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95|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联学堂预科三班第一讲:初识对联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2547 小时
主题
357

3162

帖子

11

精华

5万

积分

荣誉版主

此货很二

Rank: 6Rank: 6

UID
44796
经验
11947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254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16 09: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逝者如斯 于 2013-6-16 10:05 编辑

【题外话】本讲义的来源,有一些是历届老师们辛苦撰写的,有一些是老师们从网络上收集整理的。我们在学习时,要心存感恩之情,记得历届老师们对学堂付出的劳动。我们之所以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他们的肩膀上。


一、对联简史

对联之确切起源,众说纷坛,尚无定论,较为大多数人接受的观点是:先有了先秦时期的桃符,而后从桃符演变成春联,并与同步发展的文体合二而一,形成了最初的对联形式。对联与其他文体相比,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对偶句形式。要探索对联,就得首先从桃符和对偶句谈起。

远在周秦时代,民间就有了在门前挂桃符的习俗,以用于驱鬼除邪。《后汉书·礼仪志》中说,“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止恶气”。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一大桃树,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见鬼祟,他们便捆之喂虎。民间在春节时,便在桃木板上画上二神像,以去鬼瘴,这就是关于桃符的最初记载。后来,人们将这一习俗继承下来。到了宋代,人们已用红纸代替桃木板,把祈求吉祥或驱鬼避邪的联句写在纸上,贴在门上,这便是延续了几千年的门贴。

对联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上古书籍中的对偶句影响。对偶句式、句法,早在先秦之前就已形成。如《尚书》中有“满招损,谦受益”;《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易经》中有“乾以易知,坤以简能”;《论语》中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道德经》中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等都是工整的对偶句。秦汉瓦当有“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的对偶句,对工极巧,令人叹止。刘麟生先生在其《中国骈文史》中说道,《道德经》中裁对之法意境变化多端,“有连联作对者,有参差作对者,有分字作对者,有复其字作对者”,还说“古今作对之法,《诗经》中殆无不必具”。

自觉运用对句艺术应用于创作中,始于西汉的司马相如等赋家。赋是一种半文半诗的文体,很讲究文采和韵律,最大特点是讲究骈偶对仗。到了南朝,诗人以作诗工稳为胜。齐、梁时期,著名诗人沈约创造了“永明体”。“永明体”严格要求对仗和声律,并有了“四声八病”之说(“四声”即平、上、去、入;“八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南史?陆厥传》说:“永明末……汝南周颙善识声韵‘(沈)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关于永明体诗的声律特征,沈约在《宋书·谢灵道传论》中曾说道:“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这为以后对联走向成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对联究竟起源于何时呢?楹联界对此有多种说法,一般都认为最早的对联是五代时蜀主孟昶的桃符题词。关于孟昶题桃符之事,《宋史·西蜀孟氏世家》、张唐英的《蜀梼杌》、黄修复的《茅亭客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还有谭嗣同的《石菊影庐笔识》等都有所载。《蜀梼杌》一书中说,“蜀未归宋之前,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后蜀平,朝廷以吕余庆知成都,而长春乃太祖诞节名也。”个中玄妙,恐非天意。又据《宋代楹联辑要》所载,孟昶花园中有百花谭,兵部尚书王瑶题句曰:“十字水中分岛屿;数重花外见楼台。”这也是我国最早的园林对联了。

但近年有人提出,五代时期除夕题联已成习俗。最早的对联当属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孝绰和他妹妹刘令娴所作。谭嗣同的《石菊影庐笔识》有这段记载,说刘孝绰罢官不出,自题一联于门上:“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妹也作一联:“落花扫仍合;从兰摘复生。”虽然联句欠工,但语句皆为骈丽,又题于门上,可以说它们是我国最早载于史书中的对联了。这比孟昶的那副对联要早四五百年。

不少学者认为,对联的成熟年代应为隋唐。这也是多数人予以认可的说法。梁朝初年,永明体产生以后,只是为对联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而作为一种文学品类,并未形成体系。南朝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他的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中虽对“声律”“丽辞”作过精辟的见解,对诗、骚、赋、乐府、颂赞、祝盟、铭、碑、哀吊、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诸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数十种文体作了详尽的阐述,却未提到对联。这说明对联虽有早于刘孝绰者,但当时并未形成文体,或者并未引起文学家们的关注。

