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孙逐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对仗理论中王力语法分析法的失误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97 小时
主题
384

7404

帖子

3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贵宾

御赐护龙大将军

Rank: 4Rank: 4

UID
6533
经验
887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1-13
41
发表于 2007-7-23 19:20 |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1>试举一些名联: </FONT>
<P><FONT size=1></FONT></P><P><FONT size=1></FONT><P><FONT size=1></FONT></P><P><FONT size=1></FONT></P><P><FONT size=1>1、黄鹤一去〔动〕不复返,白云千〔数〕载〔名〕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FONT><P><FONT size=1>容禀浅见:</FONT></P><P><FONT size=1>1.此乃诗联.</FONT></P><P><FONT size=1>2.此诗是名诗,不等于此诗联是名联.</FONT></P><P><FONT size=1>3.此只不过是诗联,而非对联.</FONT></P><P><FONT size=1>4.此非对联,自然更非名对联.</FONT></P><P><FONT size=1>5.不复返,空悠悠,无论如何放宽,也无法对仗,故此非对联.</FONT></P><P><FONT size=1>6.黄鹤一去,白云千载,则可放宽对仗.</FONT></P><P><FONT size=1>7.但"黄鹤一去,白云千载"可放宽对仗的理由,恰恰在于:把"一去"视为一个时刻或一段时光,从而可放宽到与"千载"对仗.此时,去,已动词名词化了.</FONT></P><P><FONT size=1>由此看来,你的古文底子还待增厚.恕我直言了.</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99 小时
主题
20

863

帖子

0

精华

778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0948
经验
77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9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6
42
发表于 2007-7-23 19:22 | 只看该作者
王力先生虽是名人,然理论上的问题仍然是可以“批评”一番的,赞赏孙君的勇气与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43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9:23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城谿先生</I>在2007-7-23 11:34:23的发言:</B>

<P><FONT size=4>"是完形审美<U>错觉</U>在起作用。"</FONT></P>
<P><FONT size=4>这足以说明其非正格,而系变格.否则,何必要靠"<U>错觉</U>"而起作用呢?</FONT></P>
<P><FONT size=4>变格甚多,有利于克服对联过份追求正格所带来的某种刻板性,使对联的表达更臻丰富多彩.故允变格在对联花园中大放其彩.</FONT></P>
<P><FONT size=4>但否定正格,而以变格作主格,那才是一种真正的误导,易陷入理论误区.</FONT></P>
</DIV>
<P>

<P><FONT size=4>先生发这个帖子,我以为是先生没有看清楚我的帖子,有所误解,所以我详加解释。从后面的帖子看来,先生不过是在有意找茬而已。</FONT></P>
<P><FONT size=4>难道这个论坛就没有人主持公道吗?</FONT></P>
<P><FONT size=4></FONT>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44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9:29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5>哈哈哈哈!我看到诸位轮番围剿在下,很多帖子不是扣帽子,就是故意歪曲我的原意,再不然就是强词夺理。</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3 19:33:4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45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9:37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城谿先生</I>在2007-7-23 19:20:08的发言:</B>
<FONT size=1>试举一些名联: </FONT>
<P><FONT size=1></FONT></P>
<P><FONT size=1></FONT>
<P><FONT size=1></FONT></P>
<P><FONT size=1></FONT></P>
<P><FONT size=1>1、黄鹤一去〔动〕不复返,白云千〔数〕载〔名〕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FONT>
<P><FONT size=1>容禀浅见:</FONT></P>
<P><FONT size=1>1.此乃诗联.</FONT></P>
<P><FONT size=1>2.此诗是名诗,不等于此诗联是名联.</FONT></P>
<P><FONT size=1>3.此只不过是诗联,而非对联.</FONT></P>
<P><FONT size=1>4.此非对联,自然更非名对联.</FONT></P>
<P><FONT size=1>5.不复返,空悠悠,无论如何放宽,也无法对仗,故此非对联.</FONT></P>
<P><FONT size=1>6.黄鹤一去,白云千载,则可放宽对仗.</FONT></P>
<P><FONT size=1>7.但"黄鹤一去,白云千载"可放宽对仗的理由,恰恰在于:把"一去"视为一个时刻或一段时光,从而可放宽到与"千载"对仗.此时,去,已动词名词化了.</FONT></P>
<P><FONT size=1>由此看来,你的古文底子还待增厚.恕我直言了.</FONT></P></DIV>
<P>
<P><FONT size=4>请先生擦亮眼睛,我的文章只讨论对联的对仗吗?</FONT></P>
<P><FONT size=4>先生的胡搅蛮缠我领教了!</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46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9:40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1>1、黄鹤一去〔动〕不复返,白云千〔数〕载〔名〕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P></FONT>
<P>
<P><FONT size=1>2、此地一为〔动〕别,孤蓬万里〔名〕征。〔李白《送友人》〕

