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51|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桃花源的唐宋真实版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25

203

帖子

0

精华

3049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74267
经验
713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11 21: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桃花源的唐宋真实版

      千年前的江南,曾经存在着一个非常可怕的家族社会,那里公有化程度非常高,衣食住行几乎都不用花钱。据陆游有关的著作介绍,南唐时他们吃饭的情景是这样的: 每天一到固定饭点,六七百人坐在一起共同用餐,怎么这么多人?因为往上数十代,都没有分过家。用餐时,成年男女分开坐,未成年人另坐一边,秩序井然。不光人吃饭非常有秩序,就连狗也是如此。这个家族总共养了一百多条狗,所有狗都在同一处食槽进食,“一犬不至则群犬不食”,如果有一条没有来的话,其他所有 狗都不会提前开动的!据说以前唐僖宗曾送来了一百多个肉包子喂狗,意欲测试一番,看看是不是这样。包子倒在地上后,果然,几乎所有狗都是叼走一个,没有少 吃,也没有多吃的。可偏偏有一只叼了两个包子,径直向一个柴房走去,它要做什么呢?托人进去一看,原来柴房趴有一只瘸腿的狗,是帮它拿的……
      找了几千年的桃花源    常言道:不怕黑社会,就怕社会黑,在学校时知之甚少,等到步入社会,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剥削、腐败、酷刑、潜规则……一系列的丑恶现象扑面而来, 让人们深恶痛绝,尤其是那些食不果腹的劳苦大众。伤心之余,不少人开始幻想有一个理想社会,那里人人平等,财产共有,民心淳朴,按需分配。没有人因为爸爸 是李刚而有恃无恐,也没有人为救不救小悦悦而犹豫。其实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梦想,古有《礼运大同篇》描述的大同社会,近有洪秀全“无处不均匀,无处 不保暖”的幻想,现有收视率超高的《新闻联播》中所播报的太平盛世,西方也有“乌托邦”的概念。可是由于经济的落后,生产力的低下,这个梦想难以实现。《列 子》记载说黄帝思考天下大治之事,苦苦思索不得其法,烦燥得三个月内无心理政。突然有一天梦游到华胥之国,这个国家没有国君,人也不分高低贵贱。老百姓没 有什么嗜好,既不留恋人生也不害怕死亡,是一个极乐世界。黄帝梦醒后,顿悟治国之道,以华胥之国的境界做为自己执政的终极目标。由此华胥之国成为一个典 故,辛弃疾在滁州当官,就说:“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希望把滁州建设成华胥国。
      明末张岱的笔下有一迷途书生,行走途中偶遇一位躺在石上打盹的道士,一番寒暄后,道士带书生来到一石壁前,打开暗门,走进一间又一间的密室,里面收藏有天下 各国闻所未闻的著作,走到尽头,看到了一扇更厚重的石门,放眼望去,只见门前有两条大狗看守,门上方用篆书写有四字:“琅嬛福地”,进入后,发现里面藏有 的书籍“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让人大开眼界。然后两人大吃了一顿,道士请客,尽地主之谊。酒足饭饱,书生要走了,十分留恋,表示以后一定 带够食物再次访问,把书看完,道士只是淡淡一笑。石门关闭后,书生回望关闭的石门,哪还有什么路口,只见到荒草、藤萝、乱石而已。