有一点是公认的,由永明体发展而来的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已经是完全成熟的对联了,并对后世对联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凡符合律诗音节的五言和七言联,称为律句,格律上均以律诗的要求为准绳,甚至在一些名词称谓上也一直延用了律诗的叫法。

在唐代律诗创作中,越来越多的诗人喜欢将一些精彩之笔凝注于对句上,一时形成“摘句欣赏评品”的时风。如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杜甫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白居易的“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也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在诗人们的参与下,对联艺术得到了弘扬。

唐代诗人大都有名联传世。如李白题写的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杜甫题写的诸葛亮故居联:
三顾频烦天下事;
两朝开济老臣心。

骆宾王题写的杭州观潮亭联: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山西太原晋祠贞观宝翰藏有唐太宗李世民的对联墨迹,为其御笔亲题:
文章千古事;
社稷一戎衣。

到了宋代,在门上粘贴对联已是一种普遍的风俗。王安石在他的《元日》诗中这样写道:“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赵庚夫在他的《除夕即事》诗中这样写道:“桃符诗句好,恐动往来人。”这说明,在当时联语作者已不在少数了。题联的范围也有所扩展,对联已普遍成为名胜古迹、寺庙廊院等处不可或缺的装饰品。像寺僧契盈陪吴越忠懿王钱倜游黄浦江时,为碧波亭题联:
三千里外一条水;
十二时中两度潮。

著名文学家苏轼也为广州真武庙题联:
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
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

到了元代,由于种种原因,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少。现在能见到的只有杨瑞、赵孟頫等人的少数作品,如杨瑞的自题寓所联:
光依东壁图书府;
心在西湖山水间。

赵孟頫题西湖灵隐寺联: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元代的对联形式,微妙地在元杂剧中得以运用,如关汉卿的杂剧《救风尘》在结尾处写道:
安秀才花柳成花烛;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这也算对联的一种新形式吧。

对联真正达到鼎盛则在明清两代。期间,统治阶级对骈体文及对联非常重视,还列入科举考试中。因此高中的进士、举人,无人不通应对。由于皇帝垂青,身边大臣无不精研对工,以赢得主子的赏识。因一副对联而改变一个人命运者有之。为此楹风日盛,文人墨客以题联巧对为幸事,访胜寻古之际,不免撰联题字,以壮雅兴。

朱元璋定都金陵后,在一年除夕之前,传旨金陵等地:“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除夕夜,微服出巡,以体实情。他发现一家未贴春联,问后方知是一阉猪者,不知该怎么将自己的经营内容写进联句。朱元璋听后,寻思片刻,为阉猪者题联曰: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由此可见,朱元璋这位马上皇帝,在弘扬和发展楹联事业上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楹联大家,如解缙、唐寅、徐渭、杨慎等,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解缙。
到了康乾盛世,楹联艺术日臻完美。不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具有较高的水平。康熙也是撰联高手,他题的镇江金山七峰阁联,便是一副很好的摘句联,摘自晚唐著名诗人许浑七律《咸阳城西楼晚眺》: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乾隆皇帝是一个喜欢卖弄文字的风流天子,每逢出游总是到处题诗撰联。只是被称道的作品不多,但题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西暖阁的联写得还算不错,联曰:
燕贺莺迁,乐意相关禽对语;
兰草桂蕊,生香不断树交花。

在清代300年间,涌现了无数楹联高手,如纪晓岚、翁方纲、阮元、郑板桥、俞樾、袁枚、何绍基、孙髯翁、梁章钜等都有杰作传世。这一时期,对联的范围逐渐扩大,凡是记述、抒情、议论都可入联,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长联形式。孙髯翁所撰昆明大观楼联开历史长联之先河,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张之洞的君山湘妃祠联又长于大观楼联。最长的要属钟云舫的“拟题江津临江楼联”,长达1612字,为迄今为止的长联之最。

晚清时期,对联写作手法有了很大创新,不过随着语言变化和白话文、新体诗出现,长联的平仄要求不像过去那么严格了。由于长联的出现,使得清代对联在我国楹联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期间出现了谭嗣同、章太炎、康有为、梁启超、杨度、严复、王闿运、林则徐、张之洞、钟云舫等楹联高手。随着对联的兴盛和发展,还出现了一些汇集、记叙对联的专家学者,梁章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写的《楹联丛话》等几本专著,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其他如梁恭辰、袁枚、王渔洋、谭嗣同、俞正燮等人也都有专著传世。