<P></FONT>
<P>
<P><FONT size=1>3、为我一挥〔动〕手,如听万壑〔名〕松。〔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P></FONT>
<P>
<P><FONT size=1>4、浮云一别〔动〕后,流水十年〔名〕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P></FONT>
<P>
<P><FONT size=1>5、三顾〔动〕频烦天下计,两朝〔名〕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FONT></P>
<P><FONT size=1>6、功盖三分〔动〕国,名成八阵〔名〕图。〔杜甫《八阵图》〕

<P></FONT>
<P>
<P><FONT size=1>7、无彩凤双飞翼〔名〕,心有灵犀一点通〔动〕。〔李商隐《无题》〕

<P></FONT>
<P>
<P><FONT size=1>8、一身〔名〕去国六千里,万死〔动〕投荒十二年。〔柳子厚《别舎弟宗一》〕

<P></FONT>
<P>
<P><FONT size=1>9、寒枝一绽〔动〕已春色,轻萼数点〔名〕亦幽香。〔张居正《咏江滨梅得阳字》〕

<P></FONT>
<P>
<P><FONT size=1>10、江城白酒三杯〔名〕酽,野老苍颜一笑〔动〕温。〔苏轼《正月……乃和前韵》〕

<P></FONT>
<P>
<P><FONT size=1>11、灵丸捣就千年〔名〕药,镔屑锤成百炼〔动〕身。〔张居正《玄兔》〕

<P></FONT>
<P>
<P><FONT size=1>12、满朝白面三迁〔动〕议,一角黄旗万岁〔名〕声。〔袁枚《澶渊》〕

<P></FONT>
<P>
<P><FONT size=1>13、一览〔动〕极苍茫,旧苑高台同万古;两间〔名〕容啸傲,青天明月此三人。〔清联:《三贤祠联》(李白、杜甫、高适)〕

<P></FONT>
<P>
<P><FONT size=1>14、至德无称,三让〔动〕两家天下;

<P></FONT>
<P>
<P><FONT size=1>高山可仰,一抔〔名〕万古江南。〔清联:齐彦槐《泰伯墓》〕

<P></FONT>
<P>
<P><FONT size=1>15、天与雄区,欲游目骋怀,一层〔名〕更上;

<P></FONT>
<P>
<P><FONT size=1>地因多景,喜山光水色,四望〔动〕皆通。〔清联:李彦章《多景楼》〕

<P></FONT>
<P>
<P><FONT size=1>16、占全湖绿水芙蕖,胜国君臣棋一局〔名〕;看终古雕梁玳瑁,卢家庭院燕双栖〔动〕。〔清联:俞樾《胜棋楼》〕

<P></FONT>
<P>
<P><FONT size=1>17、江湖忠悃三迁〔动〕客;岭海人文百世〔名〕师。〔张之洞《三贤祠》〕

<P></FONT>
<P>
<P><FONT size=1>18、三过〔动〕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名〕于外平成河汉江淮。〔《禹王庙联》〕

<P></FONT>
<P>
<P><FONT size=1>19、今不管世界虎斗龙争,拓地十〔数〕弓〔名〕,假愚谷为名,五柳自号;

<P></FONT>
<P>
<P><FONT size=1>未须疑此园山穷水尽,出门一〔数〕笑〔动〕,看后溪东去,三峰北来。〔东北《满氏醒园联》〕</FONT></P>
<P><FONT color=#f70909 size=5>它们大概全部都名物化了吧?</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3 19:42:3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8 小时
主题
15

