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之达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论] 五律 吊流沙河*(存作品)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主题
29

253

帖子

0

精华

449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82901
经验
10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9-3-15
61
发表于 2019-11-29 12:31 | 只看该作者
思无邪漫谈之六十:理论交流尤须尊重


        在网上文学论坛,不管搞什么,小说、散文、新诗、旧体还是文艺理论;无论哪一类活动,专业写作、高级研究、业余爱好还是消遣娱乐——交流中的礼节,不能不要,所谓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有礼有节;讨论中的尊重,不能不讲,所谓开诚布公、文质彬彬、投桃报李;来往中的诚信,不能不为,所谓与人为善、以诚相待、以文会友。
       交流中的也许仅仅是一句话,可能带来掌声、温暖或者友爱;也可能带来不快、反感、鄙夷甚或战斗。
       而往往只需一句话或两三次发言,你的这“亮相”无需加任何注脚,任何解释也都多余。或者文雅、仁义、真诚、博学、聪明、质朴、随和······抑或粗鄙、狭促、浅薄、愚蠢、虚荣、阴损、邪恶等等,你都可能很充分甚至一览无余的展示给大家。

       这取决于教养、素质和品质。所谓仁者爱人,贤者度人,德者厚人,诚者信人,达者怜人,雅者敬人······而颇要不得的是:傲慢无礼,多疑纠缠、阴鸷邪僻、粗鄙无度·····所谓人狂无礼,人昏无智,人狭无度,人奸无善,人小无矩。
       网上就是个大众平台,诗词论坛里职业者较少,翘楚者廖若晨星,居多为退闲之人,网人们大都为业余。大家为文学走在一起,为爱好同吟一起,有信、有爱、有容、有直,应该是最好的关系。而傲慢、敌意、纠缠或者谩骂,是结网初心的大敌。

       昨天有版主告之我,说有位名曰”看不惯”的网人对百家栏目“诗词个性驳论”大事讥骂,不堪入目,其中有一句曰:”幾個寫不好詩的天天在教寫詩,真他妈的装x”!——这确有个性:自视过高还污言秽语。
       别的姑且都不说,只这寥寥可数的二十几个字,无疑是典型的乖戾粗野。本来很正常的交流,很常态的文学批评,只此一句国骂,立刻变了味道。
       如果这话出于一个涉世不深的愤青,或不懂世事的黄嘴小儿,或刚刚登网入坛的懵懂网上新人,大家当然会不以为然,会一笑而过。
       不幸知道些此人——系换岗多地且一贯乐意皇帝新衣还在某“两制之园地”做高管的多年网虫又年事不轻。而其又是在完全不看文本、不问原委、不辨青红的情况下,有意站队,执意帮闲,恶意跳出,所以这篇“尤须尊重”,便不能不讲。
       文学批评与骂绝非等号,网上目下颇多混淆。批评的本来意义是:自由争鸣,坦率无妨,激烈无妨,但一定要重文本,讲道理,说诗词,持尊重。      
       尊重,是人与人相处交流的一个规矩,一种美德,一种善良。任由性情攻讦、谩骂以至于疯咬,这是一种人性的恶习与败坏,实属低能卑劣。所以我愿意提示看不惯先生:辨明曲直,知晓分寸,切勿多事,打住粗鄙,纠缠不宜 ,看得惯才好!
      (2015-03-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主题
29

253

帖子

0

精华

449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82901
经验
10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9-3-15
62
发表于 2019-11-29 12:32 | 只看该作者
“‘诗三百篇’全都是抒情的”?


      金筑子在《论诗的意境》里说:“中国的诗歌是起源于抒情”。“‘诗三百’全都是抒情的,古人把抒情与叙述分开,抒情为诗,叙述为文。”

       这里就金先生的上述观点,商榷一二。

       先说《诗经》。

       大家都知,诗三百篇即《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民间和上层诗作305篇。当时这些篇章都是歌即能咏唱的,后来因为年久乐谱和舞蹈流失,就只剩下了歌词。

      《诗经》组成由三类,即《风》、《雅》、《颂》。

      《诗经》里的叙事诗,大都集中在《雅》即“大雅”、“小雅”中,有十几首,如《生民》、《公刘》、《绵》、《大明》、《烝民》、《江汉》、《公车》、《六月》、《吉日》等等。这些诗章,叙写了周族从兴起到强大的过程,反映了周代的多层面生活。在艺术上,已表现出“平实宏阔的铺陈直叙、丰富具体的细节刻画、舒展自如的随事抒情、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整饬跌宕的篇章形式”等特点。

      《诗经》中“风”里的叙事诗,在数量上尽管没有“雅”里的篇章多,但在单篇的文字篇幅上,却是代表了《诗经》这一阶段的之最。如《卫风·氓》、《豳风·七月》,它们是中国“诗经”及“诗经”以前最长的叙事诗。前者记叙的是一个弃妇之怨,表达了那个时代的男女不平等,现代以来有人说它是诗体小说。后者可以看作是田园记事长诗,反映的是奴隶们一年四季的繁重劳动和苦寒生活。

      《诗经》里的上述叙事诗,与抒情诗比,的确不占主流,但这些叙事诗,是中国叙事诗的源头。它们的存在,可资证明:《诗经》并非全是抒情诗。

        由此可见,金筑子的观点是武断、不符合《诗经》实际的。


        再说几句《弹歌》。

      《弹歌》是公认的中国第一首诗歌,出现年代于上古。这要感谢乾隆时候的那个苏州人沈德潜,是他慧眼独具,把载于《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中善射者陈音应对勾践询问时引用的古歌,作为上古时期的优秀诗歌,收入所编著的《古诗源》,并题名为《弹歌》,使得后来者可以经此阅知先人们的这首开河之篇。

     《弹歌》内容是这样的:“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应该很明显,这是典型的叙事,写的是制造和使用“弹”的过程,是就当时狩猎生活的记叙。弹歌里当然充溢着感情,在短短八个汉字里,有紧张、有勇敢、有快乐。但这些情感,是隐藏在叙事里的,叙事是主:写的是砍伐竹子,做成弹弓;发出泥弹,打击猎物。

       作为公认的中国第一首诗歌,它起码应该是中国诗歌起源的一份子。在这里,它的内容和艺术表现,已经否定了金先生的立论。

       应该说,《诗经》中的叙事诗无疑没有抒情诗成熟丰富呈现极大的劣势,中国早期叙事诗很弱与西方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文学现象,其实与中国先人对于诗歌功能的认识与审美有关······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中国早期诗歌的叙事存在和有些优秀叙事诗作的可圈可点。

    (2019-0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主题
29

253

帖子

0

精华

449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82901
经验
10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9-3-15
63
发表于 2019-11-29 12: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无邪兮 于 2019-12-9 15:10 编辑

七绝  菲总统杜特尔特欲更名菲律宾
   
大号承袭非祖宗,居然受迫被殖成?
如斯耻辱经年久,试看菲皇更不更。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11日表示,由于“菲律宾(Philippines)”这个名字具有殖民主义色彩,他很可能会将菲律宾的正式名称更改为“马哈利卡(Maharlika)”,意思是“贵族”或“自由人”。
五律 观春晚武术表演

   千般喜庆盈,一众小子铮。
   呐喊天雷响,腾挪海浪汹。
   奇门八卦阵,幻境九云龙。
   细柳融精武,泱泱华夏雄。
               2019-02-09
五律 人 日

     七天造物新,次第女娲分。
     附会由虚构,传承自鉴真。
     延年求寿面,载道赖兰心。
     撇捺搭仁义,奸邪闹鬼神。
七绝  冰城春日

春来不见春模样,凛冽依然日渐强。
大地虽封金鸟近,春温业已雪中藏。
                             2019-01-08
七律 己亥初一

郎朗一元己亥掀,天伦故里此时欢。
家和四世同堂喜,国盛三阳开泰绵。
节庆衔恩思慎远,慈康米寿乐酣然。
清风把酒普天敬,道瑞携福吾拜年。
                         2019-02-05
七律 戊戌除夕

祀载分割瞬瞚间,干支轮换又逢元。
开来再历推明政,继往宜诚鉴钜贤。
追梦九州青帝美,享和四海玉龙恬。
迎新盛世家国喜,万岁中华我贺年。

五律 大国外交(二)
   养晦彼一时,当仁此际执。
   维权中庸道*,大治虎狼师。
   左秉达摩剑,右托橄榄枝。
   往无非礼也,理据必鸣之。
*中庸:人们对中庸往往望文生义,以为等于
  绥靖,老好人,和稀泥。实不然,中庸是不
  偏不倚,是正道正气。
                    2019-01-12

五   律
口占两战友海南相见对饮

                    其一     
     天涯绿蚁醇,对饮古稀人*。
     情是同炉热,酒为知己亲。
     海南穹碧澈,老友胆肝真。
     半世风云过,夕阳高处馨。                  
                    其二
     夕阳高处馨,一笑近黄昏。
     生死诠悲喜,往来撰古今。
     老当依旧老,心必焕然心。
     举酒邀霞蔚,珠崖候鸟欣。
                    其三
     珠崖候鸟欣,长饮醉呷人。
     逐日焉能悔?报国不计薪。
     鸟知凉热渡,老忌偏执存。
     俗雅壶中煮,九歌八卦分。
                      其四
     九歌八卦分,爱晚锦霞新。
     成败无须论,青春不负拼。
     说人须项语,醒世尽宽吟。
     闲适桑榆否?吾常三省身。

*古稀:实为花甲,取四舍五入,为平仄故。
                     2019-01-13

七律  岁杪

沧海曾经志气滔,初心抱定赤旗摇。
芳华已把青春祭,伏枥犹将耳顺教。
庆幸平生仁善信,唯烦世上伪奸刁。
桑榆更喜家国盛,展望开元唱路遥。
                       2018年12月31日

五律 嫦娥四号登月

     扶摇卌万巡,星际访乡人。
     尔好亲一众,余来九域门。
     广寒还寂寞?华夏正宁殷。
     鹊喜新桥起,天通互惠频。
                 2019-01-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主题
29

253

帖子

0

精华

449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82901
经验
10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9-3-15
64
发表于 2019-11-29 12:48 | 只看该作者
思无邪漫谈之六十五:学诗益智
   
         在孔子眼里,学诗很重要。在他的教育体系中,人的修养不能离开学习《诗经》。因此他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不学习《诗经》,在社会上就不会说话。现在看来,这有些绝对。但在当时,孔子的教导应该是高屋建瓴。      
      
