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98|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告]2005年度殿试 第三题联评汇总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301 小时
主题
297

1899

帖子

3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2185
经验
274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0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6-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1 0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评论(40分)

材料:以下是清代名家彭玉麟的三幅作品(创意提供:杨柳困)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要求:自由发挥,鉴赏、评论、考据,都可,但不得蹈袭前人之论,必须自出机杼。字数在300字以上。

一号卷

赏析: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号刚直,湖南省衡阳人,湘军统帅曾国藩的幕僚、门生和部将,一生所留联语颇多,尤以名胜楹联有很深的造诣和艺术价值。1853年(咸丰三年)其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购买洋炮、制造大船,并与太平军多次交战,上述三联就是其驻扎时先后留下的。

第一联题的是“江西石钟山且闲亭”,石钟山坐落在湖口县双钟镇,雄峙于长江之滨、鄱阳湖口,三面临水、一面着陆,形如半岛,所以就有了联中“风三面”、“月一弯”之白描,山虽然不是很高,但却悬崖险峻、突兀峥嵘,插湖锁江、气势不凡,太平军就在这里重创了曾国藩的水军。全联虽然只有短短的14个字,石钟山的形态和特点却恍在眼前,并揭示出作者内心的感受:一个“皱”字勾勒出时局的动荡与心境的复杂,一个“乱”字又刻画出战事的胶着与前路的迷茫,月夜临亭远眺,心情自是如潮水久久不能平静,整句给人以沧桑、空旷、肃杀、落寞之感,让人读来有如身临其境。

第二联题的是石钟山顶的“江天一览亭”,上句集自白居易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下句集自王勃的《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我们单是透过这两首诗,就似乎已经真切地触摸到了作者起伏的心境,不难想见:凭栏远眺,万里长江一泻千里,鄱阳湖水波涛万顷,匡庐云遮雾障,双钟月涌江流,心中自是感慨万千。作者巧妙地将两句诗集在一处,通过上下联错落的景致描写和对比,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进而形成心灵上的震撼与共鸣,于平淡中更见神奇。

第三联题的是吴城全楚会馆,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东吴周瑜曾在此练兵,元·陈友亮和天平天国石达开皆据为要塞,派重兵扼守。全联作者时空并蓄、收放自如,抒发了其广阔而超脱的视野和胸怀,也自然地流露出对时局的隐忧和对前路的迷茫。上联刻画了作者的游子心境和情怀,连年征战、抛妻弃子、背井离乡,以至“到处便为家”,却又仿佛见家人“异地同临明月色”,自是一番凄清与落寞,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异曲同工。下联烘托出了作者内心的无以为寄和前途的吉凶未卜,只能寄希望于“天涯都作比邻看”,以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怀去感染和慰藉自己。涛走云飞、星移斗转,“他年谁是主”——是作者对满清王朝风雨飘摇的局势发出的最深沉的喟叹,极富历史沧桑之感。同时,也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心中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无奈:据记载,当年曾国藩攻破南京、天平天国覆亡之时,湘军将士便强烈地萌生了拥立曾国藩为皇帝的意愿,但如出此举,那便是“成者王侯败者寇”,这一点曾国藩的心里比谁都清楚。在当时的情境之下,曾国藩并没有头脑发热而是选择了冷处理,他挥笔写了一幅对联:“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掷笔而起一语不发从容退入后室,众将观读联语后有点头的、有摇头的、有热泪盈眶的、表情各异,此事就这样被曾国藩生生压了下来,彭玉鳞即属于诸将士之列。其实,早在安庆战役后,曾国藩的部将就有了劝进之说。当时安庆攻克后,湘军将领欲以盛宴相贺,曾国藩不许,只准各贺一联。其部将李元度第一个撰成:王侯无种,帝王有真,曾国藩见后立即将其撕毁,并斥责了李元度,其他将领所拟也没有一联合曾意。其后“曾门四子”之一的张裕钊来安庆,以一联呈曾:天子欲开麟阁待,相公新破蔡州还,曾国藩一见此联击节赞赏,即命传示诸将佐,但有人认为“麟”字对“蔡”字不工,曾国藩却勃然大怒说:“你们只知拉我上草案树(湖南土话,湘人俗称荆棘为草案树)以取功名、图富贵,而不读书求实用,蔡者为大龟,与麟同属四灵,对仗当然工整。时左宗棠也有一联,用鹤顶格题神鼎山: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辗转送至曾处,曾阅后乃将下联的“似”字用笔改为“未”字又原封退回,一字之差含义全变,成了“鼎之轻重,未可问焉!”,一问一答,一取一拒。作为曾国藩的门生、幕府和部将,彭玉麟当然亦有类似激进之举:其在往迎曾国藩东下所乘坐船犹未登岸之时,便遣一位心腹差弁,将一封口严密的信送上船来,于是曾国藩便拿着信来到了后仓,展开信后,见信上并无上下称谓,只有彭玉麟亲笔所写的十二个字: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这时后仓里只有曾国藩的亲信倪人皑,他也看到了这“大逆不道”的十二个字,同时见曾国藩面色立变,并急不择言地说:“不成话,不成话!雪琴(彭玉麟的字)他还如此试我,可恶可恶!”,接着便将信纸搓成一团咽到了肚里。由此不难看出也姑且可以推断,彭之联语中“他年谁是主”一句,实际上包含着一种很复杂的情绪在里面,那就是一方面他已经深切地预见到“清王朝大厦”之将倾,江山必将易主,何时改换门庭也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而已。另一方面,自己心中的“明主”却又讳莫如深,决不愿冒这天下之大不韪,就是在这种情境之下,彭玉麟才发出了联中“他年谁是主”的深沉的感叹,可以说其间夹杂着的:除了对时局的隐忧之外,还浸透着一种深深的无奈。

二号卷

在评联前先说些背景,否则搔不着痒处。 石钟山三面临水,为兵家必争之地。彭公为清朝名将,和太平军大战连场,其中一个主战场正是石钟山。后彭公功成身退,隐居石钟山。寓名浣香别墅,且闲亭为其部分建筑。他对石钟山情有独钟,在此不但有为其母超度亡魂的「报恩慈林」,有为死去的战友修建的「水师昭忠祠」,还有相传是纪念他毕生至爱梅小姑的「梅花厅」。 三联都合律,以下分别就其他问题略述。 a. 题石钟山且闲亭联 石钟山位于湖口,上联用「小池」有点费解,不知是且闲亭边有小池,还是作者故意将鄱阳湖说成小池,来衬托天地之大。石钟山不高,在山上看湖是不会像小池的。上联扼要地说了地理,还隐含兵戈之象。 下联说崖边乱石穿空的环境,既说水月一弯,也说岸边像一弯月的地形。也含兵戈之象。 用「乱」对「小」稍宽。下联用「崖」字显得不平凡,但对仗上却稍欠。「池」涵括「波」,但「石」不涵括「崖」,而是相反。当是错综对固无不可,但此法终究只是权宜。综合来看,上联有兵戈干卿何事,下联有战里偷闲,苦中作乐之意,与亭名配合。但在战争中想到风月,真是谈何容易,很明显作者并不好战。不用直说而意义自出,是作者高明之处。 b. 题石钟山江天一览亭联 此联为集句。上联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下联出自王勃《滕王阁》。 《琵琶行》是贬官时作,主旨在「同是天涯沦落人」。《滕王阁》诗主旨在世事变迁。「闲云潭影日悠悠」后接「物换星移几度秋」。可见此联的选材基本上情景相合。 「瑟瑟」的意思有些争议,在《琵琶行》中,个人的看法作「萧瑟」解,因与其余诗句情调较合。可是,集句联不必依原诗意义。假如「瑟瑟」作「萧瑟」解,此联由上句「秋瑟瑟」到下句「日悠悠」,转折有些突兀。相信这与作者和地点有密切关系。 咸丰四年,彭公曾在田家镇破太平军「铁锁横江」阵。咸丰五年,太平军在石钟山重创彭公水师。咸丰七年,彭公又反攻下石钟山。反反覆覆,世事如棋,正是「物换星移几度秋」。这样看来,「瑟瑟」作颜色解的可能性又较大了。「半江瑟瑟半江红」,不正是血流成河的惨状吗?作者由「秋瑟瑟」想到「半江瑟瑟半江红」,如今退隐,回首前尘,「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便很自然了。 单看作品,不知底蕴,有时会误解,这对作者并不公平,但在这资讯爆炸的年代,大家无暇细品,也是无可奈何。综观上下联,也含反战思想,但却不能混淆作者保卫国家的情操。 从地理说,江天一览亭在山顶,加上地势平坦,是观景的佳处。正如戴成法君在《雨游石钟山》一文所说,「在如此美丽的所在施暴作恶,则非禽兽莫能为之。」相信是彭公百年之后的知音了。 上联「枫叶荻花」可视为句中自对,下联应作如是观,故「闲」并非「枫」的宽对。可是「闲云」对「潭影」仍是稍宽。「云」对「影」可以,「潭」则顶多是名词作形容词用,对「闲」较宽。但集句联不能太呵求。 c. 题吴城全楚会馆联 「全楚会馆」是湖北和湖南的会馆,但实以湖南为主。彭玉麟等曾驻防吴城,大力扶持湖南商人,故会馆在吴城影响特别大。 两湖商人四海为家,所以上联劈头便说「到处便为家」。说的固然是商旅生涯的漂泊,骨子里却有吃通天下的豪情。 吴城在南昌,位于楚地下游,吴地上游,所以上联第二节说「楚尾吴头」。 上联尾节取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之意。 世事风云变幻,结果难知,故下联以「他年谁是主」起。此句也有「怜取眼前」之意。 衡峰在湖南,鄂渚在湖北。因是两湖会馆,故下联次节说「衡峰鄂渚」,而「合」字是联眼。 既然衡峰鄂渚可合,那么再推进一步「天涯若比邻」便很自然了,也呼应上联尾节。 此联起承转合,章法甚严。 对仗方面,「到」对「他」稍欠,下联用「来」借对较好。「便」对「谁」在现代的观点看也稍宽。「异」对「天」,「明月色」对「比邻看」也不理想。但综观此联,上下一气呵成、自然流畅,不能倒置,为流水对。因此,比较注重的是情感思绪的自然贯通,形式上不必严格工整,例如《望月怀远》的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就是流水对。作者既用《望月怀远》诗意,故意用相同的手法也未可料。无论如何,此联哲理意味重,对仗稍宽也可以接受。 彭公祖籍湖南衡山,在皖南芜湖长大,随军征战,走遍大江南北。商场如战场,两湖商人和作者的遭遇相恍惚。故此联既题会馆,亦自况之词。

三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石钟山景色秀丽,尤以亭台居多,桃花洞外有且闲亭,飞檐飘逸.亭下泉池怪石,曲径通幽,潺潺流水,不禁让人想起那句名诗:"清泉石上流"来,晚风新月,泉池微波,引起彭公无限遐想,风动池波,崖围月泉,此联形象贴切,名为写亭,实乃咏池也,(此池名"泉池").联句秀美,动静相嵌,平仄和谐,乃不可多得的佳构也!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登山顶的“江天一览亭”,凭栏望远,鄱阳浩淼,水天一色,明代诗人王英形容石钟山的形胜是“五老云中出,九江天际来。惊涛撼岩石,万壑鼓风雷”。彭公巧妙地摘取前人的两句名句,抒怀咏景,佳!秋风瑟瑟,湖影悠悠,"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序>)",集句联古来无数,然能将上下联景观,意境,词性搭配得如此浑成贴切,实为不可多得矣!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江西省吴城全楚会馆

江西永修即古吴城也,春秋属楚,毗邻吴地,前人谓"吴头楚尾"矣,彭玉麟作为军人,多年征战,四海漂流,处处无家处处家,异地同临明月色,多年与太平天国作战的彭公有此一叹也.王勃有"天涯若比邻",彭公借咏作"天涯都做比邻看","他年谁是主",文人再次长叹,满清王朝,风雨飘摇,岁月沧桑,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上联抒情,下联唱叹,联语赋调舒婉,感情丰富,我谓佳做也

四号卷

第一联:上联用“风三面”点明且闲亭的地理特征是“一面靠山”;下联写水的清澈,能从池水中看到弯月。有靠山才有美好的景致,这恐怕也是老彭同学的处世哲学吧?没有靠山,很难在官场上混,更难步步高升。他累官水师提督,授兵部右侍郎,加太子少保,这么美好的人生景致,谁相信他没有靠山呢?

第二联:这是集句联。在老彭同学的眼里,江天一览亭的秋景应该是最美丽的,否则不会只写秋景吧?全联通过物、形、色、声、意等表现秋景之美,同时也借秋景表达了作者的怅然情绪:萧瑟秋风毕竟有些凄凉,这凄凉是自然界的,更是心中的感觉,于是引出下联的身似闲云、幻如潭影、时光悠悠岁月无情之感叹——当然这些隐藏在状物背后,需要我们去细细体会。不足处在于下联的前四字,严格的说不能构成自对,原因在于闲云重心在云、潭影重心在潭。

第三联:老彭同学久为他乡异客,通过上联的渲染,思乡情绪跃然纸上。有人说下联是老彭同学自叹命运不知何归,亦叹大清朝风雨飘摇;我以为不然,如果直接或间接表示对大清王朝命运的怀疑,还能保得住身家性命吗?慈禧太后那老娘们也挺会抠字眼、耍文字狱的!上联写思乡,身在异乡的目的在于建功立业,我认为下联是以反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志,“谁是主”?当然我啦!执牛耳者舍我其谁?这个我,当然可以指小我,也可以指大我。

总之,老彭同学的名胜联,既题景物,又写心志,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

五号卷

1、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该联写的是石钟山且闲亭之景观,池卧亭旁,清风漫拂微波皱;崖连天际,明月新生乱石围。“风三面”切合石钟山三面临水,一面着陆,形如半岛之地貌,“月一弯”,点明游亭正逢月亮初生之时。从身边小池到岸上乱石,再到空中新月,画面由近及远,其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池波因风而皱,乱石为月而围,所状之物轮郭分明,生动形象,所描之景雅致恬适,赏心悦目。“三面”、“一弯”两个数量词,切景切情,精妙至极,“围”字尤为出彩,不仅活其静石,更使整幅画面鲜活起来,用词凝练精准是该联又一特色。通联无一字不写景,但是透过字面不难窥出作者的心境,空阔的三面风,幽雅的一弯月,抒发了作者“心将客星隐,身与浮云闲”(彭玉麟题石钟山归去亭联),清纯超逸之情怀,以景抒情,情景交融,这也是此联艺术特色的又一体现。以律句入联,对仗工整,声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总之,此联是题写风景的上佳之作。 2、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这是集句联,上联集于白居易《琵琶行》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下联集于王勃《滕王阁序》的结尾诗句:“滕王高阁临江渚,珮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所集句子为原作者烘染环境、借景抒情之笔,都是描写赣地山水,咏秋之句。闲云入水,枫荻吟秋,可谓声色俱全,情趣横生,真乃“江天一览亭”之景观也,集句于此,浑然天成。句到“秋瑟瑟”,“日悠悠”之处,笔锋一转,由空入

时,由景入情:枫叶荻花诉说秋,潭中闲云岁月悠,可谓开合得体,承转自然。作者借吟哦之秋,悠闲之云表露自己暇适旷达的心态,更是恰倒好处。摘句入联,有如探囊取物,信手拈来,叫人击节叹服。 3、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吴城今属江西永修县,位于鄱阳湖西岸的赣江主流与修河交汇处,与德安县比邻,德安在春秋战国时曾为吴楚分界之地,故有“楚尾吴头”之称,吴城西接衡山北连鄂渚,呈合“衡峰鄂渚”之势。咸、同年间彭玉麟助曾国藩率水师驻防吴城,大力扶持湖南商人,因而吴城全楚会馆在当时的影响极大,此联也就是作者驻防吴城时所作。 会馆是旧时同籍贯或同行业的人集会的场所,作者是湖南衡阳人,身居异乡,自然对全楚会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上联有“楚尾”,下联有“衡峰”,思乡望乡自在情理之中,但作者并非小家之器,“到处便为家”,是何等的看得开放得下!“异地同临明月色”,“天涯都作比邻看”,既是对同乡的祝福和共勉,也表达了男儿志在四方的抱负,但是这还不足以阐明该联的思想价值,联想当时太平军重创湘军,清政府遥遥欲坠,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现状,整联体现的应是作者渴望国家太平,人民团结的忧国忧民之情怀。 再来分析该联的艺术特色,首先是两比的收句分别化用了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其次是联句结构严紧,“异地”与“到处”、“楚尾吴头”紧密相连,“他年”、“衡峰鄂渚”与“天涯”一脉相承。再就是首尾相呼应,如果“天涯都作比邻看”,那么“异地同临明月色”,其因果关系非常明显。 此联虽然存在宽对现象,但瑕不掩瑜,应是彭玉麟出色的对联之一。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Z彩| 六合投Z注| 网络赚钱去SO娱Z乐Z城:顶级信用Z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在线时间
301 小时
主题
297

1899

帖子

3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2185
经验
274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0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6-11
2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 00:38 | 只看该作者

六号卷

彭玉麟为清末湘军将领,字雪琴,号刚直,人如其名。一生六度辞高官不作,宁愿小船上操练水军。一生虽挂虚职,养廉费上万,他全部捐作民用或军用,湖南衡阳的船山书院就是他捐资修建的。彭玉麟爱画梅花,一生画了上万副,后来别人赠的挽联中有“千古两梅妻,公几为多情死;西湖三少保,此独以功名终。”之句。

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出口长江南岸,据说波浪激荡怪石作钟声,是以得名。是不是如此,我们暂且不论,但石钟山还当得“乱石”二字的,我们可以想像:月夜在山中观天,四周嶙峋的山石使得我们只能看到很小部分的天空,一个“围”字形象生动,可以当得联眼。上联“皱”字也是如此,可见作者炼字之精到。“风三面”,我理解应该是一面山崖,依山建亭,具体是情况我不得而知,不敢妄言。

江天一览亭位于石钟山山顶,凭栏远眺,万里长江,一泻千里;浩瀚鄱阳湖,波涛万顷。作者却有独特的视角:山上绝壁下多石缝和岩洞,独特的地貌形成“潭”也就很自然了;写秋天长江边“枫叶荻花”的特色景致,闲云是作者心境的反映,倒映在水潭中,远处的湖山尽收眼底。作者用典自然,运笔流畅,悠然之情跃然纸上。

吴城,明清时曾与景德镇、樟树、河口结为四大名镇,支撑江西的门户。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衡峰鄂渚,便是衡山与鄱阳湖了。会馆是古时候经商或流落异地的同乡集中安身之所,所以即是“到处便为家”,天涯若比邻。会馆经历不同朝代,虽然改朝换代而不能湮灭。无论谁是君主,百姓都是一家。据说作者有一定的反清思想,从军目的也不是单纯的为君主服务,我们也暂且不论;从此联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生活积极的一面。晚年作者乐观豁达,这可以从他的联和所画的梅花中表现出来。

总的说,彭玉麟的这三联,各有千秋:第一联写景精到,令人神往;第二联写心,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对平淡生活的向往;第三联写史,表明作者希望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愿望,在封建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抛开历史上对其人的论断不谈,从联的角度和他的诗作评价,彭玉麟可当得“文武双全”中的“文".

七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作者敏锐地抓住了景物的特色,以物衬物,动静和谐,乱石围崖为得月,小池波皱自生风生,很美妙的意境。根据作者的经历,联语背后可解读出他在创作此联时怀有无意功名的隐退之意。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此联为集句联,上联出自唐人白居易〈琵琶行〉中之“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下联出自唐人王勃〈滕王阁序〉中之“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联语以巧妙的集句状景应时,枫叶荻花之萧瑟气象与闲云潭影之悠闲情态对比鲜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副令人神往的图画。在景物描写的背后,隐隐可以读出作者面对飘摇之境镇定、从容的心态。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上联抒发了作者四海为家的游子情绪和超然胸怀。“异地同临明月色”化用了苏东坡“千里共婵娟”的诗句;下联感叹时世光景变幻无常的忧患思想。“天涯都作比邻看”化用了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句。联语感情色彩强烈,委婉而富沧桑感,极能打动人心。细细品味,可看出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八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倒装、拟人手法。石钟山雄峙长江之滨,鄱阳湖口,三面临水,一面着陆,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且闲亭在桃花洞旁,亭下有潭,名曰泉池,泉池四周有竹,其间怪石嶙峋。风三面、月一弯明为写景,实为心之感受。乱石突出地势之险,小池指泉池。整联栩栩如生,形象贴切,读来犹如身在其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集句。 上联出自唐&#8226;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下联出自唐&#8226;王勃的《藤王阁序》——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信手拈来,融情于景,自然贴切。上联低沉,下联笔锋一转,洒脱开阔!与藤王阁扯了点关系,当然值得一挂了。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彭玉麟为清末湘军杰出将领代表之一 ,湖南衡阳人,字雪琴,诗画书联皆精。早年投笔从戎,曾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任水师提督,对太平军作战,后会同曾国藩奏定长江水师营制,巡阅沿江水师,擢兵部尚书,后赴广东筹办防务。传西太后对其赞赏有加,常有奖赏,每受奖赏,刚直公皆拜伏于地,痛哭流涕,忠臣一个,此联可见其心迹。 会馆:旅居异地的同乡人共同设立的馆舍,主要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居。 楚尾吴头:即吴、楚之间的地区。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衡峰即湖南衡山,鄂渚即鄂州,出自《楚辞&#8226;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 上联“到处便为家”表达游子情怀,四海为家,极具洒脱。 下联“他年谁是主”感叹时世多变,忧国忧民之心表露无遗,平添了些许伤感,但又发人深思。后句化用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整联笔调起伏,感情交织,于沧桑处又见开阔,,颇有点警世恒言的味道。此处看应为平声。

九号卷

(一)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彭玉麟题且闲亭,取意忙里偷闲,在“芸芍斋”后。

小池波皱风三面; 仄平平仄平平仄 乱石崖围月一弯。 仄仄平平仄仄平

皱:动词,当挤压﹑收缩解。 形容词:脸上或皮肤因松弛而有折纹的;物体有折痕的。 围:动词,从四周拦挡、包拢;环绕;防守。 名词:四周、周边的大小长度;遮蔽用的布类;量词。

意境联,合律,工对,对偶修辞,正对。叙述法,意对,讲景,含境对,诗中有画,诗品绮丽风格幽雅,意象构图清晰,立旨简明偏能愈见清高,上下句连贯统一,表达完全更意犹未尽,让人闭上眼能映出画面有回味无穷之感,好象人立在池边而风就要吹到身上来一般,却抬头望见高处一轮弯月挂高岗,石乱深浅层次分明险峻挺拔中更增添一丝惊险般的钦赞。不失为一绝妙好联!

(二)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集句,上联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下联出自王勃滕王阁诗。 文献中见着的出处,声律指南:卷上,十一尤,枫叶荻花秋瑟瑟,闲云潭影日悠悠。“枫叶”句: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诗。“闲云”句:语出唐王勃《滕王阁序》。是否出自彭玉麟首创有待商确。

荻花秋天抽紫色花穗。生长于水边或原野,与芦同类。荻花和红色的枫叶,都是秋天的代表景色。瑟瑟,形容风声。典引三国魏,刘桢赠从弟诗: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云在天,潭在地,一俯一仰,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时节的感慨。

枫叶荻花秋瑟瑟; 平仄仄平平仄仄; 闲云潭影日悠悠。 平平平仄仄平平。

早期的对联格律——二十九种对,当句对(又称自对)各自在本句成对,然后再上下句成对,这叫“当句对”,也叫“自对”。例:“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的“小院”和“回廊”,“浴凫”与“飞鹭”各自当句成对,然后上下句成对。

合律,当句自对,虽然闲和潭为不完全工的偏正结构,但将两幅完整的句子合成一气,有如天然的集句,可谓一绝。意境联,写景写风月,意态高清雅谈恬淡,风格高古深幽,造境画面,镜头景观,不但已达成上下联为对立统一之要求,更以层次阐明心绪感触,炼字自然在无形之间完美表达藉景物以思时,进而一松一紧强烈反应时光与心情的压缩写照,令人有幽远轻扬抒发出无限的诗人情操,能启发读者心底里的共鸣,佳句。

(三)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左宗棠联集 挽刘武烈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左宗棠(1812-1885),清末湘军军阀,洋务派首领,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举人出身。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彭玉麟题江西省吴城全楚会馆

清·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号刚直。湖南省衡阳人。湘军将领。

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联语既抒发了广阔而超脱的襟怀,也流露出对时局的隐忧。上联写出游子胸怀,作者离乡背井,四海为家,却感到“异地同临明月色”,颇有苏东坡《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意。下联感叹时世光景。吴城连接衡山、鄂州,“天涯都作比邻看”又化用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句。然而岁月沧桑,他日又将谁主沉浮?对清王朝风雨飘摇的局势,发出深沉的喟叹。“鄂渚”,即鄂州。《楚辞·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相传在今湖北省武汉黄鹄山上游三百步长江中。隋改郢州[今武昌]为鄂州,即因渚而名。联语富于感情,对清王朝的风雨飘摇的局势,发出深沉的喟汉。语调舒婉,富于历史沧桑之感。

按:从文献中很难断定是彭玉麟或左宗棠谁的创作,不过看来都有引用就是。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联虽略宽,但因为长联,且都很工整,故属工对。正对,色:披洒艳丽的色彩,名词当动词用。看:对待,动词。整联意态雄伟,气势豪壮,对仗工整。符合马蹄韵,互成对,视觉摩写的修辞技巧映衬出远近殊离却心境一致的协调,无耐中找到心灵的寄托,情境上将无力感化腐朽为神奇变成契机,更有藉此产生出鼓舞士气自我勉励的动能,化重为轻,依无我到忘我,产生恬淡的清幽,充份发出写诗的联想力,借着文字的描述,在程度上作切割与取舍,不夸张却拥其实效,上联反衬下联对衬映造出同一之景像,心情上以清幽做出法,以和协当收尾,第一分句有设问之意图,第三分句有感慨之修辞,借第二分句的实景写出层次距离远近实景,连贯需与实的写境手法,用笔洗炼,充份把握住对联的工稳贴切新奇技巧,也写景、也写实、也抒情;也励志,更衬托出自面上宽怀大量天涯若比邻的宽大胸襟。好联!

十号卷

1,作者简介: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清朝湘军将领。祖籍衡阳渣江,生于安徽安庆。1853年辅佐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后主其事,购炮造船。次年,在湖北武汉、田家镇连败太平军水师。1855年初,在江西湖口败于石达开之手。后又全力扩军,逐步控制长江水面,参与围攻九江、安庆。1861年晋为水师提督。1883年任兵部尚书,以68岁之病躯受命赴广东办理防务。中法战争后,以疾病开缺回籍。光绪十六年,逝于衡阳江东岸寓所,清廷追赐太子太保衔,赐谥“刚直”,并为他建了专祠。彭玉麟一生曾六辞高官及厚俸;同治十一年到光绪九年期间,六次巡阅长江水师,从提督、总兵等高级武官到低级员弁,彭先后参劾其中的平庸恶劣者一百多人。军事之暇,他也绘画作诗,以画梅名世。其诗后结集付梓,题名《彭刚直诗集》。

2,个联简约赏析:

(1)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此联虽然仅寥寥十四字,就把一个三面环水,一面依岸,坐落于崖围之下的小亭工描直推到了读者面前,更有微风皱波的生气和弯月镜影的恬适,自然地引出了作者和读者的“闲情”,此联配此亭,真可谓实至名归。

(2)——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此联先选枫叶和芦花推出了广袤的山湖秋野瑟瑟而启,又以闲云、潭影和悬阳之江天悠悠相连,上下比衔接自然流畅,雄浑一体,登斯亭,赏此联,定能顿使人生起江天一揽眼底,心胸阔达无垠的感怀。之所谓名家或许正在这简练无痕的笔触之间,就能把人带入所要表达的题目意境了。

(3)——题吴城全楚会馆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尽管此联按现在所讲的一般联理工对要求有些不合,如:到处(动宾)/他年(偏正)、便(虚)/谁(实)、异地(偏正)/天涯(并列)、色(名)/看(动)等,但是作者却不拘于这些桎栲,而以意对,神对把读者引入他的胜境。因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故作者在上比中用“楚尾吴头”暗写了“吴城”,又用“到处便为家,异地同临明月色;”暗写了旅人会聚之所,更用“衡山鄂水”点出“全楚”,从而巧妙的隐嵌出“吴城全楚会馆”。不仅如此,作者更是从字面的场景描写,渗透出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上比)和一种江山一统,天下太平,和谐共乐的生活希冀(下比)。联中还用了领字(望/合)及自对(楚尾吴头与衡峰鄂渚)等艺术手法,尤其是看似不工的到处(动宾)/他年(偏正)、便(虚)/谁(实)、异地(偏正)/天涯(并列)、色(名)/看(动)部分,而实际有虚实相生,形合神对等特殊效果的妙用,更是在赏联、写联和评联时值得发掘,研究、借鉴和学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01 小时
主题
297

1899

帖子

3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2185
经验
274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0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6-11
3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 00:42 | 只看该作者

十一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评: 上联微风拂水,轻波碎浪 清凉之意迎面扑来 ,风三面是此联的精彩新奇之处 联作者在这里留了一个伏笔 : 怎么会只有三面来风?答案在下联 原来小池形似弯月,周围乱石堆崖 则凹处自然背风 同样,月一弯也是此联的精彩之处 此月既以实指 也可状物,读到此处,不由的为联作者的匠心独具而莞儿一笑 顾名思意,且闲亭, 既是游客到此可以暂且闲坐一下 闲雅一番的意思 , 那么有什么值得闲坐的呢?联作者抓住这一点,表面上只是写景状物,和且闲亭毫无关系,但实际上却刻意营造出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为亭名作了个很好的注解。构思精巧是此联一大的特点。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评: 上联枫叶荻花,一在山, 一在水, 都是要成片才能成为风景的植物。 联作者通过对特定意象的描写,再加上秋天特有的物候特征,寥寥数字就展现了一幅视野开阔的山水图。下联 闲云潭影 一在天 一在地 如果说上联采用的是远近平视的角度 那么下联采用的就是上下高低的视角 再次拓展画面 从而使得景象更加开阔壮观。 此联的创作手法和题且闲亭联同出一辙 都是采用对景物的描写来注解亭名,暗用“会当绝岭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用来题江天一览亭是再好不过了, 取象精确是此联的一大特点。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评: 上联通过对“到处便为家”的凄凉 异乡望月的苦思 极力渲染了游子对故乡的眷恋。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孤独 无奈 读之百感交集 催人泪下。尾句巧化“举杯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意而不着痕迹。下联话锋一转 以豪迈的语气 道出了游子意气风发的情怀 特别是起句,颇有点指点江山的味道。一扫上联的颓丧之气 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而深化了主题 。尾句同样化用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意 此联在创作上采用了反对的手法 反映出全楚会馆的同乡虽身处异地 但不忘故乡 积极奋发的精神面貌。兼以楚尾吴头点出会馆的地理位置;衡峰鄂渚点出“全楚”馆名的来由 可谓面面俱到而衔接自然 。巧用地理特性,化用诗意是此联的两大特点。

十二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鉴赏] 这是一幅风景名胜联。短短的十四个字,把且闲亭依山傍水、独揽风月的绮丽景色描写的淋漓尽致。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此联采用了互相衬托,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上联写动,“波皱”照应了后面的“三面来风”,把小池之水在风中漾起阵阵涟漪的景象,描写的惟妙惟肖,使人如身临其境,似乎也被那凉爽的清风所包围,不禁心旷神怡。下联写静,乱石高耸林立,环绕亭周,抬头仰望,不想一轮皎月正耀当头,正是“众石捧月”,刚柔相映成趣,妙不可言。另有小池的精巧雅致与乱石的苍劲突兀,风的清爽宜人与月的静谧典雅,其间相互衬托而又巧妙结合。更兼联中“皱”“围”二字使用了拟人手法,进一步增添了景物的生动鲜活。这些艺术手法的使用,使对联产生出较高的艺术效果,倍增诗情画意。

此联是一副正对联,它不仅文辞优美,意境高远,而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炼字精道,堪称一幅优秀的风景名胜联。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鉴赏] 这是一副集句联。上下两联分别来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与王勃的《滕王阁序》。全联描写了江天一览亭秋季时枫舞荻飞、云闲潭静的美丽景致,表达了作者对山河景致的赞美和恬淡自得的心境。

上联选用了秋天的典型代表事物枫叶、荻花,点明了景物、时节,又用瑟瑟一词来渲染出淡淡的忧伤情绪,整体的构图意象风格萧然而不颓废。下联则选择了“闲云”“潭影”和“日”来应对,而悠悠一词的使用,更加突出了画面的悠然恬静。上下句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了一副优美完整的秋日丽图。

整幅联通过对“叶”、“花”、“云”、“影”的描写,和瑟瑟、悠悠的叠字运用,烘托出此间秋日色彩的斑斓景致,生动地描述了江天一览亭的美丽景色,并表达了作者恬淡悠然的心境。

此联把不同风格的两个诗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全新的意境,浑然天成,不失为一幅上乘之作!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鉴赏] 本联名为题景联,实乃是借景抒怀之作。

上联的“到处便为家”、“异地”道出作者身处异乡为异客,使人顿生沧桑之感。“楚尾吴头”说明了吴城全楚会馆的地理位置(吴城,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也间接的指出了吴城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而后一分句“异地同临明月色”则与“到处便为家”相呼应,写出了游子胸怀,作者离乡背井,四海为家,却能随遇而安,发出“同临明月”的感慨,显示出作者广阔豁达的胸襟。下联的首分句“他年谁是主”以问句的形式出现,体现出作者对时局的迷茫和担忧。而这“衡峰鄂渚”日后不知将由谁主沉浮。“天涯都作比邻看”化用了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昭示了人间岁月沧桑,天地日月浮沉,令人感慨万千!