417

帖子

0

精华

542

积分

联都贵宾

资深留级

Rank: 4Rank: 4

UID
8375
经验
5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6-10
47
发表于 2007-7-23 21:10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2>呵呵呵,孙先生快冤成袁督军了,慰问[em26]</FONT></P><P><FONT size=2>提点建议,起码我个人觉得,孙先生已经把主要观点说清楚了。想看懂的,应该能够看懂。不想看懂的,你怎样解释也没有太大的作用。与其继续这种拎不清的讨论,孙先生不如去做点有关“字类”的研究、普及工作,更有实际意义。</FONT></P><P><FONT size=2>第一个问题,孙先生已经基本解决,至于这个观点(与其说创新,不如说回归)能否为更多的人接受,需要时间和实践,急也急不来;</FONT></P><P><FONT size=2>当务之急,是第二个问题:对于接受这一观点的人,具体如何操作?香曼女士在《香曼輯錄:虛實死活古今谈》中已经提出这个问题,但还没有解决。在这些相互抵牾的说法中,究竟哪一种更符合于古人的实际?字类的划分究竟如何?这是象俺这样的外行无法解决的,迫切需要有业内人士进行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普及,来指导对联学习、创作的实践。不破不立,破之后,立就是首要问题了。</FONT></P><P><FONT size=2>孙先生老老实实治学,敬佩</FONT>[em27]</P>
蒙我师开新境界

赖斯友共懒生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48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21:11 |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1>
<P>〔留白〕</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3 21:24:4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49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21:15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凑不齐</I>在2007-7-23 21:10:03的发言:</B>

<P><FONT size=2>呵呵呵,孙先生快冤成袁督军了,慰问[em26]</FONT></P>
<P><FONT size=2>提点建议,起码我个人觉得,孙先生已经把主要观点说清楚了。想看懂的,应该能够看懂。不想看懂的,你怎样解释也没有太大的作用。与其继续这种拎不清的讨论,孙先生不如去做点有关“字类”的研究、普及工作,更有实际意义。</FONT></P>
<P><FONT size=2>第一个问题,孙先生已经基本解决,至于这个观点(<FONT color=#ff0000 size=5>与其说创新,不如说回归</FONT>)能否为更多的人接受,需要时间和实践,急也急不来;</FONT></P>
<P><FONT size=2>当务之急,是第二个问题:对于接受这一观点的人,具体如何操作?香曼女士在《香曼輯錄:虛實死活古今谈》中已经提出这个问题,但还没有解决。在这些相互抵牾的说法中,究竟哪一种更符合于古人的实际?字类的划分究竟如何?这是象俺这样的外行无法解决的,迫切需要有业内人士进行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普及,来指导对联学习、创作的实践。不破不立,破之后,立就是首要问题了。</FONT></P>
<P><FONT size=2>孙先生老老实实治学,敬佩</FONT>[em27]</P></DIV>
<P>
<P><FONT color=#ff0000 size=5>与其说创新,不如说回归。<FONT color=#0000ff size=2>说得对极了。</FONT></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50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21:18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2>当务之急,是第二个问题:对于接受这一观点的人,具体如何操作?香曼女士在《香曼輯錄:虛實死活古今谈》中已经提出这个问题,但还没有解决。在这些相互抵牾的说法中,究竟哪一种更符合于古人的实际?字类的划分究竟如何?这是象俺这样的外行无法解决的,迫切需要有业内人士进行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普及,来指导对联学习、创作的实践。不破不立,破之后,立就是首要问题了。</FONT></P>

<P><FONT size=4>这段话对极了,我也想解决这些问题,正在写一些有关的文章。我们一起来研究吧。</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6

56

帖子

0

精华

1195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联都闲士

Rank: 2Rank: 2

UID
6529
经验
17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1-11
51
发表于 2007-7-23 22:45 | 只看该作者
非常赞赏孙先生这种治学的勇气与精神.支持一把.[em01]
放眼千帆通碧海; 怀胸一粟济苍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 小时
主题
384

