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10|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联单句与单句之间格律漫谈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主题
352

2492

帖子

1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112
经验
57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7-20 2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余德泉教授总结了长联中的马蹄韵,著了《对联格律 对联谱》一书。在多个论坛看联友发言,发现有一些根本性的错误提法:一种是余德泉教授发现了马蹄韵,甚至有人说马蹄韵是他发现的,余德泉教授窃取了他的科研成果;另一种则是在每比只有一个单句的对联中,拿马蹄韵说事,对马蹄韵予以批评。
1、马蹄韵不是当代人发现的,其创作实践历史悠久,其提法清朝就已经出现,不少对联高手都是自觉地运用马蹄韵进行长联创作,所以说余德泉教授或当代某人发现了马蹄韵是不客观的。余德泉教授只不过是对马蹄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2、马蹄韵是长联中句脚平仄交替规律,与单句联毫无关系,不能在单句联中用马蹄韵分析批判。
马蹄韵是律诗中平仄相对相粘规律在长联中的运用。我们知道,律诗有平起式、仄起式两种,但无论哪一种都遵循联内平仄相对,联间平仄相粘的规律。请看:
仄起式(以李商隐《无题》为例)
无端五十弦,一一柱思华年。
晓梦迷蝴蝶,望春心托杜鹃。
月明珠有泪,蓝日暖玉生烟。
可待成追忆,只当时已惘然。
因为律诗句内一般而言(孤平、三平尾例外),可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所以只要看每句第二字便可,其相对相粘平仄规律是: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起式(以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例)
风雨起苍黄,百雄师过大江。
龙盘今胜昔,天地覆慨而慷。
剩勇追穷寇,不沽名学霸王。
有情天亦老,人正道是沧桑。
其相对相粘与仄起式正好相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果一副长联恰好每比8句,上面两首诗恰好是上下联分句句脚平仄的合律安排,它完全起源于格律诗,不是对联作者的创造。
少于8句或多于8句,马蹄韵的格律就是:
……平,……仄;
……仄,……平。
……平,……仄,……仄;
……仄,……平,……平。
……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
      以此类推,则除了第一分句句尾平仄为单,第二句起句尾平仄依次两两交替。
三个分句的,常见的出上述形式外,还有一种:
……平,……平,……仄;
……仄,……仄,……平。
      严格说来,这不属于马蹄韵,而属于朱氏规则,余德泉教授也将其纳入马蹄韵范畴,称之为马蹄韵变格,个人认为也是可以的。从声律的继承和审美价值来看,马蹄韵是对律诗声律的直接继承,无疑也是最为优美的格律形式。
      除了马蹄韵,有一种朱氏规则,那就是每比无论多少个单句,上联前面分句句脚一律平,最后一句句脚为仄,下联则相反。四句以内感觉还不明显,超过四句,读起来就觉得很吃力,十句以上,就令人厌倦不能忍受了。还有一种叫李氏规则,那就是无论多少个单句,句脚一平一仄到底,规律是规律,但节奏交替太快,给人一种紧迫感,单句太多,读起来就像哮喘病发作。
      比较而言,从历史继承,审美效果来看,上述三种,马蹄韵最佳是不可否认的。当然,一种最佳的格律,首先是极少人创造,慢慢才能为大多数人所喜欢、接收和运用。余德泉教授考察、总结了上千年对联创作中马蹄韵运用的现象,认为大多遵循这一规则,反对者则同样通过统计学来证明历史上马蹄韵并非主流。个人认为,统计学对于自然科学考察是行之有效的,对于文学则不见得时时处处可行。在某种文学形式尚未成熟之时,用统计学得出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同时,美的就是美的,不一定要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就如几千年以来,中国女人数不胜数,但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只有四大美人。我们能够因为四大美人所占比例微乎其微而否认她们是美人吗?而且一种美好的文学形式,成为共识总会有一个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上必然会逐步占绝对优势的。
      另外,还谈谈龙凤韵。龙凤韵是当代联坛十老之一的南阳市楹联学会已故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克锋先生提出来的。其特点是阐述长联中单句之间上句结尾与下句开头之间平仄交替的现象。如:
器学潜藏,抱膝长吟田父乐;
经纶跃展,鞠躬尽瘁老臣心。
上联首句结尾“潜藏”,平平,次句开头“抱膝”,仄仄;下联首句结尾“跃展”,仄仄,次句开头“鞠躬”,仄平(首字可平可仄)。张克锋先生把前句结尾喻之为龙,次句开头喻之为凤,认为这种平仄搭配如龙凤佳偶,因而称之为龙凤韵。南阳市楹联界为之自豪,以其作为一张名片。句与句尾首之间,平仄交替,有时也确实有美感,但是,格律联讲究句尾,已属不易,再讲究句首,无疑增加了难度,而且单句多了,也不见得有多少审美价值,无异于作茧自缚。同时,像四四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不仅感觉呆板,而且只能用于平起仄收对联,常见的仄起平收联则无法使用。这类形式在其他不同字数的句子与句子之间不违背大律的情况下不能使用的现象还不少。作为格律,就是同一文学形式中可以普遍使用的,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律。张克锋先生的探索精神非常可贵,全国联友尤其是南阳联友推崇备至也可以理解,今年,南阳市楹联学会为了纪念他而举办“龙凤杯”全国征联,也值得肯定,本人也撰联参加了,以表示景仰,但是,如果将“龙凤韵”过分拔高,甚至视为联律,则显然不妥。