      人们比较熟悉的理想世界恐怕还是陶渊明笔下的。东晋后期,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毅然辞官归隐。他原为彭泽县令,实在是看不惯现实中的种种黑幕。愤懑之 余,对社会已经绝望。于是提笔以武陵人为线索,见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就想看到尽头是怎么样的,不经意间带读者来到了世外桃源:一个与世隔绝,没有 战乱,没有纷争,不知有魏晋,黄发垂髫,怡然自得的乐土……桃花源似乎只是一个春梦而已,可是让人没想到的是,陶渊明之后几百年,就在他的的籍贯地,出现 了一个非常接近的乡土社会:江州义门陈,开头我们说的就是他们吃饭的情形。
      江州在哪里?可能你比较陌生。但我只要说几个相关的事件相信你马上就明白过来了。《三国演义》五十七回有:“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柴桑就是江州在三国时的名字。中唐时期,白居易在浔阳江头夜送客,偶然邂逅琵琶女,数曲之后,不禁感叹:“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 衫湿。”另一本名著《水浒传》似乎非常亲睐江州,把“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这一回的发生地安排在了这里,宋江被刺配江州,在浔阳楼题反诗被发现,梁山众好汉赴江州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江州大致是现在的九江,毗邻长江与鄱阳湖的一个江西城市,庐山脚下,与汉代海昏侯国的位置比较接近。为什么把劫法场、梁山英雄小聚义的地方安排在这里呢?个人推测可能与当地 久负盛名的“孝义”家族义门陈有关,都很追求义,当然,只是推测而已。
      为什么能这么牛?    北宋天禧五年,江州义门陈的人数达到了三千多,出身于斯的太傅陈延赏因为老母已经八十高龄,便上表请求朝廷将他从泰州调往离江州比较近的地方,好照看母亲, 为老人家养老送终。宋真宗同意了,宣布调往今天的江西高安。离开京城那天,皇帝就觉得纳闷,说你们这个家族三千四百多口人住在一起,真是不可思议,有什么 秘诀吗?陈延赏回答道:“堂前架上衣无主,三岁孩儿不识母;一十三代不曾分,丈夫不停妻间语。”挂在堂前架子上的衣服是共有的,大家有需要就穿上;新生的 孩子统一喂养,一个发出哭声,所有刚生过孩子的妈妈都有义务去给他喂奶,从唐朝中期到北宋初期,整整十三代人,从来没有分过家;男人们下田辛苦劳作,不抱 怨干活太苦太累,有奉献精神,精诚团结,不听女人们的闲言碎语。真宗皇帝听完以后非常羡慕他们,特地表扬了好几句。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正是大唐王朝的鼎盛时期,陈朝宜都王陈叔明的后裔陈旺购置田产,建庄义门,这是开庄始祖。一般人家子女长大,父母去世,就要分家分财产, 甚至大打出手的都有。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里便提到了叔叔伯伯分家的事,给生活造成了些许不便:“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 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本来庭院南北想通为一体,可他们分家以后,围墙、门、看门狗增多了,吃饭要绕路。可是这个陈姓家族竟然创下了 332年没有分家的记录,让世人震惊,不禁要问一句: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古代生产力低下、战乱频繁,一个人生存压力大,聚族而居则能够互帮互助,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存活。相比于其他人家,重视教育是义门陈能够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在德育方面,推崇孝悌之义,这与现在的应试教育唯分数有很大区别。要求族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耕读传家。