此联中“他年谁是主”运用提问的手法,“楚尾吴头”“衡峰鄂渚”引经据典,“天涯都作比邻看”化用古诗,多种艺术手法合理的运用,巧妙的结合,赋予联语丰富的感情,把作者超脱的胸怀和对清王朝风雨飘摇的局势的喟叹,表达的极致充分和恰倒好处。不愧是楹联中之上品。

十三号卷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妄评:彭雪琴身为湘军一将领,一生戎马生涯,然又一生拓联无数,而佳联更教人叹为观止。此集句联无论从意境、对仗及背景均属上上乘之作。上联集白居易《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句,下联集王勃《滕王阁序》中“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句。上下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无意间浑似天成,尤联尾叠字,不仅将景色尽收笔下,更将作者及联者心怀暗含,咏来寓意无穷。更为巧合的是上下联作者同为唐代著名诗人并同为山西籍诗人,更同咏江西风物,为此联又添一分韵色。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小子无缘一睹壮景,从联中所诉,但想当时景物恐被此联已尽收,联者心意也表露无遗。和景、境、意于一体,恐用“绝妙”两字尚未能及其意!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首先,此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上联由会馆意起,转地域之特点,以明月共照述情,下联由再会馆意起,合两地风物,用天涯比邻之心怀收联。全联即表会馆之用处、两地之风情,又寄来会馆人之思乡及和气生财之意!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全联平仄和律,对仗工整。小池、波、乱石、崖、风、月组成了一副动感美景。此联巧妙写景,轻勾淡描,却静中有动。好联、妙联。

十四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此为风景名胜联。三面来风,小池波起,乱石耸立,晓月高悬,好一幅忙里偷闲图,言简意明,与“且闲亭”题意紧扣,声律合对仗工稳,佳!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此为集句联,上联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下联出自王勃的《滕王阁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愁。”两句都写秋景,放在一起声律合对仗工稳,犹如天成。遥想作者在一览江天、观望枫叶荻花闲云潭影时,一定也想到了白居易、王勃两位诗人的命运,虽满怀抱负却难以实现,遭遇心情皆与己同。借写景感怀身世,时间跨越几百年,思想在这里得到统一。妙!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此联为五、五、七言句,句脚规则为平平仄/仄仄平,声律合对仗工稳,遣词考究,引用典故。楚尾吴头——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鄂渚——即鄂州,《楚辞·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相传在今湖北省武汉黄鹄山上游三百步长江中,隋改郢州(今武昌)为鄂州,即因渚而名。上联写游子胸怀,背井离乡,四海为家,却感到“异地同临明月色”,下联写时世光景,吴城连接衡峰、鄂渚,虽说“天涯都作比邻看”,可毕竟岁月无情,他年又将谁主沉浮呢?联语大气超脱胸怀广阔,同时又流露出对时局的担忧。上联“异地同临明月色”有苏东坡《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意,下联“天涯都作比邻看”又化自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句。整联富于感情,由近及远、推己及国,寥寥数字却流露出忧国忧民的胸怀博大,堪称大手笔。

十五号卷

“典型”与“非典型”——彭玉麟联例漫谈

在没看到彭玉麟生平之前,惯性思维中彭公应是一介书生,考史演论、著书立说,如此如此。一看生平,舌头伸出老长,原来让彭公真正青史留名的却是其非同寻常的戎马生涯。这位被张之洞视为国之砥柱,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的风流人物,眉目凌厉、性格刚直,治军有方、颇多战功,曾六次坚辞朝廷高官任命,而中法战争爆发,却以残病之躯亲赴前线,为国效命,真个是高格傲骨,顶天立地!一个有血有肉的奇男子形象在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人如其联,联如其人”,回过头来看三副联,再参考查到的资料,就有点意思了。

第一副虽是风景联,但寄意隐约,波澜内隐,似可见彭公内心里的情感动静、思绪起伏,犹以“风三面”、“乱”字处可见玄机。彭公所处时代,清廷腐败,民生多艰,内忧外患,战乱丛生,彭公作为朝廷要臣,深知责任之大、肩担之重,自不敢退避懈怠,报国救民之志始终充溢于胸:“小池”屡起波澜,是因为多面来风,“乱石崖围”中,自有“月一弯”照亮苍穹……国有彭公,幸甚!

第三副堪为千古名联,古今评论颇多。彭公之胸怀性情眼界,此联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作为清廷长江水师的最高统领,彭公四海为家,常年奔波前线、冲杀疆场,却作达观语,而时局的动荡更加重了彭公本就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吟哦处似可见彭公立于风雨潮头,神情凝重,伟岸的身影成为那个危难时代的一面不倒旗帜!作为文人出身的武官,彭公明史经世,更有高远之思:所到即为家,这国土虽辽远,但山河一脉,同样都有明月照临呵!他日谁来主持大地沉浮,把这江山一统,合为一家,共享升平呢?历史、当下、未来,国家、百姓、个人……这种家国一体、人联归一的境界怎能不散发出深沉浑厚的艺术美感呢?!

对比以上彭公的“典型”联例,第二副就有点“非典型”的感觉了。该联题址和作者本就有争议,一说是阮元题于南昌百花洲,一说就是彭公题于九江湖口石钟山江天一览亭(网上竟还有记录说题于杭州西湖迎翠轩,估计是录入出错了;还有说作者是曹秀先的,不认识!)。有意思的是,此集句联描写的景物所在地恰恰上句在九江,下句在南昌,你说晕不晕?

鉴于第二副联诸多“非典型”特征,我感觉作者应是阮元才对(据说阮元还是彭公老师,彭公干脆大方点,把知识产权让给老师得了!)。“百花洲”,多美的名字!想想联句描写的景致,多象啊!“江天一览亭”,完全应该是奇伟开阔之境嘛,咋能“闲云潭影日悠悠”呢?不是彭公所作,倒不是说彭公才力不济,以彭公刚烈之性、落拓之格,他愿意集句吗?!以彭公大开大阖之恣肆情怀,集句足以酣畅淋漓抒发思想与抱负吗?!九江是彭公曾率军鏖战过的血腥战场,眼中之景能与古人通一吗?!乱世栋梁,国事艰危之际能有风雅集句、闲赋悠适之暇之致吗?!即使有,恐怕也多雄奇超拔、清朗劲健之语,境界、格调定会有所不同。

以上即对彭公之 “典型”与“非典型” 联例的胡言乱语,正误与否倒不在意,关键是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屡有收获,为联为人都有了些许新得,这倒是意外之喜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Ⅹ彩| 六合投Ⅹ注| 网络赚钱去SO娱Ⅹ乐Ⅹ城:顶级信用Ⅹ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01 小时
主题
297

1899

帖子

3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2185
经验
274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0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6-11
4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 00:46 | 只看该作者

十六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准确的说,这是江西石钟山且闲亭观鱼池的一个对联,上联形象的介绍了这个观 鱼池的位置---靠山,下联写了鱼池的水---清澈,而乱石崖围,则充分而形 象的描写了鱼池的古朴和毫无雕饰的自然之美。从布局来看,上联写动,下联写 静,写动的时候,抓住了风吹--波动这么一个特征,宁静而秀美,这个动,是 淡淡的,有着细腻而轻柔的特点,下联写静,用了明月映水这么一个画面,同样, 是宁静而秀美的,整个句子有种水墨淡彩的意境,是彭氏对联中比较少见的风格, 因此,在第一次读到他的时候,深深的为这个贵为水军提督的前清将领的山水情 怀所感动,在彭氏的心中,亲近山水,与自然为伴,可能是他最终的追求,在他 的仕途生涯中,屡次辞职,又屡次为家国的安危出任,带有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 惯有的理想,修身、齐家、治国。然后,归隐林泉,乐居山水。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这是一副集句联,上联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下联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这个 集句联在江西的南昌的百花洲也有见,百花洲在江西南昌东胡中,浔阳江,是长 江流经九江的一段,荻花,是一种生活在水边的花。而滕王阁,在江西南昌赣江 边,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滕王)所建,以其封号为名。该阁兴毁二十余 次,彭玉麟以后来者的眼光审视这一千古名楼,上联借了《琵琶记》里面营造的 萧瑟的语境氛围,不但对亭子周围的自然环境有所刻画,而且,把历史的兴衰感 叹,借这么一句悲秋的名句表现出来,下句,对上句表现的沧海桑田的感叹有所 延伸,闲云、潭影、一切是那么不动声色,然而,却毋庸置疑的变幻,湖山无恙, 而世事沧桑,我们可以从这具有包涵能力的句子中看到彭氏对历史变迁、家国盛 衰的感叹,两句诗文都是集自咏江西的唐诗,还有一说,此联为清.曹秀先所集。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这是一个题会馆的对联,起首"到处便为家"一语道出游子辛酸,我查了一下 吴城:今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 称。有一个传说,东吴周瑜曾在此练兵,在元代和清代时期,都被一些将领据 为要塞,重兵扼守。联语用"楚尾吴头"这么一个典故,可以看得出作者对时 局的忧患,而"异地同临明月色",化用白居易"千里共婵娟"的诗句,颇有 千里一轮月的感叹,借家乡和他乡都能共赏这一轮明月,把无所不在的思乡的 感情托付月色,在沧桑中,带有一些诗情画意,颇切会馆这么一个特殊建筑的 身份。下联感叹时世光景。吴城连接衡山、鄂州,他年,谁主这大地的沉浮? 对清王朝风雨飘摇的局势,发出深沉的喟叹。"鄂渚",即鄂州。相传在今湖 北省武汉黄鹄山上游三百步长江中。隋改郢州[今武昌]为鄂州,即因渚而名。 "天涯都作比邻看"又化用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句,意在只有 知己在,几时远在天涯,又何妨当作是"比邻",这一句是对上联中思乡感情 的补充,也是中国自古以来根深蒂固的家天下观念的体现,联语富于感情,语 调舒婉,,富于历史沧桑之感。)

十七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此联题于石钟山且闲亭,据字面当是描写山中且闲亭所在处之见的局部晚景。

上联主写水和风。“小池”尽显水潭的小巧玲珑、清秀幽雅;“”体现了和风煦煦及水面微澜;“风三面”道出了其(应是亭,或亭水兼容)确切的地理位置环境——即一面靠依山崖,否则就该是四面来风啦。

下联主写山和月。“”尽显了石崖的数量和形姿,林立且峻秀奇特;“”则更进一步体现了石崖的多而连绵;“”描写了月的形态,即月是弦月而非满月,而且这弯弯的明“”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是指深邃的碧宇中的新月,还是指幽酽微澜池潭中的月影,就由各人自领会吧,但都是美好的。

上、下联强弱相当,浑为一体,相映成趣;整联音韵协调,对仗工整;意境独到,用字精练;显示出作者精湛的文学功底和深邃的艺术造诣。

全联精致细腻,刻绘出了:清爽和煦的晚风轻拂着精巧幽酽的水面,峻峭秀丽的石崖深情地挽留住弯弯的明月,地上山、亭之景和天上之月又倒映水中。景色是这样的美丽,环境是这样的幽静,人在其中心情定当清闲自在,幽雅之极,流连忘返,与“且闲亭”之名极为相配。恐怕月亮也动之以情,不忍离去了呀!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此为集句联。上联集于白居易诗《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下联集于王勃诗《腾王阁》:“······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栏外长江空自流。”两集句在原诗中都为描写萧瑟落寞的氛围和情感。

作者所集两诗句题于江天一览亭实为巧妙,堪称天然一对,一改愿句消沉气氛,较好地描写了该处怡人的秋色胜景,给人以清新平和的氛围。景观描写采用句中以名词并列且自对和叠字的修辞手法由近至远、地天共融地使上下联融成一体,成为一幅较完美的江天一览的自然景色画面。

上联写中、近景。枫叶和荻花均为秋天典型植物,并在句中形成自对,燃情的火红枫叶和飞舞如梦的荻花显示了秋天另番动人的盎然活力(改变了百花凋残、万木瘦枯的景象),丰富了自然风景的鲜艳色彩和画面动感,加上重叠象声词的运用,那轻微的风吹枝叶的声音如同絮絮细语,使人如入其境。

下联写远景。放眼望去,四周景色尽入眼底,大江也已显得不那么宽阔,故以“”化之。举首向上,蓝天白云,阳光和煦,天高气爽,加之“日悠悠”更使人感觉到,身处视野开阔的山亭之中享受大自然惠赐的美好风光是那么的悠闲自在、心旷神怡。

上、下联承接自然、浑为天成,符合韵律,结构统一,对仗工稳。虽无华丽字词,美景却跃然眼前;仅以一对重叠词就使画面动感十足。

要说缺憾就是虽然枫叶和闲云都属偏正结构名词组,然枫为名词,闲为形容词,显稍宽。但作为集句联已是相当的不易了。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该联足见作者见物观景所生之情感、对人生和世事的由衷感叹和游子胸怀、理想及期盼,同时也展现出了作者文韬武略的风采。

上联:作者作为清朝湘军将领,长期率军镇守和作战当然是多数离家在外到处为家之人(会馆中人多当同),远望大片近地远域都同样在明媚的月光映辉之下,表现出对大好江山的赞叹和热爱。景色的美好和夜晚的宁静也当然勾起在外游离之人的思乡思亲情结,并借以将此情结寄托于明月。后分句与古诗句“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处。

下联:作者饱阅历史,历经苍桑,在前分句中显示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和感叹。时局动荡,今后是谁的天下,祖国的这山那水,不论是谁当家作主都是近邻亲友和兄弟,展现出作者对河山一统、平息纷乱、安邦富民的理想和期盼,加之中分句的并列自对更深层次的进行了情感渲染。后分句同上联一样由古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化出并与上联化句相对应。

上、下联首尾相顾,读来顺口流畅;言恳字切,情意深长感人;对仗稳当,中分句均使用了句中并列自对修辞手法使感染力增强,后分句的两化句也相映成对。可见作者襟怀和文学功底。

缺憾之处:下联末字“看”韵为仄,失韵。但若以平声字“观”等则显然逊于“看”,作者显然不是不知,而是遵循意为先而忍痛舍的韵。其次,上、下联中的前分句和后分句的首个词组虽都为偏正名词,但其词前部的修饰定语部分因词性差异严格地讲显宽。

说明:卷中对句和挽联虽今、古两韵都合律,但对句取今韵、挽联取古韵则可分别使联中多一字符合标准联律谱,就以此取韵吧。

十八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评:本联尽述石钟山且闲亭前池水与乱石剔透玲珑之状,让人油然而生爱心。

上联写池水因三面来风而涟漪微起,“风三面”是因为池边怪石嶙峋,风来遇怪石则穿空而出,故无定向,所以说“风三面”,实则指四处都有来风。这里,本可以说风四面或风八面,但这样和下联的“月一弯”在数值上差距略大,故作者取“风三面”。作者这样描述,实际是为下联的“乱石崖围”作铺垫、埋伏笔。

下联承接上联。如果说上联写因风皱面的小池是近观的话,那么,下联则是远眺。但见得四周乱石崖把池水围成一弯月牙,更显池之巧小。同时,也因此而给上联的“小池”下了注脚。

就音律而言,严格说,“崖”对“波”稍欠。但联律讲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依此亦无大碍,毕竟瑕不掩瑜。

就整体而言,上下联浑然一体,自成一趣,实为联中珍品,让人把玩不已。

枫叶荻花秋瑟瑟;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评:本联把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之秋景铺陈得酣畅淋漓,尽得落霞孤鹜、秋水长天之趣。

上联由“枫叶荻花”起句,让人一入眼便觉秋色茫茫。其实,原本枫叶红乃秋象,但此处即便未言枫叶之红,然缀以“荻花”(一说是芦花,而芦花正是秋季盛开)后,枫叶自然红透,秋天到也。至此,作者仍不罢手,以“秋瑟瑟”补充说明,使人倍感深秋之寒。枫叶,或一株,或几株,应该在江天一览亭之侧,此为近写;荻花,当是长江边连绵不断直至天际的,为远描。如果说枫叶荻花是写实的话,秋瑟瑟则是写虚,是因了枫叶荻花之后的一种感觉。

下联“闲云”,乃天高云淡之状,亦秋令,大有“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之气势。“潭影日悠悠”,则言在静静的潭面,泛着懒洋洋的日影,全然失却夏日的淫威,但亦让人在秋瑟瑟的时候,有了些许温暖。一般人写秋景,多借月抒情,而此处作者则弃月用日,亦得秋趣之乐。

整联横有远近,纵有上下,给人的感觉是气势恢弘,余韵缠绵。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评:本联将客居他乡、四海为家的好男儿气概,磅礴豪放地挥洒出来,让人豪情顿生,壮志当酬。

作者身在异乡,却全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那样一种婉约惆怅,上联起句“到处便为家”,直抒胸臆。“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意即远望故乡,近观吴城,虽则身在异乡,然同样可以仰望那一轮和故乡一样高挂的明月,亦因“异地同临明月色”,才让作者有了“到处便为家”之概。

下联作者笔锋一转,诘问“他年谁是主”,指自己久居异乡,反客为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衡峰,湖南衡山;鄂渚,湖北的江滩,这里泛指故乡楚国,意即算上故乡的衡山和江滩,即便对于吴城来说远在天涯,也把她当作紧挨着的邻居看待。实际下联是把上联未尽之意作进一步的铺陈,让人更深入地理解“到处便为家”的深刻含义。

就音律而言, “看”在联中读“刊”,属平音,故音律颇工。

整联给人的感觉是豪情四射、荡气回肠,实为联中佳肴,让人回味。
十九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且闲亭——想来取意该是忙里偷闲之意,此联为单纯的写景联,突出池小而风声三面,水波皱起,下联由一个“乱”字可见石之形各异,不拘一格;月儿一弯孤清俊朗,更由此体现景致的清新淡雅,与别处不同。“风三面”与“月一弯”处倒装,又颇有济南大明湖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之风。

枫叶荻花秋瑟瑟;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此联为集句,上联出自白居易之《琵琶行》,下联则出自王勃之《滕王阁》。上联本也是写秋日江边景致,上下联 “枫叶荻花”与“闲云潭影”既有句中自对又上下联相对,用与石钟山之江边有山,山下环水,正好相得益彰。联中用了叠字,更具闲静无我之风格。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会馆是处于异地的宾客、学子、商贾聚会和聚居之场所。会馆是明清时易籍人在客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

此联写出了身在异地的游子四海为家的胸怀,即便客时,一样的明月照人,天涯同望。“他年谁是主”联说明了会馆的人短暂相聚后,期望能有更好的未来,又说明了会馆人来人往的特点;更表现出了不凡的气度,纵是身在天涯,到此处一聚,都可以当作比邻来看。读来不禁让人联想起:“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及“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等等的脍炙人口的诗句来。

二十号卷

三、评论: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评: 石钟山且闲亭雄峙于长江之滨的鄱阳湖口,三面临水,一面着陆,形如半岛,故曰亭边小池的风是从三面吹来,吹皱了池里的清水。在碧波荡漾的衬托下这里的景色显得更美。这里山虽然不高,但悬崖峻拔,突兀峥嵘,插湖锁江,气势不凡。小亭依山就势,因地制景,藏露结合,虚实相间,石环水绕,真好似一弯月芽,幽静雅致。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评: “江天一览亭”位于山的顶端,凭栏远眺,万里长江,一泻千里;浩瀚鄱阳湖,波涛万顷。鄱阳湖与长江交界处,清浊分明,水分两色。远眺匡庐云遮雾障,夜游双钟月涌江流。如此的形胜之地恰逢在瑟瑟秋风中,火红的枫叶和雪白的荻花交向辉映,大自然的杰作如此美妙,使人心旷神怡,感到如此亲近如此可爱。在秋高气爽,风和日丽中,白云悠闲,潭影澄澈,大阳很从容地斜照着大地,好一幅坦然幽静的秋景图。此联律工音谐,情景交融,不愧佳作。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评:出门在外并不感到孤独陌生,处处可感受到如在家乡一样亲切,不信你看,不管是在楚国边缘,还是在吴地的入口,都能深切体会到明白清辉,真是宾至如归。 到底谁是此地的主人呢,衡峰鄂渚一眼都看穿了,即使在天涯海角犹如近邻一样,一切如在眼前,有居高临下之感。联工总巧,妙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00

2015

帖子

7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贡士

灌园叟+试部主持+联都04年度甲科

Rank: 6Rank: 6

UID
2280
经验
308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7-1
5
发表于 2005-12-24 20:46 | 只看该作者

第三题[Power=10] [公告]2005年度殿试 第三题联评汇总

三、评论(40分)

材料:以下是清代名家彭玉麟的三幅作品(创意提供:杨柳困)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要求:自由发挥,鉴赏、评论、考据,都可,但不得蹈袭前人之论,必须自出机杼。字数在300字以上。

一号卷

赏析: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号刚直,湖南省衡阳人,湘军统帅曾国藩的幕僚、门生和部将,一生所留联语颇多,尤以名胜楹联有很深的造诣和艺术价值。1853年(咸丰三年)其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购买洋炮、制造大船,并与太平军多次交战,上述三联就是其驻扎时先后留下的。

第一联题的是“江西石钟山且闲亭”,石钟山坐落在湖口县双钟镇,雄峙于长江之滨、鄱阳湖口,三面临水、一面着陆,形如半岛,所以就有了联中“风三面”、“月一弯”之白描,山虽然不是很高,但却悬崖险峻、突兀峥嵘,插湖锁江、气势不凡,太平军就在这里重创了曾国藩的水军。全联虽然只有短短的14个字,石钟山的形态和特点却恍在眼前,并揭示出作者内心的感受:一个“皱”字勾勒出时局的动荡与心境的复杂,一个“乱”字又刻画出战事的胶着与前路的迷茫,月夜临亭远眺,心情自是如潮水久久不能平静,整句给人以沧桑、空旷、肃杀、落寞之感,让人读来有如身临其境。

第二联题的是石钟山顶的“江天一览亭”,上句集自白居易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下句集自王勃的《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我们单是透过这两首诗,就似乎已经真切地触摸到了作者起伏的心境,不难想见:凭栏远眺,万里长江一泻千里,鄱阳湖水波涛万顷,匡庐云遮雾障,双钟月涌江流,心中自是感慨万千。作者巧妙地将两句诗集在一处,通过上下联错落的景致描写和对比,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进而形成心灵上的震撼与共鸣,于平淡中更见神奇。

第三联题的是吴城全楚会馆,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东吴周瑜曾在此练兵,元·陈友亮和天平天国石达开皆据为要塞,派重兵扼守。全联作者时空并蓄、收放自如,抒发了其广阔而超脱的视野和胸怀,也自然地流露出对时局的隐忧和对前路的迷茫。上联刻画了作者的游子心境和情怀,连年征战、抛妻弃子、背井离乡,以至“到处便为家”,却又仿佛见家人“异地同临明月色”,自是一番凄清与落寞,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异曲同工。下联烘托出了作者内心的无以为寄和前途的吉凶未卜,只能寄希望于“天涯都作比邻看”,以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怀去感染和慰藉自己。涛走云飞、星移斗转,“他年谁是主”——是作者对满清王朝风雨飘摇的局势发出的最深沉的喟叹,极富历史沧桑之感。同时,也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心中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无奈:据记载,当年曾国藩攻破南京、天平天国覆亡之时,湘军将士便强烈地萌生了拥立曾国藩为皇帝的意愿,但如出此举,那便是“成者王侯败者寇”,这一点曾国藩的心里比谁都清楚。在当时的情境之下,曾国藩并没有头脑发热而是选择了冷处理,他挥笔写了一幅对联:“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掷笔而起一语不发从容退入后室,众将观读联语后有点头的、有摇头的、有热泪盈眶的、表情各异,此事就这样被曾国藩生生压了下来,彭玉鳞即属于诸将士之列。其实,早在安庆战役后,曾国藩的部将就有了劝进之说。当时安庆攻克后,湘军将领欲以盛宴相贺,曾国藩不许,只准各贺一联。其部将李元度第一个撰成:王侯无种,帝王有真,曾国藩见后立即将其撕毁,并斥责了李元度,其他将领所拟也没有一联合曾意。其后“曾门四子”之一的张裕钊来安庆,以一联呈曾:天子欲开麟阁待,相公新破蔡州还,曾国藩一见此联击节赞赏,即命传示诸将佐,但有人认为“麟”字对“蔡”字不工,曾国藩却勃然大怒说:“你们只知拉我上草案树(湖南土话,湘人俗称荆棘为草案树)以取功名、图富贵,而不读书求实用,蔡者为大龟,与麟同属四灵,对仗当然工整。时左宗棠也有一联,用鹤顶格题神鼎山: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辗转送至曾处,曾阅后乃将下联的“似”字用笔改为“未”字又原封退回,一字之差含义全变,成了“鼎之轻重,未可问焉!”,一问一答,一取一拒。作为曾国藩的门生、幕府和部将,彭玉麟当然亦有类似激进之举:其在往迎曾国藩东下所乘坐船犹未登岸之时,便遣一位心腹差弁,将一封口严密的信送上船来,于是曾国藩便拿着信来到了后仓,展开信后,见信上并无上下称谓,只有彭玉麟亲笔所写的十二个字: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这时后仓里只有曾国藩的亲信倪人皑,他也看到了这“大逆不道”的十二个字,同时见曾国藩面色立变,并急不择言地说:“不成话,不成话!雪琴(彭玉麟的字)他还如此试我,可恶可恶!”,接着便将信纸搓成一团咽到了肚里。由此不难看出也姑且可以推断,彭之联语中“他年谁是主”一句,实际上包含着一种很复杂的情绪在里面,那就是一方面他已经深切地预见到“清王朝大厦”之将倾,江山必将易主,何时改换门庭也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而已。另一方面,自己心中的“明主”却又讳莫如深,决不愿冒这天下之大不韪,就是在这种情境之下,彭玉麟才发出了联中“他年谁是主”的深沉的感叹,可以说其间夹杂着的:除了对时局的隐忧之外,还浸透着一种深深的无奈。

评语:对作品背景及所述景色均有详细交待,对艺术特点也有相应的总结,至于据传说而做的推论,因与作品并无直接联系,故不做考虑。得分;34分。

二号卷

在评联前先说些背景,否则搔不着痒处。 石钟山三面临水,为兵家必争之地。彭公为清朝名将,和太平军大战连场,其中一个主战场正是石钟山。后彭公功成身退,隐居石钟山。寓名浣香别墅,且闲亭为其部分建筑。他对石钟山情有独钟,在此不但有为其母超度亡魂的「报恩慈林」,有为死去的战友修建的「水师昭忠祠」,还有相传是纪念他毕生至爱梅小姑的「梅花厅」。 三联都合律,以下分别就其他问题略述。

a. 题石钟山且闲亭联 石钟山位于湖口,上联用「小池」有点费解,不知是且闲亭边有小池,还是作者故意将鄱阳湖说成小池,来衬托天地之大。石钟山不高,在山上看湖是不会像小池的。上联扼要地说了地理,还隐含兵戈之象。 下联说崖边乱石穿空的环境,既说水月一弯,也说岸边像一弯月的地形。也含兵戈之象。 用「乱」对「小」稍宽。下联用「崖」字显得不平凡,但对仗上却稍欠。「池」涵括「波」,但「石」不涵括「崖」,而是相反。当是错综对固无不可,但此法终究只是权宜。综合来看,上联有兵戈干卿何事,下联有战里偷闲,苦中作乐之意,与亭名配合。但在战争中想到风月,真是谈何容易,很明显作者并不好战。不用直说而意义自出,是作者高明之处。

b. 题石钟山江天一览亭联 此联为集句。上联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下联出自王勃《滕王阁》。 《琵琶行》是贬官时作,主旨在「同是天涯沦落人」。《滕王阁》诗主旨在世事变迁。「闲云潭影日悠悠」后接「物换星移几度秋」。可见此联的选材基本上情景相合。 「瑟瑟」的意思有些争议,在《琵琶行》中,个人的看法作「萧瑟」解,因与其余诗句情调较合。可是,集句联不必依原诗意义。假如「瑟瑟」作「萧瑟」解,此联由上句「秋瑟瑟」到下句「日悠悠」,转折有些突兀。相信这与作者和地点有密切关系。 咸丰四年,彭公曾在田家镇破太平军「铁锁横江」阵。咸丰五年,太平军在石钟山重创彭公水师。咸丰七年,彭公又反攻下石钟山。反反覆覆,世事如棋,正是「物换星移几度秋」。这样看来,「瑟瑟」作颜色解的可能性又较大了。「半江瑟瑟半江红」,不正是血流成河的惨状吗?作者由「秋瑟瑟」想到「半江瑟瑟半江红」,如今退隐,回首前尘,「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便很自然了。 单看作品,不知底蕴,有时会误解,这对作者并不公平,但在这资讯爆炸的年代,大家无暇细品,也是无可奈何。综观上下联,也含反战思想,但却不能混淆作者保卫国家的情操。 从地理说,江天一览亭在山顶,加上地势平坦,是观景的佳处。正如戴成法君在《雨游石钟山》一文所说,「在如此美丽的所在施暴作恶,则非禽兽莫能为之。」相信是彭公百年之后的知音了。 上联「枫叶荻花」可视为句中自对,下联应作如是观,故「闲」并非「枫」的宽对。可是「闲云」对「潭影」仍是稍宽。「云」对「影」可以,「潭」则顶多是名词作形容词用,对「闲」较宽。但集句联不能太呵求。

c. 题吴城全楚会馆联 「全楚会馆」是湖北和湖南的会馆,但实以湖南为主。彭玉麟等曾驻防吴城,大力扶持湖南商人,故会馆在吴城影响特别大。 两湖商人四海为家,所以上联劈头便说「到处便为家」。说的固然是商旅生涯的漂泊,骨子里却有吃通天下的豪情。 吴城在南昌,位于楚地下游,吴地上游,所以上联第二节说「楚尾吴头」。 上联尾节取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之意。 世事风云变幻,结果难知,故下联以「他年谁是主」起。此句也有「怜取眼前」之意。 衡峰在湖南,鄂渚在湖北。因是两湖会馆,故下联次节说「衡峰鄂渚」,而「合」字是联眼。 既然衡峰鄂渚可合,那么再推进一步「天涯若比邻」便很自然了,也呼应上联尾节。 此联起承转合,章法甚严。 对仗方面,「到」对「他」稍欠,下联用「来」借对较好。「便」对「谁」在现代的观点看也稍宽。「异」对「天」,「明月色」对「比邻看」也不理想。但综观此联,上下一气呵成、自然流畅,不能倒置,为流水对。因此,比较注重的是情感思绪的自然贯通,形式上不必严格工整,例如《望月怀远》的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就是流水对。作者既用《望月怀远》诗意,故意用相同的手法也未可料。无论如何,此联哲理意味重,对仗稍宽也可以接受。 彭公祖籍湖南衡山,在皖南芜湖长大,随军征战,走遍大江南北。商场如战场,两湖商人和作者的遭遇相恍惚。故此联既题会馆,亦自况之词。

评语:对作品[1][2]所做兵戈及厌战推论,稍牵强,无足够和明确的论据支持。对作品[3]所做论述较详细,陈述基本到位。得分;30分。

三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石钟山景色秀丽,尤以亭台居多,桃花洞外有且闲亭,飞檐飘逸.亭下泉池怪石,曲径通幽,潺潺流水,不禁让人想起那句名诗:"清泉石上流"来,晚风新月,泉池微波,引起彭公无限遐想,风动池波,崖围月泉,此联形象贴切,名为写亭,实乃咏池也,(此池名"泉池").联句秀美,动静相嵌,平仄和谐,乃不可多得的佳构也!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登山顶的“江天一览亭”,凭栏望远,鄱阳浩淼,水天一色,明代诗人王英形容石钟山的形胜是“五老云中出,九江天际来。惊涛撼岩石,万壑鼓风雷”。彭公巧妙地摘取前人的两句名句,抒怀咏景,佳!秋风瑟瑟,湖影悠悠,"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序>)",集句联古来无数,然能将上下联景观,意境,词性搭配得如此浑成贴切,实为不可多得矣!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江西省吴城全楚会馆

江西永修即古吴城也,春秋属楚,毗邻吴地,前人谓"吴头楚尾"矣,彭玉麟作为军人,多年征战,四海漂流,处处无家处处家,异地同临明月色,多年与太平天国作战的彭公有此一叹也.王勃有"天涯若比邻",彭公借咏作"天涯都做比邻看","他年谁是主",文人再次长叹,满清王朝,风雨飘摇,岁月沧桑,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上联抒情,下联唱叹,联语赋调舒婉,感情丰富,我谓佳做也

评语:对作品所做的联评,表述清楚,对所提景物均有交待,稍逊处,对作品内涵认识过于简略。得分;30分。

四号卷

第一联:上联用“风三面”点明且闲亭的地理特征是“一面靠山”;下联写水的清澈,能从池水中看到弯月。有靠山才有美好的景致,这恐怕也是老彭同学的处世哲学吧?没有靠山,很难在官场上混,更难步步高升。他累官水师提督,授兵部右侍郎,加太子少保,这么美好的人生景致,谁相信他没有靠山呢?