7404

帖子

3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贵宾

御赐护龙大将军

Rank: 4Rank: 4

UID
6533
经验
887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1-13
52
发表于 2007-7-24 08:26 | 只看该作者
<P>1.落梅时节,<U>因"落梅"作定语修饰名词"时节",故此"落"字作动词(掉落)为宜;</U></P><P>2.惊落叶,<FONT size=1>过空槐,抽掉落字和空字,显然是动宾结构,<U>而落字和空字用于修饰宾语名词,从对仗角度讲此"落"字作形容词(零零落落)为宜.</U></FONT></P><P><FONT size=1>3.当一个词可能有多种含义时,<U>应据上下文义作最佳选择,才能认清三昧.</U></FONT></P><P><FONT size=1>4.治学应实事求是,不能为圆一已之说而歪曲事实,剑走偏锋.</FONT></P><P><FONT size=1>5.我根本不认识你,故所谓"</FONT><FONT size=4>胡搅蛮缠"."找茬"等话说过了过头.但过者化也,我不计较.</FONT></P><P><FONT size=4>6.我想到的只不过是平等的学术交流及学术争鸣,目的是畅所欲言,互敬互谅,互通有无,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谋中华楹联艺术之振兴.</FONT></P><P><FONT size=4>7.万一你只爱听"好话",那就见仁见智.求同存异吧.</FONT></P><P><FONT size=4>8.王力有真才实学,非浪得虚名之徒,其学术功力远在你我之上,可继承之,亦可发展之,但不宜用"严重误导"一类词狂贬之.请问:你今后写论文,愿否把此类狂贬之词舍弃呢?</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 小时
主题
384

7404

帖子

3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贵宾

御赐护龙大将军

Rank: 4Rank: 4

UID
6533
经验
887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1-13
53
发表于 2007-7-24 08:34 |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1>试举一些<U>名联</U>: </FONT>
<P><FONT size=1></FONT><P><FONT size=1></FONT></P><P><FONT size=1></FONT></P><P><FONT size=1>1、黄鹤一去〔动〕不复返,白云千〔数〕载〔名〕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FONT><P><FONT size=1>容禀浅见:</FONT></P><P><FONT size=1>1.此乃诗联.</FONT></P><P><FONT size=1>2.此诗是名诗,不等于此诗联是名联.</FONT></P><P><FONT size=1>3.此只不过是诗联,而非对联.</FONT></P><P><FONT size=1>4.此非对联,自然更非名对联.</FONT></P><P><FONT size=1>5.不复返,空悠悠,无论如何放宽,也无法对仗,故此非对联.</FONT></P><P><FONT size=1>6.黄鹤一去,白云千载,则可放宽对仗.</FONT></P><P><FONT size=1>7.但"黄鹤一去,白云千载"可放宽对仗的理由,恰恰在于:把"一去"视为一个时刻或一段时光,从而可放宽到与"千载"对仗.此时,去,已动词名词化了.</FONT></P><P><FONT size=1>由此看来,你的古文底子还待增厚.恕我直言了.</FONT></P><P><FONT size=1>哦,你在举"<U>名联</U>"!而事实上它连"对联"都不是!!!!!!!!!!!!!!!!!!!!!你为何没一点承认错误的勇气,还要文过饰非呢?</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 小时
主题
384

