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和诗第一题 !!!邀请各位喜欢诗词的朋友进入和诗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3214 小时
主题
35

1500

帖子

5

精华

3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26595
经验
8239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321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2-11
41
发表于 2011-5-12 21: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丁香墨客 于 2011-5-12 21:09 编辑

丁香墨客陋和渔舟唱晚诗一首
《丁香晨咏》
夜雨丁香唱露珍,新阳碧树净凡尘,
清芳墨客吟春赋,娇媚村姑秀玉唇。

附渔舟老师原玉
《七绝  晨溪小径》
小径枝低叶露珍,溪光碧澈洗林尘。
红簪欲比春桃艳,纤手传香落杏唇。
丁香无意寻高雅;
墨客有情恋旧章。
——韩东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321 小时
主题
1142

1万

帖子

19

精华

1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12336
经验
2804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32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8-3
42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08: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渔舟唱晚姐姐 于 2011-5-13 09:10 编辑

感谢以上 各位老师 各位朋友 各位同学的 好和


下面除了继续和诗以外 还希望大家 找一些学习古人如何《唱和》的理论及其 例子 供大家学习讨论.
以共同提高大家和诗的水平


我对唱和的事情也很不熟悉。因此看了大家以上的唱和 产生一些困惑 希望大家共同讨论。解除我的困惑 渔舟先谢了

渔舟困惑的内容:
1:既然是和诗  和的题目跟 原唱的题目 应该有什么关系呢?
2:既然是和诗 和的内容 跟 原唱的内容 应该是什么关系呢?
3: 是不是 只要符合 唱和的 依韵 用韵 步韵 和诗 四种用韵的方法之一,而不管其内容和的什么 就都叫 唱和的 很好了呢
4:请大家找些古人唱和的例子 供大家讨论学习 看看古人是怎么唱和的
5:其他关于 唱和 的都可以讨论




渔牵柳线钓蟾诗,舟影荷风醉梦迟。
唱菊吟秋春意动,晚香又吐万千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8 小时
主题
119

1907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无情谷道仙

Rank: 6Rank: 6

UID
8911
经验
108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8-17
43
发表于 2011-5-13 09: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欲 于 2011-5-13 09:19 编辑

百度百科

和诗目录

解释
依韵,从韵,步韵
古时和诗举例
现代诗的唱和
编辑本段解释
  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和就是附和的意思。在传统诗歌学里,和诗是由两首以上的诗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平仄的运用以及节奏的安排上,有没有特殊的要求呢?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要求。讲究依韵,从韵,步韵。
编辑本段依韵,从韵,步韵
  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从韵, 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编辑本段古时和诗举例
  和诗必须要【步韵。依韵,从韵}。现代诗存在一部分无韵诗。无韵诗怎么步韵呢?比较合理的观点是:原唱,唱和要意思差不多,或者有关联。这过程称为和答,和答不必从韵。如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及其和答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编辑本段现代诗的唱和
  目前很多诗词论坛,都有版主跟写手唱和的佳话。也有一些人,没有真正懂得和诗的概念。和诗不是你送我一首诗,我还你一首诗。现代诗的唱和,必须要和唱跟原唱形式上保持一致 。    

下面是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中的和诗   

咏白海棠·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台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白海棠·贾探春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咏白海棠·贾宝玉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咏白海棠·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以上是四首唱和之作,它们的主题都是咏白海棠,由于作者对平仄四声有独特见解,在声律上有进一步探讨的地方。和诗,按同一韵写出,原唱,和唱必须要有联系。以后的和诗朝那个方向发展,很难说清楚,可以肯定的是,原唱,和唱,必须要统一。   

和停云僧人第一   

落花任自逐西东,无欲拈来枫叶红。
一别离人难寄字,从今窗下怎听风?
登高望断青山外,举酒聊倾夜色中。
未解当时缘或劫,偏愁乱絮入帘笼。   

和停云僧人第二   

虑作前程几万重,附庸风雅混鱼龙。
当年渡梦青春远,眼底思笺痴意浓。   
寂寞醒时怀阮籍,徘徊旧地问临邛。
花开陌上谁遭遇,泛梗何如一老农。   

和停云僧人第三   

说道愁怀愁似江,生平落托负家邦。
吟游愿得一壶酒,阅卷题词半雅窗。
涸鲋求生哀斗水,鲁连入海自轻舡。
浑然世态归尘土,恶虎当街安可降?   

