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3|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旧文重发:为什么创作格律诗要用古音?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3974 小时
主题
3329

8674

帖子

20

精华

11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诗词网校校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7873
经验
2542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9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3 1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壶中岁月 于 2012-9-3 20:23 编辑

      诗词学堂初级班12期现已开学授课,大家已经进入第一讲关于平仄与四声的学习。
      首先要向大家说明的是,联都诗词学堂的教学始终坚持古音教学,作业要求一律用古音。
      那么,为何联都学堂要如此坚持以《平水韵》为标准的古音教学?现在我们为什么还要用古音来写格律诗?为什么不干脆用今音?普通话大家都看得懂,读得出,也不用查《平水韵》,相比《平水韵》,《中华新韵》更容易查阅和记忆,这多方便?相信这个问题是很多喜欢古诗词的尤其是刚刚入门诗友感到疑惑的问题,也是诗词界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迄今尚无为大家普遍接受的结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此,我曾经在10期就这一问题写过一篇短文,阐述本人对这一争论的看法。现将此文稍作整理重发,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平水韵》是什么?
     《平水韵》源自隋朝的《切韵》,《切韵》是结合了隋朝以前以及隋朝当时的各地方言,经过取舍平衡并由官方正式公布施行的一套汉语的声韵系统,并且把它作为诗歌创作的基础语音。这个系统经过不断的发展与修正,到宋朝的《平水韵》,最终固化成完整的稳定的声韵体系。  
      这里要注意的关键点是,《切韵》及《平水韵》只是一个虚拟的书面的语音系统,不论是隋朝以及以后的唐宋元明清,它从来都不是现实的语言系统。虽然现实的语言包括了无数种的方言,并且也是在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中,而且,直到清朝,我国汉语人群也从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权威的、现实的语音系统(比如民国时期的“国语”、共和国时期的“普通话”)。但各个朝代的诗人在创作格律诗时,却都必须依照《平水韵》的声韵系统来安排四声平仄,而不会按照自己的方言来写作(杜甫所留下的所谓“吴体诗”,只是一种例外的文字游戏而已,并非主流)。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李白遇到杜甫,然后各人唸一首自己的诗,他俩肯定是按照自己的方言来唸,各自的发声肯定会有不同吧?但这并不妨碍这两人诗作本身的声韵的统一性、一致性,换句话说,他们都知道他们的诗,一定都符合那个虚拟的声韵系统,在这个虚拟的系统中,他们的诗歌在声韵上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现在不断有人提出所谓“现在没人能正确地读出古诗词,保留《平水韵》根本无意义,所以,格律诗需要变革,应该采用大家都能读得出来的今音(普通话)来写格律诗”,这个论点貌似有理,但依我看来,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因为格律诗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是使用当时现实的语言而是使用虚拟的声韵系统来安排平仄四声的。古人尚且明白这点,现代人有何理由借口用现实语言读不准而要求格律诗一定要按照现实语言(今音)的音韵系统来创作呢?

二、什么是格律诗?
      这个问题貌似简单。从形式上看,字数、平仄、粘对、押韵、对仗,这些都是格律诗的基本要素。其实,人们往往容易忽略一个关键,那就是无论是平仄、押韵等,都是建立在一整套特定的声韵系统之上的,这个声韵系统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这就是以《平水韵》为标志的虚拟的声韵系统。
      正是在这个虚拟的声韵系统之上,以文言文为载体(这个问题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暂略),再加上字数、行数、平仄安排、粘对安排、对仗、押韵、禁忌等,才构成了格律诗这一特定的、稳定的、固化的文学体裁。脱离了《平水韵》这个基本要素,很难想象方言完全不同的李白与杜甫按照各自的方言会写出当时的文人以及后人都能看懂的符合规则的格律诗来。
      所以,平仄格律与声韵系统,对格律诗而言是缺一不可的构成要素。换句话说,创作格律诗,就必须依照《平水韵》这一虚拟的声韵系统,否则,古人都按自己的方言写诗,还会有唐诗的灿烂、宋词的辉煌吗?自隋朝到清朝,现实语音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作为传统国粹的格律诗创作,从来就没有跳出过《平水韵》的声韵系统之外,这又说明什么问题?