       孔子在说完学《诗经》的重要性之后  ,又讲诗可以干什么。          他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17.9》)
       杨伯峻的解译: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研究诗?读诗,可以培养联想力,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锻炼合羣性,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呢,可以运用其中道理来事奉父母;远呢,可以用来服事君上;而且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钱穆的解译:先生说:“小子们,为何没有人学诗呀!学了诗,可以兴起你自己,可以懂得如何博观于天地,可以懂得在群中如何处,可以懂得处群不得意时如何怨。近处讲,懂得如何奉事父母。远处讲,懂得如何奉事君上。小言之,也可使你多认识一些鸟兽草木之名。”

       详解:
       诗是最早的文学形式,因其朗朗上口,平易亲切,意境隽永而为民众所喜闻乐见。
       自古以来,《诗经》在社会、文化、文学、艺术、历史、民俗等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在文明教化方面的价值更是无所替代的,直到现在仍然在向人们显示它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在“5.11”《诗思无邪》章,孔子引用《诗经》里《鲁颂·駉》里的诗句“思无邪”来概括评价《诗经》:思无邪是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将骏马专注奔跑心无旁骛来即兴比喻人的思想的纯洁毫无杂念。
       学诗可以陶冶性情,宁静致远,对今天心浮气躁的人尤为重要。但是,现在人们的兴趣在明星的八卦上——这很悲哀.
        由于教育问题,现代人离诗越来越远,对《诗经》越来越陌生,离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渐行渐远了。
       如果你能潜下心来学习《诗经》,你将发现《诗经》这块瑰宝的价值,可以称之为全人类最辉煌的艺术殿堂,令那些什么古希腊、古埃及、古印度暗然失色。
       这座高雅的艺术殿堂是由孔子亲手构建的,我们应该衷心感谢孔子,感谢他为保护、继承和发扬中华古文化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诗经》是孔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有人埋怨孔子不能保留原来3000首民歌,其实3000首民歌犹如一堆金矿石,其中只有305首是金子。多亏孔子慧眼识宝,为人类从矿石中提炼出金子来,不然的话,这些金子早就随着矿石一起沉沦湮灭了。

       本章孔子提倡学生学习《诗经》,通过学诗修身立德,增广见闻,提升智慧,报效国家,并用一个“多”字提示学生探秘科学——学诗益智。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白话文:
       孔子说:“同学们,你们怎么不学诗啊?诗可以用来激发情志,可以教你学会观察社会和自然,可以教会你结交朋友和联系群众,可以用来讽刺时弊。如果将诗运用好,近可以为父母做事,远可以为国家效劳,不仅学习到不少鸟兽草木等自然知识,而且掌握自然规律,进而探索自然的奥秘。”     

       而我要补充,读《诗经》,可以了解二、三千年前的风土人情,感受先人的纯正情怀;可以沐浴习习古风传承悠悠国粹;可以拓宽胸怀,载道言志;可以修身养性,富有忠孝情义;可以益智怡情,崇尚自然;可以行万里伴读,或身在桃源滋补退闲之情······
        2018-11-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主题
29

253

帖子

0

精华

449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82901
经验
10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9-3-15
65
发表于 2019-11-29 12: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无邪兮 于 2019-12-9 15:13 编辑

评《重视和关注当代旧诗创作是中国文学的时代要求》

           成都诗王在某诗词论坛置顶的《重视和关注当代旧诗创作是中国文学的时代要求》帖子我大体览过。就感情,我是充分理解的——那是一个酷爱旧诗作者深情炽热的渴盼和呼唤。文中所引材料亦不无事实,有的观点亦有可取之处。               
        但纵览全篇,就命题和正文。诗王诗友并没有在实质和具体内容上回答出标题所亮出的观点——都哪些本质的规律的社会的文化的因素构成了呼唤发展旧诗的“时代要求”。      
        当下时代,真的需要旧体这个古老的文学形式吗?
        实际上,当下写作旧诗,无论如何都构不成时代要求,不过是一小部分诗词爱好者对于旧体的私爱,是一种怀旧、寻求另种表达、偏好这种简约凝练、有的甚至是消遣······       当然应该看到,近二十几年来,爱好和写作旧体的人比之过去是增加了很多,创作量可观,好诗人好作品涌现不少,这是事实。但在整个文学创作中,旧诗词创作还显弱小,无论从写作人员构成还是诗歌反映现实的能力,都还有很大局限,较之主流文学应该是近乎天壤之别,至少不可同日而语。
        文学属于时代,一种形式只能成为一个时期的宠儿,这是文学规律,文化规律,也是语言规律。王国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胡适:“一代有一代之所胜”。钱钟书:“文学的通俗化倾向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倾向,它引领着现代文学时代风尚与精神动向”。专家斯言,信其至理矣!
        而毛泽东不主张在青年中写作旧诗词,不愿意发自己的旧诗词“以免谬种流传”,正是切中了旧体要害,亦更是从时代考虑,从大局计议。                              
        应该说,这些专家和伟人有关旧体的观点,是十分清醒的,有着无与伦比的文化高度和历史高度。
        所以说,五四和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弃用文言文写作,尽管有嫌“一刀切”,但从文学整体发展和适应时代性上,其功德无量!
        我的第一个跟帖,还只是就诗王首席的文章成文来说,即其文提出了一个观点,但并没有从实质上并令人信服起码做到自圆其说的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因而就文章写作来说就是不成功的。所用材料零散、乏力、表象,说明不了所议问题。然后,我也只是列出大师和伟人的论断和观点来提示:他们非同寻常,视野境界非一般人能及,认识和领悟这种问题绝对不会出错。我还没有说及写作旧诗究竟为何不可能是时代呼唤。   
        作者提出的其实是一个涉及学术和理论的问题,也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即文学形式的问题而非文学内容。我理解作者的嗜爱旧诗的情感,但理性让我不能不旗帜鲜明又提纲挈领的表明如下:
        1、存在决定意识。从哲学上说,存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存在就有什么样的意识。主观愿望改变不了客观规律。在整个社会都被娱乐文化、影视文化吸引和占领的时代,有几个愿意去旧体那里寻找阅读困难?而旧体也无法担负起充分展示时代、全面反映社会的艺术能力。
        2、社会政治经济影响文学形式迁变。从时代性来说,文学形式的演变是受制于一个历史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根本条件影响的,换句话说,有什么样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就有什么样的文学及其形式。楚辞、汉赋、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演变和各领风骚,是所处不同社会、政治、经济现实所决定的,即时代使然。擂鼓诗是民族危机需要疾呼使然,朦胧诗歌兴起一时乃折腾结束社会需要反思甚至批判又不能不采取隐晦。
        3、文学也在遵循适者生存规律。从文学自身发展规律来说,文学自身亦有个按时代要求自我适应、自我发展的问题,不惟内容,也有形式,它是变化的,不是僵死的。譬如明清小说和现代戏剧,历史转到到明清,仅仅诗词,已经远远不能深刻、丰富、史诗般的反映生活,已经大大局限文学认识、再现生活,于是萌芽于先秦的小说还有戏剧,在此间应运而兴,达到鼎盛。
        4、社会和大众需要文学形式符合社会审美形成时代需要。从社会和大众需求来说,文学是大众的,此乃根本,但这需要过程。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社会和大众需要文学具有多元兼容、雅俗共赏的特点,可以体现时代的发展变化。读过文学史的应该知道,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则更倾向于平民文学,而明清和新中国的诸文体则基本已经成为大众文学。旧体,毋庸置疑属于小众,它的承载也有限,所以万难承担新时代的兼容审美需要。
        5、文学及其形式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统一的结果。从民族性与时代性而二者关系来说,民族性与时代性是统一的,民族性存在与时代性之中,时代性反映民族性的特征,没有绝然独立的文化属性。时代,系指一定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的总和,离开时代性谈民族性,是割裂。         
        6、旧诗词形式的局限尤其篇幅的狭小以及写作的相对难度决定了它不会成为当今时代的宠儿。从旧诗词的特点来说,其格律苛刻、语言特别、篇幅逼仄、意象复杂、用典深奥、表现隐晦(当然也有不用典和不隐晦的)、史识丰博、修为艰难等等,是旧诗词的特征。而这些,正是其不利于快速而有容量的反映现实生活、不利于大众阅读传播、不利于向大众化发展的局限所在。而新诗、散文和小说,则必然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文学样式。
        7、现代社会生活下的文学的式微是正常的。不要说旧诗,就是诗歌和整个文学,在现代生活中都走向边缘,这是世界现象,也是时代现象。指望旧诗回到盛唐和大宋——不切实际的愿望而已!
        我的评述因而作如下结论:《重视和关注当代旧诗创作是中国文学的时代要求》的呼唤不合实际,其观点表现出的是常识性错误。               
         抱歉了成都诗王,但愿我的简评没有影响到你的旧体热忱。
        2013-09-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主题
29

253

帖子

0

精华

449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82901
经验
10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9-3-15
66
发表于 2019-11-29 12:50 | 只看该作者
摘格言联璧给会员


1,不遵法,何以为民?     
      法不公,何以治世?
2,不知而言,不智;
      知而不言,不忠。
3,格局可以狭小,但不可以妄法;
      心地可以灰暗,但不可以卑劣。
4,炎凉之态,富贵甚于贫贱;
      嫉妒之心,身边甚于外人。
5,谋不足则多怪;识不足则多事。
6,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
      本无事而生事,是为薄福。
7, 装模作样鹦鹉学舌喋喋不休令人讨厌;         
      心地狭促狂犬吠日叭叭不已低劣至极。  
8, 辱人之后必遭反辱,
      伤人之后必被反伤。
9,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盖一世;
       小人之心不胜其大,而志意据守一隅,
10,勿为一念可欺也,须知有天地鬼神之鉴察;
        勿为一时可逞也,须知有子孙祸福之报应。
11,交莫大于知人,仁莫大于爱人。
12,言语之恶,莫大于造恶;        
        行事之恶,莫大于苛骂。
13,无事时,埋藏着许多小人;
        有事时,识破了许多君子。
14,事有曲直,言有是非,直者不能不争,曲者不能不讼。
15,跖之狗吠尧,非尧不仁,狗固吠非其主。
16,羊知跪乳之恩是良禽,人浑忘恩负义确小人。
17,君子不因琐碎而失道忘义。
18,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思无邪漫谈之:微聊人品         
         

        有朋友转了个有关人品的帖子,解读几句,是的:微聊是见人品的。
        
        说人品,一定是具体的此时此地的,它是人与人在一个群体共处时那看得见且与你交往中经语言和行为所表露出的素质、修养、文化、境界、气质和人格。这里面有两个问题十分关键:一、它应该是客观的现实的存在,绝非主观臆测、以己度人或道听途说。二、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品行正谬与否所显示的不同认知或结论相反,这是由人的思维能力和立场所决定的。认知能力低或带有极端的感情色彩,所谓的人品如何云云很多是荒谬的。
       人品,就是人之品行道德。系指个体依据一定社会公德准则和规范,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环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基本的心理特征。
      
