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25|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步集(诗词联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主题
38

1059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9948
经验
39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9-7 1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竹雨BLOG

竹牖长虚东壁白
雨帘一卷远山青------泊小顾老师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主题
38

1059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9948
经验
39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6
2
 楼主| 发表于 2013-9-7 11:14 | 只看该作者
借狂师府邸一角,立个本本学习。以茶代酒,竹雨先敬狂师三杯:
竹雨BLOG

竹牖长虚东壁白
雨帘一卷远山青------泊小顾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主题
38

1059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9948
经验
39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6
3
 楼主| 发表于 2013-9-7 11: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竹雨 于 2013-9-7 11:38 编辑

关于“胜”字的思考:

“胜”字:平仄两读意义不同。      平音:动词,经得起、胜过 ;         仄音:名词,名胜、胜败; 

疑问:

举例一: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此处的“胜”字很明显应该是“胜过、超过” 的意思,做动词时,“胜”字应该是平音,那么“日出江花红胜火”(仄仄平平平平仄)句岂不是出律了?若说李白时期,正处于古体诗向格律诗过渡的期间,出个律还可作它解,可是白居易时期应该是格律诗发展已经成熟的时期了,这么大的大家也会犯这种错误?

举例二: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此处“胜”为动词做平音,“绝胜烟柳满皇都”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为标准律句。

举例三: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今年花胜去年红”,“胜”字在此处也应是动词,做平音,那么此句就成了“平平平平仄仄平”。有朋友说道:“词律有可平可仄之说,不可与诗律类比。”   竹雨以为此说法不妥。
竹雨BLOG

竹牖长虚东壁白
雨帘一卷远山青------泊小顾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主题
38

1059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9948
经验
39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6
4
 楼主| 发表于 2013-9-7 12:43 | 只看该作者

“词律有可平可仄之说,不可与诗律类比。” ------------此句的意思是否是说:词律对于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同的字,要求没有诗律那么严格?也就是说“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同”的字在填词时可以像“诗律中可仄可平而意义不变”的字那样随心而用?
竹雨BLOG

竹牖长虚东壁白
雨帘一卷远山青------泊小顾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680 小时
主题
12

469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38250
经验
309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6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1
5
发表于 2013-9-8 16:53 | 只看该作者
来师姐家学习。
欢迎师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主题
38

1059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9948
经验
39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6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0 22:51 | 只看该作者
竹雨近期七绝涂鸦出现的问题:
诗家点评:章法可,意境可,转句太明,诗意弱了。
竹雨自检:若非老师点评,竹雨还真未注意这些细节。大凡诗句总是三分情七分景,寓情于景,而竹雨转句的急于表露,使得整首诗大打折扣。当于似露未露间,其余的交给读者自己去感悟,方得余味。
竹雨BLOG

竹牖长虚东壁白
雨帘一卷远山青------泊小顾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主题
38

1059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9948
经验
39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6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1 20:55 | 只看该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要抓住事物的一个点切入,就能以此立意,写出一首好诗。唯有好的立意,才会有好的作品产生。可见在写作中,立意的重要性。---------节选
竹雨BLOG

竹牖长虚东壁白
雨帘一卷远山青------泊小顾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主题
38

1059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9948
经验
39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6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1 20:57 | 只看该作者
汤显祖在《答吕姜山书》中说:“大凡作诗,先须立意。意者一身为主也。”杜甫《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有云:“政简移风速,诗清立意新。” 宋王禹偁《赠别鲍秀才序》云:“命题立意,殆非常人。”王维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张彦远说:“意在笔先,画尽意在。”“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立意有高低深浅之分。清代王原祁说:“如命意不高,眼光不到,虽渲染周致,终属隔膜。”可见作诗,意在笔先是十分重要的。----节选
竹雨BLOG

竹牖长虚东壁白
雨帘一卷远山青------泊小顾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主题
38

1059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9948
经验
39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6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1 20:58 | 只看该作者
咏物诗,在内容上,常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在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那么,咏物诗怎么去立意呢?我觉得是善于抓典型,抓特殊,抓点,只要抓住所咏之物的一个方面,即可立意。只要理足,可讽可刺,可歌可颂,可以以物拟人,也可以托物言己。-------狂野孤狼
竹雨BLOG

竹牖长虚东壁白
雨帘一卷远山青------泊小顾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主题
38

