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孙逐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对仗理论中王力语法分析法的失误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141
 楼主| 发表于 2008-2-12 13:37 | 只看该作者
<P>今天试贴成功了。</P><P>以前屡次不能发新帖,回自己的帖子,有时候能,有时候不能。是我的电脑有问题吗?郁闷。</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142
 楼主| 发表于 2008-2-12 13:51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4>以前屡次不能发新帖,回自己的帖子,有时候能,有时候不能〔跳出“您没有回自己的帖子的权利”的菜单〕。所以我不得不更换马甲回帖。</FONT></P><P><FONT size=4>应该不是我的浏览器有问题,因为我在其它论坛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现象。</FONT></P><P><FONT size=4>不是我意气用事,贵坛以前就有不是举人不准发新帖的声明。因我不是举人,所以我的几个新帖都是由管理员转移到雅士会所的。</FONT><FONT size=4>我不是举人,我哪会要求贵坛把我列为举人以求得发新帖的权利呢?</FONT></P><P><FONT size=4>如果贵坛取消了这个规则,我当然也表示尊重。</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20 小时
主题
126

1289

帖子

15

精华

2176

积分

联都元老

《联都》对联学堂教授(高级班)

Rank: 10Rank: 10

UID
146
经验
217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2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6-16
143
发表于 2008-2-21 16:41 | 只看该作者
<P>第 <FONT color=#ff0000>7</FONT> 楼 的这一句很重要:</P><P>王力早就说过了:句法结构相同的对仗之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只要求字面相对。而且举了例进行了说明。</P><P>其实,字面相对,在以往对联理论中,已经粗略讨论过、涉及过。孙则鸣先生此文,虽然用的是字类相对的说法,一字之差而已,其实质是一个意思。</P>
欢迎光临達之的博客
http://blog.kdnet.net/boke.asp?xdz123.showchannel.0.html
包括社会批评类杂文、佛学文章、佛教对联 、对联作品与对联理论文章、新诗、格律诗词、哲理随笔、杂感体验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 小时
主题
384

