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姓宗祠通用对联(LAI)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12 23: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b>一、姓氏源流
</b>    来(Lái 來)姓源出有三:
    1、出自子姓,是汤王后后裔。据《路史》载:“系出子姓,殷商之子孙。”又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史记·殷本纪赞》等籍所载,来氏源出商王族支孙食采于郲(今山东黄县东南,一说在河南荥阳东),其后遂以封地名郲为姓,后因避难去邑为来姓。
    2、出自子性,为大禹的裔孙契之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尚书》和《诗经》等载,大禹之后契为子姓,他的后代被分封到各国,就以国名为姓了,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等。
    3、出自莱姓,为商朝莱侯的后代,以祖上爵号为氏。商朝时,莱侯曾与太公争营丘(今山东省临淄北),后莱侯之子浮柔跑奔至棠(一作唐,在今山东省鱼台东),遂有莱氏,后去草头作来姓,称为来氏。
<B>二、迁徙分布</B>
    (部分)来氏受姓源自公元前十六世纪,夏王桀残暴无道,众叛亲离。商汤带领一些诸候,发兵攻打夏桀。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寿县东南),被商汤军队追赶后俘虏。商汤将夏桀囚禁于南巢的亭山。后夏桀亡,商汤大胜,把山东莱州分封于各诸侯。到了春秋鲁襄公六年,莱国(今山东黄县东)被齐侯所灭。从此即以国为氏,去草为“来”。这是来氏受姓的一说,《来氏家谱》持此说,后二十二世孙来鸿瑨撰《来莱辨》以驳正前说,并称“来氏子姓,系出于郲。”来氏受姓,早于我国宋代的《百家姓》,它虽然被摒于《百家姓》之外,但是来氏后裔遍布世界,许多著名姓氏书都备载来氏渊源。 大量的史料表明,来氏系出于殷人玄鸟之裔,他以王侯将相世系蝉联。同虞帝后裔的姚姓、黄帝后的姜姓、周王后裔的姬姓一样,是我国的华夏族的“子姓”。来氏历经战国、秦朝。齐国时有来章,楚国有来英。西汉时的来歙,因征陇蜀有功,封为征羌侯。三国时的来敏,官典学校尉。来军为羌维参军。隋朝的来护儿官至泉州刺史。唐朝来恒为中黄门侍郎,来济为唐高宗永徽时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宋代有来之邵,字德高,哲宗朝为殿中侍御史。来子时,字以中,绍兴初授袁州通判兼劝农营田事,他的孙子来廷绍,为萧山来氏始祖。来氏南迁萧山定居长河 公元1138年,宋高宗正式定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促使南宋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嘉泰二年(1202年),萧山始祖来廷绍,出任绍兴府事。渡西陵时得了急病,未赴任而卒于萧山祗园寺僧舍,葬在萧山湘湖方家坞……(余略,另见下第2楼详细介绍)。来姓望居江都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改吴州为扬州;大业初改为江都郡)、平阳郡(三国魏置,在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B>三、历史名人</B>
    来  歙:字君叔,东汉初将领。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省)人。建武二年(26年),以劝汉中王刘嘉归刘秀之功,拜太中大夫。数次出使陇西,说服隗嚣附汉,因功拜中郎将。八年春,率2000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今陕西省陇县西北)、回中(今甘肃省华亭西南)至略阳(今庄浪西南),斩守将金梁。复坚守数月,抵御隗嚣大军的攻击,在陇西之战中战功卓著。十年秋,统率冯异等五将扫荡隗嚣余党,攻破落门(今武山洛门),灭隗氏割据集团。又率盖延等将击羌人于五溪(今陇西县西),斩首数千,获牛羊万余头。开仓赈饥,安定陇右。十一年六月,与盖延、马成等率军大败公孙述部将王元、环安于河池(今徽县西北)、下辨(今成县西北),正拟乘胜入蜀,被环安遣人刺杀于军中。
    来  周:约明万历、崇祯间人。擅画山水,构图简洁,萧疏闲逸,意境清远,墨色秀雅,画风远学宋、元,近学杜琼,受“吴门派”影响。传世作品有万历十五年(1587年)作《山水图》轴,金笺,墨笔,纵51.3厘米,横31厘米,款署:“丁亥春月上浣,为公篪二兄画。来周。”现藏常熟市博物馆。
    来护儿:字崇善,隋人大将军。本为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南)人,为东汉中郎将来歙的十八世孙。曾祖来成为北魏新野县侯,后降于梁,迁居广陵,遂以此为家。祖父来嶷,历任步兵校尉、秦郡太守、长宁县侯。父亲来法敏,为陈朝海陵令。来护儿年幼而孤,这世母吴氏收养。吴氏对来护儿抚养教育,待其甚好。来护儿“幼而卓诡,好立奇节”,初读《诗经》中“击鼓其镗,踊跃用兵”,“羔裘豹饰,孔武有力”时。舍书而叹道:“大丈夫在世当如是,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安能区区专事笔砚也!”同辈人惊其言而壮其志。长大后,来护儿更是“雄略秀出志气英进。涉猎书史,不为章句学。”
    来廷绍:字继先,号平山,原籍河南鄢陵县,为萧山长河来氏之祖。绍兴二十年(1150年)六月”生于江西袁州。”那时,南宋王朝苟安于江南,当权者终日沉湎于声色,半壁江山沦于敌手,中原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廷绍……“幼负奇才,忠愤激烈”,常念祖宗之耻未雪,时时不忘中原的河南故都,故自号思洛子,但壮志未酬而身先死。 来廷绍曾结识比自己年长8岁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陈亮,经常在一起议论国事,多次促陈诣阙上书,提出改革政治、经济、军事的方案,均未被采纳,而“朝廷恶其切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2
 楼主| 发表于 2007-8-12 23:47 | 只看该作者
<b>四、郡望堂号
</b>    1、郡望
    江都郡:西周初期,今江苏省扬州一带称邗国,后属吴、越、楚。秦统一中国后,改设广陵县。汉时先后属荆国、吴国、江都国、广陵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先后为广陵郡、广陵县、南兖州、东广州、吴州。隋开皇九年(589年)始称扬州。大业元年(605年),改扬州为江都郡。唐武德三年(620年)改称邗州。武德九年(626年)复称扬州。后升为大都督府、淮南道节度使驻地。天宝元年(742年)又改扬州为广陵郡。乾元元年(758年),改称扬州。天复二年(902年)杨行密在扬州建立政权,史称杨吴,改扬州为江都府。南唐元元年(937年)改江都府为扬州府。宋时,扬州先后隶属于淮南道、淮南路、淮南东路。高宗南渡驻跸扬州,作过一年多的“行在”(临时首都)。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改称淮海府,4年后更名维扬府,5年后复名扬州府,均为江都县治。明、清沿袭至中华民国。1949年1月,始称扬州市(县级),另置江都县。1983年3月,扬州市改为省辖市,辖泰州、仪征、兴化、高邮、泰兴、靖江、江都、泰县、宝应、邗江10个县(市)和广陵区、郊区2个区。1996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泰州、姜堰、兴化、泰兴、靖江等5个县级市从扬州市划出。
