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语文学习 |
起、承、转、合在绝句中则一句承担一项功能,例如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起)名成八阵图。(承)guo,tu,zhuan,wu
江流石不转,(转)遗恨失吞吴。(合)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起)夜泊秦淮近酒家。(承)天,地,人,sha,jia,hen,hua
商女不知亡国恨,(转)隔江犹唱后庭花。(合)
以上的感觉是先远景(起),再近景(承),再是事情(转),合里再有一个动词(合,就是感情入物入景)。有一点电影里拉镜头的感觉。很合人的视觉感觉。先整体,再细节,然后是人与事,交融。动词很重要,一下就把静景变活了。
其他类型:
(一) 并列式:句句并列,内容不分高下。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tian,景,由近渐远。二__二__一__二。数对数,名对名,动对动。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chuan,景,近景。一__一__二__二__一。对联式。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xiang,景,由远至近。二__二__一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yang,景,由近及远。二__一__二
遗爱寺 白居易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xing,有人入景 zuo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sheng yu
一句一个画面。这种写法一般见于整首绝句和五七律的局部。
(二)承接式: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连贯动作。由景生出动作,先举后望。shuang。二__一__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xiang,二__一__二
(句句顺承)
竹枝词 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由景生情,比拟呼应。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隔句承接:三承一,四承二)
(三)转折式: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行程)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船速)对比
(内容的转折)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白居易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欢愉)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粱州。(惆怅)
(情感的转折)
(四)因果式: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因)春日凝妆上翠楼。(果)人,事,景,情,顺叙
忽见陌头杨柳色,(因)悔教夫婿觅封侯。(果)
(前因后果)
登山 李陟
终日昏昏睡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人,事,情,顺叙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多重因果)
金昌绪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果)事,起因,倒叙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因)
(前果后因)
章法的划分是相对的。有的作品,分析者站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归属,另外,有的作品并非单纯地运用某一种方法,而是综合运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从而表现出纷繁复杂的现象,例如: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一句与第二句是并列关系;第三句和第四句则是因果关系了。有的作品,总体看是按起承转合安排的,细类又杂以并列、因果、承接等,这里不一一举例说明了。总之,如何布局谋篇,要看如何更有利于题材的组织和主题的表达,变化之妙,存乎于心,分析人家的作品和自己创作,都切忌拘泥。
律诗的起承转合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黛玉之口论诗,对香菱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也使得的。”起、承、转、合,即起始、承接、转折、收合。这是律诗最常见的章法。
律诗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人思考、或引人注目,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承接或正起反接,或正接反起,以顺畅为妙,承后之转折,或一转,或两转,或三转,或四转……迂回曲折,愈转愈厅,才是上乘;合即结尾,或明揭题旨,或耐人寻味,或启人遐想,以有力取胜。
例如: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起,写环境)远景,cheng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承,写该环境出现的事件)当下,zheng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转,写情怀)情,qing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合,瞻前顾后)情入当前景,ming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起)地点,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承)近景,yin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转)事, xin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合) jin
起、承、转、合在五律和七律中一般一联承担一项功能,但也有例外。比如
过杨村 杨万里
石桥两岸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起)远,全貌,chuan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承)近,细节,chuan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水际天。(再承)近,细节,tian
政尔清和还在道,(转)为谁辛苦不归田。(合) tian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使环境更加丰满迷人,用以突出重点。
荷风茂林 发表于 2018-4-15 02:16
绝句律诗的起承转合(转帖) (2011-10-21 22:07:50)转载▼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