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孙逐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诗三百首对仗句结构异同分析——“句型一致论”的有力反证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71 小时
主题
8

110

帖子

0

精华

1288

积分

联都贵宾

联都贡士

Rank: 4Rank: 4

UID
23361
经验
30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9-25
41
发表于 2010-3-18 22:41 | 只看该作者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主语“我”省略,我灭烛/怜/光满,我披衣/觉/露滋。主谓宾结构,怎么句式不一致了?你丢西瓜抓芝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1 小时
主题
8

110

帖子

0

精华

1288

积分

联都贵宾

联都贡士

Rank: 4Rank: 4

UID
23361
经验
30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9-25
42
发表于 2010-3-18 22:45 | 只看该作者
或者:我/灭/烛(怜光满),我/披/衣(觉露滋).后者显然补语,你应该主次分明,应该知道什么是句子主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43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22:49 | 只看该作者
不看清楚我的说明,断章取义地抬杠,就没有讨论下去的必要。

几百个例子的分析明摆着,结论是什么,大家去评论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1 小时
主题
8

110

帖子

0

精华

1288

积分

联都贵宾

联都贡士

Rank: 4Rank: 4

UID
23361
经验
30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9-25
44
发表于 2010-3-18 22:54 | 只看该作者
  6、沈全期《杂诗》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颔联】可怜〔谓〕闺里月,长〔状〕在〔谓〕汉家营。按:“可”是能愿动词,和动词“怜”在一起联合作谓语。
------------------------------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流水对,可以改成“最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显然“可”“长”都作副词用。怎么就句式不一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1 小时
主题
8

110

帖子

0

精华

1288

积分

联都贵宾

联都贡士

Rank: 4Rank: 4

UID
23361
经验
30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9-25
45
发表于 2010-3-18 22:57 | 只看该作者
太多了,我没那么大的兴趣一个个的去划分句子成分,就继续请孙老师回答我的问题:

1》那按照您的意思以后大家创作律诗就完全没有必要在意颔颈句式一致了???
2》对仗中句式一致与否,从审美角度出发,哪个更完美?

还有就是上面同一个问题你还没回答呢 ,您创作律诗或者对仗句式,是愿意句式一致呢,还是愿意句式不一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1 小时
主题
8

110

帖子

0

精华

1288

积分

联都贵宾

联都贡士

Rank: 4Rank: 4

UID
23361
经验
30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9-25
46
发表于 2010-3-18 23:00 | 只看该作者
困了不玩了。
小扇我下啦,晚安,做个好梦,梦里有我,抱抱{:5_1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47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23: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孙逐明 于 2010-3-18 23:14 编辑

这是我在百家讲坛的回帖:

其实,这些分析对于写作偶句没有实质上的帮助,其目的无非是证明变格句是偶句的主体,是不得已而为之。
  
正在为这篇文章写姊妹篇。其开头语为:
  
严沧浪曰:“诗有别裁。”诗之別裁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诗歌的语言形式也有“別裁”,这就是王安石所说的“诗家语”。所谓“诗家语”,应当是有别于小说散文戏剧等其它文体的、为诗歌所独有的“变格”语言形式。
  
唐钺在《修辞格》里指出:“凡语文中因为要增大或者确定词句所有的效力,不用通常的语气而用变格的语法,这种地方叫做修辞格〔又称语格〕。”〔注1〕修辞格所采用的“变格语法”,正是营造“诗家语”的有效手段之一。
  
对偶也是一种修辞格,照理说,它也应当追求“变格语法”来“增大或者确定词句所有的效力”,变格句也应当是对偶句里的主体,它也应当是在偶句里营造诗家语的主角之一。


此文写完之后,供诸位炮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48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08:24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duilian.cn/bbs/showtopic-82118.aspx

时习之  

作这样的分析很费功夫,也很有价值。先向孙先生表示敬意。再提点意见:

本文是针对王力“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即同句型的句子)相为对仗,这是正格。但是我们同时应该注意到:诗词的对仗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只要求字面相对,而不要求句型相同。”而统计分析的,那么就应该使用与王力一致的判断标准,否则统计结果就没有说服力。请注意王力虽然在上文中用了“语法结构相同”的提法,但实际上仅指“句型相同”,因此似不宜分析到词的结构,也不宜将词性不同而作同一句子成分算作句型不同。另外由于“诗家语”有省略、倒装、活用等情况,因此如果有多种还原方式,当其中一种方式句型相同,另一种方式句型不同时,不宜判定为句型不同。  

