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高山耕棘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联体检诊所》正式回复孙则鸣的诬蔑(2)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141
发表于 2011-12-12 19:06 | 只看该作者
下笔千言
出门一笑

下笔言
出门笑

三羊认为,把“下笔”看做“言”的状语为好。
三羊 发表于 2011-12-12 18:54

对成语,都有确切的含义,不是这样任意解释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42
发表于 2011-12-12 19:30 | 只看该作者
下笔千言
出门一笑

假定“言”是名词。那“笑”是动词,还是名词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143
发表于 2011-12-12 19:43 | 只看该作者
下笔千言
出门一笑

假定“言”是名词。那“笑”是动词,还是名词呢?
三羊 发表于 2011-12-12 19:30

单说“一笑”,是个常见词组“数+名”,具体词性要看在句中功能。因“出门一笑”不是成语,无法从来源分辨,只能从所对偶的上句和句中的意思来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078 小时
主题
158

3274

帖子

6

精华

105万

积分

联都贵宾

联都顾问

Rank: 4Rank: 4

UID
18715
经验
8108 点
威望
9999 点
在线时间
707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27
144
发表于 2011-12-12 19:46 | 只看该作者
这种辩论真不错。看着你们辩来辩去,也跟着学习不少。

大家喝杯茶,开开心心学习~~~不亦乐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45
发表于 2011-12-12 19:57 | 只看该作者
单说“一笑”,是个常见词组“数+名”,具体词性要看在句中功能。因“出门一笑”不是成语,无法从来源分辨,只能从所对偶的上句和句中的意思来分析。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1-12-12 19:43


笑,动词,不是名词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078 小时
主题
158

3274

帖子

6

精华

105万

积分

联都贵宾

联都顾问

Rank: 4Rank: 4

UID
18715
经验
8108 点
威望
9999 点
在线时间
707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27
146
发表于 2011-12-12 19:59 | 只看该作者
笑比哭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147
发表于 2011-12-12 20:04 | 只看该作者
回过头来看楼主所分析的这联: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虽然字面很工,但感觉“出门一笑”对的不好。不仅因不是成语,而且对的纤巧,“一笑”显凑,不够开阔大气。高山先生的分析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48
发表于 2011-12-12 20:08 | 只看该作者
单说“一笑”,是个常见词组“数+名”,具体词性要看在句中功能。因“出门一笑”不是成语,无法从来源分辨,只能从所对偶的上句和句中的意思来分析。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1-12-12 19:43


“动词”类的笑,可以在句子里显示“名词性”。显示“名词性”的条件是“作主语或宾语”,没有这个前提条件,笑,还是动词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49
发表于 2011-12-12 20:14 | 只看该作者
笑比哭好~~~~~~~
尘封记忆 发表于 2011-12-12 19:59


在“笑比哭好”句里,“笑”是“名词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150
发表于 2011-12-12 21: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1-12-13 00:48 编辑
劝你对这种成语,不能单纯按“字面义”理解,一定要先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和本意,否则会闹笑话。


  我们是分析词组结构,与要明白某个成语的具体含义是两码事,死板直译有时候会闹笑话,但是你要分析词组或者成语的结构,还只能按死板直译来,不能用引申意义,否则肯定会出现错得离谱的现象,如果你要用引申意义的句子或者词组去当做原始字词的结构,那才会搞错,更会闹笑话的。

   下笔千言,形容才思敏捷。。。。 您看到前面有形容或者比喻什么的字样了,就不是直译而是引申意义了。
  很显然,引申意义无法套原来的词组或者成语,而且引申意义的表达有很多种表达形式。就举反例来说,您说的主要观点都可以一一推翻,说明您说的观点根本就是站不住脚的,再之您把成语就当做一个词也是站不住脚的,该是词的是词,本来就是词组的就是词组,只是动宾、主谓、联合什么的成语或者词组,很多整体就可以做某些句子成分而已,不要因为整体做了某种句子成分就说这个成语或者词组本身就是某类词,这个要搞清楚,不能模糊。很多词组或者成语,既可以作主语,也可以做定语,还可以做谓语,你说它是什么词呢?因为千言既不是下的数量,也不是笔的数量,根本就没法做补语,也不是下的双宾语之一,您的说辞根本就是说不通的。下笔写千言,多流畅?把言字当做动词说:用笔多说,也就是用笔多写,写什么?还不是写字,翻译过来还是下笔写千言,下笔多写下笔不停地写,多顺畅啊。动宾词组肯定不是变成了不及物动词,在动宾词组后面也是不能强加一个没有语法关联的名词的。
用利牙冷血 扫光残次
循物竞天择 留下优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51
发表于 2011-12-13 11:0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是分析词组结构,与要明白某个成语的具体含义是两码事,死板直译有时候会闹笑话,但是你要分析词组或者成语的结构,还只能按死板直译来,不能用引申意义,否则肯定会出现错得离谱的现象,如果你要用引申意 ...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1-12-12 21:54


