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竹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步集(诗词联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主题
38

1059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9948
经验
39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6
2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2: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竹雨 于 2013-11-5 22:37 编辑

  咏草三绝:林逋的《点绛唇》、梅尧臣的《苏幕遮》、欧阳修的《少年游》------学习笔记

  
  
  少年游. 欧阳修

  
  
  栏干十二独凭春,--------起句从凭栏入笔。点明时序“春”。一个“独”字表明是孤身一人,而“栏杆十二”也未必是一个准确的数字,多有“栏杆倚遍”之意。当春独立,其中意绪及那种孤独的感觉呼之欲出。只这一句,便已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人物的处境、动作和情态。此乃大手笔。
  
  晴碧远连云。--------承接起句,写凭栏所见。以“晴碧”开始着色,正面咏草。芳草延绵之深,目尽处,与天相接。此句为“点”。
  
  千里万里,二月三月,--------“千里”两句为“染”。“千里万里”承“远连云云”;“二月三月”承首句的“春”字,从“草长”的时间上加以渲染,真可谓“无处不芳草”啊!
  
  行色苦愁人。--------上片结句中“行色”总括了“晴碧”三句。词人所描写的这些景色在伤离的愁人眼中,则更添一重凄苦,从而引起对远人的思念之情。此句将人景融合,结出了不胜离别之苦的主旨,也为过片做好了伏笔。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此句词人两用典。一为“谢家池上”,指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这首诗是诗人感叹时序更迭而发,故曰“吟魄”;二为“江淹浦畔”,指江淹的《别赋》中“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所以词中出现“江淹浦”与“离魂”。此三句皆由无边草色引起离愁别恨,且愁人不堪其苦。
  
  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那堪”句不由人想起了冯延巳的名句“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词人变换景色,将离愁别恨又叠加了一重。“更”字呼应“那堪”,由景入情,一贯而下。“忆王孙”本自《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表现手法(以下文字来源于网络):
  
  这首咏物词在表现手法上有一个显著特色,既不重写实,不对所咏物象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细致入微的刻画,而是以写意为主,全凭涵浑的意境取胜。其所以如此,一则和小令短小的体质有关,二则与南、北宋人不同的词学观念有关。南宋人咏物,重在炼字锻句的工巧和对物象的精细勾勒,并尤重寄托。北宋人则重在自然明快的笔调和浑涵有致的意境,不太讲究寄托。
竹雨BLOG

竹牖长虚东壁白
雨帘一卷远山青------泊小顾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主题
38

1059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9948
经验
39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6
2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20: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竹雨 于 2013-11-7 21:51 编辑


西江月. 苏轼--------学词笔记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起句便是一个沉重低缓的悲凉之音。感叹人生的虚幻和短促,发端便以悲凉气氛笼罩全词。以梦喻世事,概括了过去种种努力奋斗终随时光归于破灭的恨事。其中既有对人生旅程充满牢骚的评判,又有词人从怅念前尘到摆脱人生烦恼的感情挣扎。“人生几度新凉”有对于年华逝水的无限惋惜和悲叹。且“新凉”二字照应中秋。“几度”的运用,则低回唱叹,更显示出人生的瞬间性。这与他在《东栏梨花》诗“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所流露的怅惘之情是相似的。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紧承起句,进一步唱出因时令风物而引起的人生惆怅。词人于万千秋色秋景中只选取了西风和落叶这一典型物事。中秋之际,西风飒飒、落叶萧萧,风声叶声充斥着回廊庑。这悲戚的秋声震动了词人易感的心弦,情融景而出,愁缘境而生。念自身眉头鬓发已斑,迟暮之悲油然而生。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此句写眼前之景,词人心中无数翻腾压抑之情欲借此一吐。负罪放逐,势利小人避之如同水火,有酒少客,门庭冷落。流露了词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愤。明月既是实景,也是用以象征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但月明云遮,才高人妒,忠而见谤,因而被贬被逐。抒发了词人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此二句与上片似断实连,由感己而愤世,又由愤世继而思及自身。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词人抚今思昔,心头无法平静,于是在结拍中发出了“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的悲慨。忠于其君,却屡遭排斥;挚爱亲友,却长向别离,在此中秋佳节,词人却成了天涯沦落人。于是唱出了心中无限孤寂与不被理解的苦痛凄凉。这悲剧色彩的呼唤,体现了词人跌落深谷后对人生和生活依然的热爱与追求,也激起了千百年来读者的强烈感应和共鸣。


