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78|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理论体系的建立促进楹联的发展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5571 小时
主题
389

4937

帖子

9

精华

6万

积分

管理员

副站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8974
经验
14235 点
威望
10 点
在线时间
55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10 23: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理论体系的建立促进楹联的发展

   
       楹联,源于古代诗歌,自唐、五代以来,演变为汉文字独有的一种文学体式,被广泛运用于景点美化,庆典、节日气氛的营造,以及文人雅士的抒情咏物寄性写景中,历千年而不衰,清朝发展到鼎盛时期,誉为“中华国粹”。
上个世纪末以理论体系的建立促进楹联的发展以来,楹联组织不断出现,楹联队伍空前壮大、楹联活动生风起水,古老的楹联呈现出勃勃生机。然而,透过热闹的表面,我们不难发现,楹联的发展只表现为数量,堪为经典被广泛流传的上乘之作,显得匮乏。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但,楹联理论的滞后,不能不说是主要的。

一、楹联理论匮乏,是楹联的历史和现实的尴尬
(一)、与词、曲相比,楹联的理论专著,十分稀少
      中国被誉为诗歌的国度,历史上,自孔子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出自《论语·阳货》),开启诗歌批评的源头以后,中国诗歌理论的丰富是有目共睹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不做比较。我们把楹联与同样源于诗歌的词与曲作一比较就可以感受到这一点。
     词,源于诗歌,产生于晚唐(与楹联的出现差不多),流行于五代,极盛与宋代,衰微与元明,复兴于清代,但关于词学专著非常丰富,出名的有杨慎的《词品》、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况周颐的《蕙风词话》、蒋兆兰的《词说》、朱彝尊的《词综》,特别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更是家喻户晓,其中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等见解,影响深远。曲,始于元,比楹联的出现要晚的多,但“曲话”一点也不逊色于“诗话”和“词话”,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李渔的《笠翁剧论》以及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等著述在中国文学史中均占有重要位置。而楹联呢,尽管不比词出现的晚,更比曲出现的早,但历史上关于楹联理论的著述却少的可怜,虽说,梁章钜父子编撰的《楹联丛话》开启了“联话”,但这部书大部分篇幅是收集历代联家和联作,只是初步涉及了楹联的美学和理论,未形成有影响的论断,在文学史中的地位远不及上述内容。或许,正是历史上楹联理论的匮乏,楹联历来被人们认为是雕虫小技,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敌词和曲,更不能和诗去比了。
(二)、从当今的楹联现象看,理论的研究,明显滞后
      当今中国,楹联组织不能说缺、楹联队伍不能说小、楹联活动不能说少,各级楹联组织在理论研究上花费的精力明显少于队伍的发展和创作的督促,这是不争的事实。虽说2007年中国楹联学会颁布了《联律通则》,各级楹联组织近几年在普及《联律通则》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也收到了显著地成效,但是,《联律通则》毕竟是把千余年来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论述,进行梳理、规范。它的侧重点毕竟只限于楹联的格律这一方面,也不是新的突破。虽说,各级楹联组织办的报刊杂志也开设理论板块,但关注的人并不是很多,有影响的文章也不是很多,许多人尽管常写所谓的理论文章,也是就事论事,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被同行认可并引起轰动效应进而被推广的观点远未形成。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许多联赛、许多场合出现许多根本不符合起码格律的联作上看得出来。也可以从我们走进地级城市书店,几乎找不到楹联理论书籍上面看得出来,分析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两点:一是重视程度不够;二是楹联理论人才的短缺。