第二联:这是集句联。在老彭同学的眼里,江天一览亭的秋景应该是最美丽的,否则不会只写秋景吧?全联通过物、形、色、声、意等表现秋景之美,同时也借秋景表达了作者的怅然情绪:萧瑟秋风毕竟有些凄凉,这凄凉是自然界的,更是心中的感觉,于是引出下联的身似闲云、幻如潭影、时光悠悠岁月无情之感叹——当然这些隐藏在状物背后,需要我们去细细体会。不足处在于下联的前四字,严格的说不能构成自对,原因在于闲云重心在云、潭影重心在潭。

第三联:老彭同学久为他乡异客,通过上联的渲染,思乡情绪跃然纸上。有人说下联是老彭同学自叹命运不知何归,亦叹大清朝风雨飘摇;我以为不然,如果直接或间接表示对大清王朝命运的怀疑,还能保得住身家性命吗?慈禧太后那老娘们也挺会抠字眼、耍文字狱的!上联写思乡,身在异乡的目的在于建功立业,我认为下联是以反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志,“谁是主”?当然我啦!执牛耳者舍我其谁?这个我,当然可以指小我,也可以指大我。

总之,老彭同学的名胜联,既题景物,又写心志,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

评语:因联友与“老彭”有“同窗”之谊,所论是否得当,由于“老彭”以作古,自然没办法重起之于地下,来论证联友之高论,因此只能由联友的题面来看了,不妥处请见谅。))为联一所做的联评归结为有“靠山”,近于荒诞。为联二所做联评,符合联意,所论精到。为联三所做联评,另出机杼,很有新意。得分;32分。

五号卷

1、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该联写的是石钟山且闲亭之景观,池卧亭旁,清风漫拂微波皱;崖连天际,明月新生乱石围。“风三面”切合石钟山三面临水,一面着陆,形如半岛之地貌,“月一弯”,点明游亭正逢月亮初生之时。从身边小池到岸上乱石,再到空中新月,画面由近及远,其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池波因风而皱,乱石为月而围,所状之物轮郭分明,生动形象,所描之景雅致恬适,赏心悦目。“三面”、“一弯”两个数量词,切景切情,精妙至极,“围”字尤为出彩,不仅活其静石,更使整幅画面鲜活起来,用词凝练精准是该联又一特色。通联无一字不写景,但是透过字面不难窥出作者的心境,空阔的三面风,幽雅的一弯月,抒发了作者“心将客星隐,身与浮云闲”(彭玉麟题石钟山归去亭联),清纯超逸之情怀,以景抒情,情景交融,这也是此联艺术特色的又一体现。以律句入联,对仗工整,声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总之,此联是题写风景的上佳之作。

2、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这是集句联,上联集于白居易《琵琶行》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下联集于王勃《滕王阁序》的结尾诗句:“滕王高阁临江渚,珮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所集句子为原作者烘染环境、借景抒情之笔,都是描写赣地山水,咏秋之句。闲云入水,枫荻吟秋,可谓声色俱全,情趣横生,真乃“江天一览亭”之景观也,集句于此,浑然天成。句到“秋瑟瑟”,“日悠悠”之处,笔锋一转,由空入

时,由景入情:枫叶荻花诉说秋,潭中闲云岁月悠,可谓开合得体,承转自然。作者借吟哦之秋,悠闲之云表露自己暇适旷达的心态,更是恰倒好处。摘句入联,有如探囊取物,信手拈来,叫人击节叹服。

3、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吴城今属江西永修县,位于鄱阳湖西岸的赣江主流与修河交汇处,与德安县比邻,德安在春秋战国时曾为吴楚分界之地,故有“楚尾吴头”之称,吴城西接衡山北连鄂渚,呈合“衡峰鄂渚”之势。咸、同年间彭玉麟助曾国藩率水师驻防吴城,大力扶持湖南商人,因而吴城全楚会馆在当时的影响极大,此联也就是作者驻防吴城时所作。 会馆是旧时同籍贯或同行业的人集会的场所,作者是湖南衡阳人,身居异乡,自然对全楚会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上联有“楚尾”,下联有“衡峰”,思乡望乡自在情理之中,但作者并非小家之器,“到处便为家”,是何等的看得开放得下!“异地同临明月色”,“天涯都作比邻看”,既是对同乡的祝福和共勉,也表达了男儿志在四方的抱负,但是这还不足以阐明该联的思想价值,联想当时太平军重创湘军,清政府遥遥欲坠,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现状,整联体现的应是作者渴望国家太平,人民团结的忧国忧民之情怀。 再来分析该联的艺术特色,首先是两比的收句分别化用了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其次是联句结构严紧,“异地”与“到处”、“楚尾吴头”紧密相连,“他年”、“衡峰鄂渚”与“天涯”一脉相承。再就是首尾相呼应,如果“天涯都作比邻看”,那么“异地同临明月色”,其因果关系非常明显。 此联虽然存在宽对现象,但瑕不掩瑜,应是彭玉麟出色的对联之一。

评语:对三联所做联评,有叙有议,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很不错。得分;36分。 [/Powe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4 20:51:53编辑过]
废人废语 对荧屏傻笑 昏窗昏灯 凭破网空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00

2015

帖子

7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贡士

灌园叟+试部主持+联都04年度甲科

Rank: 6Rank: 6

UID
2280
经验
308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7-1
6
发表于 2005-12-24 20:54 | 只看该作者

续[Power=10]六号卷

彭玉麟为清末湘军将领,字雪琴,号刚直,人如其名。一生六度辞高官不作,宁愿小船上操练水军。一生虽挂虚职,养廉费上万,他全部捐作民用或军用,湖南衡阳的船山书院就是他捐资修建的。彭玉麟爱画梅花,一生画了上万副,后来别人赠的挽联中有“千古两梅妻,公几为多情死;西湖三少保,此独以功名终。”之句。

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出口长江南岸,据说波浪激荡怪石作钟声,是以得名。是不是如此,我们暂且不论,但石钟山还当得“乱石”二字的,我们可以想像:月夜在山中观天,四周嶙峋的山石使得我们只能看到很小部分的天空,一个“围”字形象生动,可以当得联眼。上联“皱”字也是如此,可见作者炼字之精到。“风三面”,我理解应该是一面山崖,依山建亭,具体是情况我不得而知,不敢妄言。

江天一览亭位于石钟山山顶,凭栏远眺,万里长江,一泻千里;浩瀚鄱阳湖,波涛万顷。作者却有独特的视角:山上绝壁下多石缝和岩洞,独特的地貌形成“潭”也就很自然了;写秋天长江边“枫叶荻花”的特色景致,闲云是作者心境的反映,倒映在水潭中,远处的湖山尽收眼底。作者用典自然,运笔流畅,悠然之情跃然纸上。

吴城,明清时曾与景德镇、樟树、河口结为四大名镇,支撑江西的门户。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衡峰鄂渚,便是衡山与鄱阳湖了。会馆是古时候经商或流落异地的同乡集中安身之所,所以即是“到处便为家”,天涯若比邻。会馆经历不同朝代,虽然改朝换代而不能湮灭。无论谁是君主,百姓都是一家。据说作者有一定的反清思想,从军目的也不是单纯的为君主服务,我们也暂且不论;从此联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生活积极的一面。晚年作者乐观豁达,这可以从他的联和所画的梅花中表现出来。

总的说,彭玉麟的这三联,各有千秋:第一联写景精到,令人神往;第二联写心,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对平淡生活的向往;第三联写史,表明作者希望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愿望,在封建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抛开历史上对其人的论断不谈,从联的角度和他的诗作评价,彭玉麟可当得“文武双全”中的“文".

评语:为联[1]所做评语,对联意的理解稍简略。应围绕“且闲亭”体现的内涵,来叙事论联,此处稍欠。联[2][3],联评不错,基本总结出了各自的内涵和艺术特点。得分;30分。

七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作者敏锐地抓住了景物的特色,以物衬物,动静和谐,乱石围崖为得月,小池波皱自生风生,很美妙的意境。根据作者的经历,联语背后可解读出他在创作此联时怀有无意功名的隐退之意。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此联为集句联,上联出自唐人白居易〈琵琶行〉中之“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下联出自唐人王勃〈滕王阁序〉中之“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联语以巧妙的集句状景应时,枫叶荻花之萧瑟气象与闲云潭影之悠闲情态对比鲜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副令人神往的图画。在景物描写的背后,隐隐可以读出作者面对飘摇之境镇定、从容的心态。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上联抒发了作者四海为家的游子情绪和超然胸怀。“异地同临明月色”化用了苏东坡“千里共婵娟”的诗句;下联感叹时世光景变幻无常的忧患思想。“天涯都作比邻看”化用了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句。联语感情色彩强烈,委婉而富沧桑感,极能打动人心。细细品味,可看出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评语:为联[1][2]所做联评,能抓住作品的艺术特点,但过于简略,对所做结论,应提供必要的论据支持。联[3]之评较好,基本总结出作品的深刻内涵。得分;30分。

八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倒装、拟人手法。石钟山雄峙长江之滨,鄱阳湖口,三面临水,一面着陆,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且闲亭在桃花洞旁,亭下有潭,名曰泉池,泉池四周有竹,其间怪石嶙峋。风三面、月一弯明为写景,实为心之感受。乱石突出地势之险,小池指泉池。整联栩栩如生,形象贴切,读来犹如身在其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集句。 上联出自唐&#8226;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下联出自唐&#8226;王勃的《藤王阁序》——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信手拈来,融情于景,自然贴切。上联低沉,下联笔锋一转,洒脱开阔!与藤王阁扯了点关系,当然值得一挂了。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彭玉麟为清末湘军杰出将领代表之一 ,湖南衡阳人,字雪琴,诗画书联皆精。早年投笔从戎,曾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任水师提督,对太平军作战,后会同曾国藩奏定长江水师营制,巡阅沿江水师,擢兵部尚书,后赴广东筹办防务。传西太后对其赞赏有加,常有奖赏,每受奖赏,刚直公皆拜伏于地,痛哭流涕,忠臣一个,此联可见其心迹。 会馆:旅居异地的同乡人共同设立的馆舍,主要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居。 楚尾吴头:即吴、楚之间的地区。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衡峰即湖南衡山,鄂渚即鄂州,出自《楚辞&#8226;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 上联“到处便为家”表达游子情怀,四海为家,极具洒脱。 下联“他年谁是主”感叹时世多变,忧国忧民之心表露无遗,平添了些许伤感,但又发人深思。后句化用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整联笔调起伏,感情交织,于沧桑处又见开阔,,颇有点警世恒言的味道。此处看应为平声。

评语:联[1]的联评,能在表现手法上进行总结和分析,还可以,稍欠的是内涵和深度上的认识。联[2]之评则过于简单了,联友应思索一下,为什么要在[江山一览亭]上,采用集句联?联[3]之评较好,对联意和内涵均有分析,结论也基本符合作品的寓意。得分;28分。

九号卷

(一)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彭玉麟题且闲亭,取意忙里偷闲,在“芸芍斋”后。

小池波皱风三面; 仄平平仄平平仄 乱石崖围月一弯。 仄仄平平仄仄平

皱:动词,当挤压﹑收缩解。 形容词:脸上或皮肤因松弛而有折纹的;物体有折痕的。 围:动词,从四周拦挡、包拢;环绕;防守。 名词:四周、周边的大小长度;遮蔽用的布类;量词。

意境联,合律,工对,对偶修辞,正对。叙述法,意对,讲景,含境对,诗中有画,诗品绮丽风格幽雅,意象构图清晰,立旨简明偏能愈见清高,上下句连贯统一,表达完全更意犹未尽,让人闭上眼能映出画面有回味无穷之感,好象人立在池边而风就要吹到身上来一般,却抬头望见高处一轮弯月挂高岗,石乱深浅层次分明险峻挺拔中更增添一丝惊险般的钦赞。不失为一绝妙好联!

(二)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集句,上联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下联出自王勃滕王阁诗。 文献中见着的出处,声律指南:卷上,十一尤,枫叶荻花秋瑟瑟,闲云潭影日悠悠。“枫叶”句: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诗。“闲云”句:语出唐王勃《滕王阁序》。是否出自彭玉麟首创有待商确。

荻花秋天抽紫色花穗。生长于水边或原野,与芦同类。荻花和红色的枫叶,都是秋天的代表景色。瑟瑟,形容风声。典引三国魏,刘桢赠从弟诗: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云在天,潭在地,一俯一仰,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时节的感慨。

枫叶荻花秋瑟瑟; 平仄仄平平仄仄; 闲云潭影日悠悠。 平平平仄仄平平。

早期的对联格律——二十九种对,当句对(又称自对)各自在本句成对,然后再上下句成对,这叫“当句对”,也叫“自对”。例:“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的“小院”和“回廊”,“浴凫”与“飞鹭”各自当句成对,然后上下句成对。

合律,当句自对,虽然闲和潭为不完全工的偏正结构,但将两幅完整的句子合成一气,有如天然的集句,可谓一绝。意境联,写景写风月,意态高清雅谈恬淡,风格高古深幽,造境画面,镜头景观,不但已达成上下联为对立统一之要求,更以层次阐明心绪感触,炼字自然在无形之间完美表达藉景物以思时,进而一松一紧强烈反应时光与心情的压缩写照,令人有幽远轻扬抒发出无限的诗人情操,能启发读者心底里的共鸣,佳句。

(三)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左宗棠联集 挽刘武烈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左宗棠(1812-1885),清末湘军军阀,洋务派首领,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举人出身。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彭玉麟题江西省吴城全楚会馆

清·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号刚直。湖南省衡阳人。湘军将领。

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联语既抒发了广阔而超脱的襟怀,也流露出对时局的隐忧。上联写出游子胸怀,作者离乡背井,四海为家,却感到“异地同临明月色”,颇有苏东坡《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意。下联感叹时世光景。吴城连接衡山、鄂州,“天涯都作比邻看”又化用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句。然而岁月沧桑,他日又将谁主沉浮?对清王朝风雨飘摇的局势,发出深沉的喟叹。“鄂渚”,即鄂州。《楚辞·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相传在今湖北省武汉黄鹄山上游三百步长江中。隋改郢州[今武昌]为鄂州,即因渚而名。联语富于感情,对清王朝的风雨飘摇的局势,发出深沉的喟汉。语调舒婉,富于历史沧桑之感。

按:从文献中很难断定是彭玉麟或左宗棠谁的创作,不过看来都有引用就是。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联虽略宽,但因为长联,且都很工整,故属工对。正对,色:披洒艳丽的色彩,名词当动词用。看:对待,动词。整联意态雄伟,气势豪壮,对仗工整。符合马蹄韵,互成对,视觉摩写的修辞技巧映衬出远近殊离却心境一致的协调,无耐中找到心灵的寄托,情境上将无力感化腐朽为神奇变成契机,更有藉此产生出鼓舞士气自我勉励的动能,化重为轻,依无我到忘我,产生恬淡的清幽,充份发出写诗的联想力,借着文字的描述,在程度上作切割与取舍,不夸张却拥其实效,上联反衬下联对衬映造出同一之景像,心情上以清幽做出法,以和协当收尾,第一分句有设问之意图,第三分句有感慨之修辞,借第二分句的实景写出层次距离远近实景,连贯需与实的写境手法,用笔洗炼,充份把握住对联的工稳贴切新奇技巧,也写景、也写实、也抒情;也励志,更衬托出自面上宽怀大量天涯若比邻的宽大胸襟。好联!

评语:所做联评,从基本联理到艺术特点,及思想内涵均有分析,是目前所看到的最全面细致,而且是基本客观的联评。得分;37分。

十号卷

1,作者简介: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清朝湘军将领。祖籍衡阳渣江,生于安徽安庆。1853年辅佐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后主其事,购炮造船。次年,在湖北武汉、田家镇连败太平军水师。1855年初,在江西湖口败于石达开之手。后又全力扩军,逐步控制长江水面,参与围攻九江、安庆。1861年晋为水师提督。1883年任兵部尚书,以68岁之病躯受命赴广东办理防务。中法战争后,以疾病开缺回籍。光绪十六年,逝于衡阳江东岸寓所,清廷追赐太子太保衔,赐谥“刚直”,并为他建了专祠。彭玉麟一生曾六辞高官及厚俸;同治十一年到光绪九年期间,六次巡阅长江水师,从提督、总兵等高级武官到低级员弁,彭先后参劾其中的平庸恶劣者一百多人。军事之暇,他也绘画作诗,以画梅名世。其诗后结集付梓,题名《彭刚直诗集》。

2,个联简约赏析:

(1)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此联虽然仅寥寥十四字,就把一个三面环水,一面依岸,坐落于崖围之下的小亭工描直推到了读者面前,更有微风皱波的生气和弯月镜影的恬适,自然地引出了作者和读者的“闲情”,此联配此亭,真可谓实至名归。

(2)——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此联先选枫叶和芦花推出了广袤的山湖秋野瑟瑟而启,又以闲云、潭影和悬阳之江天悠悠相连,上下比衔接自然流畅,雄浑一体,登斯亭,赏此联,定能顿使人生起江天一揽眼底,心胸阔达无垠的感怀。之所谓名家或许正在这简练无痕的笔触之间,就能把人带入所要表达的题目意境了。

(3)——题吴城全楚会馆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尽管此联按现在所讲的一般联理工对要求有些不合,如:到处(动宾)/他年(偏正)、便(虚)/谁(实)、异地(偏正)/天涯(并列)、色(名)/看(动)等,但是作者却不拘于这些桎栲,而以意对,神对把读者引入他的胜境。因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故作者在上比中用“楚尾吴头”暗写了“吴城”,又用“到处便为家,异地同临明月色;”暗写了旅人会聚之所,更用“衡山鄂水”点出“全楚”,从而巧妙的隐嵌出“吴城全楚会馆”。不仅如此,作者更是从字面的场景描写,渗透出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上比)和一种江山一统,天下太平,和谐共乐的生活希冀(下比)。联中还用了领字(望/合)及自对(楚尾吴头与衡峰鄂渚)等艺术手法,尤其是看似不工的到处(动宾)/他年(偏正)、便(虚)/谁(实)、异地(偏正)/天涯(并列)、色(名)/看(动)部分,而实际有虚实相生,形合神对等特殊效果的妙用,更是在赏联、写联和评联时值得发掘,研究、借鉴和学习的。

评语:联[1][2]的联评,对作品的表现手法,进行了精确的分析,不错,但稍显简略了,联[3]侧重了基本联理的分析,对表现手法的分析也不错。得分;30分。 [/Powe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4 21:02:06编辑过]
废人废语 对荧屏傻笑 昏窗昏灯 凭破网空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00

2015

帖子

7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贡士

灌园叟+试部主持+联都04年度甲科

Rank: 6Rank: 6

UID
2280
经验
308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7-1
7
发表于 2005-12-24 21:03 | 只看该作者

/Power]

[Power=10]

续[Power=10][十一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评: 上联微风拂水,轻波碎浪 清凉之意迎面扑来 ,风三面是此联的精彩新奇之处 联作者在这里留了一个伏笔 : 怎么会只有三面来风?答案在下联 原来小池形似弯月,周围乱石堆崖 则凹处自然背风 同样,月一弯也是此联的精彩之处 此月既以实指 也可状物,读到此处,不由的为联作者的匠心独具而莞儿一笑 顾名思意,且闲亭, 既是游客到此可以暂且闲坐一下 闲雅一番的意思 , 那么有什么值得闲坐的呢?联作者抓住这一点,表面上只是写景状物,和且闲亭毫无关系,但实际上却刻意营造出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为亭名作了个很好的注解。构思精巧是此联一大的特点。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评: 上联枫叶荻花,一在山, 一在水, 都是要成片才能成为风景的植物。 联作者通过对特定意象的描写,再加上秋天特有的物候特征,寥寥数字就展现了一幅视野开阔的山水图。下联 闲云潭影 一在天 一在地 如果说上联采用的是远近平视的角度 那么下联采用的就是上下高低的视角 再次拓展画面 从而使得景象更加开阔壮观。 此联的创作手法和题且闲亭联同出一辙 都是采用对景物的描写来注解亭名,暗用“会当绝岭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用来题江天一览亭是再好不过了, 取象精确是此联的一大特点。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评: 上联通过对“到处便为家”的凄凉 异乡望月的苦思 极力渲染了游子对故乡的眷恋。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孤独 无奈 读之百感交集 催人泪下。尾句巧化“举杯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意而不着痕迹。下联话锋一转 以豪迈的语气 道出了游子意气风发的情怀 特别是起句,颇有点指点江山的味道。一扫上联的颓丧之气 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而深化了主题 。尾句同样化用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意 此联在创作上采用了反对的手法 反映出全楚会馆的同乡虽身处异地 但不忘故乡 积极奋发的精神面貌。兼以楚尾吴头点出会馆的地理位置;衡峰鄂渚点出“全楚”馆名的来由 可谓面面俱到而衔接自然 。巧用地理特性,化用诗意是此联的两大特点。

评语:为三联所作联评,比较准确的把握住作品的风格和内涵,所论也基本清楚合理,不错。得分;36分。

十二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鉴赏] 这是一幅风景名胜联。短短的十四个字,把且闲亭依山傍水、独揽风月的绮丽景色描写的淋漓尽致。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此联采用了互相衬托,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上联写动,“波皱”照应了后面的“三面来风”,把小池之水在风中漾起阵阵涟漪的景象,描写的惟妙惟肖,使人如身临其境,似乎也被那凉爽的清风所包围,不禁心旷神怡。下联写静,乱石高耸林立,环绕亭周,抬头仰望,不想一轮皎月正耀当头,正是“众石捧月”,刚柔相映成趣,妙不可言。另有小池的精巧雅致与乱石的苍劲突兀,风的清爽宜人与月的静谧典雅,其间相互衬托而又巧妙结合。更兼联中“皱”“围”二字使用了拟人手法,进一步增添了景物的生动鲜活。这些艺术手法的使用,使对联产生出较高的艺术效果,倍增诗情画意。

此联是一副正对联,它不仅文辞优美,意境高远,而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炼字精道,堪称一幅优秀的风景名胜联。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鉴赏] 这是一副集句联。上下两联分别来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与王勃的《滕王阁序》。全联描写了江天一览亭秋季时枫舞荻飞、云闲潭静的美丽景致,表达了作者对山河景致的赞美和恬淡自得的心境。

上联选用了秋天的典型代表事物枫叶、荻花,点明了景物、时节,又用瑟瑟一词来渲染出淡淡的忧伤情绪,整体的构图意象风格萧然而不颓废。下联则选择了“闲云”“潭影”和“日”来应对,而悠悠一词的使用,更加突出了画面的悠然恬静。上下句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了一副优美完整的秋日丽图。

整幅联通过对“叶”、“花”、“云”、“影”的描写,和瑟瑟、悠悠的叠字运用,烘托出此间秋日色彩的斑斓景致,生动地描述了江天一览亭的美丽景色,并表达了作者恬淡悠然的心境。

此联把不同风格的两个诗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全新的意境,浑然天成,不失为一幅上乘之作!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鉴赏] 本联名为题景联,实乃是借景抒怀之作。

上联的“到处便为家”、“异地”道出作者身处异乡为异客,使人顿生沧桑之感。“楚尾吴头”说明了吴城全楚会馆的地理位置(吴城,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也间接的指出了吴城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而后一分句“异地同临明月色”则与“到处便为家”相呼应,写出了游子胸怀,作者离乡背井,四海为家,却能随遇而安,发出“同临明月”的感慨,显示出作者广阔豁达的胸襟。下联的首分句“他年谁是主”以问句的形式出现,体现出作者对时局的迷茫和担忧。而这“衡峰鄂渚”日后不知将由谁主沉浮。“天涯都作比邻看”化用了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昭示了人间岁月沧桑,天地日月浮沉,令人感慨万千!

此联中“他年谁是主”运用提问的手法,“楚尾吴头”“衡峰鄂渚”引经据典,“天涯都作比邻看”化用古诗,多种艺术手法合理的运用,巧妙的结合,赋予联语丰富的感情,把作者超脱的胸怀和对清王朝风雨飘摇的局势的喟叹,表达的极致充分和恰倒好处。不愧是楹联中之上品。

评语:对三联所做联评,均能把握作品的实质,且立论有据,论点清晰明了,尤以联[2]之评,较为精当。得分;36分。

十三号卷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妄评:彭雪琴身为湘军一将领,一生戎马生涯,然又一生拓联无数,而佳联更教人叹为观止。此集句联无论从意境、对仗及背景均属上上乘之作。上联集白居易《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句,下联集王勃《滕王阁序》中“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句。上下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无意间浑似天成,尤联尾叠字,不仅将景色尽收笔下,更将作者及联者心怀暗含,咏来寓意无穷。更为巧合的是上下联作者同为唐代著名诗人并同为山西籍诗人,更同咏江西风物,为此联又添一分韵色。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小子无缘一睹壮景,从联中所诉,但想当时景物恐被此联已尽收,联者心意也表露无遗。和景、境、意于一体,恐用“绝妙”两字尚未能及其意!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首先,此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上联由会馆意起,转地域之特点,以明月共照述情,下联由再会馆意起,合两地风物,用天涯比邻之心怀收联。全联即表会馆之用处、两地之风情,又寄来会馆人之思乡及和气生财之意!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全联平仄和律,对仗工整。小池、波、乱石、崖、风、月组成了一副动感美景。此联巧妙写景,轻勾淡描,却静中有动。好联、妙联。

评语:为[一览亭]联,所做之评较为得当,余二联评,则失于过简。得分;28分

十四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此为风景名胜联。三面来风,小池波起,乱石耸立,晓月高悬,好一幅忙里偷闲图,言简意明,与“且闲亭”题意紧扣,声律合对仗工稳,佳!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此为集句联,上联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下联出自王勃的《滕王阁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愁。”两句都写秋景,放在一起声律合对仗工稳,犹如天成。遥想作者在一览江天、观望枫叶荻花闲云潭影时,一定也想到了白居易、王勃两位诗人的命运,虽满怀抱负却难以实现,遭遇心情皆与己同。借写景感怀身世,时间跨越几百年,思想在这里得到统一。妙!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此联为五、五、七言句,句脚规则为平平仄/仄仄平,声律合对仗工稳,遣词考究,引用典故。楚尾吴头——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鄂渚——即鄂州,《楚辞·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相传在今湖北省武汉黄鹄山上游三百步长江中,隋改郢州(今武昌)为鄂州,即因渚而名。上联写游子胸怀,背井离乡,四海为家,却感到“异地同临明月色”,下联写时世光景,吴城连接衡峰、鄂渚,虽说“天涯都作比邻看”,可毕竟岁月无情,他年又将谁主沉浮呢?联语大气超脱胸怀广阔,同时又流露出对时局的担忧。上联“异地同临明月色”有苏东坡《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意,下联“天涯都作比邻看”又化自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句。整联富于感情,由近及远、推己及国,寥寥数字却流露出忧国忧民的胸怀博大,堪称大手笔。

评语:为联[1]所做之评,虽精但失于简。联[2][3]之评较好,能结合作品的内容,分别举证,从而使论据,为结论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得分;30分。

十五号卷

“典型”与“非典型”——彭玉麟联例漫谈

在没看到彭玉麟生平之前,惯性思维中彭公应是一介书生,考史演论、著书立说,如此如此。一看生平,舌头伸出老长,原来让彭公真正青史留名的却是其非同寻常的戎马生涯。这位被张之洞视为国之砥柱,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的风流人物,眉目凌厉、性格刚直,治军有方、颇多战功,曾六次坚辞朝廷高官任命,而中法战争爆发,却以残病之躯亲赴前线,为国效命,真个是高格傲骨,顶天立地!一个有血有肉的奇男子形象在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人如其联,联如其人”,回过头来看三副联,再参考查到的资料,就有点意思了。

第一副虽是风景联,但寄意隐约,波澜内隐,似可见彭公内心里的情感动静、思绪起伏,犹以“风三面”、“乱”字处可见玄机。彭公所处时代,清廷腐败,民生多艰,内忧外患,战乱丛生,彭公作为朝廷要臣,深知责任之大、肩担之重,自不敢退避懈怠,报国救民之志始终充溢于胸:“小池”屡起波澜,是因为多面来风,“乱石崖围”中,自有“月一弯”照亮苍穹……国有彭公,幸甚!

第三副堪为千古名联,古今评论颇多。彭公之胸怀性情眼界,此联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作为清廷长江水师的最高统领,彭公四海为家,常年奔波前线、冲杀疆场,却作达观语,而时局的动荡更加重了彭公本就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吟哦处似可见彭公立于风雨潮头,神情凝重,伟岸的身影成为那个危难时代的一面不倒旗帜!作为文人出身的武官,彭公明史经世,更有高远之思:所到即为家,这国土虽辽远,但山河一脉,同样都有明月照临呵!他日谁来主持大地沉浮,把这江山一统,合为一家,共享升平呢?历史、当下、未来,国家、百姓、个人……这种家国一体、人联归一的境界怎能不散发出深沉浑厚的艺术美感呢?!

对比以上彭公的“典型”联例,第二副就有点“非典型”的感觉了。该联题址和作者本就有争议,一说是阮元题于南昌百花洲,一说就是彭公题于九江湖口石钟山江天一览亭(网上竟还有记录说题于杭州西湖迎翠轩,估计是录入出错了;还有说作者是曹秀先的,不认识!)。有意思的是,此集句联描写的景物所在地恰恰上句在九江,下句在南昌,你说晕不晕?

