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龙阳才子 对苑奇葩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490 小时
主题
42

302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3558
经验
241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9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4 1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钟胜天 于 2016-2-24 17:01 编辑

龙阳才子 对苑奇葩

——浅议易顺鼎其人其联

钟胜天


  易顺鼎(1858-1920),字实甫,自号眉伽,晚号哭庵,龙阳(今湖南汉寿县)人,光绪元年举人,曾被两江总督张之洞聘为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他和康有为、梁启超一道上书朝庭,反对与日本议和,力争变法图强。为保家卫国,他还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后,曾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此后,他似乎看破红尘,心灰意冷,终日窝居京城,纵情于歌楼妓馆,直到病逝。
  易顺鼎幼有神童之目,长有才子之称。年幼时因天生聪慧,颇得湘中名士王闿运的点拨与厚爱,就曾与曾国藩之孙曾广钧并称“两仙童”;长大后又因才气过人,不仅是当年闻名江南的寒庐七子之一,而且还在诗联创作方面颇有影响,与湖北樊增祥齐名,享有“北樊南易”之盛誉。
  易顺鼎的对联虽然存世不是很多,然而,其撰联艺术却别具一格,堪称楹联大家,对苑奇才。今年是易顺鼎逝世95周年,为纪念家乡的这位近代文化名人,笔者特精选其数副妙联如后,让我们透过这些联作,了解和揭示易顺鼎非凡的人生,分享其联作之玄妙与精彩。

易府神童 妙联惊人

  鹤鸣——犬吠——猿啼——风舞——龙翔
  据传,易顺鼎五岁生日那天,其父晚清儒将易佩绅便出“鹤鸣”二字逗小寿星对句,此时刚好有条小狗路过,小小孩童见此随口便对:“犬吠”;其父暗暗叫好,又问:可用什么来对“犬吠” ?小家伙稍一思忖答曰:“猿啼”;其父见儿子如此聪明,又鼓励其再对“猿啼”,易顺鼎又对“凤舞”;随后,易又自对“龙翔”。儿子童音刚落,父亲情不自禁,击节叫好。当时学“一字对”才三个月、学“二字对”仅两个月的小小孩童就能对得如此工整、大气,全家人怎不惊喜万分,连在一旁观阵的人们也都赞不绝口。从此,对句神童易顺鼎的故事便在十里八乡传开了。

巧思频现  奇联惊艳
  随着年龄的增长,易顺鼎的联艺水平也得到了飞速提升。由于其脑瓜格外灵活,因而每每题联,总是巧思频现,奇联制胜。据传,某日易顺鼎与好友樊增祥以“女”、“花”为题斗集句,曾得三副佳联而成美谈。其中:第一副是“神女生涯原是梦;落花时节又逢君”。此联上联为李商隐句,下联为杜甫句。第二副是“青女素娥俱耐冷;名花倾国两相欢”。此联上联为李商隐句,下联为李白句。第三副是“商女不知亡国恨;落花犹似坠楼人”。此联的上、下联均为杜牧句。赏读如此精湛之集句联,谁还能不为“北樊南易”超凡的才气而喝彩呢!我们不妨再欣赏易顺鼎独自完成的下述联作,因为从这些联作中我们同样可以领略到易顺鼎非凡的撰联造诣与巧思。

