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乘风扬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国对联演义(添加中~~~)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926 小时
主题
32

408

帖子

0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9245
经验
480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92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9-19
121
 楼主| 发表于 2008-9-5 12:46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FONT style="FONT-SIZE: 24px; FONT-FAMILY: 隶书" color=#990000>中国对联演义</FONT></P>
<P align=center><FONT style="FONT-SIZE: 24px; FONT-FAMILY: 隶书" color=#990000>第十三回</FONT></P>
<P align=center><FONT style="FONT-SIZE: 24px; FONT-FAMILY: 隶书" color=#990000>寇平仲戏云天上日</FONT></P>
<P align=center><FONT style="FONT-SIZE: 24px; FONT-FAMILY: 隶书" color=#990000>杨大年巧对面前人</FONT></P>
<P>    <FONT color=#000000><FONT size=4>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此诗乃三步之内完成,且出自七龄稚童之口,真令人惊叹不已!此作者为北宋名臣寇准。
  寇准(962—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移大名府成安县。累迁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淳化二年拜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四年,罢知青州。五年,拜参知政事。寇准性格刚烈、豪迈,友人杨亿称其“能断大事,不拘小节”,这位寇大人直言敢谏,无所畏惧,宋太宗称赞道:“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可惜后被排斥出朝廷。宋真宗赵恒即位后,召寇准回朝。景德元年(1004),契丹大举攻宋,朝中大臣惊恐。寇准力排众议,坚请真宗渡河亲征,至澶州(今河南濮阳)迫成和议而还,史称“澶渊之盟”。
  据传澶渊之盟后,寇准曾专程祭拜仓颉庙,留下联曰:
  盘古斯文地,
  开天圣人家。
  寇准一度颇得皇帝宠幸,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载“寇莱公为参政,侍宴,上赐以异花。上曰:‘寇准年少,正是戴花吃酒时’,众皆荣之。” 不过后来因王钦若的挑拨,寇准逐渐失去宋真宗的信任,于景德三年罢相,到陕西等地任地方官。天禧三年(1019),因顺应宋真宗意旨,奏言天书下降,再度被起用为宰相,不久罢为太子太傅,封于莱,故世称寇莱公。后又遭副相丁谓诬陷,被一再贬逐,直至雷州(今属广东)司户。
  民间曾流传这样的歌谣:“欲得天下宁,须拔眼中丁(指丁谓);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足见其在时人心中地位之重。
  有书记载,寇准曾题联于湛江湖光岩楞严寺,联句为:
  湖水苍茫,客到路从花外问;
  岩山寂寞,僧归门向月中敲。
  宋初诗人魏野,一生未仕,但与寇准交往甚多,《赠寇莱公》有句云:
  有官居鼎鼐,
  无地起楼台。
  这联诗句名气颇大,以致外来使节入朝亦问及“莫是‘无地起楼台’相公否”。
  然据《宋史·寇准传》道:“准少年富贵,性豪侈,家未尝油灯,虽庖所在,必燃炬烛。”
  寇准早掌权柄,性豪奢,喜歌舞,集诸妓,赏绫绮无数。其妾蒨桃曾献诗云:
  其一: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其二:风动衣单手屡呵,幽窗轧轧度寒梭,腊天日短不盈尺,何似燕姬一曲歌!
  寇准和诗道:
  将相功名终若何,不堪急景似飞梭。人间万事何须问,且向樽前听艳歌。(《总龟》前二十二)
  咱们暂不管这寇大人是廉洁,还是奢靡,且看一副题寇莱公祠联,即可知其为青史留名之人物:
  宇宙重大名,屏带尊严黄阁度;
  江山留胜迹,鸿篇珍重碧纱笼。
  咱这对联演义上自应有寇大人一笔,他出的一比上联,引出了联坛妙对。
  据欧阳修《归田录》载,寇准在中书省常与同僚联句相戏,某日出一上联给同僚对,出句云:
  水底日为天上日
  这出句看似简单,但“天上日”与“水底日”,是“物”与“影”、“实”与“虚”的关系,前后两“日”,字同义别,众人一时都未能对出。恰逢此时杨亿前来禀事,众人即请他来对,杨亿随口道:
  眼中人是画前人
  这对句就地取材,景情双关,众皆称妙。对句“眼中人”是“面前人”为通过光线反射,在眼中所呈之像,两者也是“人”与“像”、“实”与“虚”的关系。
  其实,杨亿能对出此句并非偶然,此君非等闲之辈,杨亿,字大年,“七岁能属文,对客谈论,有老成风。”(《宋史》)太宗闻悉便召见便殿,试以词赋,即授秘书正字,时年11岁。淳化三年(992年)赐进士及第。
  据《遁斋闲览》载,有人在学士壁间题句索对:
  李伯阳指李木为姓,生而知之
  出句中的“李伯阳”,即指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是春秋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据《史记》载:“老子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下联悬出后,众人皆知难而退。这上联中的两个“李”,一作姓,一作树,末尾又是成语,确实不易对。后来杨亿来此当场书出对句:
  马文渊以马革裹屍,死而后已
  与“李伯阳”相对的“马文渊”,即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以骁勇无敌而著称于世。范晔《后汉书·马援传》载:马援曾言:“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对句以武将对道家,以嵌两个“马”字对嵌两个“李”字,以“死”对“生”,文字工稳,用典自然,意境和谐,对仗精巧,甚称佳作。尤为巧妙的是,上联后半句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122
发表于 2008-9-6 00:35 | 只看该作者
好东东要顶起来~~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 小时
主题
37