和停云僧人第四   

芳菲节后剩花枝,杨柳池塘雨落陂。
惯看阴晴无意兴,解谙离别不空悲。   
依然桎梏何言志?不似轻狂愧说诗。
怅怅断魂吩咐去,巫山云下影参差。   

和停云僧人第五   

无病呻吟赋渐微,匆匆生计误芳菲。
寄身常念楼中燕,负手徘徊采石矶。
尘织苍茫成野马,风吹慵色遍云衣。
如今省记斜阳后,憔悴非关带瘦肥。   

和停云僧人第六   

留累痴情意不舒,红尘聊赖落闲居。
难胜杯酒渐渐醉,应觉清谈碌碌余。   
豪气消磨歌折剑,青天未揽意当车。
思量明日黄花逐,放性田园挥铁锄。   

和停云僧人第七   

千百吟情一纸枯,离骚读就效名儒。
水中幻月缘非浅,窗外听风影正孤。
但有逸思牵梦渚,且怀长志摘金乌。
凭才脱颖追唐宋,掩卷沉沉念古都。   

停云僧人第八   

常思三径草萋萋,独坐花间落日西。
无客孤身倾酒醉,有诗得意读书迷。   
十年来去烟尘遇,一事无成梦欲携。
却道春风人面旧,当初误了浣花溪。   

步停云僧人韵第九   

源同一发在江淮,于世谁甘姓字埋。
相庆隐居弹破帽,云游被笑毁芒鞋。
悠然向梦还催意,悲慨留诗只寄怀。
旧事当初零落尽,萧条枫叶渡无涯。   

次韵停云僧人第十   

思心一欲纸间催,窗外阴阴雨湿苔。
感词无聊叹少酒,对花有意抚空杯。   
约从依旧凭生悔,执手难堪别去哀。
雁过衡阳啼又解,明朝君子梦应回。   

次韵停云僧人第十一   

期年恍惚赣江滨,有愧家亲说苦辛。
每读经书讥坏德,始知事理笑修身。
之君见欲牵怀动,于我忧心绕指频,
自诩风流逃俗世,高标雅趣奈随尘。   

和停云僧人韵第十二   

非甘潦倒系围裙,应喜阴晴雨后雯,
狼籍田间锄乱草,悠然柳下乜从云。   
殷勤莫作萧骚语,沦落休停高处闻,
一笑无端酒和泪,当年愁绝共思君。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扩展阅读:
1
《红楼梦》《诗歌发展史》
彩笔常行无俗韵 青锋欲试有雄怀 ----龙脊山人老师赐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71 小时
主题
5

294

帖子

0

精华

4736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2404
经验
106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4-25
44
发表于 2011-5-13 09:38 | 只看该作者
来学习了,找到有再来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43 小时
主题
14

236

帖子

2

精华

4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2101
经验
4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4-6
45
发表于 2011-5-13 10: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凡他爹 于 2011-5-13 10:39 编辑

唱和一例: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馀
  张 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     