       微聊中的人品,应该是:在关爱群体、友善他人、积极正能、遵守底线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正负能量。
       看一个人的微聊人品,主要是根据其在微聊中所反映出的真实行为,且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中华伦理道德即“仁义礼智信”这个标准来衡量,离开这个标准,解释不了人品的实质。
       所谓人品正,按“仁义礼智信”来衡量,在一个群体,举凡对社会和人群有爱心、有尊重,乐意结识大家并愿意无私为大家做事,有正能量,知情感恩,即所谓仁;有大局观、原则性强,敢担当,讲真话,懂情义,不为私利私心而交,交绝不出恶声,即所谓义;尊重他人,与人为善,行有法度,语有分寸,遇有问题会采取讲理而不是一语不合或就是看不惯而敌意、而阴阳怪气、骂骂咧咧,即所谓礼;明辨是非曲直,明察真假邪恶,公正无邪,有认知他人的起码能力且可以正读他人,不以己度人,误读后不走极端,结贤人,远小人,即所谓智;遵守法纪,恪守底线,信守承诺,不忽悠,不搬弄,不欺骗,即所谓信。这是五常之道,也是适应一切社会成员的沟通原则、感通原则和谐和原则。
                  
         微群中有些微聊有很多言论可能不合适或有偏颇或有错误,但还不能上升到人品不正来认定,不过只是一时情急、没有把握好判断、用语少了些分寸或偶尔说了粗话等等之类,把这些以为人品差甚至攻伐,则应该属于简单化或者无限上纲。
         而把讲道理、纠偏或者对纠缠攻讦者的正义批评谴责等诬为人品不正还施以暴力,那就是良知和立场出了问题,这本身就是品行不轨。
               
       人品正,在一个群体,首先是清楚什么样的主题和氛围才是适合并有益这个群体。在赋闲的同事群、战友群、同学群,人们之间无利可图,且是老关系,还都是花甲或古稀,其明智的最好的主题和氛围,无疑是轻松、闲逸和快乐。离开这个,沉重、怨怼、纠结人际甚至影射攻讦以至公开辱骂,这都是违背初衷、远离主题还有违底线的。于此偶犯还轻不必上纲上线,谁都有失控失言的时候;但常犯常缠而无节制、有暴力,则应属人品低下了。而蓄意辱骂,挖空心思攻讦,一不高兴便流里流气开骂······这是微聊中人品粗鄙、卑劣以至恶毒的主要表现。
       人品正,就一个群体,其主要任务应该是维护和谐,搞大团结。借群员间误会或小矛盾,小题大做,搬弄是非,制造矛盾,恶化关系,拉帮结伙,这是龌龊和邪恶,这也是小人的常态。
       人品正,就一个群体,关键在于有智。就是得有知人之能和知己之明,不偏执,不神经兮兮;有益的话畅所欲言,无益的话绝对不能张嘴,尤不可胡说,如此才有条件公共和谐。人的思维、见识、文化、神经特质等等,并非一个层次,有差异甚或差异很大,不能把别人看做自已,更不可以以己度人。有人群就会有各种神经特质,多疑脆弱玻璃心甚至病态对号入座、不知薄厚以及庸人自扰难免出现,这就容易产生误读。误读后理智的人不会盲动,但暗于知彼、又高度情绪化者,动辄无度翻脸便成为惯性······这,应该是修养欠缺和人品缺损。而喜好用邻里之间吵架斗法骂三七那套来表达不满,这就更是大为不宜。君子慎言,人小无忌。
        人品正,就一个群体,须有宽容。在非原则问题上,能看得惯、容得下,谁多说谁少说,谁爱吹个小牛皮或爱显摆炫耀,谁不会说话常常用语不当······都属正常,只要不违底线,不必苛求,皆宜畅行。不挑剔,不矫情,不嫉妒,不多事,遇事息事宁人,不扩大矛盾,不做错误引导,至为重要。
        人品正,就一个群体,应该有积极维护和谐、敢于就群倾向问题指出症结所在、并对严重有违底线直面说理的人。小崔会受一些人嫉恨,这要看骂小崔的都是一些什么人,被歹人反对的是好事,不是难堪,在黑白灰世界被所有人喊万岁那才是不正常。为和谐而批评,对丑陋予以批评,人群需要,天道需要。
        人品正,就一个群体,保证稳定的一条基本,就是要牢牢把握不计过往,不扯人际,不侵他人,不做帮闲······动辄或总是涉人,又转的是层次较低的乱七八糟的怨怼言论,如果不是浅知,那就是另有用心。而摆不正身份,总做人生指南,好为人师,喋喋不休——不但主题偏了,也令人生厌。如此年龄汇集,要的是轻松愉悦,不图别的。
               
          微群也是江胡,有矛盾正常,有人品不佳以至卑鄙正常。而提高群体交流质量,一个群一定要有规则且要公正原则对待,不可偏私站队,更不可助纣为虐。要从每一个人做起,要从不纠缠人事做起。         
         理解别人重要,认知自己重要,和什么人在一起重要,说什么怎么说重要,改掉低层次交流习惯不扯人际重要,去掉狭隘阴鸷粗鄙重要,不要无限上纲把不是人品的问题用人品去臧否别人也重要。            
        微聊在一起没有竞争,没有利益,对峙、斗气、搬弄、造谣、山头等等,实在狭隘、无聊、无价值,还暴露了低劣、奸邪与卑鄙。
        微聊比的不是官衔,不是钱财;比的也不是技艺,不是才学;当然更不会是比谁神经质、谁任性、谁能叫骂,谁能玩阴的,谁会拉拢捅咕、沆瀣一气。
        微聊比的是谁更尊重、更文明、更通达,比的是谁有更多的正直、正派、正能与和谐。

       (2018-10-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主题
29

253

帖子

0

精华

449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82901
经验
10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9-3-15
67
发表于 2019-11-29 12:54 | 只看该作者
五律  浮生又一年(轱辘体)
            ——回眸2018
                      一、
    浮生又一年,转瞬似乎间。
    花甲方去半,古稀欲近前。
    子于川上叹,翁向老时怜*。
    纵使居闲赋,仍须莫等闲。
    *欧阳修《采桑子》:“老去光阴速可惊。”
                      二、
    岁杪子时迁,浮生又一年。
    齿还卅二呈,发已落稀延。
    未老形容老,无残记忆残。
    饭能还庆幸,如厕不逾三*。
    *廉颇蔺相如列传:“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三、
    关心事事绵*,伏枥啸平川。
    信仰凌云久,浮生又一年。
    忧民肝胆照,结社复兴谈。
    不敢家国忘,尤期早梦圆。
       *明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撰有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四、
    总念故家严,时常入梦谈。
    萱堂颐米寿,亲善向人仙。
    枯槁失三祭*,浮生又一年。
    天伦同乐事,尽孝是为先。
        *皋鱼回答孔子:"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闲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少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五、
     居闲趣不闲,陶怡在南山*。
     心欣夕阳绚,意醉天地宽。
     神驰嗜唐宋,思乘访哲贤。
     一管涂鸦甚,诗文载道传
   *陶潜有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2019-01-03

五律   狼来了*
   ——观2018国际乒联总决赛

    求败孤独困,好龙叶子缠。
    东瀛双少狠*,西地一男坚。
    山倒常常有,土崩每每连。
    情危时不待,百尺再高竿。
                   2018-12-16

  *"养狼计划",2009年初,蔡振华接掌中国乒协
  时提出的一项着眼乒乓球未来发展的一个规划,
  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帮助外国乒乓
  球运动员提高水平,以繁荣这项运动。

  *日本近几年在乒乓球运动上采取的是断代办法,

  即着力培养十六七岁好手,其五六位少年选手进

  步惊人,其中三位已多次战胜我国最优秀国手。

  本次总决赛中,我国手只夺得全部五块金牌中之

  其一,业内外惊呼:狼来了!

五律 大 雪

   严寒寒寄此,大雪雪无形。
   冷日高天远,冬风四海鸣。
   河封沉默默,草敝瑟零零。
   崖上卓一树,虬枝铁骨横。

  *冰城入冬以来只下了一次零星雨夹雪,
     时间极短,地面目前无一点儿雪痕。

七绝  次韵韩愈《晚春》
—— 孟晚舟12月11日在加获保释

羁旅寒乡返未归,风饕冷虐漫芳菲。
九州十亿亲情暖,傲雪红梅泪勿飞。

      韩愈原作《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七绝 加拿大警方12月1日
野蛮拘押于温哥华转机的中国
公民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

            其一
自由每每炫人权,高调常常抽自颜。
法理统统成罔顾,野蛮祟祟骇人寰。
            其二
治国竟似小儿作,帮狗吃食举世责。
我劝枫叶知九土,方今十亿不东郭。
            其三
谈和正在不该哦,节外生枝施压么?
互利无疑须展眼,层楼更上莫云遮。
七绝  感于2018华表奖颁奖晚会

灿烂星光此夜明,独独不见范爷冰。
舟因水载舟能济,人负家国人自倾。
                              2018-12-08
给马蓉
——感于马蓉近日又骂王宝强

总是在,
不该跳出的时候跳出;
总是在,
不该表演的时候表演;
总是在,
不该答辩的时候答辩······

如果这个世界上
有一个最愚蠢的人
那一定是你;
如果这个世界上
有一个最虚伪的人,
那无疑是你;
如果这个世界上
有一个最滑稽的人,
那不幸是你······

如果还有一点儿智商,
你的唯一选择
——沉默;
如果还有一点儿自爱,
你的最佳方式
——沉默;
如果还有一点儿分寸,
你的最好把握
——沉默······

君子宜止当止,
小人无所禁遏;
浅薄者招摇,
奸邪者嫁祸;
聪明反被聪明误,
玩鹰者终被鹰啄······

模特的气质,
是靠精致的步子来丈量优雅;
屎壳郎的财富,
是靠肮脏的绣球来积累腥臭;
渣妇的特长
是靠卑劣的心胸来表达乖邪······

蓉小姐的逻辑
依然会是下策:
好日子不过,
胡作;
便宜没骗够,
撒泼;
继续欺人世,
甩锅;
造一种形象不变,
丑角······

2018-10-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主题
29

253

帖子

0

精华

449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82901
经验
10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9-3-15
68
发表于 2019-11-29 12:57 | 只看该作者
惊闻京剧表演艺术家高玉倩大师(12月23日凌晨2点47分)谢世,以一幅挽联为悼:

梅派高足驾仙鹤西去,世上再无奶奶玉倩影;
众角泪眼举红灯揖别,梨园自有佼佼后来人!

