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教学不该淡化语法 ——对联进课堂感受之一‍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1-19 2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教学不该淡化语法
——对联进课堂感受之一‍

文\张兴贵

    从这学期开始,我在临县一中附属崇文学校开始系统地培训对联(每周四上一节课),目前已经进行到第七讲,每讲结束,我给听课师生们留一个作业:对对句。出句是五字或七字的。说句实在话,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提供的对句合格的很少,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词性与词语结构的应对上问题多多,说白了就是不懂词性与词语结构的起码知识。

    据我了解,目前的语文教材中,已经淡化了语法,特别是高中,淡化语法知识的速度与力度更大、更彻底,导致许多师生不懂起码的词性与词语结构、句子成分,直接的后果是:汉语言的魅力在师生们的文章中消失的差不多了。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期,我上初中与师范,语法知识是重点,特别是到了师范,还有一本专门课本《语法基础知识》,当然那时候的语法教学,过于枯燥,过分细化,让人望而生畏。九十年代以来,有人主张语文教学淡化语法,直到今天,不用说学生了,就是语文教师不懂起码的语法基础知识绝不是夸大其词,故弄玄虚。

    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弘扬,通用教材中已经加大了诗词与对联的分量,这似乎是一个喜人局面。但是我们弘扬优秀文化,不应该是背诵古人的诗词与对联,而是应该学会写格律诗与对联。格律诗与对联,离不开词性与词语结构,这不需要讨论。问题是,课本中淡化了语法,我们的师生如何学习这些知识,如何写出合格的格律诗与对联?
课程改革,要求课本改革,改革是系统工程,就语法知识在课本中的体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现象,实在值得引起重视并统筹兼顾了。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法就是正常人的语言习惯”;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说过,“语文课是一门工具课”,强调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语法既然是语言习惯,语文课既然是工具课,就不能抛弃基本知识这一工具。否则,阅读语文,就不会提取关键信息,写文章就不会遵循汉语言的传统习惯,这应该不是危言耸听。

    就像听我讲对联课的一位老师说的:“学对联,语法知识是最大的短板”!语文课本中不增加语法基础知识,在校园中普及格律诗与对联等优秀文化,困难重重。



点评

欢迎从事楹联教育的同仁们讨论  发表于 2019-11-20 09:10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在线时间
7698 小时
主题
1478

3万

帖子

100

精华

4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6052
经验
116198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76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7-8
2
发表于 2019-11-20 18:16 | 只看该作者
古人没有现在那么多科目,所以能够“一心只读圣贤书”,读得多了,直至达到“口舌生疮”的程度,语感自然就有了——这或许是古人不学语法而能够掌握对仗要领的原因。现在自然不能期望人们像古人那样去念书,所以对于有志于学习诗词楹联的朋友,学习语法不失为一条捷径。

下面是百度到的几段关于“语感”的文字,供有兴趣者参考:
一,什么是语感: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能力具备了相当的水平,在实际应用中表现为一接触语言文字,即产生正确的全方位的丰富的直感;在阅读时,不仅能快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领会意境,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二,怎样培养语感:

       1、听说结合,感受语言魅力,培养语感.“听话是凭借语言、理解说话者所讲的意思.听的言语活动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和简单重复反映信息,而是积极主动思考,重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可见,听是接收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鉴于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举行了课前美文欣赏活动.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接收优美的语言,经过大脑的加工后,对听到的美文进行评价,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我认为在教学中要积极帮助学生端正听的态度,培养学生多听、会听,在听中积极、感知语感.如此经常练习,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2、读写结合,培养语感.阅读是提高学生人文底蕴、提高语文能力、培养积累语感的有效途径.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地激发语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效果.古时的私塾先生们就很看重诵读,他们要求学生反复读,仔细读,做到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便是对诵读的评价.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流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流便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学生在读中获得感知之后,还要进一步要求他们展开联想与想象,加上自己的理解、看法及独特的情感体验进行必要的练笔,来巩固读的成果,这样,良好的语感就会在读中得到积累,在写中得到发展.

       3、勤记多背,积累知识,丰富语感.“语感要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感知.”显而易见,生活经验和自身的知识积累是语感的源泉.初中学生由于生活经历不足,实践经验有限,所以,勤记多背,积累知识,将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言语,将是积累、丰富语感的重要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4-26 15:59 , Processed in 0.08867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