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著《诗词韵律手册》已进入二校阶段,即将与大家见面,现开始预售。本书为大32开,14印张,41万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书号为:ISBN 7-80688-287-1/I.149。定价27元,凡2007年1月31日以前汇款者,均可优惠至24元(含平邮费)。本书为国内单书号正版书,定价低,只能作出这些优惠了。
收款人:李冲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八里台复康里10-2-401 邮编:300074
简介
本书共分为《诗律》《词谱举要》《声韵检索》《附录》四部分。《诗律》部分在统计古诗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论点,由浅入深地介绍了古典诗律。《词谱举要》部分共举词谱100体,可满足日常填词的需要。《声韵检索》部分字头万余,汉语拼音顺序排列,便于通过新声查古声。《附录》部分由《三平尾举例》《〈唐诗三百首〉、杜牧诗失粘举例》《词韵简编》《声律启蒙》《文镜秘府论·二十九种对》等十一部分组成。
自序
“诗”在与“词”并举时特指古典诗,所以诗词可分为古风(古体诗)、格律诗(近体诗)和词三大类。从是否有格律的角度看,诗词又可分为古风和格律诗词两大类。格律诗词是意境美、对仗美和声韵美的统一体,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韵”的本义是和谐的声音,“韵律”是使声音和谐的律,包括声调和押韵等方面的规则。格律诗词与古风的最大区别是,格律诗词具有完整严密的韵律。可以说,格律诗词的声韵美是以其韵律为保障的。即使不吟唱,格律诗词的诵读也带有音乐性。如果一首格律诗词和一首古风具有相同的意境美和对仗美,那格律诗词的整体美很容易超过古风,因为格律诗词的声韵美是古风很难达到的。 格律诗的鼎盛时期过后,诗律在流传中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诗律分为古典诗律和近代诗律两种。古典诗律指唐宋时期的诗律,近代诗律指近代形成的诗律。古典诗律与近代诗律有所不同:一,古典诗律比近代诗律略微宽松一些,如在古典诗律中,“三仄尾”“失粘”不是当然的禁忌,更没有“孤仄”这样的禁忌。二,古典诗律有丰富的变格,如允许连用五个仄声字,甚至可以用“平仄平仄平”去对“仄平仄平仄”。本书所说的诗律指以唐律为主的古典诗律。 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诗律学仍然未成熟。现在,不少人写书喜欢抄袭,这容易造成以讹传讹,谬论被抄来抄去,最后成了“真理”。例如,认为“平平仄平仄”的第一字不能换成仄声,认为上句是“仄仄仄仄仄”,下句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在同一问题上,许多书论调相同,容易给人以“诗律学已经成熟”的假象。更何况有的书也存在前后矛盾之处。如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先是说:“唐以后的诗在格律上完全和唐诗一样。”(中华书局1999年第3版1518页)后来又说:“宋代以后,失粘和失对成为大忌,更没有人犯这些规则了。”(1528页)既然失粘和失对成为大忌是宋代以后的事,又怎么能不加前提地说“唐以后的诗在格律上完全和唐诗一样”呢? 诗律应当以什么为准?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当认识到,诗律不能照搬古人的论述,即使唐人的专文专著也不能完全相信。例如《文笔式·文病》(旧题魏文帝著):“傍纽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有‘月’字,更不得安‘鱼’‘元’‘阮’‘愿’等之字。此即双声,双声即犯傍纽。”(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87页)如果我们以此为准,那格律就太苛刻了。傍纽诗常见,就连唐·王兢在《诗髓脑》中也不得不承认:“但须知之,不必须避。”(全唐五代诗格汇考119页)我们判断一种格式是否符合传统格律,必须在古诗中寻找相应的例子,例子具有普遍性便是合律,不具普遍性便是不合律。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诗词格律》和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是格律学中的经典,本书则针对其中的二十余个可议之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此外,在统计古诗后,本书还提出了一些新论点,如唐诗中存在“入上代平”,力图把古人写诗的实际情况呈现给大家。 学习格律应当了解古声,学习古声首先要跳出自己所用方言和普通话的小圈子,不然会成为井底之蛙。例如,岳麓书社的《格律诗词写作》说:“人类的表义发音具有四种声调,并且只有四种声调。”(2001年版48页)进而否认入声的存在,并且说“北方无入声”(52页)。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本书第六页举了山西太原话、内蒙古集宁话、浙江温州话三个例子,它们不但都有入声,而且太原和集宁都在北方,太原话有五个声调,温州话有八个声调。据说该书已经加印五次了,不知让多少人看了笑话。 学习古声重点是掌握古入今平字,难点则是入声之外的古今平仄异读字。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中说:“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中华书局2000年4月版第9页)这恐怕是太绝对了。翻开本书的《声韵检索》部分,入声之外的古今平仄异读字俯拾即是。现在,人们在这些字上频频出错。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读诗常识》认为白居易的“曾到尚书墓上来”和罗隐的“狂忆判身入酒船”的第三字都是仄声,这便是没有注意到它们是入声之外的古今平仄异读字。天津人民出版社的《诗词曲格律纲要》指出了这两处错误,现补充考证如下: 在唐诗中,“尚书”作为官名时“尚”几乎都读平声,例如: 送陕州王司马建赴任 白居易 陕州司马去何如,养静资贫两有馀。 公事闲忙同少尹,料钱多少敌尚书。 只携美酒为行伴,唯作新诗趁下车。 自有铁牛无咏者,料君投刃必应虚。 漫成三首·三 李商隐 雾夕咏芙蕖,何郎得意初。 此时谁最赏,沈范两尚书。 “判”在唐诗中也有平声读音,例如: 曲江对酒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春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悲伤未拂衣。 酬舒三员外见赠长句 白居易 自请假来多少日,五旬光景似须臾。 已判到老为狂客,不分当春作病夫。 杨柳花飘新白雪,樱桃子缀小红珠。 头风不敢多多饮,能酌三分相劝无。 书无完
我订一本。
先生能不能在淘宝开个店?那样付钱可以方便一点,要不提供银行账号付款也行啊
俺也订一本
《声韵检索》部分字头万余,汉语拼音顺序排列,便于通过新声查古声。
再如“思”字,有的工具书认为它作名词时读仄声,作动词时读平声,有的工具书认为它无论作名词还是作动词,都有平声仄声两种读音。在《汉语诗律学》中,王力先生说:“‘思’字动词当以用平声为正例,名词当以用仄声为正例;凡动词用仄声,或名词用平声者,都该认为例外。例外晚唐以后才有。吴融《秋日经别墅》:‘不劳芳草思王孙。’”(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140页)王力先生的话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动词读仄声者不是到晚唐以后才有。。。
为了以上两条,也得订一本--好学习一下古音。
祝贺
大家在汇款时可把自己的网名写在附言中,以便收到后及时通知。
明天汇款.