七绝  次韵李勉《过废园》
    隔壁楼主有二哈多日,这傻狗不时半夜便吠,
严重扰民。几业主告知物业,物业通知那楼主止
吠,楼主不理会。业主们联合约谈那主,后应允。

至已寒冬始自春,窗中霾雪代嚣尘。
邻间主子无公共,惯弄二哈吠厌人。
   
      李勉(唐)《过废园》
谁家庭院自成春,窗有霉苔案有尘。
偏是关心邻家犬,隔墙犹吠折花人。

思无邪杂谈之十二:人须有敬畏之心   (2014-04-23)


      人须有敬畏之心,是近十几年来多被提及的古典话题,这是进步,尽管是重提。
      这是人之圭臬,近年被不断呼吁、运用在文化界、教育界、科技界、城市建筑、官场等等各个领域。
     
      明确提出这个思想的是孔夫子,他在《论语·季氏》里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后来朱熹在《中庸注》中里又强调:“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所谓“敬畏”,即敬重,谨慎。所谓“敬畏之心”,是指人类在天地下、社会中,面对人群、自然、文化、科学、历史、法律以及道德等等应该怀有的一种神圣、庄严、尊敬、惶恐以及惊奇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严肃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应具的人格修养,还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准则。
      孔子的这一观点,我个人斗胆揣测,应该是来于尧的“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在诗词理论版,敬畏之心都主要表现在哪里呢?我以为,就是对古代、现当代优秀文学作品、经典诗词诗话的敬慕、学习,就是对先贤、权威之学识、修养(文章道德)的敬仰、汲取,就是在尊重的前提下举起他们的旗帜继续弘扬光大国学文化。
     
      对圣贤、对权威,当然不必迷信,也不必盲从。可以质疑,可以有自由独立的思想。但前提是,不能没有尊重,接着是你得读懂,理解前人。对经典、对名著,并不是禁止去另想、另说、另做,而是你要想之有道、说之在理、做之合法。不能人有多大胆,牛皮便上天,不能怀疑一切、打倒一切,不能出口不羁,胡说八道。须知凡事有度,何况面对圣贤。可以大胆假设,但需小心求证。无稽之谈应缄默,二传手(二百次也得多,别人嚼过的馍别说是自己蒸的)之类当休炫。
     
       对专家还不甚了了,对经典只是朦朦胧胧,在一个专业领域不过浅尝而已,万里长征才刚刚走完第一步,只是集聚了一桶底儿的水,在大海边不过拣起一只贝壳——便声称自己是亲历全过程长征的老红军,便宣告自己如同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然后就迫不及待的质疑叫板专家,这不能不令人贻笑大方,人们自然要如此疑窦:这是疯子,还是傻瓜?
     
       有一种招术让人侧目:借专家、借贬损专家抬高自己,吸人眼球。这里的贬损,其实是为了袭人耳目,为了吹嘘自己。专家在这里被搞成了托儿,不明就里的专家捍卫者,也稀里糊涂的成了炒作者的被利用者。
       本就有争议的诗词两读或多读,不过是一两个字词而已,如何对峙博大精深的前辈专家?岂能推到倒巍乎高哉的巨人?但炒作者就是恨地无环,铁嘴钢牙:“叶嘉莹不过中学老师”,“王力的书早已过时”,“叶氏不懂训诂学”,“在海外没有真正的旧体诗词专家”等等——可敬的诗词专家就是在如此不知深浅、无知无畏的大言不惭者的嘴里被贬损,不知底里的善良的网友,便自觉不自觉的对炒作者肃然起敬。而炒作者因此而由口吐白沫而发展为无限膨胀,遂即俨然起来,训斥起来(对正常友善批评甚至只是友善的提示一下他的人们):“专家不能被怀疑吗?”“我为何不能否定”?“你有自由独立的民主精神吗?”“你还不懂语言的社会性”!“一味为专家辩护你就是个势利之徒”?“我戏虐怎么了?”······瞧瞧,不但会升级炒作自己,还很善于给别人扣帽子!

       颇令人作呕的是附庸风雅,尤其那种专事包装、表演性的。有个别根本不懂艺术,于诗词是完全擀面杖吹火,但却装模作样的表现对诗词的热情,又不时的介绍某某名士与他有深交,这种拉大旗作虎皮、装点山林的低能作秀,背后是竭力要抹去什么和硬要装扮雅士的骗取用心,让人觉得格外滑稽和低劣。

       亦让人侧目的是,本大字不识几个,近乎一介愚人,却没来由的对文化说三道四——对古人和现当代专家看不惯,盲目愤青,拾人牙慧,粗言秽语——这种脸盆扎猛子加十足痞气,亦是时下一种较为常见的怪象。
         
       古今讲究敬畏之心多有佳话,只提两例。
       欧阳修对诗文的细致严谨是出了名的,他回答妻子:“不怕先生责怪,却怕后生笑话”。
       吴冠中先生只把那些他认为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的画留给后世,他说:“骗得了今天,骗不了明天”。
       理论版的个别不敬、荒谬的炒作,一两个小时尚且蒙不过去,如此“研究”,如此荒唐无畏,当休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主题
29

253

帖子

0

精华

449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82901
经验
10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9-3-15
69
发表于 2019-11-29 12:57 | 只看该作者
思无邪漫谈之六十七:说智
      

      (提要:智不但是智力,也包括修养。有智,方能心怀大事,志存高远,不误歧途;有智,方能养成格局,谋公行道,克己复礼;有智,方能心存仁善,眼明心亮,知己知彼,知远知近,近贤远小,进退有矩,言有分寸,行有法度,抛却卑劣······)

        何为智? 从造字的表义上来说,是知太阳,知阴阳。
        基本含义,即活在世上须具有脑力和智慧,与蠢和笨成反义。
        智后来引申,即孔子将道德引入,把智演化成“仁义礼智信”里的“智”。这时,智是指人们应该具有的辨认人间事物、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或认识。

       智,对于人之生存、生活影响巨大。是人们于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基础条件。
       有智,可以正确理解人言。有益于和谐交流,增进了解,促进合作。失智或无智,误读、误判、误解便会成为常态,庸人自扰无事生非由此成为现实,友好与团结遂即成为人生奢侈。
       有智,可以识人。知情义,明厚薄,利于结友互惠;可以辨别善恶忠奸,亲近好人,远离小人。失智或无智,定是昧于知己暗于知彼,无从阅人,不辨良莠,难知真假,不知好歹,鱼龙混杂。
       有智,有利于处世。能够妥善把握何者该做不该做,何者该说不该说,可以把事情做得规矩圆满,言有分寸,行有法度,事有方圆。失智或无智,为一身谋而愚,为攻讦谋乃劣。必然胸无大志,懵懂世事,不明是非,失却原则,不知进退,自以为是,以至于鲁莽狭隘暴力猥琐,狭令智昏,恶在心头,喋喋不休,掘祖坟,搞攻讦,不道无义,反复无常。
       有智,能大格局,脱离小我,谋大事,为公事,行正事,俯瞰尘世,遨游天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失智或无智,毫无疑问要落入小家子气、处于低层次、眼睛里唯有一己那一亩三分地,甚至步入歧途,跌进龌龊邪恶之中而不自知。

       智者,身有正气,讲大局,有原则,明是非,知良莠,结忠贤,敢担当;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坦坦荡荡。
       智者,稳重妥当,谨言慎行,非礼勿言,非善勿为,非仁勿动,非信勿往,非义勿取,非诚勿扰。疑者不交,交者不疑,处有长性,心有灵犀。
       智者,淡泊安然,小事糊涂,大事清楚,想得开,放得下,吃得香,睡得好;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心底无私天地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主题
29

253

帖子

0

精华

449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82901
经验
10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9-3-15
70
发表于 2019-11-29 12:59 | 只看该作者

思无邪漫谈之六十三:网上流氓及流氓性

      (提要:网上低下以至流氓性突出,主要表现,就是动辄攻讦谩骂,毫无底线。原因在于三点:一人员组成素质不一,二不能慎独无所顾忌,三缺乏管理。)

         这个题目,几年来做栏目管理一直有考虑。

        在互联网一再呼吁提高文化道德层次,而网人于网上又多有无视底线、漠视法律、野蛮攻击、无耻谩骂、野蛮打压的实际,这个问题需要大家来总结认识,从网民和管理一起做起,以提升网上交流文明。

       流氓含义,百度里这样诠释:一般是指那些对他人不尊重、对他人有脏话或脏动作的人。具体是(1)指无固定工作、经常寻衅闹事的人;(2)恶劣下流的行为。词典里的流氓含义,与此基本无差别。

       就百度和词典里流氓的这个含义,现在看来,网上的个别湿人,是形象、立体、生动的演绎了词典里那平面而抽象的词条。

       生活中的多数流氓,基本是流里流气,没正事,耍耍横,打打架,吹吹牛;严重者欺行霸市,侮辱妇女,或者盗拐抢骗之类······

       而网上流氓,他(她)的行为大都没有任何实际利益,但为了所谓的面子、山头、权力(版主)或过结,甚至于就是神经兮兮的对号入座,也同样可以践踏法纪,罔顾事实,抛却道德,不要廉耻,不择手段,拉帮结伙,长期纠缠,蓄意挑衅,是处诋毁,恶毒辱骂——此等之低劣、龌龊、恶毒、持久、完全无底线又无所顾忌,甚至达到了丧心病狂、厚颜无耻又无赖至极、令人发指的地步。

       流氓不固定属于无业者,亦无性别专属。它属于品质低下、道德败坏、狭隘粗鄙、报复心强又干了那流氓实际的人。

    网上流氓, 比照词典,应该是:无视底线,与人不善,肆意对他人进行各种形式的攻击谩骂,破坏秩序,干扰和谐。

        具体为:

        1)与词典和百度所列性质基本相近的那些低劣行为;

        2)经常无视互联网有关法规又不断违犯公共秩序有违社会公德的人;

        3)对他人构成语言暴力,形成人身攻击,或恶劣影射、指桑骂槐或蓄意谩骂、长期纠缠或造谣、诋毁;

        4)不能接受正当批评、正当管理而进行恶意报复攻击的行为;

        5)管理者不公、无道、野蛮;

        6)交流中对女性进行侮辱调戏或恣意性器官辱骂的;

        7)直接国骂、骂娘的;

        8)以注册网名方式下作辱骂的。

       总之,举凡离开诗词,以纠缠人际、搬弄是非、拉帮结伙、谗毁贬低、攻击漫骂为主要活动且时间相对延续较长的,网上流氓无疑。并非以上述恶劣行为为主,时间持续并不持久,但犯有冲撞底线、违反法纪、暴力侵人、攻击谩骂的,应视为流氓性行为。

       网上何以如此乱象?成因大抵如下:

       1,人之修养差甚至品质卑劣。下水道淌出的,自然是污水垃圾。有修养或有品味的人,尊人守纪是习惯,也自觉。出口不逊者,接触几合不悦便骂者,听不得批评张口便骂者,不服从管理而后报复攻击者······无一例外是鲜有教养、品质低劣者。