孙逐明:

我也考虑过句型的标准问题,前言里面也提过,只是没有说清楚。

我应当这样解说:

王力先生采用的是粗疏的成分分析法,得出大部分句型相同〔即语法成分相同〕的结论。可是随着语法学的发展,句法结构的分析已经改进为层次分析法了,王力先生眼里句型相同〔即语法成分相同〕的句式,在新的理论框架里面,结构成分已经不尽相同了。对于一般作者和读者是不明两种分析法的差别的,另一方面,这两种分析法的界限也是很模糊的,因为成分分析法也会深入到下位结构。究竟如何看待句型相同,常常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样就不利于我们如何看待变格句与正格句在对偶修辞里的作用。

本文的主旨并不是追究王力先生的句型一致论的是非,而是希望大家正确对待变格句〔即结构成分有差异的句型〕与正格句在对偶修辞中的地位,所以仍然采用层次分析法来判定变格句与正格句,根据对偶修辞的需要,合成词结构不同以及不同词性作谓语的句型也看成不同的结构形式。

至于由于倒装缺省的还原采用何种方式,倒无关宏旨,因为即使你还原的句型与对句现有的句型相同,你的现状已经是缺省的结构形式,也与对句无缺省的结构形式不相同了。

我的解说是不是说清楚了,请诸位继续提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22 小时
主题
535

6146

帖子

7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8005
经验
535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5-2
49
发表于 2010-3-19 09:0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主题
68

3226

帖子

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砖头批发商

Rank: 4Rank: 4

UID
15993
经验
59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0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2
50
发表于 2010-3-19 10: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0-3-22 22:12 编辑

不吵架了,说些最基础的。
   句子或者短语的类型只管骨干,不管细节。只要相应的主干成份(包含修饰体)字数相等,节奏一致,就是什么什么一致了,不用管修饰成份的长短或者有无。任何句式的划分,都只划分最粗的核心架构,最粗的核心架构一致了,句式就是一致了,这个就是主干,当然你还可以再继续细分下去,一直划分到语素。这也是对联的对仗从最宽到最严的过程。概念相同比词性一直还要严格,相同的概念其词性你想不一致都难,对联的对仗在相同的表达效果下,是最优先选用最工整的字词的。
就举楼主的一个例
   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主谓结构 句式一致   只是前句是主谓,后句是主谓宾
   其它的不多说了。
  短语分为:主谓、动宾、偏正(包括偏正名词和状中动词)、后补、并列等几大形式。
  主谓:表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我们扯蛋,阳光灿烂 ,思想解放,特殊:今天星期五,明天愚人节。名词做谓语,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为什么是无情对而不是工对,现在某些看官能否想得通了?前面是偏正,后面是主谓。单个字面词性一致,其句式结构不一致且实际词性不一致。
  偏正短语:定中(定+名或者代,其实代词就是从名词里面分出来的,具有鲜明的名词属性)壮美山河,祖国大地,我的老师,二两酱油。
           状中(状语+动词或者形容词) 独立思考,完全相信,很好看,更加坚强。
     动宾短语:动宾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关涉与被关涉的关系。放下包袱,热爱劳动,像野狼,鄙视我。看\西湖月满 ,叹\滚滚英雄谁在(感官动词后面通通做宾语,这里后面都是我所看我所叹的)
     后补短语:起补充说明成份的是补语:看清楚,打死,去一趟,打量一番,吓跑,盛满、好极了,热死了,强得多,牛皮得很。
    并列短语:词和词之间没有轻重主次之分,是平等的联合。报刊杂志,今天或明天,你和我。调查研究,讨论和表决,雄伟壮丽,这样那样,四面八方,千秋万代,我和弟弟。。。。并列短语一般前后可以互换位置,但有些不行,如:时间顺序:春夏秋冬,大小顺序:省市县,逻辑顺序:继承发展,语言习惯:男女老少,金银铜铁。。。等
   很好笑吧?是的,都是最简单的教学语法,真的好笑吗?一点都不好笑,看了很多方家们的作品和理论,各种概念的混淆,逻辑错误和常识错误不断,当然他们自己是不会觉得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具备相关的认识也没有相关的概念,经常浪漫过头而不管逻辑或者常识。
  要干其它事情了,其它的争论也懒得争了。你们慢玩。喜欢叫好或者打击我都不多参与。这次我只是陈述。以前孙先生的帖子一发出来,经常都是一大群家伙不动脑筋地跳出来叫好,以显得自己也领悟了高明而显得自己也很高明,被我一连串打击和羞辱之后,某论坛现在似乎乖得多而不敢瞎叫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87 小时
主题
216