男的要不就是种田,要不就是读书,以这两 条路为主。商人几乎绝迹,“俗尚农业,罕事工商,民俗朴实,服饰古野。”。因为重本抑末,商人社会地位低下,每个人做生意的能力参差不齐,能者愈富,贫者 愈贫,容易拉开贫富差距,不患寡而患不均,财富一多家族风气被带坏,纷争就来了。可是光靠道德、舆论的约束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可听可不听的东西,总显得 软绵绵。对此,陈旺的后人陈崇考虑到了这点,思考之余,决定依靠制度来管理,制定家法:“崇所虑者,将来昆云渐众,愚智不同,苟无敦睦之法,虑乖负荷之 理。深唯远计,今设之以局务,垂之以规程,推功任能,惩恶劝善。”
生活在“共产主义”社会
      义门陈氏家法总共有三十二条,基本上涵盖了古代家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操作性非常强,可以说是能够几百年不分家的制度保障。既然有法,就应该有执法人。家法第 一条就做出了规定,选主事一人。副手两个,掌管内外事务。这三个人选不用拘泥于年龄大小,资历如何,谨慎、有能力的优先,没有任期一说,当得好可以一直当 下去。如果实在是老了,干不动了,可以由族人监督,选有能力的上位。若是主事确定以后,被发现是个没有真正才能的,依然要找人取代他。管事的定下来了,那 么在这个大族里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我们选取几个方面来看:
      看病:命令两个人学医,应对将遇到的疾病,族人有病就找他们俩看,不要钱。医生的专业知识必须强,卖药的钱由主事承担,医生没有收入。
      做饭:公共食堂由八个媳妇负责。分工非常明确,两个做菜、做汤,两个负责用水、堂内事务,四个人做饭。那么这八个人干多久呢?没有固定的时间规定,要看具体情况,等到媳妇熬成婆才能光荣退休,由嫁入的新媳妇替下,补充新鲜血液。
      入学:在住宅的西边设立一座书屋,教育儿童。每年正月的时候选择良辰吉日开学,一直到冬天才放假。每位儿童七岁入学,十五岁毕业,学制九年,果然是九年义务 教育,大致涵盖了现在的小学、初中,其中教学需要的笔墨纸砚等物品来自仓库,统一购买、发放,不用家长掏钱。毕业以后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升学,名额有限, 品学兼优者才可以到东佳庄的书堂继续深造。东佳学堂中有一书楼,藏书丰富,号称天下第一。书籍也是统一购置的,有图书管理员专门管理,不得遗失。因为名声 在外,每年有不知多少文化名流到此讲学,交流学问,跟现在的大学有一拼。学生毕业后成绩好的会去参加科举考试,光宗耀祖。
      福利:每位房令、掌事每月会收到油一斤、茶盐等物品,年老的、有疾病的可以过来领取。
      司法:设立刑杖厅一所,专门用来执法,酒后斗殴、赌博、忤逆家长的都要被处以杖刑等处罚。
      生产劳动:每个庄园确立一个生产队长和副队长,丈量土地,进行安排。父亲和儿子不能在一起共事,因为要避嫌。如果成员要请假回家,四十岁以下的只限一日,如 果到市场交易的话,要把账算清楚,防止贪污腐败。一年到头,还要做评比考核,如果田产增加,仓库充实,要进行奖励;如果懒惰导致减产的,予以处罚。女性的 工作是织造帛绢。四十八岁以下的妇女每人织两匹,帛绸一匹,女孩一匹,四十八以上就不用干了。
      可见义门陈把有限的物质平均发放,都有定量,也有一定的激励措施。总体来看,里面的人过着一种低水平的生活。比如说到鞋,一年也就在冬至、岁节、清明发放三 双麻鞋,没有的多。但相比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还是很不错的。如果陶渊明生活在这里,可能会非常开心,可惜他早出生了几百年,无缘相见,后周时 吕端游学东佳,亲眼看到了义门的景象,如是描述:“八百头牛耕日月,三千灯火读文章。水清潭底观鱼变,东佳冈上听莺吭。”既耕且读,场面宏大、壮观,非常 的惬意、闲适,仿佛忘却了尘世的烦恼。(转载)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25