933

帖子

0

精华

8493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13755
经验
110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2-8
123
发表于 2008-9-6 23:36 | 只看该作者
<P><FONT color=#990099 size=2>第十五回</FONT></P><P><FONT color=#990099 size=3>风雪满头谁将青眼觑</FONT></P><P><FONT color=#990099 size=3>功名唾手诗得碧纱笼</FONT></P><P><FONT color=#990099 size=3>提前看了。太厉害了。</FONT></P>[em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26 小时
主题
32

408

帖子

0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9245
经验
480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92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9-19
124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 08:37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FONT face=隶书 color=#ee6911 size=5>中国对联演义
第十四回
内翰拜时须扫地
相公坐处幕遮天</FONT></P><FONT color=#0938f7 size=4>
<P align=left>
  上回书咱们述及宋人杨亿之妙对,可见此人非同寻常,史书有记:
  亿天性颖悟,自幼及终,不离翰墨。文格雄健。自唐大中后词气衰滥,国朝稍革其浮薄,至亿乃振起风采,与古之作者方驾矣。文思敏速,略不凝滞。对客谈笑,挥毫无废,而精密有规裁,不烦不艳。善细字,起草一幅数千言,不加点窜,于是学者翕然宗尚,名闻四方。书无不览,善强记,尤长典章制度之事,时多取正,盖一时文字之冠也。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二十二
  杨亿在史馆修书时,曾与钱惟演、刘筠等人唱和。他将唱和诗编为《西崑酬唱集》。集内诗歌重雕琢用典,铺陈词藻,讲究声律,被称为“西崑体”,在宋初诗坛上影响颇大。在西崑诗人中,杨亿是比较突出的一个,朱熹评之为“巧中犹有混成底意思,便巧得来不觉”(《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
  杨亿不惟学问高深,更兼虚怀若谷。
  宋·欧阳修《归田录》记载一件趣事:
  杨亿曾经告诫自己学生:写文章应该避免用俗语。事后不久,杨亿在给皇帝的表章中写道:“伏惟陛下德迈九皇。”这是颂扬皇帝的德行超过了上古传说中的九位圣明君主。
  因“九皇”谐音“韭黄”,杨亿的学生郑戬(jiǎn)想起了老师以前说的话,立即向杨亿调皮地问道:“不知什么时候可以卖生菜?”
  杨亿听后因此大笑,并且改掉了那句话,看来大年先生真是胸怀宽广坦荡。
  杨亿身上更有一种刚正之气令人钦佩。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大中祥符六年六月,杨亿草答契丹书,有“邻壤交欢”语,真宗阅后,在文稿上注“朽壤”、“鼠壤”、“粪壤”等字嘲笑之,杨亿即以不称职求罢,真宗谓辅臣曰:“杨亿真有气性,不通商量”。景德四年,章穆皇后去世,真宗要立章献为后,由丁谓谕旨令杨忆草拟,丁谓云:“大年勉为此,不忧不富贵。”杨亿答曰:“如此富贵,亦非所愿也。”真宗无奈,乃命其他学士草之。
  说起丁谓,可是个人物!他乃真宗时之五鬼(王钦若、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之一,此人排挤恩人——宰相寇准,自己后来做了宰相。
  一日,杨亿上朝后,遇到丁谓,时任宰相之丁谓看着杨亿的长胡须,就出一联戏之曰:
  内翰拜时须扫地
  原来翰林大学士杨亿,长着一副浓密而细长的胡须,显得气度不凡,人称美髯公。丁谓以此嘲笑杨亿道:你这长胡须,给皇上磕头时,胡须就像扫帚似的扫着地。“内翰”,即是翰林。