二、楹联理论体系的建立,是时代的呼唤
(一)、楹联理论体系的建立是楹联发展的需要
      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决定的,也是任何一种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发展发展决定的。理论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是指由若干人在长期内所形成的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智力成果,理论来源与实践,并反过来指导实践,任何一种事物要实现快速、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精深的理论,新的理论的出现,必将推动事物的重大变化。唐代韩愈提出了“文以载道”的思想,推动了唐代古文化运动;宋代宋代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严羽的《沧浪诗话》问世以后,促进了后代的诗话、词话的不断涌现,也促进了后代诗词的发展,二十世纪初,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一批进步人士,高举自由、民主的大旗,推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至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促进了中国的解放,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更是尽人皆知之事了。因此,要促进楹联的大发展、大繁荣,楹联理论体系的建立必须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并不遗余力的抓下去。
(二)、楹联理论体系的建立,是巩固楹联文学地位的需要
       楹联的产生,与词曲相比并不晚,楹联在人们的文化和生活中运用的也并不比词曲少,或者完全可以说,楹联比词曲的运用范围更广、更具实用性,但是,楹联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却远远逊色于词曲。没人敢把自己不合诗律的文字说为诗,而有人敢把自己不合联律的文字说为对联就是证明。所有这些,固然有多种因素,但楹联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系统的、在学术史上有影响的理论思想和理论著作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三)楹联理论体系的建立,是解决楹联困惑的需要
        当今楹联界尽管活动频繁、各类征联风起云涌、获奖专业户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表面是一派繁荣景象,但事实是困惑多多,诸如,许多征联结果出来后,怨声四起、骂声不止,原因就在于评委评联以个人的主意评定,而不是依据一套科学、完善、公认的理论去鉴别。许多令广大联友纠结不已的问题,得不到圆满解决,就比如“孤平”一说,究竟如何看待,整个联界争论不休而无果,愚以为,就在于,“孤平”一词,本是诗的术语,对联从诗的母体中分娩出来了,评价他用母亲的理论显然不妥了,但他自己的理论又没有形成,岂能不令人纠结?个见以为,如果楹联和词曲一样,从母体分娩出来后,形成自己的一套“修身、齐家”理念,这种纠结不是可以避免吗?新的经典对联,新的领袖人物未能出现,难道与系统的楹联理论体系没有形成一点也不相干吗?

三、创新,是楹联理论体系建立的必由之路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必由之路,也是一种文学体裁发展的必由之路,楹联理论体系的建立,同样离不开创新。
(一)、楹联理论体系的建立要正确处理继承和突破的关系。
      楹联自产生以来,在千余年的历史中产生了无数经典作品,这些都是楹联的骄傲,是我们认真学习的典范,前人对楹联的见解我们必须认真体会,但是,“文章合为时而著”,体现时代性,是任何文学体裁不能绕开走的,也是“与时俱进”的时代潮流相适应的,那种把古人的作品视为不可超越的思想是要不得的,我们必须认真体会楹联的实质,结合时代,勇于开拓,敢于超越,走出一条当代的楹联之路,实现楹联理论的突破。要实现楹联理论的突破,必须突出楹联的自主性,把他当做一个独立体看待,而不要老是依附于母体,也就是要完成依靠用诗的理论评价楹联的“解构”,建构用楹联独特的、特色的理论评价体系;要实现楹联理论的突破,必须重视楹联的实践。因为,理论来源于实践,用古代人的观点,评判现代人的实践,不能说不能,但也不能说皆准。要认真分析、研究当代人的优秀楹联作品,总结其规律,善于、敢于形成新的术语、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并广而告之、推而广之。
(二)、楹联理论体系的建立,要突出楹联的要素
       美国学者M.N.艾布拉姆斯在他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个相关要素形成,楹联当然也不能例外,否则,楹联作品的创作,楹联理论的形成、楹联的赏析都成了打造空中楼阁。建立楹联理论,既要研究这四者的相互作用、相互依托,又要研究这四方面各自的特点,也就是说,建立楹联理论体系,不能离开这个世界,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时代,不能不研究楹联作者的风格、思想、道德,不能离开楹联的特性和规律,更不能不研究读者的接受,只有把这四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才是科学的方法。要研究楹联的流派、风格、功用、境界;要研究创作论、观念论、文体论、接受论;要借鉴别的文体理论;要依靠组织、培养骨干,集思广益;要宏观微观兼顾、巨篇小品并行。
     世上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哲的名言,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但愿更多的楹联人能投身于楹联理论体系的建立中来,但愿在不久的将来,有影响的新的楹联理论能建立起来并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楹联实践,创作出可与前人媲美的经典作品,这样我们就无愧于前人、无愧于后人,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青眼难逢逢白眼;
红颜未得得苍颜。
——自嘲
在线时间
2421 小时
主题
118

