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0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经•蒹葭》里的伊人是哪一位美人?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25

203

帖子

0

精华

3049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74267
经验
713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5-9 2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诗苑飞花 于 2016-5-9 20:57 编辑

      《诗经•蒹葭》里的伊人是哪一位美人?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在那飘渺倘恍而又凄迷的秋天的水边,有一位神秘飘逸的“伊人”,让诗歌的抒情主人公上溯下游,往来追踪求索,却一直可望而不可即。今天的大多数人,都把这首诗解释为一首爱情诗,“伊人”当然就是指佳人了。然而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人们并不这样理解。
      这首诗大约创作于春秋前期或中期,由于年代久远,人们连作者的姓名都不知道,更不知道他最初写作的本意。而先秦时代的学者对《诗经》的解说,也没有成系统地保存下来。真正完整的《诗经》研究,始于汉代。大、小毛公给《诗经》的每一篇都作了序,其中关于《蒹葭》的序,是这样的:“《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意思是说,这首诗是用来讽刺秦襄公的。因为他不能用周礼,所以无法让他的国家稳固。后来东汉的郑玄在其《毛诗笺》中进一步解释道:“秦处周之旧土,其人被周之德教日久矣。今襄公新为诸侯,未习周之礼法,故国人未服焉。”
      一首爱情诗,怎么整了个秦襄公出来了?说好的美人呢,说好的爱情呢?
      秦的发家,始于他们抓住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机会。在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了那个为了撩妹乱点烽火的周幽王,把首都镐京劫掠一空,焚为白地。太子宜臼被拥立为王,是为周平王。可是镐京和王畿都已经残破不堪,没法居住了。晋、郑等诸侯以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秦襄公也派兵参加了,平王就将岐山以西的土地赐给他,命他为诸侯,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岐、丰这块地方是周族起家的老根据地,现在被西戎侵占,而周王室衰落,反正也无法夺回控制,干脆就做了一个顺水人情,把这块地赐给了秦襄公。秦由此正式立国,开始了逐鹿天下的征程。但是,要控制原来西周的核心地域,得到这里人民的拥护,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毛公认为《蒹葭》一诗写的就是秦襄公所碰到的尴尬局面。诗中的“伊人”,不是什么美女,而是指的西周遗民。他们在水的这一边,秦襄公在水的那一边,就像一个缺了牙拖着大鼻涕的留级包,可怜巴巴地跟在屁股后面喊:“哎——哥们儿,带我一起玩儿吧!”而遗民们饱受西周礼乐文明的熏陶,自负得很,他们才看不上秦襄公这个土包子,于是摆出一副优等生的高冷派头,说:“就不带你玩,就不带你玩!你哪儿凉快哪儿歇着去!”为了得到遗民的心,秦襄公沿着水流上下求索,追得这个苦啊,可惜人家根本就不搭理他。汉朝人离先秦比较近,就《蒹葭》这一篇来说,它的创作离汉朝不过几百年而已。今人又怎么有自信,自己的理解会比汉朝人更接近创作者的原意呢?面对古代经典,在勇于怀疑、大胆创新的同时,也需要保持尊敬和谦卑。解释经典太难了,在西汉的时候,人们就已经有了深深的无力感。学术大牛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精华》中感叹道:“《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对儒家经典的训诂阐释,竟然没一个是通达无疑的。
      “伊人”的本意,就是这个人,或者那个人,并没有指称得很具体,这就给了后代学者们很大的想象空间。除了影响最大的“刺秦襄公”说外,还有许多别的说法,如把“伊人”解释为贤人或者隐士,把全诗说成是渴求贤人、思慕隐士之意。宋代的朱熹比较谨慎,他在《诗集传》里说:“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宁可承认自己不知道,也不瞎猜。只是到了现代,人们才开始把《蒹葭》解释为爱情诗,把“伊人”解释为美丽而又缥缈若仙的佳人。
      “秋水伊人”这么美的意境,经过不同的解说,画风竟然是如此的不同。无论在水一方的是什么人,主人公那种执着追求的精神和追求不得的淡淡哀伤,是不变的,它悄然弥漫在质朴整齐的音律中,让一代又一代读者击节唱叹,感怀不已。这就是文学的力量。(转载摘编)
在线时间
40 小时
主题
25

203

帖子

0

精华

3049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74267
经验
713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31
2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20:59 | 只看该作者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一说是要把人们千百年来脑海中佳人形象颠覆一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主题
178

1307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74252
经验
429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30
3
发表于 2016-5-10 15:27 | 只看该作者
“伊人”的本意,就是这个人,或者那个人,并没有指称得很具体,这就给了后代学者们很大的想象空间。除了影响最大的“刺秦襄公”说外,还有许多别的说法,如把“伊人”解释为贤人或者隐士,把全诗说成是渴求贤人、思慕隐士之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主题
178

1307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74252
经验
429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30
4
发表于 2016-5-17 21:26 | 只看该作者
“秋水伊人”这么美的意境,经过不同的解说,画风竟然是如此的不同。无论在水一方的是什么人,主人公那种执着追求的精神和追求不得的淡淡哀伤,是不变的,它悄然弥漫在质朴整齐的音律中,让一代又一代读者击节唱叹,感怀不已。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主题
178

1307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74252
经验
429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30
5
发表于 2016-5-27 22:13 | 只看该作者
《诗经》毕竟成书久远,现代人对其中的实际史实早已淡漠或不怎么感兴趣。如有点兴趣,也只是欣赏片言只语的诗句的那点儿美感,或引上几句《雎鸠》《蒹葭》等篇的诗句而已,仅此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4-25 23:17 , Processed in 0.07553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