  杨亿才思敏捷,冷冷地对道:
  相公坐处幕遮天
  “相公”指宰相丁谓,“幕”即大帐子,潜台词为:你这宰相欺上瞒下,就像漫天大幕一样遮着天。
  丁谓是个聪明人,明知杨亿联中有话,但见他对得工整,又是自己出的对,不便发作,就自我解嘲,一笑而罢。
  丁谓似乎与胡须有缘,读宋史可知“溜须”一词与其相关。
  某日,丁谓与寇准共餐时,菜汤汤污湿寇准的胡须,丁谓起而为之揩拂,即溜其须,寇准笑曰:“你身为国家大臣,竟是为长官揩擦胡须的吗?”说得丁谓甚是羞愧,从此对寇准怀恨在心,这也许就是“溜须”一词的由来吧。
  (《宋史·吕端毕士安寇准列传》:“初,丁谓出准门至参政,事准甚谨。尝会食中书,羹污准须,谓起,徐拂之。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谓甚愧之,由是倾构日深。”)
  丁谓狡黠过人,通晓琴棋书画,多才多艺,曾作有“天门九重开,终当掉臂入”的诗句,可见其张扬。不过有明眼人就此看出丁谓之性格,此人即在下演义前文曾述及的王禹偁。王禹偁读到丁谓这两句诗曰:“入公门犹鞠躬如也,天门岂可掉臂入乎?此人必不忠。”后果如其言。
  丁谓人品差,倒是有些捷才的人。欧阳修《归田录》载,真宗某次赏花钓鱼,可临池很久,鱼不上钩,心中懊恼,这时丁谓恰到好处地吟诗道:
  莺惊凤辇穿花去,
  鱼畏龙颜上钓迟。
  说得皇上转怒为喜,看来拍马也要有才能的。
  然缺德而有才之人可用乎?宋司马光有其名言: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依司马光之见,在选用人时,必须重用圣人、君子,倘若无圣人、君子,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
  诸君,咱先不谈有关 “才德主义”,还是继续“演义”,您看,这宋朝的不少宰相均与联对结缘,在楹联史上书写了重重一笔,故容在下于后回书再叙。
</P></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780 小时
主题
77

2025

帖子

3

精华

3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16009
经验
711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7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4
125
发表于 2008-11-4 21:46 | 只看该作者
<P>好!博古通今。</P><P>以历代文人对联轶事,演绎成章回小说,确是一大发明创造。</P><P>建议联都设立文学创新一等奖,奖励乘风扬帆。</P>
亦瘸亦老宜学道,知乐知足自胜仙。——自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3 小时
主题
19

443

帖子

0

精华

1955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15163
经验
21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7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12
126
发表于 2008-11-13 19:55 | 只看该作者
好才华!
一路风尘襟抱染
几番回首故人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26 小时
主题
32

408

帖子

0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9245
经验
480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92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9-19
12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7:33 | 只看该作者
谢楼上二位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26 小时
主题
32