表现手法:词的上片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事业之无成。下片悲愤,借景抒怀,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这些构成了词人贬逐生涯中人生乐章的主旋律,吟唱出一个政治上失意者郁积于心的怨愤。通过吟咏节序,含蓄地抒发了心底之情,触类以感,慷慨悲歌,情深意长。词中运用比兴手法,将常见之景“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来概括人生矛盾,言近旨远,辞浅意深,富于哲理,令人回味。此调不用典故,不尚藻绘,只用一、二、五、六四句稍事点缀,词语显得平妥精粹情感充盈,读之使人击节可叹,极易受到感染。
竹雨BLOG

竹牖长虚东壁白
雨帘一卷远山青------泊小顾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主题
38

1059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9948
经验
39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6
2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21: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竹雨 于 2013-11-7 21:47 编辑


  鹧鸪天. 苏轼--------学词笔记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起首两句,作者由远及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以景兴起。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围护在一所院墙周围。靠近院落,有一个小池塘,池边尽是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在这两句词中,竟然写出了林、山、竹、墙、蝉、衰草、池塘七种景物,容量如此之大,堪为妙笔。一派幽狭的气氛。词人被贬,才能无从施展,只过着“幽人”的生活。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三四两句,含义更加深邃。宏阔的天空,不时看到白鸟飞上飞下,自由翱翔。池塘里,映水的荷花,散发出柔和的芳香。意境清新淡雅,且对仗工整严密。透过此等画面,也隐约看到词人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过片这三句,字面上描写的是词人的形象,“杖藜徐步”,是老态龙钟,还是病后神态?是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还是百无聊赖的失意情绪?时年词人四十六岁,似乎不该是刻画老态龙钟的形象。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透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表面上是说:天公有情有义,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词人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但细细品味却含有自嘲的辛酸,隐藏着词人的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词中最显露的一句。“浮生”是指人生飘忽不定,。此句句首着一“又”字,分量很重,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他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表现手法:苏轼在黄州贬所,因政治上遭受重大打击,产生了随遇而安的思想。此作即是他当时幽居生活的写照。纵观全词,从此做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的形象,所谓其身则闲,其心则苦。
竹雨BLOG

竹牖长虚东壁白
雨帘一卷远山青------泊小顾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主题
38

1059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9948
经验
39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6
2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21: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竹雨 于 2013-11-8 19:51 编辑

  
欧阳修词析及艺术特点(编辑整理:竹雨)--------学习笔记

  一、采桑子.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此词以回忆兴起。词人在五十三岁以前,嘲风咏月,仕途顺畅,而所有的这一切,词人只以“月白风清”四字概括。色调明朗。
  
  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忧患凋零”,此处笔锋猛一跌宕,展现了后十年的生活,友朋凋零,老病羸弱,仕途坎坷,种种不幸,词人仅以“忧患凋零”四字概之,以虚代实,颇具感情色彩。“老去”句作结,语言朴质无华,斩截有力。回首前尘,如同昨梦,怎不让人感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清人周济说:“吞吐之妙,全在换头煞尾。或藕断丝连、或异军突起,皆须令读者耳目震动,方成佳构。”此词下片承上片意脉,有如藕断丝连;但感情上骤然转折,又似异军突起。时光的流逝、不幸的降临,没有改变词人那颗充满活力的心,所以词人豪迈地唱到“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的“把”字也同样显示着词人豪迈的气概。词人把一腔忧愤深埋心底,语言虽豪迈,感情却沉郁。
  
