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渔洋第十一法练笔 欢迎跟风 [打印本页]

作者: 壶中岁月    时间: 2018-2-14 02:20
标题: 渔洋第十一法练笔 欢迎跟风
       第十一法:前三句皆是烘托,结句归结自身。前三句时空、场景的描写,目的主要是为第四句起铺垫的作用。因此,前三句铺垫得到位,第四句就容易出彩。
       步骤:一是前三句交代清楚时空与场景,为第四句做铺垫;二是第四句归结到自身上。

          七绝  张家界记游
壶天明灭秀峰环,十里烟萝不胜攀。
竹涧云梯犹在眼,翻山又向数重山。



例诗:
长江如练布颿轻,千里山连建业城。
草长莺啼花满树,江邨风物过清明。
       ——江上望青山忆旧二首之二
凿翠流丹杳霭间,银涛雪浪急潺湲。
布帆十尺如飞鸟,卧看金陵两岸山。
            ——大风渡江三首之一
三月嬉春射雉城,钵池新水縠纹生。

紫云低唱灵雏拍,爱忍春寒坐到明。
    ——花朝道中有感寄陈其年三首之二
风俗淮南古禁烟,红桥解褉雨晴天。
酒徒散尽杨枝别,说着花朝一惘然。
     ——花朝道中有感寄陈其年三首之三
沈黎东上古犍为,红树苍藤竹亚枝。
骑马青衣江畔路,一天风雨望峨眉。
          ——夹江道中二首之一


作者: 花竹雨    时间: 2018-2-14 17:43
跟风壶校练笔学习!

          七绝  游太平湖

层峦叠嶂碧天黏,浩渺湖光潋滟添。
两岸连山相翠幕,随舟又向外潭渐。

作者: 处顺    时间: 2018-2-20 21:56
壶校好!跟风练笔
七绝•春
夜雨无声润玉芽,依依新柳沐朝霞。
娇莺恰恰啼春色,笑逐东风赏百花。
作者: 小径香如故    时间: 2018-2-21 11:05
本帖最后由 小径香如故 于 2018-2-22 11:26 编辑

初春(腊月二十九湖边游)

老树枯枝何似冬,残存冰雪渐消踪。
鸦啼鹊躁苍茫景,隐隐春声谁动容。

作者: 梅心春闹    时间: 2018-2-23 21:37
七绝  无题
如约桃花淡淡开,春山烂漫胜瑶台;
竞相争秀迷人眼,何处芳枝任我裁?
作者: 壶中岁月    时间: 2018-2-26 02:53
花竹雨 发表于 2018-2-14 17:43
跟风壶校练笔学习!

          七绝  游太平湖

七绝  游太平湖
层峦叠嶂碧天黏,浩渺湖光潋滟添。
两岸连山相翠幕,随舟又向外潭渐。

尾句大意是:“我随着小舟又向外面的水潭漂游。”于法度而言,尾结归于自身的意味略显,或可更明晰一点。全诗诗意也略显淡薄,少了点情趣或寄寓。
三句与一句意象重沓,“相翠幕”表意不清。尾韵“渐”虽也可入平声韵,但历来诗家大多用其仄声,用平声极少。
作者: 壶中岁月    时间: 2018-2-26 03:01
处顺 发表于 2018-2-20 21:56
壶校好!跟风练笔
七绝•春
夜雨无声润玉芽,依依新柳沐朝霞。

七绝•春
夜雨无声润玉芽,依依新柳沐朝霞。
娇莺恰恰啼春色,笑逐东风赏百花。

尾句可理解为“我如何如何”,也可理解为“娇莺如何如何”,此法之重点是尾句必须明白归结到自身。再细读例诗体会。
另,七绝字数少,两用叠词“依依”、“恰恰”且相距较近,声韵会显得板滞不畅。
作者: 壶中岁月    时间: 2018-2-26 03:10
小径香如故 发表于 2018-2-21 11:05
初春(腊月二十九湖边游)

老树枯枝何似冬,残存冰雪渐消踪。

初春(腊月二十九湖边游)
老树枯枝何似冬,残存冰雪渐消踪。
鸦啼鹊躁苍茫景,隐隐春声谁动容。

首句句意不明。二句冰雪究竟存耶消耶?三句“鸦啼鹊躁”又何以见得“苍茫”?尾句也并未归结到自身。
作者: 壶中岁月    时间: 2018-2-26 03:18
梅心春闹 发表于 2018-2-23 21:37
七绝  无题
如约桃花淡淡开,春山烂漫胜瑶台;
竞相争秀迷人眼,何处芳枝任我裁?

七绝  无题
如约桃花淡淡开,春山烂漫胜瑶台;
竞相争秀迷人眼,何处芳枝任我裁?