       2,缺乏法纪观念。心中没尺子,眼里没敬畏,嘴上没把门,言语没底线。动辄跳将出来、毫无顾忌 、污言秽语,便是常态。

       3,不能慎独。网上来自四面八方谁也不认识,又都为笔名,因而放纵,无所顾忌。

       4,嫉妒。嫉火中烧,见不得别人好,必以诬人损人为快。

       5,性格狭隘阴暗。心地狭隘,看不惯,放不下,好计较,说翻脸就翻脸,有敌意就使坏。

       6,对对方不了解。因为接触与交流不是当面,浑忘敬畏。或神经兮兮、主动对号、以己度人,或盲目站队苟做帮闲。

       7,戾气。这有全民性特点,显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谁也不服谁,任性,老子天下第一,凭什么你批评我你管我;谁也不信谁,不管是谁,不管了解不了解,不管是否认准,不高兴便骂,偏执,矫情,低劣,眼与心已失去正常功能;流里流气,说喷就喷,骂骂唧唧,出口成脏,以泼代言;攻击性强,嗜好无限上纲,扣帽子,打棍子;乐于道听途说,以讹辱人,习惯暴力。

       8,网上管理不到位。




       要刹住这些,还需要管理者与会员共同努力,做一番切实而有力度的工作才行。

      (2015年9月26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主题
29

253

帖子

0

精华

449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82901
经验
10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9-3-15
71
发表于 2019-11-29 12:59 | 只看该作者
无邪漫谈之八十五:里子和面子

         里子和面子,是说人的内在与外在,是个老话题。
        就一个人而言,其行为举止、衣食住行、长相俊丑等,属于面子范畴;其信念、品质、才华、敬业、进取、创新等等,属于里子内容。
        里子与面子从哲学上讲,是相辅相成。里子是面子的内涵和底蕴,面子是里子的外延和表象。面子靠里子来支撑,里子由面子来表现。

        中国人的习惯,一般来说,是格外爱面子。女人们的精心化妆美颜,其实就是爱面子的一个表现。爱面子不能离开里子来完成,东施,就是谬修面子的典型。不论男女在公众场合一言不和便骂将起来,甚至拼命,每每是为了面子。重庆公交车坠江,就是因为当事双方都硬要面子又各不相让不得已只好一起去找上帝裁决。
        中华传统文化对里子,其实更为看重,圣贤师哲们对此总有指引:“正心洁本”,“养心莫善于诚”、“终温其慧、淑慎其身”,“内在美大于外在美”等等,名言警策汗牛充栋,贯穿古今。
        中华几千年,里子与面子最佳典范者,当是西施、关羽、江姐、雷锋;最丑恶的人,无疑是贾南风、秦桧、韩复榘、莫焕晶······

         大千世界,人生百态。有的面子大于里子,有的里子强于面子,有的表里如一。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里子,就决定有什么样的面子。大街上流里流气、横冲直撞的,一定是流氓;张嘴便是吹牛撒谎、污言秽语的,多为渣渣;不道无义,以怨报德,翻脸便恶的背后,不出意外是灵魂深处的邪恶与卑劣。而善以待人、乐于助人、以诚相待、正直公道、语有分寸的,其内心应该是有情有悯、仁义礼智的有修养讲情操之人。
        有面子好看,给人热情、讲究。但实际里子卑劣、乖戾,这是欺人欺世,这世间不乏。但真实和细节是掩不住的,接触一段或每到关键处,假面子便会自我爆炸,自我脱落,比如林彪。这其实是里子的作用,里子没道义,没感恩,没分寸,其偏狭与恶毒的魔鬼就一定会蹿出来。      
         有面子难看,但有一颗善良慈爱的心,有正义感,这是人之上乘,譬如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

       人无不爱面子,但要想有面子,则必须解决里子。里子不佳,却死要面子,所谓的面子迟早要坍塌。里子可观,即使暂时没面子,迟早会有面子。文明、美好里子所支撑的面子,才是真面子、靓面子。虚伪或者野蛮的面子底下,一定是伪里子、鄙里子。

        面子硬要不得。蔡英文在前不久的“九合一”选举中当然非常期待“台岛一片绿”,以为有人脉,但事与愿大大相违,何故?因为她把里子丢了——不识潮流,不认九二,台岛不稳,违背民心。如此脑有反骨,背叛祖宗,认贼作父,哪会有什么民心?即使有,也是逆流而动的一撮乌合。
        硬要面子往往适得其反。以暴力攻讦和甩屎盆子给对手来要面子,这换不来面子,譬如前一段美国副总统对中国的恶劣攻击。
        丢怯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面子会随洗心革面而重建。不自省,耍小聪明,企图以巧言令色和嫁祸于人甚至拉拢分化来维系面子,这是错上加错,这使得难堪的面子和丑陋的里子都在一览无余中来了个充分暴露——这岂能有面子?这就反证了一个古训:规矩,才是要面子的基本态度。一个人的吃亏和没了面子,常常在于不老实。      
         最低劣的要面子术,是辱骂撒泼,即以罔顾事实、颠倒黑白、无限上纲、造谣传讹来污蔑。以为埋汰了他人,恶毒了别人,别人就没了面子,自己就获得了胜利,就有了面子。这是aq精神,是最愚蠢的。这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卑劣无耻,是最低级的市井骂大街水平,这种表现无异于在告诉人们: 我是泼妇——这哪里还有什么面子?!


        塑面子要干净,体面;大大方方,有礼有节;不虚伪,不乖戾,不骗人,不害人;与好人处,与高人谈;说该说的,慎要做的;有格局,有追求。
        修里子要善良,诚信;坦坦荡荡,有情有义;知仁爱,知感恩,知进退,知廉耻;能大格局,乐善好施;修正本事,养直道能;怀家国,行忠孝。

       (2018年12月1日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主题
29

253

帖子

0

精华

449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82901
经验
10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9-3-15
72
发表于 2019-11-29 13:00 | 只看该作者
思无邪漫谈之二十九: 再议交流

        人是社会的,社会离不开交流;论坛是写诗议诗的,没有诗词交流便不成论坛。
        交流是需要条件的。

        须具备应有的诗词及其理论修养。
        不懂诗词及其理论,不具基本的旧体常识,无以交流。倘硬做,便是“噗通”与“虾酱”,定是三七二十四的勇敢坚持与无知无畏。倘对话另一方也是外行,且“参与积极”,那双方将是一场非常荒唐而又极其无聊的掐架。倘有一个懂诗词的“认真加入”,不同层次,各持己见,那一定是驴头不对马嘴的尴尬异常的碰撞。
        须懂得且遵守讨论和批评的有关原则。
        1、批评须是倾听的。让人说话,看得惯,听得进;知无不言,言之无罪,闻者足戒。
        2、批评须是内行的。懂得并理解文学批评,其是文学两翼之一翼,是人与人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理论家与作家之间绝不可以或缺的交流、商榷和研讨。批评应是文学的,是一种有关作品内容形式的审美。文学批评常常是指瑕的甚至是激烈的,同时它也是助人的和指引的。
        3、批评须是善意的。可以坦率以至激烈甚至无情,但必须是心怀善意,如足球操场踢球不能踢人。
        4、批评须是文本的。即不能离开具体作品,去凭空、臆断和强加,批评大忌想当然、扣帽子、打棍子。实事求是,是批评的生命。
        5、批评须是科学的。有望远镜,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去认识问题论证问题,会运用当代文学的和时代伦理的相关知识来解析和评论作品。
        6、批评须是正义的。即坚持人民性审美的原则,同时坚持讨论的文明说理。对虚伪、荒谬、谩骂和反人民反社会等言论,必须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这是批评的应有之义。也一定明确:正确的批评和非正当以至邪恶的射骂完全是两回事,前者是正当的是坚持真理,后者是卑劣的是违背底线。
        须有健全的人格储备。
        1、有足够的胸怀进行交流。离开狭隘,闻过不怒,不一遇不同意见便气急败坏急不择言,或反唇相骂。
        2、能平等交流。尊重对手,文明对话,不装不饰。
        3、不搞小圈子搞大团结。有原则感有识别力,避宵小,远是非,不与小人为伍方是好人;谋事以公,不因私而结,不做无意义纠缠,为道而论,不谋私情;远离搬弄,绝不愚蠢的给奸邪当枪使做帮闲。
        4、懂公共知分寸。明白什么环境做什么事情,知道适可而止;讨论要紧拈诗词以及和谐,不缠人际;离开主题而经年累月的纠结人事、自以为是好为人师、拿来别人的启蒙东东做王母娘娘裹脚布般的酸臭唠叨影射等等,不惟没跳出人际纠缠,也是对网人等的不尊以至侵犯,这既是和谐大敌,也令人厌恶。
        5、驱除戾气。戾气重,是文化与修养的严重缺失,是人格的低劣,也常常是一种惯性,其主要标志:就是不会讲道理,不懂平心静气交流,极富攻击性,动辄暴力,说翻脸就翻脸,想骂就骂,怎么辱没对方有劲怎么来。所以应提倡文明,加强自觉,以善待人,论理不怼。
        会不会文明交流?是否遇有不满就开骂?这是休养有无、人品优劣、君子与小人的试金石。
        6、遵法守底线。不骂,不攻,不挑拨,不搬弄,坚守网上底线。戾气重,不守底线,纵使舌吐莲花也是假的。
        须有智(“仁义礼智信”里的那“智”)。
        就是要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有分辨力,知人知己,知形势,知好歹,能联系且全面客观的看待人与事,不以己度人。不揣测,不多疑无断或多疑滥断。总在一个坛子交流对话,须对他人了解,又要清楚自己,如此才可以顺畅交流,和谐共处。在不了解别人的情况下,不多疑,不对号;疑人偷斧后不乱分寸,不说过头,不恶向胆边生。多疑对号为不智,又恶言伤害,那就不仅仅是智的问题而是性格和品质的问题了。
        有智且能理解,一个人群才有可能是融洽、和谐的。
        一个人群多有不智,不能理解他人,读不懂人言,总是疑神疑鬼,又每每生疑对号便怼便骂,这个群体无疑是低能低档低劣的,也一定不会有温馨与和谐。
        须慎言。
        不知底里,不知内情,慎言;不知来龙去脉,不知是非曲直,慎言;事态呈大是大非,呈原则问题,慎言。不然,或者混淆了是非,或者助纣为孽,或者冤枉了善人,而最终都于事无补。

        诗词论坛好的交流和批评,必是文学的,有修养的,自觉的,尊重的,正义的和理智的。
       (原发于中华古韵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主题
29

253

帖子

0

精华

449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82901
经验
10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9-3-15
73
发表于 2019-11-29 13:01 | 只看该作者
简议理论交流