    平阳郡:三国时属魏,境内为司州平阳郡,辖10县;西晋时仍为平阳郡,辖12县。309 年初,匈奴人刘渊自蒲子城(隰县)迁都平阳,称帝建汉,境内属之。东晋时先后属并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时境内为东雍州,辖7郡20县;北魏神鹿元年(428年)始筑白马城(即今山西省临汾城),因魏刑白马祭祀天地神灵筑城而名。孝昌二年改置唐州,治所在平阳故城(刘村);北魏建义元年(528年)改称晋州,移治自马城,与郡县同治。
    2、堂号
    来姓的主要堂号有:“会宗堂”等。
============================================================
【来姓宗祠通用对联】
〖来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商代;
望出平阳。
——佚名撰来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来姓的得姓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
〖来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隋荣公光前耀后;
汉节侯忧国忘家。
——佚名撰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隋代江都人来护儿,字崇善,随杨素转战东南沿海,历官大将军、泉州刺史。大业年间,率师渡海攻打高丽卑奢城,因功进左翊卫大将军,封荣国公。下联典指东汉新野人来歙,字君叔,随光武帝刘秀破隗嚣,击公孙述,屡立战功,忧国忘家,忠孝彰著,由中郎将赠征羌侯,死后谥节。
敌畏荣公六郎将;
人喜阳仲十卷诗。
——佚名撰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隋代光禄大夫虎贲郎将来整,江都人,是荣国公来护儿之子。骁勇善战,所向无敌。敌歌道:“不怕官军千万乘,只怕荣公第六郎。”下联典指明代进士、诗人、江西右布政使来复,字阳仲,三原人。诗文援笔立就。著述存诗集十余卷。
-----------------------------------------------------------------
〖来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劾势被谗,太祖私幸其第;
平陈立业,开府特表其功。
——佚名撰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佥都御史来恭,正色立朝,弹劾不避权势。有谗恭者,太祖私幸第。见夫人纺棉,恭锄莱,遂诛谗而益重恭。下联典指隋代大将军来护儿,字崇善,江都人。以平陈功,进位上开府,后积功封荣国公。
============================================================
附录:【来姓典故、趣事】
〖孝子来五魁〗
    来五魁,字德祥,萧山长河人氏,明朝太医院医士,人称“孝子”。
    一天,五魁母亲染病,想吃梨。当时没有梨买,他就过江到杭州采办。傍晚,他买到梨,飞奔出城,直到江边。那知白浪滔天,船工均不敢摆渡。五魁心急如焚,仰天长叹,泪流满面。
    这时,岸边一位白眉毛、白胡子的老船工,解下船缆说:“来来来,有这样的孝子,渡江也许没问题,我帮你渡过江。”老船工驾驶小船,迎风劈浪而去。
    船到江心,江风呼啸,白浪排山倒海般向小船压来。小船在浪谷里颠簸穿行,时有倾覆的危险。
    这时,来五魁端正衣帽,向天哀求道:“我进城买梨是给重病的母亲当药吃的,如果我这次梨送不到,将耽误母亲的病情;另外,这样大的逆风恶浪,看来我的性命难保,我死倒也无妨,但我重病的母亲得到我死的消息,也会哀痛归天,两条性命就此结束。老天你无故摧残两条人命,这岂不是罪上加罪?”说完,失声痛哭,几次昏死过去。这时,忽然天上飞来一朵白云,像吸铁石一般,将来五魁送出江面,顿时江上风平浪静,而老船工和小船也不知去向。来五魁安全到达东岸西陵渡口。
    来五魁回到家里,把自己渡江买梨、神仙相救的经过向乡亲们述说。大家都说五魁有道,船工有义,才得以潮神保佑。长河人民为纪念来五魁,每逢农历二月初二,以梨作祭品来祭神,并把这天定为佛会——“孝子会”。还重建了长河的潮神庙,即“下新庙”。
-------------------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3
 楼主| 发表于 2007-8-12 23:47 | 只看该作者
〖萧山长河的来姓传说〗
    萧山长河的来姓,原来姓寿。宋朝年间,金兀术侵犯中原,安徽寿昌县姓寿的难民,逃到萧山。在萧山祗园寺里暂住,每天吃祗园寺的斋粥。祗园寺的当家和尚见他们没有地方落脚,便介绍到长河冠山寺来。当时长河冠山寺香火正旺,他们搬来后在冠山脚下安居乐业,别人问那和尚:“他们姓什么?”和尚说“新来的”,人们误听为“姓来的”,这样长河就有了姓“来”的人家了。
-----------------------------------------------------------------
〖来端蒙抗倭〗
    在长河的老百姓中相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来氏亲兵十万,倭寇东逃西窜。”
    说的是明朝嘉靖甲寅年间,有一股倭寇侵扰浙东,他们沿着钱塘江而上,一路抢掠烧杀,无恶不作,所到之处,鸡犬不宁。一天来到西陵(西兴)渡口登陆,妄图经襄七房再骚扰长河,乡亲们闻知后,人心惶惶,大家汇集在长河街头,研讨如何对付入侵之敌。当时来端蒙、来节仲兄弟俩站起来对大家说:“我们长河地灵人杰,祖先留给我们的家园,岂能让倭寇流匪蹂躏?”大家被兄弟俩一鼓动,群情激动,都纷纷表示愿听从他们的指挥。来端蒙便把大家组织起来,一百多名青年手执红缨枪,肩背钢刀,威风凛凛地在交通要道巡逻放哨,并筑起土垒土堡,由弓箭手把守。书有“来氏亲兵”四个大字的旗帜高高挂起,迎风招展,十里江堤之上,旌旗遍插,刀枪森严,晚上大小灯笼齐明,映红半边江面,守卫人员更是精神抖擞。
    那股倭寇,虽几次试图登陆,一见这番情景,个个胆战心惊,不敢上岸。来端蒙、来节仲认为,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于是派出机灵之士作为侦察人员, 出外刺探敌人虚实。后来得知,倭寇仅有63人。大家信心百倍,决心彻底战胜他们,端蒙兄弟亲临江堤指挥作战。
    这天傍晚,倭寇刚刚踏上长河堤岸,四下里突然鼓声咚咚,金锣呜咭,长河人在来端蒙兄弟的率领下潮水般从四面八方向堤岸冲去,千百盏灯笼在冠山上下移动,倭寇闻风丧胆,落江逃窜,从此不敢再犯。
    从此,来端蒙率众抗倭的故事传为美谈。“来氏亲兵十万,倭寇东逃西窜”成为长河人的口头禅。
-----------------------------------------------------------------
