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93|回复: 1

[赋论] 思无邪漫谈之二: “大漠孤烟直”另解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主题
29

253

帖子

0

精华

449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82901
经验
10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9-3-15
发表于 2019-4-15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思无邪兮 于 2021-8-26 15:02 编辑

        思无邪漫谈之二: “大漠孤烟直”另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王维《使至塞上》中一联。
       对大自然有高度审美力且又长于写景的王摩诘,只用了寥寥十个字,便凝练、准确而传神的活画出一幅大漠夕照图。画面宏阔,意境雄浑。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壮语。”曹雪芹也借香菱之口不禁赞扬:“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似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也找不出两个字来。”
       看似无理的“直烟",大多注家认为,这"烟"并非“炊烟”,而是“狼烟”。段成式《酉阳杂俎》:“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宋陆佃《禆雅》:“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袁行霈在古代文学史中讲:“狼烟浓重故直,可见‘直’字是有根据的”。
       对这些阐释,我在很长时间,自然是相信的。但在一次与一位曾经生活在张掖地区的军旅朋友闲聊边塞诗中,我思维中“直烟”是“狼烟”的概念,被颠覆了。朋友说,他多次途经居延地区,那里是巴丹吉林沙漠腹部,浩瀚沙海,一望无边;从祁连山蜿蜒而下的弱水河由南向北横穿沙漠,注入居延海。春秋两季,漠上常有旋风出现,旋风卷起沙尘直上云霄,上下粗细相当,像一根移动的立柱,与横在地面上的长长弱水相交,印象极深。他还说,王维“大漠孤烟直”的“烟”,很可能是那旋风卷起的“尘烟”而非“狼烟”。朋友的这番话让我震撼,我后来又读这诗并联系王维出使背景,以为朋友所言不谬。
       开元二十五年即公元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大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塞宣慰。《使至塞上》背后,就是这样一种政治历史情况。这样一种背景,已经很明了:唐军大胜,边情和缓。如此形势,何来"狼烟"?而诗中“都护在燕然”,也明白的表达,河西节度使在燕然山前线。燕然山即杭爱山,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远离前线的边塞,又战役已经结束,客观的说,是不应该有报警的“烽烟”的。还有,“孤烟直”也透露一些端倪。我们知道,“烽烟”用来报警,一般都是由多个连接来传递消息的。王维写的是“孤烟”,作为了解边塞生活的诗人来说,应该不会用“孤烟”来描写一个接一个的烽火台腾腾上升的“烽烟”。而“孤”对“尘烟”来讲,应该是再恰当不过。朋友又说:“尘烟”出现的时间、地点不固定,但同时视野中出现两或两个以上的烟尘柱,极其罕见。
       而从诗中颈联所创造的意境氛围来说,是营造一个奇丽壮阔静美的边塞画图,此处如用了“狼烟”,将大煞风景。长于山水的诗匠,是不会不深谙此理的。
       为“孤烟直”作注,与众家不同的有清人赵殿臣。他说:“边外多回风,其风迅疾,袅烟沙而直上,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我以为,这种理解,应该更接近王维当时的真实感受,是合乎实情实境的意见。

     (2013-07-25)




在线时间
37 小时
主题
2

142

帖子

0

精华

2834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82902
经验
68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9-3-15
发表于 2019-4-15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边外多回风,其风迅疾,袅烟沙而直上,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4-18 08:31 , Processed in 0.07899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