,指将军的坐席。比,通“皮”,毛皮。
(24)洸洸(guāngguāng):威武的样子。
(25)干城之具:捍卫国家的将才。干,盾牌,文中意为捍卫。干和城都用以防御。具,将才。
(26)孙、吴:指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和吴起。
(27) 峨:高,这里名词作动词用,指高戴。
(28) 拖长绅:拖着长长的腰带。绅,古代士大夫束在外衣上的带子。
(29)昂昂:器宇轩昂的样子。
(30)器:才能,本领,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31)伊、皋:指古代著名政治家伊尹和皋陶。
(32)业:功业。
(33)起:兴起。
(34)御:抵御。
(35)斁(dù):败坏。
(36)坐:白白地。
(37)糜:通“靡”,浪费。
(38)廪粟:国家发的俸米。
(39)醉:醉饮。
(40)饫(yù):饱食。
(41)巍巍:高大的样子。
(42)赫赫:显赫的样子。
(43)象:模仿。
(4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比喻外表华美,内质破败。
(45)类:像。
(46)东方生:指东方朔。汉武帝时曾任太中大夫,性格诙谐,善于讽谏。
(47)滑稽(古书中读作gǔ jī)之流:指诙谐多讽、机智善辩的人。
(48)疾:愤恨。
(49)托:假托。


译文:
      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擅长贮藏柑橘,经过冬夏也不腐烂,拿出它们的时候还是光彩鲜明的样子,玉石一样的质地,金灿灿的颜色。放到市场上(卖),价格高出(普通柑橘)十倍,人们争相购买柑橘。
      我买了一个,切开它,像有股烟直扑口鼻,看它的里面,干得像破烂的棉絮。我对此感到奇怪,问他说:“你卖给别人的柑橘,是将要用来装满在盛祭品的容器中,供奉神灵、招待宾客的吗?还是要炫耀它的外表用来迷惑傻瓜和瞎子的吗?做这种欺骗的事,实在太过份了!” 卖柑橘的人笑着说:“我从事这个行业已有好多年了。我依靠这个用来养活自己。我卖它,别人买它,不曾有人说过什么的,却唯独不能满足您的要求吗?世上做欺骗的事的人不少,难道只有我一个吗?你没有好好的思考。 
      现在那些佩戴虎形兵符、坐在将军坐席上的人,威武的样子,好像是捍卫国家的将才,他们果真能通晓(有)孙武、吴起的谋略吗?那些戴着高帽子,拖着长长带子的人,气宇轩昂的样子像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果真能够建立伊尹、皋陶的业绩吗?偷盗四起却不懂得抵御,百姓困顿却不懂得救助,官吏狡诈却不懂得禁止,法度败坏却不懂得治理,白白地浪费国家粮食却不懂得羞耻。看看那些坐在高堂上,骑着大马,喝着美酒,吃着美食的人,谁不是高大的外表,令人敬畏,显赫过人,值得效仿?可是无论到哪里,又有谁不是外表如金似玉、内里破败得像破絮呢?现在你看不到这些现象,却只看到我的柑橘!”
      我(听了以后)默默地没有话用来回答。回来思考这卖柑人的话,(觉得他像)是像东方朔那样诙谐多讽、机智善辩的人。难道他是对世间邪恶现象激愤痛恨之人吗?因而借托柑橘用来讽刺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0 小时
主题
1

29

帖子

0

精华

1065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3709
经验
224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16
13
发表于 2013-2-1 14:47 | 只看该作者
捕蛇者说