3777

帖子

9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顾问

一介樵夫

Rank: 9

UID
17224
经验
7735 点
威望
99 点
在线时间
242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12
2
发表于 2013-5-11 00:03 | 只看该作者
“。。。楹联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系统的、在学术史上有影响的理论思想和理论著作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强烈顶起!
君子坦荡荡说见利忘义就不见义忘利,敢重色轻友就不重友轻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9 小时
主题
1563

3万

帖子

74

精华

43万

积分

荣誉版主

青锋单联是我珍

Rank: 6Rank: 6

UID
32447
经验
100277 点
威望
10 点
在线时间
970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4-29
3
发表于 2013-5-11 00:0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青竹丹枫游故土;
峰回路转到桃源。  -----横云 惠赠

江有惊涛拍岸,对联曾醉怪才梦;
南无阿米托福,故事常随侠客行。 -----朱朋够友 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4
发表于 2013-5-11 00:27 | 只看该作者
总固顶讨论学习~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408 小时
主题
162

1928

帖子

0

精华

8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41963
经验
23692 点
威望
20 点
在线时间
940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25
5
发表于 2013-5-11 04:55 | 只看该作者
问好张老师!拜读大作,精彩连连,但不少地方也有待商榷。

引原文:(一)、与词、曲相比,楹联的理论专著,十分稀少      
中国被誉为诗歌的国度,历史上,自孔子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出自《论语·阳货》),开启诗歌批评的源头以后,中国诗歌理论的丰富是有目共睹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不做比较。我们把楹联与同样源于诗歌的词与曲作一比较就可以感受到这一点。     
词,源于诗歌,产生于晚唐(与楹联的出现差不多),流行于五代,极盛与宋代,衰微与元明,复兴于清代,但关于词学专著非常丰富,出名的有杨慎的《词品》、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况周颐的《蕙风词话》、蒋兆兰的《词说》、朱彝尊的《词综》,特别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更是家喻户晓,其中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等见解,影响深远。曲,始于元,比楹联的出现要晚的多,但“曲话”一点也不逊色于“诗话”和“词话”,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李渔的《笠翁剧论》以及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等著述在中国文学史中均占有重要位置。而楹联呢,尽管不比词出现的晚,更比曲出现的早,但历史上关于楹联理论的著述却少的可怜,虽说,梁章钜父子编撰的《楹联丛话》开启了“联话”,但这部书大部分篇幅是收集历代联家和联作,只是初步涉及了楹联的美学和理论,未形成有影响的论断,在文学史中的地位远不及上述内容。或许,正是历史上楹联理论的匮乏,楹联历来被人们认为是雕虫小技,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敌词和曲,更不能和诗去比了。