408

帖子

0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9245
经验
480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92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9-19
12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7:34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FONT size=5>中国对联演义·第十五回</FONT></P>
<P align=center><FONT size=5>风雪满头谁将青眼觑
功名唾手诗得碧纱笼</FONT></P>
<P><FONT size=5>  前回书说道,宋朝诸多宰相均与联对结缘,在楹联史上书写了重重一笔,而今且先言一位状元宰相的对联故事,此君即赫赫有名的吕蒙正。</FONT></P>
<P><FONT size=5>  吕蒙正(946-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状元,皇帝为状元写诗赐宴,据说就是从他为例。此君为人胸怀宽广,素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FONT></P>
<P><FONT size=5>  咱从史书中摘其二三事,诸位可从中见其人品。</FONT></P>
<P><FONT size=5>  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初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员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下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则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FONT></P>
<P><FONT size=5>  大臣中有收藏古镜的,自己说能照见两百里远的地方,想把镜子送给吕蒙正寻求升官。吕蒙正笑着说:“我的脸只不过有碟子那么大,哪里用得着能照见两百里的镜子?”听见他这番话的人都惊叹佩服。</FONT></P>
<P><FONT size=5>  还有某人献上一方古砚,那人当场打开,呵上一口气,砚台便湿润可以砑墨了。吕蒙正不屑一顾,他说:“就是一天能呵上一担水,也只不过值几文钱罢了。”献砚者十分沮丧,从此,再无人自讨没趣了。</FONT></P>
<P><FONT size=5>  这吕蒙正乃地地道道的穷苦出身,中举前极其贫寒,据说某年贴一春联于大门:</FONT></P>
<P><FONT size=5>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FONT></P>
<P><FONT size=5>  横额:南北</FONT></P>
<P><FONT size=5>  此副由数字组成的怪联张贴出来后,便围了一群人。大伙儿莫名其妙,不知其意。此乃漏字联,漏字联是对联的一种特殊创造方法。作者选用人们的通常用语,有意漏掉一两个字,让读者去猜想。</FONT></P>
<P><FONT size=5>  上联“二三四五”缺“一”,下联“六七八九”,少“十”。这缺一少十。其意就是“缺衣少食”。 “一”与“衣”,“十”与“食”谐音,而横批“南北”,不正是“没东西”吗?其意即为“缺衣少食没东西”。</FONT></P>
<P><FONT size=5>  相传吕蒙正中举后亦题写一联,联曰:</FONT></P>
<P><FONT size=5>  旧岁饥荒,柴米无依靠。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亲外戚,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
  今科侥幸,衣禄有指望,夺得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亦扬,不论张三李四,踵门庆贺,尽来锦上添花。</FONT></P>
<P><FONT size=5>  此联另一种流传版本为:</FONT></P>
<P><FONT size=5>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FONT></P>
<P><FONT size=5>  细读联中情景,与《儒林外史》中描绘范进中举前后的所遇何其相似!</FONT></P>
<P><FONT size=5>  ……</FONT></P>
<P><FONT size=5>  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门不着。辞了丈人回来,自心里想:“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因向几个同案商议,瞒着丈人,到城里乡试。出了场,即便回家。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被胡屠户知道,又骂了一顿。</FONT></P>
<P><FONT size=5>  到出榜那日,家里没有早饭米,母亲吩咐范进道:“我有一只生蛋的母鸡,你快拿集上去卖了,买几升米来煮餐粥吃,我已是饿的两眼都看不见了。”</FONT></P>
<P><FONT size=5>  (中举后)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FONT></P>
<P><FONT size=5>  ——《儒林外史》</FONT></P>
<P><FONT size=5>  《评释巧对·卷之十八》载有吕蒙正戏联一副,联云:</FONT></P>
<P><FONT size=5>  风雪满头,这破窑中人,谁将青眼觑?
  功名唾手,那陈土上诗,也得碧纱笼。</FONT></P>
<P><FONT size=5>  这破窑之事,笼纱之诗在元曲中确有演绎。且看元曲《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一段文字:</FONT></P>
<P><FONT size=5>  ……</FONT></P>
<P><FONT size=5>  (长老同行者上,云)断绝贪嗔痴妄想,坚持戒定慧圆明。自从灭了无明火,炼的身轻似鹤形。贫僧是这白马寺长老。听的人说,吕蒙正得了本处官也。我打扫的这寺院干净,将他这两句诗着这碧纱笼罩着,必然来这里烧香也。行者,山门首觑者,若来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55

679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举人

葱酱合一

Rank: 4Rank: 4

UID
4153
经验
11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11
129
发表于 2008-12-17 00:17 | 只看该作者
原来搬到这里,仰望~[em27][em27][em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26 小时
主题
32