      朱庆馀是个书生,当时正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对能否考上心中没有把握。于是,他以新娘自比,表达忐忑不安的心情。他的本意是想问当时的主考官张籍:我能不能考中?朱庆馀问得巧妙,张籍答得更巧妙,他以万分赞赏的口气说,你这位“新娘”简直太漂亮了,没问题,没问题,肯定能得到公婆的肯定。张籍的本意当然是说,你朱庆馀才华一流,考中自然不在话下,你尽管放心去应试,一定能够高居榜首!这两首唱和诗,
     唐代的唱和诗,在体裁上分为依韵,从韵,步韵,和诗。在内容上包括应制、同题、赠答、寄,酬,联句等。也就是说其体裁和内容是根据和诗前发起人的要求而定的。当然也可以由后者自定。一般和诗是为了娱乐或比赛,所以最好同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3 小时
主题
1

53

帖子

0

精华

1120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31518
经验
2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7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18
46
发表于 2011-5-13 10: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竹莹 于 2011-5-13 10:24 编辑

步渔舟唱晚姐姐旧韵:
《七绝  雨中牡丹》
窗前帘雨散花珍,几缕香魂碾作尘。
美艳谁能和你比?梦中尤念那朱唇。

附渔舟唱晚姐姐原玉:
《七律  晨溪小径》
小径枝低叶露珍,溪光碧澈洗林尘。
红簪欲比春桃艳,纤手传香落杏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72 小时
主题
49

1093

帖子

0

精华

2179

积分

联都贵宾

联都进士

Rank: 4Rank: 4

UID
14056
经验
217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7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
47
发表于 2011-5-13 10:29 | 只看该作者
云中燕陋步渔舟姐姐诗:
《七绝 晨溪小径》
雨霁翻教竹雨珍,溪声泠沥滤纤尘。
身闲欲入花枝里,不意馨香点绛唇。

附渔舟老师原玉
《七绝  晨溪小径》
小径枝低叶露珍,溪光碧澈洗林尘。
红簪欲比春桃艳,纤手传香落杏唇。
云中比翼,溪畔飞歌,仿佛王谢堂前燕柳下吟诗,湖边剪影,却是苏黄身后人---剑隐琴风老师赠轻灵好似云中燕优雅直如天上仙---月上镰勾老师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43 小时
主题
14

236

帖子

2

精华

4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2101
经验
4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4-6
48
发表于 2011-5-13 10: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凡他爹 于 2011-5-13 10:52 编辑