到了民国时期,由于军阀混战和外寇入侵,中国陷入了苦难的深渊,国无宁日、民不聊生。于是出现了许许多多忧国忧民之作,其中尤以四川刘师亮为驰名。他于1929年创办《师亮随刊》,颇有影响。他气质洒脱,语言幽默、诙谐,作品讽刺性强,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其他还有冯玉祥、孙中山、柳亚子、郁达夫、郭沫若等,都写过较有影响的名联佳作。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传统文化得以复兴。改革开放的大潮给对联这一古老的文体注入了新的思想内容。全国各地楹联学会如雨后春笋,楹联爱好者越来越多,各地楹联大赛和征联活动纷纷举办。我们欣慰地看到,对联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对联这一古老的长青树,必将展示诱人的姿容,迎来繁茂的明天!


二、对联的概念

“对联”在词典上解释为: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楹联”在词典上解释为:也叫“对联”、“对子”。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春节时贴在门上的对联叫“春联”。字数无定规,但两联须相等。旧时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旧体诗词的演变。相传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宋代推广用在楹柱上,后又普遍用于装饰和交际庆吊。

“对子” 在词典上解释为:①对偶的词句。②对联。③成对的或相对的人或物。

“巧对” 在词典上解释为:工巧的对偶词句。

以上罗列了与对联相关的几个辞条,意在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全面提示出对联一词的内涵:

“对联”概念中先罗列了诸多书写制作对联的各种材质,最终归结到“对偶语句”的实质内容上,此处的“对偶语句”是指一种文字形式,能不能归结成一种独立的文体形式,辞条没下断语。

“楹联”概念首先说明与“对联”“对子”概念相同,然后明确了是应用地点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此处的“联语”与“对偶语句”一词相比,更趋向于把对联当成一种文体。在特别点出春节所用的对联称为“春联”之后,辞条介绍了“联语”基本的形式规范:“字数无定规,但两联须相等。旧时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旧体诗词的演变。”此处明确说对联是“旧体诗词的演变”,其言外之意还是把对联当成一种文体形式的。接下去辞条还简述了楹联的起源与发展,最后介绍了对联的社会功用:“普遍用于装饰和交际庆吊。”

“对子”的辞条明确了“对偶的词句”和“对联”两层意义,若“对联”可称为文体的话,“对偶的词句”只是只言片语的对偶材料或对偶练习,其中对偶比较工巧的便是“巧对”的概念了。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基本上得出这样的结论:对联是一种与古典诗词一脉相承的文体形式,这是“对联”一词最为核心的内涵,在它之下,有“对子”或“巧对”这种尚构不成文体的文字形态,而在这一核心内容之外,是一种应用面极广的民间风俗习惯,以至于从宏观上说,它已构成了一种中华民族所独有的社会文化现象。简言之:狭义的对联是一种文体形式,广义的对联是一类文化现象


三、对联的特点及相关术语

对联是中国所独有的一种文艺形式,凝聚了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形象体现。对联在形式上表现为上下联字句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和内容相关。这种既“对”又“联”的对称关系正是对联独特的形式特征。对联缘于汉语的对偶修辞,这是由方块汉字所具有的形、音、义相统一的特点决定的。对联这种文艺形式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概括力强,因而应用范围很广。

在对联的创作和理论阐述中,经常用到以下术语:

对联:对联是对与联的合称。指以对偶句为基本特征的有独立意义的文学形式,由上联和下联组成。它是在骈文和律诗基础上形成的,历史悠久。贴对联是我国传统民俗。对联应竖写,一般张贴、悬挂或镌刻在门、壁及楹柱上。对联一词始出现于明代。对联还有许多其他名称,如对子、对句、对语、楹联、楹句、楹语、联句、联语、连语、联对……

上联:对联的前半部分,也叫上比、对公。上联一般以仄声收尾,张贴于面对的右侧。

下联:对联的后半部分,又叫下比,对母。下联一般应以平声收尾。张贴于面对的左侧。

言:即指“字”,以单边计算字数时称言。每边5字者称五言,每边7字者称7言,依此类推。一般短联、中联以单边字数计算。但长联不以单边字数计算,而以总字数计算不称“言”而称“字”。如孙髯云南昆明大观楼长联,不称90言长联,而称180字长联。

句脚:对联中,上、下联中每一子句的结尾字为句脚,它的平仄声对联律影响最大,最基本的要求是相对。

联尾:上、下联的最末一字称联尾。《应世文件作法详解》:“固定的联尾,每联上联联尾必用仄声字,下联联尾须对以平声字。”无须断句的短联,其联尾即句脚。

对偶:辞格之一。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为对偶。对联文学中,对偶亦不仅是修辞方法,由此发展而成的对仗,为对联的基本特征