鉴于第二副联诸多“非典型”特征,我感觉作者应是阮元才对(据说阮元还是彭公老师,彭公干脆大方点,把知识产权让给老师得了!)。“百花洲”,多美的名字!想想联句描写的景致,多象啊!“江天一览亭”,完全应该是奇伟开阔之境嘛,咋能“闲云潭影日悠悠”呢?不是彭公所作,倒不是说彭公才力不济,以彭公刚烈之性、落拓之格,他愿意集句吗?!以彭公大开大阖之恣肆情怀,集句足以酣畅淋漓抒发思想与抱负吗?!九江是彭公曾率军鏖战过的血腥战场,眼中之景能与古人通一吗?!乱世栋梁,国事艰危之际能有风雅集句、闲赋悠适之暇之致吗?!即使有,恐怕也多雄奇超拔、清朗劲健之语,境界、格调定会有所不同。

以上即对彭公之 “典型”与“非典型” 联例的胡言乱语,正误与否倒不在意,关键是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屡有收获,为联为人都有了些许新得,这倒是意外之喜

评语:为联[1][3]所做之评,能从大处着眼,分析作品内涵,不错。联[2]之评,虽无足够论据,佐证论点,但能不拘陈议,别开论点,也是难能可贵的。得分;30分。[/Powe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4 21:11:12编辑过]
废人废语 对荧屏傻笑 昏窗昏灯 凭破网空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00

2015

帖子

7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贡士

灌园叟+试部主持+联都04年度甲科

Rank: 6Rank: 6

UID
2280
经验
308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7-1
8
发表于 2005-12-24 21:16 | 只看该作者

续[Power=10]十六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准确的说,这是江西石钟山且闲亭观鱼池的一个对联,上联形象的介绍了这个观 鱼池的位置---靠山,下联写了鱼池的水---清澈,而乱石崖围,则充分而形 象的描写了鱼池的古朴和毫无雕饰的自然之美。从布局来看,上联写动,下联写 静,写动的时候,抓住了风吹--波动这么一个特征,宁静而秀美,这个动,是 淡淡的,有着细腻而轻柔的特点,下联写静,用了明月映水这么一个画面,同样, 是宁静而秀美的,整个句子有种水墨淡彩的意境,是彭氏对联中比较少见的风格, 因此,在第一次读到他的时候,深深的为这个贵为水军提督的前清将领的山水情 怀所感动,在彭氏的心中,亲近山水,与自然为伴,可能是他最终的追求,在他 的仕途生涯中,屡次辞职,又屡次为家国的安危出任,带有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 惯有的理想,修身、齐家、治国。然后,归隐林泉,乐居山水。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这是一副集句联,上联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下联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这个 集句联在江西的南昌的百花洲也有见,百花洲在江西南昌东胡中,浔阳江,是长 江流经九江的一段,荻花,是一种生活在水边的花。而滕王阁,在江西南昌赣江 边,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滕王)所建,以其封号为名。该阁兴毁二十余 次,彭玉麟以后来者的眼光审视这一千古名楼,上联借了《琵琶记》里面营造的 萧瑟的语境氛围,不但对亭子周围的自然环境有所刻画,而且,把历史的兴衰感 叹,借这么一句悲秋的名句表现出来,下句,对上句表现的沧海桑田的感叹有所 延伸,闲云、潭影、一切是那么不动声色,然而,却毋庸置疑的变幻,湖山无恙, 而世事沧桑,我们可以从这具有包涵能力的句子中看到彭氏对历史变迁、家国盛 衰的感叹,两句诗文都是集自咏江西的唐诗,还有一说,此联为清.曹秀先所集。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这是一个题会馆的对联,起首"到处便为家"一语道出游子辛酸,我查了一下 吴城:今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 称。有一个传说,东吴周瑜曾在此练兵,在元代和清代时期,都被一些将领据 为要塞,重兵扼守。联语用"楚尾吴头"这么一个典故,可以看得出作者对时 局的忧患,而"异地同临明月色",化用白居易"千里共婵娟"的诗句,颇有 千里一轮月的感叹,借家乡和他乡都能共赏这一轮明月,把无所不在的思乡的 感情托付月色,在沧桑中,带有一些诗情画意,颇切会馆这么一个特殊建筑的 身份。下联感叹时世光景。吴城连接衡山、鄂州,他年,谁主这大地的沉浮? 对清王朝风雨飘摇的局势,发出深沉的喟叹。"鄂渚",即鄂州。相传在今湖 北省武汉黄鹄山上游三百步长江中。隋改郢州[今武昌]为鄂州,即因渚而名。 "天涯都作比邻看"又化用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句,意在只有 知己在,几时远在天涯,又何妨当作是"比邻",这一句是对上联中思乡感情 的补充,也是中国自古以来根深蒂固的家天下观念的体现,联语富于感情,语 调舒婉,,富于历史沧桑之感。)

评语:三联之评,均能准确把握作品内涵,对艺术特点的分析也比较到位。得分;32分。另:“千里共婵娟”一语,出自苏轼。

十七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此联题于石钟山且闲亭,据字面当是描写山中且闲亭所在处之见的局部晚景。

上联主写水和风。“小池”尽显水潭的小巧玲珑、清秀幽雅;“皱”体现了和风煦煦及水面微澜;“风三面”道出了其(应是亭,或亭水兼容)确切的地理位置环境——即一面靠依山崖,否则就该是四面来风啦。

下联主写山和月。“乱”尽显了石崖的数量和形姿,林立且峻秀奇特;“围”则更进一步体现了石崖的多而连绵;“弯”描写了月的形态,即月是弦月而非满月,而且这弯弯的明“月”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是指深邃的碧宇中的新月,还是指幽酽微澜池潭中的月影,就由各人自领会吧,但都是美好的。

上、下联强弱相当,浑为一体,相映成趣;整联音韵协调,对仗工整;意境独到,用字精练;显示出作者精湛的文学功底和深邃的艺术造诣。

全联精致细腻,刻绘出了:清爽和煦的晚风轻拂着精巧幽酽的水面,峻峭秀丽的石崖深情地挽留住弯弯的明月,地上山、亭之景和天上之月又倒映水中。景色是这样的美丽,环境是这样的幽静,人在其中心情定当清闲自在,幽雅之极,流连忘返,与“且闲亭”之名极为相配。恐怕月亮也动之以情,不忍离去了呀!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此为集句联。上联集于白居易诗《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下联集于王勃诗《腾王阁》:“······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栏外长江空自流。”两集句在原诗中都为描写萧瑟落寞的氛围和情感。

作者所集两诗句题于江天一览亭实为巧妙,堪称天然一对,一改愿句消沉气氛,较好地描写了该处怡人的秋色胜景,给人以清新平和的氛围。景观描写采用句中以名词并列且自对和叠字的修辞手法由近至远、地天共融地使上下联融成一体,成为一幅较完美的江天一览的自然景色画面。

上联写中、近景。枫叶和荻花均为秋天典型植物,并在句中形成自对,燃情的火红枫叶和飞舞如梦的荻花显示了秋天另番动人的盎然活力(改变了百花凋残、万木瘦枯的景象),丰富了自然风景的鲜艳色彩和画面动感,加上重叠象声词的运用,那轻微的风吹枝叶的声音如同絮絮细语,使人如入其境。

下联写远景。放眼望去,四周景色尽入眼底,大江也已显得不那么宽阔,故以“潭”化之。举首向上,蓝天白云,阳光和煦,天高气爽,加之“日悠悠”更使人感觉到,身处视野开阔的山亭之中享受大自然惠赐的美好风光是那么的悠闲自在、心旷神怡。

上、下联承接自然、浑为天成,符合韵律,结构统一,对仗工稳。虽无华丽字词,美景却跃然眼前;仅以一对重叠词就使画面动感十足。

要说缺憾就是虽然枫叶和闲云都属偏正结构名词组,然枫为名词,闲为形容词,显稍宽。但作为集句联已是相当的不易了。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该联足见作者见物观景所生之情感、对人生和世事的由衷感叹和游子胸怀、理想及期盼,同时也展现出了作者文韬武略的风采。

上联:作者作为清朝湘军将领,长期率军镇守和作战当然是多数离家在外到处为家之人(会馆中人多当同),远望大片近地远域都同样在明媚的月光映辉之下,表现出对大好江山的赞叹和热爱。景色的美好和夜晚的宁静也当然勾起在外游离之人的思乡思亲情结,并借以将此情结寄托于明月。后分句与古诗句“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处。

下联:作者饱阅历史,历经苍桑,在前分句中显示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和感叹。时局动荡,今后是谁的天下,祖国的这山那水,不论是谁当家作主都是近邻亲友和兄弟,展现出作者对河山一统、平息纷乱、安邦富民的理想和期盼,加之中分句的并列自对更深层次的进行了情感渲染。后分句同上联一样由古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化出并与上联化句相对应。

上、下联首尾相顾,读来顺口流畅;言恳字切,情意深长感人;对仗稳当,中分句均使用了句中并列自对修辞手法使感染力增强,后分句的两化句也相映成对。可见作者襟怀和文学功底。

缺憾之处:下联末字“看”韵为仄,失韵。但若以平声字“观”等则显然逊于“看”,作者显然不是不知,而是遵循意为先而忍痛舍的韵。其次,上、下联中的前分句和后分句的首个词组虽都为偏正名词,但其词前部的修饰定语部分因词性差异严格地讲显宽。

说明:卷中对句和挽联虽今、古两韵都合律,但对句取今韵、挽联取古韵则可分别使联中多一字符合标准联律谱,就以此取韵吧。

评语:由三联之评,可看出立论较严谨,对艺术特点及手法风格,均有细致的分析,不错。得分;34分。另:“看”字,平仄两用,做平声用时,读“刊”。

十八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评:本联尽述石钟山且闲亭前池水与乱石剔透玲珑之状,让人油然而生爱心。

上联写池水因三面来风而涟漪微起,“风三面”是因为池边怪石嶙峋,风来遇怪石则穿空而出,故无定向,所以说“风三面”,实则指四处都有来风。这里,本可以说风四面或风八面,但这样和下联的“月一弯”在数值上差距略大,故作者取“风三面”。作者这样描述,实际是为下联的“乱石崖围”作铺垫、埋伏笔。

下联承接上联。如果说上联写因风皱面的小池是近观的话,那么,下联则是远眺。但见得四周乱石崖把池水围成一弯月牙,更显池之巧小。同时,也因此而给上联的“小池”下了注脚。

就音律而言,严格说,“崖”对“波”稍欠。但联律讲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依此亦无大碍,毕竟瑕不掩瑜。

就整体而言,上下联浑然一体,自成一趣,实为联中珍品,让人把玩不已。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评:本联把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之秋景铺陈得酣畅淋漓,尽得落霞孤鹜、秋水长天之趣。

上联由“枫叶荻花”起句,让人一入眼便觉秋色茫茫。其实,原本枫叶红乃秋象,但此处即便未言枫叶之红,然缀以“荻花”(一说是芦花,而芦花正是秋季盛开)后,枫叶自然红透,秋天到也。至此,作者仍不罢手,以“秋瑟瑟”补充说明,使人倍感深秋之寒。枫叶,或一株,或几株,应该在江天一览亭之侧,此为近写;荻花,当是长江边连绵不断直至天际的,为远描。如果说枫叶荻花是写实的话,秋瑟瑟则是写虚,是因了枫叶荻花之后的一种感觉。

下联“闲云”,乃天高云淡之状,亦秋令,大有“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之气势。“潭影日悠悠”,则言在静静的潭面,泛着懒洋洋的日影,全然失却夏日的淫威,但亦让人在秋瑟瑟的时候,有了些许温暖。一般人写秋景,多借月抒情,而此处作者则弃月用日,亦得秋趣之乐。

整联横有远近,纵有上下,给人的感觉是气势恢弘,余韵缠绵。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评:本联将客居他乡、四海为家的好男儿气概,磅礴豪放地挥洒出来,让人豪情顿生,壮志当酬。

作者身在异乡,却全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那样一种婉约惆怅,上联起句“到处便为家”,直抒胸臆。“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意即远望故乡,近观吴城,虽则身在异乡,然同样可以仰望那一轮和故乡一样高挂的明月,亦因“异地同临明月色”,才让作者有了“到处便为家”之概。

下联作者笔锋一转,诘问“他年谁是主”,指自己久居异乡,反客为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衡峰,湖南衡山;鄂渚,湖北的江滩,这里泛指故乡楚国,意即算上故乡的衡山和江滩,即便对于吴城来说远在天涯,也把她当作紧挨着的邻居看待。实际下联是把上联未尽之意作进一步的铺陈,让人更深入地理解“到处便为家”的深刻含义。

就音律而言, “看”在联中读“刊”,属平音,故音律颇工。

整联给人的感觉是豪情四射、荡气回肠,实为联中佳肴,让人回味。

评语:三联之评,比较细致,对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分析的基本到位。得分;32分。

十九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且闲亭——想来取意该是忙里偷闲之意,此联为单纯的写景联,突出池小而风声三面,水波皱起,下联由一个“乱”字可见石之形各异,不拘一格;月儿一弯孤清俊朗,更由此体现景致的清新淡雅,与别处不同。“风三面”与“月一弯”处倒装,又颇有济南大明湖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之风。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此联为集句,上联出自白居易之《琵琶行》,下联则出自王勃之《滕王阁》。上联本也是写秋日江边景致,上下联 “枫叶荻花”与“闲云潭影”既有句中自对又上下联相对,用与石钟山之江边有山,山下环水,正好相得益彰。联中用了叠字,更具闲静无我之风格。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会馆是处于异地的宾客、学子、商贾聚会和聚居之场所。会馆是明清时易籍人在客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

此联写出了身在异地的游子四海为家的胸怀,即便客时,一样的明月照人,天涯同望。“他年谁是主”联说明了会馆的人短暂相聚后,期望能有更好的未来,又说明了会馆人来人往的特点;更表现出了不凡的气度,纵是身在天涯,到此处一聚,都可以当作比邻来看。读来不禁让人联想起:“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及“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等等的脍炙人口的诗句来。

评语:为联[1]所做联评,能从艺术手法上细致分析,较好,稍欠一点对整体内涵的认识。联[2]之评,稍简略,如果能进一步分析,为何要为“一览亭”集此二句,会更好些。联[3]之评较好,对内涵的把握,对艺术特点的分析,比较细致。得分;29分。

二十号卷

三、评论: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评: 石钟山且闲亭雄峙于长江之滨的鄱阳湖口,三面临水,一面着陆,形如半岛,故曰亭边小池的风是从三面吹来,吹皱了池里的清水。在碧波荡漾的衬托下这里的景色显得更美。这里山虽然不高,但悬崖峻拔,突兀峥嵘,插湖锁江,气势不凡。小亭依山就势,因地制景,藏露结合,虚实相间,石环水绕,真好似一弯月芽,幽静雅致。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评: “江天一览亭”位于山的顶端,凭栏远眺,万里长江,一泻千里;浩瀚鄱阳湖,波涛万顷。鄱阳湖与长江交界处,清浊分明,水分两色。远眺匡庐云遮雾障,夜游双钟月涌江流。如此的形胜之地恰逢在瑟瑟秋风中,火红的枫叶和雪白的荻花交向辉映,大自然的杰作如此美妙,使人心旷神怡,感到如此亲近如此可爱。在秋高气爽,风和日丽中,白云悠闲,潭影澄澈,大阳很从容地斜照着大地,好一幅坦然幽静的秋景图。此联律工音谐,情景交融,不愧佳作。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评:出门在外并不感到孤独陌生,处处可感受到如在家乡一样亲切,不信你看,不管是在楚国边缘,还是在吴地的入口,都能深切体会到明白清辉,真是宾至如归。 到底谁是此地的主人呢,衡峰鄂渚一眼都看穿了,即使在天涯海角犹如近邻一样,一切如在眼前,有居高临下之感。联工总巧,妙联。

评语:三联之评,对作品内容的把握比较准确,对艺术特点也有一定认识,稍欠之处,是对作品的整体内涵,缺少深度上的认识。得分;28分。[/Powe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4 21:22:28编辑过]
废人废语 对荧屏傻笑 昏窗昏灯 凭破网空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835 小时
主题
337

3690

帖子

33

精华

6457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11
经验
645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83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19
9
发表于 2005-12-26 1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大宛在2005-12-1 0:37:00的发言:

一号卷

赏析: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号刚直,湖南省衡阳人,湘军统帅曾国藩的幕僚、门生和部将,一生所留联语颇多,尤以名胜楹联有很深的造诣和艺术价值。1853年(咸丰三年)其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购买洋炮、制造大船,并与太平军多次交战,上述三联就是其驻扎时先后留下的。

第一联题的是“江西石钟山且闲亭”,石钟山坐落在湖口县双钟镇,雄峙于长江之滨、鄱阳湖口,三面临水、一面着陆,形如半岛,所以就有了联中“风三面”、“月一弯”之白描,山虽然不是很高,但却悬崖险峻、突兀峥嵘,插湖锁江、气势不凡,太平军就在这里重创了曾国藩的水军。全联虽然只有短短的14个字,石钟山的形态和特点却恍在眼前(康弋戈:言石钟山欠妥,观联题应是且闲亭附近的地貌特点),并揭示出作者内心的感受:一个“皱”字勾勒出时局的动荡与心境的复杂,一个“乱”字又刻画出战事的胶着与前路的迷茫,月夜临亭远眺,心情自是如潮水久久不能平静,整句给人以沧桑、空旷、肃杀、落寞之感,让人读来有如身临其境。(康弋戈:此处评点精当)

第二联题的是石钟山顶的“江天一览亭”,上句集自白居易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下句集自王勃的《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我们单是透过这两首诗,就似乎已经真切地触摸到了作者起伏的心境,不难想见:凭栏远眺,万里长江一泻千里,鄱阳湖水波涛万顷,匡庐云遮雾障,双钟月涌江流,心中自是感慨万千。(康弋戈:想象力过于丰富,与联作本身的联系远了)作者巧妙地将两句诗集在一处,通过上下联错落的景致描写和对比,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进而形成心灵上的震撼与共鸣,于平淡中更见神奇。 (康弋戈:对联的评点未着实处)

第三联题的是吴城全楚会馆,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东吴周瑜曾在此练兵,元·陈友亮和天平天国石达开皆据为要塞,派重兵扼守。全联作者时空并蓄、收放自如,抒发了其广阔而超脱的视野和胸怀,也自然地流露出对时局的隐忧和对前路的迷茫。上联刻画了作者(康弋戈:主角可以再探讨推敲)的游子心境和情怀,连年征战、抛妻弃子、背井离乡,以至“到处便为家”,却又仿佛见家人“异地同临明月色”,自是一番凄清与落寞,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异曲同工。下联烘托出了作者内心的无以为寄和前途的吉凶未卜,只能寄希望于“天涯都作比邻看”,以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怀去感染和慰藉自己。涛走云飞、星移斗转,“他年谁是主”——是作者对满清王朝风雨飘摇的局势发出的最深沉的喟叹,极富历史沧桑之感。同时,也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心中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无奈:据记载,当年曾国藩攻破南京、天平天国覆亡之时,湘军将士便强烈地萌生了拥立曾国藩为皇帝的意愿,但如出此举,那便是“成者王侯败者寇”,这一点曾国藩的心里比谁都清楚。在当时的情境之下,曾国藩并没有头脑发热而是选择了冷处理,他挥笔写了一幅对联:“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掷笔而起一语不发从容退入后室,众将观读联语后有点头的、有摇头的、有热泪盈眶的、表情各异,此事就这样被曾国藩生生压了下来,彭玉鳞即属于诸将士之列。其实,早在安庆战役后,曾国藩的部将就有了劝进之说。当时安庆攻克后,湘军将领欲以盛宴相贺,曾国藩不许,只准各贺一联。其部将李元度第一个撰成:王侯无种,帝王有真,曾国藩见后立即将其撕毁,并斥责了李元度,其他将领所拟也没有一联合曾意。其后“曾门四子”之一的张裕钊来安庆,以一联呈曾:天子欲开麟阁待,相公新破蔡州还,曾国藩一见此联击节赞赏,即命传示诸将佐,但有人认为“麟”字对“蔡”字不工,曾国藩却勃然大怒说:“你们只知拉我上草案树(湖南土话,湘人俗称荆棘为草案树)以取功名、图富贵,而不读书求实用,蔡者为大龟,与麟同属四灵,对仗当然工整。时左宗棠也有一联,用鹤顶格题神鼎山: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辗转送至曾处,曾阅后乃将下联的“似”字用笔改为“未”字又原封退回,一字之差含义全变,成了“鼎之轻重,未可问焉!”,一问一答,一取一拒。作为曾国藩的门生、幕府和部将,彭玉麟当然亦有类似激进之举:其在往迎曾国藩东下所乘坐船犹未登岸之时,便遣一位心腹差弁,将一封口严密的信送上船来,于是曾国藩便拿着信来到了后仓,展开信后,见信上并无上下称谓,只有彭玉麟亲笔所写的十二个字: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这时后仓里只有曾国藩的亲信倪人皑,他也看到了这“大逆不道”的十二个字,同时见曾国藩面色立变,并急不择言地说:“不成话,不成话!雪琴(彭玉麟的字)他还如此试我,可恶可恶!”,接着便将信纸搓成一团咽到了肚里。由此不难看出也姑且可以推断,彭之联语中“他年谁是主”一句,实际上包含着一种很复杂的情绪在里面,那就是一方面他已经深切地预见到“清王朝大厦”之将倾,江山必将易主,何时改换门庭也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而已。另一方面,自己心中的“明主”却又讳莫如深,决不愿冒这天下之大不韪,就是在这种情境之下,彭玉麟才发出了联中“他年谁是主”的深沉的感叹,可以说其间夹杂着的:除了对时局的隐忧之外,还浸透着一种深深的无奈。(康弋戈:有一定道理)

康弋戈总评:行文流畅,感情色彩较浓,但有赘述,尤其是第三联,几乎都围绕“他年谁是主”在作文章,重点未放在对整联的赏析上。25分。

二号卷

在评联前先说些背景,否则搔不着痒处。 石钟山三面临水,为兵家必争之地。彭公为清朝名将,和太平军大战连场,其中一个主战场正是石钟山。后彭公功成身退,隐居石钟山。寓名浣香别墅,且闲亭为其部分建筑。他对石钟山情有独钟,在此不但有为其母超度亡魂的「报恩慈林」,有为死去的战友修建的「水师昭忠祠」,还有相传是纪念他毕生至爱梅小姑的「梅花厅」。 三联都合律,以下分别就其他问题略述。 a. 题石钟山且闲亭联 石钟山位于湖口,上联用「小池」有点费解,不知是且闲亭边有小池,还是作者故意将鄱阳湖说成小池,来衬托天地之大。石钟山不高,在山上看湖是不会像小池的。上联扼要地说了地理,还隐含兵戈之象。 下联说崖边乱石穿空的环境,既说水月一弯,也说岸边像一弯月的地形。也含兵戈之象。 用「乱」对「小」稍宽。下联用「崖」字显得不平凡,但对仗上却稍欠。「池」涵括「波」,但「石」不涵括「崖」,而是相反。当是错综对固无不可,但此法终究只是权宜。综合来看,上联有兵戈干卿何事,下联有战里偷闲,苦中作乐之意,与亭名配合。但在战争中想到风月,真是谈何容易,很明显作者并不好战。不用直说而意义自出,是作者高明之处。 b. 题石钟山江天一览亭联 此联为集句。上联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下联出自王勃《滕王阁》。 《琵琶行》是贬官时作,主旨在「同是天涯沦落人」。《滕王阁》诗主旨在世事变迁。「闲云潭影日悠悠」后接「物换星移几度秋」。可见此联的选材基本上情景相合。 「瑟瑟」的意思有些争议,在《琵琶行》中,个人的看法作「萧瑟」解,因与其余诗句情调较合。可是,集句联不必依原诗意义。假如「瑟瑟」作「萧瑟」解,此联由上句「秋瑟瑟」到下句「日悠悠」,转折有些突兀。相信这与作者和地点有密切关系。 咸丰四年,彭公曾在田家镇破太平军「铁锁横江」阵。咸丰五年,太平军在石钟山重创彭公水师。咸丰七年,彭公又反攻下石钟山。反反覆覆,世事如棋,正是「物换星移几度秋」。这样看来,「瑟瑟」作颜色解的可能性又较大了。「半江瑟瑟半江红」,不正是血流成河的惨状吗?作者由「秋瑟瑟」想到「半江瑟瑟半江红」,如今退隐,回首前尘,「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便很自然了。 单看作品,不知底蕴,有时会误解,这对作者并不公平,但在这资讯爆炸的年代,大家无暇细品,也是无可奈何。综观上下联,也含反战思想,但却不能混淆作者保卫国家的情操。 从地理说,江天一览亭在山顶,加上地势平坦,是观景的佳处。正如戴成法君在《雨游石钟山》一文所说,「在如此美丽的所在施暴作恶,则非禽兽莫能为之。」相信是彭公百年之后的知音了。 上联「枫叶荻花」可视为句中自对,下联应作如是观,故「闲」并非「枫」的宽对。可是「闲云」对「潭影」仍是稍宽。「云」对「影」可以,「潭」则顶多是名词作形容词用,对「闲」较宽。但集句联不能太呵求。 c. 题吴城全楚会馆联 「全楚会馆」是湖北和湖南的会馆,但实以湖南为主。彭玉麟等曾驻防吴城,大力扶持湖南商人,故会馆在吴城影响特别大。 两湖商人四海为家,所以上联劈头便说「到处便为家」。说的固然是商旅生涯的漂泊,骨子里却有吃通天下的豪情。 吴城在南昌,位于楚地下游,吴地上游,所以上联第二节说「楚尾吴头」。 上联尾节取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之意。 世事风云变幻,结果难知,故下联以「他年谁是主」起。此句也有「怜取眼前」之意。 衡峰在湖南,鄂渚在湖北。因是两湖会馆,故下联次节说「衡峰鄂渚」,而「合」字是联眼。 既然衡峰鄂渚可合,那么再推进一步「天涯若比邻」便很自然了,也呼应上联尾节。 此联起承转合,章法甚严。 对仗方面,「到」对「他」稍欠,下联用「来」借对较好。「便」对「谁」在现代的观点看也稍宽。「异」对「天」,「明月色」对「比邻看」也不理想。但综观此联,上下一气呵成、自然流畅,不能倒置,为流水对。因此,比较注重的是情感思绪的自然贯通,形式上不必严格工整,例如《望月怀远》的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就是流水对。作者既用《望月怀远》诗意,故意用相同的手法也未可料。无论如何,此联哲理意味重,对仗稍宽也可以接受。 彭公祖籍湖南衡山,在皖南芜湖长大,随军征战,走遍大江南北。商场如战场,两湖商人和作者的遭遇相恍惚。故此联既题会馆,亦自况之词。

康弋戈:行文冷峻客观,分析条理清楚,能紧扣材料阐述,并时有独到之见解,是为佳卷。33分。

三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石钟山景色秀丽,尤以亭台居多,桃花洞外有且闲亭,飞檐飘逸.亭下泉池怪石,曲径通幽,潺潺流水,不禁让人想起那句名诗:"清泉石上流"来,晚风新月,泉池微波,引起彭公无限遐想,风动池波,崖围月泉,此联形象贴切,名为写亭,实乃咏池也,(此池名"泉池").联句秀美,动静相嵌,平仄和谐,乃不可多得的佳构也!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登山顶的“江天一览亭”,凭栏望远,鄱阳浩淼,水天一色,明代诗人王英形容石钟山的形胜是“五老云中出,九江天际来。惊涛撼岩石,万壑鼓风雷”。彭公巧妙地摘取前人的两句名句,抒怀咏景,!秋风瑟瑟,湖影悠悠,"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序>)",集句联古来无数,然能将上下联景观,意境,词性搭配得如此浑成贴切,实为不可多得矣!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江西省吴城全楚会馆

江西永修即古吴城也,春秋属楚,毗邻吴地,前人谓"吴头楚尾"矣,彭玉麟作为军人,多年征战,四海漂流,处处无家处处家,异地同临明月色,多年与太平天国作战的彭公有此一叹也.王勃有"天涯若比邻",彭公借咏作"天涯都做比邻看","他年谁是主",文人再次长叹,满清王朝,风雨飘摇,岁月沧桑,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上联抒情,下联唱叹,联语赋调舒婉,感情丰富,我谓佳做

康弋戈:本卷对材料的主要特色能把握,但过于空泛,只见言“佳”,不解何以为“佳”,缺乏必要的分析与推证。18分。

四号卷

第一联:上联用“风三面”点明且闲亭的地理特征是“一面靠山”;下联写水的清澈,能从池水中看到弯月。有靠山才有美好的景致,这恐怕也是老彭同学的处世哲学吧?没有靠山,很难在官场上混,更难步步高升。他累官水师提督,授兵部右侍郎,加太子少保,这么美好的人生景致,谁相信他没有靠山呢?

第二联:这是集句联。在老彭同学的眼里,江天一览亭的秋景应该是最美丽的,否则不会只写秋景吧?全联通过物、形、色、声、意等表现秋景之美,同时也借秋景表达了作者的怅然情绪:萧瑟秋风毕竟有些凄凉,这凄凉是自然界的,更是心中的感觉,于是引出下联的身似闲云、幻如潭影、时光悠悠岁月无情之感叹——当然这些隐藏在状物背后,需要我们去细细体会。不足处在于下联的前四字,严格的说不能构成自对,原因在于闲云重心在云、潭影重心在潭。

第三联:老彭同学久为他乡异客,通过上联的渲染,思乡情绪跃然纸上。有人说下联是老彭同学自叹命运不知何归,亦叹大清朝风雨飘摇;我以为不然,如果直接或间接表示对大清王朝命运的怀疑,还能保得住身家性命吗?慈禧太后那老娘们也挺会抠字眼、耍文字狱的!上联写思乡,身在异乡的目的在于建功立业,我认为下联是以反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志,“谁是主”?当然我啦!执牛耳者舍我其谁?这个我,当然可以指小我,也可以指大我。

总之,老彭同学的名胜联,既题景物,又写心志,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

康弋戈:本卷作者以游戏笔墨阐述对材料联的看法,做“语不惊人死不休”之状,倒也独树一帜,能给人一定的启发。但所论述推理,多有牵强之处,不足为信。16分。

五号卷

1、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该联写的是石钟山且闲亭之景观,池卧亭旁,清风漫拂微波皱;崖连天际,明月新生乱石围。“风三面”切合石钟山三面临水,一面着陆,形如半岛之地貌,“月一弯”,点明游亭正逢月亮初生之时。从身边小池到岸上乱石,再到空中新月,画面由近及远,其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池波因风而皱,乱石为月而围,所状之物轮郭(“轮廓”之误)分明,生动形象,所描之景雅致恬适,赏心悦目。“三面”、“一弯”两个数量词,切景切情,精妙至极,“围”字尤为出彩,不仅活其静石,更使整幅画面鲜活起来,用词凝练精准是该联又一特色。通联无一字不写景,但是透过字面不难窥出作者的心境,空阔的三面风,幽雅的一弯月,抒发了作者“心将客星隐,身与浮云闲”(彭玉麟题石钟山归去亭联),清纯超逸之情怀,以景抒情,情景交融,这也是此联艺术特色的又一体现。以律句入联,对仗工整,声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总之,此联是题写风景的上佳之作。 2、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这是集句联,上联集于白居易《琵琶行》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下联集于王勃《滕王阁序》的结尾诗句(笔误):“滕王高阁临江渚,珮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所集句子为原作者烘染环境、借景抒情之笔,都是描写赣地山水,咏秋之句。闲云入水,枫荻吟秋,可谓声色俱全,情趣横生,真乃“江天一览亭”之景观也(判断句结论不具说服力),集句于此,浑然天成。句到“秋瑟瑟”,“日悠悠”之处,笔锋一转,由空入时,由景入情:枫叶荻花诉说秋,潭中闲云岁月悠,可谓开合得体,承转自然。作者借吟哦之秋,悠闲之云表露自己暇适旷达的心态,更是恰倒好处。摘句入联,有如探囊取物,信手拈来,叫人击节叹服。(同感) 3、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吴城今属江西永修县,位于鄱阳湖西岸的赣江主流与修河交汇处,与德安县比邻,德安在春秋战国时曾为吴楚分界之地,故有“楚尾吴头”之称,吴城西接衡山北连鄂渚,呈合“衡峰鄂渚”之势。咸、同年间彭玉麟助曾国藩率水师驻防吴城,大力扶持湖南商人,因而吴城全楚会馆在当时的影响极大,此联也就是作者驻防吴城时所作。 会馆是旧时同籍贯或同行业的人集会的场所,作者是湖南衡阳人,身居异乡,自然对全楚会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上联有“楚尾”,下联有“衡峰”,思乡望乡自在情理之中,但作者并非小家之器,“到处便为家”,是何等的看得开放得下!“异地同临明月色”,“天涯都作比邻看”,既是对同乡的祝福和共勉,也表达了男儿志在四方的抱负,但是这还不足以阐明该联的思想价值,联想当时太平军重创湘军,清政府遥遥欲坠,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现状,整联体现的应是作者渴望国家太平,人民团结的忧国忧民之情怀。 再来分析该联的艺术特色,首先是两比的收句分别化用了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其次是联句结构严紧,“异地”与“到处”、“楚尾吴头”紧密相连,“他年”、“衡峰鄂渚”与“天涯”一脉相承。再就是首尾相呼应,如果“天涯都作比邻看”,那么“异地同临明月色”,其因果关系非常明显。 此联虽然存在宽对现象,但瑕不掩瑜,应是彭玉麟出色的对联之一。

康弋戈:本卷能紧扣材料赏析,较好地把握了三联的艺术特色。27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5 8:55:40编辑过]
读圣贤书,学无止境;
品菜根味,情有独钟。
联都小康居: http://china-liandu.com/list.asp?boardid=16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835 小时
主题
337

3690

帖子

33

精华

6457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11
经验
645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83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19
10
发表于 2005-12-28 12:2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大宛在2005-12-1 0:38:00的发言:

六号卷

彭玉麟为清末湘军将领,字雪琴,号刚直,人如其名。一生六度辞高官不作,宁愿小船上操练水军。一生虽挂虚职,养廉费上万,他全部捐作民用或军用,湖南衡阳的船山书院就是他捐资修建的。彭玉麟爱画梅花,一生画了上万副,后来别人赠的挽联中有“千古两梅妻,公几为多情死;西湖三少保,此独以功名终。”之句。

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出口长江南岸,据说波浪激荡怪石作钟声,是以得名。是不是如此,我们暂且不论,但石钟山还当得“乱石”二字的,我们可以想像:月夜在山中观天,四周嶙峋的山石使得我们只能看到很小部分的天空,一个“围”字形象生动,可以当得联眼。上联“皱”字也是如此,可见作者炼字之精到。“风三面”,我理解应该是一面山崖,依山建亭,具体是情况我不得而知,不敢妄言。

江天一览亭位于石钟山山顶,凭栏远眺,万里长江,一泻千里;浩瀚鄱阳湖,波涛万顷。作者却有独特的视角:山上绝壁下多石缝和岩洞,独特的地貌形成“潭”也就很自然了(此述一点不自然,还很令人费解);写秋天长江边“枫叶荻花”的特色景致,闲云是作者心境的反映,倒映在水潭中,远处的湖山尽收眼底。作者用典自然(是集句),运笔流畅,悠然之情跃然纸上。

吴城,明清时曾与景德镇、樟树、河口结为四大名镇,支撑江西的门户。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衡峰鄂渚,便是衡山与鄱阳湖了。会馆是古时候经商或流落异地的同乡集中安身之所,所以即是“到处便为家”,天涯若比邻。会馆经历不同朝代,虽然改朝换代而不能湮灭。无论谁是君主,百姓都是一家。据说作者有一定的反清思想,从军目的也不是单纯的为君主服务,我们也暂且不论;从此联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生活积极的一面。晚年作者乐观豁达,这可以从他的联和所画的梅花中表现出来。

总的说,彭玉麟的这三联,各有千秋:第一联写景精到,令人神往;第二联写心,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对平淡生活的向往;第三联写史(?),表明作者希望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愿望,在封建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抛开历史上对其人的论断不谈,从联的角度和他的诗作评价,彭玉麟可当得“文武双全”中的“文".