7404

帖子

3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贵宾

御赐护龙大将军

Rank: 4Rank: 4

UID
6533
经验
887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1-13
144
发表于 2008-2-21 20:15 | 只看该作者
<P><FONT color=#cc5233>下笔千言〔名〕,正槐子黄时,桂花香里;
出门一笑〔动〕,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FONT></P>
<P><FONT color=#cc5233>谈些浅见;</FONT></P>
<P><FONT color=#cc5233>1."下笔"对"出门",皆动宾结构,属工对.</FONT></P>
<P><FONT color=#cc5233>2."千言"对"一笑","千言"解作"千句言语","一笑"也可别解为"一个笑容",因借对而后可视作工对.这是古人所谓"字类相对"或"字面相对"所允许的.</FONT></P>
<P><FONT color=#cc5233>3."槐子黄时"与"桂花香里"是自对,"西湖月满"与"东浙潮来"亦是自对,这是古人约定俗成的宽对.</FONT></P>
<P><FONT color=#cc5233>4."正"与"看"属领字,可不对.但因"看"字可平可仄,故其实也属工对.</FONT></P>
<P><FONT color=#cc5233>由此可以看出,此联基本上属工对.</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1 20:21:0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145
 楼主| 发表于 2008-2-21 20:24 | 只看该作者
<P>转贴:<a href="http://www.duilian.cn/bbs/dispbbs.asp?boardID=52&amp;ID=35383&amp;page=1" target="_blank" >http://www.duilian.cn/bbs/dispbbs.asp?boardID=52&amp;ID=35383&amp;page=1</A></P><P> [讨论]写作对联需要精深的语法知识吗?
按:这是去年在网上发的一篇旧稿,一字不易地转来。</P><P>
对对子是古代从发蒙便开始学习的日课之一,教习对对子的老师,绝大多数是很普通的乡村读书人〔绝大多数还只是“童生”〕。他们绝大多数都不是学富五车的硕儒,更不可能是握丰富系统的语法知识的专家学者〔古代连一个都没有,那时候根本没有系统的语法研究〕。在他们的教育下,绝大多数小学生都能比较正确地写出“合律”的对子出来,尽管意境谈不上高远。</P><P>如果真要象网上的语法专家一般,必须有如此专业的辨析词性和分析语法成分的能力,才能写出“合律”的对仗句,那么写“合律”的对联只可能是极个别的专家才可以胜任的阳春白雪了,就不可能成为所有小知识分子都具备的基本写作能力了。</P><P>还有一点,每个童生还必备权威的精通对仗格律的语法学家的专著〔比如,类似于王力教授的《汉语诗律学》〕以供随时查阅参考,日后参加科举考试,受到考官“不合律”的责难时,可以引经据典为自己辩护。每一个考官也必须精通语法学家的理论,备有他们的专著,才能具有辨识“合律”的对联的能力;在裁决考生的对仗句的“生死”时,有权威理论著作依据可查,不至于被考生到打一耙头。</P><P>显然,这是一个荒唐的假设。</P><P>这足以说明,古人一定是在遵循着一种比较简单的切实可行的法度写作,这种法度既不需要精深的语法分析能力,又不需要渊博的学识,更不需要有某权威理论著作备查。而且这种法度,大多数不具备精深广博的语法知识和学识的现代下里巴人也能很容易掌握。</P><P>〔恕我冒昧指出,就是身为中国楹联学会网论坛的站长都市村夫先生,也是为了研究的需要,最近才“恶补”语法知识的,以前对于词性的辨析也不是那么十分内行的;说明先生在“恶补”语法知识之前,已经完全具备了写作“合律”对联的能力了。〕</P><P>这种法度大家其实已经很熟悉了,这就是“对类”,所需要的理论工具书不过是古代很普及的“类书”〔“字类”词典〕而已。</P><P>实际上对联的写作过程是这样〔大多数现代人也是这样〕,先凭一时的灵感,写出一句通顺的句子作为对联的样本,然后根据这样本依样画葫芦对出下联。</P><P>〔写作上联时,相信大家绝不会考虑什么“名动形”和“主谓宾”吧?〕</P><P>写下联时,也根本无须分析上联的语法成分〔古代人根本做不到,现代写对联的人,恐怕很少有人会这么作〕,只须根据“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之类的普通常识,逐字逐句地写出下联。写完之后,也无须辨析对上下联的词性和语法结构是否相对〔古人做不到,现代人除了研究的需要和有语法分析癖的人才会这么作〕,只要逐字逐句检查一下,“字类”是不是对错了而已。“字类”没对错,合律的对联便产生了;“字类”对得精细,便是“工对”了。</P><P>古人不关注〔也没有必要关注,更没有能力关注〕句子内部各词语之间是什么成分关系、整个句子是什么类型;他们只关注比较两个句子之间相对应的字是不是“同类”,这是从字面的“类概念”〔即词汇意义〕可以清晰地看出来的。</P><P>他们也没有能力精细地从功能和意义的相互关系辨别字词是什么词性,只能粗粗地根据“类概念”了解他们是实字、虚字还是助字,是活字还是死字,等等。个别紧要地方,看看活字〔即动词〕后面是不是带有相关连的实字〔即宾语〕,看它们是不是“转品”了〔即词性变化了〕,也就够了。</P><P>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写对联,哪需要什么精深的语法知识呢?哪需要分析什么句子成分呢?哪有能力精细辨析什么词性呢?</P><P>回顾一下自己写对联的通常习惯吧,难道不是这样吗?</P><P>
我的主页:<a href="http://www.dfsf.com.cn/bbs/" target="_blank" >http://www.dfsf.com.cn/bbs/</A>
评论[支持者: 0 人 ,反对者: 0 人,中立者: 0 人] 查看评论信息
2008-2-18 16:44:37举报帖子
点击参与评论 | 引用 | 回复 | 编辑 | 帖子操作  金锐