词是诗歌的一种样式,你的意思是想说词源于诗吧?但后面的时间有问题。词产生于隋,早已在学术界达成共识,无需多言。
至于楹联,如果把楹联解作对联,《后汉书》关于孔融的传记部分载:
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坐上客恒满;
尊中酒不空。
这一副口语联,就足以把楹联的产生提前到东汉末年。
如果把楹联解作对联中的门联,那么谭嗣同的《石菊影庐笔记》有专门考证,南朝梁的刘孝绰罢官不出,自题一联于门上:“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妹也作一联:“落花扫仍合,从兰摘复生。”虽然联句欠工,但语句皆为骈丽,又题于门上,可以说它们是我国最早的门联。
《声调谱》作者赵执信明确指出:“两句为联,四句为绝,始于六朝,元非近体。”王夫之说,对联源于律诗的说法,好比“断头刖足,残人生理”。(见于船山先生的《清诗话》)
不管怎么样,对联产生于晚唐前后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引原文:(二)从当今的楹联现象看,理论的研究,明显滞后      
当今中国,楹联组织不能说缺、楹联队伍不能说小、楹联活动不能说少,各级楹联组织在理论研究上花费的精力明显少于队伍的发展和创作的督促,这是不争的事实。虽说2007年中国楹联学会颁布了《联律通则》,各级楹联组织近几年在普及《联律通则》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也收到了显著地成效,但是,《联律通则》毕竟是把千余年来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论述,进行梳理、规范。它的侧重点毕竟只限于楹联的格律这一方面,也不是新的突破。虽说,各级楹联组织办的报刊杂志也开设理论板块,但关注的人并不是很多,有影响的文章也不是很多,许多人尽管常写所谓的理论文章,也是就事论事,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被同行认可并引起轰动效应进而被推广的观点远未形成。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许多联赛、许多场合出现许多根本不符合起码格律的联作上看得出来。也可以从我们走进地级城市书店,几乎找不到楹联理论书籍上面看得出来,分析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两点:一是重视程度不够;二是楹联理论人才的短缺。

当代的楹联理论著作,我读过的有两本就不错:
《中国对联谭》,作者是中楹会的创始人之一,资深联家常江先生;
《中国楹联学概论》,作者是现任中楹会的副会长,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系的谷向阳教授。
尤其是后者,已经在楹联学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堪称楹联理论研究的一次系统总结。

引原文:(三)楹联理论体系的建立,是解决楹联困惑的需要        
当今楹联界尽管活动频繁、各类征联风起云涌、获奖专业户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表面是一派繁荣景象,但事实是困惑多多,诸如,许多征联结果出来后,怨声四起、骂声不止,原因就在于评委评联以个人的主意评定,而不是依据一套科学、完善、公认的理论去鉴别。许多令广大联友纠结不已的问题,得不到圆满解决,就比如“孤平”一说,究竟如何看待,整个联界争论不休而无果,愚以为,就在于,“孤平”一词,本是诗的术语,对联从诗的母体中分娩出来了,评价他用母亲的理论显然不妥了,但他自己的理论又没有形成,岂能不令人纠结?个见以为,如果楹联和词曲一样,从母体分娩出来后,形成自己的一套“修身、齐家”理念,这种纠结不是可以避免吗?新的经典对联,新的领袖人物未能出现,难道与系统的楹联理论体系没有形成一点也不相干吗?

我赶脚对联需要理论研究,但不主张用理论一统扼杀创作实践。文学尤其是诗歌有其特殊性,从来没有可以定为一尊的东西,即使唐朝在科举考试中实行诗赋取士的时候。
在初唐时期律诗就呈现雏形,盛唐时期形制更趋严格。但一个开元年间的诗人用他的一首《黄鹤楼》取得了公认唐人七律第一的地位,令诗仙亦“眼前有景道不得”。而这首诗从形式来看,则是不合律,甚至硬伤明显的。
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上地位何等之高?但他木有神马理论主张,他是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让后来几乎所有的诗人都去学习他甚至模仿他,包括宋诗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也将之尊为“一祖三宗”里的祖。
对联也是如此,果真有了一套科学、完善、公认的理论,那不是对联发展的福音,而恰恰是一场灾难。
中楹会《联律通则》的发布本身可能就是一个错误。唐诗宋词如此繁荣,也未见哪个组织,哪个诗坛或词坛领袖搞出来一个《诗律通则》或《词律通则》?即使到了当代,同样属于半官方机构的中华诗词学会也没有搞出来这两个东东。
至于张老师提到的孤平,对联有律联和散联之分,我写的五言和七言律联联句,都是避孤平的,但我并不因此认为别人不避孤平就是错的。在中国楹联史上,截止到今天,经典作品里面避孤平和不避孤平的都有很多,何必强求一致呢?