408

帖子

0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9245
经验
480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92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9-19
130
 楼主| 发表于 2009-4-11 09:39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FONT style="FONT-SIZE: 24px; FONT-FAMILY: 隶书" color=#cc0033>中国对联演义
第十六回
堂上葭莩推富范
门前桃李重欧苏</FONT></P><P>
<FONT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0000ff>  话说宋朝有一位曾作宰相之人,六十四岁病逝,皇上宋仁宗罢朝二日,亲临丧事,敕葬许州阳翟县的麦秀山,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
  何等人物,有此待遇?此人乃大名鼎鼎的宰相词人晏殊。
  晏殊自幼聪慧绝伦,7岁能文,有“神童”之誉。一次在学馆对课,塾师出上联道:
  圣贤书中求富贵
  晏殊立时接口对出下联:
  龙虎榜上争魁豪
  塾师连声喝彩:“此儿出语不凡,日后必成大器!”
  这晏殊14岁时,由江南安抚张知白以“神童”名义将他推荐给朝廷,召至殿下,正赶上皇帝亲自主考进士,皇帝就命晏殊与进士们同做试卷。晏殊见到试题后就说“臣十天前已做过这样的题目,有草稿在,请求另出他题。”皇帝非常喜欢他这种质朴不隐的品质。
  晏殊入朝任职后,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方便。晏殊那时非常贫困,没钱出门游玩宴饮,就在家与兄弟讲习诗书。一天皇宫中给太子选讲官,忽然皇帝御点晏殊上任。执政大臣不知为什么皇上选中宴殊,转天上朝复命,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皇上因此更加欣赏他的诚实,懂得侍奉君王的大体,眷宠日深。仁宗登位后,得以大用,官至宰相。
  晏殊的宅门旁有副对联,句云:
  堂上葭莩推富范
  门前桃李重欧苏
  在任职期间晏殊选贤任能,此副对联是其真实写照。《宋史》赞他“喜称人善,奖掖人才。”联中“富范”指的是晏殊的得意门生富弼与范仲淹,欧阳修和苏舜卿也是晏殊的学生。宋朝名人孔道辅、韩琦、宋祁等人均被其重用。
  晏殊还是位擅长诗词的妙手,尤工小令,承袭南唐风格,以情致胜。不用珍宝字,而自然有富贵气象。如“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等句,有“导宋词之先路”,“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下面一联千古传诵: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此联还含有一件雅事:
  某年,晏殊因公赴杭州,途经扬州,于大明寺小憩。寺内壁上设有专供游人题咏的诗板。晏来到诗板前,闭眼慢行,叫随从的文书小吏读诗给他听。让他勿言题诗者的官职、籍贯和姓名。听到不满意的就摇手示意不要读下去了,另换一首。如此,几乎没有听完整的。当读到“水调隋宫曲,当年亦九成。哀音以亡国,废沼尚留名。仪凤终陈迹,鸣蛙只沸声。凄凉不可问,落日下芜城。”时,慢慢问道:这作者为何人?吟诵之人答曰:是江都尉王琪之诗。晏殊立即派人请王琪来共同就餐,饭罢,两人又同步池边,谈诗论文。其时正值暮春,已见落花。晏殊云:我常得佳句书于墙壁间,有些句子竟然经年想不出满意之对句。如“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能对上。王当即回答,可以对“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对此联极其欣赏,将其写入《浣溪沙》,并举荐王任馆阁校勘之职。《浣溪沙》词曰: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池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
  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联句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含意深沉,为晏殊平生得意之作。然于七言律诗里,终因力量较纤弱,不及放在词里自然。
  此联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人间生死,如花开落,不由自主,故言“无何奈何”。旧地重游,若幻若真,因此曰“似曾相识”。句中似乎混杂着眷恋和怅惆的人生怅触。</FONT></P><P><FONT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0000ff>  话说晏殊请王琪当了幕僚后,又让人请王琪之友张亢做幕僚。这二人又引出了对坛趣事。欲知其事详情,且听下回分解。</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主题
1228