转:   
      唐朝人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新诗体,从而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唐代诗人辈出,灿若星辰,为“诗词唱和”现象和大量“唱和诗词”的出现,提供了丰厚的现实基础。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岑参、王维各一首)《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杜甫)《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王维)可算是“和诗”中较早的作品。贾至,字幼邻,洛阳人。玄宗奔蜀时拜中书舍人,司草拟诏纸之职。肃宗即位灵武,贾至为玄宗草拟传位肃宗册文。长安收复后,干元元年春,肃宗曾于含元殿大赦天下以示庆祝。贾至有感作《早朝大明宫呈省僚友》诗。一时唱和的人很多。岑参、王维、杜甫等都有和作。“和”,这里指以诗相酬答。“奉和”,就是“奉命和”。“奉和圣制”就是“奉命和皇帝的诗”。前人评贾至、岑参、王维、杜甫四人的早朝诗,各有所见。纪昀评论说:“四人早朝之作伟丽可喜,不但东城所赏子美‘龙蛇’、‘燕雀’ 一联也。然京师喋血之后(指安史之乱攻破长安),疮痍未复,四人虽夸美朝仪,不已泰乎(未免过分)?”纪昀的意见是四人歌功颂德,粉饰现实太过分了。
    这些唱和之诗,因其思想内容过于狭窄、雷同,只在当时起到虚张声势的作用,没有太大的社会娱乐和启示功能,因而鲜为人知。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看似盛唐余韵的“诗词唱和”现象,其实却是盛唐文化孕育出的又一朵“奇花”。
    从贞元中期到元和年间的中唐诗歌,是继盛唐开元、天宝之后的第二个诗歌创作高峰。与大历时期一样,贞元前期同样处于大乱之后的相对稳定时期,诗风也与大历相近,但向往中兴成为士人们的普遍心态,产生社会变革思潮,促使诗人个性和艺术风格的多元发展,直接启示了元和诗风的到来。诗到元和体变新,名家辈出,流派纷呈,有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他们率领一批新的诗人写新乐府,作诗尚实、尚俗和务尽。同时有以韩愈、孟郊为首的韩、孟诗派,不平则鸣,作诗尚怪奇、重主观,直接影响到了李贺等人,开创诗歌创作的新天地。
    元稹与白居易相识之初就有酬唱作品。白居易的五十首新乐府都是与元稹的唱和之作。两人在遭谪贬后,仍酬唱不已,而且多次韵相酬的长篇排律。元白唱和遂成为影响较大的文学史现象。在元白的唱酬诗中,元稹所呈露出来的诗人性格和感受要更亲切实在一些,如《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以垂死时突然坐起,形容骤闻噩耗时的震惊,真是动人心魄。
    元稹比白居易小七岁,但却是他首先注意到李绅的《新题乐府》并起而和之。在当时兴起的新乐府的创作活动中,元稹的这些讽喻诗无疑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他有一部分新乐府诗仍借用古题,不似白居易那样坚决彻底,旗帜鲜明,而且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思想性),以及人物形象的生动性(艺术性)方面都不及白居易。所以,对于中唐“新乐府”诗,我们见得最多的仍是收在《白氏长庆集》中的“新乐府”,而对于收在《元氏长庆集》中的“新乐府”却不甚了了。然而,元稹与白居易在诗歌酬唱方面配合之默契,影响之大,在文学史上却是罕见的,堪称“绝配”。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唐诗坛有才气的诗人不亚于盛唐,“唱和诗”也层出不穷,屡见不鲜。而且出现了专门的“唱和集”,如刘禹锡与白居易、令狐楚的唱和应酬分别编为《刘白唱和集》《彭阳唱和集》,①有些《和答诗》集还有“序”。②此外,刘禹锡还按《忆江南》曲调填词,与白居易唱和,“唱和词”也渐次出现。
    到了宋代,又出现了“和古”之作。宋初诗坛沿袭了晚唐五代的遗风。大多数诗人作诗多轻佻浮华,缺乏深刻的现实内容。主要是由这些诗人们所处的时代以及他们的生活、地位所决定的。宋初社会安定,矛盾缓和,百姓勤劳,经济繁荣,四海之内,国富民泰。赵氏王朝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对降王降臣、官僚地主集团,有意拢络,优奉厚赐,致使新旧官僚地主都志得意满,沉醉于骄侈豪华、轻歌曼舞的生活之中。为了粉饰太平,宋王朝有意提倡诗赋,君臣同乐,彼此唱和,粉饰升平,歌功颂德。宋诗便在这轻佻浮华蔚为成风的氛围中拉开了序幕。但是也不尽如此,当时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诗歌流派,如白体、晚唐体和西昆体。其中以西昆体的影响尤为深远。
   在宋真宗朝诗坛上出现了西昆体。西昆体的名称是杨亿编辑《西昆酬唱集》而得的。宋真宗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秋,杨亿等馆阁之士受命编纂《历代君臣事迹》(后被称为《册府元龟》)的巨著,他们集于朝廷藏书的秘阁,在编纂《册府元龟》的同时,经常吟诗唱和,后来杨亿将这些酬唱之诗,编辑成书,取名《西昆酬唱集》。《西昆酬唱集》收录了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十七人的唱和诗二百五十首。其中的作者因而被称为“西昆诗派”。西昆诗派以学习晚唐李商隐力图矫正诗坛上平弱浅露之习为极则。西昆派诗人写诗的特点是:在形式上模拟李商隐。多写律诗,酬唱而作,题材贫乏,缺少社会内容和真实的生活感受,写“太平诗”,陶醉于帝都生活。《西昆酬唱集》刊行于世后,风靡一时,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西昆酬唱集》中的作者都是一些上层人物 ,有的还是文学侍臣,由于地位高,影响自然也大。
    苏轼晚年在海南写了一百多篇和陶诗。苏轼在《与苏辙书》一文中说:“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东坡续集》卷三)。可见苏轼对陶渊明的推崇程度。这些和陶诗篇,从多方面真实反映了他当时的思想、生活,以及海南的景物和民俗。这些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在自然平淡之中蕴藏着深厚的诗意。如《和陶饮酒二十首》、《和陶归园田居》、《和陶劝农》等。这些诗风格与陶渊明作品近似。其中的诗有飘逸的一面,也有“金刚怒目式”的一面。前人往往将这类和陶诗推为苏诗艺术的极峰。在现代文学史上,毛主席和柳亚子的唱和词影响也很广泛。
    由此可见,“诗词唱和”现象自唐朝出现以来,在文学史上已蔚然成风,由此产生的许多“唱和诗词”还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它们相映成趣,当之无愧的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道奇观。下面就“唱和诗词”在艺术上的一些特点作一点儿归纳:
1.“唱和诗词 ”在形式上后写者往往刻意模仿先写者。如贾岛的《寄韩潮州愈》在写法上(形式上)就有意模仿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辑录比较如下:



《寄韩潮州愈》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据记载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上书谏迎佛骨入宫,触怒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传到京城,贾岛读罢就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这两首诗从形式上看同属七言律诗,韩愈先写,贾岛后写,并且贾诗在语言上照应韩诗之处也很鲜明。可见贾岛有意模仿韩愈。所以贾诗应是韩诗的和诗。

又如:白居易与刘禹锡的“唱和词”——《忆江南》,更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辑录比较如下: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
白词写出了江南风景的绚丽,刘词写出了江南女子的迷人。而从词的形式(格式)上看,却是完全一致的。

2.“唱和诗词”常有“比较”之意,一般取上乘流传,也有唱、和俱佳者。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就是酬唱诗的上乘之作,流传很广,却很少见有人提及白居易的“赠诗”。辑录刘诗内容如下: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此诗显示了刘诗善于化低回哀婉之音为慷慨激越之韵的一贯风格。就因为此诗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样的名句,能给人更多的启示和激励,所以相比之下,白诗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而王昌龄与王之涣的唱和之作《出塞》则都是上乘之作。辑录如下: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昌龄的《出塞》,是一首传诵不衰的名作,前人评论认为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王之涣的《出塞》,“此诗一出,就被人传唱”。据《集异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适逢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看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当三个伶人分别唱了王昌龄两首诗和高适的一首诗后,王之涣指伶人中最美者说:“此子所唱,如非我诗,终身不敢与诸公争衡矣。”该妓果然唱“黄河远上白云间”,三人大笑,饮酒竟日。这就是有名的“旗亭画壁”的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却说明此诗在当时已成为传唱的名篇。
3.“唱和诗词”因创作内容相连属,在创作时间上往往距离较小,但也有“和古”之作。如前面“文学史”部分提到的贾至与杜甫、王维、岑参等人的唱和之作,“刘白”“元白”以及“艺术性”部分提到的“二王”唱和之作,都属于时间距离较小的唱和之作。而《西昆酬唱集》中的作品以及苏轼的“和陶诗”,就属于“和古”之作了。
4.“唱和诗词”多为交流思想,表达友谊,切磋技艺,催发诗情,或渲染气氛,虚张声势而作。题材相对狭窄、雷同,作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许多“唱和诗词”我们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全然不知。如唐朝诗人韩翃与友人程近唱和而作的《秋夜即事》,韩诗更为人称道;“元白”唱和而作的五十首“新乐府”,白诗更为流行;陆游与唐琬唱和而作的《钗头凤》,“陆诗”更为流行,而“唐诗”却鲜为人知。附:《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韩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淡月华。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节候看应晚,心期卧已赊。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这首诗是作者家居时和友人的酬唱之作。诗中描写秋夜景物,不但有色,而且有声,具有一种清淡之美。为了酬诗,竟忘了睡觉,可见友情之深。而对于那些全然不知者,我们也就无从论及了。
5.“唱和诗词”有别于“同题”之作。前者偏重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勾通,就是“和古”之作,也往往是建立在与古人情趣相投的基础上。读者往往能从作者们的唱、和诗词中寻找出他们相同或相近的人生情趣。后者则追求题材的相同,在形式上和表达思想情趣的相关性上,都不象“唱和诗词”那样有“形影”相随般的效果。如: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同题词作《唐多令·咏柳絮》(林黛玉)和《临江仙·咏柳絮》(薛宝钗),就不同于我们所说的“唱和之作”。现辑录展示如下:
    《唐多令·咏柳絮》(林黛玉)/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   。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临江仙·咏柳絮》(薛宝钗)/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这两首词同是“咏柳絮”,但形式不同,思想情趣也风马牛不相及,只是题材相同而已。
白居易有“醉听清吟胜管弦”③语,虽然“诗词唱和”受时代气氛和现实条件的制约,但纵观我国文学史,文人雅士不失时机的诗酒交欢和往来酬唱,仍然给他们的人生平添了许多动人的情趣,由此产生的大量“唱和诗词”也当之无愧的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一道奇观。