PS:其实还有一些东西,如果纠结起来,就没完没了了。早就看到了这个帖子,一开始没敢回。现在发表一下浅见,算是形成争鸣,抛砖引玉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91 小时
主题
15

1481

帖子

1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23757
经验
339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9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4
6
发表于 2013-5-11 07:54 | 只看该作者
强烈顶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07 小时
主题
92

1741

帖子

3

精华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1654
经验
7296 点
威望
8 点
在线时间
110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9-4
7
发表于 2013-5-11 08: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最乐草野 于 2013-5-11 08:43 编辑

楹联,是悬挂在楹柱上的对联。因此说,凡不是悬挂在楹柱上的,都不是楹联,而是对联。春联,是春节期间帖制的对联,凡不是春节期间帖制的,不是春联,而是对联。
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上下联既对又联的,独立的骈文体裁。
对偶句,将两句相关的词句并联在一起的修辞方法,可以称为成双。
对仗句,按照工稳贴切的要求,将两句内容相关并且主题统一的句子对应在一起的修辞方法。可以称为结队。对仗的关键点是修辞手法一致。
对联的起源当从唐代始了,楹联和春联的起源只能说是始于五代,盛于明清,服务现代。
桃符是春联的前身,它们都是为春节习俗而生的,偶句是对联的基础是营养,楹联是对联的别称和雅称,春联是楹联的一种类型。说了许多,称为对联才是根本。
    对联的分类可以从范围上划分,还可以内容等其他方面上划分。个人认为,对联通行的分类是:
    按照语言特点分为:文言联,白话联。
    按照文字多少分为:短联,长联。
    按照实用范围分为:喜庆联,哀挽联;厅堂联,庙宇联;山水联,景观联;行业联,故事联等。
    按照表现方法和形式分为:喻事联,抒情联;格言联,谐趣联;谜联,哑联;喻理联,讽刺联等。
    按照对仗上分为:工对,宽对。
    按照内容上分为:内容相关联(普通对联),内容不相关联(无情对,机巧对,诗钟对,灌水对)。
    按照对仗手法上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借对,搓对,交股对,鱼钩对等等。
    按照格律上分:非律联和有律联。(律不害义,舍律求义,形式为内容服务的非律联也是对联)
合掌:不必要求每个字词都不能合掌,整句联语,上下文理内容不合掌既为合格的对联。
    对联对联,既对又联;
    正对正联,反对反联;
    流水串联,敲钟钟联;
    机巧巧联,无情字联;
    联而不对,凑词累赘;
    对而不联,灌水好玩;
    上有浮声,下必切响。
    天下无不可对应的事物;
    对立统一乃对联的灵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03 小时
主题
1616

5789

帖子

21

精华

10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百度搜仙史最强音

Rank: 6Rank: 6

UID
41565
经验
23767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160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9-3
8
发表于 2013-5-11 08:51 | 只看该作者
平仄论还是过于笼统,当对联或诗歌的格律,将声韵研究深入到声调层面,格律问题将不再是问题,毕竟意境才是第一。

岳麓书院的“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就证明上联的末字也可为平声,下联的末字也可以是仄声。

如下是我的声韵观:


简单说,一个7字句或5字句,含四种声调的比含三种声调的好听,含三种声调的比含两种声调的好听。

任何一个7字句,只要含三种声调,发音就比符合近体诗平仄论或联律平仄论的3331133或3311331要好听;

期待246要平仄分明,改为246只要声调分明的那天。

期待一个5字句或7字句,只要含3种声调或4种声调,就不用考虑是否符合平仄的那天,一个句子只要含3种声调,就足以表达诗意,无须考虑平仄。

一个句子,含四种声调,发音为上品;

一个句子,含三种声调,发音为中上品;

一个句子,含两种声调,发音为中品;

一个句子,只含一种声调,发音为下品;


四声喜全递首创的七字句声调定品系统(4月7日版)

大家好,我认为单句动听的本质是:

1 声调种类足够丰富,四声都有最好,三种声调都有是第2好,两种声调都有是第3好,只有一种声调是第4好,尤其是针对4字句、5字句、6字句和7字句;