                                       唐·柳宗元 选自《柳宗元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 wǎn)、瘘(lòu )、疠(lì),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dàng)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shuò)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lì)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ìe)也。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而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sì)夫(fú)观人风者得焉。
译文
    永州的野外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它是)黑底子,白花纹;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御毒蛇的办法。然而捉到它后,把它晾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风病、手脚弯曲不能伸展、脖子肿、恶疮等疾病;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那时开始,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这种蛇的人,(用蛇来)抵他们的赋税。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干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独自享有捕蛇抵税这种好处已经有三代了。我问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有好几次险些死掉。”他说这番话时,神情像是很悲伤。
    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将要告诉地方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怎么样?”
    蒋氏(听了),大为悲伤,满眼含泪的样子说:“您是哀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那么我这差事的不幸,还不如恢复我租赋遭受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假使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尸体都互相枕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才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吵吵嚷嚷凶恶吓人的样子,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这时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有这样的事情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们得死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它(捕蛇这件事)呢?”
    我听了(蒋氏的诉说)越听越悲伤。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厉害呢!所以写了这篇文章,来等待那些(朝廷派来)考察民情的人获得这篇文章。
词句注释
  永州①之野产异蛇,黑质①而白章;触草木,尽死;①以啮人,无御②之①者。然得②而腊③之②以为铒,可③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①其始,太医④以王命聚④之,岁赋②其二,募有能捕⑤之②者,当③其租入。永⑥之人争奔走焉。
  ①⑥“之”:的。“异”:奇特。“质”:质地,底子。①“而”:表并列。“章”:彩色花纹。“触”:接触。“尽”:全部,都。①“以”:而,如果。“啮”:咬。“御”:抵御。②“之”:代蛇。①“者”:指办法。“然”:然而。②“而”:表顺承。“腊”:晒干。③④⑤“之”:代蛇。②③④“以”:用。“为”:作,制成。“饵”:药饵。“已”使动用法,使……离去,这里意为治好。“大风”:麻疯。“挛踠”:手脚不能屈伸的一种病。“瘘”:脖子肿。“疠”:恶疮。“去”:除去。“死肌”:失去感觉的肌肉,坏死的肌肉。“三虫”:人体内的寄生虫。①“其”:指所要述说的事。“太医”:御医,皇帝的医生。“聚”:收聚。“岁”:名词用作状语,每年。②“其”:指蛇。“二”:两次。“募”:征集,召募。②“者”:指人。“当”:当作。③“其”:指能捕捉到蛇的人。“人”:缴纳。“人”:民,避讳唐太宗李世民之“民”。“焉”:代词,指这件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13 小时
主题
6

362

帖子

1

精华

1302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35967
经验
130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9-25
14
发表于 2013-2-1 14:56 | 只看该作者
                                                                                      爱莲说
                                                            作者: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盛:特别,十分。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
  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植”通“直”,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词)。
  可:只能。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啊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宜乎:当然。宜:应当。众:多。

异义词
  (亭亭净植)植: 古义:立
  今义:种植
  (宜乎众矣)宜:
  古义: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今义:合适,应当。

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特点
  文章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衬托,用菊正面衬托,用牡丹反面衬托。

题解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可以记叙事物,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议论,相当于现代的杂文,但都是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与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就是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赏析“说”,
  是一种议论性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35 小时
主题
46

282

帖子

3

精华

1368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6983
经验
136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3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5
15
发表于 2013-2-1 19:06 | 只看该作者
《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南北朝)

【原文】   
  晋太元中[1],武陵人捕鱼为业[2],缘溪行[3],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4],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6],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7],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8];黄发垂髫[9],髫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10],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1],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12],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13],处处志之[14]。及郡下[15],诣太守说如此[16]。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17],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18]。未果,寻病终[19]。后遂无问津者[20]。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陶渊明集》



【注释】
[1]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年号(376—396)。这里年代是假托的。

[2]武陵:郡名。郡治在今湖南省常德县。

[3]缘:沿着。

[4]夹岸:两岸。

[5]落英:落花。

[6]才通人:仅能供一个人通过。

[7]阡陌(qiān  mò千莫):田间小路。南北叫阡,东西叫陌。

[8]外人:指桃花源外的人。

[9]黄发:指老人。老年人发白转黄,故以代称。垂髫(tiáo条):指儿童。儿童垂发为饰。

[10]要:同邀,请。

[11]邑人:同乡人。绝境:指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12]延:邀请。

[13]扶:沿着。向路:旧路,指来时的路。

[14]志:标记。

[15]郡下:指武陵郡治所在地。

[16]诣(yì义):往见。太守:郡的行政长官。

[17]南阳:郡名。郡治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刘子骥:即刘驎之,字子骥,东晋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

