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美华文楹联专题研究”汇报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2-16 1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北美华文楹联专题研究”汇报

(讲话稿)

张小华  江西省楹联学会副会长

2019年12月15日星期日 江西省楹联学会三届四次理事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各位理事,上午好!

    我9月份刚回国,离开大家有一年多了。我去美国一年是带着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去的,身份是国家公派留学访问学者,围绕这个题目我在美国一年基本是做楹联的田野调查,下面讲讲这些情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我在美国的住所和足迹、楹联田野调查的情况、美国华文楹联创作。

一、美国的住所和足迹

    我所在的学校是纽约州立大学。学校在纽约州,但是在离纽约市约3个小时车程的小镇上。这里到华盛顿5个小车程,到宾夕法尼亚的费城也是约3个小时的车程。所以,我田野调查的重点就是在美东这一块。美国也是从一批清教徒在美东北部登录,落根东部开始发展起来的。美国版图的四个角我都打卡到了。美西沿着加州1号公路从洛杉矶自驾到旧金山,偏西从洛杉矶出发往东北走过七八个州,经过拉斯维加斯和盐湖城到黄石公园那一条线。最南到了佛罗里达,然后出境去了南美的岛国。

二、楹联田野调查的情况

    说美国的楹联,严格来说,是美国华人圈的楹联。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其它国家、种族的人不懂。从内容上,我们的文字人家根本不认识,意思更不懂。从形式上,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群对颜色的认同感不一样,不是地球上所有人都认为红色象征吉祥,希腊、拉丁、意大利、穆斯林等人对大红纸的感觉跟华人完全不一样。因此对春联及喜庆中的联那种大红颜色传达出来的喜庆、热烈的气氛他们也没有感觉,何况各个种族有各个种族自己的节日。因此在美国,就算有我们所说的“外国人”(其实在那里我们才是外国人)认识汉字,但汉字的内核之美他们几乎领略不到。先不说其它种族的人,就说美国的ABC(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他们会说普通话,广州话、福建话,也认得一些汉字,但他们基本止步于生活层面的交谈阅读,对汉语深层次的理解与运用,除非是汉语言专业的,都不行。但大家都懂的,千辛万苦移民到了美国的华人,有谁会回头让自己的孩子学中文?

    在美国的头几个月搞清楚了这个情况以后我寻找对联基本就是在华人圈,最后就是在华埠,准确地说,是在华埠的各个门店面里。一般来说,门店里对联的内容极为简单与程式化,诸如“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之类的。

    华盛顿的华埠有一个大牌坊,牌坊两边刻有对联。在费城的西安拉面馆我也看到了对联。纽约曼哈顿中国城哥伦比亚公园及附近有石门的地方,石门两边会刻上对联。有些会所门口也有对联,如宗亲会所。但华埠的商店店面两边门框基本不会有对联。我居住的小镇的中餐馆也有对联,但不是说,有中餐馆的对方一定有对联。
   
    华埠也好,小镇也好,他们的对联都在屋里张贴,屋外没有。应该说,整个美国张贴对联的情况都是这样,从美东到美西,皆如此。他们为什么不在外面贴对联,后来我为央视纪录片《楹联里的中国》做更深的调查时找到了答案。

    第一,入乡随俗,美国是西方文化的世界。

    第二,非常多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华人不想自己的家从外面一看就是中国人的。

    第三,在美国其它种族的人都知道中国人喜欢存钱,因此华人不想自己的房子在外面有明显的中国标志,从而被贼惦记。

    “被贼惦记”这几个字是我已经移民定居纽约的朋友告诉我的,她说,纽约的老华侨都知道,千万不要让贼知道这家房子主人是中国人。后来我在曼哈顿中国城大街上问过一个六十来岁的广州女人,她八十年代初去了纽约,她也是同样的答复。

    2019年6月上旬央视九套纪录片频道的导演霍明联系上我,希望我协助拍摄《楹联里的中国》,负责海外楹联这一块。他希望我提供一个海外华人的案例,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内容定在春联。这个案例的理想状态是,第一代和第二代都在撰写春联、书写春联、张贴春联。我简单将我在美国所了解到的告诉他,我说,我能给你提供一些资料,但肯定达不到你的要求,不过接下来我会以你的要求去收集资料。

    然后,我通过几个渠道寻找春联。

    1、我室友给学生群发邮件。我室友在我访学的大学做中文老师,班上的孩子基本是ABC。

    2、我美国的导师。我导师教中国文学文化的课程。

    3、我访学的大学的一位理工科教授。这位教授原籍江西抚州,出生于广州,有家学底蕴,他夫妻俩七八、七九年考取大学,然后出国留学,然后移民。

    4、我的一位家住纽约州的朋友。这位朋友自己移民十多年,但她老公的母亲去美国有四五十年,他老公去美国也有三四十年,他老公家族的人基本都在美国。

    四个渠道寻找一圈下来的结果是:室友的学生里一个都没有。两位出生于中国成长于中国的美国大学教授自己过年不书写、撰写春联,甚至也不张贴春联。我那位朋友家里会贴,但只在屋里贴,她身边没有创作、撰写、书写对联的人,他们的春联都是买来的,过年的时候凑一个气氛。