7404

帖子

3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贵宾

御赐护龙大将军

Rank: 4Rank: 4

UID
6533
经验
887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1-13
54
发表于 2007-7-24 08:40 | 只看该作者
发展前辈理论,敢于创新,精神可嘉.但不在于口号叫得响,而应<U>实事求是</U>地探究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55
 楼主| 发表于 2007-7-24 08:45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城谿先生</I>在2007-7-23 19:20:08的发言:</B><FONT size=1>试举一些名联: </FONT>
<P><FONT size=1></FONT></P>
<P><FONT size=1></FONT>
<P><FONT size=1></FONT></P>
<P><FONT size=1></FONT></P>
<P><FONT size=1>1、黄鹤一去〔动〕不复返,白云千〔数〕载〔名〕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FONT>
<P><FONT size=1>容禀浅见:</FONT></P>
<P><FONT size=1>1</FONT><FONT size=5>.<FONT color=#ff0000>此乃诗联.</FONT></FONT></P>
<P><FONT size=1>2.此诗是名诗,不等于此诗联是名联.</FONT></P>
<P><FONT size=1>3.</FONT><FONT color=#ff0000 size=4>此只不过是诗联,而非对联.</FONT></P>
<P><FONT size=1>4.此非对联,自然更非名对联.</FONT></P>
<P><FONT size=1>5.不复返,空悠悠,无论如何放宽,也无法对仗,故此非对联.</FONT></P>
<P><FONT size=1>6.黄鹤一去,白云千载,则可放宽对仗.</FONT></P>
<P><FONT size=1>7.但"黄鹤一去,白云千载"可放宽对仗的理由,恰恰在于:把"一去"视为一个时刻或一段时光,从而可放宽到与"千载"对仗.此时,去,已动词名词化了.</FONT></P>
<P><FONT size=1>由此看来,你的古文底子还待增厚.恕我直言了.</FONT></P></DIV>
<P>
<P><FONT size=4><FONT size=5><FONT color=#ff0000>先生屡次故意歪曲我的原意,然后横加批评,</FONT><FONT color=#ff3300>21楼22楼就是明证,这次的帖子先生又是一样。</FONT></FONT>我的原文如下:</FONT></P>
<P><B>论对仗理论中王力语法分析法的失误
</B></P>
<P><FONT size=1></FONT>
<P><FONT size=1><B></B></FONT></P>
<P><FONT size=1><B></B></FONT>
<P><FONT size=1><B></B></FONT>
<P><FONT size=1><B></B></FONT></P>
<P><B></B>
<P align=center><B></B>
<P><FONT size=1><B></B></FONT></P>
<P><FONT size=4>〔湖南省益阳市〕孙则鸣</FONT> </P>
<P>
<P><FONT size=4></FONT></P>
<P><FONT size=4></FONT>
<P><FONT size=4></FONT></P>
<P><FONT size=4></FONT></P>
<P><FONT size=4></FONT>
<P><FONT size=4></FONT></P>
<P><FONT size=4></FONT></P>
<P><FONT size=4>导言</FONT>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 color=#ff0000 size=6>对仗</FONT>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修辞格,广泛应用于各种文体,</FONT><FONT size=4><FONT color=#f73809>尤以<FONT size=6>近体诗和对联</FONT>对它有很强的依赖性。</FONT><FONT color=#f73809> </FONT></FONT>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对仗形式理论的研究以<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王力">王力</st1:PersonName>教授最力,他在四本诗词格律著作《汉语诗律学》《诗词格律十讲》《诗词格律》和《古代汉语》里用语法分析法详尽地分析了对仗。</FONT><a href="http://www.zhgc.com/bbs/list.asp?boardid=252"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ff size=6>本文</FONT></A><FONT color=#ff0000 size=4><FONT color=#0000ff size=6>主要研究王力所归纳的近体对仗</FONT>形式规则,其基本原则也适应于<FONT size=5>以</FONT><FONT size=6>近体对仗为楷模的律式对联</FONT>。</FONT></P>
<P><FONT color=#ff0000 size=4></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4>按:并非“对联”才叫“联”,近体诗里面的对仗也叫“联”,所谓颔联,颈联是也。</FONT></P>
<P><FONT size=4>对于善意的批评我从来都是择善而从的。芭莎君的正确意见我马上修改。对于故意歪曲我的文章的人,我与他没有共同语言。</FONT></P>
<P><FONT size=4></FONT></P>
<P><FONT size=4></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4 9:30:0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56
 楼主| 发表于 2007-7-24 08:52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城谿先生</I>在2007-7-24 8:34:06的发言:</B><FONT size=1>试举一些<U>名联</U>: </FONT>
<P><FONT size=1></FONT>
<P><FONT size=1></FONT></P>
<P><FONT size=1></FONT></P>
<P><FONT size=1>1、黄鹤一去〔动〕不复返,白云千〔数〕载〔名〕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FONT>
<P><FONT size=1>容禀浅见:</FONT></P>
<P><FONT size=1>1.此乃诗联.</FONT></P>
<P><FONT size=1>2.此诗是名诗,不等于此诗联是名联.</FONT></P>
<P><FONT size=1>3.此只不过是诗联,而非对联.</FONT></P>
<P><FONT size=1>4.此非对联,自然更非名对联.</FONT></P>
<P><FONT size=1>5.不复返,空悠悠,无论如何放宽,也无法对仗,故此非对联.</FONT></P>
<P><FONT size=1>6.黄鹤一去,白云千载,则可放宽对仗.</FONT></P>
<P><FONT size=1>7.但"黄鹤一去,白云千载"可放宽对仗的理由,恰恰在于:把"一去"视为一个时刻或一段时光,从而可放宽到与"千载"对仗.此时,去,已动词名词化了.</FONT></P>
<P><FONT size=1>由此看来,你的古文底子还待增厚.恕我直言了.</FONT></P>
<P><FONT color=#0033ff size=7>哦,你在举"<U>名联</U>"!而事实上它连"对联"都不是!!!!!!!!!!!!!!!!!!!!!你为何没一点承认错误的勇气,还要文过饰非呢?</FONT></P></DIV>
<P><FONT size=6>这就是先生的“<FONT color=#f70909><U>实事求是</U>地探究问题</FONT><FONT color=#000000>”吗? 先生自己反省一下吧,您有丝毫承认错误的勇气吗?</FONT></FONT></P>