2623

帖子

2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追风捕快

Rank: 6Rank: 6

UID
5030
经验
391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5-26
51
发表于 2010-3-19 14:34 | 只看该作者
时习之先生说得有理,古人对仗讲的是字面相对而工整(存在大量的借对等形式),要严格按今人语法去分析句式,是矫枉过正了。
七情六欲三思过                     
万事千般一醉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8 小时
主题
248

2080

帖子

0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5601
经验
290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8-9
52
发表于 2010-3-19 16:06 | 只看该作者
我一直没有想明白对一个句子的分析与对其变换句式的分析和其附加成分的判定之间的关联,以及如何确认这些分析适用的范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1 小时
主题
8

110

帖子

0

精华

1288

积分

联都贵宾

联都贡士

Rank: 4Rank: 4

UID
23361
经验
30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9-25
53
发表于 2010-3-19 16:17 | 只看该作者
对啥呀对!对仗分句式对仗跟句内对应位置词性相同或者字面意思同类两种,这两者能同时满足更好,不能同时只要满足一种就成,这个谁人不知??律诗中的句式对仗属于标准,能完全符合最好,不能完全符合只要基本符合也成,谁不愿意自己的律诗中句式对仗???没有人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1 小时
主题
8

110

帖子

0

精华

1288

积分

联都贵宾

联都贡士

Rank: 4Rank: 4

UID
23361
经验
30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9-25
54
发表于 2010-3-19 16:19 | 只看该作者
好啦,不扯这些啦,该说的都说啦。
今天礼拜五啦,外面晴朗风温,想那油彩花也应该开了,大家不妨远尘嚣而入山野,置身陌间垄上沟前壑下所谓恰巧值周末,正好踏青时,一次身心的回归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55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16:20 | 只看该作者
我以为,古诗句多缺省、倒装以及不同句式的杂交,对于这种变格句的变换形式,本来就可以多样化的,不然就失去了变格句能引发审美联想的修辞功能。我在文章里的变换分析,只是证明句型不一致的变格句大量存在,目的已经达到,并无对它们应有的变换句型作出什么结论〔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相信理智的读者是可以体察我在句型分析中的不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56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16:24 | 只看该作者
倒是我上面这段话,可以加到本文的前言里面去,以免造成新的误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821 小时
主题
374

5413

帖子

0

精华

5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贡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0341
经验
1152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82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2-11
57
发表于 2010-3-19 18:45 | 只看该作者
孙老师辛苦啦。孙老师想说明白的东西俺看明白啦,就是所谓正格与所谓变格同时存在,并且大量存在。其实这也符合事物存在的两面性,更何况正格与变格也是后人赋予的称呼。
钓竿一起风云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58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19:50 | 只看该作者
变格句的大量存在,还有更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它们是形成对仗的需要,取消这些变格手法,很作内容形成对仗句就变得很难很难;另一方面,这些变格联是营造“诗家语”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此我将专文论述。

如果没有这两种作用,本文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59
 楼主| 发表于 2010-3-20 10:53 | 只看该作者
请参见《论“变格联”在对偶修辞中的重要作用》:

http://www.china-liandu.com/viewthread.php?tid=176684&extra=page%3D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43 小时
主题
390

1万

帖子

33

精华

94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4737
经验
9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28
60
发表于 2010-3-20 11:03 | 只看该作者
浠渃
楼主有点吹毛求疵了。。。不过小晃还是很佩服这种钻研精神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4 23:27 , Processed in 0.0928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