三、关于格律诗的继承--兼谈新韵
      格律诗作为汉语文学的奇葩,早已走过它的辉煌期。但作为传统国粹,它依然被国人所喜爱,并被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所传承。近现代格律诗经历了清代和当代的两次复兴。但无论如何,格律诗已经不可能再现唐宋时期的辉煌,某种意义上说,格律诗的生命力仅仅是在一个特定的迷恋于传统文化精华的小范围中得到传承。人人懂诗写诗(所谓的“普及”)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即使是在唐宋时期,格律诗恐怕也只是在知识分子士大夫的圈中流行而已。
      任何一种文学体裁都会经历发端、成熟、辉煌、传承、式微的规律。但是,继承并保持传统,必须对传统有敬畏之心。现在许多人提出,传统可以在改革中继承。但改革,决不是改革格律诗的传统形式,而应该改革它的内容,用旧形式表现当代的人文精神和个人情怀(如鲁迅、毛泽东的诗词)。以前,曾经为了继承与普及,把传统国粹的京剧念白、唱词一律改成普通话,还拉来管弦乐伴奏,谓之“现代京剧”,革新是有了,但没有“中州韵、湖广音”的京剧念白和唱词,还有多少京剧的韵味?还算京剧吗?
      一种文体从兴盛走向式微,一定会有另一种新的文体取而代之。比如宋词、元曲、小说、白话诗、电影、电视。。。。。。又想要格律,又借口古音没法普及而用新韵来代替,个人认为,不如干脆去写白话诗吧(并非有意贬低白话诗,相反,本人可是徐志摩的忠实粉丝)。又何必受格律诗的平仄粘对的限制?
      所以,用新韵来代替旧韵,是对传统的失敬。以文言文为载体、以虚拟的《平水韵》声韵系统为基础、以特定的规则为格式的格律诗已经作为传统完全固化下来,有它特定的形式美和特殊的韵味。而用新韵来代替旧韵,表面上大家都能读懂读出,但格律诗特有的声韵之美还剩多少?反过来说,古人尚能通过刻苦的学习去掌握跟他们的现实语言也许毫不搭调的虚拟的声韵系统,不敢越雷池一步,我们现在为了继承祖先的遗产却又嫌麻烦而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去学习古音,这难道是对传统文化遗产的景仰和敬畏?
      当然,可以旧瓶装新酒(也应该如此,新酒是指新的时代精神和情怀),品尝新酒的芬芳,欣赏旧瓶的古朴,如果嫌这个瓶子太老款、没把手不好拿、又易碎,换个易拉罐、塑料瓶不行吗?何必打碎旧瓶,却还是用烂泥再去做个带把手的似曾相识的新泥罐呢?

四、结语
      以上仅仅是个人的观点,个人以为,用新韵替代旧韵并非是保守与改革的问题,而是对传统是否抱有敬畏之心的问题。联都诗教秉承传统,要求掌握古音来学习写作格律诗,理由在此。当然,更不用说掌握古音对学习、欣赏、借鉴古人诗词名篇的重要作用了。就我个人而言,如果用今音替代古音的探索真能为大家普遍接受,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来继承发扬格律诗这一传统国粹,当然也是乐见其成。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我无法说服自己相信这一探索会取得成功。
浮生亲净土 远离尘嚣 有一抱闲云 临轩拂过
朗月近金樽 抛开俗念 带几分惬意 共酒斟来 ----夏日学长题赠
在线时间
1404 小时
主题
76