〖来集之对联解围〗
舟楫巅危,鱼龙出没,贾客但放胆以须,素患难,行乎患难;(徐文长)
平生忠义,今日风波,神明真举头如在,叫一声,立应一声。(来集之)
——清·来集之属对明·徐文长题浙江省慈溪县长河镇下新庙张老相公殿悬联
    明·万历三年(1575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山阴徐文长,漫游到长河,参加下新庙的佛会“神杖会”。徐文长来到这里参加庙会,消息不胫而走,轰动长河。
    这天,主持“神杖会”的来氏族长组织大家到“西陵渡口”观潮,再在长河街上提灯游行,晚上大摆筵席。席间弦歌迭起,欢声雷动,好不热闹。宁波、绍兴、萧山、杭州等地的大小官员,饮酒作乐;文人墨客,吟诗挥毫。席间,人人高兴,个个喝采,惟有徐文长先生默不作声,自喝闷酒。
    来氏族长一见此景此情,对大家说:“各位,潮神菩萨显灵,下新庙香火旺盛,可惜庙柱上没有一副对联。无文无铭,这是人文不兴的表现。今天佛会高手云集,我想借大家一点宝墨,请赐楹联一副,为下新庙增光添辉。”
    徐文长在座,谁都怕他三分,不敢上去作对。徐文长待酒足饭饱后,根据长河“孝子会”“神杖会”上联由来和自己的艰难处境,吸墨命笔,写道:“舟楫巅危,鱼龙出没,贾客但放胆以须(等待),素患难,行乎患难。”作罢,便拂袖而去。大家一看联语,前三句概括了“孝子会”“神庙会”故事的发生情由,后两句告诫人们要知难而进,逆境敢为。联语既含典故,又有激励,文质颇佳。当时席间大小官员,文人墨客,人人冥思苦想,都无言以对,大家面面相视,瞠目结舌,十分为难。
     为激发后辈勤奋读书,来氏族长便命令工匠把此独脚对联雕刻在银杏板上,悬挂在“张老相公”殿的柱子上,挂了八十余年,竟无人以对。到清朝康熙年间,长河出了一个来集之。他进士出身,官为太常寺少卿、兵科给事中。一日,他回乡探亲,去“下新庙”游览,发现徐文长的上联,仰天长叹:“长河真无人耶?”便叫人取过笔墨,欣然命笔,写道:“平生忠义,今日风波,神明真举头如在,叫一声,立应一声。”
    至此“张老相公”殿旁的楹联才正式完成。来集之的下联写了“孝子会”“神仗会”的故事情由,与徐文长的上联呼应;又对徐文长仕途坎坷、平生不得志的同情和“平生忠义”的高度评价。从此,来集之文才出众,妙联解围的故事,在长河人中到处流传。
-----------------------------------------------------------------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4
 楼主| 发表于 2007-8-12 23:47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4 border=0><TR><TD class=line style="PADDING-TOP: 10px" vAlign=top height="100%"><DIV>〖台湾“谜圣”来楚庚〗
    为让灯谜爱好者认识、了解台湾谜家的灯谜艺术风格,我们在这里隆重介绍台湾“谜圣”来楚庚的灯谜作品。同时,我们觉得,大陆、台湾同根同源,同好一道,于谜即可显见。此文选自邵滨军、赵首成即将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百年谜品》一书。
    来楚庚(1907-1988),名广铨,字楚庚,以字行,号柴若。浙江萧山人。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赴台,寓居于台北。其一生所好唯谜,自五十年代初,即继姚石如先生值课《中央日报》副刊“每日一谜”专栏,吸引了无计其数的读者。尔后各机关、社团、报刊、电台、公司、商号,每逢元宵、端午、中秋及重大节日举办灯谜晚会,必礼聘其主稿出题。尤值一提的是,他与台北市立图书馆密切合作,每年举办一届新春猜谜大会,年年推陈出新,吸引猜众,达三十年不辍。此既为中国谜史所仅见,也体现其对灯谜文化传续宏扬之功厥伟莫替。1973年起,来氏继袁定华而为“台北集思谜社”社长,除创办并长期发行风行海内外的月刊《谜汇》外,还利用张灯主台及社内月会活动之机,向一般群众宣传普及灯谜知识,并与青年谜友讲解切磋谜艺,冀求光大瑰宝,薪传火种。是故当代台湾许多中坚谜家,诸如黄永文、张云龙、叶明冬、康维人、李次高等,至今提及来氏之薰沐,皆有春风化雨之感。
    来氏是一位高产谜家。其毕生创制,据他故世后由台北市立图书馆编辑出版的《灯谜菁华》所收录,已达万则之夥;恐尚有谜刊间登载、谜友中传阅的未能阑入。其作思路宽广,技法丰富,以追求趣味、发人深省为宗旨,以扣合贴切、意象生动为特色。有人说,其谜好比国色天香,只薄施粉黛,就能散发自然之美;因应不同谜材,以各种不同手法,而使环肥燕瘦,各尽其妍。其学识渊博,典故娴熟,却不为用典而用典,需要用时,则能如初写黄庭,恰到好处。他的作品,多为民众谜会上猜射所用,故又能把握得住俗与雅的分寸,做到典而不僻、雅而不酸,俗而不庸,白而不鄙。他的谜,以俊秀高朗、挺健爽利者居多。如以:
    “足以记姓名而已”射三字经“读书籍”(面为项羽少时读书之语)。
    “万国衣冠拜冕旒”射外国地名“夏威夷”。
    “崛起于垄亩之中”射诗品“脱然畦封”。
    “天子自有死法”射聊斋目三“王者、保住、头滚”(面为隋炀帝临终语)等皆是。
    但他也不乏纤巧之思与缠绵之作,如以:
    “老头子”射成语“俯首贴耳”(头扣“首”,老子乃李“耳”;俯下“头”贴于“老子”中)。
    “夏布衫”射中药名三(“茯苓莱菔”四字中的“艹”)。
    “寒尽夜偏长”射字“冬”(“寒”字尽根部是两点;“夜”为“夕”,“夕”中之点笔放长;合之成“冬”),均深寓巧思,妙不可言。又如以:
    “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射成语“求田问舍”(“田”字解指孟尝君田文)。
    “败赤壁曹操怨天时”射病症“破伤风”。
    “魏家干,又是客家干”射诗韵目四“阮、合、有、养”(面为《桃花扇》曲词,谓阮大铖是魏忠贤、客氏的干儿子),则皆委曲缠绵、含蕴不尽。在来氏常用的几十种谜目中,他又偏爱于京剧谜。如他以:
    “刀下留人”射“斩莫成”,“堂堂乎张也”射“探母见娘”。
    “妾为君王拒贼多”射“打寇承御”。
    “人珠俱暮欲求方”射“老黄请医”。
    “不使专房兴云雨”射“夺小沛”。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射“查头关”。
    “竹夫人”射“全节归汉”……无一不锦心绣口,卓然可传也。这些作品,似随意写来,不事经营,故挥洒自如,神气扬扬,笔跃句舞,突唐跳荡,心到而手到,手到而笔到,笔到而意到。其文字多有气力,能提能摔,咄咄逼人,切中肯綮;每每句法灵活,又以俗语、口语入谜,白说邪说,皆成妙音。其又善作奇警之思,独出腔调,启人心窦,一扫障翳,涤荡腐肠,开后人无限之眼界与无限之文心。
    来楚庚以其道德文章深受台湾谜人之推戴崇仰,因而享有“台岛谜圣”之誉。</DIV><BR both"><FONT style="FONT: 12px Tahoma, Verdana; COLOR: #3a4f6c"></FONT></TD></TR><TR><TD vAlign=bottom>
</TD></TR></TABLE>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5
 楼主| 发表于 2007-8-12 23:47 | 只看该作者
来姓起源