2 声调变化有致,如江海寄余生13421,前四字是四声俱全,后四字也是四声俱全。如天长地久1243;如语不惊人死不休3412341,始终保持四声俱全,即是四声喜全递。

四声喜全递的声调组合,宛如跳动有致的心电图。

全平的发音,如1111111,如同超慢心跳的心电图;
变化无规律的声调组合,就好像紊乱的心跳图。


无论用古韵读,还是用普通话读,都悠扬悦耳的诗词才是顶级厉害的佳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用古韵来读,就好像横看;

我喜欢侧看,用普通话来读,也是一种重要的角度!

角度不同,美感大不同,美感或许大相同!

说明:如下的打分系统只考虑了声调,我主张相邻两字的声母、韵母、音节,也尽可能多变化,变化越多,越声动。


四声喜全递创作的7字句声调定品系统:)

(品越低,越声动;变越多,越好听)

一品6变(99分):人生若只如初见2143214,2143+1432+4321+3214,包含4个四声俱全。

6变的概念是相邻的声调变化6次,人2声和生1声构成1次变化,生1声和若4声构成1次变化,变化到极致,累计变化6次,称为6变;多情自古空余恨1243124,也是一品6变;


二品6变(95分):人间只道黄金贵2134214,前6字是3个四声俱全,累计包含3个四声俱全;6变的概念是相邻两字的声调变化6次;人间只道黄金贵出自元好问;多年醉里添平丘1243121,三月暖时花竞发1432141;


二品5变(90分):与尔同消万古愁3321432,后6字是3个四声俱全,累计包含3个四声俱全;

5变的概念是相邻两字的声调变化5次,与3声和尔3声相同;


三品6变(85分):五岳寻仙不辞远3421423,前四字是四声俱全,后四字是四声俱全,累计包含2个四声俱全;

相邻2字的声调变化6次,称为6变,狂风怎碍竹逍遥2134212,雄关不阻路蜿蜒143412, 雨意阑珊几番愁3421312, 横滩凫水卧沙鸥2123411;


三品5变(80分):壮年听雨客舟中4213411,前5字是2个四声俱全,累计包含2个四声俱全;

五岳寻仙不辞远是三品中的上品,壮年听雨客舟中是三品中的下品。原因是五岳寻仙不辞远3421423,从左往右,相邻2字都是不同的声调;

壮年听雨客舟中4213411,最后2字都是1声,声调缺乏变化,舟zhou和中 zhong,声母相同,韵母接近,导致发音拗口;

三品4变(78分): 4213444

四品6变(77分):含1个四声俱全,声调变化6次, 忆昔往日初识面4134124,长歌对酒花径幽2143141, 搁笔书罢烟雨楼1314132, 待雨歇时蜂更忙4312142;

四品5变(76分):两船相望隔菱茭3214221,声调变化5次,前4字是1个四声俱全,累计含1个四声俱全,归期不阻雁南飞1143421等, 飞花几度惊魂梦1134124,烟雨楼上锁清秋1324311,轻蓬往事乱心头1234412, 愿得平生醉里休4221431,

乌云难阻日恒升1223421;

四品4变(75分):含1个四声俱全,声调变化4次,枝繁自有鸟相栖1243311,春风不阻笛横吹1143221,狂风依旧马难前2114322, 笑看落花逐水流4441232,离合聚散逢烟雨2244213;

四品3变(74分):含1个四声俱全,声调变化3次,初春烟柳故人魂1113422,四品3变,层云难阻雁高飞2223411, 沧桑天籁惹人愁1114322;

五品6变(73分):1242321,包含了四种不同声调,但没有形成类似天长地久1243的四声俱全;

五品5变(72分):1242322等,风扇扇风易风寒1411412等;

五品4变(71分):长空且许雁高飞2133411,红尘不舍马飞驰2243312,湍流未教砥稍躬1244311等;

