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93|回复: 6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马蹄韵之我见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主题
352

2492

帖子

1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112
经验
57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4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少联友或对历史的无知,或因为自己是楹联爱好者甚至名家,有意突出对联的地位,因而提出对联是一种独立的文体,有着自身的声律规则,似乎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没有历史的传承。对联是一种独立的文体是对的,但就像词起源于律诗,曲起源于词一样,有着历史的传承,并非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其历史传承痕迹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是对仗和平仄,直接起源于骈体赋和格律诗。像四字联,《滕王阁序》中“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本来就是很规则的对联。赋中有平起仄落的类型,“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就是这种类型的直接继承。对联作者没有也无必要在声律上做任何创造。五言、七言,是从律诗颔联、颈联的格律模式中直接搬来的,目前认为最早的一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不仅完全符合五言律诗的句式,甚至“平平仄平仄”这种律诗中经常使用的准律句也直接照搬,五言、七言,只要不导致孤平、三平尾和三仄尾,律诗中可以一三五不论,这种现象在对联中同样照搬。单句少于四言的,词中平仄也已经成熟,同样无须对联作者去探索创造。南北朝时期沈约等音韵学家发现了汉语平上去入四个声调,为了便于操作,简化为平仄两调用于律诗,首先解决了句内平仄两两交替的问题,对联作者直接应用音韵学家这一研究成果,还用得着创造?有人说马蹄韵适用于单句,不是扯谈吗?音韵学家创造律诗时,根本不知道将来会出现对联这种文体,研究创立格律诗时,对联学家尚未出世,联律单句句内平仄两两交替沈约他们已经定型,即使后来出现的马蹄韵有与之相同之处,也只是偶合。


      大家都知道,对联首先都是单句,但是内容五七言不好容纳,于是便出现了每比两个单句的对联,而其声律,同样可以看出对古人直接继承的痕迹,还以《滕王阁序》为例:“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仄起平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平起仄落)……还有更多骈体赋,这类句子很多,不仅句内,句间尾字平仄交替也解决得很完善。顺便提一下,有人说对联中有按意义定节奏的现象,因而提出“意节论”,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不也是按意义定节奏吗?意节论的提出或许源于对对联的总结,但意节的出现和运用骈体赋早已存在,律诗中也不乏例证。虽然这些作者,没有提出意节论的概念,从自如、大量地运用来看,他们完全是自觉的而决非盲目的。因此,一比两个单句的声律规则,同样无须对联作者去探索创造。


      对联不受句数限制,每比三句、四句、五句,甚至上十句数十句,这就涉及到句脚平仄的问题了。对联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句脚平仄一片混乱无规律可寻的长联,可以看到上联每个分句句脚都是平声,最后一句仄声结尾,下联则相反的现象,这种对联占了一定的数量,可以看出乃作者有意为之,因而称之为朱氏规则;有各分句句脚一平一仄交替,从始至终,这种联也占了一定数量,也可以看出乃作者有意为之,因此称之为李氏规则。没有规律可循的自然不会受欢迎,因此句脚平仄混乱的最先被对联高手们所淘汰。有规律可寻的朱氏规则、李氏规则又为何不能一统天下被广泛接受呢?因为它们都有着明显的声律缺陷。于是有人探索研究,出现了另一种规则,那就是马蹄韵。马蹄韵这一概念清末已经有人提出,能提出概念,说明这种创作实践已经有了引人瞩目的创作实践,这种创作实践由不自觉到自觉肯定有一段相当长的历史了,从对联史上留下的大量作品完全可以证明。它的探索过程我们无从知晓,但是,其规则与律诗相对相粘完全一致,其借鉴于律诗规则是可以肯定的。马蹄韵继承了律诗相对相粘规则,这一看法并非始于本人,早已有人论述过。有人说是本人“……将它神秘化,自以为发现了新大陆……”只能是指责者少见多怪罢了。