  唯楚有材,大厦于今要梁栋
  因树为屋,故乡无此好湖山
  这是易顺鼎为湖北鹦鹉洲湖南木商会馆题写的一副集句联。此联虽为集句,却也切时切地,且自然顺畅,难怪当时就曾被文坛高人称之为绝无仅有之作。
卅六里雪浪飞来,淘尽千古英雄,尚遗鸦阵神兵,留传部曲
廿八将云台在否?幸有五溪祠庙,得与羊裘钓叟,共占江山
这是易顺鼎题写的一副青浪滩马援庙联。此联起句气势磅礴,结句掷地有声,全联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伏坡将军的无比敬仰之情。就连我国近代著名联家吴恭亨也曾在对联专著《对联话》中对此联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父翰林,夫翰林,子为南斋翰林。芝诰一条冰,喜高年纱缦传经,师范莫如女师范
  蜀提学,湘提学,儿又西江提学。梅花满岭雪,合两代笋班介寿,门生更有小门生
  这是清末文学家吴子修之德配花夫人的一副七旬寿联,相传亦出自易顺鼎之手。此联在其联脚的平仄安排上遵循的是朱氏撰联规则,从撰联的修辞手法看,联首三个分句采用不等量排比自对形式,尤其工巧出彩。本为夫人祝寿,却拉其父、其夫、其子作陪,既显夫人之德,又贺夫人之福。如此巧思佳构,自然惊艳八方。

同仇敌忾 豪联惊天
  
  易顺鼎尽管生平少有奇迹存世,但爱国之心独具。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初,他即上书朝廷:“不患不出于战,而患一战之后终归于和;不患终归于和,而患失战与和之本。”并提出10项主张,且自请上阵杀敌。最终他两次舍身渡海,赴台抗日。在此期间,也曾有联作为这些史事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金掷民膏两万万
  珠含天泪一双双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易顺鼎极力主战,虽正值母丧,仍请求上前线杀敌。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加之执掌大权的慈禧太后竭力主和,次年中国战败,拟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并赔偿日本所谓军费二万万两白银。易顺鼎进京上书朝廷,强烈要求“罢和议,筹战事”,未被采纳。对此,朝野上下怨愤四起,连光绪帝后孝钦也对慈禧肆意抛掷民脂民膏强烈不满,她出上联“金掷民膏两万万”求对。哪知宫廷内外竟无人能对,也许是畏惧慈禧淫威,不敢贸然应对也。
    那年年底,易顺鼎因事进京,孝钦得知后立即召见这位昔日的“神童”,让他对出下联。易顺鼎早对清朝政府割地赔款痛心疾首,他望了望孝钦忧郁的眼神,当即对道:“珠含天泪一双双其意为:皇后娘娘眼里饱含痛心的泪水正一双双地流了下来。孝钦见易顺鼎对得珠联璧合,无懈可击,愁闷已久的脸上这才终于露出了笑容。

  一岛忠义旌旗奋
  万夫智勇神鬼惊
  1895年,台湾军民在全岛掀起抗倭浪潮,易顺鼎请求当局援台抗倭未果。他毅然奔走于台湾与内地之间,利用一切关系,替在台守军筹饷求兵,还力劝台湾抗倭将领刘永福挥师北上,收复全台。刘永福早已闻知易顺鼎赋诗吟对的名声,在一次与易顺鼎商谈军务之余,曾出上联“一岛忠义旌旗奋”请易续对下联。易当即对道:“万夫智勇神鬼惊”。对句中“万夫”之“夫”与“福”谐音,“万夫”即指刘永福,其言下之意为:有千万个象刘永福这样的智勇将士,敌寇闻之必然丧胆。刘永福听罢大笑道:“易大人过誉了。”笔者以为,尽管易顺鼎的这一续句略带捧人之嫌,却也道出了民众对抗战将领特有的敬仰之情。如此刘、易豪联,不仅珠联璧合,而且足以鼓舞将士,坚持抗战,保家卫国。

  挥不返鲁阳日,补不尽女娲天,入夜海门潮,白马素车,穿胁灵胥同一痛
  生不负左徒乡,死无惭延平国,思君庐山月,青枫赤叶,读书狂客好重来
  1895年,台北失守,日军进逼台南,当地局势异常紧张,在台官兵纷纷渡海而归。易顺鼎明知固守维艰,仍然期待援军来临,盼望扭转危局,以至不忍离台。在此危急时刻,内地的亲朋不见其踪影,一时讹传易顺鼎已在台殉难。知交王梦湘不明真相,甚至痛撰上述这副挽联,以慰易以身殉国之忠魂。其实易顺鼎并没有死,两江总督张之洞和好友陈三立等察知实情,先后数次函电促归,而顺鼎眼见大势已去,无从挽回,这才不得已返回厦门。虽然如此,易顺鼎强烈的爱国民族意识,仍然可歌可泣,可钦可佩。

