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征联] 【24.06.01截止】“一副联叫响猇亭织布街”征联活动今起启动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4856 小时
主题
2848

5198

帖子

2

精华

1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52118
经验
2863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85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4-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5-17 09: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副联叫响猇亭织布街”征联活动方案



织布街是宜昌市猇亭区重要的历史与文化地标,是首批入选的湖北省历史文化街区,同时也是宜昌十条非遗旅游线路之一。位于织布街内的“织布街民居群”是长江沿线最后一块临江而建的明清古建筑聚落,是宜昌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包含八栋单体古建筑,分别为孟家老屋、张家老屋、董家老屋、彭家老屋、刘家老屋、段家老屋、汪家老屋、郑家老屋。同时,织布街还有宜昌城区目前唯一保存较好的明清商业码头遗址。



为弘扬猇亭区历史文化,增强织布街作为湖北省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内涵,提升猇亭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猇亭区文化和旅游局、古老背街道办事处、古老背社区决定从即日起面向全社会开展“一副联叫响织布街”楹联征集活动。活动有关事项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猇亭区文化和旅游局  古老背街道办事处  古老背社区

承办单位:宜昌市楹联协会  桐岭新村书画协会



二、创作内容

重点围绕织布街胜利门、八栋不可移动文物、兰染工坊、票证博物馆和生活民居等进行创作。



三、创作要求

1.楹联作品须融入猇亭区织布街地域文化特色,要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底蕴,雅俗共赏,易于宣传和传播。

2.必须是作者新创作、未发表的原创作品,严禁抄袭,否则取消参评资格。如涉及版权纠纷,由投稿人自行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3.符合《联律通则》。作品使用旧声、新声均可,但同一联中新旧声不得混用,使用新声必须注明。对联单比5-11字。

4.请用“对联+对联简要解释+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的方式投稿,每人限投稿三副,一次性投稿。所有入选作品的使用权归主办单位所有,主办单位不再另付稿酬。



四、征联时间

从征联启事发布之日起至2024年6月1日止,只接收电子邮件。

电子邮箱:2776960785@qq.com,请标注“一副联叫响织布街”字样。



五、评审说明

由主办单位组织评审委员会对所有应征对联进行专业评审,在入围对联中进行终评,评选出最终获奖对联。宜昌市楹联协会将授牌织布街为“宜昌市楹联示范街区”,获奖对联直接进入织布街“楹联一条街”建设的作品库。奖项设置如下:

一等奖1名:奖金2000元;

二等奖2名:各奖奖金1000元;

三等奖5名:各奖奖金500元;

优秀奖20名:各奖兰染抱枕1个。



六、本次活动的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后续事项由主办单位协商决定。



2024年5月14日





织布街片区基本情况



一、街区巷弄

织布街Zhi Bu Jie 织布街位于古老背社区居委会所辖老街下段,临江。南至染整厂,北到新正街码头。街道宽约3-5米,长约500米,原街中心铺有青石板,水经沟道从下街尾、庙河、新码头外排。织布街现由原织布街、下正街、河街合并组成,其中2/3在江堤之外,1/3在江堤之内,现住286户1076人。街道有宜昌地区色织布厂(破产)、染整厂、轮渡、棉花收购站等企业单位。

老织布街从下街尾冯家老屋到长江江堤拐弯处,黄家湾与下正街相连。此处设朝天闸1处,无洪为通道,防汛时则筑闸挡洪。织布街在江堤之内。老织布街居民以纺织为业,家家纺线,户户织布,其织坊、染坊座落沿街。较著者有宋、张等染坊,王、冯等织坊。街道有小巷1条,名周家巷,通江堤。1961年,在宋、张、周家老屋成立由3个棉布加工组合并的古老背棉织社(后称一社,由此组建宜昌地区色织布厂)。1975年建古老背轮渡于江边(徐家矶头上)。1980年后色织布厂扩建,占去织布街一半。

下正街 Xia Zheng Jie 下正街位于老街临江,上与河街在庙河相接,下与原织布街在黄家湾相连。全街在江堤之处长约200米。居民多从事手工业,纺织业约占70%,余为经商、木器、制作等。有杨、姚染坊、“刘发记”织坊、“彭和祥”、“段兴记”等商号,“刘存记”织机制作工坊分布街内。“元后宫”(庙宇)、汪家祠堂、刘、姚、彭、谢、冯、吴、董、段等民居建筑相连成街。有刘家巷、汪家巷、王家巷3条。1950-1975年间,古镇供销社生产资料门市部(段、董老屋)、镇卫生所(冯守贞老屋)古镇棉织二社(刘发记老屋)、染整社、粮食仓库(汪家祠堂、玉皇阁)曾设下正街。本地名人谢海臣、吴慎之、吴章彩、冯守贞、冯中衡等曾居住下正街。