问一下李老师, 还有什么好书?
祝贺李老师!
总固顶支持一下~
入学条件: 灌水在20帖以上,尊重传统,能够写出有诗意的诗作。 教学目的: 一、认识平仄、诗韵、对仗。 二、能够通过普通话读音判断新声平仄,能够通过查工具书判断古声平仄及韵部归属。 三、能够写出有诗意且古声符合格律的作品。 教学方式: 推荐以拙著《诗词韵律手册》为教材,学员下载阅读,教员答疑。学员也可以自选教材,但在提问时必须注明书名及版本。 考试方式: 只能实行无人监考的开卷考试,是否作弊全靠自觉。凡考试合格者,可获得月球环形山一座,以资奖励。
呵呵,是没注意~农民实在,说话从来不带水分,非要俺灌水,好人也给你灌坏了不是,再说好象你这又不是水部哦~中国人啊,少点虚伪的形式好不好,能不能多点实在的内容啊~郁闷~还好是老师踢农民,这很正常,不要啥时候弄个农民踢老师,那岂不是乱纲乱线了,哦,老师把俺的贴子放在你的楼里俺不反对,(想反对也反对不了的啊)在这个版块你有这个权利,只不过把俺这样的粗词滥句放在您的隽章名言一起,您不说俺也过意不去,谢谢哈,(不知咋地,总觉不对劲,是不是可能俺少说了那几个字,如,恭贺,汇款,,,之类的,)
唉,,,,,举锹终觉诗词远,提笔始知草木亲。。。。。。好书!!
请教李老师:
您辨析平仄异读很有见地,
平水韵中一字多音(含平仄异读)的字也太多,我们分析它是不是应有个比较好可靠而且简明的依据,我们一般的读者要想写人诗啥的也不能都来考证一番,那也不可能,古人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呢
审稿时,王力先生的再传弟子认为“阿”在作前缀时入平声歌韵。我未采纳此意见,因为此时“阿”为仄声。例如:
感王将军柘枝妓殁 张祜 寂寞春风旧柘枝,舞人休唱曲休吹。 鸳鸯钿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 画鼓不闻招节拍,锦靴空想挫腰肢。 今来座上偏惆怅,曾是堂前教彻时。
冬末自长沙游桂岭留献所知 杜荀鹤 家隔重湖归未期,更堪南去别深知。 前程笑到山多处,上马愁逢岁尽时。 四海内无容足地,一生中有苦心诗。 朱门只见朱门事,独把孤寒问阿谁。
越燕二首·二 李商隐 将泥红蓼岸,得草绿杨村。 命侣添新意,安巢复旧痕。 去应逢阿母,来莫害王孙。 记取丹山凤,今为百鸟尊。
现在二校稿已到我手中,发行不会等得太久。
有一点比较晕,原来的十一个附录被减到了九个,我还要把他们落掉的加上。
在附言中没有必要注明“购《诗词韵律手册》”,写上“购书”或“购手册”就可以了,不写也没有关系。附言超过六个字是要付费的,除非你一心想为祖国的邮政事业多做贡献。
呵呵,举手,是我的!带尾数是为了确认方便呀,我发过短信给先生的
李老师
我没写附言,不好意思
地址是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的就是我的
谢谢!
祝早日出版!
收款人:李冲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八里台复康里10-2-401 邮编:300074 李老师: 您好! <诗词韵律手册>邮购汇款地址应如上述,可是我现在发现我在1月26日的汇款单上的收款 人地址被邮局营业小姐打印成 "天津市南开区八里台康复里10-2-401" 不知您能否收到?烦 请指教!谢谢! 山水人家 2007-1-29
老师:已按28元汇出.只要能获得真知,多交点学费也值得.
订一本,明天汇款~~~
------------已汇出28.99元,请泥裳老师查收~~~
还要去邮局汇钱,邮局太远了!我整个挂号信给你邮去吧。
顺便问问,书平邮给我,是不是还要自己到邮局取呀!我太忙了,哪里有时间!若如此,您寄特快专递吧。一总我该汇多少钱?
还要去邮局汇钱,邮局太远了!我整个挂号信给你邮去吧。
顺便问问,书平邮给我,是不是还要自己到邮局取呀!我太忙了,哪里有时间!若如此,您寄特快专递吧。一总我该汇多少钱?
不用到邮局取书。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