头衔:护花铃
等级:站务管理
威望:10
文章:2751
积分:8913
注册:2004年7月11日第 2 楼小 大 收录  个性首页 | 博客 | 短信 | 好友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反正我是不大懂语法的:))估计李白也不懂。</P><P>在语法这一点上,我敢保证我比李白强。</P><P>
</P><P>评论[支持者: 0 人 ,反对者: 0 人,中立者: 0 人] 查看评论信息
2008-2-18 17:17:11举报帖子
点击参与评论 | 引用 | 回复 | 帖子操作  上官匙儿


等级:联手一级
文章:21
积分:322
注册:2006年5月8日第 3 楼小 大 收录  个性首页 | 博客 | 短信 | 好友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感而遂通:)</P><P>语法类似于事物出现后对其规律性的总结概括,而非先拟规律后生事物,规律的学习是帮助认识事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146
 楼主| 发表于 2008-2-21 20:26 | 只看该作者
<P>重点处重复发一次:</P><P><FONT size=4>制定法度不难,可要大家觉得合理,乐于接受,就必须作好理论的铺垫工作。</FONT></P><P><FONT size=4>比如这样一个法度:</FONT></P><P><FONT size=4>字面上属于相同字类的字词,无需考虑语法〔无论其语法结构是否一致、词性是否相同〕,一律可以对。〔按:这个法度,无论是精通语法者,还是粗通语法者,还是不懂语法者,是都能掌握的。〕</FONT></P><P><FONT size=4>毫无疑义,这个法度必然遭到“两个一致论”的强烈反对,而且似乎振振有词。</FONT></P><P><FONT size=4>而我说:退一万步,即使是按照最强硬“两个一致”观点,也无法否认这个法度的正确性。</FONT></P><P><FONT size=4>以“出门一笑”对“下笔千言”为例。</FONT></P><P><FONT size=4>根据“两个一致”理论,它们结构不同,词性也不同,失对无疑。〔“一〔副词〕笑〔动词〕”〔状中结构〕;“千〔数词〕言〔名词〕”〔定中结构〕。〕</FONT></P><P><FONT size=4>但是,“两个一致”论者不可能不赞同“借对”之说。</FONT></P><P><FONT size=4>“借对”可借音,也可借形。</FONT></P><P><FONT size=4>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副词“一”借数词“一”的音和形,与数词“千”相对;名词“言”借动词“言谈”之“言”的音和形,与动词“笑”相对。由此可知,“出门一笑”和“下笔千言”同时采用了借音和借形的借对手法,构成了工对。</FONT></P><P><FONT size=4>面对上述相互矛盾、截然相反的结论,两个一致论者为了自圆其说,只能这么解释:</FONT></P><P><FONT size=4>字面上属于相同字类的字词,因词类的兼用,可能词性不同,而词性不同时是不能相对的,但由于采用了“借对”手法,就变得可对了。——请注意:只要字面属于相同字类,毫无例外地一概可以解释为“借对”。</FONT></P><P><FONT size=4>我的法度是直接承认它们可对,“两个一致论”绕一个大圈,也不得不承认它们可对。谁的法度更合理、更简明易行呢?</FONT></P><P><FONT size=4>所以,我还是准备就一些关键性的基础理论作一些铺垫,再来着手写简易法度吧。</FONT></P><P><FONT size=4>[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0 15:20:12编辑过]

