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汉子联评之七】情寄心语必动容——读苏轼挽王朝云联有得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4-29 1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汉子联评之六

    情寄心语必动容
    ——读苏轼挽王朝云联有得

    文\张兴贵

    联例:
    挽朝云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北宋·苏轼

    寄托思念之情,是挽联的主要功用。举凡催人潸然落泪之挽联,其中必有令人动容之情,否则即便是极尽所能地言其“悲伤忧愁”或“高风亮节”,也未必能打动人心。
    公元1096年7月5日,与苏轼相依为命的王朝云在口诵《金刚经》的过程中于惠州病逝,享年仅34岁,这对年已59岁的苏轼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8月3日,苏轼将王朝云葬于惠州西湖南畔的栖禅寺的松林里,亲笔为她写下《墓志铭》: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唯佛是归。下葬后,在朝云墓旁修一亭以作纪念,因朝云去世前口诵《金刚经》之经文“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是佛家所谓的“六如”,故名“六如亭”,苏轼所撰挽联悬挂于亭上,联曰: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苏轼的这副挽联,平实易懂,似乎是信口吟来,信笔书来,其实只要了解一下苏轼与王朝云的爱情故事,我们就会感觉到,这副挽联是苏轼用心写下的,寄托着他对逝者的浓浓思念之情,悲伤之意溢于言表。
    在苏轼谪居黄州时,他经妻子王闰之同意,将朝云纳为妾,虽然二人年岁相差大,但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真挚的爱情。一日,苏轼饭后指着自己的肚子问诸侍妾:“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对此提问,众侍妾有的答曰文章,有的答见识。听到这些回答,苏东坡均摇摇头,于是便面朝云,示意她回答,朝云笑道:“您肚子里都是不合时宜。”苏东坡闻言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众所周知,苏轼曾数次被贬谪,朝云始终相伴,患难与共,她深切了解其中的原因在于苏轼不愿与心怀叵测者同流合污,一肚子的才华不被俗世所容,反倒被人认为不合时宜,几多的无奈与理解,付诸于一句轻松的玩笑话之中,其情可鉴。正因如此,苏辙当时就说“知我者,唯有朝云也”。也许这件寻常事,给苏轼留下了终生的记忆。此即上联之缘由也!
    公元1094年,苏轼连续三次谪降,贬居于惠州,晚秋的一日,苏轼面对萧萧落叶,顿起悲秋之意,弹起古琴,让朝云唱起旧作《蝶恋花·春景》,朝云唱时,突然泪染衣襟,苏轼问其故,答曰:我所不能唱的,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一句。苏轼听罢,说道:吾正悲秋也,你却又伤春了,罢了罢了。不久,苏轼为朝云写了一首律诗,这就是有名的《朝云诗并引》。
    朝云下葬后三日,大风大雨相继,8月6日早,苏轼与其子苏过来到朝云目前,见有五个巨人足迹,甚觉奇异,乃于8月9日,又为朝云作一首《西江月·梅花》词。
    前有苏轼悲秋、朝云伤春之弹古调,唱伤词之事,后有朝云去世,秋雨大作之景,这两件事让苏轼刻骨铭心,格外思念故人,于是就有了挽联中的下联。
    挽联之语的来源,我们已经明白了,接下来我谈谈该联的高超技法。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中国十大文豪之一,他深谙文章之道,因此给朝云写挽联没有去直白地进行情感宣泄,而是着意于对往事与新事的娓娓叙说与感叹。在苏轼与朝云相处的日子里,发生的事太多了,但一句“不合时宜”之语和一件“独弹古调”之事却久久不能忘记,因为这两件小事见证了他们坚贞的爱情。如今,朝云已去,而暮秋之雨却绵绵不绝,岂能不令人伤怀至极?从中我们不得不佩服苏轼为文,在选取事件上的独具匠心。
    如果我们再仔细地分析,就会发现上下联的情调氛围也大不相同,上联营造的是温馨的家庭氛围,夫妻二人戏谑之事的愉悦情景始终在脑际出现,此可谓美好的回忆;而下联氛围陡转,变成悲秋与伤暮雨之情景,一个“每”字与一个“倍”字,精准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波澜,与上联的温馨氛围形成明显的对比,更加催人泪下,此可谓无奈的现实。美好与无奈交融,情感的跌宕起伏,在寥寥数语中形成一种蚀骨之痛。
    从上述的介绍与分析中,我们发现,这副挽联,无论是叙说,还是感叹,句句是情之语,而这情,源自他的内心,因而也句句是心之语,发自内心的情感之语,自然会令人动容了。
    读这副挽联,给我的启示是:只要情感发自肺腑,选材独具眼光,即便是平常之语,其文章也就卓然不俗了!

关注“高原国学、对联、诗词”微信群,加微信号15135466727,即可进入。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4-27 02:48 , Processed in 0.0676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