康弋戈:本卷优点在于其整体观,论述纵横分合,错落有致,不足之处是个别地方用语欠妥,论点与论据不能很好地统一。21分。

七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作者敏锐地抓住了景物的特色,以物衬物,动静和谐,乱石围崖为得月,小池波皱自生风生,很美妙的意境。根据作者的经历,联语背后可解读出他在创作此联时怀有无意功名的隐退之意。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此联为集句联,上联出自唐人白居易〈琵琶行〉中之“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下联出自唐人王勃〈滕王阁序〉中之“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联语以巧妙的集句状景应时,枫叶荻花之萧瑟气象与闲云潭影之悠闲情态对比鲜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副令人神往的图画。在景物描写的背后,隐隐可以读出作者面对飘摇之境镇定、从容的心态。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上联抒发了作者四海为家的游子情绪和超然胸怀。“异地同临明月色”化用了苏东坡“千里共婵娟”的诗句;下联感叹时世光景变幻无常的忧患思想。“天涯都作比邻看”化用了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句。联语感情色彩强烈,委婉而富沧桑感,极能打动人心。细细品味,可看出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康弋戈:本卷字数虽不多,但基本上都能切中要害,不足之处是观点比较大众化,个性化的新意发掘不多。25分。

八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倒装、拟人手法。(别人常忽略此)石钟山雄峙长江之滨,鄱阳湖口,三面临水,一面着陆,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且闲亭在桃花洞旁,亭下有潭,名曰泉池,泉池四周有竹,其间怪石嶙峋。风三面、月一弯明为写景,实为心之感受。乱石突出地势之险,小池指泉池。整联栩栩如生,形象贴切,读来犹如身在其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集句。 上联出自唐&#8226;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下联出自唐&#8226;王勃的《藤王阁序》——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信手拈来,融情于景,自然贴切。上联低沉,下联笔锋一转,洒脱开阔!与藤王阁扯了点关系,当然值得一挂了。(多余的败笔)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彭玉麟为清末湘军杰出将领代表之一 ,湖南衡阳人,字雪琴,诗画书联皆精。早年投笔从戎,曾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任水师提督,对太平军作战,后会同曾国藩奏定长江水师营制,巡阅沿江水师,擢兵部尚书,后赴广东筹办防务。传西太后对其赞赏有加,常有奖赏,每受奖赏,刚直公皆拜伏于地,痛哭流涕,忠臣一个,此联可见其心迹。 (喧宾夺主,扯得太开了) 会馆:旅居异地的同乡人共同设立的馆舍,主要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居。 楚尾吴头:即吴、楚之间的地区。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衡峰即湖南衡山,鄂渚即鄂州,出自《楚辞&#8226;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 上联“到处便为家”表达游子情怀,四海为家,极具洒脱。 下联“他年谁是主”感叹时世多变,忧国忧民之心表露无遗,平添了些许伤感,但又发人深思。后句化用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整联笔调起伏,感情交织,于沧桑处又见开阔,,颇有点警世恒言的味道。此处看应为平声。

康弋戈:本卷论证单薄了点。21分。

九号卷

(一)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彭玉麟题且闲亭,取意忙里偷闲,在“芸芍斋”后。

小池波皱风三面; 仄平平仄平平仄 乱石崖围月一弯。 仄仄平平仄仄平

皱:动词,当挤压﹑收缩解。 形容词:脸上或皮肤因松弛而有折纹的;物体有折痕的。 围:动词,从四周拦挡、包拢;环绕;防守。 名词:四周、周边的大小长度;遮蔽用的布类;量词。

意境联,合律,工对,对偶修辞,正对。叙述法,意对,讲景,含境对,诗中有画,诗品绮丽风格幽雅,意象构图清晰,立旨简明偏能愈见清高,上下句连贯统一,表达完全更意犹未尽,让人闭上眼能映出画面有回味无穷之感,好象人立在池边而风就要吹到身上来一般,却抬头望见高处一轮弯月挂高岗,石乱深浅层次分明险峻挺拔中更增添一丝惊险般的钦赞。不失为一绝妙好联!

(二)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集句,上联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下联出自王勃滕王阁诗。 文献中见着的出处,声律指南:卷上,十一尤,枫叶荻花秋瑟瑟,闲云潭影日悠悠。“枫叶”句: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诗。“闲云”句:语出唐王勃《滕王阁序》。是否出自彭玉麟首创有待商确。

荻花秋天抽紫色花穗。生长于水边或原野,与芦同类。荻花和红色的枫叶,都是秋天的代表景色。瑟瑟,形容风声。典引三国魏,刘桢赠从弟诗: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云在天,潭在地,一俯一仰,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时节的感慨。 枫叶荻花秋瑟瑟; 平仄仄平平仄仄; 闲云潭影日悠悠。 平平平仄仄平平。

早期的对联格律——二十九种对,当句对(又称自对)各自在本句成对,然后再上下句成对,这叫“当句对”,也叫“自对”。例:“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的“小院”和“回廊”,“浴凫”与“飞鹭”各自当句成对,然后上下句成对。

合律,当句自对,虽然闲和潭为不完全工的偏正结构,但将两幅完整的句子合成一气,有如天然的集句,可谓一绝。意境联,写景写风月,意态高清雅谈恬淡,风格高古深幽,造境画面,镜头景观,不但已达成上下联为对立统一之要求,更以层次阐明心绪感触,炼字自然在无形之间完美表达藉景物以思时,进而一松一紧强烈反应时光与心情的压缩写照,令人有幽远轻扬抒发出无限的诗人情操,能启发读者心底里的共鸣,佳句。

(三)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左宗棠联集 挽刘武烈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左宗棠(1812-1885),清末湘军军阀,洋务派首领,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举人出身。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彭玉麟题江西省吴城全楚会馆

清·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号刚直。湖南省衡阳人。湘军将领。

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联语既抒发了广阔而超脱的襟怀,也流露出对时局的隐忧。上联写出游子胸怀,作者离乡背井,四海为家,却感到“异地同临明月色”,颇有苏东坡《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意。下联感叹时世光景。吴城连接衡山、鄂州,“天涯都作比邻看”又化用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句。然而岁月沧桑,他日又将谁主沉浮?对清王朝风雨飘摇的局势,发出深沉的喟叹。“鄂渚”,即鄂州。《楚辞·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相传在今湖北省武汉黄鹄山上游三百步长江中。隋改郢州[今武昌]为鄂州,即因渚而名。联语富于感情,对清王朝的风雨飘摇的局势,发出深沉的喟汉。语调舒婉,富于历史沧桑之感。 按:从文献中很难断定是彭玉麟或左宗棠谁的创作,不过看来都有引用就是。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联虽略宽,但因为长联,且都很工整,故属工对。正对,色:披洒艳丽的色彩,名词当动词用。看:对待,动词。整联意态雄伟,气势豪壮,对仗工整。符合马蹄韵,互成对,视觉摩写的修辞技巧映衬出远近殊离却心境一致的协调,无耐中找到心灵的寄托,情境上将无力感化腐朽为神奇变成契机,更有藉此产生出鼓舞士气自我勉励的动能,化重为轻,依无我到忘我,产生恬淡的清幽,充份发出写诗的联想力,借着文字的描述,在程度上作切割与取舍,不夸张却拥其实效,上联反衬下联对衬映造出同一之景像,心情上以清幽做出法,以和协当收尾,第一分句有设问之意图,第三分句有感慨之修辞,借第二分句的实景写出层次距离远近实景,连贯与实的写境手法,用笔洗炼,充份把握住对联的工稳贴切新奇技巧,也写景、也写实、也抒情;也励志,更衬托出自面上宽怀大量天涯若比邻的宽大胸襟。好联!

康弋戈:本卷偏重于对联作的平仄、词汇、对仗等基本要素进行分析,联作的深层意义发掘不够,缺乏新意,且语言表达不太流畅,尤其评第三联,多有用错字词或生造字词之处。20分。

十号卷

1,作者简介: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清朝湘军将领。祖籍衡阳渣江,生于安徽安庆。1853年辅佐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后主其事,购炮造船。次年,在湖北武汉、田家镇连败太平军水师。1855年初,在江西湖口败于石达开之手。后又全力扩军,逐步控制长江水面,参与围攻九江、安庆。1861年晋为水师提督。1883年任兵部尚书,以68岁之病躯受命赴广东办理防务。中法战争后,以疾病开缺回籍。光绪十六年,逝于衡阳江东岸寓所,清廷追赐太子太保衔,赐谥“刚直”,并为他建了专祠。彭玉麟一生曾六辞高官及厚俸;同治十一年到光绪九年期间,六次巡阅长江水师,从提督、总兵等高级武官到低级员弁,彭先后参劾其中的平庸恶劣者一百多人。军事之暇,他也绘画作诗,以画梅名世。其诗后结集付梓,题名《彭刚直诗集》。 2,个联简约赏析:

(1)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此联虽然仅寥寥十四字,就把一个三面环水,一面依岸,坐落于崖围之下的小亭工描直推到了读者面前,更有微风皱波的生气和弯月镜影的恬适,自然地引出了作者和读者的“闲情”,此联配此亭,真可谓实至名归。 (2)——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此联先选枫叶和芦花推出了广袤的山湖秋野瑟瑟而启,又以闲云、潭影和悬阳之江天悠悠相连,上下比衔接自然流畅,雄浑一体,登斯亭,赏此联,定能顿使人生起江天一揽眼底,心胸阔达无垠的感怀。之所谓名家或许正在这简练无痕的笔触之间,就能把人带入所要表达的题目意境了。(3)——题吴城全楚会馆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尽管此联按现在所讲的一般联理工对要求有些不合,如:到处(动宾)/他年(偏正)、便(虚)/谁(实)、异地(偏正)/天涯(并列)、色(名)/看(动)等,但是作者却不拘于这些桎栲,而以意对,神对把读者引入他的胜境。因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故作者在上比中用“楚尾吴头”暗写了“吴城”,又用“到处便为家,异地同临明月色;”暗写了旅人会聚之所,更用“衡山鄂水”点出“全楚”,从而巧妙的隐嵌出“吴城全楚会馆”。不仅如此,作者更是从字面的场景描写,渗透出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上比)和一种江山一统,天下太平,和谐共乐的生活希冀(下比)。联中还用了领字(望/合)及自对(楚尾吴头与衡峰鄂渚)等艺术手法,尤其是看似不工的到处(动宾)/他年(偏正)、便(虚)/谁(实)、异地(偏正)/天涯(并列)、色(名)/看(动)部分,而实际有虚实相生,形合神对等特殊效果的妙用,更是在赏联、写联和评联时值得发掘,研究、借鉴和学习的。

康弋戈:本卷评第二联,言语虽简,却很到位。23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5 8:56:41编辑过]
读圣贤书,学无止境;
品菜根味,情有独钟。
联都小康居: http://china-liandu.com/list.asp?boardid=16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835 小时
主题
337

3690

帖子

33

精华

6457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11
经验
645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83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19
11
发表于 2005-12-28 12:2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大宛在2005-12-1 0:42:00的发言: 十一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评: 上联微风拂水,轻波碎浪 清凉之意迎面扑来 ,风三面是此联的精彩新奇之处 联作者在这里留了一个伏笔 : 怎么会只有三面来风?答案在下联 原来小池形似弯月,周围乱石堆崖 则凹处自然背风 同样,月一弯也是此联的精彩之处 此月既以实指 也可状物,读到此处,不由的为联作者的匠心独具而莞儿一笑 顾名思意,且闲亭, 既是游客到此可以暂且闲坐一下 闲雅一番的意思 , 那么有什么值得闲坐的呢?联作者抓住这一点,表面上只是写景状物,和且闲亭毫无关系,但实际上却刻意营造出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为亭名作了个很好的注解。构思精巧是此联一大的特点。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评: 上联枫叶荻花,一在山, 一在水, 都是要成片才能成为风景的植物。 联作者通过对特定意象的描写,再加上秋天特有的物候特征,寥寥数字就展现了一幅视野开阔的山水图。下联 闲云潭影 一在天 一在地 如果说上联采用的是远近平视的角度 那么下联采用的就是上下高低的视角 再次拓展画面 从而使得景象更加开阔壮观。 此联的创作手法和题且闲亭联同出一辙 都是采用对景物的描写来注解亭名,暗用“会当绝岭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用来题江天一览亭是再好不过了, 取象精确是此联的一大特点。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评: 上联通过对“到处便为家”的凄凉 异乡望月的苦思 极力渲染了游子对故乡的眷恋。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孤独 无奈 读之百感交集 催人泪下。尾句巧化“举杯(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意而不着痕迹(感觉联意与苏东坡“千里共婵娟”词意更近)。下联话锋一转 以豪迈的语气 道出了游子意气风发的情怀 特别是起句,颇有点指点江山的味道。一扫上联的颓丧之气 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而深化了主题 。尾句同样化用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意 此联在创作上采用了反对的手法 反映出全楚会馆的同乡虽身处异地 但不忘故乡 积极奋发的精神面貌。兼以楚尾吴头点出会馆的地理位置;衡峰鄂渚点出“全楚”馆名的来由 可谓面面俱到而衔接自然 。巧用地理特性,化用诗意是此联的两大特点。

康弋戈:本卷对第一联与第二联的赏析相当出色。28分。

十二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鉴赏] 这是一幅风景名胜联。短短的十四个字,把且闲亭依山傍水、独揽风月的绮丽景色描写的淋漓尽致。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此联采用了互相衬托,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上联写动,“波皱”照应了后面的“三面来风”,把小池之水在风中漾起阵阵涟漪的景象,描写的惟妙惟肖,使人如身临其境,似乎也被那凉爽的清风所包围,不禁心旷神怡。下联写静,乱石高耸林立,环绕亭周,抬头仰望,不想一轮皎月正耀当头(此处当为一弯月非一轮月,状态描述有误),正是“众石捧月”,刚柔相映成趣,妙不可言。另有小池的精巧雅致与乱石的苍劲突兀,风的清爽宜人与月的静谧典雅,其间相互衬托而又巧妙结合。更兼联中“皱”“围”二字使用了拟人手法,进一步增添了景物的生动鲜活。这些艺术手法的使用,使对联产生出较高的艺术效果,倍增诗情画意。

此联是一副正对联,它不仅文辞优美,意境高远,而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炼字精道,堪称一幅优秀的风景名胜联。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鉴赏] 这是一副集句联。上下两联分别来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与王勃的《滕王阁序》。全联描写了江天一览亭秋季时枫舞荻飞、云闲潭静的美丽景致,表达了作者对山河景致的赞美和恬淡自得的心境。

上联选用了秋天的典型代表事物枫叶、荻花,点明了景物、时节,又用瑟瑟一词来渲染出淡淡的忧伤情绪,整体的构图意象风格萧然而不颓废。下联则选择了“闲云”“潭影”和“日”来应对,而悠悠一词的使用,更加突出了画面的悠然恬静。上下句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了一副优美完整的秋日丽图。

整幅联通过对“叶”、“花”、“云”、“影”的描写,和瑟瑟、悠悠的叠字运用,烘托出此间秋日色彩的斑斓景致,生动地描述了江天一览亭的美丽景色,并表达了作者恬淡悠然的心境。

此联把不同风格的两个诗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全新的意境,浑然天成,不失为一幅上乘之作!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鉴赏] 本联名为题景联,实乃是借景抒怀之作。

上联的“到处便为家”、“异地”道出作者身处异乡为异客,使人顿生沧桑之感。“楚尾吴头”说明了吴城全楚会馆的地理位置(吴城,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也间接的指出了吴城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而后一分句“异地同临明月色”则与“到处便为家”相呼应,写出了游子胸怀,作者离乡背井,四海为家,却能随遇而安,发出“同临明月”的感慨,显示出作者广阔豁达的胸襟。下联的首分句“他年谁是主”以问句的形式出现,体现出作者对时局的迷茫和担忧。而这“衡峰鄂渚”日后不知将由谁主沉浮。“天涯都作比邻看”化用了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昭示了人间岁月沧桑,天地日月浮沉,令人感慨万千!

此联中“他年谁是主”运用提问的手法,“楚尾吴头”“衡峰鄂渚”引经据典,“天涯都作比邻看”化用古诗,多种艺术手法合理的运用,巧妙的结合,赋予联语丰富的感情,把作者超脱的胸怀和对清王朝风雨飘摇的局势的喟叹,表达的极致充分和恰倒(到)好处。不愧是楹联中之上品。

康弋戈:本卷对各联的艺术特色把握得较好,个别地方未注意用语的准确性,且评论失之于孤立,如能结合三联做个对比分析,当更好。30分。

十三号卷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妄评:彭雪琴身为湘军一将领,一生戎马生涯,然又一生拓(?)联无数,而佳联更教人叹为观止。此集句联无论从意境、对仗及背景均属上上乘之作(背景也有上上乘吗?)。上联集白居易《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句,下联集王勃《滕王阁序》中“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句。上下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无意间浑似天成,尤联尾叠字,不仅将景色尽收笔下,更将作者及联者心怀暗含,咏来寓意无穷。更为巧合的是上下联作者同为唐代著名诗人并同为山西籍诗人,更同咏江西风物,为此联又添一分韵色。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小子无缘一睹壮景,从联中所诉,但想当时景物恐被此联已尽收,联者心意也表露无遗。和景、境、意于一体,恐用“绝妙”两字尚未能及其意!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首先,此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上联由会馆意起,转地域之特点,以明月共照述情,下联由再会馆意起,合两地风物,用天涯比邻之心怀收联。全联即表会馆之用处、两地之风情,又寄来会馆人之思乡及和气生财之意!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全联平仄和律,对仗工整。小池、波、乱石、崖、风、月组成了一副动感美景。此联巧妙写景,轻勾淡描,却静中有动。好联、妙联。

康弋戈:本卷对三联之评论均较简略,且过于泛泛,无有力的论证。20分。

十四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此为风景名胜联。三面来风,小池波起,乱石耸立,晓月高悬,好一幅忙里偷闲图,言简意明,与“且闲亭”题意紧扣,声律合对仗工稳,佳!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此为集句联,上联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下联出自王勃的《滕王阁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愁。”两句都写秋景,放在一起声律合对仗工稳,犹如天成。遥想作者在一览江天、观望枫叶荻花闲云潭影时,一定也想到了白居易、王勃两位诗人的命运,虽满怀抱负却难以实现,遭遇心情皆与己同。借写景感怀身世,时间跨越几百年,思想在这里得到统一。妙!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此联为五、五、七言句,句脚规则为平平仄/仄仄平,声律合对仗工稳,遣词考究,引用典故。楚尾吴头——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鄂渚——即鄂州,《楚辞·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相传在今湖北省武汉黄鹄山上游三百步长江中,隋改郢州(今武昌)为鄂州,即因渚而名。上联写游子胸怀,背井离乡,四海为家,却感到“异地同临明月色”,下联写时世光景,吴城连接衡峰、鄂渚,虽说“天涯都作比邻看”,可毕竟岁月无情,他年又将谁主沉浮呢?联语大气超脱胸怀广阔,同时又流露出对时局的担忧。上联“异地同临明月色”有苏东坡《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意,下联“天涯都作比邻看”又化自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句。整联富于感情,由近及远、推己及国,寥寥数字却流露出忧国忧民的胸怀博大,堪称大手笔。

康弋戈:本卷对第一联评述较简较乏,第二联能联系集句之原作者境遇而发议论,切入角度不错。第三联在诸卷中似曾相识,可见资料之搜引人皆同之,如能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言人所未言,则难矣。24分。

十五号卷

“典型”与“非典型”——彭玉麟联例漫谈

在没看到彭玉麟生平之前,惯性思维中彭公应是一介书生,考史演论、著书立说,如此如此。一看生平,舌头伸出老长,原来让彭公真正青史留名的却是其非同寻常的戎马生涯。这位被张之洞视为国之砥柱,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的风流人物,眉目凌厉、性格刚直,治军有方、颇多战功,曾六次坚辞朝廷高官任命,而中法战争爆发,却以残病之躯亲赴前线,为国效命,真个是高格傲骨,顶天立地!一个有血有肉的奇男子形象在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人如其联,联如其人”,回过头来看三副联,再参考查到的资料,就有点意思了。

第一副虽是风景联,但寄意隐约,波澜内隐,似可见彭公内心里的情感动静、思绪起伏,犹以“风三面”、“乱”字处可见玄机。彭公所处时代,清廷腐败,民生多艰,内忧外患,战乱丛生,彭公作为朝廷要臣,深知责任之大、肩担之重,自不敢退避懈怠,报国救民之志始终充溢于胸:“小池”屡起波澜,是因为多面来风,“乱石崖围”中,自有“月一弯”照亮苍穹……国有彭公,幸甚!

第三副堪为千古名联,古今评论颇多。彭公之胸怀性情眼界,此联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作为清廷长江水师的最高统领,彭公四海为家,常年奔波前线、冲杀疆场,却作达观语,而时局的动荡更加重了彭公本就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吟哦处似可见彭公立于风雨潮头,神情凝重,伟岸的身影成为那个危难时代的一面不倒旗帜!作为文人出身的武官,彭公明史经世,更有高远之思:所到即为家,这国土虽辽远,但山河一脉,同样都有明月照临呵!他日谁来主持大地沉浮,把这江山一统,合为一家,共享升平呢?历史、当下、未来,国家、百姓、个人……这种家国一体、人联归一的境界怎能不散发出深沉浑厚的艺术美感呢?!

对比以上彭公的“典型”联例,第二副就有点“非典型”的感觉了。该联题址和作者本就有争议,一说是阮元题于南昌百花洲,一说就是彭公题于九江湖口石钟山江天一览亭(网上竟还有记录说题于杭州西湖迎翠轩,估计是录入出错了;还有说作者是曹秀先的,不认识!)。有意思的是,此集句联描写的景物所在地恰恰上句在九江,下句在南昌,你说晕不晕?

鉴于第二副联诸多“非典型”特征,我感觉作者应是阮元才对(据说阮元还是彭公老师,彭公干脆大方点,把知识产权让给老师得了!)。“百花洲”,多美的名字!想想联句描写的景致,多象啊!“江天一览亭”,完全应该是奇伟开阔之境嘛,咋能“闲云潭影日悠悠”呢?不是彭公所作,倒不是说彭公才力不济,以彭公刚烈之性、落拓之格,他愿意集句吗?!以彭公大开大阖之恣肆情怀,集句足以酣畅淋漓抒发思想与抱负吗?!九江是彭公曾率军鏖战过的血腥战场,眼中之景能与古人通一吗?!乱世栋梁,国事艰危之际能有风雅集句、闲赋悠适之暇之致吗?!即使有,恐怕也多雄奇超拔、清朗劲健之语,境界、格调定会有所不同。

以上即对彭公之 “典型”与“非典型” 联例的胡言乱语,正误与否倒不在意,关键是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屡有收获,为联为人都有了些许新得,这倒是意外之喜

康弋戈:所有卷中,最喜本篇,能紧密结合材料,纵横论述,不蔓不枝,又能不蹈袭他人窠臼,自成一家之论。不足之处是对第二联赏析推证过于简单,削弱了对论点的支持力度。36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5 8:57:42编辑过]
读圣贤书,学无止境;
品菜根味,情有独钟。
联都小康居: http://china-liandu.com/list.asp?boardid=16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835 小时
主题
337

3690

帖子

33

精华

6457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11
经验
645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83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19
12
发表于 2006-1-13 17:52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大宛在2005-12-1 0:46:00的发言:

十六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准确的说,这是江西石钟山且闲亭观鱼池的一个对联,上联形象的介绍了这个观 鱼池的位置---靠山,下联写了鱼池的水---清澈,而乱石崖围,则充分而形 象的描写了鱼池的古朴和毫无雕饰的自然之美。从布局来看,上联写动,下联写 静,写动的时候,抓住了风吹--波动这么一个特征,宁静而秀美,这个动,是 淡淡的,有着细腻而轻柔的特点,下联写静,用了明月映水这么一个画面,同样, 是宁静而秀美的,整个句子有种水墨淡彩的意境,是彭氏对联中比较少见的风格因此,在第一次读到他的时候,深深的为这个贵为水军提督的前清将领的山水情 怀所感动,在彭氏的心中,亲近山水,与自然为伴,可能是他最终的追求,在他 的仕途生涯中,屡次辞职,又屡次为家国的安危出任,带有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 惯有的理想,修身、齐家、治国。然后,归隐林泉,乐居山水。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这是一副集句联,上联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下联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这个 集句联在江西的南昌的百花洲也有见,百花洲在江西南昌东胡中,浔阳江,是长 江流经九江的一段,荻花,是一种生活在水边的花。而滕王阁,在江西南昌赣江 边,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滕王)所建,以其封号为名。该阁兴毁二十余 次,彭玉麟以后来者的眼光审视这一千古名楼(怎么扯到滕王阁去了?),上联借了《琵琶记》(应是白居易之《琵琶行》)里面营造的 萧瑟的语境氛围,不但对亭子周围的自然环境有所刻画,而且,把历史的兴衰感 叹,借这么一句悲秋的名句表现出来,下句,对上句表现的沧海桑田的感叹有所 延伸,闲云、潭影、一切是那么不动声色,然而,却毋庸置疑的变幻,湖山无恙, 而世事沧桑,我们可以从这具有包涵能力的句子中看到彭氏对历史变迁、家国盛 衰的感叹,两句诗文都是集自咏江西的唐诗,还有一说,此联为清.曹秀先所集。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这是一个题会馆的对联,起首"到处便为家"一语道出游子辛酸,我查了一下 吴城:今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 称。有一个传说,东吴周瑜曾在此练兵,在元代和清代时期,都被一些将领据 为要塞,重兵扼守。联语用"楚尾吴头"这么一个典故,可以看得出作者对时 局的忧患,而"异地同临明月色",化用白居易"千里共婵娟"(错了,应是东坡居士的而不是香山居士的)的诗句,颇有 千里一轮月的感叹,借家乡和他乡都能共赏这一轮明月,把无所不在的思乡的 感情托付月色,在沧桑中,带有一些诗情画意,颇切会馆这么一个特殊建筑的 身份。下联感叹时世光景。吴城连接衡山、鄂州,他年,谁主这大地的沉浮? 对清王朝风雨飘摇的局势,发出深沉的喟叹。"鄂渚",即鄂州。相传在今湖 北省武汉黄鹄山上游三百步长江中。隋改郢州[今武昌]为鄂州,即因渚而名。 "天涯都作比邻看"又化用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句,意在只有 知己在,几时远在天涯,又何妨当作是"比邻",这一句是对上联中思乡感情 的补充,也是中国自古以来根深蒂固的家天下观念的体现,联语富于感情,语 调舒婉,,富于历史沧桑之感。)

康弋戈:本卷整体来说平平,行文有多处错误,论述有拼凑资料之嫌。20分。

十七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此联题于石钟山且闲亭,据字面当是描写山中且闲亭所在处之见的局部晚景。

上联主写水和风。“小池”尽显水潭的小巧玲珑、清秀幽雅;“”体现了和风煦煦及水面微澜;“风三面”道出了其(应是亭,或亭水兼容)确切的地理位置环境——即一面靠依山崖,否则就该是四面来风啦。

下联主写山和月。“”尽显了石崖的数量和形姿,林立且峻秀奇特;“”则更进一步体现了石崖的多而连绵;“”描写了月的形态,即月是弦月而非满月,而且这弯弯的明“”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是指深邃的碧宇中的新月,还是指幽酽微澜池潭中的月影,就由各人自领会吧,但都是美好的。

上、下联强弱相当,浑为一体,相映成趣;整联音韵协调,对仗工整;意境独到,用字精练;显示出作者精湛的文学功底和深邃的艺术造诣。

全联精致细腻,刻绘出了:清爽和煦的晚风轻拂着精巧幽酽的水面,峻峭秀丽的石崖深情地挽留住弯弯的明月,地上山、亭之景和天上之月又倒映水中。景色是这样的美丽,环境是这样的幽静,人在其中心情定当清闲自在,幽雅之极,流连忘返,与“且闲亭”之名极为相配。恐怕月亮也动之以情,不忍离去了呀!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此为集句联。上联集于白居易诗《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下联集于王勃诗《腾王阁》:“······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栏外长江空自流。”两集句在原诗中都为描写萧瑟落寞的氛围和情感。

作者所集两诗句题于江天一览亭实为巧妙,堪称天然一对,一改愿(原)句消沉气氛,较好地描写了该处怡人的秋色胜景,给人以清新平和的氛围。景观描写采用句中以名词并列且自对和叠字的修辞手法由近至远、地天共融地使上下联融成一体,成为一幅较完美的江天一览的自然景色画面。

上联写中、近景。枫叶和荻花均为秋天典型植物,并在句中形成自对,燃情的火红枫叶和飞舞如梦的荻花显示了秋天另番动人的盎然活力(改变了百花凋残、万木瘦枯的景象),丰富了自然风景的鲜艳色彩和画面动感,加上重叠象声词的运用,那轻微的风吹枝叶的声音如同絮絮细语,使人如入其境。