哀笔寒墨 挽联传世
  本来生生世世,不愿入帝王家,从黑暗中放绝大光明,全力建共和,普照金身四万万
  此后岁岁年年,有纪念圣后日,于青史上留特别异彩,同情表追悼,各弹珠泪一双双
  这是易顺鼎为清末隆裕太后题写的一副挽联。上联概述隆裕太后的身世与力主建共和的历史功绩,下联寄托对圣母皇太后的思念。全联对仗工稳,尤其是结句情真意切,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太后的无限敬仰与哀思。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忍抛儿女情怀,萍水姻缘成一梦
  十年北地胭脂,自悲冷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据传,这是易顺鼎代当年的京城名妓小凤仙为悼念蔡锷而题写的一副挽联。
  小凤仙不仅色艺超群,而且爱憎分明。蔡锷被袁世凯软禁时与小凤仙相识,此后彼此相爱,终成患难知己。袁世凯公然称帝,蔡锷在小凤仙帮助下逃回云南,随即向全国发出《讨袁檄文》,起兵征战,终于赢得了护国战争之胜利。而蔡锷则积劳成疾,客死日本。上联歌颂蔡锷乃南国英雄,恰如大鹏展翅,正扶摇直上,但因其忧国忧民,以至心力交瘁,过早离世。我和他萍水相逢而结下的姻缘最终也成了一场空梦。下联直承上联而来:我从北地南来,堕入风尘,沦为官妓,正悲身世沦落,却赢得了英雄的赏识,结为知己;我这样一名妓女,也将附骥尾而千秋留芳了。
  短短的一副挽联,既感叹蔡锷将军之英雄豪气,又感叹小凤仙之奇异命运,更感叹自己与将军之儿女情长,全联文笔典雅,对仗工巧,评价蔡锷及申述两人关系相当得体,更为难得的是将一己之悲哀与时代之忧患融于一联,这般胸襟与气度,大大深化了联意。因而,不仅此事成为了当时之美谈,而且此联也曾誉为名联而被传诵一时。

  玉堂春竟作尾声,倘回宣武城南,真个曲终人不见
  广陵散今成绝响,若过正阳门外,只余花落水流红
  这是易顺鼎为京剧名旦金玉兰题写的一副挽联。
  金玉兰姿艺双绝,民国初年寓北京宣武城南。某日,在正阳门外剧场演出《玉堂春》,因染时疫不治身亡。上联写实,说其不幸而殁。下联务虚,赞其台艺精湛。“广陵散”乃古琴名曲,嵇康善弹,却至死也不传人。后用以指事无后继。上、下联末句借用成句相对:“曲终人不见”出自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花落水流红”出自王实甫《西湘记》。纵观全联,流畅自然,相应恰切,寄意抒怀,浑然天成,因而,此联在当时极具影响。

  卿不死孤不得安,自来造物忌才,比庸众忌才更甚
  壮之时戒之在斗,岂但先生可痛,恐世人可痛尤多
  此联是易顺鼎为国父宋教仁题写的一副挽联。宋教仁壮年之时遇刺殉难,不免让人扼腕叹息,这是刚满十五个月的中华民国最耸人听闻、触目惊心的大事件。上联首句典自名著《三国演义》,旨在声讨此次行刺之祸首袁世凯。不知此君是否对袁世凯日后必然称帝早有预料,联文中竟使用了“卿”、“孤”二字,无形中更是增强了对袁世凯的谴责和鞭笞的力度。

  既生瑜,何生亮
  卿不死,孤不安
  这是易顺鼎为悼念宋教仁以袁世凯口吻而题写的另一副集句挽联。上、下联分别集自《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六十一回句。短短几字,便一针见血地揭露了袁世凯视宋教仁为眼中钉、肉中刺,并欲置其于死地的凶恶本质。全联虽为集句,却也浑然天成,讽剌犀利,自然贴切,巧妙精湛,别出心裁。因而此联堪称近代以来挽联中的力作。