<P><FONT size=6>以后先生的帖子,恕不奉陪。</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4 10:06:0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57
 楼主| 发表于 2007-7-24 09:11 | 只看该作者
<P><FONT color=#f70909 size=5>再重复发一遍,这就是先生的“实事求是讨论问题”。</FONT></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城谿先生</I>在2007-7-23 11:34:23的发言:</B>

<P><FONT size=4>"是完形审美<U>错觉</U>在起作用。"</FONT></P>
<P><FONT size=4>这足以说明其非正格,而系变格.否则,何必要靠"<U>错觉</U>"而起作用呢?</FONT></P>
<P><FONT size=4>变格甚多,有利于克服对联过份追求正格所带来的某种刻板性,使对联的表达更臻丰富多彩.故允变格在对联花园中大放其彩.</FONT></P>
<P><FONT color=#f70909 size=5>但否定正格,而以变格作主格,那才是一种真正的误导,易陷入理论误区.</FONT></P></DIV>
<P><FONT size=5>我的原文如下:</FONT></P>
<P><FONT size=4>我们必须明白,对仗的对称法度不是严谨的物理学定律或数学定律,<FONT size=5><FONT color=#f70909>无论是“实对实虚对虚”也好,还是“词性一致”也好,<FONT color=#0968f7 size=6>它们只是一般规律,没有这些一般规律的规定,就不可操作</FONT></FONT></FONT><FONT size=6>;</FONT>但它们不是铁律,不允许丝毫超越。在对联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受审美活动性质的影响,<FONT size=5><FONT color=#ff0000>是有可能而且有必要<FONT color=#0000ff size=6>个别地方</FONT>“出律”的</FONT>;</FONT>允许合理的“出律”,才能真正达到修辞手法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FONT></P>
<P><FONT size=4></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4 9:15:2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67 小时
主题
13

79

帖子

0

精华

5185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5338
经验
11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30
58
发表于 2007-7-24 09:28 | 只看该作者
<P>一个人想要成名,找个名人来穷追猛打</P><P>用腥辣的字眼吸引人。</P><P>胡说八道反正不用钱还会有不少粉丝的。</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59
 楼主| 发表于 2007-7-24 10:39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不惑的青春</I>在2007-7-22 21:43:30的发言:</B>
<P 0pt? 0cm><B>一、孙逐明先生引用王力先生的一些论点:

</B>
<P>
<P 0pt? 0cm>“骈偶(对仗)的基本要求是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古代虽没有这些语法术语,但事实上是这样做的。”〔注1〕“如果进一步分析,骈偶不仅要求整体对称,而且上下联内部的句法结构也要求一致: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补语对补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注2〕



<P>
<P>
<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宋体>“凡用作主语、宾语的,一律看成名词。用作定语的,除‘之’字隔开的名词外,名词和形容词被看成一类,相互配对。用作状语的,一般都看成副词。用作叙述句谓语中心词的,一般都看成动词;如果后面不带宾语,那么,认为同属一类,相为对仗。”〔注9〕



<P></FONT>
<P>
<P 0pt? 0cm>“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即同句型的句子)相为对仗,这是正格。但是我们同时应该注意到:诗词的对仗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只要求字面相对,而不要求句型相同。”



<P>
<P>
<P 0pt? 0cm>
“对仗要求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上文已经讲过了。此外还有三种特殊的对仗:第一是数目对……第二是颜色对……;第三是方位对……。”“名词还可以分为若干小类,如天文、时令、地理等。……凡同一小类相对,词性一致,句型又一致,叫做工对(就是对得工整)。”