  
【作者介绍】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其中《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等。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陶渊明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十三岁母病逝。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捕鱼为业,一天他沿着溪流划船前行,竟然忘掉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夹着溪水两岸有数百步之长,其中没有其他树木,地上的芳草鲜嫩优美,遍地是掉落的桃花瓣;渔人觉得十分惊奇。又继续向前走,想走完这片桃花林。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走到那里便发现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小的洞口,洞口好象有亮光;渔人就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刚进去时洞很狭窄,仅能容得一个人通过;又朝前走了几十步,突然开阔明亮起来。里面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排列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及桑树、翠竹一类东西;田间道路交错相通,彼此可以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桃花源中的人往来、耕种、劳作,以及男女穿的衣服,都同外面的人一模一样;老老少少都很安适快乐。他们看到渔人以后,大为惊异;问他从什么地方来,渔人全都作了回答。他们就邀请渔人到家里去,备酒杀鸡热情款待。村民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都来探问外界消息。他们说自己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小孩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从此以后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界隔绝了。又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就详尽地讲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他们都十分感叹。其他的人也都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拿出酒食来款待。住了几天,渔人要告辞回去,桃花源中的人对他说:“这里的事不必对外人讲。”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老路回去,一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就往见太守说了自己进入桃花源的经过。太守立即派人跟随渔人前去,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结果竟然迷失方向没有能够找到原来的道路。南阳的刘子骥,是个高尚的隐士,听到这件事情,就高兴地计划前去探访。但没有能够实现,不久就生病死了。以后就再也没有去寻找的人了。
(徐鹏)

【赏析】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男女”、“黄发”、“垂髫”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

  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鱼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桃花源诗】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原诗如下:

桃花源诗

嬴(yíng)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qǐ)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yān),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qì)。

桑竹垂馀荫,菽稷(jì)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mí)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zǔ)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r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yì)。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狮,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niè)清风,高举寻吾契(qì)。

  但现在《桃花源记》出名程度已远远超过《桃花源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310 小时
主题
57

1496

帖子

8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2353
经验
6919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31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15
16
发表于 2013-2-2 19: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泉水边 于 2013-2-2 19:38 编辑

《劝学》
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又)槁暴(曝),不复挺者,輮(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蜹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召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昔者瓠巴鼓瑟,而沈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响矣。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310 小时
主题
57