暮年潦倒  他联戏君
  进入暮年的易顺鼎,有感于怀才不遇,一事无成,乃以遗老名士自居,从此放浪形骸,风流自赏,甚至一任颓放而终日寄情于诗酒声色,难以自拔。诸如“眼界大千皆泪海,头衔第一是花王”、“生来莲子心原苦,死伴桃花骨亦香 ”等对仗奇工,更见风流的诗联,便是其晚年歌咏的主要内容。
1920年8月,易顺鼎贫病交加,最终病殁于北京寓所,归葬于汉寿老家,其名字也从此永远定格于中国近代文学史中。当年有好事者竟然别出心裁,以易顺鼎心目中的至爱名伶鲜灵芝之口吻撰成了下面这副戏谑挽联:

  灵芝不灵,百草难医才子命
  哭庵谁哭,一生只惹美人怜
  鲜灵芝,京城广德楼中的戏台名伶,易顺鼎一向对其推崇有加,并视为知音。“牡丹嫩蕊开春暮,螺碧新茶摘雨前”便是易对其大加赞赏的著名诗句。哭庵,即易顺鼎最出名的晚号。这副挽联虽以鲜灵芝的口吻道来,却更象是易顺鼎在自话自说。“灵芝不灵”,“哭庵谁哭”,虽为戏谑之语,倒也真实地反映了易之晚景的悲哀与无奈,这也许正是他对自己生不逢时、运不济命而发出的最后悲叹。

  顺乎?哭庵,常使半生流两泪
  鼎矣!实甫,惟将一梦寄千秋
  这是笔者查阅易顺鼎大量的生平资料后有感而发,为其题写的一副嵌名联。
  上联落笔便问:“顺乎?哭庵,”接着便给出答案:“常使半生流两泪”,意即“后半生相当不顺”。易是我国近代的诗歌王子,有多少美号、奇号、壮号、豪号、逸号、雅号他不取,却偏偏取了个凄冷至极的别号“哭庵”。对此,他自有说法:人生必备三副热泪,一哭天下大事不可为,二哭文章不遇知己,三哭从来沦落不遇佳人。此三副泪绝非小儿女惺惺作态可比,惟大英雄方能得其中至味。倘若能够办成大事,能够文章千古,能够佳偶天成,岂非人生之顺意?这种顺意,应当说历代文人无不渴望,但几乎都难以如愿,易氏亦然。
  下联提笔便道:“鼎矣!实甫,”接下来便直接说明:“惟将一梦寄千秋”,意即“一生之中惟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国泰民安’恰似铭于大鼎之大义、大梦永不磨灭”。而易顺鼎不顾个人安危,两次赴台抗日,以及身为朝廷命官,清正廉洁、反对贪腐的所作所为,都是其最好的佐证。
  对于易顺鼎一生的评价,一直以来都颇具争议。笔者愿以此联为本文作结,旨在还原一个真实可信的易顺鼎:一位诗雅联工、名作传世的大才子,一位舍生忘死、精忠报国的大英雄,一位暮年颓放不已,且沉醉于诗联酒色无法自拔的悲剧性大名人。

胜境仙音钟翰苑
天香妙笔写桃源                                    魏艳鸣惠赠

慕陶令书胜景奇文,夸人境如同仙境
欣余生得天时地利,育联花恰似桃花         自题嵌名联

钟胜天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zsentian2008
在线时间
1795 小时
主题
146

2009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42528
经验
788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79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29
2
发表于 2016-2-24 17:30 | 只看该作者
凡是带龙字的,都要顶起来!点赞。
花箋新壓沈香木
竹管重塡虞美人
-----------寒师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75 小时
主题
39

2082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联都举人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30457
经验
807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47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7
3
发表于 2016-3-3 20:44 | 只看该作者
天才生不逢时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4-24 21:30 , Processed in 0.10657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