2万

帖子

102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欲把泰山研化墨

Rank: 10Rank: 10

UID
293
经验
2660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0
131
发表于 2009-4-11 14:16 | 只看该作者
又见演义更新,欣赏乘风的大作)[em17]
若是天涯你不来,我与月光皆不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2

82

帖子

0

精华

1074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18309
经验
14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4
132
发表于 2009-4-12 19:52 | 只看该作者
<P>拜读学习。</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10 小时
主题
239

2245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版主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16077
经验
296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1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9
133
发表于 2009-4-16 23:29 | 只看该作者
<P>认真学习!</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26 小时
主题
32

408

帖子

0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9245
经验
480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92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9-19
134
 楼主| 发表于 2009-4-18 10:01 | 只看该作者
谢楼上各位抬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26 小时
主题
32

408

帖子

0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9245
经验
480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92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9-19
135
 楼主| 发表于 2009-6-14 21: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乘风扬帆 于 2010-8-5 11:38 编辑

中国对联演义
                                          第十七回
                            张亢触墙成八字 王琪望月叫三声

  前回书说到王琪助宰相晏殊对出了那流传千古的名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王琪字君玉,儿童时已能为歌诗。起进士,调江都主簿。上时务十二事,请建义仓,置营田,减度僧,罢鬻爵,禁锦绮、珠贝,行乡饮、籍田,复制科,兴学校。仁宗嘉之,除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由此可见,王琪确属人才。
  据传,任江都主簿时,王琪曾在后土祠向神祈梦,期望从梦境中预知祸福。夜里得报云:“君年二十七,官至四品。”当时王琪正是27岁,心中对此非常恐惧不安,直至度除夕后,才稍稍平静。后来王琪以礼部侍郎枢密直学士致仕,未改官制时正四品,年72去世。