理论,在诗词论坛,关键在有用,出路在创新,不在文字篇幅的长或短。
长而言之有物,富有针对,有理有据,有知识性,有文采,或者有个性有独创,无疑好文或上品,会受欢迎也大有裨益。
短而老生常谈,或者荒谬百出,或者抄袭拾人余唾,抑或不在务实不存老实不顾逻辑只为放卫星······这同样令人生厌,于人于坛有害,更不会受人待见。

理论也不怕重复,其实更多的是重复,创新极难!
要紧在:这重复要于一个领域有用,于一种倾向有引领,于创作有联系,于读者有益——没用的东西除了无聊,没有任何存在意义。
这重复又是经自己咀嚼、消化而反刍出来,不是照搬照书,也不是连自己还没搞懂就大段引用而到自己陈述之时却什么言语都没了。

理论需要卫道。对于荒谬、不懂装懂、自欺欺人、招摇撞骗,对于反传统反方针,勇于批评批判、还理论以本来面目,是理论爱好者或理论工作者的良心与职责。

不必怕辩论。辩论就是讨论,就是交流。论坛论坛,不论,不交流,何以成谈?如何曰坛?会员汇集网上、集结论坛,就在于它的社会性. 社会性是什么?就是联系和交流。老死不相往来,十日不成谈,所谓的交流都是转帖,没有自己的东东,自己的学术,自己的诗词,那还叫学习、创作吗?
而双百方针适于也主宰九百六十五万平方公里之上的任何一处论坛。
只要是理论,是文学的或诗词的,怎么辩都没错,指名道姓无错,对坛中任何一位的诗作和理论予以批评评论都没错。
要制止和打住的,是离开理论去揪扯人际以至于不时出现的那些低劣谩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主题
29

253

帖子

0

精华

449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82901
经验
10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9-3-15
74
发表于 2019-11-29 13:01 | 只看该作者
赏析龚自珍《咏史》

   就我个人阅读习惯,比较偏爱于透视社会本质,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群意愿,鞭挞人间丑恶的审美认识深刻富有思想意义的作品。龚自珍的旧体《已亥杂诗》,是我喜爱的读物。其中第220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五首“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其代表作,被人群认识度和其思想艺术性,无疑可以列入千古名作之中熠熠生彩,以此亦可称谓其是一位有性格有思想的中华大诗人。

   《咏史》,是《已亥杂诗》里的上乘之作,也是可以充分说明龚自珍诗风格的七律。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首联点题,总起。”金粉十五周州”的环境是典型的,”恩怨名流“的性格演绎将会怎样呢:在”吴越“这个繁华之地,诸多恩恩怨怨的故事都生发在社会名流之中。“十五周”与“万重”,都不是实指,前者泛指,后者极言之多。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颔联承首联之总而分。主要脚色当然是“牢盆”代喻的盐官和盐商,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的话语权和生杀权,有多大主就有多大奴,“狎客”这些附庸小人虽则狐假虎威、狗仗人势,但同样也是这个环境里的主角部分。而上流社会的舞台上,到处充斥着不明事理、百无一用的酸腐们,他们一阔脸就装腔作势,搔首弄姿,硬作出头、丑态百出:有权有势的官商和依附势力的小人们控制着局面,轻薄无行的文人盘踞着社会要职。“操”与“踞”,两个动词很是生动的画出了这几种人的霸道与强横。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颈联继续颔联之分,延伸、扩展。在颔联的背景下,作为众多的普通知识分子,他们的生存环境是高压的、恐惧的、忧虑的,他们很难有个性、思想和自由,他们在噤若寒蝉中生活,他们因此也不会有更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他们庸庸碌碌,苟且自保:避席是害怕听到文字狱,写书都是为了填充肚子。“避”,回避,躲避,活画出了一种畏惧,又反衬环境的险恶。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尾联由转而合收束全篇。用事对比,感慨议论。又采用了反问,激问,强化了感情色彩:田横那五百义士在哪里呢?难道都回来封侯晋爵了?用典秦末抗秦齐王后裔田横及其五百义士宁死不臣刘邦事,拿来讽刺当朝士子们没有节操、不讲廉耻、龌龊市侩的人生状态。形象,鲜明,深刻。

   此诗题名”咏史“,实为纪实,讽时,警世。
   龚自珍作为一个思想家、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前驱,他的思想是清醒的,目光是犀利的,纪实是真实的,笔触是批判的。清朝道光吴越之地,那里经济发达、商业繁荣、社会繁华。那里有权的盐官和有钱的盐商以及依附帮闲的门客们主宰社会,他们淫权仗势,作威作福,纸醉金迷,指点江山,颐指气使,翻手云雨,草菅人命。轻薄浮浪的文人们,则占据着社会各个要津,他们左道旁门,唯利是图,拉帮结伙,捕风捉影,深文周纳,蝇营狗苟,声色犬马,多行不义······
    如此上流社会,如此生活背景。給士的影响,是巨大而全身心的,他们没有理想,唯利是图,平庸柔弱,得过且过。
   龚自珍的批判,具体正是表现在以上两个层面:一在上流社会的掌权者,一为得志不做好事的知识分子。而透过这些,他批判的是清代的社会政治、社会专制,批判的是文字狱,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在写作方法和表现风格上,《咏史》集中反映了龚氏“曰圣之时,以有用为主”,“求政事在斯,求言语在斯”,“安得上言依汉制,诗成侍史佐评论”的文学主张,关照社会,重视反映重大题材,认识上理性思维色彩浓烈,语言上求新奇拒绝平庸。
   在宏大的社会背景下撷取细节,在典型的环境里刻画典型人物,典型环境与典型形象互为做用,龚自珍这首七律的写作实践,较之恩格斯有关阐述要早了几十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主题
29

253

帖子

0

精华

449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82901
经验
10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9-3-15
75
发表于 2019-11-29 13:08 | 只看该作者
七绝己丑忆事百首(新韵)
             二零零九 夏

                     其二十二*
李季诗抄透腑馨,中国巴库甩油贫。
玉门今日春重度,拂遍青山尽铁人。

* 1957年12月,新中国宣布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在玉门建成。此后,玉门油田便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大学校、大试验场、大研究场所,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著名诗人李季诗:"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
*铁人王进喜曾在玉门工作,后转战大庆。
绝   己丑忆事百首
                二零零九夏
                  其三十二*
文圣当然师表翁,无疑武圣美髯公。
由来今古尊王道,人圣何如冠雷锋?

*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题词,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主题
29

253

帖子

0

精华

449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82901
经验
10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9-3-15
76
发表于 2019-12-10 08: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思无邪漫谈之四十四:“骂鲁第一人”      苏雪林是骂鲁第一人。     鲁迅一生,他以笔为枪为匕首,对于黑暗和反动他是战士,是斗士。他也因此被嫉恨,被谩骂。        在骂鲁的队伍中,有一位被誉为中华“骂鲁第一人”——即女作家苏雪林。        之所以推苏雪林为“第一”,在于两点:一骂时最长,从1936年鲁迅逝世始到1967年止,苏自己曾讲过:"骂鲁’几乎成了我半生的事业。”二骂的最恶毒离谱,连苏的老师曾被鲁迅斥责的胡适,也对苏的恶骂表示了反感。         苏雪林都骂了鲁迅什么:       自1936年11月12日鲁迅逝世不到一个月,苏雪林便拉开了她“半生‘骂鲁’的序幕”。她以四千言的《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公开祭出反鲁大旗,破口大骂鲁迅是“褊狭阴险,多疑善妒”,“色厉内荏,无廉无耻”,“玷辱士林之衣冠败类,二十四史儒林传所无之奸恶小人”,在文坛“兴风作浪”,“含血喷人”,其杂文“一无足取”,“祸国殃民”。并影射、攻击鲁迅勾结日本特务机关内山书店,“行动诡秘”等等。       苏雪林还污骂,“鲁迅矛盾之人格不足为国人法也”,“左派利用鲁迅为偶像,恣意宣传,将为党国之大患也”,“阴险,多疑,善妒”,“是一个刻毒残酷的刀笔吏,阴险无比,人格卑污又无耻的小人”,“不近人情,睚眦必报”。苏还攻击鲁迅的杂文“文笔尖酸刻薄,无以伦比”,“含血喷人,无所不用其极”。  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主题
29

253

帖子

0

精华

449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82901
经验
10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9-3-15
77
发表于 2019-12-10 08: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说他写作的目的,一是“为那些为中国的改革而‘奔驰的猛士’ ”,他们在寂寞中奋战,我有责任为他们呐喊,要给予他们哪怕是微弱的慰藉”。 二是为那些“如我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美梦的青年,正是因为他们,我‘必须在作品中’处处给予一种不退走,不悲观,不绝望的诱导,而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悲凉感有所扼制(何况我对于悲凉感本身也是持有怀疑态度的)”。 三是他的敌人,鲁迅说,“我的敌人活得太愉快了,我干嘛要让他们那么愉快呢?我要像一个黑色魔鬼那样,站在他们面前,使他们感到不圆满” 。                       先其特色为观察之深刻,谈锋之犀利,文笔之简洁,比喻之巧妙,又因其飘溢几分幽默的气氛,就难怪读者会感到一种即使喝毒酒也不怕死似的凄厉的风味。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要全面了解中国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以外,别无捷径。                                                                           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苏雪林对鲁迅为什么如此仇恨,以至耗用半生时光口诛笔伐? 与鲁迅的两次接触 苏雪林原籍安徽太平岭下村,1897年生于浙江瑞安县丞衙门,因为这个缘故,她经常称自己是半个浙江人。 苏家是个老式家庭,讲求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许女孩子出门求学,这对渴望读书的苏雪林是个巨大的打击。当时安徽省省立初级女子师范招生,得知消息后,苏雪林“费了无数眼泪、哭泣、哀求、吵闹”,终于说服了祖母和顽固的长辈,允许她去报考。 女子师范毕业后,苏雪林又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深受新文化)的熏染。1921年,苏雪林走出国门,赴法国留学。回国后,苏雪林先后在东吴大学和沪江大学任教,并出版了学术专著《李义山恋爱事迹考》、散文集《绿天》以及长篇自传体小说《棘心》,在文坛崭露头角。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苏雪林与鲁迅有了接触。 据鲁迅书信和日记记载,他与苏雪林至少见过两次面。1928年3月14日,鲁迅在致学生章廷谦的信中说:“中国文人的私德,实在是好的多,所以公德,也是好的多,一动也不敢动。白璧德and亚诺德,方兴未艾,苏夫人殊不必有杞天之虑也。该女士我大约见过一回,盖即将出‘结婚纪念册’者欤?” 鲁迅信中的“苏夫人”与“该女士”即苏雪林,当时正在东吴大学任教;“结婚纪念册”指的则是苏雪林的散文集《绿天》,该书收录了她的6篇散文,描写了作者婚后的甜蜜生活。1928年3月,《绿天》由北新书局出版发行,《语丝》周刊刊登了该书的出版广告,称其是作者的“结婚纪念册”。《绿天》出版后,苏雪林曾送给鲁迅一本。 鲁迅与苏雪林的另一次见面是1928年7月7日,北新书局老板李小峰设宴招待北新的作者,受到邀请的有鲁迅、林语堂、郁达夫、王映霞、苏雪林等多人。鲁迅在这天的日记中记到:“午得小峰柬招饮于悦宾楼,同席矛尘、钦文、苏梅、达夫、映霞、玉堂及夫人并女及侄,小峰及其夫人并侄。”鲁迅笔下的苏梅即苏雪林,这是苏雪林与鲁迅有稽可考的第二次会面。 1934年11月15日,已到武汉大学任教的苏雪林在《国闻周报》发表《〈阿Q正传〉及鲁迅创作的艺术》一文,对鲁迅的《阿Q正传》等小说创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苏雪林认为:“鲁迅的小说创作并不多,《呐喊》和《彷徨》是他‘五四’时代到于今的收获。两本,仅仅的两本,但已经使他在将来的中国文学史上占到永久的地位了。” 在这些文字里,我们读到是苏雪林对鲁迅作品的尊重,还有推崇。 一个人的论战  1936年11月12日,鲁迅去世不足一月,苏雪林即写了《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揭开了她半生“反鲁”的序幕。在致蔡元培的信里,苏雪林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主题
29