下联写远景。放眼望去,四周景色尽入眼底,大江也已显得不那么宽阔,故以“”化之。举首向上,蓝天白云,阳光和煦,天高气爽,加之“日悠悠”更使人感觉到,身处视野开阔的山亭之中享受大自然惠赐的美好风光是那么的悠闲自在、心旷神怡。

上、下联承接自然、浑为天成,符合韵律,结构统一,对仗工稳。虽无华丽字词,美景却跃然眼前;仅以一对重叠词就使画面动感十足。

要说缺憾就是虽然枫叶和闲云都属偏正结构名词组,然枫为名词,闲为形容词,显稍宽。但作为集句联已是相当的不易了。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该联足见作者见物观景所生之情感、对人生和世事的由衷感叹和游子胸怀、理想及期盼,同时也展现出了作者文韬武略的风采。

上联:作者作为清朝湘军将领,长期率军镇守和作战当然是多数离家在外到处为家之人(会馆中人多当同),远望大片近地远域都同样在明媚的月光映辉之下,表现出对大好江山的赞叹和热爱。景色的美好和夜晚的宁静也当然勾起在外游离之人的思乡思亲情结,并借以将此情结寄托于明月。后分句与古诗句“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处。

下联:作者饱阅历史,历经苍桑,在前分句中显示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和感叹。时局动荡,今后是谁的天下,祖国的这山那水,不论是谁当家作主都是近邻亲友和兄弟,展现出作者对河山一统、平息纷乱、安邦富民的理想和期盼,加之中分句的并列自对更深层次的进行了情感渲染。后分句同上联一样由古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化出并与上联化句相对应。

上、下联首尾相顾,读来顺口流畅;言恳字切,情意深长感人;对仗稳当,中分句均使用了句中并列自对修辞手法使感染力增强,后分句的两化句也相映成对。可见作者襟怀和文学功底。

缺憾之处:下联末字“看”韵为仄,失韵。(古韵“看” 可平可仄)但若以平声字“观”等则显然逊于“看”,作者显然不是不知,而是遵循意为先而忍痛舍的韵。其次,上、下联中的前分句和后分句的首个词组虽都为偏正名词,但其词前部的修饰定语部分因词性差异严格地讲显宽。

康弋戈:本卷作者采用由点到面的论述方式,评述较为细致。但第一联失之浅未能深入发掘;第三联对”看“字的平仄判断有疏忽之处;相比之下,第二联所评较好。25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4 15:21:03编辑过]
读圣贤书,学无止境;
品菜根味,情有独钟。
联都小康居: http://china-liandu.com/list.asp?boardid=16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835 小时
主题
337

3690

帖子

33

精华

6457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11
经验
645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83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19
13
发表于 2006-1-13 17:53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大宛2005-12-1 0:46:00的发言:

十八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评:本联尽述石钟山且闲亭前池水与乱石剔透玲珑之状,让人油然而生爱心。

上联写池水因三面来风而涟漪微起,“风三面”是因为池边怪石嶙峋,风来遇怪石则穿空而出,故无定向,所以说“风三面”,实则指四处都有来风。这里,本可以说风四面或风八面,但这样和下联的“月一弯”在数值上差距略大,故作者取“风三面”。作者这样描述,实际是为下联的“乱石崖围”作铺垫、埋伏笔。

下联承接上联。如果说上联写因风皱面的小池是近观的话,那么,下联则是远眺。但见得四周乱石崖把池水围成一弯月牙,更显池之巧小。同时,也因此而给上联的“小池”下了注脚。

就音律而言,严格说,“崖”对“波”稍欠。但联律讲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依此亦无大碍,毕竟瑕不掩瑜。

就整体而言,上下联浑然一体,自成一趣,实为联中珍品,让人把玩不已。

枫叶荻花秋瑟瑟;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评:本联把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之秋景铺陈得酣畅淋漓,尽得落霞孤鹜、秋水长天之趣。

上联由“枫叶荻花”起句,让人一入眼便觉秋色茫茫。其实,原本枫叶红乃秋象,但此处即便未言枫叶之红,然缀以“荻花”(一说是芦花,而芦花正是秋季盛开)后,枫叶自然红透,秋天到也。至此,作者仍不罢手,以“秋瑟瑟”补充说明,使人倍感深秋之寒。枫叶,或一株,或几株,应该在江天一览亭之侧,此为近写;荻花,当是长江边连绵不断直至天际的,为远描。如果说枫叶荻花是写实的话,秋瑟瑟则是写虚,是因了枫叶荻花之后的一种感觉。

下联“闲云”,乃天高云淡之状,亦秋令,大有“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之气势。“潭影日悠悠”,则言在静静的潭面,泛着懒洋洋的日影,全然失却夏日的淫威,但亦让人在秋瑟瑟的时候,有了些许温暖。一般人写秋景,多借月抒情,而此处作者则弃月用日,亦得秋趣之乐。

整联横有远近,纵有上下,给人的感觉是气势恢弘,余韵缠绵。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评:本联将客居他乡、四海为家的好男儿气概,磅礴豪放地挥洒出来,让人豪情顿生,壮志当酬。

作者身在异乡,却全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那样一种婉约惆怅,上联起句“到处便为家”,直抒胸臆。“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意即远望故乡,近观吴城,虽则身在异乡,然同样可以仰望那一轮和故乡一样高挂的明月,亦因“异地同临明月色”,才让作者有了“到处便为家”之概。

下联作者笔锋一转,诘问“他年谁是主”,指自己久居异乡,反客为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衡峰,湖南衡山;鄂渚,湖北的江滩,这里泛指故乡楚国,意即算上故乡的衡山和江滩,即便对于吴城来说远在天涯,也把她当作紧挨着的邻居看待。实际下联是把上联未尽之意作进一步的铺陈,让人更深入地理解“到处便为家”的深刻含义。

就音律而言, “看”在联中读“刊”,属平音,故音律颇工。

整联给人的感觉是豪情四射、荡气回肠,实为联中佳肴,让人回味。

康弋戈:本卷作者对联之看法以意释为主,对联作艺术特色、风格等较少论及。第一联关于“风三面”的解释,虽然别具一格,与众不同,但个人以为牵强;第二联未点明其集句的主要特点,是其重大失误;第三联平平。20分。

十九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且闲亭——想来取意该是忙里偷闲之意,此联为单纯的写景联,突出池小而风声三面,水波皱起,下联由一个“乱”字可见石之形各异,不拘一格;月儿一弯孤清俊朗,更由此体现景致的清新淡雅,与别处不同。“风三面”与“月一弯”处倒装,又颇有济南大明湖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之风。

枫叶荻花秋瑟瑟;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此联为集句,上联出自白居易之《琵琶行》,下联则出自王勃之《滕王阁》。上联本也是写秋日江边景致,上下联 “枫叶荻花”与“闲云潭影”既有句中自对又上下联相对,用与石钟山之江边有山,山下环水,正好相得益彰。联中用了叠字,更具闲静无我之风格。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会馆是处于异地的宾客、学子、商贾聚会和聚居之场所。会馆是明清时易(异)籍人在客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

此联写出了身在异地的游子四海为家的胸怀,即便客时,一样的明月照人,天涯同望。“他年谁是主”联说明了会馆的人短暂相聚后,期望能有更好的未来,又说明了会馆人来人往的特点;更表现出了不凡的气度,纵是身在天涯,到此处一聚,都可以当作比邻来看。读来不禁让人联想起:“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及“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等等的脍炙人口的诗句来。

康弋戈:本卷第一联所评较好,其余如蜻蜓点水,一晃即没,未能深入。21分。

二十号卷

三、评论: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评: 石钟山且闲亭雄峙于长江之滨的鄱阳湖口,三面临水,一面着陆,形如半岛,故曰亭边小池的风是从三面吹来,吹皱了池里的清水。在碧波荡漾的衬托下这里的景色显得更美。这里山虽然不高,但悬崖峻拔,突兀峥嵘,插湖锁江,气势不凡。小亭依山就势,因地制景,藏露结合,虚实相间,石环水绕,真好似一弯月芽,幽静雅致。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评: “江天一览亭”位于山的顶端,凭栏远眺,万里长江,一泻千里;浩瀚鄱阳湖,波涛万顷。鄱阳湖与长江交界处,清浊分明,水分(天)两色。远眺匡庐云遮雾障,夜游双钟月涌江流。如此的形胜之地恰逢在瑟瑟秋风中,火红的枫叶和雪白的荻花交向(相)辉映,大自然的杰作如此美妙,使人心旷神怡,感到如此亲近如此可爱。在秋高气爽,风和日丽中,白云悠闲,潭影澄澈,大阳很从容地斜照着大地,好一幅坦然幽静的秋景图。此联律工音谐,情景交融,不愧佳作。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评:出门在外并不感到孤独陌生,处处可感受到如在家乡一样亲切,不信你看,不管是在楚国边缘,还是在吴地的入口,都能深切体会到明白清辉,真是宾至如归。 到底谁是此地的主人呢,衡峰鄂渚一眼都看穿了,即使在天涯海角犹如近邻一样,一切如在眼前,有居高临下之感。联工总巧,妙联。

康弋戈:本卷同第18号卷,作者对联之看法以意释为主,对联作艺术特色、风格等较少论及。第二联同样未点明集句特色。19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5 9:07:29编辑过]
读圣贤书,学无止境;
品菜根味,情有独钟。
联都小康居: http://china-liandu.com/list.asp?boardid=16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983 小时
主题
805

5631

帖子

30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1601
经验
816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2
14
发表于 2006-2-10 07:36 | 只看该作者

一号卷:27分 二号卷:31分 三号卷:26分 四号卷:25分 五号卷:32分 六号卷:28分 七号卷:29分 八号卷:25分 九号卷:33分 十号卷:28分 十一号卷:34分 十二号卷:30分 十三号卷:25分 十四号卷:26分 十五号卷:28分 十六号卷:第三联联评中的“化用白居易"千里共婵娟"的诗句”有误--应该是苏轼的句子。得分:29分 十七号卷:看字平仄两用,第三联说“下联末字看韵为仄,失韵”--有误。得分:28分 十八号卷:28分 十九号卷:26分 二十号卷:27分

博客:http://lbhy.blog.hexun.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61 小时
主题
547

2616

帖子

14

精华

5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网站站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49
经验
82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6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6
15
发表于 2006-2-10 09:06 | 只看该作者

第三题

三、评论(40分)

材料:以下是清代名家彭玉麟的三幅作品(创意提供:杨柳困)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要求:自由发挥,鉴赏、评论、考据,都可,但不得蹈袭前人之论,必须自出机杼。字数在300字以上。

一号卷

赏析: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号刚直,湖南省衡阳人,湘军统帅曾国藩的幕僚、门生和部将,一生所留联语颇多,尤以名胜楹联有很深的造诣和艺术价值。1853年(咸丰三年)其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购买洋炮、制造大船,并与太平军多次交战,上述三联就是其驻扎时先后留下的。

第一联题的是“江西石钟山且闲亭”,石钟山坐落在湖口县双钟镇,雄峙于长江之滨、鄱阳湖口,三面临水、一面着陆,形如半岛,所以就有了联中“风三面”、“月一弯”之白描,山虽然不是很高,但却悬崖险峻、突兀峥嵘,插湖锁江、气势不凡,太平军就在这里重创了曾国藩的水军。全联虽然只有短短的14个字,石钟山的形态和特点却恍在眼前,并揭示出作者内心的感受:一个“皱”字勾勒出时局的动荡与心境的复杂,一个“乱”字又刻画出战事的胶着与前路的迷茫,月夜临亭远眺,心情自是如潮水久久不能平静,整句给人以沧桑、空旷、肃杀、落寞之感,让人读来有如身临其境。

第二联题的是石钟山顶的“江天一览亭”,上句集自白居易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下句集自王勃的《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我们单是透过这两首诗,就似乎已经真切地触摸到了作者起伏的心境,不难想见:凭栏远眺,万里长江一泻千里,鄱阳湖水波涛万顷,匡庐云遮雾障,双钟月涌江流,心中自是感慨万千。作者巧妙地将两句诗集在一处,通过上下联错落的景致描写和对比,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进而形成心灵上的震撼与共鸣,于平淡中更见神奇。

第三联题的是吴城全楚会馆,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东吴周瑜曾在此练兵,元·陈友亮和天平天国石达开皆据为要塞,派重兵扼守。全联作者时空并蓄、收放自如,抒发了其广阔而超脱的视野和胸怀,也自然地流露出对时局的隐忧和对前路的迷茫。上联刻画了作者的游子心境和情怀,连年征战、抛妻弃子、背井离乡,以至“到处便为家”,却又仿佛见家人“异地同临明月色”,自是一番凄清与落寞,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异曲同工。下联烘托出了作者内心的无以为寄和前途的吉凶未卜,只能寄希望于“天涯都作比邻看”,以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怀去感染和慰藉自己。涛走云飞、星移斗转,“他年谁是主”——是作者对满清王朝风雨飘摇的局势发出的最深沉的喟叹,极富历史沧桑之感。同时,也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心中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无奈:据记载,当年曾国藩攻破南京、天平天国覆亡之时,湘军将士便强烈地萌生了拥立曾国藩为皇帝的意愿,但如出此举,那便是“成者王侯败者寇”,这一点曾国藩的心里比谁都清楚。在当时的情境之下,曾国藩并没有头脑发热而是选择了冷处理,他挥笔写了一幅对联:“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掷笔而起一语不发从容退入后室,众将观读联语后有点头的、有摇头的、有热泪盈眶的、表情各异,此事就这样被曾国藩生生压了下来,彭玉鳞即属于诸将士之列。其实,早在安庆战役后,曾国藩的部将就有了劝进之说。当时安庆攻克后,湘军将领欲以盛宴相贺,曾国藩不许,只准各贺一联。其部将李元度第一个撰成:王侯无种,帝王有真,曾国藩见后立即将其撕毁,并斥责了李元度,其他将领所拟也没有一联合曾意。其后“曾门四子”之一的张裕钊来安庆,以一联呈曾:天子欲开麟阁待,相公新破蔡州还,曾国藩一见此联击节赞赏,即命传示诸将佐,但有人认为“麟”字对“蔡”字不工,曾国藩却勃然大怒说:“你们只知拉我上草案树(湖南土话,湘人俗称荆棘为草案树)以取功名、图富贵,而不读书求实用,蔡者为大龟,与麟同属四灵,对仗当然工整。时左宗棠也有一联,用鹤顶格题神鼎山: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辗转送至曾处,曾阅后乃将下联的“似”字用笔改为“未”字又原封退回,一字之差含义全变,成了“鼎之轻重,未可问焉!”,一问一答,一取一拒。作为曾国藩的门生、幕府和部将,彭玉麟当然亦有类似激进之举:其在往迎曾国藩东下所乘坐船犹未登岸之时,便遣一位心腹差弁,将一封口严密的信送上船来,于是曾国藩便拿着信来到了后仓,展开信后,见信上并无上下称谓,只有彭玉麟亲笔所写的十二个字: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这时后仓里只有曾国藩的亲信倪人皑,他也看到了这“大逆不道”的十二个字,同时见曾国藩面色立变,并急不择言地说:“不成话,不成话!雪琴(彭玉麟的字)他还如此试我,可恶可恶!”,接着便将信纸搓成一团咽到了肚里。由此不难看出也姑且可以推断,彭之联语中“他年谁是主”一句,实际上包含着一种很复杂的情绪在里面,那就是一方面他已经深切地预见到“清王朝大厦”之将倾,江山必将易主,何时改换门庭也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而已。另一方面,自己心中的“明主”却又讳莫如深,决不愿冒这天下之大不韪,就是在这种情境之下,彭玉麟才发出了联中“他年谁是主”的深沉的感叹,可以说其间夹杂着的:除了对时局的隐忧之外,还浸透着一种深深的无奈。

评语:侧重于作品背景、联语景色的描述,对艺术营造力的分析有独到之处,对联句的艺术手法分析稍缺。得分;32分。

二号卷

在评联前先说些背景,否则搔不着痒处。 石钟山三面临水,为兵家必争之地。彭公为清朝名将,和太平军大战连场,其中一个主战场正是石钟山。后彭公功成身退,隐居石钟山。寓名浣香别墅,且闲亭为其部分建筑。他对石钟山情有独钟,在此不但有为其母超度亡魂的「报恩慈林」,有为死去的战友修建的「水师昭忠祠」,还有相传是纪念他毕生至爱梅小姑的「梅花厅」。 三联都合律,以下分别就其他问题略述。

a. 题石钟山且闲亭联 石钟山位于湖口,上联用「小池」有点费解,不知是且闲亭边有小池,还是作者故意将鄱阳湖说成小池,来衬托天地之大。石钟山不高,在山上看湖是不会像小池的。上联扼要地说了地理,还隐含兵戈之象。 下联说崖边乱石穿空的环境,既说水月一弯,也说岸边像一弯月的地形。也含兵戈之象。 用「乱」对「小」稍宽。下联用「崖」字显得不平凡,但对仗上却稍欠。「池」涵括「波」,但「石」不涵括「崖」,而是相反。当是错综对固无不可,但此法终究只是权宜。综合来看,上联有兵戈干卿何事,下联有战里偷闲,苦中作乐之意,与亭名配合。但在战争中想到风月,真是谈何容易,很明显作者并不好战。不用直说而意义自出,是作者高明之处。

b. 题石钟山江天一览亭联 此联为集句。上联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下联出自王勃《滕王阁》。 《琵琶行》是贬官时作,主旨在「同是天涯沦落人」。《滕王阁》诗主旨在世事变迁。「闲云潭影日悠悠」后接「物换星移几度秋」。可见此联的选材基本上情景相合。 「瑟瑟」的意思有些争议,在《琵琶行》中,个人的看法作「萧瑟」解,因与其余诗句情调较合。可是,集句联不必依原诗意义。假如「瑟瑟」作「萧瑟」解,此联由上句「秋瑟瑟」到下句「日悠悠」,转折有些突兀。相信这与作者和地点有密切关系。 咸丰四年,彭公曾在田家镇破太平军「铁锁横江」阵。咸丰五年,太平军在石钟山重创彭公水师。咸丰七年,彭公又反攻下石钟山。反反覆覆,世事如棋,正是「物换星移几度秋」。这样看来,「瑟瑟」作颜色解的可能性又较大了。「半江瑟瑟半江红」,不正是血流成河的惨状吗?作者由「秋瑟瑟」想到「半江瑟瑟半江红」,如今退隐,回首前尘,「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便很自然了。 单看作品,不知底蕴,有时会误解,这对作者并不公平,但在这资讯爆炸的年代,大家无暇细品,也是无可奈何。综观上下联,也含反战思想,但却不能混淆作者保卫国家的情操。 从地理说,江天一览亭在山顶,加上地势平坦,是观景的佳处。正如戴成法君在《雨游石钟山》一文所说,「在如此美丽的所在施暴作恶,则非禽兽莫能为之。」相信是彭公百年之后的知音了。 上联「枫叶荻花」可视为句中自对,下联应作如是观,故「闲」并非「枫」的宽对。可是「闲云」对「潭影」仍是稍宽。「云」对「影」可以,「潭」则顶多是名词作形容词用,对「闲」较宽。但集句联不能太呵求。

c. 题吴城全楚会馆联 「全楚会馆」是湖北和湖南的会馆,但实以湖南为主。彭玉麟等曾驻防吴城,大力扶持湖南商人,故会馆在吴城影响特别大。 两湖商人四海为家,所以上联劈头便说「到处便为家」。说的固然是商旅生涯的漂泊,骨子里却有吃通天下的豪情。 吴城在南昌,位于楚地下游,吴地上游,所以上联第二节说「楚尾吴头」。 上联尾节取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之意。 世事风云变幻,结果难知,故下联以「他年谁是主」起。此句也有「怜取眼前」之意。 衡峰在湖南,鄂渚在湖北。因是两湖会馆,故下联次节说「衡峰鄂渚」,而「合」字是联眼。 既然衡峰鄂渚可合,那么再推进一步「天涯若比邻」便很自然了,也呼应上联尾节。 此联起承转合,章法甚严。 对仗方面,「到」对「他」稍欠,下联用「来」借对较好。「便」对「谁」在现代的观点看也稍宽。「异」对「天」,「明月色」对「比邻看」也不理想。但综观此联,上下一气呵成、自然流畅,不能倒置,为流水对。因此,比较注重的是情感思绪的自然贯通,形式上不必严格工整,例如《望月怀远》的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就是流水对。作者既用《望月怀远》诗意,故意用相同的手法也未可料。无论如何,此联哲理意味重,对仗稍宽也可以接受。 彭公祖籍湖南衡山,在皖南芜湖长大,随军征战,走遍大江南北。商场如战场,两湖商人和作者的遭遇相恍惚。故此联既题会馆,亦自况之词。

评语:第1、2题略逊,背景交待及艺术性的分析不是很到位、略显牵强。第3题相对较到位。得分;29分。

三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石钟山景色秀丽,尤以亭台居多,桃花洞外有且闲亭,飞檐飘逸.亭下泉池怪石,曲径通幽,潺潺流水,不禁让人想起那句名诗:"清泉石上流"来,晚风新月,泉池微波,引起彭公无限遐想,风动池波,崖围月泉,此联形象贴切,名为写亭,实乃咏池也,(此池名"泉池").联句秀美,动静相嵌,平仄和谐,乃不可多得的佳构也!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登山顶的“江天一览亭”,凭栏望远,鄱阳浩淼,水天一色,明代诗人王英形容石钟山的形胜是“五老云中出,九江天际来。惊涛撼岩石,万壑鼓风雷”。彭公巧妙地摘取前人的两句名句,抒怀咏景,佳!秋风瑟瑟,湖影悠悠,"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序>)",集句联古来无数,然能将上下联景观,意境,词性搭配得如此浑成贴切,实为不可多得矣!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江西省吴城全楚会馆

江西永修即古吴城也,春秋属楚,毗邻吴地,前人谓"吴头楚尾"矣,彭玉麟作为军人,多年征战,四海漂流,处处无家处处家,异地同临明月色,多年与太平天国作战的彭公有此一叹也.王勃有"天涯若比邻",彭公借咏作"天涯都做比邻看","他年谁是主",文人再次长叹,满清王朝,风雨飘摇,岁月沧桑,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上联抒情,下联唱叹,联语赋调舒婉,感情丰富,我谓佳做也

评语:对作品的艺术手法分析较到位,但未结合背景来分析,深度略显不足,是为欠缺。得分;29分。

四号卷

第一联:上联用“风三面”点明且闲亭的地理特征是“一面靠山”;下联写水的清澈,能从池水中看到弯月。有靠山才有美好的景致,这恐怕也是老彭同学的处世哲学吧?没有靠山,很难在官场上混,更难步步高升。他累官水师提督,授兵部右侍郎,加太子少保,这么美好的人生景致,谁相信他没有靠山呢?

第二联:这是集句联。在老彭同学的眼里,江天一览亭的秋景应该是最美丽的,否则不会只写秋景吧?全联通过物、形、色、声、意等表现秋景之美,同时也借秋景表达了作者的怅然情绪:萧瑟秋风毕竟有些凄凉,这凄凉是自然界的,更是心中的感觉,于是引出下联的身似闲云、幻如潭影、时光悠悠岁月无情之感叹——当然这些隐藏在状物背后,需要我们去细细体会。不足处在于下联的前四字,严格的说不能构成自对,原因在于闲云重心在云、潭影重心在潭。

第三联:老彭同学久为他乡异客,通过上联的渲染,思乡情绪跃然纸上。有人说下联是老彭同学自叹命运不知何归,亦叹大清朝风雨飘摇;我以为不然,如果直接或间接表示对大清王朝命运的怀疑,还能保得住身家性命吗?慈禧太后那老娘们也挺会抠字眼、耍文字狱的!上联写思乡,身在异乡的目的在于建功立业,我认为下联是以反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志,“谁是主”?当然我啦!执牛耳者舍我其谁?这个我,当然可以指小我,也可以指大我。

总之,老彭同学的名胜联,既题景物,又写心志,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

评语:为联一所评“靠山”之说牵强,为联友之臆测。相比之下,联2所作的分析有独到之处,且较为合理。联3对艺术手法的分析欠缺,但对联意的分析有新意。得分;30分。

五号卷

1、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该联写的是石钟山且闲亭之景观,池卧亭旁,清风漫拂微波皱;崖连天际,明月新生乱石围。“风三面”切合石钟山三面临水,一面着陆,形如半岛之地貌,“月一弯”,点明游亭正逢月亮初生之时。从身边小池到岸上乱石,再到空中新月,画面由近及远,其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池波因风而皱,乱石为月而围,所状之物轮郭分明,生动形象,所描之景雅致恬适,赏心悦目。“三面”、“一弯”两个数量词,切景切情,精妙至极,“围”字尤为出彩,不仅活其静石,更使整幅画面鲜活起来,用词凝练精准是该联又一特色。通联无一字不写景,但是透过字面不难窥出作者的心境,空阔的三面风,幽雅的一弯月,抒发了作者“心将客星隐,身与浮云闲”(彭玉麟题石钟山归去亭联),清纯超逸之情怀,以景抒情,情景交融,这也是此联艺术特色的又一体现。以律句入联,对仗工整,声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总之,此联是题写风景的上佳之作。

2、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这是集句联,上联集于白居易《琵琶行》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下联集于王勃《滕王阁序》的结尾诗句:“滕王高阁临江渚,珮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所集句子为原作者烘染环境、借景抒情之笔,都是描写赣地山水,咏秋之句。闲云入水,枫荻吟秋,可谓声色俱全,情趣横生,真乃“江天一览亭”之景观也,集句于此,浑然天成。句到“秋瑟瑟”,“日悠悠”之处,笔锋一转,由空入

时,由景入情:枫叶荻花诉说秋,潭中闲云岁月悠,可谓开合得体,承转自然。作者借吟哦之秋,悠闲之云表露自己暇适旷达的心态,更是恰倒好处。摘句入联,有如探囊取物,信手拈来,叫人击节叹服。

3、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吴城今属江西永修县,位于鄱阳湖西岸的赣江主流与修河交汇处,与德安县比邻,德安在春秋战国时曾为吴楚分界之地,故有“楚尾吴头”之称,吴城西接衡山北连鄂渚,呈合“衡峰鄂渚”之势。咸、同年间彭玉麟助曾国藩率水师驻防吴城,大力扶持湖南商人,因而吴城全楚会馆在当时的影响极大,此联也就是作者驻防吴城时所作。 会馆是旧时同籍贯或同行业的人集会的场所,作者是湖南衡阳人,身居异乡,自然对全楚会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上联有“楚尾”,下联有“衡峰”,思乡望乡自在情理之中,但作者并非小家之器,“到处便为家”,是何等的看得开放得下!“异地同临明月色”,“天涯都作比邻看”,既是对同乡的祝福和共勉,也表达了男儿志在四方的抱负,但是这还不足以阐明该联的思想价值,联想当时太平军重创湘军,清政府遥遥欲坠,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现状,整联体现的应是作者渴望国家太平,人民团结的忧国忧民之情怀。 再来分析该联的艺术特色,首先是两比的收句分别化用了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其次是联句结构严紧,“异地”与“到处”、“楚尾吴头”紧密相连,“他年”、“衡峰鄂渚”与“天涯”一脉相承。再就是首尾相呼应,如果“天涯都作比邻看”,那么“异地同临明月色”,其因果关系非常明显。 此联虽然存在宽对现象,但瑕不掩瑜,应是彭玉麟出色的对联之一。

评语:对三联所做联评,背景、出典交待明晰,艺术营造力、艺术手法分析较到位,逻辑自然,不错的联评。得分;36分。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jianqilianxia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61 小时
主题
547

2616

帖子

14

精华

5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网站站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49
经验
82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6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6
16
发表于 2006-2-10 09:26 | 只看该作者
六号卷

彭玉麟为清末湘军将领,字雪琴,号刚直,人如其名。一生六度辞高官不作,宁愿小船上操练水军。一生虽挂虚职,养廉费上万,他全部捐作民用或军用,湖南衡阳的船山书院就是他捐资修建的。彭玉麟爱画梅花,一生画了上万副,后来别人赠的挽联中有“千古两梅妻,公几为多情死;西湖三少保,此独以功名终。”之句。

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出口长江南岸,据说波浪激荡怪石作钟声,是以得名。是不是如此,我们暂且不论,但石钟山还当得“乱石”二字的,我们可以想像:月夜在山中观天,四周嶙峋的山石使得我们只能看到很小部分的天空,一个“围”字形象生动,可以当得联眼。上联“皱”字也是如此,可见作者炼字之精到。“风三面”,我理解应该是一面山崖,依山建亭,具体是情况我不得而知,不敢妄言。

江天一览亭位于石钟山山顶,凭栏远眺,万里长江,一泻千里;浩瀚鄱阳湖,波涛万顷。作者却有独特的视角:山上绝壁下多石缝和岩洞,独特的地貌形成“潭”也就很自然了;写秋天长江边“枫叶荻花”的特色景致,闲云是作者心境的反映,倒映在水潭中,远处的湖山尽收眼底。作者用典自然,运笔流畅,悠然之情跃然纸上。

吴城,明清时曾与景德镇、樟树、河口结为四大名镇,支撑江西的门户。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衡峰鄂渚,便是衡山与鄱阳湖了。会馆是古时候经商或流落异地的同乡集中安身之所,所以即是“到处便为家”,天涯若比邻。会馆经历不同朝代,虽然改朝换代而不能湮灭。无论谁是君主,百姓都是一家。据说作者有一定的反清思想,从军目的也不是单纯的为君主服务,我们也暂且不论;从此联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生活积极的一面。晚年作者乐观豁达,这可以从他的联和所画的梅花中表现出来。

总的说,彭玉麟的这三联,各有千秋:第一联写景精到,令人神往;第二联写心,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对平淡生活的向往;第三联写史,表明作者希望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愿望,在封建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抛开历史上对其人的论断不谈,从联的角度和他的诗作评价,彭玉麟可当得“文武双全”中的“文".

评语:1联对艺术手法的分析精到,但对联意内涵的分析稍有欠缺,2、3联对联意的分析较到位,但对艺术手法欠缺,对三联的总结有独到之处。得分;30分。

七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作者敏锐地抓住了景物的特色,以物衬物,动静和谐,乱石围崖为得月,小池波皱自生风生,很美妙的意境。根据作者的经历,联语背后可解读出他在创作此联时怀有无意功名的隐退之意。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此联为集句联,上联出自唐人白居易〈琵琶行〉中之“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下联出自唐人王勃〈滕王阁序〉中之“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联语以巧妙的集句状景应时,枫叶荻花之萧瑟气象与闲云潭影之悠闲情态对比鲜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副令人神往的图画。在景物描写的背后,隐隐可以读出作者面对飘摇之境镇定、从容的心态。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上联抒发了作者四海为家的游子情绪和超然胸怀。“异地同临明月色”化用了苏东坡“千里共婵娟”的诗句;下联感叹时世光景变幻无常的忧患思想。“天涯都作比邻看”化用了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句。联语感情色彩强烈,委婉而富沧桑感,极能打动人心。细细品味,可看出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评语:对三题艺术特点均有分析,但对艺术手法的分析欠缺,对联意的分析存在臆测之处。得分;28分。

八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倒装、拟人手法。石钟山雄峙长江之滨,鄱阳湖口,三面临水,一面着陆,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且闲亭在桃花洞旁,亭下有潭,名曰泉池,泉池四周有竹,其间怪石嶙峋。风三面、月一弯明为写景,实为心之感受。乱石突出地势之险,小池指泉池。整联栩栩如生,形象贴切,读来犹如身在其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集句。 上联出自唐&#8226;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下联出自唐&#8226;王勃的《藤王阁序》——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信手拈来,融情于景,自然贴切。上联低沉,下联笔锋一转,洒脱开阔!与藤王阁扯了点关系,当然值得一挂了。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彭玉麟为清末湘军杰出将领代表之一 ,湖南衡阳人,字雪琴,诗画书联皆精。早年投笔从戎,曾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任水师提督,对太平军作战,后会同曾国藩奏定长江水师营制,巡阅沿江水师,擢兵部尚书,后赴广东筹办防务。传西太后对其赞赏有加,常有奖赏,每受奖赏,刚直公皆拜伏于地,痛哭流涕,忠臣一个,此联可见其心迹。 会馆:旅居异地的同乡人共同设立的馆舍,主要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居。 楚尾吴头:即吴、楚之间的地区。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衡峰即湖南衡山,鄂渚即鄂州,出自《楚辞&#8226;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 上联“到处便为家”表达游子情怀,四海为家,极具洒脱。 下联“他年谁是主”感叹时世多变,忧国忧民之心表露无遗,平添了些许伤感,但又发人深思。后句化用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整联笔调起伏,感情交织,于沧桑处又见开阔,,颇有点警世恒言的味道。此处看应为平声。

评语:联1、2分析过于简单,联3评论较到位。得分;27分。

九号卷

(一)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彭玉麟题且闲亭,取意忙里偷闲,在“芸芍斋”后。

小池波皱风三面; 仄平平仄平平仄 乱石崖围月一弯。 仄仄平平仄仄平

皱:动词,当挤压﹑收缩解。 形容词:脸上或皮肤因松弛而有折纹的;物体有折痕的。 围:动词,从四周拦挡、包拢;环绕;防守。 名词:四周、周边的大小长度;遮蔽用的布类;量词。

意境联,合律,工对,对偶修辞,正对。叙述法,意对,讲景,含境对,诗中有画,诗品绮丽风格幽雅,意象构图清晰,立旨简明偏能愈见清高,上下句连贯统一,表达完全更意犹未尽,让人闭上眼能映出画面有回味无穷之感,好象人立在池边而风就要吹到身上来一般,却抬头望见高处一轮弯月挂高岗,石乱深浅层次分明险峻挺拔中更增添一丝惊险般的钦赞。不失为一绝妙好联!

