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两极融通之和 求雅俗共赏之美 达文化传承之期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5-24 2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两极融通之和,求雅俗共赏之美,达文化传承之期
——谈梁山青山书院在传承地域文化和发挥楹联现实作用与功能方面的实践
山东忠义文化传媒执行董事、梁山青山书院院长:李维东
楹联作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和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民族传承,它融合了民俗学、文学、民间文学等诸多因素,又与书法、篆刻、园林、建筑,装饰等艺术相结合,从而进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也正是因为楹联广泛的社会性和艺术性,才形成了它对社会不同群体所特有的影响,自古至今,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与社会功能。
任何一种文化亦或是艺术能够得以流传的基础是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并可以承载相当的现实作用与功能,而楹联就具备了这样的特点而且为社会各个阶层所接受并受到广泛的欢迎,民间张贴春联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在诸多的名胜古迹和现代风景区,以至庙堂学馆,百姓厅室,也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而它之所以受到各阶层人士的喜爱也不仅仅是能够烘托气氛和作为一种装饰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其精深的文化内涵与教化作用以及优美的修辞艺术和简洁的表现形式。从高雅到世俗,从官方到民间,从高官学者到普通百姓,也几乎都可以说得出几副古今名联,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实用性由此可见。我们在开展书院工作的过程中也一直非常注重和发挥楹联的特殊作用,力求使之相互融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梁山青山书院坐落于梁山县杨营镇耿楼村,是在2014年完成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青山树碑立传工作的基础上而筹建的,代表着一段根植于梁山乡土风情又极具历史价值和梁山特点的乡愁记忆。我们在2012年初开始筹备为李青山树碑立传时以及以后的各项工作中,就一直在尝试从楹联的角度来表现和诠释这段历史记忆和乡愁民风,以最精炼直观的形式表达出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与价值,以让人们对这段历史得到最快速初步的印象,从而为以后的扩大宣传和影响奠定基础。
这里我们需要多说一点的是,李青山起义在社会上可能了解的人并不多,几年前在梁山几乎也是鲜有人知,但他在梁山乃至山东武术史和农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大家都知道《水浒传》,其核心价值观为忠义。但那是小说,有着很多虚构的成分,寄托了太多的文人情怀。而李青山起义却是一部地地道道现实版的《水浒传》。他在明末大灾之年因帮助贫民买粮而与屯粮不售牟取暴利的奸商发生冲突闹出人命,情势所迫带领饥民发动起义,截漕运而啸聚梁山,队伍一度达数万人,震惊朝野。明史以及二十余种地方史志资料中均有记载,济宁博物馆明清历史名人展窗李青山是唯一的梁山籍历史人物,中国历史年鉴崇祯十四年列有独立的条目:山东李青山起义。
但李青山发动起义并不是要与明政府分庭抗礼,而是一门心思学习水浒中的宋江寻求招安,期待为朝廷所用,最终也是受骗并被朝廷残忍杀害。把水浒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真实地演绎到了现实生活中,是历史上唯一实践水浒模式的真实案例。在水浒故地真正上演了一幕壮怀激烈的忠义大剧,也是一起盲从和愚忠的历史悲剧。并由此引起了明末朝廷的极度恐慌,认为这都是受《水浒传》的蛊惑和影响,认定水浒传是一部坏人心术,教人做强盗的“贼书”,在剿灭起义的同时下旨禁毁《水浒传》一书,并对梁山“勒石清地”,还差一点将梁山的名字改为了“灭寇荡匪”。自此一直到清末《水浒传》均为官方禁书,这对于梁山而言其意义是非同寻常的,可谓梁山地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水浒文化在梁山一脉相承最有说服力的证明,亦属水浒文化延伸的范畴和有机组成部分,是根植于梁山大地极具梁山特色的一段抹不去的乡愁民风。李青山以其悲壮的人生实践诠释了梁山的忠义并非只是水浒这部小说写出来的文化现象,而是有着真实厚重的历史承载作支撑,是一种鲜活而富于生命力的地方人格特质和一脉相承的人文素养,是已经融入血液和生命中的地域印记,忠义梁山可说是实至名归,是值得每一位梁山人都记住和感到自豪的身份名片。
但就是这样一段极具梁山特色的历史却长期以来一直为人们所忽视,没有人深入系统地去研究,更没有任何的纪念设施和场所,只是偶尔在一些相关文章中会提到他,与其历史存在极不相称。本人作为李青山后人,很多年都是心有不甘,但限于条件,又无能为力。直到2012年初,我在应家族之邀参与续修家谱并遵嘱撰写谱序时才又重燃希望之火,提出了为先祖李青山树碑立传的想法。虽然开始也得到族人的认同,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是异常艰难,能够真正愿意为此付出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但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在父亲和同族长辈李庆峰、李同秋、李祥柱等族人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下,历经两年多的艰辛努力,终于在2014年初冬我自家的老宅上完成了李青山起义纪念碑和李氏谱碑的建设,并制作了六米的碑亭,《运河枭雄李青山》一书也同时编撰完成,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兼法人代表、少将李文朝先生为我们题写了碑名和书名,圆满实现了为其树碑立传的设想,而楹联也同时融入其中并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以其简洁直观的形式较好地概括了我们工作的方向和目标以及所要体现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酝酿筹备为李青山树碑立传和刻制李氏谱碑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在构思能够表达李氏文化和李青山起义内容的楹联,一方面可以用于碑亭的石柱,同时也能让人们一看就大约知道这段历史的核心价值所在。我们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选择了三幅:“自唐及周,理官柱史遗恩远;由晋而鲁,祖德宗功泽世长”、“晋民东徙寿良地;士子长怀忠义风”、“一代枭雄惊天地;千秋忠义耀古今”。这其中蕴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李姓的源流和本支李氏的迁徙,另一个则是李青山起义所体现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形象直观,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碑亭的正中则横刻了“慎终追远”四个字,代表着李氏后人和社会各界对李氏先贤以及李青山这位农民起义领袖和武林豪杰的怀念与敬仰。最后一幅虽然因为碑体面积所限没有刻制上碑,也与后来征集稿件过程中又陆续增加的一些一起用在了书院的春联或其他相关活动中。