  话说王琪助晏殊对出妙句后,晏殊深爱其才,将其招致府中,主宾相得甚谐。《石林诗话》载:“晏元献守南都,王君玉时已馆阁校勘,公特请于朝,以为府签判;朝廷不得已,使带馆职从公。外官带馆职,自君玉始。宾主相得,日以赋诗饮酒为乐,佳时胜日,未尝辄废也。尝遇中秋阴晦,斋厨夙为备,公适他命;既至夜,君玉密使人伺公,曰已寝矣,君玉亟为诗以入曰:‘只在浮云最深处,试凭弦管一吹开。’公枕上得诗大喜,即索衣起,径召客治具,大合乐。至夜分,果月出,遂乐饮达旦。前辈风流固不凡,然幕府有佳客,亦自如人意也。”
  其后,晏殊让人请来王琪之友张亢。这二人皆饱读诗书,能诗擅对,且思维特别敏捷,然二人体态各异。张亢肥胖高大,王琪称他为太牢(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具备谓之太牢,亦有专指牛为太牢者);而王琪精干瘦小,张亢目他为猕猴。
  一日,有一批大米运来,结果搁浅在八百里村,需要分批运载,张亢前去督办。王琪戏谑道:
  所谓八百里駮也。
  駮bó传说中的一种形似马而能吃虎豹的野兽,其字古又同“驳”。(大批货物用船分载转运称驳运)
  张亢何等聪明,立即反唇相击,对曰:
  未若三千年精矣。
  意即不如你这精干瘦小的猴精王琪。
  晏殊在旁听后忍俊不禁,觉此二人口才恰似针尖对麦芒,钢刃对剑锋。
  某日宴饮,酒过三巡,王琪思维活跃,忽得灵感,以张亢的名字、体型作调笑,出对言:
  张亢触墙成八字
  这张亢当然不甘示弱,即刻对道:
  王琪望月叫三声
  二人言语针锋相对,各不相让,惹得周围诸人畅怀大笑。
  王琪言“成八字”,喻指牛角,暗称张亢若牛;张亢道“叫三声”,摩拟猿啼,笑言王琪如猴,两人合演了一出“肥牛”斗“瘦猴”的短剧。
  王琪出联形象,牛以两支犄角碰墙,留下一个“八”字,极言张亢像头笨牛,构思巧妙,出句尖刻!张亢文思敏捷,用“叫”应对,巧言王琪身如瘦猴,擅作“猿啼”,此反击有力,且有出处。郦道元《三峡》有句云“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对句不但喻其形,而且摹其声,应算略胜一筹。
  王琪对句、出句皆含情趣,其诗作中亦常有妙对。《咏秋莲诗》曰:“蚕寒冰茧瘦,蜂老露房空。”《闻角》曰:“陇雁半惊天在水,征人相顾月如霜。”又有诗曰:“鱼寒不食清池钓,鹭静频惊小阁楼。”其所填《望江南》数阕中更多佳对。如:
  江南酒,何处味偏浓。醉卧春风深巷里,晓寻香旆小桥东。竹叶满金锺。檀板醉,人面粉生红。青杏黄梅朱阁上,鲥鱼苦笋玉盘中。酩酊任愁攻。
  江南燕,轻扬绣帘风。二月池塘新社过,六朝宫殿旧巢空。颉颃恣西东。王谢宅,曾入绮堂中。烟径掠花飞远远,晓窗惊梦语匆匆。偏占杏园红。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沈钩。圆缺几时休。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孟子·滕文公上》)晏殊大人作诗吟联,手下岂能不受影响?君不闻“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主宾有同好,君臣亦如此。五代后蜀时期即有类似之事。
  蜀主孟昶好游山玩水,喜吟诗题联。“广政十二年,八月,帝游浣花溪,御龙舟观水嬉。时百姓富饶,夹江皆创亭榭,都人士女倾城游玩,珠翠罗绮,名花异卉,馥郁十里,望者有若神仙之境。帝谓左右曰:‘曲江金殿锁千门,殆未及此。’”(《十国春秋》)见此情境,兵部尚书王瑶吟联句云:
  十字水中分岛屿;
  数重花外见楼台。
  全联上比写“水中岛屿”,呈自然之景;下比言“花外楼台”,赞人工之巧。一“分”一“见”,若“悠然见南山”之情趣。如此妙句,亦难怪孟昶“称善久之。”此联已被后人称为最早描述园林的楹联。
  话归前题,王琪与张亢合作而成的这一戏谑对句流传至今,其幽默风格在后世得到了传承。与王、张二人同时期还有一位“滑稽之雄”的趣对如今亦脍炙人口,且听我下回再作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926 小时
主题
32