  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结尾两句紧承起句两句,首尾呼应且又相互补充。词人手把金觥,耳听旧曲,似乎自己仍陶醉在往日的盛概里。曲既旧矣,又复重听,便把词人的感情和读者的想象带到了十年前的环境里。但这毕竟是矛盾的:人已衰老,曲似当年,持酒重听,情何以堪!词人正是在矛盾冲突中刻画自己的心境,所以词中充满了郁勃之气,慷慨之音。
  
  全词总结:沉郁豪放,自成一体。


  二、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上片从游赏中的宴饮起笔。这里的新颖之处,是作者既未写酒宴之盛,也未写宴饮之乐,而是写作者举酒向东风祝祷。希望东风不要匆匆离去,能够停留下来,参加他们的宴饮,一道游赏这大好春光。首二句词语本于司空图《酒泉子》“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洛城东”点出了地点。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都是过去携手游过的地方,今天还要全部再游览一番。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下片开始抒情,起笔便是重墨之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好友相逢,不能久聚,此情何堪。这感叹是对友人深情厚谊的表现。这种感叹并非只是作者自己,从古至今,永远都没有穷尽。
  
  今年花胜去年红。--------两重含义,一是今年花好,邀友人尽情游赏;二是已别一年,相聚不易,花又开的那么好,自当多多观赏。然而友人要离去,怎不令人感伤。此正是清代王夫之所说的“以乐景写哀”。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明年这花将比今年开的更加繁盛,可惜的是:自己和友人天各一方,明年这个时候,谁再和自己一起观赏此景?以虚笔作结,余味无穷......
  
  
  全词总结:此词笔致疏放,婉丽隽永,深情如水,行气如虹。

************************************************************************

  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此文字来源于网络):

  
  
  欧阳修的词处在词风欲变未变之际;他的词中约有四分之三的作品是表现男欢女爱、 离别相思、歌舞宴乐之类内容的,所用词调也多以小令为主,深受南唐词的影响;但在表现 这类传统题材时,较之南唐词有了很大的进步。

  
  欧阳修笔下的妇女生活,涉及面要比前人为宽;还有他写男女之情,热烈的歌颂了爱情 的永恒。他认为男女之间应执着相爱,以此为出发点,他在词中直接表现男女间恩爱相会的 种种情趣,着力刻画爱慕之情不能自由表达而造成的惆怅相思;以及谴责薄情男子对爱情的 背叛,同情弃妇的不幸遭遇,抒发对失去恋人的追思,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如《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等,都 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与南唐代表词人冯延巳相比,欧阳修在艺术风格上有所继承,更有所发展。冯词写男女 相思,偏重任务心理活动的刻画,欧词继承了这一特点,但在艺术表现上,则更真挚亲切, 深沉委婉。在情和愁的刻画上尤为见功力。这类词作对以后秦观及李清照等人有较大影响。 而欧词中的另外四分之一,则在词的题材方面作了有益的开拓,以词咏史、咏物、写都 市生活、时令节俗,以及以词叙事,这在前代词人中较为少见,欧阳修则在这些方面写的较多。
  
  他都市词的写作,略迟于柳永,写时令词的数量较多,其中两组《渔家傲》,形式上很 值得重视,在写景叙事上也有着较高成就。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欧词中还有三十多阕言志抒 怀之作,在这些词中,表现的不再是轻歌慢舞间的愁思,而是作者豪迈坦荡的胸怀和饱经仕 途风波后的深沉感慨,意境开阔雄放。其中《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是这类词中的代 表作,此词实开了东坡豪放词的先声。另外如咏颖州西湖的《采桑子》十首,在刻画山水景 物方面很有特色。
  
  在词的形式、语言方面,欧阳修也作了不少尝试;其中有十几阕慢词,写作时间介于柳 永与张先之间,对文人普遍制作有着促进作用。 欧词音韵流畅,用词讲究,颇被后人所推许。他在语言方面还有两点较为突出,一是大 量以前人成句入词,开后代经史语入词的先例;一是也有部分词中采用通俗语,有的在程度 上并不下于柳永。