参考书目:①《语文》(第三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人教社出版)。22页、38页。
②《唐诗三百首译解》(主编:张国荣)(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379页、380页、324页、556页、560页、561页。
③《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主编:梁国辅)(辽沈书社)。211页、215页、252页、253页、281页、192页、193页、205页。
④《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主编:罗宗强 陈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74页、378页、446页。
⑤《语文读本》(第三册)(人教社出版)(2001年6月第一次印刷)。86页。
⑥《红楼梦》(原著:曹雪芹)。第七十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46 小时
主题
98

1609

帖子

5

精华

12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28874
经验
12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12
49
发表于 2011-5-13 11: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格律 于 2011-5-13 11:40 编辑

唱和是较早出现的诗歌集体性创作的形态,其渊源甚早,《诗·郑风·?NFDA2?兮》云:“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孔子也说过:“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孔颖达疏:“先发声者为倡,后应声者为和。”早期中的所谓“和”,并非创作,往往是有声无辞,表示欣赏而随声附和,以获得一唱三叹之美。

    成熟的唱和诗形态却较为晚出。从现有的传世文献来看,文人之间唱和的诗歌形态到了东晋时代才真正形成。东晋的释慧远作有《游庐山诗》或题为《庐山东林杂诗》,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二○》。,刘程之、王乔之和张野三人都写过《奉和慧远游庐山诗》(《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一四》)东晋之后,唱和风气开始兴盛。

    六朝唱和诗大致和意而不和韵。宋人洪迈说:“古人酬和诗,必答其来意,非若今人为次韵所局也。观《文选》所编何劭、张华、卢谌、刘琨、二陆、三谢诸人赠答,可知矣。”(《容斋随笔》卷一六)到了唐代元、白诸人,唱和诗遂从和意走向和韵,这是唱和诗发展的一大转折。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六《松陵集》提要谓“依韵唱和,始于北魏王肃夫妇。”

      唱和大体可分为文人间的唱和与奉命唱和两种:前者是文人之间意气相投的诗艺交流,后者主要是君臣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应酬交际之作。文人之间的唱和尤其值得重视,因为原作与唱和诗在题材与体裁等方面,往往是比较相近甚至相同的,这种创作形态对于诗人们来说,既可以文会友,在上起一种切磋促进作用,也是潜在的竞赛和优劣的比较,甚至对于文学集团与文学流派的形成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7 小时
主题
11