1499

帖子

23

精华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联都进士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35588
经验
338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4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14
2
发表于 2012-9-3 19:34 | 只看该作者
沙发,认真学习
琴罢倚松观鹤
客来赊月烹茶-自题
傲首刺苍穹,矢向未移,屡建奇勋凭血勇;
深波连禹甸,南疆不靖,长驱魑魅枕干戈。十点下线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35 小时
主题
31

580

帖子

3

精华

6163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0718
经验
111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3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2-22
3
发表于 2012-9-3 19:42 | 只看该作者
顶!习惯用古音,以后也会坚持用古音来写诗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52 小时
主题
95

1969

帖子

6

精华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31568
经验
569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95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20
4
发表于 2012-9-3 20:28 | 只看该作者
认真学习古音!坚持用古音练习诗词!壶师辛苦!
相如作赋约金凤
萧管腾空化玉龙===日游四海 雅赠
龙呈霸气凭空舞;
凤带祥容与瑞接====墨缘雅赠
闲拈俏笔绣龙】章,
倚月轻吟凤】影长。
酒韵交相】谁共醉,
临屏约】友话霓裳。===望海雅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119 小时
主题
353

5551

帖子

24

精华

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联都贡士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7307
经验
788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1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2-19
5
发表于 2012-9-7 15:31 | 只看该作者
观点鲜明、阐述深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67 小时
主题
43

751

帖子

10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26277
经验
221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3
6
发表于 2012-9-7 17:09 | 只看该作者
我这边的现代方言还保有入声字。学习了古音,读诗写诗用到或看到入声字,兼带用自己的方言读一下比较一下,乐趣无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477 小时
主题
249

2981

帖子

6

精华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31418
经验
6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47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13
7
发表于 2012-9-8 08:05 | 只看该作者
才看到,老师的文章条分缕析、娓娓道来、入情入理。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257 小时
主题
27

2492

帖子

0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5748
经验
505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25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1-29
8
发表于 2012-9-11 23:16 | 只看该作者
但各个朝代的诗人在创作格律诗时,却都必须依照《平水韵》的声韵系统来安排四声平仄====《平水韵》的刊行者是宋末人刘渊,唐宋众多诗家要穿越到宋末依照《平水韵》来安排四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974 小时
主题
3329

8674

帖子

20

精华

11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诗词网校校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7873
经验
2542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9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21
9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17:12 | 只看该作者

《平水韵》只是后世对《切韵》、《唐韵》的重新归类,所依据的内容全部来自于《切韵》与《唐韵》,《平水韵》并非是一个新创建的与唐朝的声韵系统不同的声韵系统。后世为方便起见,习惯上以《平水韵》作为唐宋乃至后世所遵循的格律诗词的声韵系统的代表和称谓而已。
浮生亲净土 远离尘嚣 有一抱闲云 临轩拂过
朗月近金樽 抛开俗念 带几分惬意 共酒斟来 ----夏日学长题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257 小时
主题
27

2492

帖子

0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5748
经验
505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25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1-29
10
发表于 2012-9-14 01: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散落的名字 于 2012-9-14 01:53 编辑
壶中岁月 发表于 2012-9-12 17:12
《平水韵》只是后世对《切韵》、《唐韵》的重新归类,所依据的内容全部来自于《切韵》与《唐韵》,《平水 ...

应该说《平水韵》主要是以《广韵》为基础,结合《集韵》、《唐韵》、《切韵》。。。等等中古音韵的结合归纳。《平水韵》虽然对当时的音韵有了较统一的归纳,但所录文字比较有限,而且很多字只凭刘渊自己的主观意念就改变了音调,否定了《广韵》、《集韵》、《唐韵》、《切韵》、《中原音韵》。。。等原本对某一字的声调归类。还有你说历代诗家都得以《平水韵》的音韵来安排四声平仄,就算《平水韵》是最科学系统的古音韵书,也不能让先人回到未来尊此来安排声韵。《平水韵》只是对先人声韵的归类,并不是对先人声韵的指引。所以我认为文中“但各个朝代的诗人在创作格律诗时,却都必须依照《平水韵》的声韵系统来安排四声平仄”  的说法不妥。