对仗:指辞赋、骈文、诗词、对联中词句的对偶。仗,本指仪仗,因古代仪仗多是成对的,故取做比喻。对联的对仗较为严格和彻底,主要对仗方法有正对、反对、串对、自对、借对等。从严密程度上可分为严对与宽对。

出句:别人先出的半联。所出的是上联,也可能是下联,均称出句。

对句:与出句相反,是应对自己或别人所出上联的句子,要与出句词语对仗,声调相反。

联律:对联的格律。主要包括句式、结构、节奏、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的大致规范。陈方镛《楹联新话》:“古传诗律,未闻有所谓联律者。”联律只是从近几十年来的习惯提法。

节奏:原指音乐中强弱、高低、缓急变化组合成的细小段落。在对联中指语音、语义的停顿规律。分声律节奏和语意节奏。前者是两个字为一节奏,后者按实际词语的节奏,因汉语两音节词语占多数,故二者大部分时候是重合的。

节奏点:每节奏中最末一个字为节奏点

领字:词曲和对联中,在句前有统领作用的字。对联领字是词曲领字的发展,其平仄要求一般不严。可分为一字领、二字领和三字领。

联格:对联的固定格式。多指嵌字对联对所嵌字位置的限制,如嵌在第一字至第七字分别用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雁足作为格名,用这些吉祥动物最突出的部位来形象说明此格特点。

二十九种对:由〔日本〕遍照金刚《文镜秘府》总结中国古代诗论而综合提出的。这二十九种对,按其顺序为:的名对,隔句对,双拟对,联绵对,互成对,异类对,赋体对,双声对,叠韵对,回文对,意对;平对,奇对,同对,字对,声对,侧对;邻近对,交络对,当句对,含境对,背体对,偏对,双虚实对,假对;切侧对,双声侧对;叠韵侧对;总不对对。

无情对:依靠巧妙构思,使字面对仗工稳而意义绝不相关的对联。而且,内容上越不相干,越成佳构。著名的无情对有“陶然亭;张之洞”、“五月黄梅天;三星白兰地”等。

集句:集诗文成句而成的对联。

集字:集他人碑帖中字而成的对联。

对课:旧时私塾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汉语文字语音知识,提高应对能力的有效方法,也称课对。一般是教书先生出上句,由学生来对,由短及长,通过讲评传授给学生对对子的道理和方法。

征联:以团体或个人名义主办的,围绕特定主题,在特定范围内征求对联的活动。其范围,有全国性的,有地域性的。其主题分政治、民俗、名胜、商业等。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公布上联,征求下联;二是提出某一主题,同时征集上下联。

联墨:古今对联的书法真迹,既是对联作品,又是书法作品。

联话:与诗话、词话相仿佛的一种文体。清·梁章钜所创,以《楹联丛话》(1840)、《楹联续话》(1843)、《楹联三话》(1847)为代表。属笔记文学,继而成为联书中一大门类。这种联话,可记实,可摘引,可评论,可辨正,长短不拘,详略不定,数量不限,灵活自由,保存史料丰富,一般较为准确,是研究对联的重要资料。


四、对联的分类

对联的分类是对联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探索的角度不同,至今对联著述中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积累,对联的分类体系会逐趋合理和完善,逐趋科学和规范。

(一)传统的对联分类

清代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将楹联分为十大类:故事、应制、庙祀、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这种分法侧重于内容和用途,也是当时对联创作实际的反映。

近代吴恭亨的《楹联话》分为五类:道署,庆贺,哀挽,谐谑,杂缀。

民国初年胡君复所编《古今联语汇选》,是明、清、民国三个时期规模最大的对联作品集,当代联家常江教授对此书进行了校勘和重新编排。重编的分类目录是:名胜、园林、祠庙、刹宇、庆贺、哀挽、廨宇、学校、会馆、戏台、杂题、投赠、谐谑、杂缀、谚语、诗钟、集句、集字共十八类。

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廨宇、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园墅、岁时、名胜、投赠、香艳、集字、集句、滑稽、白话、杂俎。这种分类方法也是以实用范围来划分的。

近二十多年来,对联工作者对于传世的对联作品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工作,对于对联的分类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对联分类的思路逐趋明晰。

