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00|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谈“一三五不论”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48 小时
主题
53

186

帖子

1

精华

982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852
经验
98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4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9-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7 2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霜剑 于 2014-5-7 21:25 编辑

谈谈“一三五不论”
“一三五不论”口诀不是讲押韵。
有人认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口诀并不是讲平仄规则,而是讲押韵规则,或者骑墙说“既指押韵也指句中平仄”,这样说是不对的。该口诀只指七言律句句中平仄规律,与押韵无关。
   此口诀最早见于明代释真空的《篇韵贯珠集》。其中载有这样一段话:
平对仄,仄对平,反切要分明。有无虚与实,死活重兼轻。上去入音为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四库提要”注云:“明释真空撰。真空号清泉,万历中京师慈仁寺僧也。是书分为八门,编成歌诀。一曰《五音篇首歌诀》,二曰《五音借部免疑海底金》,三曰《检五音篇海捷法总目》,四曰《贴五音类聚四声篇海捷法》、五曰《订四声集韵卷数并韵头总例》,六曰《贴五音四声集韵捷法总目》,七曰《创安玉钥匙捷径门法歌诀》,八曰《类聚杂法歌诀》。大旨以《五音集韵》、《篇海》为本。二书卷帙稍繁,门目亦碎,故立捷法检寻之,无所发明考证。又俗僧不知文义,而强作韵语,读之十九不可晓。注中语助之词亦多误用,其难通更甚於《篇》、《韵》也。”
----可见该书是不大专业的一位和尚收集的一些有关音韵字类方面的资料,应与诗词和对联有关。内容颇为芜杂难解,文字水平不大高,故“四库”编篡者评价不高。但该口诀所以能被记载,说明应该是已经在社会上、起码在学堂私塾中广为流传了。
现在看来其意思是:
  第一句“平对仄,仄对平”讲两句之间平仄对仗。“反切要分明” 反切,是中国传统的注音方法,用两个字反切出一个字的读音和声调,上字与所切之字声母相同,下字与所切之字韵母和声调相同,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可见《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
    第二句“有无虚与实,死活重兼轻”讲的是词义对偶。虚实指词性,死活也是指词性,字之有形体者谓“实”,字之无形体者谓“虚”, 似有而无者为“半虚”,似无而有者为“半实”。实者皆是死字,惟虚字则有死有活。死,谓其自然而然者,如“高、下、洪、纤”之类是也。活,谓其使然而然者,如“飞、潜、变、化”之类是也。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半虚半实者亦然。最是死字不可对以活字,活字不可对以死字。(参见“缥缃对类” 《习对发蒙格式》)。
   第三句“上去入音为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讲的是平仄定义。
   第四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七言诗一句内平仄变化规律。这是因为写诗所用汉语词汇多是双字词和单字词,朗诵时双字词(或词组)的音调重音或音长实在第二音节,如“烟波-江上-使人-愁”,所以2,4,6位的音调转换必须明确。
   说这句不是讲一首律诗的八句的押韵规则。因为押韵规则一三五七句不是“不论”的,而是有严格规定:单数句不押韵(第一句除外),只有双数句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但不押时必须是仄声(如果是平声但不合全诗之韵,就是出韵,永明体时叫犯“上尾”病,是不允许的。在晚唐到宋时,允许首句入韵时可押平水韵之邻韵。
  这句口诀简单好记,说明了声律音节交替的关键内容,是应予肯定的。但也有一定局限性,主要是若一三五完全不论,有可能出现“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的现象,造成声调不协调,在特殊情况如出现拗救时也允许“不分明”,这在王力诗词格律中有详细叙述。
  该口诀所以能在塾里坊间流传,决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自初唐到宋元明各朝代长期沿习诗律的结果。因为历史上从小学起先学“对韵”,所以形成很多歌诀,“一三五不论”即其中之一。而非到明朝时或释真空的个人发明。

在线时间
148 小时
主题
53

186

帖子

1

精华

982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852
经验
98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4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9-22
2
 楼主| 发表于 2014-5-7 22:0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七言律诗、绝句的平仄,前人有个口诀,说的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说,在七字句中,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别清楚,该平的不能仄,该仄的不能平。由此类推,在五字句中,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个口诀是不全面的,引起许多人的误解。”
---------《诗词格律概要•诗词格律十讲》 王力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不可恃为典要。”
------------《薑斋诗话》明•王夫之

“平平仄仄仄,下句仄仄仄平平,律诗常用;若仄平仄仄仄,则为落调矣。盖下有三仄,上必二平也。”“律诗平平仄仄平,第二句之正格。若仄平平仄平,则变而仍律者也(即拗句);仄平仄仄平,则古诗句矣。此格人多不知者,由‘一三五不论’二语误之也。”
------------《声调前谱》清•赵执信