  
  至于与欧阳修同时的晏殊、柳永、范仲淹等人的词,与欧词某些方面有着不少共同点, 这可以看出当时的词风正在逐渐转变的趋势。不过这些词人中有的对词只是偶有写作,如范 仲淹,有的因袭多而开创少,如晏殊,有的过于俚俗,不能适应上层文人的艺术情趣,如柳 永。而欧词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对宋词两大派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清 人冯煦认为欧词“疏隽开子瞻(苏轼),深婉开少游(秦观)”,是个比较全面而准确的见解。

竹雨BLOG

竹牖长虚东壁白
雨帘一卷远山青------泊小顾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主题
38

1059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9948
经验
39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6
2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9: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竹雨 于 2013-11-8 19:51 编辑

晏殊词析及艺术特点【编辑整理:竹雨】--------学习笔记

一、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把酒听歌,词人用现境写实手法起句。品味起句,词人是带着轻松安闲的意态的。
  
  去年天气旧亭台。--------但是这现境却又触发了词人对去年相同境界的追忆。同样的亭台楼阁,同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一个“旧”字已经让读者感受到了一些难以逆转的变化,流失的光阴和许许多多的物事。进而很自然地引出了下句。
  
  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作者即景兴感,既是对美好事物的流连,又是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对人生的思考。刘希夷曾有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意蕴相同。此句韵味无穷,且为过片抒情埋下了伏笔。让过片“无奈”句显得自然而流畅。
  
  无何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这首词的出名,和这一联的工巧浑然不无关系,尤其是虚字的工整对仗以及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了词人的巧思。更值得品味的是这一联所包含的意蕴:花的凋零,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即使是流连惋惜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是无可奈何。“无奈”承“夕阳西下”。然而,此人所感受到的也不都是凋零和消逝,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正是去年在这里筑巢的的旧相识吗,此句上承“几时回”。惋惜与欣慰交织。
  
  小园香径独徘徊。--------结句是在惋惜、欣慰、怅惘之余独自的沉思。在落英缤纷的小路上,词人独自徘徊着、思索着......
  
  
  全词总结(以下文字来源于网络):
  
  这是晏殊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它语言圆转流利,明白如话,意蕴却虚涵深广,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迪。

二、浣溪沙. 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起句从写景入手,点出环境与时令。起笔看似平淡,实乃传神之笔。透过重帘,匆匆而过的燕子,向帘内人传递了一种春将归去的消息。像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枚石子,泛起层层波澜。
  
  晚花红片落庭莎。--------晚花一指傍晚,一指晚春。花事凋零。“庭莎”指满庭的莎草,“红片”与“庭莎”,绿肥红瘦相互映衬。
  
  曲栏干影入凉波。--------庭院中,池边的栏杆倒映在凉波中,此处亦是心境凄凉的写照。以上三句是帘外景物,从视觉所及落笔。“重帘”、“过燕”、“晚花”、“庭莎”、“曲栏”、“凉波”,这些景象或明或暗、或浓或淡、或动或静,凄清冷落。此刻,主人公的心境已跃然纸上。
  
  一霎好风生翠幕,
  
  几回疏雨滴圆荷。--------过片开始由帘外转入帘内,从听觉着墨。“一霎”、“几回”、“好风”、“疏雨”,小阁里的人听得分明,感的真切,可见环境是何等的“静”,而人又是多么的孤独。
  
  酒醒人散得愁多。--------好风入槛,翠幕生寒,疏雨滴在荷叶上,声音本是极细微,偏偏阁中人却听得清清楚楚。帘外之凄清冷落,帘内之空虚寂静,这一切足以让人生愁,更何况还是酒醒人散之后。
  
  
  写作手法(以下文字来源于网络):
  
  晏公每吟咏,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这首词前五句描写景物重在神情,不求行迹、细节刻画,取其精神深合密契,不在于金玉锦绣字面的堆砌,而在于色泽与气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环境写得博大高华,充满富贵气象。大晏的词作,用语明净,下字修洁,表现出闲雅蕴藉的风格。
  
  
  ********后记:此篇之章法,竹雨当反复揣摩。

三、清平乐.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起笔语似平淡,但是用这种纸,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说尽了平生的心意,说明对方不是普通的友人,而是倾心相爱的知音。
  