408

帖子

0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9245
经验
480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92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9-19
136
 楼主| 发表于 2010-8-5 11:4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对联演义
                               第十八回
                         蔡襄调侃有心终是恶
                         陈亚讥嘲无口便成衰

  宋朝有一人被誉为“滑稽之雄”,此君江苏扬州人,名为陈亚,字亚之,咸平五年(1002)进士。历任于潜令,知越州、润州、湖州,官至太常少卿,年七十而卒。
  陈亚曾经以己名“亚”字作谜曰:“若教有口便哑,且要无心为恶。中间全没肚肠,外面任生棱角。”(“亚”繁体字为“亞”)
  少时陈亚孤苦伶仃,在其舅家长大。舅舅姓李,为医工,人呼为“衙推”。(“衙推”原为唐代所设的官名,五代、宋时用来称操医卜星相之业的人。宋代又用于称市井医。古代对医生也称“医工”,语出《黄帝内经》。汉代设置医工长,主管宫廷医事。唐代医工职位在医师之下,医生之上。后来泛称医生为医工。)陈亚春秋苦读,科举及第,人们纷纷祝贺其舅父。陈亚作诗表达自身感受,语言幽默诙谐:
  张公吃酒李公醉,自古人言信有之。
  陈亚今年新及第,满城人贺李衙推!
  受舅舅影响,陈亚熟谙药名,尤工药名诗,有药名诗逾百首,即《宋史》卷208《艺文志七》所著录的“《药名诗》一卷”。但大多散佚,只有少数篇章及零句流传至今,《全宋词》录其《生查子》药名词四首。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一称陈亚药名诗云:“虽一时俳谐之词,然所寄兴,亦有深意。”
  陈亚作药名诗颇有心得,尝言:“药名用于诗,无所不可,而斡运曲折,使各中理,在人之智思耳。”有人问道:“延胡索可用乎?”亚曰:“可。”沉思久之因朗吟曰:“布袍袖里怀漫刺,到处迁延胡索人。此可赠游谒穷措大。”闻者莫不大笑。
  陈亚药名诗中有诸多最脍炙人口佳句,如:“风雨前湖近(前胡),轩窗半夏凉(半夏)。”“棋为腊寒呵子下(呵子),衣嫌春暖缩纱裁(缩砂)。”等。《古今诗话》称《惜竹诗》,独陈亚少卿最佳,诗曰:“出槛亦不剪,从教长瘦丛。年年到朱夏,叶叶是清风。”
  陈亚诗中的一些联句也颇有韵味,如:
  浪平天影接;
  山尽树根回。
  某日,有魏周辅作诗后给陈亚看,陈亚不客气地指出魏周辅诗中有一联与前人句相同,此君以七绝答道:
  无所用心谓饱食,争如窗下作新词?
  文章大抵多相犯,刚被人言爱窃诗。
  陈亚这位“滑稽之雄”面对魏周辅如此厚颜之人,立即次其韵幽他一默:
  昔贤自是堪加罪,非敢言君爱窃诗。
  叵耐古人多意智,预先偷子一联诗。
  此诗反击有力,讽刺辛辣,亦可让后代的文抄公出身冷汗。
  在润州做官时,陈亚与幕僚中的上官弼比较亲近。陈亚任期已满将离去之时,微笑着对上官弼言:“我将离开此地,你有何见教?”
  上官弼稍思后说:“君才德无可挑剔,只是平日调笑过分了些!”陈亚大笑说:“君是上官鼻(弼与鼻音近),如何管起下官口来啦?”上官弼笑而离去。
  与陈亚同时期有位著名的书法家,其书“如少年女子,体态娇娆,行步缓慢,多饰铅华”。此人名为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今福建)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后代蔡姓联语常颂扬之,如:
  琴声经学先生事;
  荔谱茶笺学士风。
  下联即指蔡襄,其书法为“宋四家”之一,并著有《茶录》《荔枝谱》等。
  据传,蔡某年知某郡。桃溪乡有黄上舍,状告自家小妾,理由是娶她已三年,小妾却未能帮他生出儿子来,于是欲将小妾逐出家门,并要她赔付三年饭费十千铜钱。蔡看完状纸,提笔写成判词:
  实封状子判何难,试问因何诉小蛮?
  只为凤毛无所出,故论鹅眼不曾还。
  三年蜜意知多少,十索飞蚨亦等闲。
  寄语桃溪黄上舍,留些阴骘赴阎关。
  诗中“鹅眼”、“飞蚨”均指钱,“凤毛”指比喻人子孙有才似其父辈者;“阴骘”即阴德。这件离婚案件也许以黄舍生撤诉为结局吧,因为小蛮三年巨额“青春损失费”,恐怕黄舍生付不起。他也不愿意陪了小妾又赔钱吧。
  蔡襄亦是诙谐之人,一日与陈亚相逢于金山僧舍,酒酣之时,君谟嘲之曰:
  陈亚有心终是恶
  陈亚不愧为“滑稽之雄”,才思敏捷,应对幽默:
  蔡襄无口便成衰
  因篆书“襄”字去掉双口与“衰”字形相近,故陈亚如此说。此联为离合会意联,也许可称为楹联史上第一副析字联。当时旁坐诸人听罢此对,共赞妙绝。
  再说陈亚晚年退居,有华亭唳鹤一双、怪石一株,奇峭可爱,与异花数十本列植于庭,还收藏书数千卷,名画数十幅。曾为诗戒子孙曰:
  满室图书杂坟典,华亭仙客岱云根。
  他年若不和花卖,便是吾家好子孙。
  只可惜陈亚死后不久,后代即将其珍藏散落民间,令人感叹。
  下回书不才将说说可与陈亚幽默之才比肩的,另一位宋代名人的对联故事。这正是:
  今日述析字对名闻遐迩;
  明朝谈集句联妙绝古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主题
233

1359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0427
经验
16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137
发表于 2010-12-10 15:01 | 只看该作者
盼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 小时
主题
0

3

帖子

0

精华

5

积分

联都会员

Rank: 1

UID
38382
经验
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2-3
138
发表于 2012-2-9 16:01 | 只看该作者
没了吗?不再更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5 03:57 , Processed in 0.12275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