五品3变(70分):包含4种不同声调,但没有形成类似天长地久1243的四声俱全,可怜无处送荆卿3224411,不毛也可谷丰收4233311,残云怎碍月高升2234411;

六品6变(69分): 3123123

六品5变(68分): 3123122

六品4变(67分):百分桃花千分柳3121113,含3种不同声调;

六品3变(66分): 含3种不同声调,3121111,深坑易惹雪多栖1143311,乌云不惧鹞攀升1224411,崎途难阻马长驱2223321等;

六品2变(65分): 3332221

七品6变(64分):1313131

七品5变(63分):1313133

七品4变(62分):1313331,

七品3变(61分):1313333,含2种不同声调,声调变化3次,3311331,
风刀雕出奇峰石1111212, 望帝春心托杜鹃4411141等;

七品2变(60分):3331133等,含2种不同声调,声调变化2次;

七品1变(55分):1333333等,含2种不同声调,声调变化1次;

八品0变(50分): 3333333,只包含1种声调,且声调无变化;

说明:7字句,按今音四声算,忽略轻声,累计16384种声调结构,如上分成26等,

其中前24等都是大于等于60分的,被大众认可。七品1变和八品0变是两大忌讳,很难写出声动的佳句。
        对高手来说,即使七品3变的声韵,也能写出上品的意境。
意境第一,声韵第二。
四声喜全递,优于平仄论。
意境生动+音韵声动的好句,才是最高境界。
纵笔传心意,诗奇可大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571 小时
主题
389

4937

帖子

9

精华

6万

积分

管理员

副站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8974
经验
14235 点
威望
10 点
在线时间
55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22
9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11:23 | 只看该作者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联、春帖等,是许多书籍的解释。中国现在有许多楹联学会,我觉得这个说法没有争辩的需要,而生活中许多人的习惯称呼是对联,联界人习惯称呼楹联,许多组织冠名以“楹联学会”,而不是“对联学会”,因此,我觉得楹联与对联没有本质区别。用于吊念就是挽联,用于庆寿就是寿联、用于迎春就是春联。这是由场合和用途决定的。它的文体特征和写作规律并未改变。

至于对联究竟发源、形成于那个年代,我觉得说早有定论为时尚早。中国楹联哲学源泉和文化心理,要早的多。许多书籍认为五代孟昶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这当然不是我的论断。

诗词曲赋,是许多书籍的说法,因此,把词说为诗的一种样式,是不严密的。

我的这篇文章的意思,不是说对联的理论是空白,楹联理论相对于诗词曲来说,滞后是明显的。我也没有说当代中国没有人从事理论研究,常江先生和谷向阳先生的著作我未加否认。

任何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是人类认同的,用理论扼杀实践也不是我的主张。

中国楹联学会颁布《联律通则》也不是错误的,恰恰是很有必要的,楹联没有必要跟着诗词亦步亦趋,诗词有什么楹联有什么,诗词没有通则,楹联就不能有通则吗?

“孤平”让许多人纠结,是不争的事实,个人的看法谁都有,但是如果达到共同的认识,岂不更好?


本人才疏学浅,文中的观点肯定不是很完美,欢迎各位讨论。
青眼难逢逢白眼;
红颜未得得苍颜。
——自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主题
614

1万

帖子

28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39340
经验
36224 点
威望
8 点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4-22
10
发表于 2013-5-11 13:25 | 只看该作者
学高论,
撰好联。
初日临书屋,
来年誉艺坛。——大蒙校长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181 小时
主题
122

3536

帖子

0

精华

7314

积分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32364
经验
7314 点
威望
8 点
在线时间
218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4-22
11
发表于 2013-5-11 15:5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志比玉坚,新风可待
心如冰洁,联语自清~~~凌云赠