河街 He Jie 上与新正街相接,下连下正街。全街临江,在江堤之外,长约250米。河街为古镇商贸主街道,民国时极为繁荣,有裴、曾、杨、郑、李、张、廖、屈、汪等人在此经营花行、日杂、米行、纱布庄、药铺、饭馆、栈房等行业。此街上下有新码头、庙河码头2个,为本地商贸进出卸运的交通码头。此街有“玉皇阁”(庙)、裴、孟、徐、屈、廖等民居建筑,多已毁,现仅存孟、徐、裴老屋。孟氏屋旁有巷1条,称孟家巷,长约25米,是仅存的青石板小巷。河街两头有上马礅、下马礅各1个,传为刘备屯兵猇亭上、下马所用。1950-1980年,古镇派出所、邮政所、粮管所、储蓄所、饮食社、缝纫社、综合商店、交通管理站、搬运公司皆设此街。本地名人裴寿坪(镇长)、高政(武术)、屈华庭曾居此街。

新正街 XinZhengJie 位于社区居委会之北,下连织布街,上临柳树河,中与镇中巷相通,与织布街成直角走向。因建街迟于河街,称新正街。街从新码头(明清古码头)之始,至新街口结束,全长400米。此街中有朝天闸1处,遇洪筑闸挡水,将新正街一半挡于江堤之外,一半在新兴垸内。街两头原有古牌坊2个,上曾镌“猇亭遗迹”、“胜利之光”等字。新街口建有大土地庙。

民国时,为区镇驻所,是猇亭商贸主街之一。有日杂、染坊、米行、榨枋、栈坊、鞭炮等商户多家,为裴、喻、曾、石、包等经营。本地及原宜都县名人曾筑珊(宜都县三青团干事长、国民政府秘书)、石金帮(宜都县自卫团团长)、包亚印等人住此街。1950年后,原区公所、镇政府驻此。有工商企业古镇供销社、宜都县电油厂、宜昌地区砖瓦厂、食品所、镇饮食、旅社曾设此街。全街现有115户452人。

柳树河 LiuShuHe 位于社区居委会之北,上至马家溪,下至新正街,东与双桥王家店子相接,西临长江。新兴垸江堤将柳树河10余户人家挡于堤外,余在垸内。柳树河从民国时陆续搭建,住房以“板壁屋”、“芦柴屋”为主。沿江堤原多生柳树,故称柳树河。柳树河沿江有马家溪新石器文化遗址。1995年,民政局命名此为柳树河巷,全长300米。本地抗日义士邹连山、武林人士王子林居此巷。现住有居民204户747人。

兴善寺巷 XingShanSiXiang 位于古老背社区之北,上临新正街,下靠金猇路,紧邻镇中巷。原为新兴垸与红溪港垸相隔内堤,其一头搭镇中巷江堤,一头通兴善寺,原称新兴大堤。1975年修建川汉天然气管道公路(现金猇路)毁堤取土回填路基。后扩建金猇路,余堤挖平改建民居,形成依堤而建的街巷,全长约150米。1995年,民政局因此巷通兴善寺而命名为兴善寺巷。现有居民196户630人。

镇中巷 ZhenZhongXiang 位于古老背社区之中,是社区居委会驻地。此巷原是长江江堤,由织布街朝天闸至新正街朝天闸处。原新兴大堤与镇中巷江堤交接处,有巷一条通新正街,名太平巷。镇中巷东靠新兴垸、石柳坪垸(后名红溪港垸),南接金猇路,西有刘家巷、汪家巷、孟家巷与织布街相通,东连兴善寺巷,全长300米。1970年后,沿江堤陆续建民居,形成街巷,其巷原有棉花站、粮管所等单位。1995年,区民政局依此巷原有古老背镇民办中学而命名为镇中巷。现有居民233户761人。



二、古民居

汪家老屋  位于织布街91-1号。现隶属于三峡商城资产。始建于明清时期,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纺织业在猇兴盛,商贸交易随之活跃。清嘉庆8年(1803年),古镇“汪泰丰”花行开业,经营棉花、棉纱、棉布外销及“布换纱”、“花换纱”等加工业务。于是,古镇刘、王、冯等一些织布作坊纷纷效仿兼营。彭、喻、裴、石、吴等多家商行也兼营纱布业务,时猇亭老街商贸繁荣,百业兴旺。“汪泰丰”投营资金运转良好。后自建“汪泰丰”专用港口码头,组建船队,运销纺织产品,返营日杂用品,营销业务拓展川中、湘西、汉口、苏杭一带。