  鸿雁在云鱼在水,--------二句化用了“雁足传书”、“鱼传尺素”的典故。作者运典出新,一个在云,一个在水,表明无法驱使它们去传递书信。
  
  惆怅此情难寄。--------红笺无法寄出,因而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惆怅。
  
  斜阳独倚西楼,
  
  遥山恰对帘钩。--------托书不成,只有借景书愁。因而过片便由抒情转而写景。红日西斜,余晖照着正在楼头眺望的孤独的人影。远处的山峰遮蔽了愁人的视线,隔断了离人的音信,令人惆怅。而“远山”句又有两情相对而遥遥相隔的意味,倚楼远眺,本为舒愁,如今却平添了一段愁思,从抒情手法来看,又多了一层波折。
  
  人面不知何处,
  
  绿波依旧东流。--------“人面”句化自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之意。词人略加变化,却给人以余不尽之感。流水依旧在,而人面却已不知何处,唯有相思之情跟随流水,悠悠东去。
  
    
  写作手法(以下文字来源于网络):
  
  这首词写的是一般的离愁别恨,内容并不新奇,但由于抒情婉约细腻,用语雅致,体现了作者“闲雅而有情致”的艺术风格。“斜阳”二句,单从景象来看,此人似乎处于一种极端宁静的状态,然后联系上下文一读,不难体会这种表面上的相对静止,正蕴藏着深沉难言的感情波浪。出语平淡却蕴意深挚。写艳情而不艳,写哀愁而不哀,闲雅从容,挚而不刻。

四、晏殊 《诉衷情》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起笔两句便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春景图。柳丝纤细,柳烟疏淡,似有若无。尤其是春雨初霁后,翠意撩人,春意盎然,令人心醉神怡。
  
  恼他香阁浓睡,扰乱有啼莺。--------词意突生波折。面对春光,不是览景,而是高阁浓睡。一个“恼”字承上启下。《诗经.小雅.采薇》有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杨柳春光暗影离别之苦,以乐景反衬哀情。对比鲜明,把离情烘托得更为强烈。“扰乱”句化用了《春怨》意:“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上片写景,而人物心情显现其中。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眉叶、舞腰既是写柳,亦为写人。柳如美人,美人似柳,形象隽丽,喻比贴切。叠印复合。
  
  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正面点题。春意、春风、柳上莺啼,柳间烟锁无不牵系着闺中人的情思。
  
  
  写作手法(以下文字来源于网络):
  
  作者在着意描写浓春烟景中,巧妙地将杨柳的丝缕和人物的纷乱心绪牵连绾合,衬写出女子的春怨,景情交融,婉转含蓄,词中化典无痕,如轻霜溶水,别具风格。
  
  全篇明以柳起,暗以柳结,中间所及,都直接关系到柳,终以“人情”二字总收,不必明言是何等“人情”,自可以意会之。诗意隐含其中。

五、木兰花. 晏殊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起句写春光消逝。这些禽鸟该来的来了,该去的也去了,那春光也来过又走了。写的是莺语燕飞的春归时刻,句中莺燕,兼以喻人。春光易逝,美好的年华与美好的感情亦无法长留。下句从客观到主观,千头万绪,细细算来,叫人不能不叹息。
  
  长于春梦几多时,去似秋云无觅处。--------这里是写对于整个人生问题的思考,是把美好的年华和美好感情与春梦的短长联系比较。此句化用了白居易的《花非花》:“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内涵广阔,感慨深沉。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闻琴”、“解佩”,此人两用典故像这样的神仙伴侣都要离开,挽断罗衣都无法留住。写到这里,词人的感情已无法保持平静,于是,他大声地喊出了;“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劝人要趁好花尚开之时,在花间痛饮消愁。
  
  赏析:
  
   这是一首起兴托意之词。作者晏殊应是写在自己被罢相之后。
  
   宋仁宗庆历三年,晏殊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握军政大权。是宋朝文武方面最高级的官职。这时候,范仲淹、韩琦、富弼皆为在朝重臣,人才济济,盛极一时。范仲淹提出改革朝政的主张,政治上颇有振作气象。惜宋仁宗不能果断明察,又听信攻击之言,中止改革,韩琦、范仲淹、欧阳修等相继外放,晏殊自己也罢相。对于贤才的离开,晏殊深感痛心。
  