(二)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集句,上联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下联出自王勃滕王阁诗。 文献中见着的出处,声律指南:卷上,十一尤,枫叶荻花秋瑟瑟,闲云潭影日悠悠。“枫叶”句: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诗。“闲云”句:语出唐王勃《滕王阁序》。是否出自彭玉麟首创有待商确。

荻花秋天抽紫色花穗。生长于水边或原野,与芦同类。荻花和红色的枫叶,都是秋天的代表景色。瑟瑟,形容风声。典引三国魏,刘桢赠从弟诗: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云在天,潭在地,一俯一仰,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时节的感慨。

枫叶荻花秋瑟瑟; 平仄仄平平仄仄; 闲云潭影日悠悠。 平平平仄仄平平。

早期的对联格律——二十九种对,当句对(又称自对)各自在本句成对,然后再上下句成对,这叫“当句对”,也叫“自对”。例:“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的“小院”和“回廊”,“浴凫”与“飞鹭”各自当句成对,然后上下句成对。

合律,当句自对,虽然闲和潭为不完全工的偏正结构,但将两幅完整的句子合成一气,有如天然的集句,可谓一绝。意境联,写景写风月,意态高清雅谈恬淡,风格高古深幽,造境画面,镜头景观,不但已达成上下联为对立统一之要求,更以层次阐明心绪感触,炼字自然在无形之间完美表达藉景物以思时,进而一松一紧强烈反应时光与心情的压缩写照,令人有幽远轻扬抒发出无限的诗人情操,能启发读者心底里的共鸣,佳句。

(三)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左宗棠联集 挽刘武烈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左宗棠(1812-1885),清末湘军军阀,洋务派首领,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举人出身。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彭玉麟题江西省吴城全楚会馆

清·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号刚直。湖南省衡阳人。湘军将领。

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联语既抒发了广阔而超脱的襟怀,也流露出对时局的隐忧。上联写出游子胸怀,作者离乡背井,四海为家,却感到“异地同临明月色”,颇有苏东坡《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意。下联感叹时世光景。吴城连接衡山、鄂州,“天涯都作比邻看”又化用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句。然而岁月沧桑,他日又将谁主沉浮?对清王朝风雨飘摇的局势,发出深沉的喟叹。“鄂渚”,即鄂州。《楚辞·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相传在今湖北省武汉黄鹄山上游三百步长江中。隋改郢州[今武昌]为鄂州,即因渚而名。联语富于感情,对清王朝的风雨飘摇的局势,发出深沉的喟汉。语调舒婉,富于历史沧桑之感。

按:从文献中很难断定是彭玉麟或左宗棠谁的创作,不过看来都有引用就是。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联虽略宽,但因为长联,且都很工整,故属工对。正对,色:披洒艳丽的色彩,名词当动词用。看:对待,动词。整联意态雄伟,气势豪壮,对仗工整。符合马蹄韵,互成对,视觉摩写的修辞技巧映衬出远近殊离却心境一致的协调,无耐中找到心灵的寄托,情境上将无力感化腐朽为神奇变成契机,更有藉此产生出鼓舞士气自我勉励的动能,化重为轻,依无我到忘我,产生恬淡的清幽,充份发出写诗的联想力,借着文字的描述,在程度上作切割与取舍,不夸张却拥其实效,上联反衬下联对衬映造出同一之景像,心情上以清幽做出法,以和协当收尾,第一分句有设问之意图,第三分句有感慨之修辞,借第二分句的实景写出层次距离远近实景,连贯需与实的写境手法,用笔洗炼,充份把握住对联的工稳贴切新奇技巧,也写景、也写实、也抒情;也励志,更衬托出自面上宽怀大量天涯若比邻的宽大胸襟。好联!

评语:艺术手法分析较到位、艺术营造成力及联意内内涵的分析略显示不足。得分;34分。

十号卷

1,作者简介: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清朝湘军将领。祖籍衡阳渣江,生于安徽安庆。1853年辅佐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后主其事,购炮造船。次年,在湖北武汉、田家镇连败太平军水师。1855年初,在江西湖口败于石达开之手。后又全力扩军,逐步控制长江水面,参与围攻九江、安庆。1861年晋为水师提督。1883年任兵部尚书,以68岁之病躯受命赴广东办理防务。中法战争后,以疾病开缺回籍。光绪十六年,逝于衡阳江东岸寓所,清廷追赐太子太保衔,赐谥“刚直”,并为他建了专祠。彭玉麟一生曾六辞高官及厚俸;同治十一年到光绪九年期间,六次巡阅长江水师,从提督、总兵等高级武官到低级员弁,彭先后参劾其中的平庸恶劣者一百多人。军事之暇,他也绘画作诗,以画梅名世。其诗后结集付梓,题名《彭刚直诗集》。

2,个联简约赏析:

(1)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此联虽然仅寥寥十四字,就把一个三面环水,一面依岸,坐落于崖围之下的小亭工描直推到了读者面前,更有微风皱波的生气和弯月镜影的恬适,自然地引出了作者和读者的“闲情”,此联配此亭,真可谓实至名归。

(2)——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此联先选枫叶和芦花推出了广袤的山湖秋野瑟瑟而启,又以闲云、潭影和悬阳之江天悠悠相连,上下比衔接自然流畅,雄浑一体,登斯亭,赏此联,定能顿使人生起江天一揽眼底,心胸阔达无垠的感怀。之所谓名家或许正在这简练无痕的笔触之间,就能把人带入所要表达的题目意境了。

(3)——题吴城全楚会馆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尽管此联按现在所讲的一般联理工对要求有些不合,如:到处(动宾)/他年(偏正)、便(虚)/谁(实)、异地(偏正)/天涯(并列)、色(名)/看(动)等,但是作者却不拘于这些桎栲,而以意对,神对把读者引入他的胜境。因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故作者在上比中用“楚尾吴头”暗写了“吴城”,又用“到处便为家,异地同临明月色;”暗写了旅人会聚之所,更用“衡山鄂水”点出“全楚”,从而巧妙的隐嵌出“吴城全楚会馆”。不仅如此,作者更是从字面的场景描写,渗透出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上比)和一种江山一统,天下太平,和谐共乐的生活希冀(下比)。联中还用了领字(望/合)及自对(楚尾吴头与衡峰鄂渚)等艺术手法,尤其是看似不工的到处(动宾)/他年(偏正)、便(虚)/谁(实)、异地(偏正)/天涯(并列)、色(名)/看(动)部分,而实际有虚实相生,形合神对等特殊效果的妙用,更是在赏联、写联和评联时值得发掘,研究、借鉴和学习的。

评语:1、2联的联评,对作品艺术营造力作了分析,但稍显简单,3联世术手法分析较到位,艺术营造力的分析也有独到之处。得分;29分。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jianqilianxia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61 小时
主题
547

2616

帖子

14

精华

5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网站站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49
经验
82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6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6
17
发表于 2006-2-10 09:52 | 只看该作者
[十一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评: 上联微风拂水,轻波碎浪 清凉之意迎面扑来 ,风三面是此联的精彩新奇之处 联作者在这里留了一个伏笔 : 怎么会只有三面来风?答案在下联 原来小池形似弯月,周围乱石堆崖 则凹处自然背风 同样,月一弯也是此联的精彩之处 此月既以实指 也可状物,读到此处,不由的为联作者的匠心独具而莞儿一笑 顾名思意,且闲亭, 既是游客到此可以暂且闲坐一下 闲雅一番的意思 , 那么有什么值得闲坐的呢?联作者抓住这一点,表面上只是写景状物,和且闲亭毫无关系,但实际上却刻意营造出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为亭名作了个很好的注解。构思精巧是此联一大的特点。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评: 上联枫叶荻花,一在山, 一在水, 都是要成片才能成为风景的植物。 联作者通过对特定意象的描写,再加上秋天特有的物候特征,寥寥数字就展现了一幅视野开阔的山水图。下联 闲云潭影 一在天 一在地 如果说上联采用的是远近平视的角度 那么下联采用的就是上下高低的视角 再次拓展画面 从而使得景象更加开阔壮观。 此联的创作手法和题且闲亭联同出一辙 都是采用对景物的描写来注解亭名,暗用“会当绝岭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用来题江天一览亭是再好不过了, 取象精确是此联的一大特点。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评: 上联通过对“到处便为家”的凄凉 异乡望月的苦思 极力渲染了游子对故乡的眷恋。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孤独 无奈 读之百感交集 催人泪下。尾句巧化“举杯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意而不着痕迹。下联话锋一转 以豪迈的语气 道出了游子意气风发的情怀 特别是起句,颇有点指点江山的味道。一扫上联的颓丧之气 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而深化了主题 。尾句同样化用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意 此联在创作上采用了反对的手法 反映出全楚会馆的同乡虽身处异地 但不忘故乡 积极奋发的精神面貌。兼以楚尾吴头点出会馆的地理位置;衡峰鄂渚点出“全楚”馆名的来由 可谓面面俱到而衔接自然 。巧用地理特性,化用诗意是此联的两大特点。

评语:对三联的联意内涵及艺术营造力分析较到位,但艺术手法的分析及结合背景分析上欠缺。得分;30分。

十二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鉴赏] 这是一幅风景名胜联。短短的十四个字,把且闲亭依山傍水、独揽风月的绮丽景色描写的淋漓尽致。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此联采用了互相衬托,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上联写动,“波皱”照应了后面的“三面来风”,把小池之水在风中漾起阵阵涟漪的景象,描写的惟妙惟肖,使人如身临其境,似乎也被那凉爽的清风所包围,不禁心旷神怡。下联写静,乱石高耸林立,环绕亭周,抬头仰望,不想一轮皎月正耀当头,正是“众石捧月”,刚柔相映成趣,妙不可言。另有小池的精巧雅致与乱石的苍劲突兀,风的清爽宜人与月的静谧典雅,其间相互衬托而又巧妙结合。更兼联中“皱”“围”二字使用了拟人手法,进一步增添了景物的生动鲜活。这些艺术手法的使用,使对联产生出较高的艺术效果,倍增诗情画意。

此联是一副正对联,它不仅文辞优美,意境高远,而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炼字精道,堪称一幅优秀的风景名胜联。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鉴赏] 这是一副集句联。上下两联分别来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与王勃的《滕王阁序》。全联描写了江天一览亭秋季时枫舞荻飞、云闲潭静的美丽景致,表达了作者对山河景致的赞美和恬淡自得的心境。

上联选用了秋天的典型代表事物枫叶、荻花,点明了景物、时节,又用瑟瑟一词来渲染出淡淡的忧伤情绪,整体的构图意象风格萧然而不颓废。下联则选择了“闲云”“潭影”和“日”来应对,而悠悠一词的使用,更加突出了画面的悠然恬静。上下句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了一副优美完整的秋日丽图。

整幅联通过对“叶”、“花”、“云”、“影”的描写,和瑟瑟、悠悠的叠字运用,烘托出此间秋日色彩的斑斓景致,生动地描述了江天一览亭的美丽景色,并表达了作者恬淡悠然的心境。

此联把不同风格的两个诗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全新的意境,浑然天成,不失为一幅上乘之作!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鉴赏] 本联名为题景联,实乃是借景抒怀之作。

上联的“到处便为家”、“异地”道出作者身处异乡为异客,使人顿生沧桑之感。“楚尾吴头”说明了吴城全楚会馆的地理位置(吴城,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也间接的指出了吴城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而后一分句“异地同临明月色”则与“到处便为家”相呼应,写出了游子胸怀,作者离乡背井,四海为家,却能随遇而安,发出“同临明月”的感慨,显示出作者广阔豁达的胸襟。下联的首分句“他年谁是主”以问句的形式出现,体现出作者对时局的迷茫和担忧。而这“衡峰鄂渚”日后不知将由谁主沉浮。“天涯都作比邻看”化用了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昭示了人间岁月沧桑,天地日月浮沉,令人感慨万千!

此联中“他年谁是主”运用提问的手法,“楚尾吴头”“衡峰鄂渚”引经据典,“天涯都作比邻看”化用古诗,多种艺术手法合理的运用,巧妙的结合,赋予联语丰富的感情,把作者超脱的胸怀和对清王朝风雨飘摇的局势的喟叹,表达的极致充分和恰倒好处。不愧是楹联中之上品。

评语:对三联评论精到,尤其是对艺术手法的分析、当为各卷之首,艺术营造成力分析略显不足。得分;36分。

十三号卷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妄评:彭雪琴身为湘军一将领,一生戎马生涯,然又一生拓联无数,而佳联更教人叹为观止。此集句联无论从意境、对仗及背景均属上上乘之作。上联集白居易《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句,下联集王勃《滕王阁序》中“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句。上下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无意间浑似天成,尤联尾叠字,不仅将景色尽收笔下,更将作者及联者心怀暗含,咏来寓意无穷。更为巧合的是上下联作者同为唐代著名诗人并同为山西籍诗人,更同咏江西风物,为此联又添一分韵色。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小子无缘一睹壮景,从联中所诉,但想当时景物恐被此联已尽收,联者心意也表露无遗。和景、境、意于一体,恐用“绝妙”两字尚未能及其意!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首先,此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上联由会馆意起,转地域之特点,以明月共照述情,下联由再会馆意起,合两地风物,用天涯比邻之心怀收联。全联即表会馆之用处、两地之风情,又寄来会馆人之思乡及和气生财之意!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全联平仄和律,对仗工整。小池、波、乱石、崖、风、月组成了一副动感美景。此联巧妙写景,轻勾淡描,却静中有动。好联、妙联。

评语:2联评论较1、3联好,但总体失之于简,评论深度不足。得分;28分

十四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此为风景名胜联。三面来风,小池波起,乱石耸立,晓月高悬,好一幅忙里偷闲图,言简意明,与“且闲亭”题意紧扣,声律合对仗工稳,佳!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此为集句联,上联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下联出自王勃的《滕王阁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愁。”两句都写秋景,放在一起声律合对仗工稳,犹如天成。遥想作者在一览江天、观望枫叶荻花闲云潭影时,一定也想到了白居易、王勃两位诗人的命运,虽满怀抱负却难以实现,遭遇心情皆与己同。借写景感怀身世,时间跨越几百年,思想在这里得到统一。妙!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此联为五、五、七言句,句脚规则为平平仄/仄仄平,声律合对仗工稳,遣词考究,引用典故。楚尾吴头——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鄂渚——即鄂州,《楚辞·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相传在今湖北省武汉黄鹄山上游三百步长江中,隋改郢州(今武昌)为鄂州,即因渚而名。上联写游子胸怀,背井离乡,四海为家,却感到“异地同临明月色”,下联写时世光景,吴城连接衡峰、鄂渚,虽说“天涯都作比邻看”,可毕竟岁月无情,他年又将谁主沉浮呢?联语大气超脱胸怀广阔,同时又流露出对时局的担忧。上联“异地同临明月色”有苏东坡《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意,下联“天涯都作比邻看”又化自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句。整联富于感情,由近及远、推己及国,寥寥数字却流露出忧国忧民的胸怀博大,堪称大手笔。

评语:1联所评失于简,2、3联评较到位,能结合作品的内容,论点论据充分、对艺术表现力的分析新颖。得分;32分。

十五号卷

“典型”与“非典型”——彭玉麟联例漫谈

在没看到彭玉麟生平之前,惯性思维中彭公应是一介书生,考史演论、著书立说,如此如此。一看生平,舌头伸出老长,原来让彭公真正青史留名的却是其非同寻常的戎马生涯。这位被张之洞视为国之砥柱,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的风流人物,眉目凌厉、性格刚直,治军有方、颇多战功,曾六次坚辞朝廷高官任命,而中法战争爆发,却以残病之躯亲赴前线,为国效命,真个是高格傲骨,顶天立地!一个有血有肉的奇男子形象在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人如其联,联如其人”,回过头来看三副联,再参考查到的资料,就有点意思了。

第一副虽是风景联,但寄意隐约,波澜内隐,似可见彭公内心里的情感动静、思绪起伏,犹以“风三面”、“乱”字处可见玄机。彭公所处时代,清廷腐败,民生多艰,内忧外患,战乱丛生,彭公作为朝廷要臣,深知责任之大、肩担之重,自不敢退避懈怠,报国救民之志始终充溢于胸:“小池”屡起波澜,是因为多面来风,“乱石崖围”中,自有“月一弯”照亮苍穹……国有彭公,幸甚!

第三副堪为千古名联,古今评论颇多。彭公之胸怀性情眼界,此联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作为清廷长江水师的最高统领,彭公四海为家,常年奔波前线、冲杀疆场,却作达观语,而时局的动荡更加重了彭公本就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吟哦处似可见彭公立于风雨潮头,神情凝重,伟岸的身影成为那个危难时代的一面不倒旗帜!作为文人出身的武官,彭公明史经世,更有高远之思:所到即为家,这国土虽辽远,但山河一脉,同样都有明月照临呵!他日谁来主持大地沉浮,把这江山一统,合为一家,共享升平呢?历史、当下、未来,国家、百姓、个人……这种家国一体、人联归一的境界怎能不散发出深沉浑厚的艺术美感呢?!

对比以上彭公的“典型”联例,第二副就有点“非典型”的感觉了。该联题址和作者本就有争议,一说是阮元题于南昌百花洲,一说就是彭公题于九江湖口石钟山江天一览亭(网上竟还有记录说题于杭州西湖迎翠轩,估计是录入出错了;还有说作者是曹秀先的,不认识!)。有意思的是,此集句联描写的景物所在地恰恰上句在九江,下句在南昌,你说晕不晕?

鉴于第二副联诸多“非典型”特征,我感觉作者应是阮元才对(据说阮元还是彭公老师,彭公干脆大方点,把知识产权让给老师得了!)。“百花洲”,多美的名字!想想联句描写的景致,多象啊!“江天一览亭”,完全应该是奇伟开阔之境嘛,咋能“闲云潭影日悠悠”呢?不是彭公所作,倒不是说彭公才力不济,以彭公刚烈之性、落拓之格,他愿意集句吗?!以彭公大开大阖之恣肆情怀,集句足以酣畅淋漓抒发思想与抱负吗?!九江是彭公曾率军鏖战过的血腥战场,眼中之景能与古人通一吗?!乱世栋梁,国事艰危之际能有风雅集句、闲赋悠适之暇之致吗?!即使有,恐怕也多雄奇超拔、清朗劲健之语,境界、格调定会有所不同。

以上即对彭公之 “典型”与“非典型” 联例的胡言乱语,正误与否倒不在意,关键是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屡有收获,为联为人都有了些许新得,这倒是意外之喜

评语:此评在各卷中别开生面,分析有独到之处,总体上能高屋建瓴,但失之于戏说成份,学术性略逊。得分;31分。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jianqilianxia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61 小时
主题
547

2616

帖子

14

精华

5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网站站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49
经验
82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6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6
18
发表于 2006-2-10 10:06 | 只看该作者
十六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准确的说,这是江西石钟山且闲亭观鱼池的一个对联,上联形象的介绍了这个观 鱼池的位置---靠山,下联写了鱼池的水---清澈,而乱石崖围,则充分而形 象的描写了鱼池的古朴和毫无雕饰的自然之美。从布局来看,上联写动,下联写 静,写动的时候,抓住了风吹--波动这么一个特征,宁静而秀美,这个动,是 淡淡的,有着细腻而轻柔的特点,下联写静,用了明月映水这么一个画面,同样, 是宁静而秀美的,整个句子有种水墨淡彩的意境,是彭氏对联中比较少见的风格, 因此,在第一次读到他的时候,深深的为这个贵为水军提督的前清将领的山水情 怀所感动,在彭氏的心中,亲近山水,与自然为伴,可能是他最终的追求,在他 的仕途生涯中,屡次辞职,又屡次为家国的安危出任,带有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 惯有的理想,修身、齐家、治国。然后,归隐林泉,乐居山水。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这是一副集句联,上联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下联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这个 集句联在江西的南昌的百花洲也有见,百花洲在江西南昌东胡中,浔阳江,是长 江流经九江的一段,荻花,是一种生活在水边的花。而滕王阁,在江西南昌赣江 边,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滕王)所建,以其封号为名。该阁兴毁二十余 次,彭玉麟以后来者的眼光审视这一千古名楼,上联借了《琵琶记》里面营造的 萧瑟的语境氛围,不但对亭子周围的自然环境有所刻画,而且,把历史的兴衰感 叹,借这么一句悲秋的名句表现出来,下句,对上句表现的沧海桑田的感叹有所 延伸,闲云、潭影、一切是那么不动声色,然而,却毋庸置疑的变幻,湖山无恙, 而世事沧桑,我们可以从这具有包涵能力的句子中看到彭氏对历史变迁、家国盛 衰的感叹,两句诗文都是集自咏江西的唐诗,还有一说,此联为清.曹秀先所集。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这是一个题会馆的对联,起首"到处便为家"一语道出游子辛酸,我查了一下 吴城:今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 称。有一个传说,东吴周瑜曾在此练兵,在元代和清代时期,都被一些将领据 为要塞,重兵扼守。联语用"楚尾吴头"这么一个典故,可以看得出作者对时 局的忧患,而"异地同临明月色",化用白居易"千里共婵娟"的诗句,颇有 千里一轮月的感叹,借家乡和他乡都能共赏这一轮明月,把无所不在的思乡的 感情托付月色,在沧桑中,带有一些诗情画意,颇切会馆这么一个特殊建筑的 身份。下联感叹时世光景。吴城连接衡山、鄂州,他年,谁主这大地的沉浮? 对清王朝风雨飘摇的局势,发出深沉的喟叹。"鄂渚",即鄂州。相传在今湖 北省武汉黄鹄山上游三百步长江中。隋改郢州[今武昌]为鄂州,即因渚而名。 "天涯都作比邻看"又化用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句,意在只有 知己在,几时远在天涯,又何妨当作是"比邻",这一句是对上联中思乡感情 的补充,也是中国自古以来根深蒂固的家天下观念的体现,联语富于感情,语 调舒婉,,富于历史沧桑之感。)

评语:三联评对艺术营造力的分析较到位,也有新意,但存在对艺术手法的分析不足及用典之误(千里共婵娟”一语,出自苏轼)。得分;30分。

十七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此联题于石钟山且闲亭,据字面当是描写山中且闲亭所在处之见的局部晚景。

上联主写水和风。“小池”尽显水潭的小巧玲珑、清秀幽雅;“皱”体现了和风煦煦及水面微澜;“风三面”道出了其(应是亭,或亭水兼容)确切的地理位置环境——即一面靠依山崖,否则就该是四面来风啦。

下联主写山和月。“乱”尽显了石崖的数量和形姿,林立且峻秀奇特;“围”则更进一步体现了石崖的多而连绵;“弯”描写了月的形态,即月是弦月而非满月,而且这弯弯的明“月”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是指深邃的碧宇中的新月,还是指幽酽微澜池潭中的月影,就由各人自领会吧,但都是美好的。

上、下联强弱相当,浑为一体,相映成趣;整联音韵协调,对仗工整;意境独到,用字精练;显示出作者精湛的文学功底和深邃的艺术造诣。

全联精致细腻,刻绘出了:清爽和煦的晚风轻拂着精巧幽酽的水面,峻峭秀丽的石崖深情地挽留住弯弯的明月,地上山、亭之景和天上之月又倒映水中。景色是这样的美丽,环境是这样的幽静,人在其中心情定当清闲自在,幽雅之极,流连忘返,与“且闲亭”之名极为相配。恐怕月亮也动之以情,不忍离去了呀!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此为集句联。上联集于白居易诗《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下联集于王勃诗《腾王阁》:“······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栏外长江空自流。”两集句在原诗中都为描写萧瑟落寞的氛围和情感。

作者所集两诗句题于江天一览亭实为巧妙,堪称天然一对,一改愿句消沉气氛,较好地描写了该处怡人的秋色胜景,给人以清新平和的氛围。景观描写采用句中以名词并列且自对和叠字的修辞手法由近至远、地天共融地使上下联融成一体,成为一幅较完美的江天一览的自然景色画面。

上联写中、近景。枫叶和荻花均为秋天典型植物,并在句中形成自对,燃情的火红枫叶和飞舞如梦的荻花显示了秋天另番动人的盎然活力(改变了百花凋残、万木瘦枯的景象),丰富了自然风景的鲜艳色彩和画面动感,加上重叠象声词的运用,那轻微的风吹枝叶的声音如同絮絮细语,使人如入其境。

下联写远景。放眼望去,四周景色尽入眼底,大江也已显得不那么宽阔,故以“潭”化之。举首向上,蓝天白云,阳光和煦,天高气爽,加之“日悠悠”更使人感觉到,身处视野开阔的山亭之中享受大自然惠赐的美好风光是那么的悠闲自在、心旷神怡。

上、下联承接自然、浑为天成,符合韵律,结构统一,对仗工稳。虽无华丽字词,美景却跃然眼前;仅以一对重叠词就使画面动感十足。

要说缺憾就是虽然枫叶和闲云都属偏正结构名词组,然枫为名词,闲为形容词,显稍宽。但作为集句联已是相当的不易了。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该联足见作者见物观景所生之情感、对人生和世事的由衷感叹和游子胸怀、理想及期盼,同时也展现出了作者文韬武略的风采。

上联:作者作为清朝湘军将领,长期率军镇守和作战当然是多数离家在外到处为家之人(会馆中人多当同),远望大片近地远域都同样在明媚的月光映辉之下,表现出对大好江山的赞叹和热爱。景色的美好和夜晚的宁静也当然勾起在外游离之人的思乡思亲情结,并借以将此情结寄托于明月。后分句与古诗句“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处。

下联:作者饱阅历史,历经苍桑,在前分句中显示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和感叹。时局动荡,今后是谁的天下,祖国的这山那水,不论是谁当家作主都是近邻亲友和兄弟,展现出作者对河山一统、平息纷乱、安邦富民的理想和期盼,加之中分句的并列自对更深层次的进行了情感渲染。后分句同上联一样由古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化出并与上联化句相对应。

上、下联首尾相顾,读来顺口流畅;言恳字切,情意深长感人;对仗稳当,中分句均使用了句中并列自对修辞手法使感染力增强,后分句的两化句也相映成对。可见作者襟怀和文学功底。

缺憾之处:下联末字“看”韵为仄,失韵。但若以平声字“观”等则显然逊于“看”,作者显然不是不知,而是遵循意为先而忍痛舍的韵。其次,上、下联中的前分句和后分句的首个词组虽都为偏正名词,但其词前部的修饰定语部分因词性差异严格地讲显宽。

说明:卷中对句和挽联虽今、古两韵都合律,但对句取今韵、挽联取古韵则可分别使联中多一字符合标准联律谱,就以此取韵吧。

评语:三联评论从艺术手法到营造力均较为精到,但画蛇添足,对看字之声律评论有误(“看”为多音字,在此读“刊”)。得分;34分。

十八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评:本联尽述石钟山且闲亭前池水与乱石剔透玲珑之状,让人油然而生爱心。

上联写池水因三面来风而涟漪微起,“风三面”是因为池边怪石嶙峋,风来遇怪石则穿空而出,故无定向,所以说“风三面”,实则指四处都有来风。这里,本可以说风四面或风八面,但这样和下联的“月一弯”在数值上差距略大,故作者取“风三面”。作者这样描述,实际是为下联的“乱石崖围”作铺垫、埋伏笔。

下联承接上联。如果说上联写因风皱面的小池是近观的话,那么,下联则是远眺。但见得四周乱石崖把池水围成一弯月牙,更显池之巧小。同时,也因此而给上联的“小池”下了注脚。

就音律而言,严格说,“崖”对“波”稍欠。但联律讲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依此亦无大碍,毕竟瑕不掩瑜。

就整体而言,上下联浑然一体,自成一趣,实为联中珍品,让人把玩不已。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评:本联把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之秋景铺陈得酣畅淋漓,尽得落霞孤鹜、秋水长天之趣。

上联由“枫叶荻花”起句,让人一入眼便觉秋色茫茫。其实,原本枫叶红乃秋象,但此处即便未言枫叶之红,然缀以“荻花”(一说是芦花,而芦花正是秋季盛开)后,枫叶自然红透,秋天到也。至此,作者仍不罢手,以“秋瑟瑟”补充说明,使人倍感深秋之寒。枫叶,或一株,或几株,应该在江天一览亭之侧,此为近写;荻花,当是长江边连绵不断直至天际的,为远描。如果说枫叶荻花是写实的话,秋瑟瑟则是写虚,是因了枫叶荻花之后的一种感觉。

下联“闲云”,乃天高云淡之状,亦秋令,大有“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之气势。“潭影日悠悠”,则言在静静的潭面,泛着懒洋洋的日影,全然失却夏日的淫威,但亦让人在秋瑟瑟的时候,有了些许温暖。一般人写秋景,多借月抒情,而此处作者则弃月用日,亦得秋趣之乐。

整联横有远近,纵有上下,给人的感觉是气势恢弘,余韵缠绵。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评:本联将客居他乡、四海为家的好男儿气概,磅礴豪放地挥洒出来,让人豪情顿生,壮志当酬。

作者身在异乡,却全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那样一种婉约惆怅,上联起句“到处便为家”,直抒胸臆。“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意即远望故乡,近观吴城,虽则身在异乡,然同样可以仰望那一轮和故乡一样高挂的明月,亦因“异地同临明月色”,才让作者有了“到处便为家”之概。

下联作者笔锋一转,诘问“他年谁是主”,指自己久居异乡,反客为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衡峰,湖南衡山;鄂渚,湖北的江滩,这里泛指故乡楚国,意即算上故乡的衡山和江滩,即便对于吴城来说远在天涯,也把她当作紧挨着的邻居看待。实际下联是把上联未尽之意作进一步的铺陈,让人更深入地理解“到处便为家”的深刻含义。

就音律而言, “看”在联中读“刊”,属平音,故音律颇工。

整联给人的感觉是豪情四射、荡气回肠,实为联中佳肴,让人回味。

评语:三联评评论较全面,分析的基本到位,但深度略显不足。得分;33分。

十九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且闲亭——想来取意该是忙里偷闲之意,此联为单纯的写景联,突出池小而风声三面,水波皱起,下联由一个“乱”字可见石之形各异,不拘一格;月儿一弯孤清俊朗,更由此体现景致的清新淡雅,与别处不同。“风三面”与“月一弯”处倒装,又颇有济南大明湖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之风。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此联为集句,上联出自白居易之《琵琶行》,下联则出自王勃之《滕王阁》。上联本也是写秋日江边景致,上下联 “枫叶荻花”与“闲云潭影”既有句中自对又上下联相对,用与石钟山之江边有山,山下环水,正好相得益彰。联中用了叠字,更具闲静无我之风格。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会馆是处于异地的宾客、学子、商贾聚会和聚居之场所。会馆是明清时易籍人在客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

此联写出了身在异地的游子四海为家的胸怀,即便客时,一样的明月照人,天涯同望。“他年谁是主”联说明了会馆的人短暂相聚后,期望能有更好的未来,又说明了会馆人来人往的特点;更表现出了不凡的气度,纵是身在天涯,到此处一聚,都可以当作比邻来看。读来不禁让人联想起:“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及“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等等的脍炙人口的诗句来。

评语:联1、2分析失之于简,联3相对较好,对艺术特点、表现力的分析有独到之处,但对艺术手法分析不足。得分;28分。

二十号卷

三、评论: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评: 石钟山且闲亭雄峙于长江之滨的鄱阳湖口,三面临水,一面着陆,形如半岛,故曰亭边小池的风是从三面吹来,吹皱了池里的清水。在碧波荡漾的衬托下这里的景色显得更美。这里山虽然不高,但悬崖峻拔,突兀峥嵘,插湖锁江,气势不凡。小亭依山就势,因地制景,藏露结合,虚实相间,石环水绕,真好似一弯月芽,幽静雅致。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评: “江天一览亭”位于山的顶端,凭栏远眺,万里长江,一泻千里;浩瀚鄱阳湖,波涛万顷。鄱阳湖与长江交界处,清浊分明,水分两色。远眺匡庐云遮雾障,夜游双钟月涌江流。如此的形胜之地恰逢在瑟瑟秋风中,火红的枫叶和雪白的荻花交向辉映,大自然的杰作如此美妙,使人心旷神怡,感到如此亲近如此可爱。在秋高气爽,风和日丽中,白云悠闲,潭影澄澈,大阳很从容地斜照着大地,好一幅坦然幽静的秋景图。此联律工音谐,情景交融,不愧佳作。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评:出门在外并不感到孤独陌生,处处可感受到如在家乡一样亲切,不信你看,不管是在楚国边缘,还是在吴地的入口,都能深切体会到明白清辉,真是宾至如归。 到底谁是此地的主人呢,衡峰鄂渚一眼都看穿了,即使在天涯海角犹如近邻一样,一切如在眼前,有居高临下之感。联工总巧,妙联。

评语:三联评均对作品艺术表现力进行分析,但未结合背景及联意作深层次的分析,失之于精、深。得分;27分

因年终工作太忙,误了评期,今天补评,剑客在此向各位联友致歉,所评不当之处,敬请探讨:)))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jianqilianxia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155 小时
主题
241

3790

帖子

7

精华

5万

积分

联都元老

副站长

Rank: 10Rank: 10

UID
19
经验
758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1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19
发表于 2006-2-10 16:37 | 只看该作者

材料:以下是清代名家彭玉麟的三幅作品(创意提供:杨柳困)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要求:自由发挥,鉴赏、评论、考据,都可,但不得蹈袭前人之论,必须自出机杼。字数在300字以上。

一号卷 赏析: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号刚直,湖南省衡阳人,湘军统帅曾国藩的幕僚、门生和部将,一生所留联语颇多,尤以名胜楹联有很深的造诣和艺术价值。1853年(咸丰三年)其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购买洋炮、制造大船,并与太平军多次交战,上述三联就是其驻扎时先后留下的。 第一联题的是“江西石钟山且闲亭”,石钟山坐落在湖口县双钟镇,雄峙于长江之滨、鄱阳湖口,三面临水、一面着陆,形如半岛,所以就有了联中“风三面”、“月一弯”之白描,山虽然不是很高,但却悬崖险峻、突兀峥嵘,插湖锁江、气势不凡,太平军就在这里重创了曾国藩的水军。全联虽然只有短短的14个字,石钟山的形态和特点却恍在眼前,并揭示出作者内心的感受:一个“皱”字勾勒出时局的动荡与心境的复杂,一个“乱”字又刻画出战事的胶着与前路的迷茫,月夜临亭远眺,心情自是如潮水久久不能平静,整句给人以沧桑、空旷、肃杀、落寞之感,让人读来有如身临其境。 第二联题的是石钟山顶的“江天一览亭”,上句集自白居易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下句集自王勃的《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我们单是透过这两首诗,就似乎已经真切地触摸到了作者起伏的心境,不难想见:凭栏远眺,万里长江一泻千里,鄱阳湖水波涛万顷,匡庐云遮雾障,双钟月涌江流,心中自是感慨万千。作者巧妙地将两句诗集在一处,通过上下联错落的景致描写和对比,给人以视觉上的强页寤鳎纬尚牧樯系恼鸷秤牍裁谄降懈衿妗?