好读书,不求甚解;爱琢句,但苦难佳。
在线时间
206 小时
主题
53

411

帖子

0

精华

7224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0001
经验
10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6-22
2
发表于 2014-7-24 17:30 | 只看该作者
“马蹄韵是长联中句脚平仄交替规律,与单句联毫无关系,不能在单句联中用马蹄韵分析批判。”
----------这说法不对。“马蹄韵”首先形象地说明了单联中平仄变化规律,这和启功“平仄杆”的概念是一致的。至于上下联平仄相对和联间相沾是源于诗的声律,最早可推到南朝沈约四声八病的“平头”和唐初元竟的“换头”和“上尾”。用于对联,一是忌“平头”即平仄相对,二是句脚安排同样符合马蹄之规律,这是一般之情形。所以,马蹄韵作为一种声律,无论用之于单句,还是成联,都是允许的。岂有只限于句脚之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主题
352

2492

帖子

1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112
经验
57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2
3
 楼主| 发表于 2014-8-1 13:25 | 只看该作者

理由很简单,马蹄韵是前人对长联中句脚平仄研究而创立的,无论名称、理论和实践都是针对长联中多分句句脚而言的。
单句内平仄两两交替,源于律诗,“马蹄韵”首先形象地说明了什么,你得有理论根据,信口开河或凭自己的感觉去推导,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好读书,不求甚解;爱琢句,但苦难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主题
352

2492

帖子

1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112
经验
57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2
4
 楼主| 发表于 2014-8-1 17:3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妃子站长置顶加亮!
好读书,不求甚解;爱琢句,但苦难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6 小时
主题
53

411

帖子

0

精华

7224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0001
经验
10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6-22
5
发表于 2014-8-2 18:43 | 只看该作者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4-8-1 13:25
理由很简单,马蹄韵是前人对长联中句脚平仄研究而创立的,无论名称、理论和实践都是针对长联中多分句句脚 ...

你这个帖子里的说法是与余德全《对联格律 对联谱》相矛盾的。我只是复述了余教授的说法。在你和余教授的著作之间,我的选择是更赞成余教授的说法,仅此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主题
352

2492

帖子

1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112
经验
57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2
6
 楼主| 发表于 2014-8-2 20:19 | 只看该作者
艺海听涛 发表于 2014-8-2 18:43
你这个帖子里的说法是与余德全《对联格律 对联谱》相矛盾的。我只是复述了余教授的说法。在你和余教授的著 ...

这是我的漫谈,不是对余教授著作的介绍啊。文中关于用统计学支撑论点,我甚至是持反对意见的。
单句的平仄,律诗早已解决,轮不到马蹄韵。马蹄韵是借鉴律诗的相对相粘规则,转而用于长联各分句句脚,有继承也有发展。
包含单句或适用于单句的说法,一是不符合历史,二是也说不通,比方马蹄韵各分句句脚,不能出现三连平三连仄,律诗单句中: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这种类型,还有,律诗单句一般情况下一三五可以不论,仄平仄仄仄平仄或平仄平平平仄平,无论诗句还是联语都允许,按马蹄韵,是不能允许的,因此,它不能包含单句也不能适用于很多类型的单句。
好读书,不求甚解;爱琢句,但苦难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6 小时
主题
53

411

帖子

0

精华

7224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0001
经验
10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6-22
7
发表于 2014-8-3 06:09 | 只看该作者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4-8-2 20:19
这是我的漫谈,不是对余教授著作的介绍啊。文中关于用统计学支撑论点,我甚至是持反对意见的。
单句的平 ...