<P>
<P>
<P 0pt? 0cm>“词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古代诗人们在应用对仗时所分的词类,和今天语法上所分的词类大同小异,不过当时诗人们并没有给它们起一些语法术语罢了。依照律诗的对仗概括起来,词大约可以分为下列的九类:1、名词 2、形容词 3、数词(数目字) 4、颜色词 5、方位词 6、动词 7、副词 8、虚词 9、代词。” 〔注7〕



<P>
<P>
<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宋体>“我说在对对子的时候,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其实这是不对的。“对对子”实际上是概念对概念,而不是同类的词相对。概念和词性虽然是密切联系的,并不是同一的东西。我那样混为一谈,仍然是不对的。”</FONT>
<P>
<P>
<P 0pt? 0cm>
“在诗句里面,不工的对仗也并不是没有,有时候,工整的对仗和高雅的诗意不能两全的时候,诗人宁愿牺牲牺牲对仗来保存诗意。”



<P>
<P>
<P 0pt? 0cm>“本来,对仗很难字字工整;但只要每联有一大半的字是工对,其它的字虽差些,也已经令人觉得很工。尤其是颜色,数目和方位,如果对得工了,其余各字就跟着显得工。这是仔细体会得出来的。”



<P>
<P>
<P 0pt? 0cm><B>二、孙逐明先生的一些观点:



<P></B>
<P>
<P 13.5pt; WORD-BREAK: break-all?><FONT face=宋体>概括来说,词性相同相对是主体,在一定条件下,不同词性也可相对。其条件有两个:</FONT><FONT face=宋体>1、句法成分相同时,不同词性可对;
2、字类相同时,句法成分和词性都不同时也可对。
</FONT><FONT face=宋体>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能够形成对仗对称的基本方式有三种:



<P></FONT>
<P>
<P 13.5pt; WORD-BREAK: break-all?><FONT face=宋体>一是“字类相同”,二是“词类相同”,三是“语法结构一致”〔这三种方式有交叉现象〕。从形成对称美感的力度来看,“字类相同”最高,“词性一致”次之,“成分相同”最次。当“字类相同”、“词性(原文为成分应该是笔误)相同”、“成分相同”不能兼顾的时候,力度最强的“字类相同”具有优先权,“词性一致”次之,“成分相同”最次。</FONT>
<P 13.5pt; WORD-BREAK: break-all?><FONT face=宋体><B>不惑的青春:大家看看这些观点是否超出了王力先生的上述论述。



<P></B></FONT>
<P>
<P 13.5pt; WORD-BREAK: break-all?><FONT face=宋体><B>三、谈谈孙逐明先生论王力对词类标准论述的疏漏和错误的看法



<P></B></FONT>
<P>
<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宋体>对于词类标准,王力曾经有过彷徨。他早年在《汉语语法纲要》里说:“汉语里,词的分类,差不多完全只能凭着意义来分。”他的《汉语诗律学》和牵涉到诗律的《古代汉语》是沿袭马建忠的体系,主要根据词汇意义分类。



<P></FONT>
<P>
<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宋体>王力后期改变了看法。他在1952年《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一文里检讨了自己早年“词汇意义”标准的不足,表示要采用“词汇意义”“语法功能”和“形态标志”三种标志相互结合综合判断词性。〔注11〕。



<P></FONT>
<P>
<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FONT face=宋体><B>不惑的青春:随着认识的加深而拓展、扩充乃至改变自己的观点是正常的。



<P></B></FONT>
<P>
<P bre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60
 楼主| 发表于 2007-7-24 11:26 | 只看该作者
<P>以己昏昏,使人昭昭</P>
<P>                               -----评孙逐明以偏盖全的研究方法
L翠拨青松:</P>
<P>    昨天看到了一篇总固顶帖子:《论对仗理论中王力语法分析法的严重误导》(湖南省益阳市孙则鸣),对王力教授大加挞伐,攻击的切入点是王力的对仗理论.他的文章中用了很多诸如王力"糊弄"之类的贬义词,似乎王力是不讲科学精神,以偏盖全的伪学者.</P>
<P>[备注:该文原题目:《论对仗理论中王力语法分析法的严重误导》,因联友的指责,后改为《论对仗理论中王力语法分析法的失误》,但实质内容没有改变,全文仍然充满指责王力误导联界的词语.失误,是无意,误导,有主观故意,所以感到作者不诚实,题目有掩人耳目之嫌]</P>
<P>  可是我看了孙某的第一部分就已经发现,以偏盖全的恰恰是孙某本人.孙某在文章一开始先使用了一堆令人眼花撩乱的."...学",如"传统语法学""常规语法学.""字类对称比较语法学"".传统成分结构语法学"“传统成分结构语法学”.特殊的“比较语法学”....定义混乱,使你不知所云.其实这里矛盾百出.如语法学是解决对不对的问题,修辞学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却又说是两个并列的分支.不对何来好?
  