253

帖子

0

精华

449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82901
经验
10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9-3-15
78
发表于 2019-12-10 08: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936年11月12日,鲁迅去世不足一月,苏雪林即写了《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揭开了她半生“反鲁”的序幕。在致蔡元培的信里,苏雪林一反常态,对曾高度评价过的鲁迅颇多指责,言辞之激烈,令人叹为观止: 鲁迅之为人,又复好谄成癖,依傍门墙者,揣其意旨,争进谀辞,所谓“青年导师”“思想界权威”“革命斗士”“民族解放战士”“中国肖伯纳”“中国高尔基”“东方尼采”各种徽号,不可以屈指数;此风传播,报章杂志,语及鲁迅,必有一段滥恶不堪歌功颂德之词,读之殆欲令人胸次格格作三日恶。 其实,这封信并没有交到蔡元培手上。因为苏雪林当时不知道蔡元培在上海的地址,故委托一位南京的朋友转交,这位朋友感觉内容欠妥,便自作主张把信扣下,建议苏雪林考虑一下再说。恰好这时武汉《奔涛》半月刊约稿,苏雪林就把这封信交了出去,该信公开发表后,苏雪林立即成为左翼文人攻击的靶子。 几乎与此同时,苏雪林也给北京女高时期的老师胡适写了一封信,重弹骂鲁老调。 胡适与苏雪林既有同乡之亲,又有师生之谊,苏雪林在北京女子高师国文系读书时,胡适也在此兼课,苏雪林回忆说:“听胡先生讲话,不但是心灵莫大(博客,微博)的享受,也是耳朵莫大的享受。”可惜少女时期的苏雪林生性羞怯,从不敢到胡先生案前请教疑义,更谈不上去家中造访了——苏雪林虽然是胡适的铁杆粉丝,但年轻的先生却对这位羞涩的同乡兼学生一直印象不深。 1928年,胡适出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苏雪林与同学冯沅君结伴来访。胡适热情款待了两位女弟子,请她们品尝夫人亲手制作的徽州麦饼,并介绍此物乃徽州人远道外出时的旅途食粮,可称“徽州之宝”。其后苏雪林写了一篇谒师记,文中提及徽州麦饼的由来,胡适读后非常高兴,师生之间的交往也热络起来。以后胡适每有新作出版,都会寄送苏雪林一本,后来苏雪林去武汉大学任教,校长王世杰、教授陈源皆胡适好友,苏与他们相处也甚为相得。 1936年12月初,胡适从美国回来,经过南京时,听说了苏雪林给蔡元培写信的事。回北平后,胡适将苏雪林的信细细读过,随即回复一封长信,对她提出了委婉的批评和劝诫:“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深,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的早年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此段似是责备你,但出于敬爱之私,想能蒙原谅。” 但苏雪林没有听进胡适的意见,此后几十年,她连续撰写了一系列文章,对鲁迅极尽口诛笔伐之能事。1966年,苏雪林将自己“反鲁”的文章结集出版,定名为《我论鲁迅》,这本书可以说是苏雪林“反鲁”的一个总结。 晚年苏雪林 半生“反鲁”的原因 苏雪林与鲁迅究竟有什么过节?她为什么一直反对鲁迅呢? 说法很多,有人说鲁迅曾经冷落过她,苏雪林自己在《关于我的荣与辱》中也证实了这个说法: 有一回上海北新书局老板李小峰先生为联欢起见,宴请曾在他书店出书的文人,鲁迅与林语堂先生齐出席,我亦敬陪末座。我对鲁迅固极冷淡,他对我也昂头天外,不屑理睬。 这次会面就是鲁迅日记中记载的悦宾楼宴饮。据说苏雪林到时其他人大都到了,当时她的《绿天》刚刚出版,在文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所以大家对她都十分热情。但当主人把苏雪林介绍给鲁迅时,鲁迅和她既没有握手,也没有寒暄,只是冷淡地点了点头。这个小插曲让苏雪林非常尴尬,也让大家感到有些意外。 两人以前素无恩怨,苏雪林对鲁迅此举百思不得其解。1931年她到武汉大学后,与在武大任教的凌淑华过从甚密,一次闲聊时,苏雪林将这个困扰她多年的问题告诉了凌叔华,希望闺密能给她解疑答惑。 凌叔华果然告诉了她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 凌叔华的先生陈源笔名西滢,是现代评论派的主要成员,时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陈源在女师大风波中与鲁迅结怨,两人针锋相对,相互笔战。凌叔华告诉苏雪林,因为她曾在陈源主编的《现代评论》上发表过《李义山恋爱事迹考》,又与胡适、陈源、王世杰等交往密切,自然为鲁迅所不喜,这就是苏雪林遇冷的原因。 凌叔华的想法其实是她自己的猜测,很多研究者和学者都认为,鲁迅与苏雪林并没有什么解不开的梁子,至于那次宴会上不给她面子,估计也就是一个文学前辈在后生面前耍耍大牌而已,因为从那次饭局直到去世,鲁迅并没有发表过攻击苏雪林的过分言论。 其实被鲁迅冷落只是个引子,最让苏雪林反感的是鲁迅对胡适和女师大校长杨荫榆等人的攻击。她与胡、杨两人私谊甚笃,情感上自然站在他们一边,对鲁迅反感也是必然的事情——这才是苏、鲁结怨的主要原因。 女师大风潮中,鲁迅对杨荫榆进行声讨。苏雪林是北京女师出身(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前身),杨荫榆出任女师大校长时,苏尚在法国留学,苏雪林回国后不久,杨因女师大风潮去职避居苏州,后在东吴大学任教,与苏成为同事。 苏雪林对年长自己十几岁的杨荫榆素怀钦敬之心,苏州沦陷后,杨荫榆为保护同胞姐妹免遭蹂躏而被日寇枪杀。远在四川乐山的苏雪林闻讯写下了《悼女教育家杨荫榆先生》一文,文中写道:“我与荫榆先生相识,系在民国十七八年间。关于她的平生,我曾在一篇《几个女教育家的速写像》中介绍一二。提到北京女师大风潮曾替荫榆先生说了几句公道话。她原是已故某文学大师的对头,而某大师钦定的罪案是从来没人敢翻的,我胆敢去太岁头上动土,岂非太不自量?” 而鲁迅对胡适的批判,更令苏雪林不能容忍,她在文章中写道:“他骂胡先生为‘高等华人’‘金元博士’‘伪学者’‘皇权的保卫者’,在抗日怒潮正高涨时,他又乘势骂胡先生为‘汉奸’‘卖国贼’……血气方刚的青年们,听了鲁迅这种话,胡先生生命岂不是危乎殆哉了吗?” 关于苏雪林反鲁,还有一种比较新奇的说法,此说出自房向东的《鲁迅:最受污蔑的人》一书,现转述于下,供有兴趣者探讨: 陈漱渝(鲁迅研究学者)采访苏雪林时曾问她,为什么要对鲁迅采取激烈攻击的态度?苏雪林说:“有人说,我之所以攻击鲁迅,是因为我对鲁迅单相思,爱而不得转为恨。这是没有根据的。”苏雪林不说也罢,陈漱渝并没问她是不是爱上了鲁迅,她却先说了。她为什么又性急了呢?她要表白什么?她要洗刷什么?我也搞不清楚,只有天晓得。 这大概是迄今为止最为八卦的一个原因了吧。 其实苏雪林对鲁迅一开始是非常钦佩的,经常在公众场合说自己是鲁迅的学生,按照现在的说法苏雪林还是鲁迅的一名粉丝呢!可是为何苏雪林女士在鲁迅死后,就不断的攻击鲁迅呢?我认为是她的偏执以及为了名利。 1928年,苏雪林出版了自己第一篇作品叫做《绿天》,她第一个把书给了鲁迅,但是得到的并不是鲁迅的赏识,只是对一个自己读者的态度,刻板的回复了她。这一切有可能都是苏雪林的偏执所导致的,她认为自己对鲁迅那么崇拜,自己出书第一个也是给您看,你应该拿我和其他读者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主题
29