   词人感叹美好年华和美好感情的易逝,实则喻指朝政改革被中止,政治上的振作气象也随之东流。而“挽断罗衣留不住”则是对被贬人才离开的痛心。以致词人一反常态,激动地喊出最后两句:“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此两句并非词人虚无的自我麻醉之言,而是一种发之于心的愤慨之声。
  
   全词托意于景于情,化典无痕,文笔细腻含蓄,实为一首动人、又富有深意的好词。

 
*****************************

艺术特点: 

晏殊词的艺术特色(以下文字来源于网络):

其一,晏词中极少出现感情色彩激烈的字眼,而是努力营造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表达一份闲雅的无可奈何情调和少许敏感而旷达的惆怅,表现出一种雅致含蓄的倾向。

其二,晏词语言凝练,平淡而富有韵味,明净圆融,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

其三,晏词构思曲折精巧,表现自己对多彩人生的内心体验,耐人回味。
例:《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通篇以小园的暮春景色来渲染作者心中无限的旧欢新怨,情景交映;更为难得的是词中还渗透着一种澄澈圆融的理性观照,创造出情中有思的意境,这样就使伤春之情升华为具有永恒意味的人生感触。词旨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和对春意阑珊的惋惜,抒发了他轻淡、幽微的富贵闲愁,但在情意缠绵中又传达出深沉的哲理思索,体现出人生有限、时间永恒的况味。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春残花落,象征美好年华的消逝,新燕归来,又似曾相识,象征着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再现不是原封不动的重现,而是蕴含着变化。这是晏殊对自然、人生的通达、圆融的观照。

竹雨BLOG

竹牖长虚东壁白
雨帘一卷远山青------泊小顾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主题
38

1059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9948
经验
39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6
2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9: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竹雨 于 2013-12-20 20:11 编辑


定风波. 苏轼--------学词笔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首句“莫听”二字便见性情。雨点穿林打叶,发出声响,是客观存在的,说“莫听”,就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句时首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 ,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首两句是全篇的主脑,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的。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竹杖芒鞋”即属于闲人,而“马”则是官员或忙人的坐骑,一个“轻”字,耐人寻味。

一蓑烟雨任平生。--------(关于此句,曾流行的一种解释是: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泰然处之。这种说法未得真味。此首写于三月,而同年九月又作《临江仙》词,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句。因此,此句的“烟雨”当是指江湖中的“烟雨”,词人有退隐于江湖之意。)此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词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此三句为实景,是写实。“斜照相迎”,也透露着喜悦的情绪。作者在此词的词序中说:“已而遂晴,故作此。”七个字闲闲写下,却是点睛之笔。写晴,仍牵带着原先的风雨,,词人对于这一路上的雨而复晴,引出了怎样的感触呢?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萧瑟“风雨声”。“夜雨何时听萧瑟”是苏轼的名句。天已放晴,回顾来程中所经风雨,自当有一番感触。宦海中的风雨,谁也无法料定何时,是否会有转机,既然如此,无风雨最好,也就免了盼晴的心事。而如何能得到这种境界?“归去”!这个词汇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取来,照应上文“一蓑烟雨任平生”。在江湖上,即使是烟雨迷蒙,也比宦海的风雨好多了。


表现手法: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即景生情。
竹雨BLOG

竹牖长虚东壁白
雨帘一卷远山青------泊小顾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主题
38

1059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9948
经验
39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6
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21:11 | 只看该作者
问候25楼清宁师妹,因久受病痛困扰,已很久没有看书了,家人更是不许竹雨上网了,今天用手机偷着浏览一下,回复晚了,还望师妹见谅。问候师妹!

问安狂师!
竹雨BLOG

竹牖长虚东壁白
雨帘一卷远山青------泊小顾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4-27 02:55 , Processed in 0.07420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