我的主页:</FONT><a href="http://www.dfsf.com.cn/bbs/"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 size=4>http://www.dfsf.com.cn/bbs/</FONT></A>
<FONT size=4>评论[支持者: 0 人 ,反对者: 0 人,中立者: 0 人] 查看评论信息
2008-2-20 15:03:18举报帖子
</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147
 楼主| 发表于 2008-2-21 20:31 | 只看该作者
<P>又:<a href="http://www.duilian.cn/bbs/dispbbs.asp?boardid=52&amp;replyid=253022&amp;id=27470&amp;skin=0&amp;page=1&amp;star=7" target="_blank" >http://www.duilian.cn/bbs/dispbbs.asp?boardid=52&amp;replyid=253022&amp;id=27470&amp;skin=0&amp;page=1&amp;star=7</A></P><P><FONT size=4>实在要用现代人的对仗“理论”来分析“一笑”对“千言”的可对性和正确性,还可以作另解:</FONT></P><P><FONT size=4>对仗有“借对”之说,可借音,可借形。</FONT></P><P><FONT size=4>我们也可以认为:副词“一”借数词“一”的音和形,与数词“千”相对;名词“言”借动词“言谈”之“言”的音和形,与动词“笑”相对。由此可知,“出门一笑”和“下笔千言”同时采用了借音和借形的借对手法,构成了工对,其手法之妙,高明之极,冠绝古今,云云。谁能说“借对”之说没有道理?</FONT></P><P><FONT size=4>在现代理论家眼里,这个解释应该很正确,不由得对于古人掌握语法和修辞理论的水平之高钦佩之至,五体投地!</FONT></P><P><FONT size=4>可常识告诉我们,绝大多数古今诗人哪会有这么高深细致的语法修辞理论知识?尤其是擅长文艺创作的人,对于过于抽象的理论总是退避三舍的。其写作法度的掌握多来自熟读的大量作品和类书的潜移默化。真正创作之际,哪还考虑这么多的名动形数量代、主谓宾定状补、借声借形?不过是简简单单的根据“同门类的字”相对写对子而已。如是而已,岂有他哉?</FONT></P><P><FONT size=4>真正精通语法理论的人又有几个?精通语法理论大文学家能有几人?真正精通语法的人大多是学者,其中有几个是大文学家?这难道不是事实吗?难道不令人深思吗?</FONT></P><P><FONT size=4></FONT> </P><P><FONT size=4>2008-2-12 13:23:13</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 小时
主题
384

7404

帖子

3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贵宾

御赐护龙大将军

Rank: 4Rank: 4

UID
6533
经验
887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1-13
148
发表于 2008-2-21 20:35 | 只看该作者
<P><FONT color=#cc5233>因<U>借对</U>而后可视作工对.这是古人所谓"字类相对"或"字面相对"所允许的.</FONT></P><P><FONT color=#cc5233>反之,非正常对仗,又<U>无可</U>借对,则<U>不允</U>.</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 小时
主题
384

7404

帖子

3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贵宾

御赐护龙大将军

Rank: 4Rank: 4

UID
6533
经验
887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1-13
149
发表于 2008-2-21 20:38 | 只看该作者
古人熟能生巧,于<U>借对</U>很有悟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150
 楼主| 发表于 2008-2-21 20:39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达之</I>在2008-2-21 16:41:41的发言:</B>

<P>第 <FONT color=#ff0000>7</FONT> 楼 的这一句很重要:</P>
<P>王力早就说过了:句法结构相同的对仗之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只要求字面相对。而且举了例进行了说明。</P>
<P>其实,字面相对,在以往对联理论中,已经粗略讨论过、涉及过。孙则鸣先生此文,虽然用的是字类相对的说法,一字之差而已,其实质是一个意思。</P></DIV>
<P>王力此论是针对“句型一致”的补充,而没有涉及“词性一致”;“字类”相对是对于对于“词性必须一致”的补充,是对于“字类”就是“词类”的纠误。
<P>关于字类不等于词类,王力早在1955年就作了检讨,已经有了正确结论,但是在此后的所有格律著作里却再也不提自己的修正,仍然坚持字类等同于词类的说法。
<P>可参看我的论文: <B>再论“字类”与“词类”的区别——对仗理论研究之二</B>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20 小时
主题
126

1289

帖子

15

精华

2176

积分

联都元老

《联都》对联学堂教授(高级班)

Rank: 10Rank: 10

UID
146
经验
217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2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6-16
151
发表于 2008-2-21 21:16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孙逐明</I>在2008-2-21 20:39:06的发言:</B>