你在该帖中否定了单句中实用马蹄韵,却肯定了多句联脚实用马蹄韵,对于这种说法我是不同意的。
马蹄韵作为对于一种声律现象规律的形象的描述,是有积极意义的。尽管它反映这种客观规律还不够准确,还有局限性。就如律句的谚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一样,尽管它不准确,有时候甚至是误导是错误的,但仍有它的积极意义。马蹄韵也是这样,起码它描述了一种平仄交替的现象,而且真正按照这一规则写出的单句或长联也是合格的对联。
关于马蹄韵的普适性自余教授该书提出后就受到很多质疑,比如在解释单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等,早就有人提出。即使对于多句联句脚规律,实习之等也提出了详细的理由来否定了。我认为都是有道理的。但我仍然认为,提出马蹄韵理论是有积极意义的,不同意全盘否定,也不赞成像你这贴这样部分完全肯定部分完全否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6 小时
主题
53

411

帖子

0

精华

7224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0001
经验
10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6-22
8
发表于 2014-8-3 06:34 | 只看该作者
单句联例如余德全教授举的例子:
名传塞北三千里(平平仄仄平平仄),
味压江南十二楼(仄仄平平仄仄平)。(饭馆门联)
就是很典型的双平双仄交换的马蹄韵形式。说明马蹄韵规律在单句联中是确实存在的。但这种理想的形式所占比例多少?就像律诗的“标准格式”实际中有多少?又当别论。这只能说明用一种现有的形象名词企图来全面概括或说明一种规律或现象,往往是很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主题
352

2492

帖子

1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112
经验
57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2
9
 楼主| 发表于 2014-8-3 16:11 | 只看该作者
读书在于明理,理明方可辨是非。从发言中可以看出,艺海听涛先生尚未明其理。你先说说,马蹄韵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我们再来辩论。
好读书,不求甚解;爱琢句,但苦难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6 小时
主题
53

411

帖子

0

精华

7224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0001
经验
10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6-22
10
发表于 2014-8-4 07: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艺海听涛 于 2014-8-4 07:23 编辑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4-8-3 16:11
读书在于明理,理明方可辨是非。从发言中可以看出,艺海听涛先生尚未明其理。你先说说,马蹄韵这个概念是什 ...


“马蹄韵是律诗中平仄相对相粘规律在长联中的运用。”
--------你这说法本身就说明你没有理解马蹄韵,起码没有认真读余德全的书。说马蹄韵是律诗格律在联中的运用,扯远了。
什么叫马蹄韵?这只是对联中平仄交替这一声律现象作的一个并不十分确切的比喻罢了!作比喻的目的,无非为了深入浅出,为了普及易懂。你却将它神秘化,与联间粘对的律诗格律混为一谈,自以为发现了新大陆,才真正没有弄懂马蹄韵的真谛。
马蹄韵只是为了形象地说明一句讲究声律的话中平仄双双交替的现象。因为汉语多双音词, 这就形成了律句二字音节。其声调变化重音在第二字,只要音节点平仄改变,就可以体现抑扬顿挫的声调乐感。所以就产生了二字平仄杆。又由于每音节第一字非重音,可以“一三五不论”,所以也有单平单仄的“平仄杆”。而后者是不能用“马蹄印”所能解释的。所以我说“马蹄韵”的比喻,并不十分确切。另外,说马蹄“韵”也不十分确切,因为它要说明的不是对联的“韵”,而是对联的一种声律现象,所以不如叫“马蹄律”更确切。另外,对联声律中还有不少现象是不能用马蹄现象来解释的,例如须用“词律”才能解释的声律。总之,用一种自然现象来比喻一种人文规则,总是有局限性的差距的,可以理解。
另外奉劝先生“信口开河或凭自己的感觉去推导“-----如你用律诗格律去推导马蹄韵,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你是混淆了概念。马蹄韵是单指对联句中声律和句脚规则的,律诗粘对律是“联”平仄规则,与联律不搭界。至于律诗联间相粘规则,起因于沈约“四声八病”之说,到唐朝元竟换头术,到沈宋形成的近体诗规则(诗律),和“马蹄韵”风马牛不相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6 小时
主题
53