      马蹄韵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有不少人不仅不了解其本质,就连字面上的理解也是模糊的。常有人说对联不要求押韵,用马蹄韵表述是错误的。其实,这个“韵”指“韵律”,汉语中有偏义词,一笑泯恩仇的“恩仇”,指的是“仇”,并非泯“恩”,这样的例子很多。“韵律”指的是“律”,即节律,当然,美好节律造成的韵味感也不可排除,因此,用马蹄韵来表示恰好反映了前人文学修养之高,何错之有?所谓马蹄,指的是马蹄运动的规律。马蹄有四只,它是怎样运动的呢?为简便起见,我们姑且把马的四蹄用序号标记一下:右前蹄(A),左后蹄(B),左前蹄(C),右后蹄(D)。马行走时,先开右前蹄的话,接着不是开右后蹄而是开对角线的左后蹄,接着开左前蹄,右后蹄再跟上去。我们假定右边两蹄为仄声,左边两蹄为平声(反之也可,但平仄相反),其顺序就会是:A- B-C-D,这就是马蹄韵一轮的节奏。换成平仄表示,就是:仄---仄。不停地走下去,就是: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每一轮“仄平平仄”可以不断重复下去,运用于对联分句句脚,无论多少句都不会受局限。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一些启示:


1、长联中,符合马蹄韵的是:


每比两个分句的,上联:平,仄;下联:仄,平。
每比三个分句的,上联:平,仄,仄;下联:仄,平,平。
每比四个分句的,上联:仄,平,平,仄;下联:平,仄,仄,平。
四个分句为一轮,一轮不够,重复下去就是。


2、马蹄一只代表一句,它不是两两交替,即不是两只前蹄同时移动后两只后蹄再同时跟上来,也不是右边前后蹄先移动再左边前后蹄跟上来。虽然看起来重复几次,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除了第一句成单,后面都是两平两仄交替,以为是两两交替,实际上是一种假象,被假象迷惑,因此就会得出两两交替,适用于单句句内平仄交替的规律。


律句中有“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乍一看,除了第一个字平仄不为单,其余都符合马蹄韵啊。其实是错觉所致。


3、律诗诗句一般情况下可以一三五不论,马蹄韵任何情况下一三五都不能不论。


4、余德泉教授把平,平,仄;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和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纳入马蹄韵,称之为马蹄韵的变格,不影响创作实践,从实用性来看,是可以的,但从理论上来看,则不符合马蹄韵的客观规律。


5、马蹄韵有规律性,可以不受句数的限制无限重复而具有优美的节奏感,是长联中最为完美的形式,余德泉教授系统总结前人的创作实践,把马蹄韵上升为理论引起人们的注意、重视,自觉运用于创作实践,功不可没,尽管理论推导中有些作法(如运用统计学数据支撑论点、把句内平仄交替纳入马蹄韵等)本人不赞同,更有不少人批判指责,但是对马蹄韵的阐述没有原则上的错误,值得充分肯定。


好读书,不求甚解;爱琢句,但苦难佳。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主题
352

2492

帖子

1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112
经验
57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2
2
 楼主| 发表于 2014-8-4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支持站长意见,理论交流,可以发表不同看法,但不能意气用事,要本着只看文章不看人的态度进行,这样对作者、读者和论坛才有好处。
余教授和我是好朋友,用他的话说,就是铁哥们。过去有人批评指责他的理论,我并不因为是朋友而把批评他的人视为敌人。他们合理的东西我都会认真听、冷静地思考。我个人的不同见解也会毫无保留地与余教授交流。这论文,也可以直接给余教授看。余教授也断然不会有别的想法。任何理论家的作品,都不可能毫无疏漏,通过交流,使之更加完善,有什么不好呢?
好读书,不求甚解;爱琢句,但苦难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主题
352

2492

帖子

1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112
经验
57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2
3
 楼主| 发表于 2014-8-4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松雪 发表于 2014-8-4 20:59
马行走时,先开右前蹄的话,接着不是开右后蹄而是开对角线的左后蹄,接着开左前蹄,右后蹄再跟上去。——这 ...

马蹄韵是前人提出的,特点是形象化。有人提出来了,人们觉得好,于是就成了对联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其实,四条腿的动物(除袋鼠等极少数)行走规律是一样的,如果有人率先提出牛蹄韵而且被人们接受,现在就不会叫马蹄韵了。之所以叫马蹄韵,大概是因为马行走的姿态更令人喜欢吧?
可以假定右边为平声,也可以假定左边为平声,得出的结果虽完全相反,但原理一致,然而不能假定两前蹄为平、两后蹄为仄,那样就不符合马蹄韵的原理了。实际上,概念的提出,都是为了记忆、表述、交流的方便,物为人用而已,与牲畜并无多少关系的。
问好先生!
好读书,不求甚解;爱琢句,但苦难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主题
352

2492

帖子

1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112
经验
57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2
4
 楼主| 发表于 2014-8-4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7荤8素 发表于 2014-8-4 20:18
“每比三个分句的,上联:平,仄,仄;下联:仄,平,平。"

李老师上面提到的这一条似乎与我平时创作习惯 ...