郑家老屋  位于织布街106号。现为社区管理(危房已封闭)。始建于明清时期,郑家主要从事纺织、浆染等行业。在解放后,由政府收缴,作为棉织二社浆染车间,后又作为返乡回城无房户的场所,先房屋内保留有完好天井。

刘家老屋  位于织布街69-1号。始建于明清时期,具有徽派建筑风格。在民国、解放时期,彭家从事工商业经营,主要以纺织、买卖布匹为主。故有“刘发记”的商号之称。后在文革期间被政府收缴,在六、七十年代,在此组建棉一社、二社、染整社,后组建成立宜都县古老背镇棉织厂,1975年6月改为宜昌地区色织布厂。1982年后古老背的社办企业、乡镇企业逐步发展 。该旧址现已成为私房。

彭家老屋  位于织布街69号。始建于明清时期,具有徽派建筑风格。在民国、解放时期,彭家从事工商业经营,主要以纺织、买卖布匹为主。故有“彭和祥”的商号之称。后在文革期间被政府收缴,在六、七十年代,在此组建棉一社、二社、染整社,后组建成立宜都县古老背镇棉织厂,1975年6月改为宜昌地区色织布厂。1982年后古老背的社办企业、乡镇企业逐步发展 。该旧址现已成为私房。

董家老屋  位于织布街63号。现为董家私房。始建于明清时期,属老架屋。在解放前后从事商业经营,主要经营百货、日杂、粮油等。房屋内保留有完好天井。记老人讲该处在解放战争时期为地下交通站。

段家老屋  位于织布街70号。现为段家私房。始建于明清时期,具有徽派建筑风格。在解放前后从事商业经营,主要经营百货、五金等。故有“段兴记”商号之称。房屋内有完好阁楼,天井。

徐家老屋板壁房  位于织布街48号,现为徐家私房。始建于民国时期,后经多次维修,在解放前后从事商业经营,主要经营百货、布匹等。

张家老屋  位于织布街49号。现为马家私房。始建于明清时期,属老架屋。在解放后,由政府收缴,设立货栈,主要经营百货、日杂等。房屋内保留有完好天井。

孟家老屋  位于织布街19号,现为孟家私房。始建于明清时期,具有欧式建筑独特风格,是老街保存最好的一栋古建筑。该房屋最先系李家商贾所建。在1946年以72担米,300元大洋被转手于孟家。解放初期孟家在此行商做买卖,主要经营布匹、杂货等。后出租开过银行,在文革期间被政府收缴,设立药铺。孟家于1982年回城落实政策索回。孟家老屋旁有一条青石板巷,命名为“孟家巷”,在解放战争时期,黎原将军率部奔袭古老背过长江,从此巷而过。在2007年11月,黎原将军再次到此寻找过去的足迹。



三、商业文化

猇亭古镇最大的产业就是纺织业。元末明初,现金的纺织技术传入猇亭,古镇依托附近农村大量的棉花资源,纺织业迅速发展兴盛。古镇老街过去是家家纺纱,户户织布,镇上是棉纱布匹集中交易的场所,是附近几个乡镇的经济中心,织布街因此而得名。

清嘉庆八年(1830年),“汪泰丰”花行开业,旺季日收棉花500-700包;清光绪至民国元年,有“宋记”、“杨义和”染坊挂牌,从事浆沙染布加工业;“刘德兴”木工厂从事织布机械的制造与销售。民国时期,古老背镇有花行、染坊、脂肪、布庄、织机制造、发电厂等民间工业作坊20余家。据《枝江县志》(1990版)记载:民国24年(1935年),全镇有家庭织机1000余架,可日产土布3000余匹。尤其是古老背沿河而建的织布街上,家家纺线,户户织布,全街纺织从业人员十之八九。“清明布,铺大路”说的就是浆晒布匹的场景。“有女不嫁古老背,不到三庚不得睡”说的是家家纺纱织布,不到半夜不得停工的情景。

主办:宜昌市楹联协会

顾问:符利民 姜祚正 姜廷芳 胡兆满 杨玲玲 王作栋 张泽勇 张勇 程建学 杜心宁 江川鄂 朱新泉 吴绪久 徐敬河

编委:冯汉斌  萧雪君  方志亮  何宏江  黎珍敏  张茹  代先洲

本期编辑:杨冬玲

投稿邮箱:

35989393@qq.com

2776960785@qq.com
我的油管频道:https://www.youtube.com/@heartofsk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16 03:09 , Processed in 0.06926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