顾平旦、常江、曾保泉主编的《中国对联大辞典》(1991年第一版,2000年修订再版)将对联分为九类:名胜、题赠(格言)、喜庆、哀挽、谐讽(巧妙)、文学艺术、行业、集句、海外。

谷向阳主编的《中国对联大典》(2000年第一版)将所收联作分为道德人伦、警世格言,岁次纪年、婚寿贺赠、缅怀悼挽、书院学堂、政务衙署、名胜园林、厅堂居寝、姓氏联珠、岁齿衔华、春联撷英、时令佳节、行业商肆、艺海拾联、集字集句、碑帖串骊、诗词裁锦、地理联话、基督圣教、谚语趣话、海外联萃、名家题赠、联苑故实、征联求偶共计25大类。

1995
年公布的《中国对联集成》编纂方案中,要求把所收对联资料分成以下14个类:山水类、园林类、古建类、宗教类、居室类、行业类、题赠类、喜庆类、哀挽类、巧妙类、文艺类、集名类、故事类、杂题类。

在各种联书及相关理论性书籍中,对联的分类方法还有以下几种:
1.按对联字数的多寡分,分为短联、中联、长联和超长联。但以多少字为标准,多少字为短,多少字为长,长短的界定标准不一,尚未形成共识。
2.按文辞性质分为诗句型、词句型、文句型、口语型、混合型等。
3.按表达功能分为叙事联、状物联、抒情联、勉志联、论理联、讽刺联等。
4.按创作方式分为撰联、仿联、改联、集联、征联等。
5.按针对性分为通用联和专用联。
6.按写作方法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无情对等。
7.按联的数量分为单联、双联、三柱联、套联等。
8.按应用范围分为胜迹联、节日联、婚联、寿联、挽联、题赠联、行业联、庆贺联、广告联、游戏联等。
9.按对联的内容分为写景状物联、叙事述史联、抒怀勉志联、格言哲理联、讽刺戏谑联等
10.按对联的立意分为祷祝、颂扬、矜饰、品评、警儆、通悟、戏乐、愤嫉、恬适、遣怀、迎送、装点、讥刺、自白、遣兴等。

对联发展到当代,品种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应用广泛,应以科学的态度审视历史和现实,抓住主要特点进行综合分类。几乎每一副对联都可能有多种的属性,而按相应的属性,一副对联可分入多种类别中且都存在其合理性。如梁启超赠冰心联:
世事沧桑心事定;
心中海岳梦中飞。

某省级对联集成卷的初稿中曾把此联分别列在题赠、居室、集句三个部分中,最后经鄄别归入了集句类。所以,对联品类的划分只能有一个标准,而不能同时有二个或几个标准,而针对某一副联语,则要抓住其主要的属性分类,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和交叉。

(二)构建统一的对联分类方式

以往的各种对联分类方法,一方面多存在标准不统一的缺陷,同时所分类别多为从传世联语中归纳而出,缺乏一个统领的主线。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从对联体裁属性多元化的特点出发,从宏观上来进行对联的分类工作。
根据对联“文学性”、“实用性”和“谐巧性”的多元属性,我们首先把对联从宏观上分为“文学编”、“实用编”和“谐巧编”。

在“文学编“中,根据文学的普遍特性,其下分成“说理类”、“写景类”和“抒情类”。
“说理类”包括:励志联、修身联、处世联、治学联、惜时联、勤政联、治家联、交友联。
“写景类”包括:山水联、园林联。
“抒情类”包括:自题联、赠人联、杂题联。

在“实用编”中,根据具体的实用领域,其下发成“时令类”、“行业类”、“庆吊类”、“古建类”和“宗教类”。
“时令类”包括:春联、节令联。
“行业类”包括:文化联、教育联、公共事业联、商业联、服务业联、工矿企业联和农业联。
“庆吊类”包括:婚庆联、寿诞联、挽联。
“古建类”包括:衙署联、书院联、会馆联、戏台联、陵墓联、故居(纪念馆)联、居室联。
“宗教类”包括:佛教联、道教联、基督教联、伊斯兰教联、民间人物祭祀联。

在“谐巧编”中,收录以谐趣和技巧为主要特征的联语,讽刺本是文学的功能,但讽刺联大多依靠文字上的技巧或戏谑的语言来达到讽刺的目的,所以也归入此编中。计分“谐趣类”、“巧妙类”、“集联类”和“诗钟类”。
“谐趣类”包括:讽剌联、滑稽联、无情对。
“巧妙类”中以“字义”、“字形”和“字音”分别统领各种文字技巧联语。
“集联类”包括:集字联、集诗句联、集词句联、集文句联、集俗语联、杂集联。
“诗钟类”包括:嵌字格、分咏格。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在线时间
2547 小时
主题
357