    来姓出自子姓。相传,商朝的建立者以子为姓,后来进一步分姓命氏,其中的一支便是来姓。另外,在商朝立国期间,有一位出身王族的人被分封于郲(今河南省荥阳一带),这位王族的后裔后来以郲为姓,再后来又简写为来,成为来姓人的一支。
    公元前16世纪,夏王桀残暴无道,众叛亲离。商汤带领一些诸侯,发兵攻打夏桀。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寿县东南),被商汤军队追赶后俘虏。商汤将夏桀囚禁于南巢的亭山。后夏桀亡,商汤大胜,把山东莱州分封于各诸侯。到了春秋鲁襄公六年,莱国(今山东省黄县东)被齐侯所灭。从此即以国为氏,去草为“来”。这是来氏受姓的一说,《来氏家谱》持此说,后二十二世孙来鸿瑨撰《来莱辨》以驳正前说,并称“来氏子姓,系出于郲”。
    来氏历经战国、秦朝。齐国时有来章,楚国有来英。西汉时的来歙,因征陇蜀有功,封为征羌侯。三国时的来敏,官典学校尉。来军为姜维参军。隋朝的来护儿官至泉州刺史。唐朝来恒为中黄门侍郎,来济为唐高宗永徽时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宋代有来之邵,字德高,哲宗朝为殿中侍御史。来子时,字以中,绍兴初授袁州通判兼劝农营田事,他的孙子来廷绍,为萧山来氏始祖。