203

帖子

0

精华

3049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74267
经验
713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31
2
 楼主| 发表于 2016-4-11 21:21 | 只看该作者
古代的共产家族,还带有生产力低下的原始共产主义形态,这从生产资料的占有使用和财富的分配与享受上可以看出,古人不患寡而患不均,有朴素的东西再里面,不过肯定不是今天社会人们所追求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25

203

帖子

0

精华

3049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74267
经验
713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31
3
 楼主| 发表于 2016-4-11 21:23 | 只看该作者
读了这篇文章,不能不使人们想到了早些年的人民公社的影子,无论是从吃食堂还是劳动分工上看,有些地方有相似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25

203

帖子

0

精华

3049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74267
经验
713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31
4
 楼主| 发表于 2016-4-11 21:3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共产家族后来在宋仁宗年间被强行拆散,理由说来有点荒唐,说朝廷担心这个家族心太齐,等到发展成上万人的家族集团,到时候说不定威胁宋朝的通知,最后被朝廷强令分家,并且分拆到各个相距很远的省份内。

一个与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里所描述的完全不一样的别类典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主题
178

1307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74252
经验
429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30
5
发表于 2016-4-12 07:25 | 只看该作者
男耕女织,低生产力下的劳动分工和所谓自由平等,比之当时封建王权下的社会显然有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25

203

帖子

0

精华

3049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74267
经验
713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31
6
 楼主| 发表于 2016-4-15 20:30 | 只看该作者
人们怀念和向往桃花源式生活就是因为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造成的贫富不均和社会不公是极其严重所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主题
178

1307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74252
经验
429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30
7
发表于 2016-4-18 20:45 | 只看该作者
自晋陶渊明写出《桃花源记》,对后世文人的影响非比寻常,甚至可以说产生了一种桃花源情结,并在女诗人和文人的作品里有所展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主题
178

1307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74252
经验
429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30
8
发表于 2016-4-18 20:48 | 只看该作者
唐代诗人王维甚至就此写出《桃源行》的长篇歌行。既是唐代书法家又是诗人的张旭有《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主题
178

1307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74252
经验
429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30
9
发表于 2016-4-18 20:50 | 只看该作者
陶渊明的桃源幻想,契合了所有时代所有人追求宁静自由的内心诉求。实际上,桃花源式的乐园在人们心目中早就有雏形,例如《诗经》里的“适彼乐土”,《道德经》里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都是对宁静生活的憧憬。这些“半成品”到了陶渊明手里,终成为“制成品”,有了具体的情境、场面和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主题
178

1307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74252
经验
429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30
10
发表于 2016-4-18 20:57 | 只看该作者
桃花源忆故人(宋-秦 观/冬夜)
玉楼深锁多情种,清夜悠悠谁共!
羞见枕衾鸳凤,闷则和衣拥。

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
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秦观的桃花源则是借题发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主题
178

1307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74252
经验
429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30
11
发表于 2016-4-20 20:21 | 只看该作者
其实陶渊明用散文和诗两种文体写了桃花源,但今人对其散文的了解远比对其诗的了解要多。下面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诗:


桃花源诗   陶渊明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主题
178

1307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74252
经验
429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30
12
发表于 2016-4-20 20:26 | 只看该作者
说到桃花源的源头,一种说法认为,《老子·不徙章》中提到的小国寡民,可能是桃花源记的原型之一。

桃花源究在何地抑或存在与否,古今异说纷纭。《通典》卷一百八十三:"朗州今理武陵县。春秋、战国时皆属楚地。秦昭王置黔中郡。汉高更名武陵郡,后汉、魏至晋皆因之。晋赵廞问潘京云:'贵州何以名武陵'京曰:'鄙郡本名义陵郡,在辰阳县界,与夷相接,数为所攻,光武时移东出,共议易号。传曰止戈为武,诗称高平曰陵。'《武陵记》桃花源,即此地也。"

近人陈寅恪在《桃花源记旁证》中博引《水经注》、《元和郡县志》等地理著作,认为桃花源记有记实成份,"桃花源之纪实之部分乃依据义熙十四年刘裕率师入关时戴延之等所闻见之材料而作成。""《桃花源记》寓意之部分乃牵连混合刘驎之入衡山采药故事,并点缀以'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等成语所作成。""古今论桃花源者,以苏氏之言最有通识。洪兴祖释韩昌黎《桃源图》诗,谓渊明叙桃源初无神仙之说,尚在东坡之后。独惜子瞻于陶公此文中寓意与纪实二者牵混不清,犹为未达一间。"总结《桃花源记旁证》一文以讨论坞堡开端,推论考出"真实之桃源在弘农山谷中,而不在南方之武陵",而且桃花源中的人"先世所避之秦乃苻秦,而非嬴秦"。  此为新鲜的说法,但与“不知有汉',有矛盾之处?

大部分学者相信,《桃花源记》是陶潜对当时的社会频繁的战争使百姓生活动荡不满,希望追求一个平静和谐的社会而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主题
178

1307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74252
经验
429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30
13
发表于 2016-5-27 22:17 | 只看该作者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中外的乌托邦(Utopia),只是一时的理想与冲动,其结果皆不尽人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5 15:02 , Processed in 0.10623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