3162

帖子

11

精华

5万

积分

荣誉版主

此货很二

Rank: 6Rank: 6

UID
44796
经验
11947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254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25
2
 楼主| 发表于 2013-6-16 09: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逝者如斯 于 2013-6-16 09:09 编辑

本讲辅助阅读,单击标题可进入查看。

《对联故事》
《笠翁对句》与《训蒙骈句》
《清联三百副》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91 小时
主题
2

158

帖子

0

精华

303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3227
经验
67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5-30
3
发表于 2013-6-16 09:26 | 只看该作者
我抢到第一排座位,哈哈,好好听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8 小时
主题
2

27

帖子

0

精华

1064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2051
经验
223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15
4
发表于 2013-6-16 09:3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先当旁听生了!:handshak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6 小时
主题
5

64

帖子

0

精华

2094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5474
经验
463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6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5-15
5
发表于 2013-6-16 09:5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这辛苦

努力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83 小时
主题
1

146

帖子

0

精华

3931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5582
经验
93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5-24
6
发表于 2013-6-16 10: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老师辛苦了!俺要和同学们共同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 小时
主题
1

5

帖子

0

精华

313

积分

联都初级会员

Rank: 1

UID
45631
经验
41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5-28
7
发表于 2013-6-16 10: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如斯老师真聪明.资料可以共享.不必花时间收集讲义.这种学习方法好.衷心的谢谢老师.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43 小时
主题
1

100

帖子

0

精华

2081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5521
经验
431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5-19
8
发表于 2013-6-16 12: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老师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17 小时
主题
1

225

帖子

0

精华

668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2439
经验
1634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1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23
9
发表于 2013-6-16 13: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我现才知讲义在这,找得好苦。谢老师,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956 小时
主题
179

4856

帖子

3

精华

9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39561
经验
1707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95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13
10
发表于 2013-6-16 14:13 | 只看该作者
逝者如斯班主任辛苦了!
讲义较之前更充实,更完善!
字走;
号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9 小时
主题
9

34

帖子

0

精华

1366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5164
经验
286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7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4-29
11
发表于 2013-6-16 15:5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辛苦了:handshake先当旁听生了!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3 小时
主题
2

30

帖子

0

精华

1074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5505
经验
22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5-17
12
发表于 2013-6-16 17:4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如斯老师,搬个板凳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23 小时
主题
4

220

帖子

1

精华

4300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9613
经验
102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18
13
发表于 2013-6-16 18:10 | 只看该作者
教材看完了,东西有点多,得慢慢消化,老师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91 小时
主题
0

288

帖子

0

精华

6057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5646
经验
1423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9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5-29
14
发表于 2013-6-16 18:2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出去游玩刚回来,好累。
先上来看看作业,慢慢读,认真领悟,认真写作业
感谢老师们整理这么多材料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3 小时
主题
0

25

帖子

0

精华

1028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3779
经验
213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21
15
发表于 2013-6-16 22:17 | 只看该作者
行云流水刚晕进来,讲义好多,慢慢阅读,认真学习,争取完成作业!谢谢如斯老师,老师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 小时
主题
0

15

帖子

0

精华

925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4420
经验
19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5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5
16
发表于 2013-6-16 22:23 | 只看该作者
老师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 小时
主题
0

48

帖子

0

精华

1047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5466
经验
22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5-15
17
发表于 2013-6-16 22:33 | 只看该作者
首次接触这方面的教材,如朦胧一般,看得眼花缭乱,深深感觉,学好对联,弄懂对联真的不易,谢谢老师们的辛苦布置作业,尽最大努力,感恩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6 小时
主题
0

16

帖子

0

精华

666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5663
经验
129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5-30
18
发表于 2013-6-17 11:30 | 只看该作者
老师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 小时
主题
2

29

帖子

0

精华

906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5698
经验
18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6-3
19
发表于 2013-6-17 11:39 | 只看该作者
认真听课,努力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 小时
主题
2

29

帖子

0

精华

906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5698
经验
18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6-3
20
发表于 2013-6-17 11:45 | 只看该作者
听说有作业,在哪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4-20 18:29 , Processed in 0.1312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