411

帖子

0

精华

7224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0001
经验
10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6-22
11
发表于 2014-8-4 07: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艺海听涛 于 2014-8-4 07:39 编辑

附:
诗律:“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文镜秘府论”)
说明诗律不等于联律例:在首句入韵式律诗的首联中,韵脚平仄可不相对。这是诗律与联律不同点之一。
律诗首联和尾联可以不对仗(对偶),是律诗与对联联律不同点之二。
对联联间相沾规则,决定了律诗的变化。否则就形成“折腰体”(律诗的一种变体)。
--------这些都是起码的常识。和“马蹄韵”有什么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主题
352

2492

帖子

1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112
经验
57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2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8-4 09:21 | 只看该作者
哈哈,我就知道艺海听涛还是老调子,不懂装懂,又喜欢辩论。马蹄韵的韵是诗韵的“韵”的意思?马蹄韵是两两交替?马蹄运动时是两个前蹄迈出,接着两个后蹄跟上?
关于马蹄韵,我是余德泉教授《对联格律 对联谱》一出版便拥有一册,而且一字不漏通读了。书现在还在架上。余教授与我是好朋友,且常见面交谈。时习之的文章也看了,有些还跟过帖。
如果想参与辩论,或者说因为在其他论坛上闹过不愉快想钻空子,先把马蹄韵弄懂了再来,免得笑话百出。之前不屑再回复!
好读书,不求甚解;爱琢句,但苦难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6 小时
主题
53

411

帖子

0

精华

7224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0001
经验
10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6-22
13
发表于 2014-8-4 12: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艺海听涛 于 2014-8-4 12:17 编辑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4-8-4 09:21
哈哈,我就知道艺海听涛还是老调子,不懂装懂,又喜欢辩论。马蹄韵的韵是诗韵的“韵”的意思?马蹄韵是两两 ...


余德全教授说:
“其所以叫马蹄韵,在于其规律正像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若以一边的脚为平,另一边的脚为仄,左右轮流,那么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又是平平了。鉴于后脚最初站立点与立定时前脚之站立点,并无后继,所以起句和末句的句脚,一般都是单凭或者单仄“。
”马蹄韵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句脚规则,指对联一边若干句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一个是句中规则,指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
“马蹄韵的运用,除了对联句脚规则而外,还包括句中规则。这是一个系统的两个方面,不能割裂。”
-----------------余德全《对联格律 对联谱》
你是怎么说的?
----"马蹄韵是长联中句脚平仄交替规律,与单句联毫无关系,不能在单句联中用马蹄韵分析批判。"
"马蹄韵是律诗中平仄相对相粘规律在长联中的运用。马蹄韵是对律诗声律的直接继承”
"包含单句或适用于单句的说法,一是不符合历史,二是也说不通。”(
学堂窝人)
---------既然余教授和你是好朋友,且常见面交谈。余德全的书已出版便拥有一册,现在还在书架上。那么你对余教授上述言论作何感想?
另外你说那些出口不逊的话距离理论太远,没有用。
所以我反驳你,并非“不屑”,而正是因为你的说法可笑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主题
352

2492

帖子

1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112
经验
57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2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8-4 14:34 | 只看该作者
艺海听涛 发表于 2014-8-4 12:11
余德全教授说:
“其所以叫马蹄韵,在于其规律正像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 ...

只答一点:其实前面也说了这个意思,我不是介绍余德泉教授的论述,我们交谈时我当面也表述我的不同意见,只看文章不看人,有不同观点不影响友谊。
余教授的观点与我的有所不同很正常,甚至对术语的解释。请看另一帖:《关于马蹄韵之我见》。
好读书,不求甚解;爱琢句,但苦难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6 小时
主题
53

411

帖子

0

精华

7224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0001
经验
10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6-22
15
发表于 2014-8-4 15:32 | 只看该作者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4-8-4 14:34
只答一点:其实前面也说了这个意思,我不是介绍余德泉教授的论述,我们交谈时我当面也表述我的不同意见, ...