就法度而言倒是合格,行文也流利。但尾结的意蕴是什么?
三句“竞相争秀”一般描写百花盛开的景象,但所承接的前两句似乎只写了桃花。
作者: 小径香如故    时间: 2018-2-26 09:49
本帖最后由 小径香如故 于 2018-3-9 09:27 编辑

谢谢壶校点评。。。感觉也是很失败。。。。试改:

初春(腊月二十九湖边游)

老树萌芽雪迹融,鹊声欢喜破长空。
一湖静谧浮云懒,犹自衔杯坐暖风。
作者: 白雪寒梅    时间: 2018-2-26 13:54

濛濛烟雨笼吴门
年事方休日渐温
闻说梅花开正好
倩谁携手共寻春
作者: 梅心春闹    时间: 2018-2-26 22:28
壶中岁月 发表于 2018-2-26 03:18
七绝  无题
如约桃花淡淡开,春山烂漫胜瑶台;
竞相争秀迷人眼,何处芳枝任我裁?

谢谢壶校点评,试改;
如约红黄淡淡开,春山烂漫胜瑶台;
竞相争秀迷人眼,唯恐无情凄雨裁。
作者: 处顺    时间: 2018-2-26 23:21
壶中岁月 发表于 2018-2-26 03:01
七绝•春
夜雨无声润玉芽,依依新柳沐朝霞。
娇莺恰恰啼春色,笑逐东风赏百花。

壶校点评辛苦了,谢谢您!修改:

七绝•赏春
泛绿南枝滋玉叶,缤纷桃李灿如霞。
娇莺几对鸣声脆,闲步园中赏百花。
作者: 壶中岁月    时间: 2018-2-28 16:38
小径香如故 发表于 2018-2-26 09:49
谢谢壶校点评。。。感觉也是很失败。。。。试改:

初春(腊月二十九湖边游)

初春(腊月二十九湖边游)
树芽萌绿雪消融,鹊声欢喜破长空。
一湖静谧浮云懒,犹自衔杯坐暖风。

章法不乱,行文典丽,改后果然不错。二句是说喜鹊叫声破长空,三句“静谧”,稍有冲突,不如写喜鹊的姿态?
三句“一湖静谧浮云懒”,改“一”为“平”,“平湖静谧浮云懒”,句中形成前后对偶,或更见炼句之工?
作者: 壶中岁月    时间: 2018-2-28 16:45
白雪寒梅 发表于 2018-2-26 13:54

濛濛烟雨笼吴门
年事方休日渐温


濛濛烟雨笼吴门,年事方休日渐温。
闻说梅花开正好,倩谁携手共寻春。

三句“闻说”转得过快,客观描述或更能凸显尾结的“转为自身”。另外,“笼”作动词古音为平。“烟笼寒水月笼沙”。
作者: 壶中岁月    时间: 2018-2-28 16:56
梅心春闹 发表于 2018-2-26 22:28
谢谢壶校点评,试改;
如约红黄淡淡开,春山烂漫胜瑶台;
竞相争秀迷人眼,唯恐无情凄雨裁。

如约红黄淡淡开,春山烂漫胜瑶台;
竞相争秀迷人眼,唯恐无情凄雨裁。

前三句铺垫得法,但尾句于此章法而言略有不逮,只是描写了一种心境或者说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发议论。此法尾句的重点是归结到自己的“所为”,偏重于自身行为的描述并蕴含寄寓却又并不说破。例诗中的尾句无不如此,梅心兄再体会一下?

作者: 壶中岁月    时间: 2018-2-28 17:11
处顺 发表于 2018-2-26 23:21
壶校点评辛苦了,谢谢您!修改:

七绝•赏春

七绝•赏春
泛绿南枝滋玉叶,缤纷桃李灿如霞。
娇莺几对鸣声脆,闲步园中赏百花。

章法正确,语脉一贯,句法也见流畅。今后望能在诗的立意和诗的意境营造上多思多想,尽量避免为写景而写景。
作者: 花竹雨    时间: 2018-2-28 18:48
壶中岁月 发表于 2018-2-26 02:53
七绝  游太平湖
层峦叠嶂碧天黏,浩渺湖光潋滟添。
两岸连山相翠幕,随舟又向外潭渐。


谢谢壶校辛苦点评!给老师敬茶

修改:

          七绝  游太平湖

层峦叠嶂碧天黏,浩渺湖光潋滟添。
阆苑瑶台频处望,蓬壶只待泛舟瞻。


作者: 梅心春闹    时间: 2018-2-28 21:40
壶中岁月 发表于 2018-2-28 16:56
如约红黄淡淡开,春山烂漫胜瑶台;
竞相争秀迷人眼,唯恐无情凄雨裁。