<P>王力此论是针对“句型一致”的补充,而没有涉及“词性一致”;“字类”相对是对于对于“词性必须一致”的补充,是对于“字类”就是“词类”的纠误。

<P>关于字类不等于词类,王力早在1955年就作了检讨,已经有了正确结论,但是在此后的所有格律著作里却再也不提自己的修正,仍然坚持字类等同于词类的说法。

<P>可参看我的论文: <B>再论“字类”与“词类”的区别——对仗理论研究之二</B>

<P>
</P></DIV>
<P>
<P>对于王力先生的理论和观点表达,我看过一些,但没深入研究,不多说什么。</P>
<P>我个人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是,也许可以这样说:字面相对(字类相对),在某种意义上,是词性相对(或词类相对)的一种变通、补充。对联中的变通手法很多。</P>
欢迎光临達之的博客
http://blog.kdnet.net/boke.asp?xdz123.showchannel.0.html
包括社会批评类杂文、佛学文章、佛教对联 、对联作品与对联理论文章、新诗、格律诗词、哲理随笔、杂感体验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152
 楼主| 发表于 2008-2-22 11:11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大法以下是引用<I>达之</I>在2008-2-21 21:16:00的发言:</B>


<P>
<P>对于王力先生的理论和观点表达,我看过一些,但没深入研究,不多说什么。</P>
<P>我个人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是,也许可以这样说:字面相对(字类相对),在某种意义上,是词性相对(或词类相对)的一种变通、补充。对联中的变通手法很多。</P></DIV>
<P><FONT size=4>王力的“字面相对”和“字类相对”的确是一回事,不过前者是通俗的说法,此说法过于泛,因为它根本没有涉及“字面”如何相对的具体法度,让大家作种种猜想;后者是学理上的解释,而且有详细的解说。是否正确,大家可以讨论。</FONT>
<P><FONT size=4>达之先生“在某种意义上”一语用得很好,因为在受过现代语法教育的人眼里,字类相对是对于词性相对(或词类相对)的一种变通、补充;而在古代人眼里,“字类相对”却是基本大法。</FONT>
<P><FONT size=4>对联的法度,当然可以用古人的成法来归纳总结,也可以利用现代语法修辞知识来归纳总结。这两种方法都必须遵循一个前提:必须对古人的创作实践作尽量完备的归纳,而不是削足适履。一种理论法度,如果不符合它的所谓特例太多,只能说这种理论存在问题。</FONT>
<P><FONT size=4>一己之见,供参考。</FONT>
<P><FONT size=4></FONT>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 小时
主题
384

7404

帖子

3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贵宾

御赐护龙大将军

Rank: 4Rank: 4

UID
6533
经验
887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1-13
153
发表于 2008-2-22 21:45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4>古人的创作实践,是一个<U>不断变化发展</U>的过程,其<U>直觉性</U>很好,<U>但其理论性则一直较弱.</U></FONT></P>
<P><FONT size=4>用古人所谓"字面相对"这很不成熟的较弱理论来衡量今古的大量对联,这才真的是泥古式的削足适履,必然带来很大程度的混乱,是对对联理论体系的一种倒退而非创新.楹联发展史证明:江河不废万古流,一代新人换旧人!</FONT></P>
<P><FONT size=4>今时楹联理论绝对比古人之论要精粹.试析:</P>
<P><FONT color=#cc5233>下笔千言〔名〕,正槐子黄时,桂花香里;
出门一笑〔动〕,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FONT></P>
<P><FONT color=#cc5233>谈些浅见;</FONT></P>
<P><FONT color=#cc5233>1."下笔"对"出门",皆动宾结构,属工对.</FONT></P>
<P><FONT color=#cc5233>2."千言"对"一笑","千言"解作"千句言语","一笑"也可别解为"一个笑容",因借对而后可视作工对.这是古人所谓"字类相对"或"字面相对"所允许的.</FONT></P>
<P><FONT color=#cc5233>3."槐子黄时"与"桂花香里"是自对,"西湖月满"与"东浙潮来"亦是自对,这是古人约定俗成的宽对.</FONT></P>
<P><FONT color=#cc5233>4."正"与"看"属领字,可不对.但因"看"字可平可仄,故其实也属工对.</FONT></P>
<P><FONT color=#cc5233>由此可以看出,此联基本上属工对.</FONT></P></FONT>
<P><FONT size=4>一己之见,供参考。</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3 15:06:1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4 小时
主题
106