111

帖子

2

精华

407

积分

联都初级会员

Rank: 1

UID
32235
经验
1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4-14
50
发表于 2011-5-13 12:20 | 只看该作者
小马步韵渔舟姐姐诗
《七律  苦吟》
字字斟酌若奉珍,吟哦唱和斗出尘。
才刚歌罢扬州慢,却诵新辞点绛唇。

小马同志 发表于 2011-5-12 13:15


又学习了一下规则。
觉得还是有点问题——和诗应该与原诗有一定的内容上的联系。否则就没有唱和的意思了。
因此我的那首诗,还不能算和诗,过于独立了。
我撕了重写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5 小时
主题
10

339

帖子

3

精华

527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31631
经验
-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22
51
发表于 2011-5-13 12: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浮生散人 于 2011-5-13 13:14 编辑

毛泽东和柳亚子的唱和:
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饮茶粤海未以忘 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 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胜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 观鱼胜过富春江
注:柳亚子原诗
开天辟地君真健 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 无车弹铗怨冯宣
头颅早悔平生贱 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 分湖便是子陵滩

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五零年十月
一九五零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 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注:柳亚子原词
浣溪沙
十月三日之夕于怀仁堂观西南各民族文工团,新疆文工团,吉林省延边文工团,内蒙古文工团联合演出歌舞晚会,毛主席命填是阕,用纪大团结这盛况云尔

火树银花不夜天 弟兄姊妹舞翩跹 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 哪容百族共骈阗 良宵盛会喜空前


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五零年十一月
颜斶齐王各命前 多年矛盾廓无边 而今一扫纪新元
最喜诗人高唱至 正和前线捷音联 妙香山上战旗妍
注:柳亚子原词
浣溪沙
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演出和平鸽舞剧,欧阳倩予编剧,戴爱莲女士导演兼饰主角,四夕至五夕,连续在怀仁堂奏技,再成短调,欣赏赞美之不尽矣

白鸽连翩奋舞前 工农大众力无边 推翻原子更金圆
战贩集团仇美帝 和平堡垒拥苏联 天安门上万红妍
············································································
许多人用同一题目做诗,第一个人做的第一首诗,称为“首唱”;大家跟着做,称为“和”。这整个赛诗的行动,称为“唱和”。和诗也有几种不同的情况。用同样的题目,同样的诗体,但不用同样的韵脚,这是“和诗”。题目、诗体、韵脚,全都与原唱一样,这是“和韵”。在唐代,“和”与“和韵”,意义不同。宋元以后,凡是和诗都必须用原韵,于是“和”与“和韵”就没有区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46 小时
主题
98

1609

帖子

5

精华

12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28874
经验
12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12
52
发表于 2011-5-13 13:30 | 只看该作者
依韵

《七绝·滏水晨曲》

黄鸟初啼滏水滨,晓光无赖染青苹。                 

花香欲醉逍遥客,袅袅随风漫石垠。

附姐姐原玉
《七绝  晨溪小径》
小径枝低叶露珍,溪光碧澈洗林尘。
红簪欲比春桃艳,纤手传香落杏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40 小时
主题
24

487

帖子

3

精华

1384

积分

联都进士

联都2007年度殿试探花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5073
经验
13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7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1
53
发表于 2011-5-13 14: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渔舟唱晚姐姐 于 2011-5-13 16:09 编辑

好像很少有文章论述和诗之内容,多在韵脚上计较。我自己体会如下,拿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酬唱有指定题目和不指定题目之分。指定了题目就不必说了,就成为应制诗。

古人雅聚,即兴酬唱。则以首唱者内容为参照。能参与酬唱的虽不能说水平相当,但总不会云泥之别。因此在酬唱中便形成了潜规则


不论以怎样的形式酬唱,其和者所写总不可与首唱南辕北辙、毫不相干。一般是按第一首诗的内容、情感基调为轴心去进行创作(采用对立思想也是一种创作方法,但亦要相关)。称为创作,就不可雷同,出新总是最重要的。