1496

帖子

8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2353
经验
6919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31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15
17
发表于 2013-2-2 19:40 | 只看该作者
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行为没有过错了。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 祥瑞。”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作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嫩芦苇的花穗上,风一吹苇穗折断,鸟窝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芦苇上面。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肉腐了生蛆,鱼枯死了生虫,懈怠疏忽忘记了做人准则就会招祸。太坚硬物体易断裂,太柔弱了又易被束缚,与人不善会惹来怨恨,干柴易燃,低洼易湿,草木丛生,野兽成群,万物皆以类聚。所以靶子设置好了就会射来弓箭,树长成了森林就会引来斧头砍伐,树林繁茂荫凉众鸟就会来投宿,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虫,所以言语可能招祸,行为可能受辱,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在歧路上行走达不到目的地,同时事奉两个君主的人,两方都 不会容忍他。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清楚。螣蛇没有脚但能飞,鼫鼠有五种本领却还是没有办法。《诗》上说:“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它的幼鸟儿有七只。善良的君子们,行为要专一不偏邪。行为专一不偏邪,意志才会如磐石坚。”所以君子的意志坚定专一。
古有瓠巴弹瑟,水中鱼儿也浮出水面倾听,伯牙弹琴,拉车的马会停食仰头而听。所以声音不会因为微弱而不被听见,行为不会因为隐秘而不被发现。宝玉埋在深山,草木就会很润泽,珍珠掉进深渊,崖岸就不会干枯。行善可以积累,哪有积善成德而不被广为传诵的呢?
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答:按其途径而言,应该从诵读《诗》、《书》等经典入手到《礼经》结束;就其意义而言,则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真诚力行,这样长期积累,必能深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学到死方能后已。所以学习的教程虽有尽头,但进取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毕生好学才成其为人,反之又与禽兽何异?《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之归结;《礼经》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所以要学到《礼经》才算结束,才算达到了道德之顶峰。《礼经》敬重礼仪,《乐经》讲述中和之声,《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它们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都囊括其中了。
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现在的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啰嗦;浮躁啰嗦都是不对的,君子答问应象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礼经》、《乐经》有法度但嫌疏略;《诗经》、《尚书》古朴但不切近现实;《春秋》隐微但不够周详;仿效良师学习君子的学问,既崇高又全面,还可以通达世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
崇敬良师是最便捷的学习途径,其次就是崇尚礼仪了。若上不崇师,下不尚礼,仅读些杂书,解释一下《诗经》《尚书》之类,那么尽其一生也不过是一介浅陋的书生而已。要穷究圣人的智慧,寻求仁义的根本,从礼法入手才是能够融会贯通的捷径。就像弯曲五指提起皮袍的领子,向下一顿,毛就完全顺了。如果不究礼法,仅凭《诗经》《尚书》去立身行事,就如同用手指测量河水,用戈舂黍米,用锥子到饭壶里取东西吃一样,是办不到的。所以,尊崇礼仪,即使对学问不能透彻明了,不失为有道德有修养之士;不尚礼仪,即使明察善辩,也不过是身心散漫无真实修养的浅陋儒生而已。
如果有人前来向你请教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回答;前来诉说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追问;在你面前谈论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参与;态度野蛮好争意气的,别与他争辩。所以,一定要是合乎礼义之道的,才给予接待;不合乎礼义之道的,就回避他;因此,对于恭敬有礼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宗旨;对于言辞和顺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内容;态度诚恳的,才可与之论及道的精深义蕴。所以,跟不可与之交谈的交谈,那叫做浮躁;跟可与交谈的不谈那叫怠慢;不看对方回应而随便谈话的叫盲目。因此,君子不可浮躁,也不可怠慢,更不可盲目,要谨慎地对待每位前来求教的人。《诗经》说:“不浮躁不怠慢才是天子所赞许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不能算是善驾;对伦理规范不能融会贯通、对仁义之道不能坚守如一,当然也不能算是善学。学习本是件很需要专心志致的事情,学一阵又停一阵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为少而坏的行为多,桀、纣、拓就是那样的人。能够全面彻底地把握所学的知识,才算得上是个学者。
君子知道学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诵读群书以求融会贯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效仿良师益友来实践,去掉自己错误的习惯性情来保持养护。使眼不是正确的就不想看、耳不是正确的就不想听,嘴不是正确的就不想说,心不是正确的就不愿去思虑。等达到完全醉心于学习的理想境地,就如同眼好五色,耳好五声,嘴好五味那样,心里贪图拥有天下一样。如果做到了这般地步,那么,在权利私欲面前就不会有邪念,人多势众也不会屈服的,天下万物都不能动摇信念。活着是如此,到死也不变。这就叫做有德行、有操守。有德行和操守,才能做到坚定不移,有坚定不移然后才有随机应对。能做到坚定不移和随机应对,那就是成熟完美的人了。到那时天显现出它的光明,大地显现出它的广阔,君子的可贵则在于他德行的完美无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310 小时
主题
57

1496

帖子

8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2353
经验
6919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31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15
18
发表于 2013-2-2 19: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泉水边 于 2013-2-2 19:47 编辑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中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有一个叫智叟的人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何必愁挖不平呢?”智叟无言而对。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310 小时
主题
57

1496

帖子

8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2353
经验
6919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31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15
19
发表于 2013-2-2 19:45 | 只看该作者
《捕蛇者说》
原文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 wǎn)、瘘(lòu )、疠(lì),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dàng)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shuò)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lì)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ìe)也。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sì)夫(fú)观人风者得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310 小时
主题
57

1496

帖子

8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2353
经验
6919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31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15
20
发表于 2013-2-2 19:46 | 只看该作者
译文  永州的野外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它是)黑底子,白花纹;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御毒蛇的办法。然而捉到它后,把它晾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疾病;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那时开始,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这种蛇的人,(用蛇来)抵他们的赋税。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干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独自享有捕蛇抵税这种好处有三代了。我问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有好几次险些死掉。”他说这番话时,神情像是很悲伤。  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将要告诉地方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怎么样?”  蒋氏(听了),大为悲伤,满眼含泪的样子流出眼泪说:“您是哀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那么我这差事的不幸,还不如恢复我租赋遭受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假使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尸体都互相枕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才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骚扰,到处叫骂,那种喧闹的样子惊扰了乡间的平静,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这时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在危险之中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它(捕蛇这件事)呢?”  我听了(蒋氏的诉说)越听越悲伤。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厉害呢!所以写了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朝廷派来)考察民情的人从这里得到一点百姓的实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4-20 16:33 , Processed in 0.12249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