485

帖子

0

精华

5782

积分

联都贵宾

联都五品蟑螂

Rank: 4Rank: 4

UID
15293
经验
78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18
154
发表于 2008-5-19 17:43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安康</I>在2008-2-21 21:53:53的发言:</B>
  “漫步”本身是动词性的偏正词组,联句以词组结构相对即可,为何要单独把“步”拿出来呢?如果硬要说“邀春同漫步”中步的词性,我认为它是动词。“步”是动词性词组(漫步)的中心词,“漫”是修饰词。</DIV>
<P>  
  从语法的角度,这是正确的。从对联的角度,这个词是什么词性,不重要。
  
  1、这就是一个两字截单元(也就是安康说的,是个词组),在这个单元中“步”为主,“漫”为辅。用古人的话说,就是“漫”为虚,“步”为实。从“实”对“实”,“虚”对“虚”的角度,汉语的结构中,动宾、偏正(包括状动、形名)、能愿动词+动词、判断词+形容词、判断词+名词等等结构都可与之构成较为工整的对仗,该如何对,要在具体的语境中去把握。
  
  2、如果从宽去对,你就把它当作一个整体单元看。如果与它相对的也是一个两字截单元,哪么只要它们前面的字词对得上,它们之间就可成对,不需要管是什么词性。</P>
<P><FONT color=#0000ff size=5>两个单元概念间的对仗工或宽,与其说是决定于语法,还不如说是决定于逻辑——两个单元之间有无直接的共同属背景,是决定工宽最主要的因素。直接顶着相同属概念的,就是工对,隔层才有共同属概念的,就是宽对。层隔得太多了,就说太宽。没有共同的属概念,就称之为失对。就这么简单~~
</FONT>  
  多读些古人的对联,多体会一下。大家会发现,对偶与词性没太大的关系,不需要整天去琢磨它,更不需要一拿到副对联,立马就给它做上个语法分析。
  
  对偶是一种修辞方法,不是一种语法规则。语法管你的句子是否通顺可解,到了这一步,语法就完成了任务。至于在此基础上的,追求把话说得更动听、更有感染力、更具形式美的对偶方法,就没语法什么事了。</P>
<P>对偶修辞,要的就是一种对称的形式及其审美感受,一个句子,他能给到你这种对称的美,目的就已实现,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语法可以让你实现,逻辑也可以让你实现,甚至图画(在汉字中表现为字形)也可以让你实现。要是一直举下去,有无数的方法可以让你实现。所以,把语法当作唯一的尺度,是很可笑而又很浅薄的。</P>
<P>当然,你不能把句子因为对仗而又弄得人家读不懂,如果真地哪样,语法又会回头来找你算帐的:))
  
<FONT color=#0909f7 size=5>  两千多年了,古人不懂语法,偶句照做,对子照写。反而现代的人一离开语法,就不会对句了,这是件很奇怪的事,开句玩笑——都是给王力害的:))
</FONT>   </P>
<P>(——国粹网校中有学员发了个关于“邀春同漫步”中“步”字是什么词性的问题。以上是蟑螂的回答。对耶非耶,读上个三两千比前人对联的人就会一清二楚。“知者自知,不知者恒不知”,无意与人争什么,针对本贴的跟贴恕不一定回复~~)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19 18:13:49编辑过]

解尽虚华虫不病由他霍乱等闲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155
 楼主| 发表于 2008-5-19 19:38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4>对偶是一种修辞方法,不是一种语法规则。语法管你的句子是否通顺可解,到了这一步,语法就完成了任务。至于在此基础上的,追求把话说得更动听、更有感染力、更具形式美的对偶方法,就没语法什么事了。</FONT></P><P><FONT size=4>对偶修辞,要的就是一种对称的形式及其审美感受,一个句子,他能给到你这种对称的美,目的就已实现,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语法可以让你实现,逻辑也可以让你实现,甚至图画(在汉字中表现为字形)也可以让你实现。要是一直举下去,有无数的方法可以让你实现。所以,把语法当作唯一的尺度,是很可笑而又很浅薄的。</FONT></P><P><FONT size=4>当然,你不能把句子因为对仗而又弄得人家读不懂,如果真地哪样,语法又会回头来找你算帐的:))</FONT></P><P><FONT size=4> </P><P>
</P></FONT><P><FONT size=4>认真读一读修辞专著里关于修辞与语法的关系的论述,就会明白上面的话其实是个起码的常识。</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4 小时
主题
106