7荤8素先生好!
关于马蹄韵,余教授是这样阐述的:“其所以叫马蹄韵,在于其规律正像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若以一边的脚为平,另一边的脚为仄,左右轮流,那么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又是平平了。鉴于后脚最初站立点与立定时前脚之站立点,并无后继,所以起句和末句的句脚,一般都是单凭或者单仄。”
可能余教授对马行走的规律没有细致观察,理解为左右轮流了。我是学过并教过生物学的,对生物比较关注。我的阐述前面说了,恕不重复。三个分句的不会是两连仄或两连平开头。余教授的这句话是准确的:“起句和末句的句脚,一般都是单平或者单仄。”正因为单仄或单平开头,所以,上联平,仄,仄;下联仄,平,平才是马蹄韵。先生所举的严格说来是朱氏规则,余教授定其为马蹄韵的变格。三句的,无论是称之为朱氏规则还是马蹄韵变格,从音律上都有同样的效果。
好读书,不求甚解;爱琢句,但苦难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主题
352

2492

帖子

1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112
经验
57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2
5
 楼主| 发表于 2014-8-4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岭白茅根 发表于 2014-8-4 21:18
楼主老师前段论述将对联定义为‘诗余’,后段论述忽略了余德泉先生马蹄韵变格论啊。

马蹄韵是长联分句尾字的平仄规律,有对诗律的继承,也有其创造性。
好读书,不求甚解;爱琢句,但苦难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主题
352

2492

帖子

1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112
经验
57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2
6
 楼主| 发表于 2014-8-4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陈顺 发表于 2014-8-4 22:03
这篇文章,观点不错,但论述得不够好。建议多花些功夫,使之更上档次。

网上交流,达意而已,如果报刊发表,确实还要打磨。谢谢!问好!
好读书,不求甚解;爱琢句,但苦难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主题
352

2492

帖子

1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112
经验
57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2
7
 楼主| 发表于 2014-8-5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堂窝人 于 2014-8-5 11:19 编辑
生菜 发表于 2014-8-5 08:27
文章最初的论述还是蛮不错的。只是在结尾时,感觉有些偏颇。理由有三:

1、前人马蹄韵的提出应当理解为有 ...


交流就是要尽可能把内心话说出来,不必有什么顾忌。
1、长联分句句脚规律,有朱氏规则、李氏规则和马蹄韵,并非马蹄韵一统天下,但是这些规则有优劣高下之分,个人水平不同,选择使用就是,然而不能不遵守任何规律,随心所欲就不是格律文学。
2、长联句脚的联律,不是当代人创造的,当代人只是总结、提升、推介。《联律通则》有些内容前人没有提出过,但见诸创作实践,同样属于总结性的,理论是实践的提升,没有创作实践,任何理论都不可能出现。总结过程中,会有正确的、错误的和不完善的地方,需要鉴别、批评、建议,使之成为完美的东西,从而规范和指导创作实践。
3、古人留下了很多格律完美、意境高雅的作品,是后人学习的典范,应该继承;古人也留下了意境高雅、格律有问题的作品,当代人可以学习其意境,不能因为其不合律而将其开除,也不宜以古人有不合律的现象作为自己违律的借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明智的选择。
4、每一种文学形式的形成,都要经过探索、提高到完善的过程,开始时总会有个混乱期,一旦完善了,就得共同遵守,就如格律诗词。
5、古人不合律的作品,有些是作者懂律,为了达意而破律。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尺,无欲则刚。”林则徐诗联都属于高手,知道“立”处当平,没有更好的词代替,有意破律;有的是不懂,导致不合律;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随意而为,之所以随意,关键是不重视。古人中很多高手,把诗词看得重,作诗词时很严谨,写联就比较随意,几个分句的,除了最后一个分句讲究格律,前面的不讲究,这样的例子不少。他们往往留有诗词集,但不留联集,一些作品之所以流传下来,都是通过其他渠道。因此,不合律的历史上的对联,要分别看待,择其善者而从之。
好读书,不求甚解;爱琢句,但苦难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主题
352

2492

帖子

1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112
经验
57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2
8
 楼主| 发表于 2014-8-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梅竹逸韵 发表于 2014-8-5 01:27
格律音韵的本意是什么?就是为诗联诵读时有音韵节奏感,而平仄的交替符合了节奏的美,而只有有规律性的交替 ...