1059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9948
经验
39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6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1 21:00 | 只看该作者
物虽为一,情各有别,只有吃透所咏之“物”,才能提炼出可咏之处。如岳河《三咏墙头草(新韵)》:

幼小飘零随遇生,墙高岂怕易招风。
柔躯迎雨翩然舞,命运无凭需抗争。

身世难能由己定,何曾怨恨此中生?
虽遭风雨多潦倒,却把炎凉看更清。

人多欺弱媚豪强,沃土能生谁上墙?
摇摆只因根底浅,尽遭讥笑叹炎凉。
竹雨BLOG

竹牖长虚东壁白
雨帘一卷远山青------泊小顾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主题
38

1059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9948
经验
39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6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2 08:07 | 只看该作者
唉,当年为了学诗词,放弃了对联,放弃了中班,如今却要花上双倍的精力来给自己补课...

烛火三更,欲补诗心一寸
清词万千,难描锦字两行
竹雨BLOG

竹牖长虚东壁白
雨帘一卷远山青------泊小顾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主题
38

1059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9948
经验
39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6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2 08:08 | 只看该作者
诗钟的要点:
1、句式单一: 诗钟一般限于7言。每联诗钟仅十四个字,不得增减。
2、对仗工稳:诗钟的对仗讲究属对匀整,浑然天成。
3、平仄和谐:诗钟的平仄必须严格合律,不允许以拗句的形式出现。
竹雨BLOG

竹牖长虚东壁白
雨帘一卷远山青------泊小顾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主题
38

1059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9948
经验
39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6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2 08:08 | 只看该作者
诗钟格律虽然要求严格,个别地方也可变通,主要指第1、3字的位置:第1字不须论,第三第五字则必论,若不犯孤平第3字亦可不论,出比第三字可不论,对比第三平字则必论。
竹雨BLOG

竹牖长虚东壁白
雨帘一卷远山青------泊小顾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主题
38

1059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9948
经验
39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6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2 08:09 | 只看该作者
诗钟用字讲究:诗钟用字非常严格,以字字不落空,字字不能移易为佳制。例如“两空”六唱“不住猿声啼两岸;但闻人语响空山。”字字出自唐诗,字字不能移易,可称佳构。
竹雨BLOG

竹牖长虚东壁白
雨帘一卷远山青------泊小顾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主题
38

1059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9948
经验
39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6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2 08:10 | 只看该作者
扣题严格:除非是镶嵌格,诗钟不可犯题面字,不可转咏到题面之同义或近义字词上去,也不可以代替字明点题意。题目字眼虽不能点明使用,但却常以旁敲侧。
竹雨BLOG

竹牖长虚东壁白
雨帘一卷远山青------泊小顾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主题
38

1059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9948
经验
39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6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2 08:10 | 只看该作者
立意新奇: 诗钟篇幅短小,应该尽量追求新颖诗意,争取出奇制胜。 诗钟虽为诗之一联,然切忌流水对法,而对仗亦不宜假借。如一比用典,则另一比不能不用;而且两个典故最好同时代,至少要时代相近。
竹雨BLOG

竹牖长虚东壁白
雨帘一卷远山青------泊小顾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主题
38

1059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9948
经验
39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6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0 15: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竹雨 于 2013-11-5 22:25 编辑

学习笔记: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以凤凰台的传说兴起,作者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明快而优美。凤凰是一种祥瑞,以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第二句引起了颔联,诗人感慨万分: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显赫,又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诗人没有把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也把读者从对历史的回忆拉回到现景中。颈联-----诗人把三山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颈联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转结句深有寄寓,长安是朝廷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诗人这两句暗示皇帝被奸臣所围,,自己报国无门,心情十分沉痛。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登”字,触景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全诗汇总:天然成韵,语言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竹雨BLOG

竹牖长虚东壁白
雨帘一卷远山青------泊小顾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主题
38

1059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9948
经验
39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6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2: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竹雨 于 2013-11-5 22:33 编辑

林逋的《点绛唇》、梅尧臣的《苏幕遮》、欧阳修的《少年游》三阕咏草词被后人称为“咏春草绝调”。------学习笔记

《点绛唇》 . 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金谷”是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造的一座豪华别墅,其《金谷诗序》里说征西将军王诩回长安时,他曾在金谷涧为其送行。后南朝江淹的《别赋》中就有“送客金谷”之说,成了典故。人既去,园无主,草木无情,依旧一年又一年逢春而生。曾经锦绣之地如今已是蔓草遍地了。“乱生”二字可见荒芜之状。“谁为主”之问既点明了荒园无主外,还蕴含着作者对人世沧桑、繁华富贵如过眼云烟之概叹。