    我导师跟我说,据他了解,因知识移民的,在学术,在高校这一端的人群基本不会撰写书写张贴春联,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联不是他们世界的事物。如果我要寻找春联,寻找对联,必须到生活气息浓厚的开店的或做工的这一人群中寻找。于是,我决定再次深入纽约市的中国城。

    深入纽约市的中国城还是蛮有收获的。我找了三个有代表性的点,分别提供给了央视,央视摄制组也专门赶在我回国之前赴纽约进行拍摄。这三个点分别是:纽约东方书店、一个广州人开的中餐馆、一个卖中国风礼品的精品店。

    纽约东方书店春节的时候有写春联送春联活动,来领春联的人大部分是华人,但也会有其它种族的人。这些来领春联的其它种族的人要么来过中国,要么他们的直系亲属正在或者曾经在中国工作生活过,他们景仰中国文化。东方书店平时有人教授书法,老师教人写字的时候会用对联作为书写的内容。

    广州人开的中餐馆里贴对联,餐馆里相当于中堂的位置有一个活动背景墙,庆寿、庆婚之类的宴席上会调换不同的背景画,背景画两侧贴有对联,但这个对联是固定的,就是做生意人的“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之类。在这里,对联是中国元素,是表现形式,与内容无关。这副做生意人的祈愿联在婚礼上充当婚联,在寿宴时充当寿联。他们需要对联,只是觉得那个场合那个氛围应该有对联,没有就觉得少了一点什么。礼品店的名字叫美丽阁,美丽阁里一片中国红,有非常多的对联,最多的是婚联、春联,也有少数乔迁联。老板说过中国年的时候他的生意还是不错的。顺带提一下,老板夫妻俩是在越南出生的第三代华人,原籍福建,他们八十年代初寻找美国梦去了美国。

三、创作情况

    华人圈里有人在创作对联,特别是因为微信联通世界的强大功能,移民到美国的第一代华人通过微信群创作楹联蛮活跃。所以,就有大家经常看到的某某海内外征联、海内外大赛。因为只要有一个大陆之外的人参加就算是海内外活动,就算是国际性的。

    从创作主体来说,这些人都是在国内接受完教育然后因各种原因去了美国的人。因为在国内接受完教育,受过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濡养,他们能感受到汉字的魅力、汉语文学的魅力,也就说他们已经具备了领略汉语文学魅力这一素质,同时具有一定的驾驭汉字的能力。

    他们在美国听说读写英语都是止于生活层面和工作层面,但到了精神食粮层面,他们需求的,仍然是中国的文化、文学作品,只有这些营养才能让他们有精神的愉悦、享受。就像当时因为央视节目的事情我跟定居德州的一个联友聊天,她可有热情了,第一次打了将近两个小时电话,说的都是中国文学作品、中国文化的价值,说这是他们的根,是他们永远割舍不掉的,说她认为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他们要继承发扬光大等等,后来把我说怕了,我都不敢接她的电话。

    央视纪录片《楹联里的中国》,十集,每集25分钟,安排在春节播放。我参与的这部分拍摄了三四天,但呈现出来时约五六分钟的样子。最开始导演设计做春联,但后来因为时间的原因,拍不到春联的真实场景,所以,改到《联里寻根》这一节,前几天我帮他们看了一下剪辑的脚本,又调了。

    在创作这一块,我给央视纪录片频道推荐了一个楹联创作人,他在用楹联寻找他的文化之根。他是一个餐馆诗人,创作书写对联。广东台山人,现居美国罗德岛。他经常回国参加活动,在国内楹联大赛中也拿过奖。为了央视的节目,他在美国的华人圈里专门搞了一次“迎中秋”对联创作活动,为了与建国七十周年数字对接,他精选了七十副联。他还专门组织了一个五十六人参加的活动现场供央视摄制组拍摄,现场挂了几副对联,也有几个人写对联。这五六十个人里面,除了三四个白人,都是黄种人,并且基本是移民美国的广州人。

    在美国的华人也会用微信圈共同创作对联,有些地方也会成立相关协会,但还是一句话,这些主体都是在国内接受完教育然后因各种原因移民美国的人,也就是说,他们是第一代移民,第二代参与的很少,第三代几乎不可能。

    所以说,如果要想让楹联走遍世界,是要依靠在国内接受完教育的人将楹联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但我们同时也应该明白,文化元素离开了土壤,她的存在形式,她的生命力真的不是我们一厢情愿地想像中那样强大丰盈。所以,请大家珍惜,也让我们庆幸,我们能有一批朋友在楹联的土壤里共同爱好着楹联,共同在这片土地上让楹联之花迎风绽放。

    谢谢大家!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4-24 10:40 , Processed in 0.07336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