-------------------------------------------------

来姓分布

    河南来氏
    萧山来氏的祖先起源于河南鄢陵(鄢陵是春秋时郑伯克段于鄢的故地),据《萧山来氏家谱》记载:来氏河南五世如下:
    第一世:来大户,字仲实,宋开封府鄢陵县咸平乡淮安里人,配李氏,子一,名为来之邵。
    第二世:来之邵,字德高,哲宗朝为殿中侍御史,落职知英州,配高氏,子一,名为来时。
    第三世:来时,字以中,绍兴初以李光推荐,授予袁州通判兼劝农营田事,因李光与秦桧议,事不合,秦桧讽御史何铸劾光谪琼州,时亦遭贬,配钱氏,子一,名为梁叔,卒年五十四。
    第四世:来梁叔,字国材,以父为秦桧所抑,隐居不仕,配王氏,子一,名为廷绍,卒年五十八。
    第五世:来廷绍,字继先,即迁居萧山为第一世祖。
    来廷绍这一支,估计是宋朝南渡时的随迁户。他的祖父来时,宋高宗绍兴初年曾在江西袁州任官,廷绍即在绍兴二十年(1150年)生于袁州,宁宗庆元六年(1201年)廷绍被任命为绍兴知府,从杭州渡江至萧山西兴时得急病,未能赴任,卒子祗园寺,葬于湘湖,直系亲属定居萧山,奉廷绍为萧山来氏始祖。 当时可能有一部分族人先行至绍兴,也就定居于绍兴,所以新编《萧山县志》在《姓氏》章的《部分大姓来历》一节中曾有记载说:“来姓:祖籍河南鄢陵,随宋室南渡,定居绍兴。后分两支,一在绍兴,一居本县今长河乡的,长河头,后又分支于今浦沿及闻堰乡等地。全县有1.6万余人,长河一地即达5000余人。”