第三联题的是吴城全楚会馆,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东吴周瑜曾在此练兵,元·陈友亮和天平天国石达开皆据为要塞,派重兵扼守。全联作者时空并蓄、收放自如,抒发了其广阔而超脱的视野和胸怀,也自然地流露出对时局的隐忧和对前路的迷茫。上联刻画了作者的游子心境和情怀,连年征战、抛妻弃子、背井离乡,以至“到处便为家”,却又仿佛见家人“异地同临明月色”,自是一番凄清与落寞,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异曲同工。下联烘托出了作者内心的无以为寄和前途的吉凶未卜,只能寄希望于“天涯都作比邻看”,以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怀去感染和慰藉自己。涛走云飞、星移斗转,“他年谁是主”——是作者对满清王朝风雨飘摇的局势发出的最深沉的喟叹,极富历史沧桑之感。同时,也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心中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无奈:据记载,当年曾国藩攻破南京、天平天国覆亡之时,湘军将士便强烈地萌生了拥立曾国藩为皇帝的意愿,但如出此举,那便是“成者王侯败者寇”,这一点曾国藩的心里比谁都清楚。在当时的情境之下,曾国藩并没有头脑发热而是选择了冷处理,他挥笔写了一幅对联:“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掷笔而起一语不发从容退入后室,众将观读联语后有点头的、有摇头的、有热泪盈眶的、表情各异,此事就这样被曾国藩生生压了下来,彭玉鳞即属于诸将士之列。其实,早在安庆战役后,曾国藩的部将就有了劝进之说。当时安庆攻克后,湘军将领欲以盛宴相贺,曾国藩不许,只准各贺一联。其部将李元度第一个撰成:王侯无种,帝王有真,曾国藩见后立即将其撕毁,并斥责了李元度,其他将领所拟也没有一联合曾意。其后“曾门四子”之一的张裕钊来安庆,以一联呈曾:天子欲开麟阁待,相公新破蔡州还,曾国藩一见此联击节赞赏,即命传示诸将佐,但有人认为“麟”字对“蔡”字不工,曾国藩却勃然大怒说:“你们只知拉我上草案树(湖南土话,湘人俗称荆棘为草案树)以取功名、图富贵,而不读书求实用,蔡者为大龟,与麟同属四灵,对仗当然工整。时左宗棠也有一联,用鹤顶格题神鼎山: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辗转送至曾处,曾阅后乃将下联的“似”字用笔改为“未”字又原封退回,一字之差含义全变,成了“鼎之轻重,未可问焉!”,一问一答,一取一拒。作为曾国藩的门生、幕府和部将,彭玉麟当然亦有类似激进之举:其在往迎曾国藩东下所乘坐船犹未登岸之时,便遣一位心腹差弁,将一封口严密的信送上船来,于是曾国藩便拿着信来到了后仓,展开信后,见信上并无上下称谓,只有彭玉麟亲笔所写的十二个字: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这时后仓里只有曾国藩的亲信倪人皑,他也看到了这“大逆不道”的十二个字,同时见曾国藩面色立变,并急不择言地说:“不成话,不成话!雪琴(彭玉麟的字)他还如此试我,可恶可恶!”,接着便将信纸搓成一团咽到了肚里。由此不难看出也姑且可以推断,彭之联语中“他年谁是主”一句,实际上包含着一种很复杂的情绪在里面,那就是一方面他已经深切地预见到“清王朝大厦”之将倾,江山必将易主,何时改换门庭也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而已。另一方面,自己心中的“明主”却又讳莫如深,决不愿冒这天下之大不韪,就是在这种情境之下,彭玉麟才发出了联中“他年谁是主”的深沉的感叹,可以说其间夹杂着的:除了对时局的隐忧之外,还浸透着一种深深的无奈。

此评论从人物和地名背景入手,条分缕析,侃侃而谈,但语言有些拖沓,破题处不多,引野史旁文佐证,缺乏可信度。得分:28分

二号卷 在评联前先说些背景,否则搔不着痒处。 石钟山三面临水,为兵家必争之地。彭公为清朝名将,和太平军大战连场,其中一个主战场正是石钟山。后彭公功成身退,隐居石钟山。寓名浣香别墅,且闲亭为其部分建筑。他对石钟山情有独钟,在此不但有为其母超度亡魂的「报恩慈林」,有为死去的战友修建的「水师昭忠祠」,还有相传是纪念他毕生至爱梅小姑的「梅花厅」。 三联都合律,以下分别就其他问题略述。 a. 题石钟山且闲亭联 石钟山位于湖口,上联用「小池」有点费解,不知是且闲亭边有小池,还是作者故意将鄱阳湖说成小池,来衬托天地之大。石钟山不高,在山上看湖是不会像小池的。上联扼要地说了地理,还隐含兵戈之象。 下联说崖边乱石穿空的环境,既说水月一弯,也说岸边像一弯月的地形。也含兵戈之象。 用「乱」对「小」稍宽。下联用「崖」字显得不平凡,但对仗上却稍欠。「池」涵括「波」,但「石」不涵括「崖」,而是相反。当是错综对固无不可,但此法终究只是权宜。综合来看,上联有兵戈干卿何事,下联有战里偷闲,苦中作乐之意,与亭名配合。但在战争中想到风月,真是谈何容易,很明显作者并不好战。不用直说而意义自出,是作者高明之处。 b. 题石钟山江天一览亭联 此联为集句。上联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下联出自王勃《滕王阁》。 《琵琶行》是贬官时作,主旨在「同是天涯沦落人」。《滕王阁》诗主旨在世事变迁。「闲云潭影日悠悠」后接「物换星移几度秋」。可见此联的选材基本上情景相合。 「瑟瑟」的意思有些争议,在《琵琶行》中,个人的看法作「萧瑟」解,因与其余诗句情调较合。可是,集句联不必依原诗意义。假如「瑟瑟」作「萧瑟」解,此联由上句「秋瑟瑟」到下句「日悠悠」,转折有些突兀。相信这与作者和地点有密切关系。 咸丰四年,彭公曾在田家镇破太平军「铁锁横江」阵。咸丰五年,太平军在石钟山重创彭公水师。咸丰七年,彭公又反攻下石钟山。反反覆覆,世事如棋,正是「物换星移几度秋」。这样看来,「瑟瑟」作颜色解的可能性又较大了。「半江瑟瑟半江红」,不正是血流成河的惨状吗?作者由「秋瑟瑟」想到「半江瑟瑟半江红」,如今退隐,回首前尘,「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便很自然了。 单看作品,不知底蕴,有时会误解,这对作者并不公平,但在这资讯爆炸的年代,大家无暇细品,也是无可奈何。综观上下联,也含反战思想,但却不能混淆作者保卫国家的情操。 从地理说,江天一览亭在山顶,加上地势平坦,是观景的佳处。正如戴成法君在《雨游石钟山》一文所说,「在如此美丽的所在施暴作恶,则非禽兽莫能为之。」相信是彭公百年之后的知音了。 上联「枫叶荻花」可视为句中自对,下联应作如是观,故「闲」并非「枫」的宽对。可是「闲云」对「潭影」仍是稍宽。「云」对「影」可以,「潭」则顶多是名词作形容词用,对「闲」较宽。但集句联不能太呵求。 c. 题吴城全楚会馆联 「全楚会馆」是湖北和湖南的会馆,但实以湖南为主。彭玉麟等曾驻防吴城,大力扶持湖南商人,故会馆在吴城影响特别大。 两湖商人四海为家,所以上联劈头便说「到处便为家」。说的固然是商旅生涯的漂泊,骨子里却有吃通天下的豪情。 吴城在南昌,位于楚地下游,吴地上游,所以上联第二节说「楚尾吴头」。 上联尾节取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之意。 世事风云变幻,结果难知,故下联以「他年谁是主」起。此句也有「怜取眼前」之意。 衡峰在湖南,鄂渚在湖北。因是两湖会馆,故下联次节说「衡峰鄂渚」,而「合」字是联眼。 既然衡峰鄂渚可合,那么再推进一步「天涯若比邻」便很自然了,也呼应上联尾节。 此联起承转合,章法甚严。 对仗方面,「到」对「他」稍欠,下联用「来」借对较好。「便」对「谁」在现代的观点看也稍宽。「异」对「天」,「明月色」对「比邻看」也不理想。但综观此联,上下一气呵成、自然流畅,不能倒置,为流水对。因此,比较注重的是情感思绪的自然贯通,形式上不必严格工整,例如《望月怀远》的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就是流水对。作者既用《望月怀远》诗意,故意用相同的手法也未可料。无论如何,此联哲理意味重,对仗稍宽也可以接受。 彭公祖籍湖南衡山,在皖南芜湖长大,随军征战,走遍大江南北。商场如战场,两湖商人和作者的遭遇相恍惚。故此联既题会馆,亦自况之词。

该评论从小处入手,关于对仗和用词方面的赏析可圈可点,但始终未破题。得分:28分

三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石钟山景色秀丽,尤以亭台居多,桃花洞外有且闲亭,飞檐飘逸.亭下泉池怪石,曲径通幽,潺潺流水,不禁让人想起那句名诗:"清泉石上流"来,晚风新月,泉池微波,引起彭公无限遐想,风动池波,崖围月泉,此联形象贴切,名为写亭,实乃咏池也,(此池名"泉池").联句秀美,动静相嵌,平仄和谐,乃不可多得的佳构也!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登山顶的“江天一览亭”,凭栏望远,鄱阳浩淼,水天一色,明代诗人王英形容石钟山的形胜是“五老云中出,九江天际来。惊涛撼岩石,万壑鼓风雷”。彭公巧妙地摘取前人的两句名句,抒怀咏景,佳!秋风瑟瑟,湖影悠悠,"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序>)",集句联古来无数,然能将上下联景观,意境,词性搭配得如此浑成贴切,实为不可多得矣!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江西省吴城全楚会馆 江西永修即古吴城也,春秋属楚,毗邻吴地,前人谓"吴头楚尾"矣,彭玉麟作为军人,多年征战,四海漂流,处处无家处处家,异地同临明月色,多年与太平天国作战的彭公有此一叹也.王勃有"天涯若比邻",彭公借咏作"天涯都做比邻看","他年谁是主",文人再次长叹,满清王朝,风雨飘摇,岁月沧桑,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上联抒情,下联唱叹,联语赋调舒婉,感情丰富,我谓佳做也

该文最多可以作为注释使用,不属于评论、赏析类,“佳”言过虚。得分:20分

四号卷 第一联:上联用“风三面”点明且闲亭的地理特征是“一面靠山”;下联写水的清澈,能从池水中看到弯月。有靠山才有美好的景致,这恐怕也是老彭同学的处世哲学吧?没有靠山,很难在官场上混,更难步步高升。他累官水师提督,授兵部右侍郎,加太子少保,这么美好的人生景致,谁相信他没有靠山呢? 第二联:这是集句联。在老彭同学的眼里,江天一览亭的秋景应该是最美丽的,否则不会只写秋景吧?全联通过物、形、色、声、意等表现秋景之美,同时也借秋景表达了作者的怅然情绪:萧瑟秋风毕竟有些凄凉,这凄凉是自然界的,更是心中的感觉,于是引出下联的身似闲云、幻如潭影、时光悠悠岁月无情之感叹——当然这些隐藏在状物背后,需要我们去细细体会。不足处在于下联的前四字,严格的说不能构成自对,原因在于闲云重心在云、潭影重心在潭。 第三联:老彭同学久为他乡异客,通过上联的渲染,思乡情绪跃然纸上。有人说下联是老彭同学自叹命运不知何归,亦叹大清朝风雨飘摇;我以为不然,如果直接或间接表示对大清王朝命运的怀疑,还能保得住身家性命吗?慈禧太后那老娘们也挺会抠字眼、耍文字狱的!上联写思乡,身在异乡的目的在于建功立业,我认为下联是以反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志,“谁是主”?当然我啦!执牛耳者舍我其谁?这个我,当然可以指小我,也可以指大我。 总之,老彭同学的名胜联,既题景物,又写心志,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

该文用语虽诙谐,但失于严谨,若妙语连珠却不得要旨。得分:20分

五号卷 1、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该联写的是石钟山且闲亭之景观,池卧亭旁,清风漫拂微波皱;崖连天际,明月新生乱石围。“风三面”切合石钟山三面临水,一面着陆,形如半岛之地貌,“月一弯”,点明游亭正逢月亮初生之时。从身边小池到岸上乱石,再到空中新月,画面由近及远,其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池波因风而皱,乱石为月而围,所状之物轮郭分明,生动形象,所描之景雅致恬适,赏心悦目。“三面”、“一弯”两个数量词,切景切情,精妙至极,“围”字尤为出彩,不仅活其静石,更使整幅画面鲜活起来,用词凝练精准是该联又一特色。通联无一字不写景,但是透过字面不难窥出作者的心境,空阔的三面风,幽雅的一弯月,抒发了作者“心将客星隐,身与浮云闲”(彭玉麟题石钟山归去亭联),清纯超逸之情怀,以景抒情,情景交融,这也是此联艺术特色的又一体现。以律句入联,对仗工整,声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总之,此联是题写风景的上佳之作。 2、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这是集句联,上联集于白居易《琵琶行》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下联集于王勃《滕王阁序》的结尾诗句:“滕王高阁临江渚,珮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所集句子为原作者烘染环境、借景抒情之笔,都是描写赣地山水,咏秋之句。闲云入水,枫荻吟秋,可谓声色俱全,情趣横生,真乃“江天一览亭”之景观也,集句于此,浑然天成。句到“秋瑟瑟”,“日悠悠”之处,笔锋一转,由空入 时,由景入情:枫叶荻花诉说秋,潭中闲云岁月悠,可谓开合得体,承转自然。作者借吟哦之秋,悠闲之云表露自己暇适旷达的心态,更是恰倒好处。摘句入联,有如探囊取物,信手拈来,叫人击节叹服。 3、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吴城今属江西永修县,位于鄱阳湖西岸的赣江主流与修河交汇处,与德安县比邻,德安在春秋战国时曾为吴楚分界之地,故有“楚尾吴头”之称,吴城西接衡山北连鄂渚,呈合“衡峰鄂渚”之势。咸、同年间彭玉麟助曾国藩率水师驻防吴城,大力扶持湖南商人,因而吴城全楚会馆在当时的影响极大,此联也就是作者驻防吴城时所作。 会馆是旧时同籍贯或同行业的人集会的场所,作者是湖南衡阳人,身居异乡,自然对全楚会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上联有“楚尾”,下联有“衡峰”,思乡望乡自在情理之中,但作者并非小家之器,“到处便为家”,是何等的看得开放得下!“异地同临明月色”,“天涯都作比邻看”,既是对同乡的祝福和共勉,也表达了男儿志在四方的抱负,但是这还不足以阐明该联的思想价值,联想当时太平军重创湘军,清政府遥遥欲坠,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现状,整联体现的应是作者渴望国家太平,人民团结的忧国忧民之情怀。 再来分析该联的艺术特色,首先是两比的收句分别化用了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其次是联句结构严紧,“异地”与“到处”、“楚尾吴头”紧密相连,“他年”、“衡峰鄂渚”与“天涯”一脉相承。再就是首尾相呼应,如果“天涯都作比邻看”,那么“异地同临明月色”,其因果关系非常明显。 此联虽然存在宽对现象,但瑕不掩瑜,应是彭玉麟出色的对联之一。

评析有据,法度俨然。但文过其实,矫枉过正。得分:30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155 小时
主题
241

3790

帖子

7

精华

5万

积分

联都元老

副站长

Rank: 10Rank: 10

UID
19
经验
758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1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20
发表于 2006-2-10 16:37 | 只看该作者

六号卷 彭玉麟为清末湘军将领,字雪琴,号刚直,人如其名。一生六度辞高官不作,宁愿小船上操练水军。一生虽挂虚职,养廉费上万,他全部捐作民用或军用,湖南衡阳的船山书院就是他捐资修建的。彭玉麟爱画梅花,一生画了上万副,后来别人赠的挽联中有“千古两梅妻,公几为多情死;西湖三少保,此独以功名终。”之句。 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出口长江南岸,据说波浪激荡怪石作钟声,是以得名。是不是如此,我们暂且不论,但石钟山还当得“乱石”二字的,我们可以想像:月夜在山中观天,四周嶙峋的山石使得我们只能看到很小部分的天空,一个“围”字形象生动,可以当得联眼。上联“皱”字也是如此,可见作者炼字之精到。“风三面”,我理解应该是一面山崖,依山建亭,具体是情况我不得而知,不敢妄言。 江天一览亭位于石钟山山顶,凭栏远眺,万里长江,一泻千里;浩瀚鄱阳湖,波涛万顷。作者却有独特的视角:山上绝壁下多石缝和岩洞,独特的地貌形成“潭”也就很自然了;写秋天长江边“枫叶荻花”的特色景致,闲云是作者心境的反映,倒映在水潭中,远处的湖山尽收眼底。作者用典自然,运笔流畅,悠然之情跃然纸上。 吴城,明清时曾与景德镇、樟树、河口结为四大名镇,支撑江西的门户。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衡峰鄂渚,便是衡山与鄱阳湖了。会馆是古时候经商或流落异地的同乡集中安身之所,所以即是“到处便为家”,天涯若比邻。会馆经历不同朝代,虽然改朝换代而不能湮灭。无论谁是君主,百姓都是一家。据说作者有一定的反清思想,从军目的也不是单纯的为君主服务,我们也暂且不论;从此联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生活积极的一面。晚年作者乐观豁达,这可以从他的联和所画的梅花中表现出来。 总的说,彭玉麟的这三联,各有千秋:第一联写景精到,令人神往;第二联写心,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对平淡生活的向往;第三联写史,表明作者希望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愿望,在封建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抛开历史上对其人的论断不谈,从联的角度和他的诗作评价,彭玉麟可当得“文武双全”中的“文".

背景交代过多,对于联本身谈论空乏。得分:18分

七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作者敏锐地抓住了景物的特色,以物衬物,动静和谐,乱石围崖为得月,小池波皱自生风生,很美妙的意境。根据作者的经历,联语背后可解读出他在创作此联时怀有无意功名的隐退之意。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此联为集句联,上联出自唐人白居易〈琵琶行〉中之“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下联出自唐人王勃〈滕王阁序〉中之“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联语以巧妙的集句状景应时,枫叶荻花之萧瑟气象与闲云潭影之悠闲情态对比鲜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副令人神往的图画。在景物描写的背后,隐隐可以读出作者面对飘摇之境镇定、从容的心态。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上联抒发了作者四海为家的游子情绪和超然胸怀。“异地同临明月色”化用了苏东坡“千里共婵娟”的诗句;下联感叹时世光景变幻无常的忧患思想。“天涯都作比邻看”化用了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句。联语感情色彩强烈,委婉而富沧桑感,极能打动人心。细细品味,可看出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赏析较稳,但技法欠缺,“自做主张”部分太多。得分:28分

八号卷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倒装、拟人手法。石钟山雄峙长江之滨,鄱阳湖口,三面临水,一面着陆,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且闲亭在桃花洞旁,亭下有潭,名曰泉池,泉池四周有竹,其间怪石嶙峋。风三面、月一弯明为写景,实为心之感受。乱石突出地势之险,小池指泉池。整联栩栩如生,形象贴切,读来犹如身在其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集句。 上联出自唐&#8226;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下联出自唐&#8226;王勃的《藤王阁序》——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信手拈来,融情于景,自然贴切。上联低沉,下联笔锋一转,洒脱开阔!与藤王阁扯了点关系,当然值得一挂了。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彭玉麟为清末湘军杰出将领代表之一 ,湖南衡阳人,字雪琴,诗画书联皆精。早年投笔从戎,曾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任水师提督,对太平军作战,后会同曾国藩奏定长江水师营制,巡阅沿江水师,擢兵部尚书,后赴广东筹办防务。传西太后对其赞赏有加,常有奖赏,每受奖赏,刚直公皆拜伏于地,痛哭流涕,忠臣一个,此联可见其心迹。 会馆:旅居异地的同乡人共同设立的馆舍,主要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居。 楚尾吴头:即吴、楚之间的地区。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衡峰即湖南衡山,鄂渚即鄂州,出自《楚辞&#8226;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 上联“到处便为家”表达游子情怀,四海为家,极具洒脱。 下联“他年谁是主”感叹时世多变,忧国忧民之心表露无遗,平添了些许伤感,但又发人深思。后句化用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整联笔调起伏,感情交织,于沧桑处又见开阔,,颇有点警世恒言的味道。此处看应为平声。

赏析有据,旁敲侧击中拖泥带水。见山叹水,望云吐雾。得分:24分

九号卷 (一)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彭玉麟题且闲亭,取意忙里偷闲,在“芸芍斋”后。 小池波皱风三面; 仄平平仄平平仄 乱石崖围月一弯。 仄仄平平仄仄平 皱:动词,当挤压﹑收缩解。 形容词:脸上或皮肤因松弛而有折纹的;物体有折痕的。 围:动词,从四周拦挡、包拢;环绕;防守。 名词:四周、周边的大小长度;遮蔽用的布类;量词。 意境联,合律,工对,对偶修辞,正对。叙述法,意对,讲景,含境对,诗中有画,诗品绮丽风格幽雅,意象构图清晰,立旨简明偏能愈见清高,上下句连贯统一,表达完全更意犹未尽,让人闭上眼能映出画面有回味无穷之感,好象人立在池边而风就要吹到身上来一般,却抬头望见高处一轮弯月挂高岗,石乱深浅层次分明险峻挺拔中更增添一丝惊险般的钦赞。不失为一绝妙好联!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集句,上联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下联出自王勃滕王阁诗。 文献中见着的出处,声律指南:卷上,十一尤,枫叶荻花秋瑟瑟,闲云潭影日悠悠。“枫叶”句: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诗。“闲云”句:语出唐王勃《滕王阁序》。是否出自彭玉麟首创有待商确。 荻花秋天抽紫色花穗。生长于水边或原野,与芦同类。荻花和红色的枫叶,都是秋天的代表景色。瑟瑟,形容风声。典引三国魏,刘桢赠从弟诗: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云在天,潭在地,一俯一仰,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时节的感慨。 枫叶荻花秋瑟瑟; 平仄仄平平仄仄; 闲云潭影日悠悠。 平平平仄仄平平。 早期的对联格律——二十九种对,当句对(又称自对)各自在本句成对,然后再上下句成对,这叫“当句对”,也叫“自对”。例:“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的“小院”和“回廊”,“浴凫”与“飞鹭”各自当句成对,然后上下句成对。 合律,当句自对,虽然闲和潭为不完全工的偏正结构,但将两幅完整的句子合成一气,有如天然的集句,可谓一绝。意境联,写景写风月,意态高清雅谈恬淡,风格高古深幽,造境画面,镜头景观,不但已达成上下联为对立统一之要求,更以层次阐明心绪感触,炼字自然在无形之间完美表达藉景物以思时,进而一松一紧强烈反应时光与心情的压缩写照,令人有幽远轻扬抒发出无限的诗人情操,能启发读者心底里的共鸣,佳句。 (三)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左宗棠联集 挽刘武烈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左宗棠(1812-1885),清末湘军军阀,洋务派首领,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举人出身。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彭玉麟题江西省吴城全楚会馆 清·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号刚直。湖南省衡阳人。湘军将领。 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联语既抒发了广阔而超脱的襟怀,也流露出对时局的隐忧。上联写出游子胸怀,作者离乡背井,四海为家,却感到“异地同临明月色”,颇有苏东坡《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意。下联感叹时世光景。吴城连接衡山、鄂州,“天涯都作比邻看”又化用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句。然而岁月沧桑,他日又将谁主沉浮?对清王朝风雨飘摇的局势,发出深沉的喟叹。“鄂渚”,即鄂州。《楚辞·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相传在今湖北省武汉黄鹄山上游三百步长江中。隋改郢州[今武昌]为鄂州,即因渚而名。联语富于感情,对清王朝的风雨飘摇的局势,发出深沉的喟汉。语调舒婉,富于历史沧桑之感。 按:从文献中很难断定是彭玉麟或左宗棠谁的创作,不过看来都有引用就是。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联虽略宽,但因为长联,且都很工整,故属工对。正对,色:披洒艳丽的色彩,名词当动词用。看:对待,动词。整联意态雄伟,气势豪壮,对仗工整。符合马蹄韵,互成对,视觉摩写的修辞技巧映衬出远近殊离却心境一致的协调,无耐中找到心灵的寄托,情境上将无力感化腐朽为神奇变成契机,更有藉此产生出鼓舞士气自我勉励的动能,化重为轻,依无我到忘我,产生恬淡的清幽,充份发出写诗的联想力,借着文字的描述,在程度上作切割与取舍,不夸张却拥其实效,上联反衬下联对衬映造出同一之景像,心情上以清幽做出法,以和协当收尾,第一分句有设问之意图,第三分句有感慨之修辞,借第二分句的实景写出层次距离远近实景,连贯需与实的写境手法,用笔洗炼,充份把握住对联的工稳贴切新奇技巧,也写景、也写实、也抒情;也励志,更衬托出自面上宽怀大量天涯若比邻的宽大胸襟。好联!

说文解字,笔墨琐碎,未得评论要领。得分:26分

十号卷 1,作者简介: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清朝湘军将领。祖籍衡阳渣江,生于安徽安庆。1853年辅佐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后主其事,购炮造船。次年,在湖北武汉、田家镇连败太平军水师。1855年初,在江西湖口败于石达开之手。后又全力扩军,逐步控制长江水面,参与围攻九江、安庆。1861年晋为水师提督。1883年任兵部尚书,以68岁之病躯受命赴广东办理防务。中法战争后,以疾病开缺回籍。光绪十六年,逝于衡阳江东岸寓所,清廷追赐太子太保衔,赐谥“刚直”,并为他建了专祠。彭玉麟一生曾六辞高官及厚俸;同治十一年到光绪九年期间,六次巡阅长江水师,从提督、总兵等高级武官到低级员弁,彭先后参劾其中的平庸恶劣者一百多人。军事之暇,他也绘画作诗,以画梅名世。其诗后结集付梓,题名《彭刚直诗集》。 2,个联简约赏析: (1)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小池波皱风三面; 乱石崖围月一弯。 此联虽然仅寥寥十四字,就把一个三面环水,一面依岸,坐落于崖围之下的小亭工描直推到了读者面前,更有微风皱波的生气和弯月镜影的恬适,自然地引出了作者和读者的“闲情”,此联配此亭,真可谓实至名归。 (2)——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此联先选枫叶和芦花推出了广袤的山湖秋野瑟瑟而启,又以闲云、潭影和悬阳之江天悠悠相连,上下比衔接自然流畅,雄浑一体,登斯亭,赏此联,定能顿使人生起江天一揽眼底,心胸阔达无垠的感怀。之所谓名家或许正在这简练无痕的笔触之间,就能把人带入所要表达的题目意境了。 (3)——题吴城全楚会馆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尽管此联按现在所讲的一般联理工对要求有些不合,如:到处(动宾)/他年(偏正)、便(虚)/谁(实)、异地(偏正)/天涯(并列)、色(名)/看(动)等,但是作者却不拘于这些桎栲,而以意对,神对把读者引入他的胜境。因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故作者在上比中用“楚尾吴头”暗写了“吴城”,又用“到处便为家,异地同临明月色;”暗写了旅人会聚之所,更用“衡山鄂水”点出“全楚”,从而巧妙的隐嵌出“吴城全楚会馆”。不仅如此,作者更是从字面的场景描写,渗透出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上比)和一种江山一统,天下太平,和谐共乐的生活希冀(下比)。联中还用了领字(望/合)及自对(楚尾吴头与衡峰鄂渚)等艺术手法,尤其是看似不工的到处(动宾)/他年(偏正)、便(虚)/谁(实)、异地(偏正)/天涯(并列)、色(名)/看(动)部分,而实际有虚实相生,形合神对等特殊效果的妙用,更是在赏联、写联和评联时值得发掘,研究、借鉴和学习的。

开篇俨然大家手笔,苦于后劲不济,虎头蛇尾。得分:26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5 11:30 , Processed in 0.15191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