如果说格律诗要用古音,我认为应该以中古音为准比较合适,《平水韵》是古音,但古音不只是《平水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974 小时
主题
3329

8674

帖子

20

精华

11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诗词网校校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7873
经验
2542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9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21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03: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壶中岁月 于 2012-9-14 03:25 编辑

谢谢散落的名字的研讨。
      其实,你所说的与我并无差异,《平水韵》的所有分类和内容,就是中古音。对格律诗所依据的声韵系统,更为准确科学的表述,也许应该是这样:“以初唐许敬宗向唐朝朝廷上疏并经朝廷颁行的、将《切韵》、《唐韵》、《广韵》所定的206韵部进行缩减合并后用于格律诗押韵规范的中古音声韵系统”。唐人写诗,均遵守这个押韵标准。但许敬宗的奏议并未流传下来,当时也没有此类韵书流传。到了宋代,山西平水人刘渊根据唯一流传下来的韵书《广韵》(《广韵》之前的隋朝的《切韵》和唐朝的《唐韵》均已散佚),再大量考证唐诗压韵的实际情况,整理出107部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当时与刘渊同时期的也是山西平水人王文郁也整理了一部《平水新刊韵略》106部。可惜这两部韵书也未流传下来,至今也无法了解刘渊与王文郁的两部韵书有何异同,但其内容,保留在清朝的《佩文诗韵》中。因为这两部宋朝的韵书都是平水人所编,故称之为《平水韵》,《平水韵》与《佩文诗韵》并无二致。
      重要的是,《平水韵》并不是后世的创新或重新编写,它只是对诸多唐诗用韵的情况进行了判断与整理,试图从中归纳出唐代许敬宗奏议的内容(这个内容就是朝廷认可并通行的唐代格律诗押韵的规范),当然,这种整理难免有出错之处,但应该说,《平水韵》基本上再现了唐代格律诗的押韵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说,《平水韵》作为南北朝与隋唐之间的中古音声韵系统的象征是无问题的。反过来说,为了表达得简单明了一点 ,把中古音声韵系统用《平水韵》来代表,应该不会有异议。
      我在主帖中所表述的“各个朝代的诗人在创作格律诗时,却都必须依照《平水韵》的声韵系统来安排四声平仄”也只是从上述意义上来说明而已,因为《平水韵》就是中古音,应该不会引起误解吧。当然,我这样的表述可能并不完整科学,我也只是一个诗词爱好者,并非古音韵学者,对于用语上的纠结而导致你的误会,在此抱歉!
浮生亲净土 远离尘嚣 有一抱闲云 临轩拂过
朗月近金樽 抛开俗念 带几分惬意 共酒斟来 ----夏日学长题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7 小时
主题
4

64

帖子

0

精华

1278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35756
经验
29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30
12
发表于 2012-9-18 15:45 | 只看该作者
所以,用新韵来代替旧韵,是对传统的失敬。以文言文为载体、以虚拟的《平水韵》声韵系统为基础、以特定的规则为格式的格律诗已经作为传统完全固化下来,有它特定的形式美和特殊的韵味。


壶校说的太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92 小时
主题
29

1821

帖子

5

精华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28667
经验
523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9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7-28
13
发表于 2013-12-23 23:06 | 只看该作者
又找到一篇,收藏
际会风云频舞剑,名扬中外偶吹箫。——日游四海惠赠
风行野渡 波韵三章盈我笔;月上中天 梅花一曲共君心。——墨缘惠赠
箫声吹彻中庭月;诗句吟来对岸风。——凌云惠赠
风色无边催雅韵;中庭有月起清箫。——缅甸哥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16 20:29 , Processed in 12.67665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