王士祯(渔洋):“律诗只要辩一三五。俗云‘一三五不论’,怪诞之极,决其终身必无通理!”
---------《然灯记闻》清•何世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3
发表于 2014-5-8 06:58 | 只看该作者
谈谈“一三五不论”
“一三五不论”口诀不是讲押韵。
有人认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口诀并不是讲平仄规则,而是讲押韵规则,或者骑墙说“既指押韵也指句中平仄”,这样说是不对的。该口诀只指七言律句句中平仄规律,与押韵无关。
   此口诀最早见于明代释真空的《篇韵贯珠集》。其中载有这样一段话:
平对仄,仄对平,反切要分明。有无虚与实,死活重兼轻。上去入音为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四库提要”注云:“明释真空撰。真空号清泉,万历中京师慈仁寺僧也。是书分为八门,编成歌诀。一曰《五音篇首歌诀》,二曰《五音借部免疑海底金》,三曰《检五音篇海捷法总目》,四曰《贴五音类聚四声篇海捷法》、五曰《订四声集韵卷数并韵头总例》,六曰《贴五音四声集韵捷法总目》,七曰《创安玉钥匙捷径门法歌诀》,八曰《类聚杂法歌诀》。大旨以《五音集韵》、《篇海》为本。二书卷帙稍繁,门目亦碎,故立捷法检寻之,无所发明考证。又俗僧不知文义,而强作韵语,读之十九不可晓。注中语助之词亦多误用,其难通更甚於《篇》、《韵》也。”
----可见该书是不大专业的一位和尚收集的一些有关音韵字类方面的资料,应与诗词和对联有关。内容颇为芜杂难解,文字水平不大高,故“四库”编篡者评价不高。但该口诀所以能被记载,说明应该是已经在社会上、起码在学堂私塾中广为流传了。
现在看来其意思是:
  第一句“平对仄,仄对平”讲两句之间平仄对仗。“反切要分明” 反切,是中国传统的注音方法,用两个字反切出一个字的读音和声调,上字与所切之字声母相同,下字与所切之字韵母和声调相同,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可见《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
    第二句“有无虚与实,死活重兼轻”讲的是词义对偶。虚实指词性,死活也是指词性,字之有形体者谓“实”,字之无形体者谓“虚”, 似有而无者为“半虚”,似无而有者为“半实”。实者皆是死字,惟虚字则有死有活。死,谓其自然而然者,如“高、下、洪、纤”之类是也。活,谓其使然而然者,如“飞、潜、变、化”之类是也。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半虚半实者亦然。最是死字不可对以活字,活字不可对以死字。(参见“缥缃对类” 《习对发蒙格式》)。
   第三句“上去入音为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讲的是平仄定义。
   第四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七言诗一句内平仄变化规律。这是因为写诗所用汉语词汇多是双字词和单字词,朗诵时双字词(或词组)的音调重音或音长实在第二音节,如“烟波-江上-使人-愁”,所以2,4,6位的音调转换必须明确。
   说这句不是讲一首律诗的八句的押韵规则。因为押韵规则一三五七句不是“不论”的,而是有严格规定:单数句不押韵(第一句除外),只有双数句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但不押时必须是仄声(如果是平声但不合全诗之韵,就是出韵,永明体时叫犯“上尾”病,是不允许的。在晚唐到宋时,允许首句入韵时可押平水韵之邻韵。
  这句口诀简单好记,说明了声律音节交替的关键内容,是应予肯定的。但也有一定局限性,主要是若一三五完全不论,有可能出现“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的现象,造成声调不协调,在特殊情况如出现拗救时也允许“不分明”,这在王力诗词格律中有详细叙述。
  该口诀所以能在塾里坊间流传,决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自初唐到宋元明各朝代长期沿习诗律的结果。因为历史上从小学起先学“对韵”,所以形成很多歌诀,“一三五不论”即其中之一。而非到明朝时或释真空的个人发明

====================================================================
明朝真空《贯珠集》记载的声律理论,可能是真空【发明】,也可能不是真空【发明】。时间,可能是明朝,也可能是元朝,也可能是宋朝,也可能唐朝,但是,有一条需要肯定,其时间最早不会超高《文镜秘府论》!也就说,最早不会超过中唐(公元800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8 小时
主题
53

186

帖子

1

精华

982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852
经验
98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4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9-22
4
 楼主| 发表于 2014-5-8 07:20 | 只看该作者

可能是真空【发明】--------------你有什么根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5
发表于 2014-5-11 16:34 | 只看该作者
霜剑 发表于 2014-5-8 07:20
可能是真空【发明】--------------你有什么根据?

你就是抬杠专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8 小时
主题
53

186

帖子

1

精华

982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852
经验
98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4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9-22
6
 楼主| 发表于 2014-5-16 19:57 | 只看该作者
三羊 发表于 2014-5-11 16:34
你就是抬杠专家!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载于明篇韵贯珠集的一句关于诗韵的口诀,也附于元经史正音切韵指南书后,不知谁何时发明的,应该是民间流传的歌诀。三羊等称之为“铁律”是言过其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7
发表于 2014-5-17 16:28 | 只看该作者
霜剑 发表于 2014-5-16 19:57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载于明篇韵贯珠集的一句关于诗韵的口诀,也附于元经史正音切韵指南书后,不知 ...

真空《贯珠集》理论——
应是唐朝声律的改革
不是唐朝声律的总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8 小时
主题
53

186

帖子

1

精华

982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852
经验
98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4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9-22
8
 楼主| 发表于 2014-5-17 17:19 | 只看该作者
三羊 发表于 2014-5-17 16:28
真空《贯珠集》理论——
应是唐朝声律的改革!
不是唐朝声律的总结!

你过高地评价贯珠集了。根据四库全书编篡者的介绍,该书只是一些声韵字等歌诀的汇总,既没有什么“改革”也没有什么“总结”,劝你改改见了鸡毛就当令箭的毛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4-27 06:00 , Processed in 0.08990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