-------------------------------------------------

萧山来氏迁徙史
  
    宋朝时期
    公元1138年,宋高宗正式定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促使南宋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嘉泰二年(1202年),萧山始祖来廷绍,出任绍兴府事。渡西陵时得了急病,未赴任而卒于萧山祗园寺僧舍。葬在萧山湘湖方家坞。南宋大名鼎鼎的爱国诗人辛弃疾给他撰写墓志铭:“来廷绍,字继先,号平山,原籍河南鄢陵县,为萧山长河来氏之祖。绍兴二十年(1150年)六月生于江西袁州。”那时,南宋王朝苟安于江南,当权者终日沉湎于声色,半壁江山沦于敌手。
    来廷绍曾结识比自己年长8岁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陈亮,经常在一起议论国事,多次促陈诣阙上书,提出改革政治、经济、军事的方案,均未被采纳,而“朝廷恶其切直”。自此以后,廷绍晦迹读书,志益奋激。绍熙四年(1193年)和陈亮同中进士,当时的士大夫都说:“来、陈俱登第,恢复有期矣!”但不幸的是陈亮末及上任而卒,使廷绍失去了亲密战友。欣慰的是,两年后,廷绍又结识了大词人辛弃疾。庆元五年(1200年),辛弃疾任浙东安抚使,来廷绍出任朝散郎直龙图阁学士。翌年,来廷绍以宣奉大夫出知绍兴府,辛弃疾非常高兴,喜曰:“来君来,事济矣,祖宗耻,可雪矣!”但还未出任,就在萧山病倒,而且病情十分严重。嘉泰二年(1202年)十二月十五日病殁于萧山祗园寺,享年53岁。来廷绍曾在病中,仍未忘怀故国,作《祗园临终诗》一首:
    病卧僧房两月多,英雄壮气渐消磨。
    昨曾饮药疑尝胆,今天披衣似挽戈。
    吩咐家人扶旅榇,莫教释子念弥陀。
    此心不死谁如我,临了连呼三渡河。
    来廷绍死后,葬于湘湖方家坞。由其子师安、师周延请辛弃疾为父作墓志铭。辛弃疾怀着极为悲痛的心情撰写了墓志铭:“又卒矣!呜呼,岂天下之不欲平治天下也哉!不然,胡为来、陈相继而殁,已焉哉厂(注:陈指陈亮)。墓志铭分为志和铭两个部分,其铭曰:壮志愤愤兮扶社稷,忠诚烈烈兮贯金石。怀抱郁郁兮未获伸,友义思思兮同扶策。皇天不整兮夺其年,国步艰难兮谁共力。湘水苍苍兮荫佳城,千秋迢迢兮知来宅。
    辛弃疾所作的墓志铭概述了来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6
 楼主| 发表于 2007-8-12 23:48 | 只看该作者
萧山来氏家谱介绍