先生所言甚是,说出了律的本质。
好读书,不求甚解;爱琢句,但苦难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主题
352

2492

帖子

1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112
经验
57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2
9
 楼主| 发表于 2014-8-5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梅竹逸韵 发表于 2014-8-5 01:47
本着这种理念,我个人的管见朱氏格不符合音韵格律的本义,上联一平到底(仅末句收于仄)。基本上没有交替, ...

确实如此,所以市场不大,前景渺茫。
好读书,不求甚解;爱琢句,但苦难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主题
352

2492

帖子

1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112
经验
57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2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8-5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德树先生这篇文章,有些意见不错,有些意见不妥。简述如下:
赞同的:
1、马蹄韵是技术层面的东西。准确地说,是长联中技术层面的东西,即声律范畴的东西;
2、马蹄韵是长联中的一种形式,不能涵盖所有长联,更不能将单句格律纳入其中;
不赞同的:
1、这些说法,第一、错误地将“声律”等同于“联律”;第二、错误地将“马蹄韵”等同于“声律”;第三、错误地将“马蹄韵”等同于“联律”。这三个错误,在逻辑上都是用小概念取代大概念。因为按“纲-目-科”的等级划分,“联律”是对联格律的总称,处于第一层次,“声律”则是“联律”的一部分,处于第二层次,而“马蹄韵”又是“声律”的一部分,处于第三层次。余教授将本属“科”层次的概念,“无限上纲”,造成“纲”、“目”颠倒,因而引来众多批评。=陈德树
一般而言,声律包括诗词声律、曲声律、联声律,前者为纲,后者为目,如果以联为纲,则联的字数、结构、词性、声律为目。陈德树先生自己纲目倒置了。马蹄韵是一种联律,是长联中的一种声律现象,两种说法皆可。余德泉先生的说法没有错。

2、“每边五句以上(含五句)……完全符合马蹄韵者,更加寥寥”。这些“更加寥寥”的数字,除了“客观上”证明“马蹄韵”子虚乌有外,还能证明什么呢?-陈德树
自然客观、社会客观陈德树先生已经论述了,应当指出的是,“更加寥寥”不等于“子虚乌有”,“寥寥”只说明数量不多,毕竟有一些。有一些,就是客观存在,也就证明了马蹄韵是长联创作中即社会客观中确实存在的一种现象。我曾论述过,用统计学看一种文学形式是不妥当的,尤其是在这种文学形式的形成期,不能说明问题。格律诗在探索阶段,用统计学统计中国诗歌,格律诗肯定“寥寥无几”,能说明格律诗不好吗?中国有史以来女人数不胜数,能说明寥寥无几的四大美人不美吗?

3、本人根据诗、词、曲、令等建“谱”的经验,建议将对联划分成“格联”、“通联”、“散联”三个层次,然后分别处理平仄规则,既照顾了“严”,也满足了“宽”,应该是设计对联格律的可行方案。-陈德树
“层次”一词不当,作者所列,属于同一层次,这是三种类型而非三个“层次”。
“格联”、“通联”、“散联”的提法不妥。格律诗不能简称“格诗”,格律联能简称为“格联”吗?“通联”概念模糊,是通用联还是常见联?散是与整相对的,散文是与诗歌相对的。不讲究格律的联并非散文,也非散句,散联不能与格律联相对应。
分为三类也欠妥。文学按两分法就是诗歌和散文,诗歌中两分法就是格律诗和非格律诗,对联,要分类,就只能是“格律联”和“非格律联”两大类。
4、长联句脚声律只有三类:朱氏规则、李氏规则、马蹄韵。平仄杆不能超出这个范畴,龙凤韵不适用于所有长联,不能普遍运用的东西就不是规则,不能定为一种律。
好读书,不求甚解;爱琢句,但苦难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主题
352