老师,再改
七绝 无题
如约红黄淡淡开,春山烂漫胜瑶台;
竞相争秀迷人眼,卧享清香阵阵来。
作者: 小径香如故    时间: 2018-3-1 15:28
本帖最后由 小径香如故 于 2018-3-9 09:28 编辑

壶校辛苦。。试改:

初春(腊月二十九湖边游)
老树萌芽雪迹融,鹊姿欢跃舞长空。
平湖静谧浮云懒,犹自衔杯坐暖风。
作者: 塞外晨枫    时间: 2018-3-2 11:28
  第十一法:前三句皆是烘托,结句归结自身。前三句时空、场景的描写,目的主要是为第四句起铺垫的作用。因此,前三句铺垫得到位,第四句就容易出彩。
       步骤:一是前三句交代清楚时空与场景,为第四句做铺垫;二是第四句归结到自身上。
踏春

春意阑珊风渐轻,
榆溪河畔柳初萌。
孩童扯拽风筝线,
滑落闲愁满眼清。
作者: 处顺    时间: 2018-3-3 14:39
本帖最后由 处顺 于 2018-3-3 16:22 编辑
壶中岁月 发表于 2018-2-28 17:11
七绝•赏春
泛绿南枝滋玉叶,缤纷桃李灿如霞。
娇莺几对鸣声脆,闲步园中赏百花。

辛苦壶校了!谢谢您的指点,立意上不去正是我的症结所在,还是学识修养不够所致!

七绝•赏
夜雨无声润玉芽,斜飞燕子剪朝霞。
缤纷桃李芳千树,好趁东风赏百花。
作者: 壶中岁月    时间: 2018-3-9 02:41
塞外晨枫 发表于 2018-3-2 11:28
第十一法:前三句皆是烘托,结句归结自身。前三句时空、场景的描写,目的主要是为第四句起铺垫的作用。因 ...

踏春
春意阑珊风渐轻,榆溪河畔柳初萌。
孩童扯拽风筝线,滑落闲愁满眼清。

尾结须落于自身的“行为”而非描写心境情感,从“行为”描写中蕴含意蕴。另,“扯拽”一词可炼。
作者: 壶中岁月    时间: 2018-3-9 02:49
处顺 发表于 2018-3-3 14:39
辛苦壶校了!谢谢您的指点,立意上不去正是我的症结所在,还是学识修养不够所致!

七绝•赏

七绝•赏
夜雨无声润玉芽,斜飞燕子剪朝霞。
缤纷桃李芳千树,好趁东风赏百花。

这次修改看得出是很用心了。前三句的铺垫恰到好处,春雨润叶、归燕飞霞,千树传香,尾结顺其势一脉而下,结于自身。“好趁”一词勾连全篇,为点睛之笔。欣赏~
作者: 壶中岁月    时间: 2018-3-9 02:53
小径香如故 发表于 2018-3-1 15:28
壶校辛苦。。试改:

初春(腊月二十九湖边游)

初春(腊月二十九湖边游)
树芽萌绿雪消融,鹊姿欢跃舞长空。
平湖静谧浮云懒,犹自衔杯坐暖风。

真会偷懒,我说不如写喜鹊的姿态,你就把“鹊声”改成“鹊姿”,I服了you!
作者: 壶中岁月    时间: 2018-3-9 02:56
梅心春闹 发表于 2018-2-28 21:40
老师,再改
七绝 无题
如约红黄淡淡开,春山烂漫胜瑶台;

七绝 无题
如约红黄淡淡开,春山烂漫胜瑶台;
竞相争秀迷人眼,卧享清香阵阵来。

改句颇合法度,惟诗意略显平白。
作者: 梅心春闹    时间: 2018-3-9 08:56
壶中岁月 发表于 2018-3-9 02:56
七绝 无题
如约红黄淡淡开,春山烂漫胜瑶台;
竞相争秀迷人眼,卧享清香阵阵来。

谢谢壶校点评,
作者: 处顺    时间: 2018-3-9 09:10
壶中岁月 发表于 2018-3-9 02:49
七绝•赏
夜雨无声润玉芽,斜飞燕子剪朝霞。
缤纷桃李芳千树,好趁东风赏百花。

壶校上午好!,谢谢您的鼓励,敬茶!
作者: 小径香如故    时间: 2018-3-9 09:38
本帖最后由 小径香如故 于 2018-3-9 11:22 编辑
壶中岁月 发表于 2018-3-9 02:53
初春(腊月二十九湖边游)
树芽萌绿雪消融,鹊姿欢跃舞长空。
平湖静谧浮云懒,犹自衔杯坐暖风。

忽然发现前两句格律错了,汗。。。。是我太粗心了。。。

重改吧:)

初春(腊月二十九湖边游)
野径新泥雪渐融,高低鹊舞向长空。
平湖静谧浮云懒,犹自衔杯坐暖风。

作者: 壶中岁月    时间: 2018-3-9 21:43
花竹雨 发表于 2018-2-28 18:48
谢谢壶校辛苦点评!给老师敬茶

修改:

   七绝  游太平湖
层峦叠嶂碧天黏,浩渺湖光潋滟添。
阆苑瑶台频处望,蓬壶只待泛舟瞻。

以章法而言,已臻完整。前两句用对偶,但尾韵所选动词“黏、添”并不协调,有凑韵之感。问题是后两句尾字“望、瞻”还是用动词,后三字的句法也与前两句相类,整体读来节奏生硬、行文呆板,缺乏流动与变化。以后练笔须注意。七绝,更讲究句法的变化,可再读例诗体会。
作者: 壶中岁月    时间: 2018-3-9 22:00
小径香如故 发表于 2018-3-9 09:38
忽然发现前两句格律错了,汗。。。。是我太粗心了。。。

重改吧:)

初春(腊月二十九湖边游)
野径新泥雪渐融,高低鹊舞向长空。
平湖静谧浮云懒,犹自衔杯坐暖风。

这稿不错。第二句“高低鹊舞向长空”“舞、向”二字或可再炼。
作者: 小径香如故    时间: 2018-3-10 09:12
初春(腊月二十九湖边游)
野径新泥雪渐融,高低林鹊舞长空。
平湖静谧浮云懒,犹自衔杯坐暖风。
作者: 壶中岁月    时间: 2018-3-10 18:24
小径香如故 发表于 2018-3-10 09:12
初春(腊月二十九湖边游)
野径新泥雪渐融,高低林鹊舞长空。
平湖静谧浮云懒,犹自衔杯坐暖风。

“林”不如“燕”,鹊飞高、燕飞低,燕又呼应起句,老杜云“泥融飞燕子”。
作者: 小径香如故    时间: 2018-3-10 19:15
壶中岁月 发表于 2018-3-10 18:24
“林”不如“燕”,鹊飞高、燕飞低,燕又呼应起句,老杜云“泥融飞燕子”。

好的,谢谢壶校指点。。。
作者: 花竹雨    时间: 2018-3-10 22:27
本帖最后由 花竹雨 于 2018-3-10 23:39 编辑
壶中岁月 发表于 2018-3-9 21:43
七绝  游太平湖
层峦叠嶂碧天黏,浩渺湖光潋滟添。
阆苑瑶台频处望,蓬壶只待泛舟瞻。


谢谢壶校辛苦点评!给老师敬茶

修改:

七绝  游太平湖
层峦叠嶂碧云天,浩渺澄波飞鸟旋。
舟楫飘然蓬阆去,夕阳欲暮向归船。


作者: 壶中岁月    时间: 2018-3-11 18:01
花竹雨 发表于 2018-3-10 22:27
谢谢壶校辛苦点评!给老师敬茶

修改:

七绝  游太平湖
层峦叠嶂碧云天,浩渺澄波飞鸟旋。
舟楫飘然蓬阆去,夕阳欲暮向归船。

其余皆好。惟“夕阳欲暮向船归”一句,暮,傍晚,“夕阳”已含此义。“向”,夕阳向归船也是不谐,当然知道你是要表现的是“我向”归船,但句法逻辑不合理。
作者: 花竹雨    时间: 2018-3-11 21:42
壶中岁月 发表于 2018-3-11 18:01
七绝  游太平湖
层峦叠嶂碧云天,浩渺澄波飞鸟旋。
舟楫飘然蓬阆去,夕阳欲暮向归船。

谢谢壶校辛苦点评!给老师敬茶

修改:

七绝  游太平湖
层峦叠嶂碧云天,浩渺澄波飞鸟旋。
舟楫飘然蓬阆去,夕阳不觉上移船。

作者: 壶中岁月    时间: 2018-3-13 16:11
花竹雨 发表于 2018-3-11 21:42
谢谢壶校辛苦点评!给老师敬茶

修改:

七绝  游太平湖
层峦叠嶂碧云天,浩渺澄波飞鸟旋。
舟楫飘然蓬阆去,夕阳不觉上移船。

尾结归结到作者的章法还是不明显,句意仍然停留在对景物(夕阳)的描写。上船的是夕阳的照影而非人。
“夕阳斜处约归船”如何?
作者: 花竹雨    时间: 2018-3-13 21:34
壶中岁月 发表于 2018-3-13 16:11
七绝  游太平湖
层峦叠嶂碧云天,浩渺澄波飞鸟旋。
舟楫飘然蓬阆去,夕阳不觉上移船。


谢谢壶校辛苦点评!给老师敬茶

谢谢老师点睛之笔!

修改:

七绝  游太平湖
层峦叠嶂碧云天,浩渺澄波飞鸟旋。
舟楫飘然蓬阆去,夕阳斜处约归船。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