485

帖子

0

精华

5782

积分

联都贵宾

联都五品蟑螂

Rank: 4Rank: 4

UID
15293
经验
78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18
156
发表于 2008-5-19 20:47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孙逐明</I>在2008-5-19 19:38:24的发言:</B>
<P><FONT size=4>"对偶是一种修辞方法,不是一种语法规则。语法管你的句子是否通顺可解,到了这一步,语法就完成了任务。至于在此基础上的,追求把话说得更动听、更有感染力、更具形式美的对偶方法,就没语法什么事了。</FONT></P>
<P><FONT size=4>对偶修辞,要的就是一种对称的形式及其审美感受,一个句子,他能给到你这种对称的美,目的就已实现,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语法可以让你实现,逻辑也可以让你实现,甚至图画(在汉字中表现为字形)也可以让你实现。要是一直举下去,有无数的方法可以让你实现。所以,把语法当作唯一的尺度,是很可笑而又很浅薄的。</FONT></P>
<P><FONT size=4>当然,你不能把句子因为对仗而又弄得人家读不懂,如果真地哪样,语法又会回头来找你算帐的:))"</FONT></P>
<P><FONT size=4></P></FONT>
<P><FONT size=4>认真读一读修辞专著里关于修辞与语法的关系的论述,就会明白上面的话其实是个起码的常识。</FONT></P></DIV>
<P><FONT size=3>确实是常识!但很可笑的是,某些连常识都没有的人,还偏偏以为自己是啥咪子对联理论大师,要用王力的语法法则去审判天下的对联,而且重点是名联,获大奖的对联。凡不合其法则者一律开除联藉。晕死:))</FONT>

<P><FONT size=3>没的办法,为了不让这种荒唐的笑话会再出现,就是常识,蟑螂也不得不不厌其烦地贴在这里,见笑于先生咯~~</FONT></P>[em07][em07][em0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19 20:48:24编辑过]

解尽虚华虫不病由他霍乱等闲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 小时
主题
384

7404

帖子

3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贵宾

御赐护龙大将军

Rank: 4Rank: 4

UID
6533
经验
887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1-13
157
发表于 2008-5-20 08:31 | 只看该作者
不可泥古,而当择善而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4 小时
主题
106

485

帖子

0

精华

5782

积分

联都贵宾

联都五品蟑螂

Rank: 4Rank: 4

UID
15293
经验
78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18
158
发表于 2008-5-20 12:07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城谿先生</I>在2008-5-20 8:31:58的发言:</B>
不可泥古,而当择善而从</DIV>
<P><FONT size=3>就这空空洞洞的一句话,真要实行起来的话,先生如何保证您不在择谬而从之??</FONT></P>
<P><FONT size=5>天下醉汉都会说:我没醉~~</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20 12:20:57编辑过]

解尽虚华虫不病由他霍乱等闲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 小时
主题
384

7404

帖子

3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贵宾

御赐护龙大将军

Rank: 4Rank: 4

UID
6533
经验
887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1-13
159
发表于 2008-5-20 20:24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误入溷厕</I>在2008-5-20 12:07:25的发言:</B>


<P><FONT size=3>就这空空洞洞的一句话,真要实行起来的话,先生如何保证您不在择谬而从之??</FONT></P>
<P><FONT size=5>天下醉汉都会说:我没醉~~</FONT></P>
</DIV>

我滴酒不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4 小时
主题
106

485

帖子

0

精华

5782

积分

联都贵宾

联都五品蟑螂

Rank: 4Rank: 4

UID
15293
经验
78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18
160
发表于 2008-5-20 23:54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城谿先生</I>在2008-5-20 20:24:18的发言:</B>


我滴酒不饮.......</DIV>

恭喜你咯!!
解尽虚华虫不病由他霍乱等闲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21 19:53 , Processed in 0.11285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