1.        和诗(不限韵)情况下,一定是对前者内容(情感)的应和。或续问,或赠答,或发挥,或再赋等。由于没有韵的限制,几乎近于命题之诗,直接体现诗者的表达水平。酬和之人若运筹不好,则不敢示人,怕自辱之。

2.        依韵、用韵有些类似拈韵作诗,既是拈韵作诗,仍是要有主题。可以视首唱者内容,或正解、或反解、或衍生。因有了韵的限制,所以内容可宽泛一些。可以突出诗者自己的情怀。我个人以为,这种情况难度较小,娱乐性强,且可各逞所长。

3.        步韵,这种和诗无疑是功力的体现,多少含有较量的意思。谁都知道,首唱者用韵顺势而行。是先有了思想,再选择韵部、韵字。因此韵与字、韵与句、韵与整首诗浑然一体,声情兼备。续诗则是先有了韵字之顺序,再思考相谐之内容。思想要见新意,声情又不可大变,五音亦要兼顾。韵字用得稍不精准,便有凑韵之嫌。想超过原诗,难之又难。古人步韵名家之诗,又要胜出,也是凤毛麟角。当然,高手亦有佳作。步韵者,有非此字不可担当,非此字不可出彩为上乘。
此时,即便不对其内容限制,但由于韵脚所限,声情所限,已经不可能顾左右而言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5 小时
主题
10

339

帖子

3

精华

527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31631
经验
-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22
54
发表于 2011-5-13 16:43 | 只看该作者
好像很少有文章论述和诗之内容,多在韵脚上计较。我自己体会如下,拿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酬唱有指定题目和不指定题目之分。指定了题目就不必说了,就成为应制诗。

古人雅聚,即兴酬唱。则以首唱者内容为参照。 ...
独酌 发表于 2011-5-13 14:44
谢谢独酌老师再次指点,前面我做的诗确是离题太远,只顾着步韵了:L ,回头好好研究,希望自己能有佳作啊。谢谢您了。{:5_1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98 小时
主题
57

1416

帖子

4

精华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2227
经验
523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4-13
55
发表于 2011-5-13 16:54 | 只看该作者
52# 独酌
谢谢独酌老师的指点! 馨儿受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71 小时
主题
98

1746

帖子

4

精华

2104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28875
经验
1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12
56
发表于 2011-5-13 16:57 | 只看该作者
好像很少有文章论述和诗之内容,多在韵脚上计较。我自己体会如下,拿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酬唱有指定题目和不指定题目之分。指定了题目就不必说了,就成为应制诗。

古人雅聚,即兴酬唱。则以首唱者内容为参照。 ...
独酌 发表于 2011-5-13 14:44

谢谢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40 小时
主题
24

487

帖子

3

精华

1384

积分

联都进士

联都2007年度殿试探花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5073
经验
13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7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1
57
发表于 2011-5-13 17:11 | 只看该作者
我所述,没有参考前人,是自己个人体会,仅为一家之言。故说“拿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46 小时
主题
98

1609

帖子

5

精华

123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28874
经验
12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1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12
58
发表于 2011-5-13 17:15 | 只看该作者
多谢独酌老师指教 受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321 小时
主题
1142

1万

帖子

19

精华

1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12336
经验
2804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32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8-3
59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17:16 | 只看该作者
我所述,没有参考前人,是自己个人体会,仅为一家之言。故说“拿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独酌 发表于 2011-5-13 17:11


独酌先生太客气了. 你所介绍的知识对我们的同学帮助很大。
感谢独酌先生的指导!!



渔牵柳线钓蟾诗,舟影荷风醉梦迟。
唱菊吟秋春意动,晚香又吐万千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5 小时
主题
10

339

帖子

3

精华

527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31631
经验
-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22
60
发表于 2011-5-13 17:31 | 只看该作者

独酌老师不必客气,我们都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26 08:28 , Processed in 0.13747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