“只看文章不看人?”真的吗?我的回帖复述余的书的内容,有什么错?你为什么说“哈哈,老调子,不懂装懂”“信口开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85 小时
主题
181

1302

帖子

1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0247
经验
295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8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24
16
发表于 2014-8-6 16:41 | 只看该作者
马蹄韵总结的一种“多数”的情况,但还不是大多数。
可以推崇,但还不应该提升到联律的高度。

一点浅见,欢迎批评。
夜深狂写孙髯句  才浅偏吟李杜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主题
352

2492

帖子

1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112
经验
57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2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17:16 | 只看该作者
陈风 发表于 2014-8-6 16:41
马蹄韵总结的一种“多数”的情况,但还不是大多数。
可以推崇,但还不应该提升到联律的高度。

有规律可循,能无限重复,即为律。律是一种形式,就如五律、七律,作品高下,最终是由内容决定的。
好读书,不求甚解;爱琢句,但苦难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6 小时
主题
53

411

帖子

0

精华

7224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0001
经验
10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6-22
18
发表于 2014-8-6 17: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艺海听涛 于 2014-8-6 17:38 编辑
陈风 发表于 2014-8-6 16:41
马蹄韵总结的一种“多数”的情况,但还不是大多数。
可以推崇,但还不应该提升到联律的高度。


我同意这一判断,我认为至多可以作为参考。
律,来自于统计规律。时习之的统计是很能说明问题的。他说单边单句联和双句联的数字应该不算,那么三句及以上的马蹄律还有多少?比例很小。但我认为无论在长联句脚占有比例多低,因为它能反映单句联内一种平仄变化规律,就有存在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389 小时
主题
301

5794

帖子

9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进士

二甲进士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1363
经验
10559 点
威望
2 点
在线时间
63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2-6
19
发表于 2014-8-16 10:02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又學習了一遍:lol
空有閒才無用地
難成大器不關天
從今而後,將一本正經地說荒唐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20
发表于 2014-8-17 10:51 | 只看该作者
余德全教授说:
“其所以叫马蹄韵,在于其规律正像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若以一边的脚为平,另一边的脚为仄,左右轮流,那么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又是平平了。鉴于后脚最初站立点与立定时前脚之站立点,并无后继,所以起句和末句的句脚,一般都是单凭或者单仄。”
“马蹄韵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句脚规则,指对联一边若干句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一个是句中规则,指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
“马蹄韵的运用,除了对联句脚规则而外,还包括句中规则。这是一个系统的两个方面,不能割裂。”
-----------------余德全《对联格律 对联谱》
===========================================


马蹄韵,是六朝骈文句脚声调规则。唐朝元兢将其嫁接到诗体里,病命名为“换头”声调规则。五言或七言律诗每句的第二字,形成:或“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马蹄韵,是“平仄”和“仄平”或“仄平”和“平仄”的交替;而不是:“平平”和“仄仄”或“仄仄”和“平平”的交替。
五言律句的“仄仄平平仄”和“平平仄仄平”,七言律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和“仄仄平平仄仄平”,虽然不是马蹄韵,但是可以解释为:是从马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格式中,切割而来。然而五言律句的“平平平仄仄”和“仄仄仄平平”,七言律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和“平平仄仄仄平平”,无论如何不能从马蹄韵切割出来。其道理就是,因为马的左边或右边没有三条腿,所以形不成“平平平仄仄”或“仄仄仄平平”!
承认【马蹄规则】和【朱氏规则】的同时,说明对联本身就不存在【句脚规则】。假如非得给对联的句脚制定规则的话,不妨借鉴对联分句的句中规则。诗体的五七句是二三和二二三节奏,骈体的五七句是三二和三二二节奏。对联的节奏,涵盖诗骈两种句子节奏,同时包括二二和二二二句子节奏。鉴于在【二三和二二三】、【二二和二二二】节奏中,不会出现四连声,否则出律;在【三二和三二二】节奏中,不会超出四连声,否则出律。所以,对联的句脚关系是:以保证不超出【四连声】为宜。
不管过度强调【马蹄规则】,还是过度放任【朱氏规则】,都是对于对联的不负责任,其最终结果,都是人为的灾难。
余德泉教授主编的《中国长联三百三》,符合马蹄韵的约为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4-27 00:23 , Processed in 0.10626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