    《萧山来氏家谱》(萧山市档案馆藏),自明朝永乐十三年至民国十一年,前后经过4次编纂而成。书中记载着来氏家族从宋朝元祜三年(1089年)至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间,受皇上封诰 101道,有386人官居为宰相至七品京官,是一部反映中国古、近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文献,对研究萧山乃至中国的历史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萧山来氏家谱》共59本,约230万字。总的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卷首目录》,有《序文》14篇。《序文》由永乐十三年三月张经、宣德六年五月陈仍颜、嘉靖七年二月广东按察副司使叶式、山东巡抚何鳌、六部官员来集之等人作。
    《卷首目录》共34篇,除序文14篇,还有《凡例》4篇,《宗谱田记》1篇,《会宗图序》1篇,《原姓氏支流》l篇,《来莱辨》1篇,《西川宗系录》1篇,《续记后汉书远祖君叔公传》l篇,《续述始祖太守公遗诗》1篇,《新建祠堂碑记》1篇,《义田碑记》l篇,《康顺公四训八戒》1篇,《两山公会宗家训》1篇,《历世通族排行字数》1篇。
    第二部分《萧山来氏家谱总目》分十一卷,卷一、二、三、四是《家乘》,卷五《赠言》,卷六《诰敕》,卷七《庙图、墓图》,卷八《绅官录·瞿唐年谱》,卷九《义学田清册》、《新立谱田册》、《宗祠田册》、《春秋祭胙》,卷十《交盘册》,卷十一《节孝》。
    《总目》十一卷后,分派大房、二房、三房、四房、五房、六房。
    《萧山来氏家谱》是前后经过四次编纂而成的。
    第一次是明朝中期理学家来斯行纂述。内容有《家乘初稿目录》、《世系传》、《恩封传》、《贡士传》、《节烈传》、《叙传》共57篇。
    第二次是明末清初,太常寺卿兵科给事中来集之纂述,内容有《家乘二编目录》、《恩封传》、《贡士传》、《文学传》、《节烈传》、《叙传》等57篇。
    第三次是清朝中期,来杰纂述,来嗣谷补述。内容是《贡士传》、《文学传》、《节烈传》等43篇。
    第四次是清朝中后期来鸿缙纂述。内容是《恩封传》、《贡士传》、《文学法》、《节烈传》、《方外传》等63篇。
    《萧山来氏家谱》中卷五《赠言》篇,记录了辛弃疾、任庸相、魏骥、邱本高、何舜宾、韩守正、潘士藻、陶望龄、刘宗周、毛奇龄等289位高官名人所撰写的墓志铭。
    《萧山来氏家谱》卷八《绅官录》篇,记载了来氏从南宋至民国纪元,有举人45名、进士12名。来天球等进士官7名。知州县事64名。六部官员来集之等9名。来经济等按察使司6名。来三聘、来斯行等左布政、右布政使司7名。来方炜等封赠、遗赠宣奉大夫、荣禄大夫、奉政大夫、中宪大夫、通议大夫……10名’。按宋、明、清的科举制度,入选、食禄为绅官的有367人。故来氏历来有“三石六斗芝麻官’的说法。

    重修洛阳来氏家谱
    这是继《萧山来氏家谱》后的另一部来氏家谱,是标明洛阳来氏为萧山来氏支属的明证。在这个家谱的序中开宗明义说道:“洛阳来氏,祖籍浙江省萧山县。明仲后期迁入洛城。”
    由此证明洛阳来氏与萧山来氏的一脉相承关系。至十六世来启勋,有续修家谱、有来启顺世系表,虽已有残缺,但尚可作依据,于是由后人重修,至1996年春完成并印制成册。

    来姓字辈
    洛阳来氏续写的字辈。洛阳来氏族人有传代排字,在重修洛阳来氏家谱后附有一大段联句称:
    来氏祖籍本萧山,洛城、延秋一脉传,至十二世有“宗”字,“景、志、朝、大”不一般,“会、启、英、华”归一支,原定辈字已传完。民国年间经商议,续十六字作规范,“增、福、延、庆”承华后,“克、绍、祖、武”紧才日连,“尊、师、重、道”接着续,“光、耀、家、庭”四百年。谨遵祖训勿更改,重名重字应避免,续字用尽无以继,后人共商再续写。<BR both">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7
 楼主| 发表于 2007-8-12 23:48 | 只看该作者
<DIV>【中国人民解放军来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来光祖少将
    来光祖(1913-1994),陕西省周至县人。1936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司令部当见习参谋、通信主任,115师司令部作战参谋,作战股股长,山东纵队第2旅参谋主任,山东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鲁南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1939年8月1日早晨,部队还没有开早饭,来光祖就接到报告,日军向115师师部袭来,他立即向陈光和罗荣桓报告。陈光和罗荣桓一面派出特务营2连和骑兵小分队滞击日军,一面命令1团3营火速赶来歼敌。日军当夜进占独山庄后,完全处于松懈状态。1团3营赶来后,决定连夜进攻独山庄。陈光和罗荣桓即派来光祖指挥特务营2连、10连、4连和骑兵连,配合3营作战。其中2连有井冈山的血统,长征是一直负责警卫党中央,10连和4连是陈光从湖西带来,10连是685团的一个老连队。战斗打响后,指挥10连从独山庄东北向敌攻击,2连一个排抢占了独山庄北的小高地。激战之际,陈光和罗荣桓派师政治部秘书长苏静(后授中将衔)来了解战况,来光祖用电话向罗荣桓作了汇报,我攻击部队一阵猛攻,全歼日军300多人。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22军参谋长(孙继先任军长,丁秋生任政治委员,刘春任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海军副参谋长。1956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海军系。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海岸炮兵部副部长、工程部副部长,东海舰队参谋长,海军副参谋长,南海舰队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10月8日因病逝世,终年81岁。</DIV>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主题
5170

2万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兵马大元帅

Rank: 6Rank: 6

UID
5297
经验
2711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26
8
 楼主| 发表于 2007-8-12 23:48 | 只看该作者
<DIV>辛亥革命名将来伟良