2492

帖子

1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112
经验
57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2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8-5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3、古人留下了很多格律完美、意境高雅的作品,是后人学习的典范,应该继承;古人也留下了意境高雅、格律有问题的作品,当代人可以学习其意境,不能因为其不合律而将其开除,也不宜以古人有不合律的现象作为自己违律的借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明智的选择。
1、我的上述发言应该说表述得很清楚了,并没有偷换概念,也没有将意境和格律混为一谈。第一种:古人留下了很多格律完美、意境高雅的作品,是后人学习的典范,应该继承;第二种:古人也留下了意境高雅、格律有问题的作品,当代人可以学习其意境,不能因为其不合律而将其开除,也不宜以古人有不合律的现象作为自己违律的借口。结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明智的选择。如果理解没有问题,第一种应该完全继承,第二种应该继承其意境,不学其不合律的作法。结论所说的取其精华很明显指的是第一种的意境和格律、第二种的意境,去其糟粕指的是第二种的格律。
先生如果理解有问题,再品品,如果是要将第二种的全盘继承,那不是我表述上存在问题,而是你自己的观点与我不同而已。

2、对联是格律文学,马蹄韵是长联分句的格律现象。没有人要求作者死扣,就如律诗,是一种格律模式,从来没有人强迫人非写格律诗不可。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按马蹄韵、格律诗模式,确实可以写出意境、声律兼美之作。意境和声律是可以完美统一的,有水平有才华的作者都追求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不会忽视意境,认为讲格律就是否定意境,将格律和意境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3、"古人中很多高手,把诗词看得重,作诗词时很严谨,写联就比较随意,几个分句的,除了最后一个分句讲究格律,前面的不讲究,这样的例子不少。他们往往留有诗词集,但不留联集,一些作品之所以流传下来,都是通过其他渠道。"先生说“这段话没有任何论据支撑。个别案例可能会有,但绝不是普遍现象。”先生既然说“没有任何论据支撑”,又说“个别案例可能会有,”不是自相矛盾吗?我确实没提供论据,常识性的东西即使严肃的论文也不必提出,何况是跟帖发言?不信,可以读读曾国藩、左宗棠、林则徐、郑板桥等等这些名家的文集。

4、除了我的弟子,我不反对任何作者写不合律的联,也没有任何人禁止过。中联会前任会长马萧萧先生就写了很多不合律的联,并且公开发表。《联律通则》对某些类型的对联也放宽格律要求,但本人从不相信不讲格律是写出意境的前提条件。本人在诗词网上时间较多,看到部分网友高喊要废除平水韵,要放宽格律要求,这些人,要他写自由诗、写散文同样写不出意境来。

5、请注意:将对联分为格律联和非格律联是本人提出来的,不是陈德树先生提出来的。

好读书,不求甚解;爱琢句,但苦难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主题
352

2492

帖子

1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112
经验
57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2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8-5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4-8-5 13:53
仅仅就李老师第一点来说,陈老先生是对的,联律是对联规则,包括对仗重字平仄什么的。声律只是联律的一个方 ...

孤狼先生是有悟性的一位,可以再品品,其实我和你的意见是一样的。
好读书,不求甚解;爱琢句,但苦难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主题
352

2492

帖子

1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112
经验
57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2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8-5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碎墨 发表于 2014-8-5 19:23
请李老师指教,下面这样不知可行否?
每比三个分句
上联:仄,平,仄;

尽管我不喜欢,但符合李氏规则,当然可以。
好读书,不求甚解;爱琢句,但苦难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主题
352

2492

帖子

1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112
经验
57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2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8-5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格律联非格律联的提法无论你在何年何月哪里见过没关系,本人也不会申请专利,上面的回复也只是提醒先生,在这里,在我的发言和陈德树先生的文章中,只有我是这样提的,陈德树先生是怎样提的?前面有文章在,不要信口开河歪曲事实。
谈谈对一种联律的看法就是卖膏药、就是拔高联律?我主帖说了长联中只有马蹄韵一种联律、提出过或者试图用它涵盖一切吗?别人是蚂蚁,你才是大象?
我赞赏步行马蹄韵,你喜欢快跑、疾驰乃至瘸腿马蹄韵,或者天马行空随心所欲都不关我什么事,是你的自由,但歪曲别人的观点横加指责,就不是学术讨论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我不喜欢与此类人交流探讨。再见!
好读书,不求甚解;爱琢句,但苦难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主题
352

