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咏史诗的写法刍议 ---- 兼答北戴河的“太在意说理”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主题
178

1307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74252
经验
429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16 1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咏史诗的写法刍议 ---- 兼答北戴河的“太在意说理”


      诗友北戴河在评论《受邀看吴王金戈越王剑》口占一诗时发表评论说:“缺乏形象,太在意说理,不算好诗。”  


      是否是好诗,见仁见智,暂不去争论。但“太在意说理”这一说法,显然是经不住推敲的,这多少也表明北戴河对咏史怀古诗与其他类的诗词有区别这一点却不甚了了。

      一般来说,咏物诗、写景诗或其他类诗词是要把重点放在物象或意境的描写上,比如一首律诗,可能前面大部分要放在物象的描写上,但一首写景的律诗也有收结的问题,绝句则不那么要求严格。律诗通常尾联收结,即回到感情的抒发或寄托上,即王国维强调的“有我无我”的写法。有些好的绝句也展现出“有我无我”的意境,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然而,咏史与怀古则与此大有区别,这都是,咏史与怀古却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都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

      下面举两首杜牧的咏史诗,一首是《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士重来未可知。诗中整个四句都是在议论,即北戴河所说的“太在意说理”吧?
      另一首是《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中首联忆史写景,尾联忽然天马行空起来,转到了大胆假设上。
      再举一首吕温的《刘郎浦口号》:吴蜀成婚此水浔,明珠步障幄黄金。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   这首的首联是在陈说史实,尾联则笔锋一转,转而议论抒发。

      可见咏史诗与其他诗的写法,是有所不同的,不认识到这一点,用写咏物写景或一般诗的要求去套或研判咏史诗,显然是不准确的,也说明评论者还缺乏这方面的了解和研修,有待进一步拓展认识。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主题
178

1307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74252
经验
429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30
2
 楼主| 发表于 2016-3-17 08:10 | 只看该作者
北戴河回答说:
有些秘诀不是说理的问题,或者可以是个概率问题。例如,新韵老韵的争论,新韵当然会有很多理由,与时俱进的道理
讲起来谁也讲不过吟者,但概率可以说明,至今比较有名的诗人中多数主张平水韵,初学不懂者常有呼唤新韵的。
先讲形象,还是先讲说理,这是需要悟的,谁都可以举出几首古人写的好的哲理诗,实际是大量存在老干体的说理诗。



王顾左右而言他。或者说,什么概率,风马牛不相及。  说理诗怎么又变成老干体的专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主题
178

1307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74252
经验
429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30
3
 楼主| 发表于 2016-3-17 08:15 | 只看该作者
北戴河又说:
学鸣诗韵的文章就是用个别例子否定普遍规律,例如,你说抽烟喝酒影响身体健康,我反驳说,邓小平抽样喝酒活到90多岁,有人不抽烟不喝酒自活到70多岁。这要用多数人的经验来判断。说理诗写的好的是少数大名家的个别例子,多数人是要写形象写情来写出好诗来。


“白马非马”的又一续篇。  说别人举的是“用个别例子否定普遍规律”,那么北戴河不妨举出几个没有说理的咏史诗,拭目以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主题
178

1307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74252
经验
429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30
4
 楼主| 发表于 2016-3-17 08:18 | 只看该作者
北戴河又说:
学鸣诗韵的文章就是用个别例子否定普遍规律,例如,你说抽烟喝酒影响身体健康,我反驳说,邓小平抽样喝酒活到90多岁,有人不抽烟不喝酒自活到70多岁。这要用多数人的经验来判断。说理诗写的好的是少数大名家的个别例子,多数人是要写形象写情来写出好诗来。


“白马非马”的又一续篇。  说别人举的是“用个别例子否定普遍规律”,那么北戴河不妨举出几个没有说理的咏史诗,拭目以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主题
178

1307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74252
经验
429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30
5
 楼主| 发表于 2016-3-18 11:58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也不要北戴河作什么回答,原因比较简单 ,一个搞技术,对诗词理论接触较少,评诗大多时候仅是凭印象说事而已,说不到点子上。

写诗也是讲套路的,就跟打拳差不多,打少林拳能跟打太极拳一样的套路吗?同时打拳,虽有击倒对手的一样目的,但出手的套路是不一样的。

咏史诗的写法与题咏风花雪月的手法有区别,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就本诗来说,前三句都在以不同角度陈说史实,只有结句是一点议论,谈何太在意说理?

不喜欢某人,恨屋及乌,实在是不客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18 09:32 , Processed in 0.07323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