为李青山树碑立传工作的完成尤其是青山书院的创办,填补了梁山地域文化和地方史研究的空白,丰富了水浒文化、梁山地域文化特别是忠义文化的内涵以及附近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使这段对于梁山极为重要的历史有了实体展示的场所,也增强了人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和认识,被列为县域年度大事之一并收入山东省情网资料库和2015年版《济宁年鉴》,弥补了李青山起义历史影响与现实存在极不相称的遗憾,可以说和他在梁山乃至山东武术史和农运史上的地位一样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也是他被害三百七十多年后我们对他最好的纪念。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楹联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将这段历史予以浓缩,为这段历史的核心价值做了最简洁明了的注脚。
青山书院成立后,李文朝将军又一次为我们题写了院名和牌匾,表达了老一代文化人对我们的期待与鼓励。我们在大门口也刻制了木刻楹联“忠炳千秋,大道至简德为本;义行天下,仁和笃信礼当先”,将忠义的主旨和书院的文化价值融入其中。之后我们又相继筹建了国学讲堂和公益图书室,在每个门口都刻制了内容相关的木刻对联悬挂,同时不定期开展纪念活动和公益讲座,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赞誉。诸多慕名而来的参观者也从门口以及碑亭的楹联上一目了然的大致了解了书院所承载的历史和现实价值,从而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深入了解的欲望,为扩大这段历史以及书院的影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梁山地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16年11月,我以青山书院院长的名义应邀参加在江苏盐城举办的全国水浒文化高层论坛并作了“谈《水浒传》的影响和李青山起义”的专题发言,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论证了《水浒传》的传播与李青山起义的相互关系以及在地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等问题,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关注,同时向大会赠送了我们创作的楹联书法“忠昭日月,罡煞英名垂青史;义薄云天,古今雅士共风流”,为盐城市水浒博物馆所收藏,将我们所秉承的忠义精神和价值观通过楹联的方式传播到异地他乡。
另外,青山书院在每年的春节也适时更换不同内容的春联来宣传这段历史,如“忠昭日月;义薄云天”、“梁山有好汉,一代枭雄惊天地;水浒留遗风,千秋忠义耀古今”、“梁山乃忠义圣地;水浒为好汉故乡”、“青山英名永在;秭河水流绵长”、“弘扬忠义文化;共创社会和谐”、“八百年水浒轶事叙说好汉风骨;十几代李氏后人永记青山英名”等等。虽然有些楹联从专业的角度讲并不十分工整,但却是形象直观地为这段历史和书院价值观的宣传起到了其他形式难以达到的作用和效果,彰显了其厚重的历史沧桑感和文化气息,也使楹联艺术的实用性和教化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发挥。
总之,我们青山书院在建院之初及以后的各项活动中都非常重视楹联的创作和应用。六年多来,我们也一直努力把楹联文化与各项工作相融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也注意到,楹联艺术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存在,经过了长期的积累与沉淀,形成为一种严谨的文学形式,有着特别的格律要求。虽然其中也有一些变通的成分,但在实际创作和应用中也是有一定的制约和束缚,限于我们的水平和能力,我们的工作也很难做到尽善尽美,尤其是对于楹联而言,更是难于达到语精、意深、联工的地步,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但几年来的实践也使我们更深深地领悟到,借助于楹联这种形式也确实可以发挥一些意想不到的作用和效果。以两极融通之和,求雅俗共赏之美,达文化传承之期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力求在历史与现实、高雅与世俗、内容与形式之间寻到一个结合的最佳平衡点,以更好地推动我们工作的开展。也许对于专业人士而言,我们在许多方面还有待完善,但既然有了这样一个框架,也不断得到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支持,内容的充实与提高以及形式上的不断完善一定会逐步得到加强。我们相信,古老而富有魅力的楹联艺术一定会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强的生机,以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各项工作,为新时期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尤其是梁山地域文化的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也一定会在青山书院未来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记忆工程增加更多实质性和实用性的内容。
以上是我们青山书院在实际工作中与楹联文化相结合的具体做法和体会,请各位多多指正,也希望各位联界名家不吝赐教赐联。谢谢大家!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4-19 14:17 , Processed in 0.08340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