    来伟良,1882年出生于萧山长河头,1967年病逝于杭州,终年85岁。浙江武备学堂及浙江炮工学院将校科毕业。光复会会员、同盟会会员。1908—1909年,任清军浙江陆军混成旅工程营左队队官,旋升充该营管带,后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响,毅然参加辛亥革命。1911年11月4日午夜12时,他率领工程营官兵分头打开杭州艮山门及清泰门城门,让81、82标(团)主力部队进城。他是光复杭外一役的第一个发难者。他又是在迎紫门埋设地雷,准备炸毁旗营城墙,终于迫使旗营投降的第一人。起义过程历时30多个小时,兵不血刃,这是他献计献策、亲领士兵、奋不顾身,为光复杭州作出卓越的贡献。
    当时杭州城墙,非常完整牢固,开闭门权操于清廷将军之手。当时起义新军,都在城外,若爬城攻入,不仅牺牲很大,且未必能胜。起义这一天傍晚,81标统带朱瑞匆匆来营,叮咛来伟良:“此番事情,你们责任重大,如开城门发生阻碍,城外军队不能进来,或进来太慢,事情就糟糕了。你们一定要迅速完成任务!”由此可知来伟良率队打开城门,是光复杭州成败关键之所系。
    杭州虽然光复,但是南京起义,却未得手。南京为东南锁钥,形势险要,得失安危,关系革命全局。浙江军事会议决定出兵进攻南京,奠定江南,以固浙江。来伟良参加了会议,并当场请缨杀敌。1911年11月12日,他率领工程营由杭州出发,11月30日攻克南京,清兵北逃,清帝逊位,民国成立。在进攻南京的战役中,来伟良浴血督战,指挥若定,终于夺下险隘。
    1912年来伟良调任浙江陆军步兵第四团团长。1916年,参加讨伐袁世凯之役,防守皖浙边境,阻击敌军入侵浙江。继调任浙江步兵第一旅旅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我国对德宣战,来伟良奉命防卫乍浦一带海岸。
    1918年起,来伟良改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编遣委员会副科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交通处副处长、军政部交通机械修造厂厂长、高级参谋等职。抗日战争时期,负责军用车辆修理重任,1945年抗战胜利,来伟良已63岁,遵照规定,办理退役,此后息居家园,撰写《辛亥革命亲历记》等文史资料。他所写文章被选入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所编印的《辛亥革命回忆录》。


1882年出生于萧山长河头,1967年病逝于杭州,终年85岁。浙江武备学堂及浙江炮工学院将校科毕业。光复会会员、同盟会会员。1908—1909年,任清军浙江陆军混成旅工程营左队队官,旋升充该营管带,后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响,毅然参加辛亥革命。1911年11月4日午夜12时,他率领工程营官兵分头打开杭州艮山门及清泰门城门,让81、82标(团)主力部队进城。他是光复杭外一役的第一个发难者。他又是在迎紫门埋设地雷,准备炸毁旗营城墙,终于迫使旗营投降的第一人。起义过程历时30多个小时,兵不血刃,这是他献计献策、亲领士兵、奋不顾身,为光复杭州作出卓越的贡献。
    当时杭州城墙,非常完整牢固,开闭门权操于清廷将军之手。当时起义新军,都在城外,若爬城攻入,不仅牺牲很大,且未必能胜。起义这一天傍晚,81标统带朱瑞匆匆来营,叮咛来伟良:“此番事情,你们责任重大,如开城门发生阻碍,城外军队不能进来,或进来太慢,事情就糟糕了。你们一定要迅速完成任务!”由此可知来伟良率队打开城门,是光复杭州成败关键之所系。
    杭州虽然光复,但是南京起义,却未得手。南京为东南锁钥,形势险要,得失安危,关系革命全局。浙江军事会议决定出兵进攻南京,奠定江南,以固浙江。来伟良参加了会议,并当场请缨杀敌。1911年11月12日,他率领工程营由杭州出发,11月30日攻克南京,清兵北逃,清帝逊位,民国成立。在进攻南京的战役中,来伟良浴血督战,指挥若定,终于夺下险隘。
    1912年来伟良调任浙江陆军步兵第四团团长。1916年,参加讨伐袁世凯之役,防守皖浙边境,阻击敌军入侵浙江。继调任浙江步兵第一旅旅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我国对德宣战,来伟良奉命防卫乍浦一带海岸。
    1918年起,来伟良改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编遣委员会副科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交通处副处长、军政部交通机械修造厂厂长、高级参谋等职。抗日战争时期,负责军用车辆修理重任,1945年抗战胜利,来伟良已63岁,遵照规定,办理退役,此后息居家园,撰写《辛亥革命亲历记》等文史资料。他所写文章被选入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所编印的《辛亥革命回忆录》。</DIV><BR both">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
(魏启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3 13:45 , Processed in 0.08885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