  
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春色凋零的景象。绚烂的花朵已纷纷坠落,连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蒙蒙细雨而去。“满地和烟雨”境界阔大而情调哀伤。虽从雨中落花着笔,也包含着草盛人稀之意。眼看匆匆春又去,词人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惆怅情怀。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过片直写离情。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太阳西下。词人摄下了“长亭送别”这一黯然销魂的画面 。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王孙”三句典自《楚辞.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是全词之主旨。凝望着亲人渐行渐远,慢慢消失了,唯见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无涯。

表现手法(以下文字来源于网络):

   古人常借有形有色之物以抒难以名状之情,而离情又往往和惜春相连。这首《点绛唇》就是以草为题,以荒园暮春为背景书写绵绵离情。林逋这首咏草词含蓄、委婉、深沉。全词咏物抒情浑然一体,堪称佳作。
竹雨BLOG

竹牖长虚东壁白
雨帘一卷远山青------泊小顾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主题
38

1059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9948
经验
39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6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2: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竹雨 于 2013-11-5 22:51 编辑

 咏草三绝:林逋的《点绛唇》、梅尧臣的《苏幕遮》、欧阳修的《少年游》------学习笔记

  
  
  苏幕遮.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起句从描写实景入手兴起。开头前四句都是描写春草的芊绵可爱。
   乱碧萋萋,--------此处总写一笔,四周到处都是萋萋的绿草。
  
   雨后江天晓。--------用特定的环境来作点染,雨后春草嫩绿葱倩,辽阔的江天与无边的春草,千里一色。
  
   独有庾郎最年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由物及人,由景入意。在浓郁的春意中簇拥出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庾郎”在此处借指一般宦游的才子。嫩绿的草色与袍色相互辉映,十分相宜。此句也衬托出了宦游少年春风得意之态。
  
   接长亭,迷远道。--------李白的《菩萨蛮》有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此句正是此意,茫茫宦海,难卜吉凶,也看不到自己的归宿。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词人用自怨自艾的语调表达了强烈的归思。
  
   落尽梨花春又了,--------以大自然即将春尽来暗示自己仕途的春天也逐渐消失。
  
   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渲染残春的迟暮景象。“老”字与上片的“嫩”字遥相呼应。词人以景作结,暗寓伤春之意。而这也是词人嗟老倦游心情的深刻写照。

  
   下阕主要是描写宦游少年春尽思归的情怀。
  
  
   表现手法(以下文字来源于网络):

  
  一、这首咏物词与咏草三绝其他两首在表现手法上都有一个显著特色,既不重写实,不对所咏物象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细致入微的刻画,而是以写意为主,全凭涵浑的意境取胜。其所以如此,一则和小令短小的体质有关,二则与南、北宋人不同的词学观念有关。南宋人咏物,重在炼字锻句的工巧和对物象的精细勾勒,并尤重寄托。北宋人则重在自然明快的笔调和浑涵有致的意境,不太讲究寄托。
  
   二、梅尧臣在艺术上主张“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映衬手法写出草之神与情,或实或虚,鲜明如画,历历在目。词中抒写了作者初仕的得意神态和后来倦于宦游、春末思归的苦闷心绪,但都非常含蓄,只是在精心描绘的意境中微微透出,让读者于言外得之。

竹雨BLOG

竹牖长虚东壁白
雨帘一卷远山青------泊小顾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主题
38

1059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9948
经验
39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6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2: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竹雨 于 2013-11-5 22:34 编辑


  填词吞吐之妙,全在换头煞尾。古人名换头为过变,或藕断丝连,或异军突起,皆须令读者耳目振动,方成佳制。
  
  古人词作中,有不少是用假设(想象之中的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也有不少词作使用虚笔(假设)作结,开此种表现手法之先河的,当属《诗经》中的《卷耳》。
  
  很多时候,感觉一阕词就像一首心情散文一般:起初景物地描写与刻画都是为心情主旨服务,在铺垫景物时,段落于段落之间并不需要字意间的连接,而只需要意脉上的延续,层层铺垫,层层递进,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出心情主旨。
竹雨BLOG

竹牖长虚东壁白
雨帘一卷远山青------泊小顾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8 07:17 , Processed in 0.12588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