某词的“词类”,是一个不变量;
某词的“词性”,是一个可变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152
发表于 2011-12-13 11:49 | 只看该作者
落实到评联上来吧,请各位对这联给出评价如何?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主题
157

2387

帖子

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503
经验
47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7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8-19
153
发表于 2011-12-13 14:33 | 只看该作者
落实到评联上来吧,请各位对这联给出评价如何?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1-12-13 11:49


说成与考试挂钩,实属牵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15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8 09:15 | 只看该作者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
“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是“下笔千言”的状语后置。
“出门一笑”与“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是连动。

请教漠野孤狼、青松、三羊先生,以上语法分析正确吗?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155
发表于 2011-12-28 15:15 | 只看该作者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
“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是“下笔千言”的状语后置。
“出门一笑”与“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是连动。

请教漠 ...
高山耕棘石 发表于 2011-12-28 09:15

同意。
该对联有句内自对,字面可对但宽,句子逻辑结构实际不同。
原因在于领字“正”和“看”词性不同所致。上联后2分句是时间状语,下联后2分句是动宾结构作连动副句。
上下联皆为缺省主语句:“(我)下笔”,“(我)出门-看月潮”。
“千言”和“一笑”均为数量词分别作“下笔”和“出门”的补足语。
关于“一笑”的词性可对照成语“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该成语是工对:“千言”对“万里”,皆是数量词作补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15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10:20 | 只看该作者
“出门一笑”与“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是连动。
----------------
还有一个想法:“出门一笑”意思是考得不错。“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是暗喻可登科了。

“出门一笑”与“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是复句。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157
发表于 2011-12-29 15: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1-12-29 15:12 编辑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
“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是“下笔千言”的状语后置。
“出门一笑”与“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是连动。

请教漠野孤狼、青松、三羊先生,以上语法分析正确吗?


回高山先生,个人理解如下:

    下联我也认为是连动式,我出门,我一笑,然后我看见什么什么,上联是两个句子,考生或者我在考场文思泉涌下笔千言,(此时或者此际)正是桂花飘香,槐花已黄的时节。或者干脆当做一个句子也可以,那就是:我参加考试的时候(我下笔千言之时),正是。。。。的时节。后句也意味着是折桂的时机了。后面的是一个动宾词组,这个作不了前面的状语。如果句子是这样:桂子香时,下笔千言,这样前面就是时间状语。我考试的时候(我下笔千言之时),正是桂子飘香的时季,后面就不会是状语了。
  对联只需要对应部位的词性或者字面结构一致就可以了,不需要上下句子的结构完全一致。
用利牙冷血 扫光残次
循物竞天择 留下优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主题
1983

3万

帖子

89

精华

23万

积分

联都顾问

联都试部主持

Rank: 9

UID
1624
经验
349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3
158
发表于 2011-12-29 15:28 | 只看该作者
上联是两个句子,考生或者我在考场文思泉涌下笔千言,(此时或者此际)正是桂花飘香,槐花已黄的时节。或者干脆当做一个句子也可以,那就是:我参加考试的时候(我下笔千言之时),正是。。。。的时节。后句也意味着是折桂的时机了。

----------连接词“正”引出的是时间状语从句“桂香时”和“槐黄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159
发表于 2011-12-29 15:40 | 只看该作者
正又不是介词,也无法作介词,怎么连接得了时间状语从句?
用利牙冷血 扫光残次
循物竞天择 留下优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16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0 08: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山耕棘石 于 2012-1-4 22:01 编辑

首先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批评,本帖实事求是的作了修改。特别谢漠野孤狼先生赐教。