  
  孙逐明答:
  
<FONT size=3>  关于“传统语法学”“传统成分结构语法学”之类的名称,先生自己查阅一下语言学概论,我没有精力照抄原文。先生在网上应当能够查到。
  语法学和修辞学的区别,这是关键,我照抄一点原文:“ 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语言三要素指得是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修辞学和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从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来看是不同的,修辞所研究的是语言使用效果好不好的问题。语言三要素要解决的是语言表达对不对、通不通、行不行的问题。修辞与语言三要素又是有联系的,有时某种修辞手段的运用,跟对应的某一语言要素直接有关。”

  网上也有:</FONT><a href="http://www.blogcn.com/u2/16/78/xhlian/blog/47044200.html" target="_blank" ><FONT size=3>http://www.blogcn.com/u2/16/78/xhlian/blog/47044200.html</FONT></A><FONT size=3>  
  希望先生批评别人的时候,先自己多看看基础书才好。</FONT></P>
<P>
  
L翠拨青松:</P>
<P>    接着开始立论:王力"对仗形式理论的研究以王力教授最力","王力完全用现代语法成分分析法来解析对仗格律,是不正确的,它给对仗的创作和理论研究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众所周知,王力是研究古代汉语的.对古代汉语研究者无出其右.你这里说他"完全用现代语法分析法"是毫无根据的武断"</P>
<P>   孙说:(所引均为修改后的文稿,下同)"对仗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修辞格,广泛应用于各种文体尤以近体诗和对联对它有很强的依赖性。 "开宗明义就是错误的.对仗首先是语法问题,离开语法谈何修辞?孙立论的立足点就已经偏离了大方向.
   
<FONT size=3>   孙逐明:
   还是这一段文章:
   “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语言三要素指得是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修辞学和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从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来看是不同的,修辞所研究的是语言使用效果好不好的问题。语言三要素要解决的是语言表达对不对、通不通、行不行的问题。修辞与语言三要素又是有联系的,有时某种修辞手段的运用,跟对应的某一语言要素直接有关。”</FONT>
   
   
L翠拨青松:
   接着孙说:王力仍然摆脱不了先入为主的偏见,把“语法结构相同”视为正格。其实“字面相对”才是古人写作对联的正轨。--这是你以偏盖全的结论,是完全错误的.请看到底是谁怀有偏见:你言之凿凿的说:“然而,一个无可辩驳的铁的实事是:无论是古今对联〔即便是律式对联---注意又一个新名词〕,还是古今近体对仗,句法结构和词性不一致的现象均非常普遍,绝非个例〔详见后文〕。王力的实例分析其实是以偏概全,把大家给误导了。 ----就因为你摸到了象脚,就说大象像柱子。想误导大家的其实正是你这篇大作。我们听你的,真就上当了。你把王力已经指出的支流当成了主流,把变格当成了正格,这应归因于你总想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的心态不正,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P>
<P><FONT size=3>孙逐明答:
下面是我的原文:
我们必须明白,对仗的对称法度不是严谨的物理学定律或数学定律,无论是“实对实虚对虚”也好,还是“词性一致”也好,它们只是一般规律,没有这些一般规律的规定,就不可操作;但它们不是铁律,不允许丝毫超越。在对联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受审美活动性质的影响,是有可能而且有必要个别地方“出律”的;允许合理的“出律”,才能真正达到修辞手法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FONT></P>
<P>
L翠拨青松:
   接着你又无中生有崇人听闻的说“受王力教授的误导,当今某些权威对联理论家甚至把“词性一致”当成了律式对联合格与否的惟一尺度“------这是你的又一武断。我不知你所指某些权威对联理论家是指谁?所有评联者,不会那么机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4-20 19:51 , Processed in 0.10970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