冰寒之雅洁;
玉琢现真清.~~~缅甸哥赠

洁水恒清,泽田广野
冰心如旧,鉴玉群山~~~大国手吴清源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12
发表于 2013-5-11 19:10 | 只看该作者
  当今一些人,对句子结构和词性的辨别连古人都比不上,也难怪,现在更多人从事于自然科学去了。在对联上,好的没继承好,历史上搞歪的沉渣垃圾被捧为奇珍异宝,能得出合理的对联理论体系才是怪事,其实以前并不缺少符合对联古今现状的对联理论体系,只是被当今一些无能又掌握话语权的人瞎整搞得乌烟瘴气鱼目混珠了,垃圾理论漫天飞。大道至简。
用利牙冷血 扫光残次
循物竞天择 留下优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350 小时
主题
36

1598

帖子

2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21579
经验
328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35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6-4
13
发表于 2013-5-11 20:18 | 只看该作者
孤狼先生能不能整理点符合古今现状的对联理论来,给大家学习一下,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此马甲永久退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14
发表于 2013-5-11 21:46 | 只看该作者
你不用激我,以前中学辅助教科书上就有。05年之前网络也有,后来就被垃圾理论淹没了,再说,即使我说得再好,也是会被别人疯狂讥讽和嘲笑的。
用利牙冷血 扫光残次
循物竞天择 留下优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8 小时
主题
119

1907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无情谷道仙

Rank: 6Rank: 6

UID
8911
经验
108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8-17
15
发表于 2013-5-11 21:53 | 只看该作者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3-5-11 21:46
你不用激我,以前中学辅助教科书上就有。05年之前网络也有,后来就被垃圾理论淹没了,再说,即使我说得再好 ...

太不自信了.哈哈哈哈
彩笔常行无俗韵 青锋欲试有雄怀 ----龙脊山人老师赐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94 小时
主题
7

255

帖子

0

精华

974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5035
经验
974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4-17
16
发表于 2013-5-11 21: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楼上各位老师说的都很好,如果集成一本《争鸣集》,我想一定很有意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980 小时
主题
107

3119

帖子

0

精华

5万

积分

荣誉版主

贩葱卖瓜人

Rank: 6Rank: 6

UID
30342
经验
910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
17
发表于 2013-5-12 00:1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个人暂不具备讨论条件。孤平是什么虽知道,但是从来不忌,但别谈什么救不救了……汉子老师写这篇文章是拿去参赛的吧,且意见如何
手机党请关照
无意偃溟渤,挹两湖素月清波,涤吾羽翼;
有怀输藻雅,匀一淀碧莲肥藕,慰我潇湘 。    杨通云老师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980 小时
主题
107

3119

帖子

0

精华

5万

积分

荣誉版主

贩葱卖瓜人

Rank: 6Rank: 6

UID
30342
经验
910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
18
发表于 2013-5-12 00:17 | 只看该作者
样上“且”字后面落了“看评委”

。。。楹联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系统的、在学术史上有影响的理论思想和理论著作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强烈顶起!  这个我看值得一顶
手机党请关照
无意偃溟渤,挹两湖素月清波,涤吾羽翼;
有怀输藻雅,匀一淀碧莲肥藕,慰我潇湘 。    杨通云老师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717 小时
主题
82

3105

帖子

7

精华

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15419
经验
876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1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27
19
发表于 2013-5-12 13: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艺术品类理论研究与工匠技法实践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画会飞的蜜蜂与画出蜜蜂为什么飞,两者有天壤之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181 小时
主题
122

3536

帖子

0

精华

7314

积分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32364
经验
7314 点
威望
8 点
在线时间
218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4-22
20
发表于 2013-5-12 17:02 | 只看该作者
断剑悲歌 发表于 2013-5-11 04:55
问好张老师!拜读大作,精彩连连,但也有不少地方值得商榷。
引原文:(一)、与词、曲相比,楹联的理论专 ...

志比玉坚,新风可待
心如冰洁,联语自清~~~凌云赠

冰寒之雅洁;
玉琢现真清.~~~缅甸哥赠

洁水恒清,泽田广野
冰心如旧,鉴玉群山~~~大国手吴清源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4-20 17:47 , Processed in 0.15078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