《名联体检诊所》词性的认定,要靠入句来落实
               桂林 胡自立
    名联体检诊所体检对联: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清)阮元为杭州贡院题
    对联來源:阮元,乾隆进士。饱学硕儒。曾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迁体仁阁大学士。后加太子太保、太傅。他还当过会试同考官。平生以治经学考据著名,编梓甚多。文崇骈丽,诗出入中晚唐和两宋。有《揅经室集》。他撰写的这首名联堂而皇之长期悬挂在举子们科举考试的贡院门外,可见从形式到内容,都堪称精品。以上内容是一位先生对作者的介绍和对作品的评论。
诊所意见(2011.12二稿)
    “相对词的词性只要相同,对仗与句型无关;相对词的词性如果不同,是否能对仗就与词在句子中担当的成分有关。这是我表述的对仗规则,因“言”是名词,“笑”是动词,这两个词性不同的词又不处在相同的句子成分位置,此联失对。
    孙则鸣先生在《再论王力对偶理论的错误根源——兼论字类对称法与词类对称法的短长》一文中认为:词性一致论非但不能判别工对,反倒只会制造混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清代阮元的名联里的“下笔千言”对“出门一笑”,明明是工对,却因词性不一致而被《名联诊所》 “开除联籍”。这里孙先生认定言和笑词性不同。
    孙则鸣先生在《论对仗理论中王力语法分析法的失误》中说:此联的首句,当我们初读它们的时候,第一直观感性印象必定是“言、笑”词汇意义的同类相关和“千、一”词汇意义的强烈对比。这里的“千、一”已不是确切的数量实指,而是“多”与“少”的对比;它给我们强烈感觉是:在屋子里面是“洋洋洒洒、长篇大论”地写文章,出得门来,是“欣欣然地微微一笑”,一位满腹经纶又洒脱的诗人形象便跃然纸上。除了有语法分析癖好的人,有谁还会去注意什么“名、动、形”“主、谓、宾”呢?在这里他反对用“语法分析词性论对仗”
    然而,他与我讨论时是这样说的:“它们属于字类相同,千和一是数目对,言和笑是人事门”。(请查王力《汉语诗律学》第158页)在诋毁王力理论后,他又不得不用王力主张的“语法分析词性论对仗”。但是,他搞错了。言和笑是人事门是什么意思呢?依孙先生的提示,查看王力著作原文:人事门(一部分由动词转成)。这就是说人事门中的名词有一部分由动词转成。不言而喻,“笑”是名词,“言”也是名词。
    在同一副对联中, “笑”与“言”是否词性相同,孙先生作了两种不同的判定。
孙先生没有勇气承认自己在词性判定上的错误,后来他又用借对解释这副对联,“借对”能改变词性吗?“借对”是在对仗合格的基础上论“工”与“宽”,孙先生又错了。
由于孙先生反复批评《名联体检诊析》,201112月此帖晒出来。网友漠野孤狼认为“下笔千言”是连动结构。我在网上又咨询了木木老师,也认为“下笔千言”是连动结构。他二人的意见归纳如下:《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下笔”认定为双音动词,“千笔下言”认定为动宾结构说得过去。但在古汉语中“下笔”是动宾词组,不是词。认定“千言”为“下笔”的宾语不能成立,因为“千言”与动词“下”无法形成动宾关系。认定“千言”为数量补语也不能成立,因为“千言”与名词“笔”不能构成数量关系。因而“千言”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下笔千言”是“下笔写千言”的意思。他们的认定是正确的,应该采纳。
    这样,“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这副对联的成立应不成问题。“出门一笑”是状中关系还是连动关系讨论已没有必要。因为,“下笔千言”“出门一笑”都是谓语,省略了一个共同的主语(考生),按骈体文大致规矩,谓语内部的结构可以不议。
    从本例可看出,入句判定词性,实为从语法功能入手。
    主帖又引来“下笔千言”与“离题万里”是否相对的讨论。由于“千言”被认定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是乎“千言”不能对“万里”了。我不这样认为。因为在“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是连谓,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语,按骈体文行文写对联,“下笔千言”与“离题万里”是可对的。



联都雅士会所
http://www.china-liandu.com/viewthread.php?tid=230808&extra=page%3D1
中华国粹网论坛
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73759&page=8 [url=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74008&page=8]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74008&page=8[/url]
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73737&page=8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5 04:37 , Processed in 0.10630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