253

帖子

0

精华

449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82901
经验
10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9-3-15
79
发表于 2019-12-10 08: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雪林女士的自传中,曾写道苏雪林和鲁迅有过一次见面,是在一次作者的卧谈会上,苏雪林远远的就看见了鲁迅,急忙向鲁迅打招呼,但是鲁迅对她只是轻微的点了点头,苏雪林的满腔热血和要说的话戛然而止,内心从头凉到了底,满怀憧憬,却不欢这两件对于鲁迅来说都是小事,但在苏雪林心中认为鲁迅不应该这样对她,她的一生走来,本就是高傲的,她不愿这样被鲁迅看不起,因爱生恨,在鲁迅死后对鲁迅进行了抨击。而散。 来,苏雪林到了台湾之后,继续抨击鲁迅,我想一方面是因为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她迎合台湾,借此表面自己的立场,另一方面应该是给自己刷“热度”,我很难想象一个女人会因为两件小事和与他的意见不一致就一直抨击这个人,曝光自己,应该是她的真实目的。 来,苏雪林到了台湾之后,继续抨击鲁迅,我想一方面是因为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她迎合台湾,借此表面自己的立场,另一方面应该是给自己刷“热度”,我很难想象一个女人会因为两件小事和与他的意见不一致就一直抨击这个人,曝光自己,应该是她的真实目的。  她说:“鲁迅是中国最早、最成功的乡土文艺家,能与世界名著分庭抗礼”。还说:“谁都知道鲁迅是新文学界的老资格,过去十年内曾执过文坛牛耳……”苏雪林认为:“鲁迅的小说创作并不多,《呐喊》和《彷徨》是他五四时代到于今的收获。两本,仅仅的两本,但已经使他在将来的中国文学史上占到永久的地位了。”    此时的苏雪林,对鲁迅先生无疑是崇拜的。令人难以费解的是,但在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去世后,苏雪林对鲁迅先生的态度却忽然转变,从以前的自称为“学生”而变成不择手段地发起对鲁迅的攻击。    1936年11月12日,鲁迅逝世不到一个月,苏雪林便拉开了她“半生‘反鲁’的序幕”。她写了长达四千言的《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公开祭出反鲁大旗,破口大骂鲁迅是“褊狭阴险,多疑善妒”,“色厉内荏,无廉无耻”,“玷辱士林之衣冠败类,二十四史儒林传所无之奸恶小人”,在文坛“兴风作浪”,“含血喷人”,其杂文“一无足取”,“祸国殃民”。并影射、攻击鲁迅勾结日本特务机关内山书店,“行动诡秘”等等。    苏雪林还称,“鲁迅病态心理将于青年心灵发生不良之影响也,”“鲁迅矛盾之人格不足为国人法也”,“左派利用鲁迅为偶像,恣意宣传,将为党国之大患也”,“阴险,多疑,善妒”,“是一个刻毒残酷的刀笔吏,阴险无比,人格卑污又无耻的小人”,“不近人情,睚眦必报”。她还攻击鲁迅的杂文“文笔尖酸刻薄,无以伦比”,“含血喷人,无所不用其极”。    其实,蔡元培当时并没有收到这封信。苏雪林这封信是托人转交的,但转交人觉得内容欠妥,建议她慎重考虑。苏雪林对此很不满,这时恰好武汉《奔涛》半月刊来约稿,她就把这封信拿了出来。对方很快付梓,此时距离鲁迅去世大约一个月,该信一发表,立刻激起了公愤,苏雪林也成了众矢之的。她自己说, “骂我的漫画、诗歌、杂俎,无所不有”, “凡有报纸者,对我必有骂声”,甚至还有恐吓信。    先前表示鲁迅的创作“很合我理想的标准”,现在却变成了“其文笔尖酸刻毒,无与伦比”。苏雪林对鲁迅的态度转弯之急,着实令人匪夷所思。    被苏雪林骂过的作家不独是鲁迅,她还曾咒骂创造社时期的郭沫若、郁达夫等人“卑污”、“阴贼”、“刻薄”、“流氓”、“衣冠败类”、“奸恶小人”等等。    苏雪林写了《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的第二天,她又写了《理水和出关》,对鲁迅进行冷嘲热讽。又过了四天,即11月18日,她写了《与胡适之先生论当前文化动态书》(发表于1937年《奔涛》创刊号)。苏雪林在该文的《自跋》中写道:“以鲁迅一生行事言之,二十四史儒林传不会有他的位置,二十四史文苑、文学传,像这类小人确也不容易寻出”。    从1936年秋末至1937年春,苏雪林连续写了多篇文章《说妒》、《富贵神仙》、《论偶像》、《论诬蔑》、《论是非》、《过去文坛病态的检讨》、《对(武汉日报)副刊的建议》、《论鲁迅的杂感文》等,无论从内容及语言上看都十分激烈,对鲁迅极尽口诛笔伐之能事。    1949年,苏雪林到台湾后,国共两党处于敌对状态,为讨好国民党当局,苏雪林对鲁迅的态度自然更是变本加厉了。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不停地撰文,继续她的“‘反鲁‘事业”,写了《对战斗文艺的我见》、《琵琶鲍鱼之成神者--鲁迅》、《新文坛四十年》等。    1966年11月,正值鲁迅逝世三十周年,台湾《传记文学》刊出她的一篇两万七千字的长文《鲁迅传论》(后收入《我论鲁迅》一书),大骂鲁迅。鲁迅对贫困青年作家肖军、肖红、叶紫等的经济援助,也被其骂为小恩小惠,笼络人心。苏雪林刻薄之极,无出其右的骂鲁言论,正迎合了蒋介石当时的政治需要。    苏雪林的这篇长文从鲁迅的家世说起,其语轻蔑而简约。她说到鲁迅自二十九岁从日本“束装返国”后,先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后在绍兴中学堂当教务长,之后又出走,想到一家书店当编译员,结果被拒。苏雪林由此判断:“鲁迅读书老是读一个时期便换学校,当教员也爱跳槽,想必是欢喜同学校当局摩擦,或与同事闹脾气,亦可见他与人相处之难。”    在苏雪林眼中,鲁迅还是一个喜欢别人对他吹捧的人。她说:“人家奉献给他的头衔不可胜数:‘东方的尼采’、‘中国的罗曼·罗兰’、‘中国的萧伯纳’、‘中国的高尔基’,喊得洋洋乎其盈耳,鲁迅听了并非不笑,不过不是听人颂扬他敌人的耻笑,而是点头得意含着嘉许的微笑。我以为世上癖好阿谀的人,鲁迅可算第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主题
29

253

帖子

0

精华

4498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82901
经验
10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9-3-15
80
发表于 2019-12-10 09: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967年,苏雪林将自己“反鲁”的大部分文章结集出版《我论鲁迅》(爱眉出版社)。该书出版时,苏雪林称“半生的‘反鲁’事业,……以后我不高兴再理会了”。    《我论鲁迅》加上附录共收集十八篇文章,她在《自序》中谈到了出版此书的目的。我为什么要在这时出版这本集子?其一、人家想必都知道苏雪林是反对鲁迅的。“反鲁”几乎成了我半生的事业,但为什么要反?究竟是怎样反法?则好像是没有人能知道清楚。……因为这本书代表我个人对鲁迅的“观察”、“感想”、“评价”。其二、今年十月十九日是鲁迅逝世三十周年,……我既是反鲁的人, 也应该写一点,所以一口气竟写了一篇两万七千字的《鲁迅传论》和《我对鲁迅由钦敬到反对的原因》。其三、我见台湾论坛近年“捧鲁”有渐成风气之势,已有人呼喊在台湾重印鲁迅著作了。但我担心鲁迅偶像又将在台湾竖立起来,鲁迅崇拜也将在台湾日益推广。    苏雪林为何对鲁迅如此恨之入骨,骂声不休?有专家说是鲁迅曾怠慢过她。说她与鲁迅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28年7月7日,这一天,北新书局老板李小峰在悦宾楼设午宴招待在北新的作者,受到邀请的有鲁迅、林语堂、郁达夫、王映霞等名家。因为《绿天》的成功发行,苏雪林受到大家的热捧,就连林语堂都对她赞美有加。然而主人把她带到鲁迅面前时,她热情地伸出手,没想到鲁迅既没有同她握手,也没有寒暄,只是象征性地朝她点了点头,这让苏雪林感到非常尴尬,鲁迅的态度深深地刺痛了敏感自尊的苏雪林。    这么个过节就造成如此的深仇大恨,苏雪林也太小气了。据她自己解释,“我的那几篇反鲁文字,原来从鲁迅学来,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鲁迅一辈子运用他那支尖酸刻薄的刀笔,叫别人吃他苦头,我现在也叫这位绍兴师爷吃吃我的苦头,不算不公道吧?”    鲁迅骂功无敌,与同时期的文人翻脸交恶,指着鼻子对骂的事情此起彼伏。但是鲁迅与这些人交恶、对骂都是于公,也就是说都是出于政见不合、阵营有别。 这种现象大概是以鲁迅成为左翼作家联盟的旗手为分水岭。鲁迅思想转左,胡适、陈西滢、梁实秋、林语堂或偏改良,或失望于政治,大家分道扬镳、人心向背在所难免。 而苏雪林早期虽然在文学上是鲁迅的小迷妹,但是骨子里却是胡适、周作人派的。在政治立场还没有泾渭分明的时候,苏雪林对鲁迅的崇拜是发自内心的,没有疑问的。 即使两派明显对立,鲁迅在世时,苏雪林也未曾批评过他,这大抵是和她本身就是个政治思想并不尖锐的女性作家有关。反而是到了鲁迅去世,那些曾经的对手纷纷放下了,苏雪林却开始了长达半辈子对鲁迅的批判。 也许是对鲁迅骂功的忌讳,到他死了才敢表达,这种行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是欠妥的,但苏雪林却乐此不疲,即使她的老师胡适对她这种行为也看不下去,作了规劝。  苏雪林自己说,是在某次见面会上,她跟鲁迅握手时被鲁迅拒绝,因为感觉被怠慢而怒由心生。然而这件事情几年之后,她还曾经在报刊上写过《阿Q正传》的读后感,所以这只不过是苏雪林心中的一根刺,被她自己拿来作为自己怨恨的起因罢了。 人死仇消,苏雪林会因为这一件小事而骂了半辈子? 也许她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 人们实在找不出值得这么做的原因,并且她也确实是骂了半辈子。 那么我们只能认为这个人——很变态。 而究其心里产生变态的原因,无非就是婚姻与爱情。苏雪林和民国时期大多数名人一样,是冲破家庭追求自由走向广阔世界的,她也在留学期间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却迫于压力回国成亲,是包办婚姻的受害者。而她的丈夫虽然也是门当户对的留学生,却是典型的理工直男,与苏雪林的文艺范格格不入。   苏雪林自己说,是在某次见面会上,她跟鲁迅握手时被鲁迅拒绝,因为感觉被怠慢而怒由心生。然而这件事情几年之后,她还曾经在报刊上写过《阿Q正传》的读后感,所以这只不过是苏雪林心中的一根刺,被她自己拿来作为自己怨恨的起因罢了。 人死仇消,苏雪林会因为这一件小事而骂了半辈子? 也许她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 人们实在找不出值得这么做的原因,并且她也确实是骂了半辈子。 那么我们只能认为这个人——很变态。 而究其心里产生变态的原因,无非就是婚姻与爱情。苏雪林和民国时期大多数名人一样,是冲破家庭追求自由走向广阔世界的,她也在留学期间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却迫于压力回国成亲,是包办婚姻的受害者。而她的丈夫虽然也是门当户对的留学生,却是典型的理工直男,与苏雪林的文艺范格格不入。 苏雪林由此心生懊悔,对丈夫有了新的感情。实际上,爱情在这个长期独居的女人心里,复苏了。同时,对鲁迅长期的、恶毒的怨恨也就消除了。 鲁迅这个锅其实背得很冤。 苏雪林这段时期这种行为就是一种心理上的变态。 治疗这种扭曲心理的良药,唯有爱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4-25 17:46 , Processed in 0.09441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