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匠 心睿智自联来——读余友安先生百诗百联大赛楹联入选作品《汉字赞歌》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7-7 2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余友安先生百诗百联大赛楹联入选作品《汉字赞歌》
最近,我认真拜读了中国第四届百诗百联大赛的入编联作,精品层出,精彩纷呈,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在大量的入编作品中,余友安先生(中国第三届百诗百联大赛楹联一等奖获得者)的楹联作品《汉字赞歌》印象深刻。品读《汉字赞歌》,你会感受到汉字雅韵扑面而来,沉浸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中,更会真切地感受到有一般力量从胸堂升腾,涌动着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自豪。现浅析如后,以飨同好。联曰:
一统音形义,汉韵唐风,五千年文化长传,看意远格高、涵今纳古;
十分精气神,颜筋柳骨,九万里炎黄继起,尽横平竖直、拄地撑天。
此联的大意是:(汉字)实现了音、形、义的统一,展现了汉代国体“赋”韵和唐代诗风的精彩,经过五千年传承与发展,汉字意境深远,格调高雅,能够涵养、包容和指导当下社会进步,记录、接受和采纳时代留下的先进文明;汉字具有十足的精气神,颜体书法丰满、端正,柳书笔画清晰、骨感充沛就充分展示汉字的内在气质,在九万里的中华大地上,炎黄子孙生生不息,继往开来,胸怀坦荡、脊梁挺拔,顶天立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汉字赞歌》上联从“一统音形义”起笔,描述了五千年来汉字的精彩,下联从“十分精气神”着墨,展现了九万里中华民族的雄风。整副作品联香扑鼻,联韵沁心,细细品读深感独具匠心,充满睿智。
——意境尤佳。意境指文艺作品借助形象表达出的意蕴和境界,是“情与理”、“形与神”的统一。《汉字赞歌》借助汉字的“音形义”,来表达中华民族的“精气神”,赞美了祖国的悠久历史和伟大文明,从而突出了“九州雅韵”的竞赛主题,达到了完美的艺术境界。选题准。选题在竞赛中尤为重要,选准了创作主题,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次百诗百联的竞赛主题是“九州雅韵”,选择一个怎样的创作主题来突出“九州雅韵”呢,余友安先生进行了苦苦思索,从诸多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中、从诸多的秀美山川和名胜中、从当下诸多的新成就新经验中,进行深度的研究与挖掘,演释、总结、提升出只有传统文化才能表现“九州雅韵”,而汉字是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见证者,因此它最能表达竞赛主题,选择汉字作为创作主题十分精准。谋篇巧。谋篇一般指作者对文学作品的篇章结构进行安排与谋划。《汉字赞歌》的谋篇是通过3条脉络完成的。在时间上由远及近,从2000多年前“书同文”的汉字统一,到今天汉字(传统文化)的繁荣,作者把握了汉字的发展轨迹;在空间上由小及大,从对小小方块字的认识,到将汉字提升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作者认知了汉字的内在价值;在表现手法上由实及虚,从汉字“音形义”真实存在开始,到将汉字升华为炎黄子孙的“精气神”,作者感悟了汉字的伟大效应。格调高。格调是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是作者追求的艺术品位。《汉字赞歌》格调高雅,健康向上,品读起来给人以艺术享受。行笔优雅,全联充满浓浓的儒雅之风;情怀高尚,全联展示作者“拄地撑天”的志向。
——技法尤精。技法是创作文学作品的技巧与方法,它是创作精品力作的关键因素。品读《汉字赞歌》,倍感作者才华横溢,治联技法精湛,整副联品中蕴涵厚重的功底。精于用典。使用典故是借用历史故事与词句,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丰富作品的思想和内容。作者使用“汉韵唐风”、“ 颜筋柳骨”等典故表现汉字的风貌和品质,表达恰如其分,手法自然巧妙。精于对仗。对仗是楹联创作基石,联作必须符合《联律通则》的要求,《汉字赞歌》对仗就十分工稳。词性上体现了对品,上下联严格遵循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量词对数量词的要求。如“音形义”对“精气神”、“ 五千年”对“九万里”等等。平仄上体现了对立,此联仄起平收,二四六位平仄对立,既符合联律规则,又展现了平仄和谐美。结构体现了对称,上下联词性结构一致,如“意远格高”对“横平竖直”(主谓加主谓)、“涵今纳古”对“拄地撑天”(动宾加动宾)等等。精于炼字。炼字就是根据文学作品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汉字赞歌》用词精当,造句完美,显示了作者在炼字的造诣。如一个“尽”字,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漫长岁月中创造的可歌可泣的伟大篇章,而且还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情感尤浓。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的价值特性所产生的主观反映,是贯穿所有文学作品的脉搏。品读《汉字赞歌》,总觉脉搏跳动强劲,情感笃实浓厚。展示了对汉字历史的敬仰之情。汉字的发展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的成长史,它记录了炎黄子孙的智慧与才华。对汉字的敬仰就是对民族的尊重,作者的“一统音形义”就流淌着浓浓的敬仰之情。展示了对汉字未来的期盼之情。汉字承载着传统文化已经“长传”到当下,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把汉字发扬好传承好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同样也要将汉字 “意远格高、涵今纳古”的精髓“长传”下去,一个“长”字就流淌着作者浓浓的期盼之情。展示了对民族复兴的祝福之情。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通过实施“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中华民族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对内通过实施以“人民为中心”的新理念,两个一百年梦想即将实现,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作者的“九万里炎黄继起”“ 拄地撑天”,就流淌着浓浓的祝福之情。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4-27 08:05 , Processed in 0.07137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