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时间4951 小时
主题2932
管理员
- UID
- 52118
- 经验
- 29320 点
- 威望
- 0 点
- 在线时间
- 495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4-4-28
|
附:安定古镇简介等相关资料
安定古镇简介
安定古镇,位于子长市瓦窑堡以西15千米处。始建于宋代。之前称安定寨,北宋康定元年(1040)“升安定寨为安定堡”。蒙古宪宗二年(1252)置安定县,始为县治所在地,历经明清及民国。1942年5月,为纪念民族英雄谢子长,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更名子长县(后于2019年撤县设市),治所迁至瓦窑堡,安定故城成为镇政府所在地。
宋代故城依山傍水而建,规模较小,元代未曾扩建。明清两朝先后有10多位主政官员,进行多次改(扩)建。至清道光年间安定城已形成:“周围长五里三分,联东关城九里七分,高二丈八尺,城深一丈五尺”,修筑城楼三座,城门四道。“西门曰义城,东门曰迎旭,义改为翊文(1668年知县朱尚义改称翊文门),东关东门曰仁和,北门曰拱极。今改西门曰永清,东门曰联碧,东关东门曰朝阳,北门依旧”。时为陕北规模较大的城池。
《府志》称“安定翠巘屏拱、河水环澜、为西塞要径”。《白氏志略》:鄜(富县)峙延(延安)在南,榆阳、上郡在北。黄河带流于东,长城雄峙于西,为边镇之咽喉,实秦塞之保障。
表里山河,钟灵毓秀。“安定八景”(即文笔腾光、锦屏叠雪、石室庄严、北河晓月、西池晚烟、花岩秀特、龙山夕照)广为流传。其中五大景观就在城周围。特别是钟山石窟(即石室庄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最早的石窟群”“第二个敦煌”“独一无二的历史存在”。
这里也是创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谢子长在安定城内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点燃革命斗争的星星之火。先后走出10位将军和一批革命精英,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之一。
黄土文化,于斯为盛。陕北民歌、陕北道情、陕北说书,彰显厚重的文化底蕴、黄土风情。
2013年7月,安定古镇按照陕西省的统一部署,启动了大规模修复工程。如今,这座历经沧桑的古镇,犹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以古韵新貌的英姿,砥砺新程。
相关建筑景点简介
安定县署(县衙)位于城内西南,始建于元大德五年(1301),由典史王亮监修。明洪武年重修。嘉靖中叶知县曹铭又重修。清顺治年至道光年,先后有李嘉允、张洪谟、朱尚义等数十位知县修葺改(扩)建。之后,多毁于战乱。民国十六年(1927)重修,但并未按原貌恢复。知事韦鸿德题“光风霁月”“青天白日”。2013年启动修复工程后,按原貌重新修复(具体建筑见前述)。
文庙 儒学署 明伦堂 笔峰书院
文庙 位于城东门内,坐北向南。元至元四年(1267)知县段允恭兴建。明洪武二年(1369),主薄罗懋重修。由大成殿、东西庑、戟门、灵星门、 前照壁、大门组成。大门外左“德配天地坊”,右“道冠在今坊”,庙左有崇圣祠,祠后有亭,名为“敬一亭”。
儒学署 掌管儒家经典学习教育的办公处所。位于文庙右侧,清代进行了扩建,有大门、窑洞三孔、案房三间、二堂三间。今在原址上复建。
明伦堂 位于文庙旁,是古代读书、讲学、弘道和研究之所。“明伦”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痒;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
自从宋代开始,文庙、书院、太学、学宫,皆以“明伦堂”来命名讲堂。古代“庙学合一”,各地的文庙不仅是祭祀孔子的地方,也是当地官办学堂。以达到“明伦昭统序,尚理洽区寰”的教化功效。
笔峰书院 安定县从明万历十七年(1589),就先后建有敬学书院、汾川书院、文山书院、社学等教育机构。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知县傅德谦在原教育机构久废的情况下,在文庙南兴建笔峰书院,时为延安府县治第一书院。
农民运动讲习所
故址在城内贾家大院,建于明代,坐北向南,对口房。1927年2月,谢子长被推选为安定县行政会议主席团成员和农民协会会员,将该院辟为农民运动讲习所,积极开展农民运动。
谢子长(1897-1935),原名世元,曾改名德元,号浩如,化名冬阳,陕西省安定县枣树坪人。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1934年任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红26军42师政治委员,1935年任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委员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负责人,指挥部队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苏区的“围剿”,谢子长在长期征战中,多次负伤,1935年2月21日逝世。谢子长逝世后,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为纪念他,决定将安定县更名为子长县,毛泽东曾三次为他题词并撰写碑文。
著名商号、堂号、宅院
陶公业 镇内有王姓一家,师姓一家,史姓两家,他们均以“陶公业”为商号。其含义是经商致富不忘济困积善。相传春秋越国大夫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弃官经商,自号“陶公业”。曾三成巨富而三散家财以济困,成为儒商的开山祖,为后世所敬重,并流传着“五湖寄迹(计积)陶公业,四海交游晏子风”的联语。
八行(xing)堂 即表示以八种品行立身处世。八种品行:“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悌;善内亲为睦;善外亲为姻;信朋友为仁;仁邻里为恤;知君臣之义为忠;继义利之分为和。”宋徽宗甲辰年(1124)设立“八行取士科”,赐史绍为“八行高士”。浙江人史大宽、史二宽兄弟二人先后在安定落户,经商致富,于乾隆三年(1738),于此兴建七进七出名宅大院,人称“史家楼院”。
芝兰居(芝兰吐秀) 意为具有儒家风范的优雅人士或积善人士的居所。源自《孔子家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久而自芳)。城内史家院、王家大院、师家楼院,均题名“芝兰居”,均为清代建筑。
梦赢堂(郭家大院) 城内城墙北侧,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郭家祖上从商,开办商号“梦赢堂”。民国初,此处为骡马店,店主郭朗亭,人称“郭大先生”,是当时有名文人,长于书状。
京官院 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九孔砖石接口窑洞,呈“门”字形。主人史友图,曾任吏部侍郎之职。善书画,刚正不阿。因主人曾在京任职,故人们称之为“京官院”。
世承德业 建于民国初年,主人史光彦。大门题名“世承德业”,为安定县首届议员杨如珍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