2492

帖子

1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112
经验
57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2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陋笔 发表于 2014-8-5 23:51
有能自向高标准
无巧休题短对联

有能自向高标准
无巧休提短对联
其实陋笔先生即使不说什么,这联就已经表明了自己的学术态度。先生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联人,令人感佩!
句内平仄两两交替,长联分句句脚用朱氏规则、李氏规则或马蹄韵,这些基本规则前人早已解决,当代人无非是正确理解和认真继承前人的东西去创作。之所以说一说,是因为有些人不了解,有些理论家误解或曲解前人的规则造成了理论界的混乱。无论句内和长联分句句脚的平仄规则,其实很简单,长联分句句脚平仄安排孰优孰劣也很容易判断,旷日持久争论不休,无非是为名所困罢了。
基本规则古人已经探索出来,但一种是认真遵守,一种是并不遵守,自然就出现了格律联和非格律联两种类型,这并不奇怪。这种现象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同样也不奇怪。愿意咋整就咋整,这是个人的自由,谁也管不了的。网上也好,私下也罢,单纯为了开心,随心所欲,也并非不好,但不守法度偏要攻击法度,要人非得尊其为正统,喝采献花,问题就复杂了起来。这同样是为名所困。心态不调整,这种争论也将永无休止。
一个马蹄韵,余德泉教授《对联格律 对联谱》问世以来,一直争论不休,有些人确实是纯学术探讨,有些人是出于抵制,还有些人是出于嫉妒。不管什么原因,也不管是作者的原因还是批判者的原因,毫无意义的争论已经弄得人很烦,闹得理论界很乱了。我谈谈个人对马蹄韵的看法,目的就是为了还其本来面目,没有任何功利性质。
名利也确实是个好东西,我不反对任何人去追求,但是,无论理论家还是作者,你得拿出令人信服讨人喜欢的东西来,否则,你争得再多再厉害,也是无济于事甚至适得其反。
好读书,不求甚解;爱琢句,但苦难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主题
352

2492

帖子

1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112
经验
57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2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生菜 发表于 2014-8-6 07:44
实在抱歉,搅了您的雅兴!

细看了您的回复,您好像是联界名人,而且还带有弟子。怪我有眼无珠,冲撞冒 ...

我不是什么名人,即使是所谓名人,先生也不必诚惶诚恐曲意逢迎。说句大不敬的话,当代的名人,其名恐怕流传不了多久;当代好评如潮的作品,几十年之后恐怕一文不值。是否名人佳作,后人才会给出客观的评价。
我的观点任何人都可以批评、反对,语言再尖刻也无妨,但有一点,就是要看清我的观点,不要误解甚至曲解。我不喜欢曲解别人,也不喜欢被人曲解。离开文本,也无法交流。
与先生无冤无仇,有些话不顺意也希望不至于伤害感情影响关系。
好读书,不求甚解;爱琢句,但苦难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主题
352

2492

帖子

1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112
经验
57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2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客气!:handshake
好读书,不求甚解;爱琢句,但苦难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主题
352

2492

帖子

1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112
经验
57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2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师友们临帖品评,恕不一一回复。
好读书,不求甚解;爱琢句,但苦难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主题
352

2492

帖子

1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112
经验
57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2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9-7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丑时 发表于 2014-9-2 16:59
文章开头第一句,以为要贬余教授和马蹄韵;文章结尾,才发现原来相反。

拜读了先生的文章,虽然不完全赞同,但比一些鸣家的严谨。
好读书,不求甚解;爱琢句,但苦难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主题
352

2492

帖子

1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112
经验
57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2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9-7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声喜全递 发表于 2014-9-6 10:07
问好 学堂窝人:)

欢迎看如下内容:)

在这里又见到四声喜全递先生,谢谢推荐这些资料并问好!有些原来读过,基本是否定平仄的。不过人数说明不了什么,艺术不是少数服从多数,而是首先由精英发现发明并引领,逐步影响到多数人。这多数人,也是圈子中的,与国民比起来,也是个小数字,无法在地区甚至全国搞民意测验的。
先生的四声排列运用,宣扬了多年,之所以不能获得人们的支持认可,在于缺乏可行性。这种作法,估计前人也试过,后来之所以将四声二元化,是因为简化为平仄才具有可行性。
好读书,不求甚解;爱琢句,但苦难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7 17:10 , Processed in 0.10899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